深海城堡的秘密:人类,你从哪里来?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返朴 Author Amanda Heidt
点击上方蓝字“返朴”进入主页,可关注查阅往期文章
有些谜团可能永远也无法解开。
“我从哪里来?”
“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和“我是谁”“我到哪里去”并列为哲学上的三大基本问题。自有人类文明以来,人们从不曾放弃对自身来源的探索。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为之付出了鲜血与生命——好在这种事情只发生在蒙昧时代,现在人们只需要付出时间和头发就可以了。目前,经过几十代人的努力,科学家们基本把这个问题解答到了“我们从原始真核生物演化而来”这一步,但真核细胞的起源仍然扑朔迷离。所以,现在进化学家们要回答的问题是:
“我们从原始真核细胞生物而来,那么原始的真核细胞又从何而来呢?”
2022年,来自巴黎大学萨克雷分校 (University of Paris-Saclay) 的生物学家López-García与同事们一起踏上了继续探究生命起源的旅程。为此,众人前往了世界上气候最为干燥的地方之一——灌木丛生、砾石遍地的南美洲阿塔卡马沙漠北部的高原地带。那里不欢迎访客,但可能拥有关于复杂生命起源的线索。群山和沙丘的包围之下,存活着温暖而苦咸的小水池。氰基细菌和古细菌组成的菌毯,像千层饼一样,一层又一层——对于它们而言,那可能是沙漠之中难得的绿洲。López-García将其称之为“原初之森”,意即早在地球物种大爆发之前便存在的“复杂”生态系统。科学家们现在用这些微小的生态系统来模拟远古的生态系统,因为它们产生的时间肯定不晚于真核生物首次出现。
这些菌毯的每一层,都有不同种的微生物相濡以沫。占领了光和氧气充足的地表的,主要是蓝藻,它们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它们的出现使地球的环境从低氧转向有氧,才有了后来有氧呼吸的物质基础——让我们一起说“谢谢蓝藻”。在这里,蓝藻不仅哺育了人类,下层菌毯中,低氧环境下存在的异养生物以蓝藻的副产物为食。菌毯的更下层垫子又黑又臭,这是缺氧环境下微生物还原硫酸盐、生产甲烷的结果。在这里,大家活得都不容易。互相以代谢废物为食——大家彼此之间一把屎一把尿把对方喂大。
这种一把屎一把尿的关系,科学上称之为“互养共栖”或“营养共生”。López-García表示,这种临时性的互利共生关系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稳定下来,并演化为永久性的关系——约炮约到白头偕老,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在这种环境下,不同种微生物的个体可以彼此嵌套在一起,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主体。科学家们怀疑,这种主体就是早期复杂真核细胞的雏形。在漫长的历史中,这种最原始的“细胞”逐渐占据了主流生态位,茁壮成长为稳定的真核细胞,而分工不同的真核细胞又以类似的方式联合起来,最终变成了如今多种多样的宏观生命。这个过程被称之为“真核发生 (eukaryogenesis)”。真核发生的定义尚有争议,但一般指10至20亿年前细胞复杂性激增的演化过程。
这段时间内,细胞核、线粒体、细胞骨架、细胞膜、叶绿体等现代真核细胞的一些标志性特征首次亮相。这些特征出现在所有真核细胞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共同祖先之间。按照首字母缩写法,前者被称为FECA (First Eukaryotic Common Ancestor),而后者名叫LECA (Last Eukaryotic Common Ancestor)。但是在此过程中的诸多细节仍然悬而未决。最早的真核生物长什么样?它们可能与其他生物建立何种关系?它们的分子机制是如何运作,又如何进化?……这些谜团有待解开。对于“在哪个生命分支中萌芽”“哪些微生物参与者可能对此做出了贡献”等重要问题,科学家们也尚未达成共识。
不过,近年来鉴定出的“阿斯加德古菌 (Asgard archaea) ”再一次激活了关于真核发生的讨论。这种取名自北欧神话的古细菌是“现存当代真核生物最近的近亲”,它为过去的讨论提供了证据,又引入了新的问题。一些研究者认为,这是目前生物学上最令人兴奋的发展。“人们发现的是如此之多,而又有如此多的预言正在被验证”。
北欧神宫阿斯加德现世
大西洋中部的洛基城堡(Loki's Castle),由五个活跃的热泉喷口组成。(Image Credit: Centre for Geobiology BY R.B. Pedersen)
