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点尚存的室温超导万一为真,就能点燃科技革命吗?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返朴 Author 罗会仟
加星标,才能不错过每日推送!方法见文末动图
火遍全网的常压室温超导尚存几大疑点,真实性有待验证。不过,即便其他实验组能够重复出来,想要产业化应用也还有诸多材料上的难关待解。虽然前景变得更加光明了,但依旧“道阻且长”。
2023年3月8日,一则“大新闻”同时点爆了科技界和金融界的敏感神经。来自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迪亚斯(Ranga Dias)等人在美国物理学会三月会议上宣布发现“近常压室温超导”材料,一种由镥-氮-氢 (Lu-N-H)构成的三元化合物,在1万个大气压下(1GPa 或 10 kbar)可以实现最高温度为294 K(即21°C)的超导电性。3月9日,Nature同步上线Dias团队的论文,题目为“Evidence of near-ambient superconductivity in a N-doped lutetium hydride(氮掺杂镥氢化物中近常压超导电性证据)”[1],同期发表科研同行的News & Views文章“Hopes raised for room-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 but doubts remain (室温超导电性燃起新希望,但质疑仍然存在) ”[2] 。Science也同步上线了一篇评述文章“‘Revolutionary’ blue crystal resurrects hope of room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革命性“蓝色晶体”重燃室温超导新希望)” (图1)[3]。一时间,业界惊呼,常压室温超导有希望了!未来能源和电力技术革命即将到来!然而,惊喜之余,科研同行们却是非常冷静地看待这件事情。
Nature因何再度接收论文
的确,“室温超导”已经不再是第一次“狼来了”。而上一次关于“室温超导”的报道在2020年10月14日,Nature发表了题为“碳氢硫化物中室温超导电性”的论文,论文一共9位作者,其中通讯作者就是R. P. Dias[4]。这9位作者中,有6位和2023年这篇论文的作者重叠。那一次的“室温超导”,受到领域内诸多科学家的严重质疑,前后争议2年的时间,相关作者最终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业界没有人能够重复出他们的结果。Nature编辑部于2022年9月26日做出了撤稿决定,即便论文的9位作者都不同意撤稿。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Nature又再次接收发表该团队的论文,令人惊呼“狼又来了吗”?而且据悉,该团队此前被撤稿的关于碳氢硫化物超导的工作,在不久之前(2023年2月)又被他们自己“重复验证”了,相关论文已经投稿[5]。关于这一次的“室温超导”是真是假,显然科研圈怀疑的声音要远大于相信的声音。
在这篇论文中,Dias团队给出了Lu-N-H化合物的多个超导证据:1. 零电阻效应,即材料到达一定温度以下电阻降到绝对的零;2.抗磁性效应,即材料进入超导状态之后,可以抵御外磁场的侵入,形成负的磁化率;3. 比热跃变,即材料在发生超导相变的时候,比热存在不连续的跃变,这是热力学二级相变的典型特征 (图2)。一般来说,有这三点证据,足以判断材料的超导电性。此外,论文还给出了材料的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数据,并结合理论计算推测了材料的基本结构。可以说,“证据链”十分完整!论文在Nature的网页上还给出了大部分原始数据和数据处理的步骤方法,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去下载验证。从这些角度来看,似乎种种暗示“狼真的来了”!
