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路英浩:从开弦弓到小城镇——费孝通小城镇思想的脉络【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辛丑年正月廿七 乡村规划与建设
2024-09-04

全文字数 | 2310

阅读时间 | 7 分钟

2019年5月31日-6月1日,民盟上海市委、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学会乡村委)、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费孝通学术思想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江南文化研究院芝英研究中心、民盟上海大学委员会、《社会》杂志编辑部、芝英镇政府、芝英历史文化研究会在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联袂举办“新时代下的乡村振兴——第六届费孝通学术思想论坛”。会议邀请《社会》杂志副编审路英浩老师做题为《从开弦弓到小城镇——费孝通小城镇思想的脉络》的学术报告。

本文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严一,乡村委志愿者、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陈越依,乡村委志愿者、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赵慧敏,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乡村规划与建设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邹海燕,根据会议速记稿及主讲人PPT整理校对,特此感谢!

本文已经秘书处审核,未经发言人审定。

开卷有益



主讲人

路英浩

《社会》杂志  副编审

引言:从一篇文章说开去

本次报告主要是我关于社会学领域费孝通先生小城镇思想的一些领悟。我曾就领悟内容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文章《费孝通与<社会>杂志》。费老是社会学领域的著名学者,曾在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授课,我本人也是受了费老的影响选择社会学专业。

《费孝通与<社会>杂志》

1980年,费老在美国丹佛获马林诺斯基奖。

1981年,费老获人类学大奖——赫胥黎奖,获奖论文为《三访江村》。

1983年,费老弟子刘豪兴、沈关宝、刘英、李友梅陪同费老七访江村(开弦弓村)。

《七访江村》费孝通与四弟子合影

从左至右:刘豪兴、沈关宝、费孝通、刘英、李友梅

1984年3月,美国社会学、人类学代表团一行10人,由团长美国麻萨诸塞州大学社会学教授罗西率领,在《社会》杂志主编等人的陪同下访问开弦弓村。

费老与乡村的渊源由来已久,20世纪30年代便开展了乡村的调查。


1957年时,费老的诸多同学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乡村的发展非常感兴趣,费老还向周恩来总理作了一系列报告。


改革开放后,费老建议建立社会学并恢复人类学。同时,费老还协同其余学者向邓小平作报告,最终得到了同意恢复乡村研究的通知。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费老的研究一直局限于乡村。


1983年后,受全国产业的兴盛与小城镇的发展的影响,费老的研究领域开始扩展。

小城镇的射程——费孝通的一盘棋与两口气

费老关于小城镇的研究始于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社会学的探索》,隶属于民盟机关处丛书。


这本书集中了费老一生致力研究的四个领域。

第一部分是建立社会学;

第二部分是知识分子问题;

第三部分是农副业和小城镇问题,这个专题有一篇文章被列入小城镇题目;

第四部分是费老与吴文藻老师等合作的少数民族问题。

《社会学的探索》

《小城镇四记》一书中费老的小城镇思想已成型。


1984年,江苏省委组织了一系列干部学习班,并邀请费老讲话。此次讲话中,费老对吴江县7个小城镇进行分类,并做出了一系列的系统分析,包括:小城镇大问题,以及江苏苏北的小城镇问题。


此后,部分干部认为费老的思想可以推广至其他城市,昆山模式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例。昆山原为县,后来成为市后,胡克铨任昆山市第一任市长,并提出了昆山模式。该模式为自投,而非国家投资的开发区模式。

倒叙法:以日本农村过疏化的经验教训为参照的我国农村的过疏化

小城镇在持续探索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原因并非在于城市化,而是在于村庄人口的减少,这与日本十分相似。


村庄人口减少的原因包括以下四点:

一是村民移居到县城或小城市;

二是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

三是由于高考的扩招,乡村的很多精英都离开了农村;

四是空心化(日本称为过疏化),空心化为农村带来了诸多问题,目前很多农村的主要人口为老人、妇女与儿童。

新世纪以来中国农村常住人口变化及分布

【农民递进型上升迁移=进城】

源自微信公众号星球研究所

中国城乡入口以“空心化”口径统计的农村人口

在全国广泛分布

源自微信公众号星球研究所

费孝通的远见与遗憾

我曾有幸跟随费老进行一定的学习与研究。在得知费老在上海大学兼任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后,我于1986年成为费老的硕士研究生。

费孝通田汝康等与学生合影

社会学的历史使命同1983年费老《社会学的探索》一书的主题基本一致。


第一个主题是对我国社会学从挂牌阶段到初创阶段的简要回顾。


第二个主题是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这是社会学研究的极重要的对象。费老从始求知,他的思想再三强调面对现实与实质本身,而非从概念到概念,或从西方美好的理论解释中国。


