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州味道|寻访岳飞场古道:怀吊武穆叩云月

湖州发布 2023-12-10



全文5890字,阅读约25分钟《湖州味道》特邀作者:李士杰投稿邮箱:963458800@qq.com


40多年前长篇评书风行一时,大街小巷时常见到许多人或坐或站痴迷的模样,其实是围着一台收音机听故事。其中,刘兰芳所播讲的《岳飞传》最为流行,每天一集,吊足听众胃口,令人荡气回肠的“岳飞大战金兀术”故事让人印象尤其深刻。


后来才知道,岳飞大战金兀术第一次交手的地方,就在皖苏浙边界的安徽广德、江苏宜兴、湖州长兴和安吉一带,时间是南宋建炎三至四年(1129—1130)。当金兀术率十万大军南侵时,屯兵于此的岳飞在侧方不断袭扰,并连战连捷,从此使“岳家军”名扬天下并不断壮大,成为抗金主力部队之一。在长兴,还留有缠岭、战岭、将军山、岳飞场等与岳飞抗金相关的地名,其中最为耳熟能详的便是岳飞场了。


岳飞场山顶


岳飞场,既非平原,也不是丘陵,是一座突耸而起超过400米高的山峰,位于长兴县小浦镇高地村、光耀村与龙山街道川步村交界处,古名“飞云山”,山顶平旷,达300余亩,相传岳飞率部在此练兵而改名,今犹存饮马池、水井、烽火墩等遗迹。


岳家军在山顶屯驻练兵,必有古道通行,经过三年来的不断探寻,近日终于寻觅到《长兴地名志》所载的古道,分别位于小浦镇高地村和龙山街道川步村,两村之间还另有一条“四和岭古道”相通;原先由小浦镇光耀村上山也有一条古道,但今已无踪迹。因此本文着重介绍高地村双阳岕与川步村南岕之间的这条岳飞场古道。



岳飞场古道的起点在双阳岕尽头一处小地名叫作“大河山路”的地方,原本由这里经观音庙到合溪老街近一公里也是古道,但如今已经消失无痕。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古合溪镇的历史。合溪老街之所以会形成为水陆码头,得名于合溪上游共有七十二条溪涧汇合此处始通航运,大约在唐朝就形成了草市,北宋初年已成为县内三镇(泗安、水口、合溪)及湖州十六镇之一。合溪古镇历史上的陆路,一方面是西达广德、北连宜兴,东经朱砂岭至长兴县城的官道,另一方面就是北部山区往来合溪老街必须翻山越岭的石阶山道。“岳飞场古道”属于后者。


来到“大河山路”这个地方,缓坡丘陵已经在身后,只见左右两条古道分叉,右边是四和岭(当地也称作“师傅岭”)古道,往左就是经石头山前往岳飞场的古道。这个地方居高临下,地势险要,仍分布着许多战壕遗迹,是当年抗日战争留下的印迹。1941年1月20日,日伪军兵分3路进攻合溪镇,驻守长兴的川军新编21师61团在团长徐有成(四川大竹县人)的率领下,利用合溪镇北重重山岭构筑起了不少机枪掩体,最终取得了“反扫荡”歼敌300余人、缴获武器500余件并毁敌坦克1辆的大胜。


岳飞场上山古道


由左侧石磴铺就的古道上山,富含石英砂的石子光洁锃亮,显示出历经岁月打磨的沧桑。行进不久,山道左侧的松林中露出三三两两的断壁残垣,是村民口中的“半山庙”。经向一位87岁老人打听,他小的时候就只听其名未见真容,据祖辈所言毁于太平天国战争时,原系纪念岳飞将军而建的岳武穆庙。此庙原存古井一口,曾是山民经过时解决口渴的饮用水源,前些年也被填埋于地下。