图2. Ranga Dias等人论文中给出的Lu-N-H超导电性证据:零电阻、抗磁性和比热跃变
若干疑点
但令业界十分困惑的是他的数据结论,这个材料竟然在压力30 kbar以下就已经有200 K以上的超导电性了,而且压力越低,超导临界温度Tc越高!最高的临界温度在10 kbar左右达到294 K,此后更低压力下超导温度下降到100 K以下(图3a)。更匪夷所思的是,这个材料在常压是蓝色的小晶体,加压之后会变成粉色,最后变成了红色,和传统金属氢化物超导体观测到的黑色样品完全不一样(图3b)。如此反常的温度-压力相图和奇怪的颜色变化,令人十分狐疑。而且,论文中给出的分子式里,Lu和N的比例几乎是1:1,H的含量只有3左右,这和大家熟悉的稀土氢化物含H在5和6甚至更多的情况不符。在H含量如此低的情况下,根据他们给出的材料结构,H原子的间距还很大,几乎可以排除是来自H元素本身(类似金属氢或此前发现的LaH10)的超导。这些奇特的现象,令人似乎觉得“即使这个材料超导是真的,也不太像是传统的BCS超导体了。”
当然,业界的质疑不仅限于此,有人还对他们公布的原始数据进行了简单分析,发现他们处理数据的过程仍然过于粗糙。例如磁化率数据中出现的抗磁信号,是在一个非常大的背景信号加上一组非常杂乱的测量信号经过一定处理才得到的。甚至,如此漂亮的零电阻转变的数据,依旧是采取了“扣背景、降噪音”的方法得到的。至于背景如何选取,噪音如何“抹平”,更无从知晓。
万一实验成真的几点理论启示
当然,如果这个研究结果是真实可靠的,它至少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启示:1.室温超导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从实验上来看,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没有上限!2. 高压下的氢化合物超导是最有希望找到室温超导材料的,它们或许不需要诸如百万级大气压的压力才能实现,在更低的压力下也有希望;3. 如果能够进一步降低压力或者借助材料内外的化学应力来实现常压稳定的超导材料,那么所谓“常压室温超导材料”就真的实现了![6]
如果真的发现常压室温超导材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科学家们追逐百余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意味着超导材料的刷新临界温度之旅,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室温超导新时代!(图4)
意味着新世界的物理大门,从此敞开了!
我们尽情可以畅想,常压室温超导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未来似乎一切可期!
万一成真,就足以点燃科技革命吗?
显然,这次“近常压室温超导”事件,社会上的反响要远远比科研圈热闹许多。笔者所知的多家媒体都对该事件特别感兴趣,也有许多媒体对超导研究的科学家们展开了轰炸式的采访,令人有点不知所措。我们姑且不论这篇论文数据真实与否,单纯就论文中的发现,是否真的足以点燃未来科技革命呢?显然是“过于激动而无法展示”了。原因是:论文里提到的“近常压”(10 kbar)其实离我们熟悉的常压(1 bar,即1个大气压)还远着呢……事实上,一万个大气压,比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的压力,还要强上十倍!如此高的压力,如何方便规模化产业应用?更何况,高压下制备的样品量是极少的,大部分是微克、毫克量级,压力腔大的装置生产的样品也不过数克而已,面对产业应用达到吨量级的产量,就是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此外,科学家还有几大材料上需要面临的现实问题。
首先,常压室温超导的实现,是否意味着超导从此能够较为廉价地规模化应用呢?并非如此!限制超导材料是否能被规模化应用的瓶颈,临界温度参数只是其中一个。事实上,超导体还有临界磁场,大部分超导体还有两个临界磁场(上临界场和下临界场),一旦突破这个磁场,磁通线将会进入超导体内部,造成能量耗散,甚至完全破坏零电阻。不仅如此,超导体还具有临界电流密度,并非因为电阻为零,稍微加个电压,电流就可以无穷大。对于特定的超导材料而言,一旦电流密度超过临界值,那么它就会瞬间“失超”,即产生电阻迅速发热快速升温超导彻底消失。这三个临界参数:临界温度、临界磁场和临界电流,就像扼住了超导应用的咽喉,而且很多时候由材料本征特性所决定(图5)。所以,光有一个临界温度到达室温的超导体还不够,还得看它是不是一个具有“三高”临界参数的超导体,这一点还需要研究研究。举例来说,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发现已有近40年了,它们临界温度也很高,轻松达到100 K以上,甚至只需要液氮(77 K)冷却即可,但是它们规模化强电应用依旧没有完全实现,原因之一就是它的下临界场太低[7]。