在挪威和格陵兰之间的北大西洋海面下2300多米处,有一堆被称为“洛基城堡”的海底沉积物,Ettema课题组打算从中提取出基因组。最开始的样本是体积不到一茶勺的海底泥,但是在分析过程中,用来注释和分析遗传物质的软件返回了奇怪的结果——这其实也还好,科研经验表明,意料之外而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好就好在它大概率是真的。软件标记了编码肌动蛋白 (actin) 的基因的同源基因。肌动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用来维持细胞形态,是一种典型的真核特征蛋白,它显然不该在古细菌中出现。所以软件标记的同源基因来自一个新的类群。
2015年,Ettema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文,将这一基因命名为Lokiarchaeota,其中的“Loki”即致敬北欧神话中的洛基。随后几年中,该团队逐渐充实了这一类群,并将其命名为“阿斯加德超系(Asgard superphylum)”,除了洛基之外,还包括以雷神、奥丁、海姆达尔等北欧诸神命名的类群——这些神都住在阿斯加德神宫,一家人最要紧系齐齐整整的啦。
此后,研究人员在上述“一家人”中发现了其他真核特征蛋白,比如参与了从泛素信号传导到配子融合等各个生理过程的蛋白质的同源物。真核特征蛋白在这一家子中非常普遍,说明这些微生物可能是与现代真核生物最接近的现存原核生物。并且现代真核生物很可能从古细菌那里继承了其分子运作机制。传统意义上,人们认为现在的真核生物是古代细菌或所谓“原-真核生物”进化而来。但现在这种看法快要被颠覆了。大多数科学家现在认为,现存的真核细胞的共同鼻祖是阿斯加德超系的祖先,或另一群类似的古核生物(古细菌)。
2019年,研究人员首次成功培养了阿斯加德超系的生物,从此能够更深入地研究这家人。他们发现,有一种培养物种个体小、长势缓慢,每两到三周才分裂一次;而另一些微生物可以在短短几分钟或几小时内翻倍。他们将前者命名为 “Candidatus Prometheoarchaeum syntrophicum”(显然这个名字来源于普罗米修斯),而Candidatus Prometheoarchaeum syntrophicum和另一群名叫 “Methanogenium”的古细菌紧密共生。前者通过消化氨基酸和肽获取氮和能量,此过程中产生氢气,氢气又被后者所吸收利用。这一过程可以减少微环境中的氢含量,从而缓解细胞压力。研究阿斯加德超系的科学家认为,这种共生关系可能是真核发生的一个模型。
研究人员于 2015 年从宏基因组数据中首次鉴定出阿斯加德古菌,它被认为是与现代真核生物最接近的现存原核生物。几年后,第一个阿斯加德古菌Candidatus Prometheoarchaeum syntrophicum被培养出来,揭示了其生物学的独特方面。HIROYUKI IMACHI, MASARU K. NOBU, AND JAMSTEC
Anja Spang表示,在其他古细菌的基因层面也检测到了这一共生关系,但是Candidatus Prometheoarchaeum syntrophicum和Methanogenium的关系为此提供了坚实的证据。多年以后,已经成功上岸并在荷兰皇家海洋研究所 (Royal Netherlands Institute for Sea Research) 建立了自己课题组的Anja回忆说:“当我第一次得知描述这种生物及其营养共生关系的论文终于能发表时,我打心眼儿里高兴。这证明了此类试验工作对于阿斯加德超系的代谢预测是有意义的。”
众说纷纭的真核发生假说
前述发现最直接的影响是将真核生物和古细菌划入了同一个域,从而将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古细菌组成的三域生命树模型缩减为了双域模型。(译者注:“域”是生物分类学中的最大单位,一个域下设有若干个界,随后即是熟悉的门纲目科属种;例如人类即属于真核生物域、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
曾经人们认为细菌和古菌都是原核生物,但计划生物学的不断研究,人们发现古细菌和其他原核生物的区别越来越大,于是把古细菌独立出来归为古核生物。
在传统的三域模型中,真核生物和古细菌虽然有共同先祖,但却属于不同的分支。近年来系统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表明,复杂的真核细胞来源于古细菌。这使得真核生物和古细菌可以被划分为同一个域。在阿斯加德超系被发现之前,人们就已经在争论双域系统,但阿斯加德超系为其提供了更多的证据。双域假说也支持真核生物来自古细菌,而不是所谓的‘原-真核生物’”这一理论。
01先有细胞还是先有线粒体?
