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131期专访] 天津环湖医院张国斌:哪类神外手术的感染风险较高 应如何预防

神外前沿编辑采写 神外前沿 2019-07-02

神外访谈录

总第131期


神外前沿讯,神经外科发展到今天,虽然技术日新月异,但手术技术难度并不大的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手术往往由于术者操作的欠规范而增大了颅内感染风险。神经系统的感染给病人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南开大学附属天津环湖医院颅脑创伤二病区主任张国斌教授直言不讳的表示,神经外科住院病人的感染都或多或少在一定程度上与医务人员的操作相关。


在张国斌教授看来,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将住院治疗的每个环节(尤其是其中的有创性操作)以及涉及到的各个科室都要严格执行对感染风险管控的措施。


目前,环湖医院颅脑创伤二病区工作方向更多的聚焦在复杂性重型颅脑创伤以及其他神经外科重症病例的救治上,其中包括脑水肿、高颅压、脑疝、出血/缺血性损害的脑保护、神经系统感染、癫痫持续状态以及上述疾病期间的脑脊液管理(引流、分流)以及必要的后期手术等。


近日,神外前沿在第八届北京协和医院MDT神经急重症高峰论坛专访了前来参会并做学术报告的张国斌教授。


以下是访谈实录:

关于手术感染

神外前沿:神经外科哪些类型的手术感染的机会比较多?

张国斌:若单独考虑一种神经外科手术的感染几率以及总体的例数而言,恐怕最多的是脑室外引流(EVD)。因为它在持续对外开放引流的状态下,生理性预防感染的屏障被破坏了,而且持续的时间相对较长;通常一周之内还相对安全,而超过十天后感染风险与时间的延长就呈明显相关了。


神外前沿:脑积水放引流管的感染风险也很高?

张国斌:由于存在脑积水分流术后并发症的问题,所以目前对脑积水手术的永久性分流置管的态度较过去更为谨慎了。比如说通常会采用暂时性的外引流或其他综合治疗措施、手术来尽可能控制放置永久性分流导管的比例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几率。


如果必须做分流手术的患者,一定要严谨、慎重,对术前潜在感染风险进行充分评估与应对后再手术;这样,理论上方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分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目前的文献报道来看,这个手术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好一点的接近5%,严重的接近百分之17-30%。


可以说脑脊液分流手术的失败率太高了,而且这是个“公认的”难度和操作复杂程度“不太高的”手术,但是要取得成功,既要对每个流程细节的标准化掌控、术前的评估与应对以及目前(可调压分流系统出现后)更重要的术后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新的挑战。


可调压分流管出现前,囿于条件限制只能随访病人大致的情况;有了它之后,通过对病人进行持续的跟踪随访,作为医生,我们能获取病人的颅内压信息更精确了。因为病理生理状态的改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若要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我们还要结合影像与临床表现进行动态分析。


神外前沿:只有脑积水的治疗会放分流管?

张国斌:除了极少数的顽固性硬膜下积液以及过去针对于蛛网膜囊肿的治疗,几乎都是脑积水。


神外前沿:需要预防性抗生素?

张国斌: 以环湖医院自2009年“原卫生部38号文件”发布以来到目前的数据分析,从整体而言,严格管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后,神经外科手术病人和此前情况对比,在感染性相关并发症方面并未出现显著的增高。但如果说从具体的情况分析,有些情况下仍是需要的,像营养不良、糖尿病、免疫抑制等;此外,比如说手术之后颅腔封闭性被破坏,而且在术后持续一段时间内有开放风险的时候,像择期手术涉及颅底手术、垂体手术、后颈窝等手术,若在术前或术后出现了脑脊液漏、硬膜破损、伤口漏液等情况,那么感染的风险就非常高,所以应尽可能杜绝手术之后颅腔封闭状态的破坏。


 感染的预防 

神外前沿:是否要把神经重症管理这个环节往前移呢?比如说您刚才谈到的感染问题,在手术环节里是否有明确的预防措施?