其次,如果找到了“三高”的常压室温超导体,是否意味着就好用了呢?未必!因为还要看临界参数的具体行为,比如对于大部分超导体,都属于“第二类超导体”,存在上下两个临界场。特别是一些临界温度高的超导体,往往临界场还有很强的“各向异性”。你可以认为超导体是一个小薄片,当磁场垂直于薄片和平行于薄片的时候,超导的临界温度压制的效果差异几十甚至上千倍!那么,一旦磁场达到其中最低的临界场的时候,超导的完全抗磁性甚至零电阻特性就被破坏掉了。情况是如此糟糕,这意味着决定强电应用天花板的,不是参数的上限,而是参数的下限。所以,即使铜氧化物的上临界场在100甚至200多T以上,但是它在另一个方向的上临界场可以低到1T以下,而对于下临界场,甚至可以低到仅仅0.01 T以下。试想,稍微加一点磁场,还没开始用呢,磁通线就穿透进去了,它在里面的运动又很难预测,有各种丰富的组态(固态、液态、塑性态、玻璃态等),在更高磁场下,超导材料的可靠性就动摇了(图6)[8]。
再者,如果我们找到综合临界参数都很好,而且各向异性也很小的常压室温超导材料呢?新的问题依旧存在!比如铁基超导材料,虽然它们的临界温度不如铜氧化物高,但是它们的临界磁场依旧很高,可以达到几十甚至上百T,而且在低温下几乎是各向同性的。显然,铁基超导看起来是十分合适的应用材料,更优越之处在于,铁基超导承载电流的能力在强磁场下不怎么退化,而且经受几次升降温之后,它依旧能保持良好的性能。只是遗憾的是,目前的铁基超导材料临界电流密度指标并不高,而且产能尚处于实验室应用的阶段,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图7)[9]。即使克服了物理因素的制约,铁基超导材料还要面临化学因素的制约——大部分铁基超导体都是含有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砷化物,怕空气、怕水、还有毒,一旦规模化制备,这些安全隐患需要想办法去克服。
最后,如果以上条件都克服了呢?这样的常压室温超导体,该好用了吧?也还未必!我们还以铜氧化物材料为例,假设类似材料都克服了以上困难,在铜氧化物材料中还有一个困难,那就是作为陶瓷类材料的铜氧化物十分脆弱,力学机械性能很差。因此,直接使用铜氧化物材料做线材是不现实的,很难成型不说,基本上无法在各种卷曲缠绕下仍然保持良好的载流性能。当然,几十年来,科学家做了非常多的努力。主要有两个途径:粉末套管法和基带镀膜法。前者把超导粉末套进金属管子中,然后再拉成线材,并经过热处理提高超导性能。后者借助一条薄金属基带,通过各种缓冲层和保护层,把超导材料镀上基带中间一层,基带厚度约100 μm,超导层厚度约 1 μm(图8)。最终人们发现,铜氧化物超导线带材的成本最大部分根本不是超导材料本身,而是所使用的金属套管或金属基带,加之后面还需要热处理的各类工艺,成品率并不是很好[6]。所以,如果有了常压室温超导体,我们还更希望它是一个类似具有金属延展性和韧性的材料。
以上举的例子,只是关于超导的强电应用。在超导的弱电应用方面,即使实现了常压室温超导体,除了普遍的“三高”临界参数外,我们还希望它是具有阻抗性能好、相干长度大、对空气不敏感、易于进行微纳尺度加工等特点。这同样是往往很难兼顾的。
所以,在如今人们其实已经发现了数万种超导材料,临界温度在20 K以上的超导材料也有不少,但是超导强电应用方面最普遍使用的还是传统的Nb-Ti合金,其强度、韧性、可重复性都非常优越,但超导温度在9 K以下,远远低于室温!其次,还有Nb3Sn、Nb3Ge、Nb3Al等,超导温度也不超过24 K!而在超导弱电应用方面,超导量子计算机的芯片大部分用的都是铝,或者用铌,超导谐振腔里基本上用的都是纯Nb,超导的单光子探测器用NbN等,这些材料的超导温度均不超过20 K,仅有超导滤波器和太赫兹探测器等用到了高温超导薄膜。传统超导体中,人们发现MgB2的临界温度可达39 K,但是它的临界参数却低得可怜,基本上只能用于3 T以下的应用场景,而且材料的硬度太高,不适合加工成型(图9)[10]。
我们可以设想,即便是有了常压室温超导材料,超导的大规模应用,虽然前景变得更加光明,但依旧“道阻且长”。也正是如此,对于超导材料的探索、超导机理的研究和应用基础的研究,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最终才能筛选出在各种应用场景最合适的材料。对于特定的材料而言,它具有的丰富物性需要充分挖掘,世界上没有“不好用”的材料,只有你“不会用”的材料!材料探索就像在电子的海洋里钓鱼一样,钓上来的鱼奇形怪状,却各有用途(图10)[6]。
