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卌年丨刘溢:我们班同学关系出奇的好,相互有过不杀之恩

2018-01-12 刘溢 新三届

      老编的话:2018年是新三届大学生中的77、78级走进校园40周年。他们有怎样的高考故事?他们的校园生活如何度过?本号延续“卌年”“校园”“同窗”等专题,征集新三届学子记录高考历程和大学生涯的文图稿件,共同分享新三届人永志不忘的那一段如歌岁月。 


作者简介

刘溢


刘溢,1957年出生,天津市人 ,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在旅居加拿大,是活跃在世界各地画廊和博物馆的知名中国画家,被称之为超现实主义与波普主义——两极之间的探索者。


原题

我的一九七八



 一九七八年,文革后的艺术院校第一次招生。我在天津,小心翼翼地报考了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艺术部分考了第六名,这第六名的意义非同小可,因为他们只招收五名。六名于之五名,榜上无名。于是我放弃文化科考试,赶到北京赶同天进行的中央美院的艺术考试。

        北京我胆战心惊地来,更是灰心丧气走。当时的中央美院油画系只招收8名。全国招收8名的考试现场感觉是这样的:眼前一个模特,左面一个大名鼎鼎的画家在画模特,右面一个更加大名鼎鼎画家的儿女也在画模特...... 自己跟二百五似地画也不是不画也不是。考完了,回家灰头土脸地上班、过日子,还一个劲儿地后悔放弃了天津的文化科考。因为天津前五名的考生中,有三名也到中央美院考试了;就是说我不去北京就可以自然进入天津的前三名,咋就没人早告诉我?


在潭拓寺。左起王忻、马路、季云飞、曹力、施本铭、夏小万、杨飞云、刘长顺、刘溢、朝戈


        关于央美考试回家的沮丧心情,事后曹力跟我说:“离开北京后我就四处游玩,能去玩的地方都去一趟。回到贵州就没机会再去北方了。”

        央美考完试,北京的考生一拍屁股走人,外地的又不急着赶火车的,就相互泪流满面地留名留地址。谁知道以后谁是谁,第一次党代会后毛泽东和周佛海不也这样,领袖谁叛徒啥地咱先难兄难弟了,反正结拜几个外地画友也不算白来。

        当年考试的文化课部分,都是各大院校自己出的考题。记得中央美院有政治,文艺理论和美术常识三项,内容也不咋刁难;比如政治里有“总路线是什么?”美术常识里有“徐悲鸿都有哪些代表作品?”文艺理论里有篇作文“画笔,我战斗的武器”等。听说曹力连总路线都没答上来也好歹通过了。

