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维京不列颠:劫掠、征服、探索与传奇》:英国维京史学者的一部维京人塑造、同化与融合不列颠的史诗著作!

化学工业出版社 蒙古史与元史学术兀鲁思 2023-09-19


“ 

本书作者托马斯·威廉斯是大英博物馆《维京人:生命与传奇》展览的策展人。借鉴作为策展人的经验,他娓娓讲述了那些被我们称为"维京人"的族群来到不列颠的故事。本书不落俗套,运用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和作者多年研究,深度挖掘维京人及其同时代人在不列颠群岛留下的遗物、走过的山川地形,包括如尼石碑和船葬、定居点和战场、诗歌和编年史,补上了一段缺失已久的历史之环。








01

本书概况


《维京不列颠:劫掠、征服、探索与传奇》


原作名:Viking Britain: An Exploration

作者:〔英〕托马斯·威廉斯

译者:曹军、于秀秀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品方:悦读名品

出版时间:2023年1月

页数:371页

开本:16开

装帧:精装

定价:98.00元

丛书:新史纪丛书

ISBN:978-7-122-41957-6


作者简介

托马斯·威廉斯(Thomas Williams),英国作家、历史学家。他于伦敦大学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剑桥大学负责历史和考古学的教学和讲座工作。2014年负责策划大型国际展览《维京人:生命与传奇》,还在大英博物馆担任《中世纪早期货币》的策展人。其代表作《哈拉尔国王传奇:最后的维京探险》(The Tale of King Harald: The Last Viking Adventure)重述了"无情者"哈拉尔的传奇故事。


译者简介

曹军,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翻译工作,参与出版译薯100余万字,涉及历史、文化、心理、教育等学科,代表译著有《征服的怒糊》《我懂你:如何运用“第六感”提高洞察力》《执着的天才》等。

于秀秀,翻译硕士,毕北于山东邮范大学,目前已累计翻译100命万中,代表译著有《大历史,小世界》《量子通史》《数下家、间谍与黑客》等。


内容简介

对我们很多人来说,看到"维京"两个字,脑海中便会浮现出公元1066年"诺曼征服"之前的几个昏暗世纪里,渡海而来的蛮暴强盗在不列颠海岸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画面。维京时代的不列颠,的确动荡不安,暴行肆虐。诸多国王和军事领主追求显赫的声名,以图彪炳史册,仅看他们的名字就令人热血沸腾、想象无限:"八字胡"斯韦恩、"刚勇者"埃德蒙、"无骨者"伊瓦尔、阿尔弗雷德大帝、"血斧王"埃里克、"平息者"埃德加,等等。这些人残忍、专权、贪婪、傲慢以及坚毅、智慧的证据,依然不时地从不列颠的土地中被挖掘出来。

但,这并非全部

托马斯·威廉斯是大英博物馆《维京人:生命与传奇》展览的策展人。在本书中,借鉴作为策展人的经验,他娓娓讲述了那些被我们称为"维京人"的族群来到不列颠的故事:他们不仅袭击和抢劫,还定居、殖民和统治。维京人对这些岛屿的影响深刻而又持久,在数百年的时间里,意外塑造了不列颠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发展。的确,在不列颠的语言、文学、地名和民间传说中,依然能够感受到斯堪的纳维亚移民的存在,而关于他们的那些悠远记忆,经由J. R. R. 托尔金、威廉·莫里斯和G. K. 切斯特顿等作家的过滤和再现,改变了西方人的想象。

本书不落俗套,运用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和作者多年研究,深度挖掘维京人及其同时代人在不列颠群岛留下的遗物、走过的山川地形,包括如尼石碑和船葬、定居点和战场、诗歌和编年史,补上了一段缺失已久的历史之环。透过本书,读者将重新认识那个被遗忘的世界,重新了解它对英国历史的影响以及对当今世界的启示

踏循不列颠大地上北方不速之客的足迹,追寻“维京人”的真正定义,探究这一“民族”的精神与世界观;再现维京世界的纷争与传奇,揭开不列颠文明与斯堪的纳维亚文明激烈碰撞交织的历史影响与现实意义


编辑推荐

★讲述公元8~11世纪维京人在不列颠300年的故事

★一部关于战斧与鲜血、征服与同化、殖民与融合的磅礴史诗


名家推荐

托马斯·威廉斯的散文体叙述引人入胜,为原本坚固的学术骨架增添了丰满血肉。《维京不列颠》这本书读起来很有趣……形象生动、丰富多彩,以高清晰的视角探索了“维京人”的真正含义。威廉斯做到了许多人没做到的事——在他笔下,关于维京人的真相犹如小说般令人回味。