张国斌:您说的这点很重要。感染的管理很复杂,整体上包括组织管理、医院感染控制、手卫生、消毒隔离及无菌物品管理、环境卫生学监测以及医疗废物管理等。预防感染既要抓制度的落实、硬件的建设,也要把监督检查以及教育等各个方面都要重视起来。


我经常说,病人的感染往往是由是医护人员未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而导致的,所以必须得树立自我检讨的精神。我们每一个医务人员,不仅是神经外科的,也包括急诊科、麻醉、护理、感染控制等,就像珍珠链一样,每一颗珠子都有其重要位置,他们流畅的串在一起才是理想状态,当然我们神经外科做的是比较重要的一环。医生操作的无菌术、合理的止血与术后良好血运的保证、坏死组织残留最少化等措施都很关键;再比如说失血超过1500ml、手术时间超过三个小时可以再追加一剂抗生素;如果要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应该在麻醉完成的诱导阶段就要给予。


另外,手术中手术室的层流、人员流、物流方向和手术间内的人员负荷量,以及更精细的包括术区朝向、室温等都要严格管理。


有的时候还要把夜间手术、急诊手术重视起来。这些对于我全国范围内的神经外科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各大医疗中心神经外科中心所面临的情况很相似。


神外前沿: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应该限制?

张国斌:从“38号文件”下发后,诸多硬性指标需要完成;我们从那时起就此开展了许多工作,其中之一就是严格限制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除非有特殊的指征--一定要明确患者为什么要用,并对抗生素的种类、时间、剂量等都做了严格要求。


由于我们没有依据病种、年龄、性别等分层进行统计,所以没有相关问题的发言权;但结合医院每年数千例神外手术的统计量看:通过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率明显下降后,并没有看到感染例数的显著增加。


神外前沿:有这方面的例子吗?

张国斌:比如说目前我们做的择期颅骨修补手术、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等就已几乎都不再常规应用预防性抗生素;但若术前患者长期住院,则需要做病人毛发、鼻腔、术区皮肤表面耐药菌的检测来评估相关风险;假如拭子发现耐药菌定植了,那么可能就要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进行预防。


另外也有伤口污染非常重甚至有异物存留在深部术区的情况,虽然经过手术之前严格的数次消毒、逐层冲洗和术者更换手套也很难避免切口的感染,这时就需考虑预防性的使用甚至是适当延长应用抗生素。


关于环湖神经重症

神外前沿:能不能介绍一下天津环湖医院神经重症的基本情况和特色?

张国斌:环湖医院的神经重症工作在我们科室而言,主要围绕的是重型颅脑创伤、部分重型脑卒中(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癫痫持续状态、转诊接收的神经重症或颅内感染等病人,而我院神经外科的肿瘤(颅底)、脊柱、脑血管病(介入)、小儿、功能等病区里有也有各自的集中管理分区。


目前,我们的神经重症还是以创伤后手术或者非手术病人的多模态监护以及综合的治疗手段为主,这也和国内、外许多医疗单位的情况相似。因为我看到国际以及国内很多神经外科中心也是把外伤和神经重症管理合在一起,但是我认为环湖医院神经重症管理应该继续加强、扩大,包括上述分区管理的病人也应该集中管理。


神外前沿:贵科室目前的重点临床业务是什么?

张国斌:环湖医院的颅脑损伤抢救中心分2个病区,隶属于神经外科(共9个病区)。抢救中心二病区继承了由只达石教授、张赛教授等建立起的学科特色传统,目前设有以人工低温治疗为特色的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有一支专业的医护团队以及多种监护和治疗手段。以往主要致力于颅脑创伤的救治,但随着其重型发病率的下降,近年来我们已着力于其他神经急危重症的综合治疗。


包括环湖医院在内的众多国内神经外科中心已经连续多年在招收、培训进修医师,许多培训后的医生也已经在遍布全国的基层医院出色地开展起适宜性的神外工作。因此类似以往救治中相对简单的颅脑创伤病人再转诊到我们医院的可能性,会随时间发展逐步减少。