        绝没有想到,甚至以为是搞错了,所以也不敢高兴。况且咱一直就是灰头土脸地,一下子也拿不出范进中举的模样。而且也不敢给那些曾经一起考试的难兄难弟写信。


在潭拓寺。左起刘长顺、夏小万、朝戈、施本铭、杨飞云、王忻、季云飞、曹力、刘溢、马路


进了美院,我们六个人一间宿舍,20 来平米。后来扩招到 12 名同学。


        我们中年龄最大的25岁,杨飞云每天早起不得不刮胡子,最小的季云飞只 15 岁,每晚睡觉还要抱着枕头。

        马路等北京同学,一口北京腔地先占了好床位。杨飞云一口内蒙古调,而且不说“我”总称 “爷”,“爷今天吃的是狮子头”,“爷买了个电动刮胡刀”。

        曹力管簸箕叫撮箕,他跳舞,拉小提琴,溜旱冰样样不落。

        王忻长得像……说好听的是像靳尚谊,说难听的是像林彪,而且生活很有秩序,睡觉时像一块平直的木板,不睡觉时被子整整齐齐地叠出个被窝状,还是一块布板。

        朝戈睡在上铺,居然能在床板和墙壁的那道缝隙间摆出一溜生鸡蛋,随时敲碎把白的黄的稀里哗啦地灌进嘴里,然后蛋壳,一抬手就丢在门后的垃圾角落。



        王沂东是有名的电影篓子,啥破电影都不落下。

        夏小万没事就啃手指甲,夏天总是一把扇子,把的确良的白上衣扇得乱抖,当时电影里典型的汉奸作派。

        当时美院还在王府井帅府园,感觉先生比学生多得多,许多老先生还在;一抬头一位叶浅予,再抬头一位吴作人,罗工柳,艾中信,冯法祀...... 靳尚谊等先生都算是晚辈。而且许多先生就住在附近,学生经常去先生家走动。记得我们一起去过住两百米远的鈡涵先生家,借了他书架上的一本《邓肯自传》,因为曹力知道那是一本既色情又艺术的书。大家传阅后书已经一张一张的散页,还是我把它重新装订一番,对付着还了,钟先生好像也没看出来。

        后来和陈丹青聊美院学习生活时,他最是提到了美院图书馆。当时正是改革开放之初,美院图书馆虽有老存货,但也开始进了一批又一批的画册,这些画册虽然和现在的差不多,但和以前那种旧式画册完全不是一回事。图书馆每天晚上都挤满了如饥似渴的学生,看画册前要洗手,关门时轰也轰不走。



        外地同学总要招来许多外地画友,多在课堂作业之间的某个周末来,约地方美院的学生来访,既可以偷偷溜进教室看习作,还能留他们在北京同学的空床上过夜。

        实话实说,在先生那里学到的,和在先生那里得到的教条和训斥是差不多的。好在学生呆时真呆,先生急时是真急,上下都诚心,日子过得十分真实,祥和。美院毕竟是被诸多老先生呵护经营过的环境,那甚至是一种特权,特别是在当时的那个环境。


        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非常非常的重要。朝戈说:“ 三十年前我们是有共同的未来感的,虽然我们期待的未来不一定是今天的样子。”我后来出国的二十多年里,做梦都是中文的,这大概和荣格分析梦时所提出的那个“祖先意识”有关,但是其中的一半,又都是美院师生之间的,尤其是同学之间的情景。




我们班的同学关系出奇的好,这在美院也是众所周知的。建议大家把画废的颜料锡管保存在一起当废品卖。后来我们分班时,也就是分成今天美院油画系的各个画室时,大家结结实实地吃了一顿分手饭,还拍了达芬奇式“最后的晚餐”的照片,高天华被迫装扮成基督,施本铭抓起了犹大所需的刀子。剩下的钱再用时再添,直到今天大家一起活动时还在使用当年的班费。


相互有过不杀之恩,毕业后若即若离,了解了相互的性情,随后又能看到相互的创造成果。大家渐渐地变成了不同的人,不同路上又能相互手机通通话,相互不孤单的人。


延伸阅读


同学眼里的刘溢



        曹力:刘溢嘴唇厚厚的,眼睛细细的,一只“憨厚”的狐狸,智慧型。曾被人说是我们班的“精神领袖”。经常学外语,画连环画熬夜,第二天面色苍白,睡眼朦胧,照样把线描、素描画得超级好,在班里有很大影响,招女生喜欢,使他对女性造型有深入的研究。 


        曹立伟:刘溢在多伦多,我在内蒙古......

        高天华:刘溢狡黠,白脸军师,据说常把老杨支着转。画画看书,都用功过人,很有那个时代伤痕文学文艺青年的影子。还记得画大卫头时,他裱了整开纸,席地而坐,炭条捆在画笔杆上,举着像只大烟枪。


偷闲和王忻一起以捉弄人为乐。王忻单纯得多,不会扮演刘溢的诚恳,事到一半已忍不住笑,不等被盘问就连连自说“真的,真的”。一次课已上了一会儿,画架前不见一惯用功的刘溢。老师问起,一同学答道:还在背窝里抱着录音机和邓丽君难舍难分呢。碰巧听到过刘溢和同乡聊天,那一口的天津卫,很难想象他只是在唠家常,不是在说相声。

       


        李宝英:返校后我总是爱返回画室里先兜一圈。几乎每次我都看到刘溢在画室里的一个角落里,安静地潜心专注画画或读书。看到他的杰出素描大卫,内心羡慕得无词可言。那时我感受到了刘溢的艺术修养学识高,真是后悔当时和他交流得不够多。

        刘长顺:刘溢和我被称为二刘,记得每年春节,他从天津回校总带回好多美味,尤其是天津麻花是我每年最期待的礼物,我俩和曹力归到壁画系后,每年我都能近水楼台先得月,吃到天津麻花......