α-变形菌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下的一个纲。其内部差异极大,相似之处极少,俗称“散装纲”。α-变形菌大多都呈革兰氏阴性,典型成员有根瘤菌等植物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等内共生细菌,以及立克次体等胞内寄生菌。有人认为α-变形菌处在转化为细胞器的路上,而目前的细胞器则是已经上了岸、在胞内有了“编制”的α-变形菌。
八卦即使有了实锤,吃瓜群众也要扒一扒细节——科学家也一样。关于α-变形菌在细胞内“考编上岸”的这一过程,一直存在着不同甚至彼此对立的假说。α-变形菌是怎么进入细胞里的?科学家们咂摸了半天,也没搞明白:胞吞过程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对于这么一种堪称奢侈的生理功能,究竟是先有了线粒体为这一过程供能,细胞才演化出胞吞功能,还是先有了胞吞功能,才能把线粒体吞进细胞内?所以科学家们分成 “先有线粒体”和“先有胞吞”两派,在学术期刊上展开了唇枪舌剑。无论如何,长久以来在原核生物身上是没有观察到胞吞这一功能的。
直到最近,研究人员在一种细菌身上发现了一种“类胞吞作用”。Laura Eme对此评价道:“很多人觉得从前原核生物不能胞吞,所以线粒体的祖宗不可能是被吞进细胞的。但是现在,至少我们知道原核生物可以胞吞了。”
生物和化学这种学科折磨人的地方就在这里——和数学、物理等简洁明快的公式化学科不同,化学和生物总是充满了例外。打个比方说,数学和物理对于“北京人”的描述可能是“身份证号110开头的是北京人”,不管这个说法对不对,好歹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而化学和生物的说法则更接近于“爱喝豆汁儿的人是北京人,但是我们发现了有些人确实在北京出生却不爱喝豆汁儿,所以我们将其定义为‘广义的北京人’,而将传统上定义的北京人称为‘经典北京人’;现在我们有了‘超北京人域’,其下可以分为‘经典北京人’和‘非经典北京人的广义北京人’两界;随后我们又发现了一些人也爱喝豆汁儿但却不是北京人,所以我们将其称之为‘拟北京人’……”
此外,对阿斯加德超系的初步观察还发现了一种另外的吞噬机制。当科学家第一次培养Candidatus Prometheoarchaeum syntrophicum时,他们注意到了胞体表面的一些细长突出部——被称之为“泡”的膜结构的延伸。在上文所述的肌动蛋白同源物的协助下,这些气泡可能能够包围一个外部实体并融合在一起,从而将外物包在里面。如此一来,有关吞噬作用的难题“越来越不是事儿了”。也就是说,α-变形菌很有可能是被“吞”进原核生物里变成线粒体的。
02细胞核是怎么出现的?
阿斯加德超系被发现后,López-García和她的同事几年前更新了这一假说。他们并未将古细菌作为原始宿主,而是提出了一个“始祖菌”的概念。在他们的假说中,“始祖菌”是一种与阿斯加德超系中生物类似的、能够产生氢气的古细菌,也是最初的细胞核。而接受这样一颗“细胞核”的宿主大概率是一类δ-变形菌,也即线粒体和α-变形菌的祖宗。现代真核生物中的大多数基因实际上源自细菌,而不是古细菌;组成真核细胞细胞膜的脂质在结构和成分上更接近于细菌而非古细菌(这一现象称为“脂质分离”(lipid divide))——这些事实都能支持他们的假说。而他们的假说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既能解释细胞核的起源,又能解释脂质分离现象的假说。
Michelle Leger是巴塞罗那进化生物学研究所 (Institute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in Barcelona) 进化微生物学领域的一位博士后,他的主要工作是对现存古细菌基因组进行溯源,用以支持或反对目前的各类假说。对于López-García等人提出的“营养共生假说”,Leger表示,线粒体中有清晰的α-变形菌的基因组信号,但他还没有发现细胞核中有δ-变形菌的类似信号。
Leger也认为目前的证据确实支持“细胞核的起源是古细菌”这一论断。虽然古细菌的基因只在现在的核基因组中占一小部分,但是这些基因很多都高度保守,例如负责DNA复制和转录的基因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古细菌。因此,Leger相信“这些假说是有意义的,只是我们至今尚不清楚还有哪些生命体参与了这些进化过程。”
解读真核发生的新途径
真核生物已经出现了太久太久,太多的基因在太多的物种之间交换、传递。科学家不可能将所有东西拼凑在一起,但他们依然在尝试。目前学术界广为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组学、分子生物学、化石研究等。
下一个灌水的好地方将会是现代真核生物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功能研究。研究了功能,就可以提示单个基因和蛋白质在早期祖先中的行为。几年前,只有一个阿斯加德超系基因组,但现在已经有数百个这样的群体,研究人员正在发掘它们的细节。“现在我们清楚地知道真核生物中的哪些基因是从阿斯加德古细菌那里遗传的,这里有很多新奇的东西,”Laura Eme说,“但我们不知道的是,这些基因曾经在阿斯加德超系中做了什么,又正在做什么——这也正是关窍所在。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古菌中有编码真核肌动蛋白基因的疑似同源基因吗?2020年,研究人员合成了阿斯加德超系基因组中的这类同源基因。他们将这些同源物注射到兔细胞中,发现它们可以与真核肌动蛋白结合并执行类似的功能,例如辅助钙离子跨膜。这说明,在真核生物出现之前,钙控制的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可能就存在于古细菌中。
除了培养古菌来研究功能,还有人直接研究“小微化石”。所谓小微化石,就是岩石中早期细胞的显微印迹。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的古生物学家Susannah Porter就认为化石研究同样可能揭示真核发生的途径。她说,当宏基因组测序出现时,化石似乎失宠了,但许多系统发育树依赖于一种叫做“分子钟”(molecular clock)的方法,即,用化石来锚定分析时间。此外,化石本身可能也有用处,它们能够帮助科学家确定某些外部特征在何时首次出现。而Porter正在研究的标本就可以确定早期真核生物进化过程中一些事件的发生顺序。“我们确实收藏有过去20亿到10亿年的化石,它们并没被物尽其用。也许我们可以利用化石的这些特征来拼凑真核细胞的成因。”总之,目前来看,虽然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高度,但传统的化石证据依然在微生物进化学和真核发生领域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7.5亿年历史的微化石 Valeria lophostriata
COURTESY OF SUSSANAH PORTER