我们现在更多的是急性外伤术后甚至脑疝术后的病人、手术后需要脑积液管理的病人、需要进一步做引流的病人、需要二次手术的病人等等。我觉得复杂性病例的救治是神经创伤中心未来应该承担的职责,而且这样的单位更能集中资源,更易于建立和配署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协作团队,而且更有利于汇集病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以及开展教学。


神外前沿:颅脑创伤救治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张国斌:过去大家往往觉得只有会做动脉瘤、颅咽管瘤、CEA等手术的医生才是真正的神经外科专家,但近些年神经创伤和神经重症管理的工作越来越系统化、理论化、精细化,对从事本专业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会做手术又要对能量代谢、水盐代谢、酸碱平衡、血糖管理、休克与复苏、抗感染等诸多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既懂得神经内、外科,又有良好的内科、骨科、儿科、胸科、普外、泌尿、精神与心理以及康复等专业基础,亦须非常了解药理、麻醉、影像、检验的内容,并且能够紧跟有关领域的新进展,外加一定的科研训练背景。


合格的脑创伤与神经重症医师在充分辨识了病人的生理-病理生理状态后才能据此做出综合判断:比如什么是危急病人最迫切需要的治疗、每例创伤手术最适宜的设计方案与实施步骤等等;没有任何一本教科书能对这些内容列出详细规范并把每一个病例清晰地归类,这也正是这类疾病的特征所在。所以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医生,在伤后早期也难以准确预判病人治疗后的最终效果。


神经重症管理离不开对于病人真实病理生理状态的了解,首先是本专业所擅长的对于颅内代谢、血流、压力、脑电等特征性指标的理解;其次是全身包括心脏、呼吸、泌尿等重要器官功能的认识与把控,甚至还包括病人既往的合并症、并发症等。神经重症病情的发展常常是瞬息万变,甚至有时留给医务人员从发现、检查、研判到决策、处理、评估的时间以分钟计算;若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病理过程一旦超越其不可逆点,则预后即将急转直下。


另外,对于神经重症的认识与处理方式也日趋复杂化。诸如“何时使用和撤除镇痛、镇静”、“是否可以采用激素治疗”、“是否可以给予药物预防癫痫”等问题,虽已有各种指南、共识等指导性文件,但处理具体病情时、往往仍需要进行个体化研判;随着学科发展、对于疾病认识的深度在不断的深化,例如对脑血流超声/脑电监测的分析与解释、皮层播散性去极化的判定以及非惊厥性癫痫发作的识别等都是对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一个投身于颅脑创伤救治工作的医生,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让病人重返社会,如果病人治下来是植物状态或微意识状态,我们会觉得很沮丧。我们现在不仅要做到尽可能降低病死率,还应努力实现病人在接受优化的救治后,能够在神经功能、心理、社会适应力等方面的综合最佳状态。阻碍取得满意结果的可能有社会性因素,比如社会整体/家庭/个人的文化与观念以及经济负担等,但是我们也要从医学的角度做出不懈努力,尽可能提供病人更高质量的救治效果。


受访者简介

张国斌,博士,美国迈阿密大学归国访问学者。南开大学附属环湖医院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担任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感染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神经创伤专业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创伤学组副组长、天津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重症学组副组长、天津市康复医学会脑损伤与脑卒中专业副主委、天津市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委员、天津市人体器官移植质控中心委员等。


擅长领域:对于重型颅脑创伤、合并颅脑创伤的严重多发伤与复合伤、神经重症以及颅脑创伤后并发症与后遗症(营养障碍、感染、癫痫、脑积水、颅骨缺损、脑脊液漏、意识障碍等)的诊断与综合救治,如手术与药物治疗、以目标体温管理为特色的脑保护、重症多模态监护、神经损伤后康复等。

往期访谈:(点击标题打开)

[第130期专访]天坛医院邱晓光:放疗是进展性视路胶质瘤唯一有效手段 但尚无金标准

[第129期专访]北京协和医院周道斌: 中枢淋巴瘤有治愈可能性 放化疗有疗效 不主张手术完全切除

[128期专访]天津总医院江荣才:中华医学会神外分会主要单位组成的ONET在国际上最新临床研究成果 正在和即将改变的是什么

[第127期专访]北京积水潭医院苏亦兵: 与脊柱外科共用手术平台 将脊髓肿瘤等神外手术“武装到牙齿”