        王忻:说到个性,就不得不谈谈我们班的刘溢,他人聪明,甚至到了狡猾的境地,大家送他一个外号——狐狸,仔细看看正脸还真有几分像。班里所有的恶作剧都有他的影子,我是班上数一数二老实的,这样两个人在一起的结果可想而知。打个比方,通常是刘溢砸了人家的玻璃后跑掉,让我站那看,还把石头塞在我的手里。但他这个人非常有趣,就像生活中的味精,没他不成。

        夏小万:刘溢足不出户但晓天下事,素不面人却世人皆知。


 


延伸阅读


刘溢作品欣赏


搓麻将的女人


标准像


戴花要戴大红花


烽火诸侯


草莓熟了


贵妃醉酒

惊蛰




















 

文图选自网络,版权事务请与编辑联络



卌年:恢复高考记忆

王鸣:没填"服从分配"让我错失录取机会

郭进:1977年我的录取通知书被收了回去

卢锡铭:中大嫌我大龄,华师把我"捡"走

陆华:数学考了99分的文科生

李传武:我在零下30多度的寒冬参加高考

方新阳:我曾一次又一次与大学擦肩而过

黄积卓:提神的浓茶难受得我失眠了

于慈江:北大,我姗姗来迟的初恋

马莉:我幸运地搭上了恢复高考的头班车

马莉:解冻时期的校园爱情故事

吉培坤:30岁超龄大学生的两地书

 陆滨芊:从前被教育不称霸如今到处小霸王

田警惕:从兵工厂考来,学成干一辈子老军工

乔远生:百米决赛差点成了“裸跑”

姚克勇:一斤二两芝麻种子送我上大学

梁瑞宗:瘦小个头的我差点被拦在考场外

吉培坤:我与我的学生一起走进考场

商乐维:1979年早春的青春圆舞曲

陈甬军:从检修工成长为一带一路专家

朱永慧:那一年,我和妹妹走进同一所大学

朱正红:新疆文科状元考入华南师范学院

 戴焕锦:厂里阿姨敲醒了我的高考梦

王枬:我填报中文系却被政治系录取了

邹溱:月黑风高寒冬夜,百里单骑赴考场

 李宜华:工友们帮助我高考都是蛮拼的

谢悦:我当年高考作过弊

黄麓:为查全性先生造像背后的故事

"新三届"黄麓兄弟向查全性先生敬赠雕像

120个回望,记录一代浙江学子的转折瞬间

40年前高考作文

广东考生陈平原:大治之年气象新

北京考生阎阳生: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夏晓虹:那一年峰回路转补录北大中文系

颜花花:我们当时报北大清华的考生特别多

王惠生:感恩林乎加,扩招上大学

郭建平:物理老师猜中两道40分的大题

张志强:老乡没答对首都北京,居然考中北师大

刘晓陵:想当医生的女护士被物理系录取了

严明人:我被扩招进了北大法律系

黄健:从江南小篾匠到京城大学生的荆棘之路

郑亚楠:那年返城的我,洞房花烛+金榜题名

陶景洲:大学生活是我人生的盛宴

蒋蓉:啼笑皆俱的高考往事

蒋国辉:一个矿工的高考逆袭

周慕冰:我们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

郑忆石:我看到考场赶出去一个作弊者

詹国枢:高考改变了我们全家的命运

高宽众:我考上了政法界“黄埔一期”

侯建刚: 歌乐山下的"西政78级神话"

周大伟: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周大伟:同桌的你,你在天堂还好吗?