在这一波的“室温超导”热里,希望大家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坚持理性分析的态度,最终以事实为基准判断。超导的探索在未来依旧会充满惊喜,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对基础研究的关注度,多了解研究的内涵,而不是看完新闻就问“这研究有什么用?”。多读读关于超导介绍的书籍,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图11)!(全文完)
参考文献
[1] N. Dasenbrock-Gammon et al., Nature 615, 244 (2023).[2] C. Jin and D. Ceperley, Nature 615, 221 (2023).[3] Science News, DOI: 10.1126/science.adh4968[4] E. Snider et al., Nature 586, 373(2020).[5] H. Pasan et al., arXiv: 2302.08622.[6] 罗会仟 著,《超导“小时代”——超导的前世、今生和未来》(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7] 闻海虎, 物理, 2006, 35(01): 16-26 及 35(02): 111-124.[8] 张裕恒, 超导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9.[9] H. Hosono et al. Mater.Today 21, 278-302 (2018).[10] C. Buzea, T. Yamashita, Supercond.Sci.Technol. 14, 115-146 (2001).相关阅读
近期推荐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任何形式的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摘编。转载授权请在「返朴」微信公众号内联系后台。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返朴」,查看更多历史文章
猜您喜欢(点击下方标题即可观看):
4.BBC纪录片《从太空看地球》
5. BBC纪录片 《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10. BBC纪录片《护齿真相》
11. BBC纪录片《酒的真相 》
99. Netflix 纪录片《流行病:如何预防大爆发 》全6集
100. Netflix纪录片《买进名校:起底美国大学舞弊风暴》
106. 电影《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
110. BBC纪录片《性格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Personality )
112. 德国最伟大的数学家——高斯,能限制住他的,只有“死亡”了
149. Nature论文证实:新冠病毒可长期存在于大脑等多个部位,最长可达7个多月!
194. Nature人类行为:“坏事传千里”背后的归因偏误
196. 食药同源!首次证明,食物干预与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一样有效
197. 旷世杰作:世上最精美且技术难度最高的大理石雕塑竟出自他之手丨艺海拾真
198. BBC纪录片《艺术爱好者指南》(An Art Lovers' Guide (2017))
200. 该睡不睡,心脏遭罪!我国学者发现打破昼夜节律致心脏病的机制
204. 捏住老虎的后颈,它会不会像猫一样变乖?丨奇怪的动物知识
209. BBC纪录片《英伦四季》(The Great British Year )
221. 躺着减肥来了!真实世界研究:睡懒觉可减少卡路里摄入,有助于减肥
229. BlueAntMedia 纪录片《神奇动物的一天》全8集
234. Nature:直接“吃掉”塑料!华人科学家开发塑料降解新工艺,最快两天内完全分解
241. Nature子刊:咖啡续命!喝咖啡降低坏胆固醇,降低死亡风险
242. Nature热点综述 | 癌症的全身系统性免疫与治疗
249. 为什么李元芳、展昭、白玉堂,都有这个共同的“体制内职称”……
254. 美国成就美国,美国反对美国:《五月花号公约》四百年
255. 吃降压药、吃他汀的人,可以吃柚子吗?橘子、橙子呢?
256. 试管婴儿并不生于试管——胚胎何时起成为“人”?| 展卷
262. 忧伤!我国学者发现,新冠病毒会导致“蛋蛋”萎缩和损伤
264. 你身体里无处不在的DNA,有些可能是肿瘤细胞的邪恶计划
271. Nature子刊:喝鲜榨果汁降低免疫力?高果糖饮食损害免疫系统
272. 母系遗传关系是怎样鉴定的?| DNA亲子鉴定的科学原理
275. Science:重磅!高脂饮食伤肠道损菌群,促进心脏病
284. 心心相印的梦想,脑脑接口的真相:马斯克追求的“传心术”有可能实现吗?