古道沿途,乔木密布,遮天蔽日,分布着很多高大的马尾松,相传岳飞场附近的松林中,雨后时常会冒出寒露蕈,仔细地搜寻也未找着踪影。其实寒露蕈这东西很怪,该长的地方永远会生长,有经验的山农才会找得着,我们即使好不容易看到野蘑菇的踪影,也区分不了与毒蘑菇的区别,只是找个乐趣罢了。其间还能偶尔发现地上散落着野栗子,则兴奋地赶紧在丛林中寻找栗树,手摇脚踢滚下几颗则当成了宝贝,小心剥开毛刺塞入口中品尝山珍。


经过一段很长的陡峭山坡,汗流浃背,终于看到了太阳透射过来的亮光,意味着山顶快到了,看了一眼“咕咚”计步器,1公里的路程足足走了45分钟。来到山顶,才发现岳飞场还在北方,原来这座山叫“石头山”,海拔仅280米,真正尝到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味道,颇有些受挫的感觉。转角走在山顶的小道上,突见巨石排阵,凌空而立,犹如一片石林,沮丧的心情顿时转为兴奋,也就解开了这里被称作“石头山”的谜团。放在云南,这道风景可能毫不稀罕,但在长兴,此景是独此一家,爬山再累也值得了。


石头山巨石


离开石头山,一段新修的防火道沿着山脊向上伸展开去,古道则隐于山林中有些荒废,便选择了穿越防火道行进。山脊上的丛林显示出不同的味道,由于这儿阳光相对充足,除了高大的乔木以外,各种各样的灌木也多了起来,特别是前往鹰陡嘴的途中,右侧山坡漫山遍野分布着当地人称作“云鹃”的高山杜鹃,学名叫作“马樱花”,想象着来年仲春时节的美景,真让人有些憧憬不已。而“鹰陡嘴”这个小地名也有些特别,似乎比喻连老鹰也飞不上来这特别陡峭的山坡,不由得得瑟起来。


从鹰陡嘴山坡上俯视东北方向,茂密的森林中突兀挺拔着冠盖如伞的香樟树,那是“四和岭古道”的必经处。这几株大香樟长相奇特,有两株合抱在一起被喻为“夫妻树”,有两株一大一小被喻为“母子树”,勇于探险的户外驴友可以前往一探。


“四和岭古道”与登顶的“岳飞场古道”不同,其作用侧重交通运输,是川步村(以前的川口村)南、北两岕往来于合溪老街的唯一通道。一股山风袭来,身体一个激灵,让我想起了一段烽火岁月的往事。1941年3月下旬,以日军第22师团为主力纠集2万名日伪军发起太湖西岸扫荡战,从各个方向而来,意图包围并一举剿灭驻扎于六都岕、八都岕的国民革命军某师主力,危急时刻,该师正是撤退至合溪后,选择走隐秘的四和岭古道,才跳出了重围,从而彻底粉碎了日寇的图谋。


由鹰陡嘴登顶,是古道行程中翻越的第二座山峰——海拔377米的凉帽顶。眺望山色如黛的逶迤群峰和碧波如镜的合溪水库,还有陈武帝“陈霸先钓鱼台”清晰可见,登山的疲倦顿时烟消云散。此处与对面的乌瞻山遥遥相对,是一处天然的观景平台。岳飞抗金时可没这么浪漫,这里是瞭望山下由宜兴、广德往来合溪古镇官道的绝佳位置,如果金兵从此经过,任何风吹草动、蛛丝马迹都难以逃过。


前方又有一条防火道通向合溪村委会办公室后方的小山包。合溪村委办公地,是始建于公元477年的千年古刹“飞云寺”旧址,可见岳飞场就是历代志书记载的“飞云山”。晋代《吴兴山墟名》记载:“(飞云)山南有风穴,故云雾不得霭郁于其间”,“飞云寺”后的山包与凉帽顶之间的山谷,时有狂风大作,云雾飘移不能停留,故而得名。


清代“长兴三诗人”之一的王豫有诗云:“当门下箬水粼粼,红甲防风各斗新。深炷炉香高著火,能来听雨是何人?”说的是北宋时著名诗人刘一止应刘焘之请,游飞云山后夜宿广福寺写下《题广福寺》二首记叙听雨的典故,诗云:


其一

西溪一夜枕潺湲,晓上楼头更细看。

欲揽青山入怀袖,却愁烟雨湿衣寒。


其二

山中松韭厌寒俎,江甲防风手自锄。

一榻北窗听雨睡,全胜白饭与青刍。

                    

飞云山、广福寺在宋代就成了风景名胜地,另有宋代诗人陈睍的《题广福寺轩》为证:


小轩架寒溜,激激鸣水苍。

老僧不靳惜,借与一榻凉。

枕流暂憩息,清飚袭衣裳。

蝉声亦多思,牵引昼梦长。

俗虑顿消处,栩栩无何乡。

翻嫌市廛中,吏隐殊相妨。

未赋渊明归,祗益袁君狂。

平生不勇决,恋恋粟一囊。

何如水西头,飞云共徜徉。

日寻方外游,煮茗烧妙香。

此致渺未遂,啸歌空自伤。

坐待山月明,拿舟泛沧浪。



由凉帽顶下坡后,又是一段陡峭的爬坡路程,可惜的是原本的石阶古道已经辟为防火道,但岳飞场最高处就在前方,好比5000米长跑来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胜利在望,浑身是劲。令人惊喜的场景很快出现在视野中,一个周长三四十米的大土墩就在眼前,当地人传言是岳飞部队将士挑巨石垒筑而成的烽火墩。烽火墩共有三个,当地百姓称作“三阳墩”,另外一个在凉帽顶,还有一个则在川步村一侧。


岳飞场烽火墩


烽火墩东侧,又是一处观景平台,晨观日出、白天览田野风光、晚赏城区夜景,天气晴好之日还能远眺太湖风光,绝对适合年轻人时下露营的风潮。但从军事角度看,烽火墩更是一处险要之地,由合溪镇经朱砂岭往长兴县城的官道就在山脚,城区更是一览无遗。个人以为这“三阳墩”是瞭望台的可能性更大,但“烽火墩”是当地世代相传的叫法,到底是何种用处,还留待再作探究。


一条泥石道路沿着东西向的山脊蜿蜒盘旋,可容越野车开上山来。山下的起点处在高地村黄泥山的“震龙禅寺”。震龙禅寺原本位于合溪镇镇湾潭,因改建为粮库,现在才迁移到山上。这座佛教寺庙,在清代之前是供奉汉寿亭侯的关帝庙。以前的合溪镇远比现在的合溪老街范围大,包括了今高地村镇湾潭(旧名“震龙湾潭”),形成于宋代的古镇大多是商贸集镇,自然少不了一座祭拜武财神的关帝庙。


这条山岗还通向九条岗、棋盘岭,这个地名也与岳飞有关。相传岳飞喜好下棋,与震龙寺的师父棋逢对手,师父陪同岳飞观察地形,在汤家山上发现了一块平坦的巨石,两人便时常在此对弈,同时又能居高望远不会耽误军情,这条山岭由此得名。


四和岭


从岳飞场的山顶,穿过北侧的一小片丛林,地势突然开阔起来,虽北低南高略有起伏,但相比其他的山峰总体是个平缓的台地,真像可容千马驰骋的练兵“场”。近旁有一月牙形的水池,竖着一块标牌“岳飞场天池古井”。在2022年这难见的大旱之年,为茶园灌输开挖的水池已然干涸,但是这口古井依然充盈不竭,真的很奇特。


岳飞练兵于此的可能性有多大,这得从历史背景说起。南宋建炎三年(1129)11月,金兀术(完颜宗弼)率领十万大军南侵,行军路线即是从建康(今江苏南京)经溧水、广德、泗安,扑向安吉独松关,再直捣临安府,迫使宋高宗逃往大海之中,史称该战役为“搜山检海”,金兀术也因此成为历史上的一代名将。岳飞在此之前,曾先后作为刘浩、宗泽、张所、刘彦、杜充的属下积极抗金,此时刚经过与金兵在建康保卫战的交手。马家渡一役中,杜充大败,作为其部的岳飞亦不得已从建康撤退,先后驻守广德钟村、宜兴张渚。由于岳飞部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得到百姓的拥护,原先杜充部的溃军也不断来投。岳飞部出没于山区丘陵,在金兵进攻时就不断袭扰,当金兵从临安北返时也主动攻击,取得了“六战六捷”,岳飞才真正成长为一名统帅。