[第126期专访]天津武警附属医院张赛: 脑外伤亚低温治疗要避免哪些误区 如何与时间赛跑

[第125期专访] 三博脑科张宏伟: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要敢于对下丘脑区域肿瘤全切除

[第124期专访]三博脑科吴斌:额底纵裂入路一通百通 颅咽管瘤显微手术风向在改变

[第123期专访]麻省总院Batchelor: IDH1靶点能为胶质瘤治疗带来哪些新思路和改变

[第122期专访] 盛京医院蔡炜嵩: 哪类小儿神经系统肿瘤能更多获益于分子病理诊断

[第121期专访]中山肿瘤陈忠平: 求解脑胶质瘤化疗耐药难题:两项临床试验进展可喜

[第120期专访]广东省人民医院李智: 脑胶质瘤诊断正在从组织学表型向分子表型转化

[第119期专访]华山医院初曙光:影像在胶质瘤诊疗全过程中会起到哪些关键作用

[第118期专访]华山医院秦智勇: 脑胶质瘤手术进步的空间在哪里 何时积极何时保守

[第117期专访]医大一院吴安华: CAR-T等胶质瘤免疫治疗曙光初现  但革命性进步当在调控免疫微环境 

[第116期专访]301医院曲宝林:脑胶质瘤放疗新探索 重建纤维束保护脑功能 放射剂量减少20-30% 

[第115期专访]西南医院冯华: 低氧与亚剂量化疗会“催生”胶质瘤干细胞 分子病理有望推动胶质瘤临床治疗 

[第114期专访]宋冬雷: 神外专家创业的下一步  将在上海建立200张床位的高端脑科医院

[第113期专访]天坛医院刘元波: 中枢淋巴瘤诊疗急需规范 手术和放疗早已“让位”于多药联合化疗 化疗总有效率在70%以上

[第112期专访]上海仁济医院高国一: 进一步改善颅脑创伤预后是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第111期专访]环湖医院佟小光: Rhoton神经解剖在中国这十年   已改变和将要改变的是什么

[第110期专访]北大医院鲍圣德: 失败的手术更值得学习和关注 神外科室不宜盲目扩张

[第109期专访]北京医院王大明: 近年来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快速发展的亮点和难点在哪里

[第108期专访]307医院段炼:专注烟雾病手术16年的感悟 已建立世界最大烟雾病DNA样本库

[第107期专访]北大人民医院栾文忠: 对神经外科专业发展的期望

[第106期专访]医科院肿瘤医院万经海: 主攻颅底沟通肿瘤  多学科合作让手术从分期变为一期

[第105期专访]华山医院朱巍:无法夹闭的复杂动脉瘤怎么办  颅内-颅内搭桥成为新趋势  兼谈累及豆纹动脉的处理

[第104期专访]哈医大肿瘤医院梁鹏: 脑胶质瘤术中放疗初见成效 已积累近百例经验

[第103期专访]宣武医院梁建涛:听神经瘤手术的体位选择

[第102期专访]301医院周定标: 神外医生要先把手术做好 手术在可预见的未来难以被替代

[第101期专访]宣武医院吉训明:创新RIC技术解决“小中风大问题” 将创建心脑同治病房

[第100期专访]华山医院周良辅院士答脑胶质瘤、烟雾病、华山西院等热点问题

[99期专访/手术视频]青医附院丰育功: 首创自体硬脑膜包裹术 解决血泡样动脉瘤夹闭与血管缝合难题 

[第98期专访]天坛医院杨俊:脊髓肿瘤手术风雨二十年 治愈与致残只在毫厘之间

[第97期专访]清华长庚医院邢俭: 颅咽管瘤全切除"秘籍"  寻找肿瘤包膜和根部

[第96期专访]天坛医院贾桂军: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开颅手术“尖刀班”  如何在高风险手术中保护下丘脑