288. Nature子刊:癌症在种族之间发病有何不同,中国人最易患哪种癌?
291. 美学者呼吁教改:科学哲学走进中学课堂,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
298. 这位有诗人灵魂的女数学家,她每篇论文都值一个博士学位
302. 超大规模研究,个子高增加患癌风险,每高10cm,增加14%
304. 从超级计算机到量子计算机的飞跃,或将解开物理学中最神秘概念!
310. 科学怎样打败科学家:达尔文相信男优女劣,进化论却不相信
318. 50万国人研究证实:不好好刷牙,致癌!血管疾病也会增多!
321. Nature子刊:仅喝3个月酸奶,促进代谢健康,降低糖尿病风险
328. JAMA子刊:酒,无论喝多少,都会增加心脏病、高血压风险
329. 肥胖不仅导致癌症发病率增加,而且影响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进一步发展
352. 【科学综述】北大吴飙教授:埃弗里特和他的多世界理论
354. 传奇褪色的时代:从“αβγ”的小科学到千人作者的“超署名” | 昌海一述
357. “刻于金石,以垂后世”:文明史上最值得铭刻的三句话
378. 中国学者《柳叶刀》子刊发现,久坐增加12种疾病风险
381. 警惕“正义的错觉”——互联网世界更需要“大胆怀疑,小心求证”
382. 量子纠缠:“幽灵般的超距作用”究竟是怎么回事?丨展卷
383. 化学“泰斗”卡尔·巴里·夏普利斯(Karl Barry Sharpless)的一只眼睛是怎么瞎的
392. 癌症为什么会复发、会转移?谜底揭示攻克恶性肿瘤新策略
401.教俄罗斯打仗的“师父”,那个真正的“战斗民族”,也要加入北约了
408. 科学大发现!孕妇补充维生素D,生的小孩智商高,特别是有色人种
409. mRNA技术平台将诞生像“苹果、谷歌这样的变局者”,颠覆药物开发模式
412. Nature:重磅!哈佛大学开发出通用型癌症疫苗,或用于治疗多种癌症
426.Science:重大进展!在正确的时间摄入卡路里限制性饮食有望极大地延长寿命
439.纪录片《利昂内尔·梅西(Lionel Messi)》
443.JAMA:这种减肥方法不仅高效,而且能降低癌风险和癌死亡
455.Omicron新变体传染性及免疫逃逸增强,最终解药何在?
464.情愿不自由,便是自由了 | 量子多体中的呐喊与彷徨之十二
474.哈佛大学最新研究,每天一杯含糖饮料,肝癌风险增加78%
475.你以为这是对颈椎的爱?其实是害!
476.PNAS:压力大,加速免疫系统老化,增加多种疾病风险
480.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后,我们问了 AI 几个问题,得到一些「有趣」的答案
486.洁癖不一定是件好事!Cell子刊揭示细菌可促进皮肤伤口愈合和毛囊新生
489.新“坐井观天”:关乎认知,更关乎未来,但却长期被误解的两大史识
495.Science:重磅!揭开长寿的奥秘,冷血动物或是长寿的关键
500.啥样的社会,才会像卢大师说的那样“一批一批的饿死人”
505.美国堕胎案的“少数派报告”(上):反堕胎,就一定是开倒车吗?
508.Nature:间歇性禁食可改变肠道菌群活性,促进神经再生
512.堕胎权的“少数派报告”:那个“进步”的罗诉韦德案,为何活该被推翻
513. Science:压力大就睡一觉,不仅能减压,还降低焦虑水平
517.《来自新世界》:人权,究竟是“天赋”的,还是“进化”的?
519. Science:压力大就睡一觉,不仅能减压,还降低焦虑水平
523. 最新研究表明喝啤酒对健康有益!喝酒的理由又多了一个!
535.神秘难解的传世名作:维纳斯和丘比特到底是什么关系?丨艺海拾真
544.“像婴儿一样思考”,Deep Mind最新研究让AI有人一样的直觉感知
581.Science:男性为什么寿命比女性短?他们会弄丢Y染色体
582.欧美强制接种的通行证政策被放弃,给中国带来哪些启示?