岳飞瓶标本


岳家军在短短的半年中,部队发展至近万人,无论是从驻守训练还是后勤保障的角度,游击战中都不可能将所部只集中屯驻于一地。合溪及飞云山与宜兴、广德相近,山脉相连,且为长兴城西的军事要冲,必为岳飞相中。岳家军和韩世忠部当年行军打仗时,将士们都随身携带陶制的水瓶,被称作“岳瓶”或“韩瓶”,普遍被视作是抗金的遗物。我们在岳飞场的平顶,两次发现了“岳瓶”的底部标本,完全可以视为岳家军在此屯驻过的实物证据。


“岳飞场”由于民间纪念岳飞而世代相袭,但历代志书中的“飞云山”在当代的《长兴地名志》中却没有了记载,当地百姓也从来没有“飞云山”之说,连飞云寺也有了新址,迁移至煤山镇的大干岕。幸而位于岳飞场南麓的“广福寺”还被当地百姓广泛所传知。清《长兴县志》记载:“广福教寺在县西三十里合溪。宋元徽五年(477)建,名‘飞云寺’,寺侧有风穴,故云雾不得翳。宋治平二年(1065)改今额(即广福寺)。”飞云寺在公元1065年即已改名广福寺,难怪当地百姓只知广福寺之名。


在岳飞场的山顶绕行,其西南麓是光耀村,旧名“缸窑”,曾经分布着众多窑场,是岳瓶(韩瓶)的生产基地,但旧时的古道已经由小浦林场改造为泥路,可通行汽车。绕行到北面则是龙山街道川步村的地界,这里也有一口古井、一方水潭和一处烽火墩,和前面一口古井类似,这口古井依然水盈满池,显然能够起到保证兵士和军马饮水的作用。山坡上的巨石平整如床,可坐可卧,如架起简易土灶,是绝佳的野餐之地。


岳飞场古井及石床


由水潭的侧后方下山,坡陡路滑,饶是如此,亦轻松了许多。初穿行于丛林中,以麻栎树、白花檵木居多。地上遍布着栎树上掉下来的橡子果,犹记得刚读小学那会,学校组织孩子们勤工俭学,上山采摘过这种果子,因为既可做酒的原料,还可拌面粉制作橡子面,出售后能换成作业簿和铅笔。橡子面糙而涩,在现今粮食丰裕的年代,不会再上百姓餐桌,橡子果自然也是弃之如敝履。


行至山腰,新开辟的茶园多了起来,山谷中的风景令人赏心悦目,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大概也特别多,是待在城市水泥丛林中无法体会又难以言表的感觉,难怪近年来许多人会走入山村。


到了山脚,则进入了竹海的世界,这里是川步村的南岕,界于回龙山脉(岳飞场属于回龙山脉的山体)与凤凰山之间,沿着凤凰山脉的山脚有一条四季不断流的溪涧潺潺流淌,整个山谷约长4.5公里,人口不多,居民或靠山吃山或外出务工为业,没有任何工业污染。在没有公路通行的年代,这里就仿佛是一片世外桃源之地。