林侃:求学之路跌宕起伏梦碎梦圆

袁晞:1978年那个炎热的夏日

明瑞玮: 我被高考撞了一下腰

邓天雄:我的高考一波三折

汪瀰的故事:坎坷求学路

梁志全:那次火车旅行让我茅塞顿开

雷飞志:猪肉、香烟及那年高考

罗新伟:屈辱卑微引导我考上大学

张云坡:夹缝里挤出来的参天大树

高玉民:我们自刻钢板油印出几本英语教材

唐师曾:我在北大的阳光里

张小雪:小学毕业生考入大学的天方夜谭

刘大椿:一张老照片带出的珍贵记忆

陶景洲:我的同学李克强

陶海粟:挑战权威的初生牛犊

陶海粟:“屠夫状元” 任保山

李辉:母校复旦,常在心中

马艺华:睡在我下铺的老兄

马艺华:我在大学收获了人生最完美的礼物

刘海峰:两次高考改变我的命运

高考从单一制走向多元化

徐小平:把人生经历设计成人生财富

王维佳:我被录取到没有填报的政治理论专业

倪瑞杰: 妈妈捎的土特产被舍友分而食之

温时幸:杭大四年, 对"寒窗"一词体会颇深

应亚平:默默自学机会终于降临

王俐:高考第一天我迟到15分钟

陈兴良:我所认识的邱兴隆:其人、其事与其书

刘晓阳:阿阮的被褥床单是全宿舍最整洁的

乔凯华:我们给邓小平写信要求“专升本”

夏春秋:蓦然回首往事并非如烟

杜欣欣:我差点失去信心中途弃考

张建田:团里准备放弃的名额被我争取了

马申,他多要一张试卷把答案誊抄一遍

刘亚谏:录取通知书错了两字投了三条村

夏玉和:走进心目中的大学我跋涉了八年

赵晓明:我家世世代代没有一个识字的人

张晓岚:那一年我差点没有通过政审关

徐瑞清:蜜月里,新娘送我上大学

孟国治:高考那年,从打入另册到跃过龙门

翁大毛:难忘我的高考岁月

复旦数学系77级:在新世界门前

李辉:晒晒我的1977年高考试卷

复旦78级同学黄山巧遇邓小平

舒修:追忆复旦新闻系墙报“前哨”

冯印谱:一个黑五类子女的大学梦

魏达志:艰辛的求学之路

魏景东:一张准考证带来的回忆

吴畏:我的高考,1978

王治平:我的大学时代

吴工圣:我和我们宿舍的七条汉子

吴工圣:一路走来  知恩感恩

陈锡文:人民大学78级报到第一人

管士光:回望来时路

李秋零:机会来了就要抓住

北大教授牛军口述当年高考经历

骆小元追忆上大学:生命复苏,心灵飞扬

张河:我的“自助式”高考复习

庞松:我们共同经历的年代

何平:毕业时黄达老师给我题词

追忆逝水年华:

北大经济系77级点滴回忆

北大中文系77级:

数风流人物,还看当年

海闻:从北大荒到北大到北加州

珊伊:我在北大留学生楼的文化冲击

一张北大旧照片,牵出40年前高考记忆

北大1981:一个口号激励一代人

宋家宏:高考,让我此生与书为伴

徐小平:生命中那盏明灯

周振华:拼搏三年走进心中圣殿

小学毕业的四哥,

连续三年高考成绩过了重点线

谢迪辉: 其实我们学的都是“屠龙术”

曹放:感恩时代的幸运

于泽俊:我的一个同学被父母逼迫退学了

陈中惠:我推迟半年拿到报到通知书

李杜:一张小饭桌送走四个大学生

陈海林:拿到录取通知书前一天,

我在杜甫草堂见到邓小平

段英贤:保存40年的一张准考证

杨鹏程:跨越13年,我参加过两次高考

周林林:老师押中了那年的高考作文题

赵凡:那年16岁,我跳级参加高考

陈平原:再也写不出比“高考作文”

更有影响的文章了

陈海贤:17岁那个炎热的夏天

张效雄:1977年兄妹三人同赴考场

盖生:1978:入学记忆回放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