587.“细节中隐藏玄机,魔鬼藏在细节里”——豆瓣书友评《中国经济改革进程》
593.他给余秀华的道“谦”信:先扇你十几巴掌,再教育你要增强修养、“多看国学”
607.“小阁老”周劼的“爹力学三定律”——好爹要拼在了刀背上
612.自然界中的“非常规”胰岛素,有些动物甚至拿它当“毒素”诱捕猎物
620.科学界的“二舅”:他两次因祸得福,最终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621.对话加拿大工程院于非院士:寻找 AI 领域的「香农定理」
629.科学大发现,长期睡眠不佳,埋下老年痴呆症祸根!改善睡眠,可预防老年痴呆症
645.七夕:总感觉牛郎和织女那事不像正经爱情,倒更像是……
646.夜班熬的是命!上海交大研究发现,熬夜、上夜班,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增加92%有关
650.太热了,等不及减少碳排放,能不能把碳塞回地里去丨展卷
651.默然纯粹映秋水丨纪念量子力学奠基人狄拉克诞辰120周年
652.免疫逃逸之王XBB1.5数据紧缺,我们还不知道它会走向何方
659.面对不良风气,一家Nature子刊给它的审稿人一把奥卡姆剃刀
681.抵抗致命病菌的最后一道防线,正以人道的名义悄悄瓦解 | 展卷
689. 抄家特朗普,会否成为引爆美国内战的“跨过卢比孔河”
693.《最后的晚餐》:成也达·芬奇,“败”也达·芬奇丨艺海拾真
702.BBC纪录片《伟大的苏格兰人:塑造民族的作家》全3集
728.先Science后Cell,少吃延长寿命的机制找到了,减少衰老过程相关蛋白
739.别跟卑怯者科普“什么才是真爱国”,他们其实最不在乎这个
768.中国高被引论文量超越美国,有多少是从0到1的原始创新?
773.家长须知:运动、低糖、低盐饮食和体重达标可以预防90% 的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
774.纪录片《启示录:迟迟未到的和平,1918-1926》
776.为什么有人烟瘾很重没得肺癌,有人从不抽烟却得了肺癌?
779.Nature:难怪减肥那么难!大脑和肠道对糖和脂肪上瘾
780.Nature子刊:多种癌症发病年轻化!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
788.中国百姓最常见的23种致癌因素 ,每年导致100万人死亡
789.古脊椎所陈泽慧述评:古基因组揭示德裔犹太族群遗传疾病溯源早于十二世纪
791.薛定谔的 AI 大模型:箱子暂不能打开,但钱还要继续「烧」
794.BMJ子刊:中国人每天少吃1克盐,心血管疾病大幅减少
795.可望而不可及的“绝对零度”——气体液化、稀释制冷与氦3
804.人类理性是如何实现“概率转向”的?它真能满足决策需要吗?丨展卷
809.每场灾难的背后,都站着6个撒旦:莱维和他走不出的奥斯维辛
854.诺奖得主深陷论文图片造假漩涡,合理的图片处理应符合什么规则?
866.不仅能减肥,还能预防高血压!超十万人前瞻性研究解锁西红柿最佳摄入量
887.BBC纪录片《英国历史》全15集(第1集至第10集)
888.BBC纪录片《英国历史》全15集(第11集至第15集)
890.何大一团队新作!新冠疫苗效果下降,现有抗体全部失效 高福:未来清病不清毒!
904.马尔可夫——传薪火于数学内外,留得身后百年声名丨纪念马尔可夫逝世一百周年
929.Nature子刊:国内流行BA.5对心肌细胞的损伤能力增强
930.病是如何吃出来的系列报道之一: 油腻食物可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
931.最新文献XBB起源确切证据:在印度附近靠两种毒株重组产生
933.Nature:新冠会改变免疫系统,或导致过度免疫反应
934.最新研究:不同新冠变异株毒株可能会出现混合感染现象!
937.新冠病毒感染或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 Cell Press论文速递
941.普京喜欢的艺术作品:与西欧最顶级作品媲美的俄罗斯学院派艺术代表作
942.马达加斯加的“转基因工厂”:青蛙为什么有了蛇的基因?
