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八 游艺习俗(十四)

2017-05-14 陈秉荣 保德新青年

编者语:《保德民俗》一书是县政协文史资料,陈秉荣先生著,从现在开始不定期编发保德民俗。


社火


社火,就是在节日扮演的各种杂戏。是各种文娱活动的总称。


一、高跷


也叫高跷秧歌。是表演者双脚被缚紧在木制的跷棍上所作的表演。


表演者人数无定制,扮演各种戏剧故事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游龟山》、《打鱼杀家》、《西游记》等,以及工农兵形象。还有手拿笤帚,耳戴红辣角子的愣女子和戴串铃,拿卜浪鼓的愣小子。


高跷的表演程式主要以变换步伐和队形的“扭”为主。基本步伐如同扭秧歌的“十字”步。


伴奏乐器为锣鼓和唢呐。


保德高跷步伐跨度大,显得粗犷豪迈。


近年来,刘家墕村又引进定襄高跷秧歌,表演以细腻见长。


有的高跷演员能表演辟叉、跳高桌、下软腰、叠罗汉等高难度动作,称“武高跷”。

二、蓬船


又叫旱船或採莲船。


船身用木条作架,外边蒙上画有水浪的布为船身。船型为阁楼式游船。船头与船尾各有一盏花灯、阁楼扭彩饰花。表演者扮作青春少女,用两根绸绊带将船交叉挂在双肩上。有一双假腿盘坐在船头。俨然一个坐船的女郞。三支船为一组。一溜停在岸边。另有一人扮作艄公,挂白髯口,戴草帽、执船桨。

表演时,艄公手翻出场,先作一些绾裤腿、挽衣袖、捋髯口、强筯健骨的动作。然后再做解缆绳、起锚、撑船的动作,此时每只船都要作旋转动作,表示船可启动。


这时艄公唱:


黄河水长流,船儿水上游。

扳船汉每日价,生活更苦愁。

上水流下来,一溜三只船。

每日价水上走,过碛又过滩。


唱罢,高喊:“开船喽!”手执船桨引导船队前进,先跑圆场,后跑“三贯套”。跑开“三贯套”后,表示船只破浪前进,艄公可暂时休息,船行速度由慢到快,然后打旋儿,停住,表示搁浅,演员下蹲休息。艄公再次出场,作撑船,背船等动作,将船逐个启动,再引导船队跑一阵即为收场。

三、担灯、竹马、大头娃娃


都是扭秧歌类型的舞蹈,基本舞蹈形式是变化步伐和队形。因扮相不同,名称各异。


担灯秧歌,全部为女演员,每人用有弹性软竹扁担,担花灯两盏。


竹马,全部为女演员,在腰间分别绑扎马的前半身和后半身,扮作骑士。马用竹作骨架,用纸或绢糊裱。


大头秧歌,演员每人戴一个喜笑颜开的大头娃娃造型的头盔式面具,从口腔中观察事物。

四、丑秧歌


由丑角表演的扭秧歌,群众称之为“丑秧歌”。包括“老王八送闺女”、“二女子拉碌碡”、“王二小赶脚”等。


(1)老王八送闺女。又称“轿车子”。用木架和彩带作一个有阁楼的手推车。表演者三人组成,彩旦扮作妈妈,在前拉纤,小旦坐车作闺女,小丑戴毡帽,挂髯为老王八,三人同舞,动作夸张。


(2)二女子拉碌碡。小旦扮二女子,彩旦扮妈妈,娃娃丑扮弟弟,三人共同拉一个导具碌碡,边舞边进行,动作夸张。


(3)王二小赶脚。又叫跑驴。小旦扮骑驴姑娘,小丑扮赶脚人,二人同舞。驴可表演料尥子、失前蹄等动作。骑驴人还可表演倒骑姿态。驴的制作如同竹马。

五、舞狮


一人武生打扮,手执绣球,引逗“狮子滚绣球”。另外四人身披狮衣,扮作雄狮和雌狮,追逐绣球嬉戏。动作有摇头、摆尾、抖毛、拍嘴、眨眼、掏耳朵、打滚、跳跃等,还能表演跳高桌、上高梯、过天桥之类的高难度动作。


六、龙灯


本县所舞龙灯,性质为水龙。表演者由持珠人和龙组成。

持珠人武生打扮,手持一带柄的光球,引导龙翻腾盘旋。一条龙舞叫“老龙捉鳖”。两条龙舞叫“二龙戏珠”。


龙由龙头、龙尾、龙身组成。龙身为分节的小圆桶,固定在手柄上,龙衣用布彩绘而成,有青龙、黄龙之分。龙衣连系各个部分。由十二个人执手柄舞动表演。表演套路有“摇头摆尾”、“翻江倒海”、“点黄河”、“龙盘九颗蛋”、“龙盘老杆”等。