第三个主题是科学的结论要经得起反复检验,这是对1986年小城镇建设和乡村企业社会的嘲讽与剖析。费老列举了大量的案例,证明科学结论要经得起检验,因此费老是明显的实证主义。


最后一个主题是对开发大西北的探索。费老陪同赵紫阳总理一起访问甘肃临夏,赵紫阳总理非常重视费老的建议。

本人于1991年到日本东京大学开展《古镇的再建构》的研究,主要应用了我的老师时任东京大学副校长似田贝香门教授的一些思想。似田贝香门教授是费孝通先生日本的好友,也是日本社会学泰斗的关门弟子。我研究中应用的是结构主义,即用解释学解释全国很多地方的两元结构,我当时调查分析了苏北的乡镇社会地位以及乡镇结构。

《古镇的再建构》

转型还是后费孝通思想(或日后小城镇建构)的探索

前文提到的《费孝通与社会杂志》这篇文章,回顾了费老社会学与小城镇思想的来龙去脉。费老去世后委托刘豪兴老师主编其著作,第一本名为《费孝通先生的经济学思想》,当时刘老师请我撰写一篇文章并要求创新,因此,我对费老的经济思想做了一定的理论概括。马林诺夫斯基并不主张费老开展小城镇研究,但由于费老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经世治学”思想,认为学者应该对祖国和人民作出一定贡献。费孝通先生一生都在富民,希望居民的生活富裕安康。


1957年以后,费老受到周恩来总理的关照,同冰心一同翻译英国史。据费老回忆,当时我国对国外的信息掌握很少,因此,翻译外国史的工作尤为重要。费老的翻译思想源于英国工业革命,这是因为费老关注工业革命与无产阶级产生的来龙去脉。我们一直强调日本的工业浪潮造成了空气污染等,这些在西方发生的问题,会在东方重复一遍,费老的眼光便源于此。

图文 | 严一、陈越依、赵慧敏、邹海燕  整理

编辑 | 孙一休

 END 

学术报告

相关资讯

107. 张巧运:乡土重建中的家园感——以四川羌寨经验为例【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106. 魏秦:主体认知视角下的芝英公共空间现状调查与研究【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105. 袁浩:农村居民的互联网活动、邻里关系与幸福感【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104. 肖瑛:以学术挖掘古村落振兴潜能:以芝英为例【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103. 李荣山:乡村振兴与团体组织——以梁漱溟为例【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102. 张江华:芝英的祠堂文化【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101. 周珂:家的感觉——集体记忆空间之下的传统村落延续【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100. 但文红:乡村技术更新的设计影响【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99. 余压芳:贵州民族特色传统村落文化基因表征研究【2019规划年会学术报告】

98. 段德罡:三合实验——西北贫困村庄空间建设实践与思考【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97. 宁志中:产业振兴视角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考【2019规划年会学术报告】

96. 但文红:乡村规划助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质量提升路径【2019规划年会学术报告】

95. 宁志中:乡村区划与社区治理【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94. 纪莺莺:乡村经济发展的生活伦理基础【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93. 张尚武:乡村的社会再生产功能【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92. 王南溟:行动的费孝通——江南一带的艺术乡村与公共教育【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91. 刘勇:高校“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下的乡村振兴实践与思考【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90. 曹迎:县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探索和思考【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89. 史怀昱:“守陵人”村庄的故事【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88. 曹劲:南北通融·八方汇流——南粤古驿道上的村落保护与振兴【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87. 叶红:湾区时代·乡村振兴——乡村规划建设新模式·新思考【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86. 李京生:山村发展的前景与规划【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85. 栾峰:小微渐进——村庄规划建设模式的实践探索【2019迈向全球城市的乡村振兴实践学术报告】

84. 张尚武: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背景下的乡村规划【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83. 奚慧:乡村景观遗产的保育【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82. 刘勇:社会变迁视角下芝英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思考【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81. 陈前虎:“五态”融合——浙江乡建的3.0版【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80. 罗震东:乡村振兴的困境与出路——网红村的经验与启示【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9. 吴小平:海南省美丽乡村规划与若干政策【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8. 陈耀:海南乡村休闲产业的经验与教训【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7. 宁志中:从全域旅游实践看乡村产业振兴【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6. 万艳华:乡村环境景观与山水美学【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5. 冯长春:加强要素流动,促进乡村振兴【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4. 万艳华:休闲养老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策略【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3. 周建军:中国美丽乡村海岛样本——舟山新建社区绿色发展实践与启示【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2. 徐煜辉:共治视角下乡村历史民居修缮资金渠道研究【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1. 周安伟:形而下学——乡村规划建设中的政府作为【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0. 柳肃:生态环境保护与村落防灾【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9. 敬东:乡村振兴  流与留【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8. 范凌云:乡村规划教育实践与思考【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7. 宁志中:趣谈乡村聚落称谓【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6. 张佳:重塑经济地理,助力乡村振兴【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5. 谢英俊:农民能参与的集成化建筑体系【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4. 张尚武: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乡村社会再生产功能的修复和重塑【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3. 张佳:国土综合整治视野下大地景观再造探索与实践——以成都为例【2019规划年会学术报告】