为了避免“孤证不立”,科学家们也在寻找别的证据,用来为化石证据提供佐证。例如,荷兰乌得勒支大学 (Utrecht University) 的计算生物学家Berend Snel最近使用了一种名叫“基因重复段落”的方法进行研究。这种方法假设系统发育树(phylogenetic tree)上的各个分支的长度与其发育时间相关。然而这一方法备受争议,以至于Snel本人都不得不承认其可能存在缺陷。但Snel也表示,进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当且仅当人们将这一漫长过程中的一个个小片段连缀起来之后,真实而完整的进化图谱才会展示在人们面前。
Michelle Leger也同意的一点是,现阶段人类对真核发生的理解还如同婴儿对世界的理解一般。“这些深层进化问题的部分性质是,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也永远不会有一个明确的证据来证明我们的假设,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完善我们的想法。
另类假说:病毒才是祖先
在21世纪之初,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院 (Nagoya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in Japan) 的分子生物学家Masaharu Takemura注意到,一组病毒(痘病毒)的DNA聚合酶与真核生物中发现的DNA聚合酶非常相似,并且痘病毒通过创建“独立隔间”在宿主细胞内复制。与此同时,生物技术公司MicroBioGen的研发主管Philip Bell同样对真核生物和细菌之间的差异感到困惑。例如,真核染色体是线性的,而细菌染色体是环形的。细胞核的许多特征并不支持细菌起源。这两名研究人员都在2001年前后脚发表了各自的论文。并且这两个课题组在得知阿斯加德超系及其研究成果之后,都更新了自己的病毒起源假说。
此后,研究人员鉴定出了2003年首次发现的巨型病毒,这些病毒比大多数病毒大得多,具有足够大的基因组,且组内有与各种代谢过程相关的基因。现在,Masaharu Takemura、Philip Bell等人认为这种巨型病毒可能是最初的细胞核。巨型病毒在复杂的隔室中复制,这些隔室看起来与现代细胞核非常相似。它们都很大,也都包含内膜和外膜,并且还都携带了编码宿主细胞运行所需的蛋白质的基因。
然而,“细胞核可能来自一种病毒”的观点一直很难推销出去。它缺乏结构性证据,也缺乏现有数据的支持。不过,研究早期原核生物代谢的微生物学家Valerie De Anda并没有因为“病毒假说”目前缺乏证据支持而被吓退。她和她的同事们目前正在寻找参与转录和翻译的mRNA封端基因。他们认为这些基因来自很久以前的“第一个真核生物细胞核的祖先”。
当谈到自己的理论不被科学界所普遍承认时,Valerie De Anda不免有些懊恼。这使她不由得想起了自己上学的时候老师教过的一首中国的古诗: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参考文献
[1] Shiratori, T., Suzuki, S., Kakizawa, Y. et al. Phagocytosis-like cell engulfment by a planctomycete bacterium. Nat Commun 10, 5529 (2019).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19-13499-2
[2] Martin William F., Garg Sriram and Zimorski Verena (2015) Endosymbiotic theories for eukaryote originPhil. Trans. R. Soc. B3702014033020140330 http://doi.org/10.1098/rstb.2014.0330[3] Moreira, D., López-García, P. Symbiosis Between Methanogenic Archaea and δ-Proteobacteria as the Origin of Eukaryotes: The Syntrophic Hypothesis. J Mol Evol 47, 517–530 (1998). https://doi.org/10.1007/PL00006408[4] Caforio, Antonella et al. “Converting Escherichia coli into an archaebacterium with a hybrid heterochiral membran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vol. 115,14 (2018): 3704-3709. doi:10.1073/pnas.1721604115
[5] Vosseberg, J., van Hooff, J.J.E., Marcet-Houben, M. et al. Timing the origin of eukaryotic cellular complexity with ancient duplications. Nat Ecol Evol 5, 92–100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59-020-01320-z
[6] Chaikeeratisak, Vorrapon et al. “Assembly of a nucleus-like structure during viral replication in bacteria.” Science (New York, N.Y.) vol. 355,6321 (2017): 194-197. doi:10.1126/science.aal2130
[7] Mills, Daniel B et al. “Eukaryogenesis and oxygen in Earth history.”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vol. 6,5 (2022): 520-532. doi:10.1038/s41559-022-01733-y
本文经授权编译自:https://www.the-scientist.com/features/the-long-and-winding-road-to-eukaryotic-cells-70556?_ga=2.200353838.1403010427.1666753497-1684915652.1666340439
相关阅读
近期推荐
1 怀念朱照宣先生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任何形式的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摘编。转载授权请在「返朴」微信公众号内联系后台。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返朴」,查看更多历史文章
猜您喜欢(点击下方标题即可观看):