[第95期专访]北京世纪坛医院胡志强: 探索神经内镜治疗脑室感染  其治愈率已达到95%

[第94期专访]北京协和医院魏俊吉:中国神经急重症亚专业发展最快的这五年

[第93期专访]301医院马晓东: 功能区胶质瘤手术切除要敢于面对轻微功能障碍 以提高治愈率

[第92期专访]天坛医院曹勇: 脑动静脉畸形手术中保护传导束更重要 5毫米是安全距离

[第91期专访]天坛医院刘佰运:提高基层颅脑创伤救治水平 应推动神经创伤单位和医院间广泛联盟

[第90期专访]日本旭川医科大学Kamada: 脑功能区和微细血管的保护如何做到  GBM五年生存率25%

[第89期专访]天坛医院刘爱华: 巨大颅内动脉瘤何去何从 密网支架治疗初见成效

[第88期专访]天津总医院杨新宇:脑动脉瘤的锁孔手术能让患者明显受益  术前血管痉挛是禁忌症

[第87期专访]天坛医院张东:烟雾病搭桥与贴敷治疗效果无差异  病区年完成四大脑血管病手术近700台

[第86期专访]南昌大学一附院洪涛: 从颅咽管瘤大宗病例到动脉瘤探索 神经内镜开疆拓土这五年

[第85期专访]天津总医院肖福顺: 介入治疗脑血管病优势何在  尝试单纯球囊扩张治疗青年脑血管狭窄

[第84期专访]天津医科大学浦佩玉 :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才能进步  神外医生的手术能力比SCI论文更重要

[第83期专访]华山医院盛晓芳: 低龄儿童脑肿瘤放疗问题和脑胶质瘤MDT执行

[第82期专访]天津环湖医院姜炜: 胶质瘤长期生存患者无一不是手术全切除 判断假性进展等常见问题的正确逻辑是什么

[第81期专访]山东省肿瘤医院陶荣杰: 囊性和高颅压脑膜转移瘤的综合治疗已累积大量病例 如何看待胶质瘤非手术治疗

[第80期专访]宣武医院朴月善: 客观理性看待胶质瘤分子病理检测  哪些情况下会误导医生和患者

[第79期专访]同仁医院康军: 颅脑创伤中被忽视的视神经损伤如何减压治疗 同仁神外已积累1000例以上病例

[第78期专访]宣武医院张国君:追求治愈的切除性手术仍应是癫痫外科主流  在宣武医院占比95%以上

[第77期专访]宣武医院朱宏伟: 疼痛的外科治疗方兴未艾 神外的优势和手段有哪些

[第76期专访]清华长庚医院王劲:父亲王忠诚院士给我三点启示 清华长庚神外脊髓脊柱发展迅猛

[第75期专访]301医院陈凌:DC-iNKT疫苗联合免疫检查点阻滞剂治疗脑胶质瘤临床试验即将启动 免疫治疗三步走

[第74期专访]专访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夏云飞: 低级别胶质瘤是否需要放疗 为何会出现假性进展

[第73期专访]香港大学玛丽医院陈志峰:新化疗方案可以让大部分儿童低级别胶质瘤“长期静止”后“自愈”  要避免过度治疗

[第72期专访]中山大学颜光美: M1溶瘤病毒可跨越血脑屏障且对胶质瘤干细胞杀伤高度敏感  争取明年临床试验

[第71期专访]三九脑科朱丹: 全院神外手术量每年已超5400台  SEEG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癫痫手术的进步

[第70期专访]天坛医院王新生:内镜团队年手术量1000台以上 颅内蛛网膜囊肿应首选内镜手术治疗

[第69期专访]天坛医院王新生: 脑室镜手术治疗脑积水 预防感染和打开liliequist膜是关键

[第68期专访]天坛医院赵雅度: 神外手术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手术匠人和科研教学同样重要

[第67期专访]天坛医院王嵘: 利用复合手术室 颈动脉狭窄堵塞后的开通率已经达到70%以上

[第66期专访]天坛医院王嵘: CEA手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 远期效果更好费用更低 却为何中国开展程度远远落后