944.Nature重磅综述:如果不采取行动,长新冠或会造成终身残疾
946.法国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傅里叶和蒙日,成就了人类文明的一大部分
947.纪录片《幽灵血管》
948.纪录片《超大建筑狂想曲:三峡大坝》
949.有效性可疑,安全性堪忧,抗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是怎么上市的?
950.奥密克戎变异株再感染的危害有多大?
951.纪录片《神奇的森林》
952.纪录片《糖:新一代健康杀手》
953.电影《雨中曲》
954.BBC 纪录片《安慰剂试验》
955.BBC纪录片《神秘百慕大三角》
956.纪录片《奥黛丽·赫本》
957.纪录片《疾病的起源:脑中风》
958.BBC纪录片《蓝色星球II》(全7集)
959.纪录片《中国食文化》(全5集)
960.纪录片《刀叉下的秘密》
961.纪录片《纳米比亚的野性奇迹》
962.纪录片《骨骼:青春与活力之源》
963.BBC纪录片《蘑菇家族成员们的神奇魔法》
964.电影《华尔街之狼》
965.电影《最后的城堡》
966.电影《万箭穿心》
967.石斑鱼:家族庞大的餐桌翘楚
968.记忆从何而来?
969.电影《致命困境》
970.欧洲食品信息委员会:不建议采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治疗糖尿病
971.纪录片《优雅的宇宙》
974.电影《忍者神龟:崛起》
975.纪录片《新冠:第一波》
976.电影《春夏秋冬的故事》
977.纪录片《我是博尔特》
978.电影《金氏漂流记》
979.BBC纪录片《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980.纪录片《我从汉朝来》全6集
981.纵观整个科学史,被愚蠢“杀死”的数学天才,可能只有伽瓦罗了
982.我变老了,因为体内的古病毒复活了!
983.纪录片《美国大分裂:从奥巴马到特朗普》
984.阿托伐和瑞舒伐他汀降脂作用更强!有关他汀的 15 问 15 答
985.BBC纪录片《21世纪太空竞赛》
986.BBC纪录片《纳粹国防军》全5集
987.加利福尼亚大学:蓝莓可预防痴呆
988.纪录片《大汉帝国》全5集
989.电影《山怪巨魔 》
990.电影《为奴十二年》
991.电影《梦乡》
992.耶鲁大学:为什么说” 愁死人”
993.电影《大而不倒》
994.宇宙是否有内在的真实性?一个深层次的宇宙哲学问题
995.电影《血仍未冷》
996.BBC纪录片《奇妙的人类旅程》全5集
997.神药二甲双胍可能导致男婴出生缺陷
998.BBC纪录片《探究班诺克本之战》全2集
999.电影《吞噬》
1000.现代社会的元问题:为市场经济的灵魂及其敌人寻根
1001.“化圆为方”的几何证明有了新突破,不断发现前人无法想象的新数学
1002.纪录片《肉眼看不到的奇妙世界》
1003.BBC纪录片《美国的未来》全4集
1004.纪录片《球王贝利:巴西足球传奇》
1005.PBS纪录片《落后的美国》
1006.电影《寻狗记》
1007.电影《美国朋友》
1008.从算盘到微处理器,通过古老的计算技术理解现代计算机的底层逻辑
1009.纪录片《神秘的大佛》(全4集)
1010.纪录片《欧元危机》
1011.纪录片《史说汉字》(全7集)
1012.《狂飙》:一个不向往高启强的社会,比能清除他的社会更好
1013.电影《出埃及记:天地王者》
1014.增量式科学时代:论文数量狂飙增长,真正创新却日渐稀缺
1015. 少年,撸猫吗?——木天蓼杂谈
1016.电影《尘中之物》
1017.纪录片《中国十大王朝》(全10集)
1018.纪录片《孙子兵法》
1019.去中心化科学时代悄然走来,若干小型项目尝试迈上颠覆之路
1020.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来做 AI
1021.OpenAI 最强对话模型 ChatGPT:用户已破百万,落地将有几何
1022. 我不担心ChatGPT抢我饭碗,但我担心那件更要命的事
1023.《当大脑做梦》:探索做梦的生物学功能
1024.纪录片《你吃什么很重要》