4.BBC纪录片《从太空看地球》
5. BBC纪录片 《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10. BBC纪录片《护齿真相》
11. BBC纪录片《酒的真相 》
99. Netflix 纪录片《流行病:如何预防大爆发 》全6集
100. Netflix纪录片《买进名校:起底美国大学舞弊风暴》
106. 电影《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
110. BBC纪录片《性格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Personality )
112. 德国最伟大的数学家——高斯,能限制住他的,只有“死亡”了
149. Nature论文证实:新冠病毒可长期存在于大脑等多个部位,最长可达7个多月!
194. Nature人类行为:“坏事传千里”背后的归因偏误
196. 食药同源!首次证明,食物干预与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一样有效
197. 旷世杰作:世上最精美且技术难度最高的大理石雕塑竟出自他之手丨艺海拾真
198. BBC纪录片《艺术爱好者指南》(An Art Lovers' Guide (2017))
200. 该睡不睡,心脏遭罪!我国学者发现打破昼夜节律致心脏病的机制
204. 捏住老虎的后颈,它会不会像猫一样变乖?丨奇怪的动物知识
209. BBC纪录片《英伦四季》(The Great British Year )
221. 躺着减肥来了!真实世界研究:睡懒觉可减少卡路里摄入,有助于减肥
229. BlueAntMedia 纪录片《神奇动物的一天》全8集
234. Nature:直接“吃掉”塑料!华人科学家开发塑料降解新工艺,最快两天内完全分解
241. Nature子刊:咖啡续命!喝咖啡降低坏胆固醇,降低死亡风险
242. Nature热点综述 | 癌症的全身系统性免疫与治疗
249. 为什么李元芳、展昭、白玉堂,都有这个共同的“体制内职称”……
254. 美国成就美国,美国反对美国:《五月花号公约》四百年
255. 吃降压药、吃他汀的人,可以吃柚子吗?橘子、橙子呢?
256. 试管婴儿并不生于试管——胚胎何时起成为“人”?| 展卷
262. 忧伤!我国学者发现,新冠病毒会导致“蛋蛋”萎缩和损伤
264. 你身体里无处不在的DNA,有些可能是肿瘤细胞的邪恶计划
271. Nature子刊:喝鲜榨果汁降低免疫力?高果糖饮食损害免疫系统
272. 母系遗传关系是怎样鉴定的?| DNA亲子鉴定的科学原理
275. Science:重磅!高脂饮食伤肠道损菌群,促进心脏病
284. 心心相印的梦想,脑脑接口的真相:马斯克追求的“传心术”有可能实现吗?
288. Nature子刊:癌症在种族之间发病有何不同,中国人最易患哪种癌?
291. 美学者呼吁教改:科学哲学走进中学课堂,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
298. 这位有诗人灵魂的女数学家,她每篇论文都值一个博士学位
302. 超大规模研究,个子高增加患癌风险,每高10cm,增加14%
304. 从超级计算机到量子计算机的飞跃,或将解开物理学中最神秘概念!
310. 科学怎样打败科学家:达尔文相信男优女劣,进化论却不相信
318. 50万国人研究证实:不好好刷牙,致癌!血管疾病也会增多!
321. Nature子刊:仅喝3个月酸奶,促进代谢健康,降低糖尿病风险
328. JAMA子刊:酒,无论喝多少,都会增加心脏病、高血压风险
329. 肥胖不仅导致癌症发病率增加,而且影响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进一步发展
352. 【科学综述】北大吴飙教授:埃弗里特和他的多世界理论
354. 传奇褪色的时代:从“αβγ”的小科学到千人作者的“超署名” | 昌海一述
357. “刻于金石,以垂后世”:文明史上最值得铭刻的三句话
378. 中国学者《柳叶刀》子刊发现,久坐增加12种疾病风险
381. 警惕“正义的错觉”——互联网世界更需要“大胆怀疑,小心求证”
382. 量子纠缠:“幽灵般的超距作用”究竟是怎么回事?丨展卷
383. 化学“泰斗”卡尔·巴里·夏普利斯(Karl Barry Sharpless)的一只眼睛是怎么瞎的
392. 癌症为什么会复发、会转移?谜底揭示攻克恶性肿瘤新策略
401.教俄罗斯打仗的“师父”,那个真正的“战斗民族”,也要加入北约了
408. 科学大发现!孕妇补充维生素D,生的小孩智商高,特别是有色人种
409. mRNA技术平台将诞生像“苹果、谷歌这样的变局者”,颠覆药物开发模式
412. Nature:重磅!哈佛大学开发出通用型癌症疫苗,或用于治疗多种癌症
426.Science:重大进展!在正确的时间摄入卡路里限制性饮食有望极大地延长寿命
439.纪录片《利昂内尔·梅西(Lionel Messi)》
443.JAMA:这种减肥方法不仅高效,而且能降低癌风险和癌死亡
455.Omicron新变体传染性及免疫逃逸增强,最终解药何在?