[第65期专访]三博脑科栾国明: 400例VNS治疗难治性癫痫平均有效率76%  如何看待神经调控与切除性手术

[更新/第64期专访]北大第一医院姜玉武: 小儿癫痫手术反而能“促进”脑发育 中心年手术200台 向世界一流儿童癫痫中心努力

[第63期专访]中日医院于炎冰:小儿脑瘫可达95%以上的明显改善率 已完成近万例手术

[第62期专访]中日医院于炎冰: 显微血管减压如何做到术中“不出血”   团队已积累近4万台手术经验

[第61期专访]天坛医院王磊: 以胶质瘤手术水平差异为例 看患者如果选择并忠实跟随医生

[第60期专访]瑞金医院孙伯民:功能神外在治疗病种上开疆拓土 手术治疗神经性厌食症已走在国际前列

[第59期专访]北大国际医院赵元立: 神外开诊不到两年 去年手术量已超千台 神经康复是特色之一

[第58期专访]天坛医院王磊: 从一位胶质瘤患者18年“抗战”个案 看哪些低级别胶质瘤不一定急于手术

[第57期专访]北京儿童医院葛明:小儿神外年手术量850台以上 髓母/颅咽管瘤/视路胶质瘤切到哪里最合适

[第56期专访]北京儿童医院葛明:脑肿瘤术前不分流避免患儿终身带管 成立儿童神经中心打通内外科

[第55期专访]宁夏医科大学孙涛:癫痫治疗将有哪些突破 宁夏脑计划聚焦颞岛网络

[第54期专访]天坛医院桂松柏: 垂体瘤等颅底肿瘤年手术200台以上 神外手术有量变才能有质变

[第53期专访]三九脑科蔡林波:采用心理干预手段 让脑干胶质瘤患儿顺利完成放疗 有效缓解症状

[第52期专访]天坛医院刘丕楠: 垂体瘤手术已累积1500例以上 内镜技术发展不可逆转 外科治疗最终都将内科化

[第51期专访]三博脑科于春江:对胶质瘤 垂体瘤和听神经瘤的治疗经验与思考 听神经瘤全切率98%

[第50期专访]长海医院胡小吾:1000例以上帕金森病DBS手术经验总结 提高治疗效果的三大关键因素是什么

[第49期专访]瑞金医院卞留贯: 垂体瘤手术要有内科思维 Cushing病手术缓解率已达90%

[第48期专访]瑞金医院赵卫国: 20余年主刀4500余例微血管减压手术 坚决反对“假手术”

[第47期专访]南方医院陆云涛:寰枕交界区疾病 神经外科有优势

[第46期专访]北京天坛医院王群: 对脑深部癫痫及肿瘤的治疗应关注局部激光手术(LITT)新技术

[第45期专访]解放军总医院余新光: 科室年手术量4000台以上 通过DSI等技术发展脑功能研究和建立精准神经外科体系

[第44期专访]海军总医院张剑宁(下): 间质内放疗治疗颅咽管瘤及内镜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等新探索

[第43期专访]海军总医院张剑宁(上):基于立体定向技术 在脑肿瘤间质内放疗 脑组织活检和伽玛刀治疗上已积累全国最大宗病例

[第42期专访]天津肿瘤医院李文良:脑胶质瘤治疗尚未找到真正切入点 手术仍然是主要手段

[第41期专访]天坛医院孟凡刚: 神经调控手术适应症广泛 但应积极稳妥地开展

[第40期专访]麻省总院Batchelor: 脑胶质瘤的靶向治疗不能只依靠一种靶向药物

[第39期专访]南方医院漆松涛: 颅咽管瘤治疗有误区  提出膜性神经外科学概念

[第38期专访] 宣武医院李建宇: 帕金森病外科团队年手术量300台以上  病灶定位是关键

[第37期专访]宣武医院胡永生:功能神经外科治疗顽固性疼痛优势明显 已积累国内最大宗病例

[第36期专访]天坛医院乔慧: 20年超2万例监测 北京天坛医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团队如何走向世界前列