62. 顾守柏:上海大都市乡村振兴的空间机制与政策【2019迈向全球城市的乡村振兴实践学术报告】

61. 魏春雨:另一种乡建【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0. 李京生:组织多元主体参与村庄建设的规划实践【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9. 彭震伟:大都市地区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的上海实践【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8. 沈蕊:北斗乡建故事【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7. 余侃华:“互联网+”背景下的乡村复兴模式及城乡规划响应初探【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6. 张旭锋:深化农村改革,助推乡村振兴【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5. 田涛:从礼泉县乡村规划建设引发的几点思考【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4. 盛国宏:富阳美丽乡村建设进展【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3. 武前波: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浙江乡建的实践历程【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2. 范凌云:乡村振兴视阈下苏南乡村规划演进及展望【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1. 罗震东:新时代、新经济与美丽乡村建设【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0. 段德罡: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建设【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49. 李京生:关于村庄规划的内容与方法的讨论【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交流会】

48. 归玉东:蝴蝶村的蜕变【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7. 桑万琛:基于文化传承的一般性乡村规划实践——以“杭派民居”规划研究实施为例【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6. 戴星翼:传统与现代农村社区【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5. 罗震东:淘宝村3.0与美丽乡村建设【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4. 王春:如何理解“田园综合体”【2017年会专题】

43. 彭婧:我的故事我的家——美丽乡愁大学生公益实践计划【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2. 张尚武:城乡现代化与乡村振兴【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1. 李京生:“学院派”的乡村规划——编写《乡村规划原理》时的思考【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40. 宁志中:从乡村旅游实践看乡村规划教学内容的拓展【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39. 张秋玲:农业产业视角的乡村规划教育需求研讨【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38. 但文红:文化公平视阈下乡村规划教育课程设想【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37. 任文伟:湿地文化、乡村湿地与农村经济发展【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36. 桂华:乡村治理与乡村规划【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35. 李铁:中国城镇化问题研究

34. 穆钧:土筑:有关传承与更新问题的一点思考

33. 童纯跃:湖北省村镇规划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32. 戴冰武:系统性乡村建设实践

31. 李兵弟:乡村规划建设的时代要求与实践路径

30. 但文红:交换视阈下的苗族招龙节解析——兼论不同群体的文化集体记忆与行为差异

29. 史怀昱:白鹿原乡村地区的发展探索

28. 孙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27. 张佳:成都乡村规划师制度实践与探索

26. 张立:日本的老龄化与地方人口减少及应对 ——东亚经济体农村考察(二)

25. 丁奇:基于城乡等值理念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方法探索

24. 康洪莉:农业美——乡村才美

23. 陈瑶:返乡创客是这个时代先行者

22. 王竹:乡建——经营与永居

21. 张乐天:乡村社会文化的转型与再生

20. 林善浪:新常态,新农村

19. 党小勇:集聚设计力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18. 杨飏:创意,让农村更有价值

17. 李笑光:关于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几点思考

16. 赵民:韩国、日本乡村发展考察——城乡关系、困境和政策应对、启示和思考

15. 张文山:美丽乡村品牌工程策划与行销设计

14. 王竹, 钱振澜:“韶山试验” 构建经济社会发展导向的乡村人居环境营建方法

13. 段德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乡村规划实践与教学

12. 贺雪峰:为了谁的农业现代化?

11. 周俭:乡村遗产保护——文化景观的价值与管理

10. 冯长春:国家重大科研中的乡村规划 领域研究议题

9. 彭震伟:同济大学的乡村规划教学体系

8. 朱建江:乡村规划编制的议题

7. 叶红:乡村规划实践与教学的议题

6. 张立:韩国:改良支援程序、齐心协力促进农村发展——韩国农村考察纪实及启示(一)

5. 温铁军:土地改革与中国城镇化

4. 沈关宝:小城镇研究与新型城镇化

3. 李京生:乡村空间的解读

2. 戴星翼: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环境治理

1. 阮仪三:乡土中国——智慧之道与今日困境

欢迎交流:rural@planning.org.cn

乡村振兴需要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乡村规划与建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