464.情愿不自由,便是自由了 | 量子多体中的呐喊与彷徨之十二
474.哈佛大学最新研究,每天一杯含糖饮料,肝癌风险增加78%
475.你以为这是对颈椎的爱?其实是害!
476.PNAS:压力大,加速免疫系统老化,增加多种疾病风险
480.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后,我们问了 AI 几个问题,得到一些「有趣」的答案
486.洁癖不一定是件好事!Cell子刊揭示细菌可促进皮肤伤口愈合和毛囊新生
489.新“坐井观天”:关乎认知,更关乎未来,但却长期被误解的两大史识
495.Science:重磅!揭开长寿的奥秘,冷血动物或是长寿的关键
500.啥样的社会,才会像卢大师说的那样“一批一批的饿死人”
505.美国堕胎案的“少数派报告”(上):反堕胎,就一定是开倒车吗?
508.Nature:间歇性禁食可改变肠道菌群活性,促进神经再生
512.堕胎权的“少数派报告”:那个“进步”的罗诉韦德案,为何活该被推翻
513. Science:压力大就睡一觉,不仅能减压,还降低焦虑水平
517.《来自新世界》:人权,究竟是“天赋”的,还是“进化”的?
519. Science:压力大就睡一觉,不仅能减压,还降低焦虑水平
523. 最新研究表明喝啤酒对健康有益!喝酒的理由又多了一个!
535.神秘难解的传世名作:维纳斯和丘比特到底是什么关系?丨艺海拾真
544.“像婴儿一样思考”,Deep Mind最新研究让AI有人一样的直觉感知
581.Science:男性为什么寿命比女性短?他们会弄丢Y染色体
582.欧美强制接种的通行证政策被放弃,给中国带来哪些启示?
587.“细节中隐藏玄机,魔鬼藏在细节里”——豆瓣书友评《中国经济改革进程》
593.他给余秀华的道“谦”信:先扇你十几巴掌,再教育你要增强修养、“多看国学”
607.“小阁老”周劼的“爹力学三定律”——好爹要拼在了刀背上
612.自然界中的“非常规”胰岛素,有些动物甚至拿它当“毒素”诱捕猎物
620.科学界的“二舅”:他两次因祸得福,最终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621.对话加拿大工程院于非院士:寻找 AI 领域的「香农定理」
629.科学大发现,长期睡眠不佳,埋下老年痴呆症祸根!改善睡眠,可预防老年痴呆症
645.七夕:总感觉牛郎和织女那事不像正经爱情,倒更像是……
646.夜班熬的是命!上海交大研究发现,熬夜、上夜班,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增加92%有关
650.太热了,等不及减少碳排放,能不能把碳塞回地里去丨展卷
651.默然纯粹映秋水丨纪念量子力学奠基人狄拉克诞辰120周年
652.免疫逃逸之王XBB1.5数据紧缺,我们还不知道它会走向何方
659.面对不良风气,一家Nature子刊给它的审稿人一把奥卡姆剃刀
681.抵抗致命病菌的最后一道防线,正以人道的名义悄悄瓦解 | 展卷
689. 抄家特朗普,会否成为引爆美国内战的“跨过卢比孔河”
693.《最后的晚餐》:成也达·芬奇,“败”也达·芬奇丨艺海拾真
702.BBC纪录片《伟大的苏格兰人:塑造民族的作家》全3集
728.先Science后Cell,少吃延长寿命的机制找到了,减少衰老过程相关蛋白
739.别跟卑怯者科普“什么才是真爱国”,他们其实最不在乎这个
768.中国高被引论文量超越美国,有多少是从0到1的原始创新?
773.家长须知:运动、低糖、低盐饮食和体重达标可以预防90% 的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
774.纪录片《启示录:迟迟未到的和平,1918-1926》
776.为什么有人烟瘾很重没得肺癌,有人从不抽烟却得了肺癌?