[第35期专访]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张志文: 脑血管手术技术水平要求高 脑胶质瘤重在综合治疗

[第34期专访]中山肿瘤陈忠平:肿瘤医院中神经外科发展之路 胶质瘤恶性程度最高的胶母5年生存率达28%

[第33期专访]广州军区总医院王伟民: 术中唤醒手术先行者14年经验 胶质瘤全切率达77.8% 癫痫和功能区脑血管畸形手术应用前景广阔

[第32期专访]北大国际医院刘献增: 电生理才是神经肿瘤术中监测金标准 经颅导航磁刺激等技术值得期待

[第31期专访]张冰克: 儿研所小儿神外开诊七个月以来完成手术过百台 以婴幼儿患者为主

[第30期专访]北大医学部常青: 率先发现髓母细胞瘤分子标志物Mir-449a 有助于获得精确诊断和精准治疗机会

[第29期专访]天坛医院张凯:让发病率很高的额叶癫痫不再“迷茫” 影像学进步令其手术治疗效果堪比颞叶癫痫

[第28期专访]天坛医院谢坚: 300余台高难度岛叶胶质瘤手术经验 全切率96.1% 致残率11.0%  对外侧豆纹动脉的保护是重中之重

[第27期专访]301医院凌至培: 率先应用多通道微电极电生理记录技术帮助帕金森手术更精准定位

[第26期专访]宣武医院菅凤增:没有显微技术的脊柱外科就是在“走夜路” 

[第25期专访]天医总院杨学军: 率先应用经颅磁刺激技术 胶质母细胞瘤影像学全切除率95%以上 

[第24期专访]天坛医院高之宪: 近2000台胶质瘤手术经验的忠告 

[第23期专访]北京天坛张建国:DBS治疗帕金森病的技术突破将出现在哪里

[第22期专访]张亚卓:手术仍是脊索瘤首选治疗方式  质子放疗等有待观察  药物仍在研发中

[第21期专访]华山医院吴劲松: 低级别胶质瘤经合理治疗 10年存活率可超70%

[第20期专访]宣武医院徐庚:应用纤维剥离术 挑战岛叶胶质瘤手术治疗

[第19期专访]天坛医院张建国: 神经调控可以“替代”部分手术

[第18期专访]林松:通过电生理监测和超早期化疗等手段治疗胶母(GBM) 

[第17期专访]林松:手术是治疗胶质瘤的决定性因素  怎样才能做到精准切除

[第16期专访]肖新如 :只有手术才能给颅底脑膜瘤带来治愈机会 

[第15期专访]肖新如:手术不可能治愈脑胶质瘤  分子靶向与免疫治疗最有前途

[第14期专访]王任直 :垂体腺瘤虽是神经外科常见肿瘤  但应多科协作

[第13期专访]王任直 :反对滥用伽玛刀  垂体腺瘤治疗必须多科室协作

[12期专访]马文斌:今年将开展脑胶母细胞瘤的免疫治疗临床试验

[11专访]马文斌:国际前沿技术怎样让中国脑胶质瘤患者受益

[10专访]江涛:针对复发GBM的新药今年临床试验  免疫治疗大有前途

[9专访]张玉琪:脑胶质瘤治疗主要取决于手术切除程度  而不是化疗

[8专访]张玉琪: 答颅咽管瘤、儿童脑肿瘤等热点问题

[7专访]天坛于书卿: 术中B超造影等影像引导技术让胶质瘤手术更为精准

[第6期专访] 天坛于书卿:基因治疗胶母细胞瘤效果良好  正在开展临床试验

[5专访]北京天坛季楠:基因技术等脑胶质瘤治疗最新进展

[4专访]北京天坛季楠:分子检测可能是脑胶质瘤的突破口之一

[1专访]李文斌:搭建胶质瘤治疗国内一流团队


神外访谈录

 

神外前沿访谈录约访邮箱vip@vipyiyi.com,值班微信53880941;更多帮助请点击页面下方的“阅读原文”或“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