由南岕登岳飞场的古道


古道下山的终点有一座跨溪涧的单孔石拱桥,就地取材用乱山石垒砌而筑,如果不加注意甚至不会知道它的存在。古桥的两端,依稀有石子铺路的痕迹,显然这是南岕由里往外4个自然村旧时的通道。往东三五十米,又有一条山道盘旋向上,如由这里上山抵达岳飞场山顶大约1个小时的行程,比从高地村上山相对要轻松一些。这里是古山庵自然村,在外侧的都家自然村,则是四和岭古道的起点,千百年来山民们就是沿着这条古道去往合溪老街。现如今,古道失去了交通的作用,但是我们依旧不能忘却先人们走过的路,才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行走于岳飞场古道,无论是在山岗还是山坡上,除了近年来开发的大面积茶园以外,山林中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原生野茶,每年仲春都吸引着附近的农妇们前来采摘,芳香冠绝,茶汤浓酽,可谓茶中精品。川步村的南、北两岕以及高地村、光耀村的植茶历史,远比生产龙井茶的杭州梅家坞更悠久,可以号称“浙北的梅家坞”。


“茶圣”陆羽在《茶经·茶之出》中记载:“浙西:以湖州为上。湖州生长城县顾渚山谷,与峡州、光州同;生山桑獳狮二寺、天目山、白茅山、悬脚岭,与襄州、荆南、义阳郡同;生凤亭山、伏翼阁、飞云曲水二寺、啄木岭,与寿州、常州同。”还很少有人知道,唐代除了水口顾渚山初设贡茶院以外,为了满足贡额不断增长的需要,唐贞元五年(789)在合溪、乔冲也设置了“焙所”即贡茶院,仅比顾渚山贡茶院晚了19年。《茶经》中提到的凤亭山、飞云寺是紫笋茶的产地,其实指的就是现在的凤凰山、岳飞场,分布在川步南岕两侧。由此,我们也可推断,至迟从唐代开始就有了从川步村南岕至合溪老街的古道。


岳飞场古道形成于唐宋年代,兼有交通来往、军事攻守之双重功能,秋高气爽的日子寻访古道,既能体验山林野趣、欣赏绝美风光,更能吊怀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壮怀激烈的军事生涯,真是一次很好的户外体验。




往期推荐

上下滑动

湖州味道①|湖州味道②|湖州味道③

湖州味道④|湖州味道⑤|湖州味道⑥

湖州味道⑦|湖州味道⑧|湖州味道⑨

湖州味道|湖州味道⑪|湖州味道⑫

湖州味道⑬|湖州味道⑭|湖州味道⑮

湖州味道⑯|湖州味道⑰|湖州味道⑱

湖州味道⑲|湖州味道⑳|湖州味道㉑

湖州味道㉒|湖州味道㉓|湖州味道㉔

湖州味道㉕|湖州味道|湖州味道㉗

湖州味道㉘|湖州味道㉙|湖州味道㉚

湖州味道㉛|湖州味道㉜|湖州味道㉝

湖州味道㉞|湖州味道㉟|湖州味道㊱

湖州味道㊲|湖州味道㊳|湖州味道㊴

湖州味道㊵|湖州味道㊶|湖州味道㊷

湖州味道㊸|湖州味道㊹|湖州味道㊺

湖州味道㊻|湖州味道㊼|湖州味道㊽

湖州味道㊾|湖州味道㊿|湖州味道51

湖州味道52|湖州味道53|湖州味道54

湖州味道55|湖州味道56|湖州味道57

湖州味道58|湖州味道59|湖州味道60

湖州味道61|湖州味道62|湖州味道63

湖州味道64|湖州味道65|湖州味道66

湖州味道67|湖州味道68|湖州味道69

湖州味道70|湖州味道71|湖州味道72

湖州味道73|湖州味道74|湖州味道75
湖州味道76|湖州味道77|湖州味道78

湖州味道79|湖州味道80|湖州味道81

湖州味道82|湖州味道83|湖州味道84

湖州味道85|湖州味道86|湖州味道87

湖州味道88|湖州味道89|湖州味道90

湖州味道91|湖州味道92|湖州味道93

湖州味道94|湖州味道95|湖州味道96

湖州味道97|湖州味道98|湖州味道99

湖州味道100|湖州味道101|湖州味道102

第103期|第104期|第105期|第106期





来源:湖州发布
制图:沈竹青编辑:顾方明、黄娟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