779.Nature:难怪减肥那么难!大脑和肠道对糖和脂肪上瘾
780.Nature子刊:多种癌症发病年轻化!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
788.中国百姓最常见的23种致癌因素 ,每年导致100万人死亡
789.古脊椎所陈泽慧述评:古基因组揭示德裔犹太族群遗传疾病溯源早于十二世纪
791.薛定谔的 AI 大模型:箱子暂不能打开,但钱还要继续「烧」
794.BMJ子刊:中国人每天少吃1克盐,心血管疾病大幅减少
795.可望而不可及的“绝对零度”——气体液化、稀释制冷与氦3
804.人类理性是如何实现“概率转向”的?它真能满足决策需要吗?丨展卷
809.每场灾难的背后,都站着6个撒旦:莱维和他走不出的奥斯维辛
854.诺奖得主深陷论文图片造假漩涡,合理的图片处理应符合什么规则?
866.不仅能减肥,还能预防高血压!超十万人前瞻性研究解锁西红柿最佳摄入量
887.BBC纪录片《英国历史》全15集(第1集至第10集)
888.BBC纪录片《英国历史》全15集(第11集至第15集)
890.何大一团队新作!新冠疫苗效果下降,现有抗体全部失效 高福:未来清病不清毒!
904.马尔可夫——传薪火于数学内外,留得身后百年声名丨纪念马尔可夫逝世一百周年
929.Nature子刊:国内流行BA.5对心肌细胞的损伤能力增强
930.病是如何吃出来的系列报道之一: 油腻食物可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
931.最新文献XBB起源确切证据:在印度附近靠两种毒株重组产生
933.Nature:新冠会改变免疫系统,或导致过度免疫反应
934.最新研究:不同新冠变异株毒株可能会出现混合感染现象!
937.新冠病毒感染或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 Cell Press论文速递
941.普京喜欢的艺术作品:与西欧最顶级作品媲美的俄罗斯学院派艺术代表作
942.马达加斯加的“转基因工厂”:青蛙为什么有了蛇的基因?
944.Nature重磅综述:如果不采取行动,长新冠或会造成终身残疾
947.纪录片《幽灵血管》
948.纪录片《超大建筑狂想曲:三峡大坝》
949.有效性可疑,安全性堪忧,抗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是怎么上市的?
950.奥密克戎变异株再感染的危害有多大?
951.纪录片《神奇的森林》
952.纪录片《糖:新一代健康杀手》
953.电影《雨中曲》
954.BBC 纪录片《安慰剂试验》
955.BBC纪录片《神秘百慕大三角》
956.纪录片《奥黛丽·赫本》
957.纪录片《疾病的起源:脑中风》
958.BBC纪录片《蓝色星球II》(全7集)
959.纪录片《中国食文化》(全5集)
960.纪录片《刀叉下的秘密》
961.纪录片《纳米比亚的野性奇迹》
962.纪录片《骨骼:青春与活力之源》
963.BBC纪录片《蘑菇家族成员们的神奇魔法》
964.电影《成年人的谎言生活》(全6集)
965.电影《最后的城堡》
966.电影《万箭穿心》
967.石斑鱼:家族庞大的餐桌翘楚
968.记忆从何而来?
969.电影《致命困境》
970.欧洲食品信息委员会:不建议采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治疗糖尿病
971.电影《红色小提琴》
972.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
973.电影《撞车》
974.电影《忍者神龟:崛起》
975.纪录片《新冠:第一波》
976.电影《春夏秋冬的故事》
977.纪录片《我是博尔特》
978.电影《金氏漂流记》
979.BBC纪录片《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980.纪录片《我从汉朝来》全6集
981.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982.我变老了,因为体内的古病毒复活了!