七、哑佬背妻


是一种造型艺术。用多元化装的效果,引发观众错觉,达到艺术效果。一人同时表演两个角色,哑佬为老头装,妻为少妇装。

表演者上身为少妇打扮,并配有假肢。胸前捆扎一个老翁偶头,下身为老头穿扮。在行进中表演一些生活情节。现在又变化成猪八戒背媳妇。将老翁偶头换成猪八戒偶头即可。


、抬杆


又叫抬阁,四个人抬一个木架,每架上有两个十二三岁的小孩扮成戏剧故事,作简单的扭身,摆水袖或舞扇动作,在行进中供人观赏,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抬杆消失,七八十年代有外地人来本县表演过背棍。基本为同一类型表演。


九、独龙杠


即两人抬一根竹竿,长约两米,中间斜坐一个化装为丑县官的人物,在行进间作一些喝酒、抽水烟、舞扇子的动作、逗人取乐。


十、晃杆


做一个带轮的支架,在支架上装一根可以转动或升降的竹竿,称为晃杆。表演者坐在远端。后面有人操纵,在行进中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类似杂技表演。


十一、其它


社火的内容非常丰富,旺火、烟火、灯火均属社火范畴。

(1)旺火。

又叫“火笼”。逢年过节婚丧喜庆必垛火笼。一来取暖,二来照明,三来取其“旺气冲天”之意。东关正月二十五古会期间的火笼特别大,竟有一两吨炭一个者。

(2)烟火。


又叫焰火。就是各种响炮和花炮组装在一起的造型。小型烟火有:“鹅蛋”、“猴尿尿”、“鬼扯钻”等,杆子火有十二连灯,盒子火有“飞机”、“炮打城”,近年兴起的礼花弹也属此类。


(3)灯火。


又叫花灯,有挂灯、座灯、打灯、河灯、九曲灯、龙灯等。


吊起来的灯称挂灯,多属小型灯。摆在地上的灯为座灯。多为组合造型的大架子灯,可声可动。


河灯就是放到黄河里,让它顺水流去的灯。


打灯是举办灯营会时转会用的灯,即用木板木棍作一个“丁”形架子,俗称“鹦哥架子”。架子上面装饰花卉、人物、飞禽走兽。两边悬挂花灯,造型各异,动物、植物、人物应有尽有。游街时,人举着灯前进,挨门逐户展示。


九曲黄河灯,是一种由灯组成的迷宫。


选平地一块,用细木棍栽成横竖各十九排的方阵,每根棍端置灯碗一个,点灯一盏。再用绳索将其分隔成九个不断头的“万”字,形成九宫八卦迷宫,称之为“会”,人在迷宫游玩称“转会”。“转会”可消灾免难,还是一种求子嗣活动。


铁匠铺的“会”为八角形,但内涵是一致的。


龙灯是桥头村的一种特有形式,每逢正月二十古会期间,该村要摆龙灯。即在村对面的山坡上垛九个火笼为骨架,然后用360盏路灯补足鳞爪,铁炮三响,一齐点燃,灼灼生辉。现在改用电灯,则生气不足。

(续)

保德民俗相关文章: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七 游艺习俗(十三)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六 游艺习俗(十二)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四 游艺习俗(十)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三 游艺习俗(九)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二 游艺习俗(八)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一 游艺习俗(七)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 游艺习俗(六)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九 游艺习俗(五)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八 游艺习俗(四)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七 游艺习俗(三)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六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五 游艺习俗(二)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四  游艺习俗(一)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三 生活习俗(三十)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二 生活习俗(二十九)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一 生活习俗(二十八)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 生活习俗(二十七)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九 生活习俗(二十六)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四 生活习俗(二十一)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三 生活习俗(二十)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二 生活习俗(十九)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一 生活习俗(十八)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 生活习俗(十七)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九 生活习俗(十六)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八 生活习俗(十五)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七 生活习俗(十四)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六 生活习俗(十三)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五 生活习俗(十二)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四 生活习俗(十一)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三 生活习俗(十)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二 生活习俗(九)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一 生活习俗(八)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 生活习俗(七)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九 生活习俗(六)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八 生活习俗(五)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七 生活习俗(四)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六 生活习俗(三)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五 生活习俗(二)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四  生活习俗(一)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二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一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九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八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七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六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五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四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三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二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一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九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八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七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六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五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四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三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二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一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九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八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七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六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四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三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二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一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九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八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七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六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四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二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一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九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八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七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六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五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四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二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一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

陈秉荣 || 保德民俗

【保德民俗】第一辑 人生礼仪

【保德民俗】第二十二节 年末岁尾话“腊八”


作者简介:

陈秉荣先生1941年生于保德县石塘村,早年曾任公社书记,后历任县文化局长、档案局长等职。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在方志、民俗、民间文艺等方面颇多建树。他是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西分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国地方志学会会员、忻州走西口研究会理事。他学识广博,研究领域宽泛,堪称是保德传统文化的半部活词典。几十年来,他如同一位勤勉的老农,不计寒暑,不避风雨,默默地耕耘于大山深处。除主编完成《保德县志》以外,他还校点重印了《保德州志》,创办了《保德文化》杂志,出版了民歌集《大河采风》、散文集《定羌杂识》,手中还存有《保德农业合作史稿》《金瓶梅方言》等书稿。他为挖掘整理保德文化遗产,传承保德文明付出了大量心血。年近古稀,他孜孜不倦,执笔写下了这部三十万字的《保德民俗》,为保德又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