1025.纪录片《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1026.纪录片《营养探索之旅》
1027.儿童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新药汇总
1028.胞嘧啶核苷类化疗药物——吉西他滨(Gemcitabine)
1029. 电影《丧尸不要停》
1030.电影《魔鬼司令》
1031.电影《两杆大烟枪》
1032.电影《小屁孩日记:罗德里克规则 》
1033.BBC纪录片《如何制造》全3集
1034.乾隆为什么不敢搞工业革命
1035.一对“冤家”同台领奖——还是诺贝尔奖呢
1036.纪录片《莫扎特在日本》
1037. 电影《小小乔》
1038. 学区房究竟有多大作用?看看最牛学区房--从孟母三迁谈起
1042.听CheapGPT聊流浪气球
1043.俄美两位同龄天才,影响了20世纪数学
1044.电影《杰伊·比姆》
1045.电影《水深火热》
1046.电影《弱点》
1047.纪录片《徐霞客》全9集
1048.纪录片《晚安机遇号》
1049.最后的思想和人都是简约的 | 展卷
1050.二十世纪俄国物理获得辉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1051.BBC纪录片《气候战争》
1052.电影《幸运贩卖机》
1053.纪录片《枪炮,病菌和钢铁 》全3集
1054.重磅炸弹药物的背后:GLP-1减肥药综述
1055.BBC纪录片《意大利歌剧》(全3集)
1056.BBC纪录片《卢浮宫之旅》(全3集)
1057.电影《战舰波将金号》
1058.纪录片《华尔街》(全10集)
1059.如何判断乳房肿块的性质
1060.电影《太极张三丰》
1061.小心!有奇怪蚂蚁出没
1062.纪录片《孔子》
1063.BBC纪录片《电视音乐之声》全3集
1064.阳康后怎么还没有恢复?研究长新冠的文献哪些靠谱?
1065.电影《教父继承者》
1066.电影《魔法奇缘 》
1067.电影《偷天陷阱》
1068.纪录片《本草中国 I》(全10集)
1069.BBC纪录片《英语发展史》(全8集)
1070.Chemical Reviews | 脂多糖知多少
1071.打造中国版 ChatGPT,国内有哪些学术力量能抢滩?
1072.人类的体毛为什么这么少?
1073.盘点中国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1074.专访数学大师阿诺德:那些年顶级数学家在莫斯科齐聚一堂
1075.纪录片《河流与潮汐 》
1076.什么是代谢综合征?如何预防?
1077.电影《鹅毛笔》
1078.电影《木头美人》
1079.纪录片《书写如何改变世界》
1080.纪录片 《博物馆的秘密 I》 (全6集)
1081.朝永振一郎:科学与文明
1082.纪录片 《探险家:挺进最深洞穴》
1083.纪录片《野草奇妙物语》
1090.电影《这就是足球 》
1091.纪录片 《帝国游戏 》全6集
1092.芬芳植物 | 清新茉莉,绽放经典
1093.ChatGPT能有意识吗:关于ChatGPT的误解与夸大
1094.人工智能已经可以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了,还有哪些工作是无法被取代的?
1095.电影《我的左脚》
1096.电影《走出非洲》
1097.纪录片《小小世界 II 》(全6集)
1098.纪录片《小小世界 I》(全6集)
1099.纪录片《邱园探宗:改变世界的花园》
1100.电影《生命印痕 》
1101.一次数学比赛,诞生了数学上至关重要的概念
1102.数智人:我是为了产业而来
1103.BBC纪录片《走进勃朗特姐妹》
1104.电影《玫瑰岛的不可思议的历史》
1105.关心现实,就不要将历史当作避难所:读历史的五大误区
1106.一年前,我这样预判俄乌战争,算对了么?
1120.数学的迷人之处在于,它以令人惊奇的方式解释我们的世界
1125. 现在,“仰望”一下数学——弄懂了不容易,完全精通根本不可能
1130.为什么很多人觉得数学很无聊?因为他们还没有遇到真正的数学
谢谢鼓励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