983.纪录片《美国大分裂:从奥巴马到特朗普》
984.阿托伐和瑞舒伐他汀降脂作用更强!有关他汀的 15 问 15 答
985.BBC纪录片《21世纪太空竞赛》
986.BBC纪录片《纳粹国防军》全5集
987.加利福尼亚大学:蓝莓可预防痴呆
988.纪录片《大汉帝国》全5集
989.电影《山怪巨魔 》
990.电影《为奴十二年》
991.电影《梦乡》
992.耶鲁大学:为什么说” 愁死人”
993.电影《大而不倒》
994.宇宙是否有内在的真实性?一个深层次的宇宙哲学问题
995.电影《血仍未冷》
996.BBC纪录片《奇妙的人类旅程》全5集
997.神药二甲双胍可能导致男婴出生缺陷
998.BBC纪录片《探究班诺克本之战》全2集
999.电影《吞噬》
1000.现代社会的元问题:为市场经济的灵魂及其敌人寻根
1001.“化圆为方”的几何证明有了新突破,不断发现前人无法想象的新数学
1002.纪录片《肉眼看不到的奇妙世界》
1003.BBC纪录片《美国的未来》全4集
1004.纪录片《球王贝利:巴西足球传奇》
1005.PBS纪录片《落后的美国》
1006.电影《寻狗记》
1007.电影《美国朋友》
1008.从算盘到微处理器,通过古老的计算技术理解现代计算机的底层逻辑
1009.纪录片《神秘的大佛》(全4集)
1010.纪录片《欧元危机》
1011.纪录片《史说汉字》(全7集)
1012.《狂飙》:一个不向往高启强的社会,比能清除他的社会更好
1013.电影《出埃及记:天地王者》
1014.增量式科学时代:论文数量狂飙增长,真正创新却日渐稀缺
1015. 少年,撸猫吗?——木天蓼杂谈
1016.电影《尘中之物》
1017.纪录片《中国十大王朝》(全10集)
1018.纪录片《孙子兵法》
1019.纪录片《货币背后的秘密》全10集
1020.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来做 AI
1021.OpenAI 最强对话模型 ChatGPT:用户已破百万,落地将有几何
1022. 我不担心ChatGPT抢我饭碗,但我担心那件更要命的事
1023.《当大脑做梦》:探索做梦的生物学功能
1024.纪录片《你吃什么很重要》
1025.纪录片《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1026.纪录片《营养探索之旅》
1027.儿童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新药汇总
1028.胞嘧啶核苷类化疗药物——吉西他滨(Gemcitabine)
1029. 电影《丧尸不要停》
1030.电影《魔鬼司令》
1031.电影《两杆大烟枪》
1032.电影《小屁孩日记:罗德里克规则 》
1033.BBC纪录片《如何制造》全3集
1034.乾隆为什么不敢搞工业革命
1035.一对“冤家”同台领奖——还是诺贝尔奖呢
1036.纪录片《莫扎特在日本》
1037. 电影《小小乔》
1038. 学区房究竟有多大作用?看看最牛学区房--从孟母三迁谈起
1042.听CheapGPT聊流浪气球
1043.俄美两位同龄天才,影响了20世纪数学
1044.电影《杰伊·比姆》
1045.电影《水深火热》
1046.电影《弱点》
1047.纪录片《徐霞客》全9集
1048.纪录片《晚安机遇号》
1049.最后的思想和人都是简约的 | 展卷
1050.二十世纪俄国物理获得辉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1051.BBC纪录片《气候战争》
1052.电影《幸运贩卖机》
1053.纪录片《枪炮,病菌和钢铁 》全3集
1054.重磅炸弹药物的背后:GLP-1减肥药综述
1055.BBC纪录片《意大利歌剧》(全3集)
1056.BBC纪录片《卢浮宫之旅》(全3集)
1057.纪录片《普京的见证》
1058.纪录片《华尔街》(全10集)
1059.如何判断乳房肿块的性质
1060.电影《太极张三丰》
1061.电影《男孩、鼴鼠、狐狸和馬》
1062.纪录片《孔子》
1063.BBC纪录片《电视音乐之声》全3集
1064.阳康后怎么还没有恢复?研究长新冠的文献哪些靠谱?
1065.电影《教父继承者》
1066.电影《魔法奇缘 》
1067.电影《偷天陷阱》
1068.纪录片《本草中国 I》(全10集)
1069.BBC纪录片《英语发展史》(全8集)
1070.Chemical Reviews | 脂多糖知多少
1071.打造中国版 ChatGPT,国内有哪些学术力量能抢滩?
1072.人类的体毛为什么这么少?
1073.盘点中国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1074.专访数学大师阿诺德:那些年顶级数学家在莫斯科齐聚一堂
1075.电影 《香奈儿》
1076.什么是代谢综合征?如何预防?
1077.电影《鹅毛笔》
1078.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1079.纪录片《书写如何改变世界》
1080.纪录片 《博物馆的秘密 I》 (全6集)
1081.朝永振一郎:科学与文明
1082.纪录片 《探险家:挺进最深洞穴》
1083.历史剧《克虏伯:一个德意志家族》全3集
1084.物理学需要哲学,哲学需要物理学
1089. 电影《汉娜·阿伦特》
1090.电影《这就是足球 》
1091.纪录片 《帝国游戏 》全6集
1092.芬芳植物 | 清新茉莉,绽放经典
1093.ChatGPT能有意识吗:关于ChatGPT的误解与夸大
1094.人工智能已经可以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了,还有哪些工作是无法被取代的?
1095.电影《我的左脚》
1096.电影《走出非洲》
1097.纪录片《小小世界 II 》(全6集)
1098.纪录片《小小世界 I》(全6集)
1099.纪录片《邱园探宗:改变世界的花园》
1100.电影《生命印痕 》
1101.一次数学比赛,诞生了数学上至关重要的概念
1102.数智人:我是为了产业而来
1103.BBC纪录片《走进勃朗特姐妹》
1104.电影《玫瑰岛的不可思议的历史》
1105.关心现实,就不要将历史当作避难所:读历史的五大误区
1106.一年前,我这样预判俄乌战争,算对了么?
1120.数学的迷人之处在于,它以令人惊奇的方式解释我们的世界
谢谢鼓励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