——贾尔斯·克里斯蒂安(Giles Kristian),《泰晤士报》(The Times

威廉斯在还原维京不列颠的氛围时,犹如神来之笔……将一场感官盛宴呈现在读者面前,时而令人沉醉其中,时而借一双有力的历史评价之手,给人以指引。《维京不列颠》如同一场眩目的旅程……令人大饱眼福。

——菲利普·帕克(Philip Parker),《文学评论》(Literary Review

这部作品充满了作者对维京主题的热爱,他对史料、考古知识和传奇故事的运用驾轻就熟,以令人享受且富有张力的散文笔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复杂的历史故事。

——丹·琼斯(Dan Jones),《星期日泰晤士报》(Sunday Times

一部维京人在不列颠大地上的全新历史:权威可信(只偶有争议),尤其可以说是一场个人之旅,重温斯堪的纳维亚军事占领下不列颠人鲜为人知的生活……读来令人兴致盎然。

——尼尔·普赖斯(Neil Price),乌普萨拉大学教授

新颖、生动、无可挑剔的研究……这是我今年读过的较为精彩的非虚构作品。

——汤姆·霍兰(Tom Holland),《观察家报》(Observer)“年度图书”

目录

序言

第1章  强盗自海上来

第2章  心之黑暗处

第3章  故土在北方

第4章  海岸之烈焰

第5章  北方风浪之外

第6章  暴风雨将至

第7章  屠龙者之战

第8章  嗜血的雄鹰

第9章  韦兰的尸骨

第10章  真正男子汉

第11章  国王归来

第12章  和平协议

第13章  恶棍商人

第14章  丹麦律法区

第15章  湖区传奇

第16章  探索新航线

第17章  冰封的旧世界

第18章  伟大的战役

第19章  神勇血斧王

第20章  北方有战狼

第21章  分不开的骸骨

尾声

致谢

缩略语及原始资料

注释

延伸阅读







02

本书序言


2013~2014年,我在大英博物馆负责《维京人:生命与传奇》(Vikings: Life and Legend)展览项目。一家英国主流报纸刊登的最初几篇文章中,有一篇是这样评论的:

这里没有场景设计。没有还原血淋淋的“林迪斯法恩突袭”事件,也就是说,它没能把大家带入那种情绪……我都想哭。剑呢?如果我气得想骂人,那这场展览带给年轻的小参观者们的又会是什么呢?总不能说展览并非为他们而办吧。展览的主题是“维京人”,怎能不期待小朋友们来参观呢?倒是有个办法让展览听上去更符合小朋友的兴趣,那就是把主题定为“维京人和恐龙”。但是对《糟糕历史》(Horrible Histories)节目的粉丝而言,质朴无华的胸针、金戒指和琥珀毫无诱惑力。

暂且不说大肆渲染历史上的暴力来取悦孩子们是否合适,反观之,这些评论真正暴露出来的是一种轻率的假设,认为在一出热闹的历史“恐怖剧”中,维京人是参演者,占有一席之地,一起上演的还有伦敦塔上的砍头事件。这样说来,“维京人”似乎是孩子们在某个阴沉沉的公假日午后一段令其兴奋且充满血腥的消遣,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历史现象。显然,这些人之所以义愤填膺,是因为这样的偏见竟然没有在展览上被证实。胸针?女人?贸易?着实枯燥无味!维京人身材硕大,手持长剑,朝着敌人的头盖骨砍去,所向披靡:这正是野蛮人的原型,鲜血淋淋,一目了然。我不禁想到,人们可并不是这样对待罗马人的历史的。例如,罗马士兵曾有恃无恐地施暴并杀害不列颠的妇女和儿童,我们无法想象会有艺术评论家渴望重现这骇人听闻的场景——更不要说会出现在大英博物馆简朴的新古典主义展区里了。对于罗马人,人们直觉上就认为他们举止文雅、肃穆庄重。这源自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谄媚(其植根于罗马人本身那种自以为是的帝国宣扬)。尤其是罗马统治时期的不列颠,处处呈现一派体面光鲜的情景——屋顶整齐的瓦片、地板采暖系统、平整的马路和良好的城市规划,以及优质的葡萄酒和精致的餐具。那段时期为回答“我们是谁”“我们从哪儿来”等追问提供了令人满意的背景故事。罗马人是“与我们一样的”民族,他们参加派对、写信交流、工作挣钱。“古罗马精神”(Romanitas)——罗马性(Romanness)意味着“文明”。而想到维京时代,很少有人联想起这些字眼。犹如那些充满浪漫情调的古董珍玩,维京人被偶像化,同时也被幼儿化,他们与海盗、角斗士、铠甲骑士甚至恐龙一样,无法进入到人类大历史的场景中。维京人以卡通形象的野蛮人呈现在世人面前,在罗马不列颠末期到诺曼征服之间那段幽暗岁月里,他们横冲直撞,作为短命的小配角,客串了一把而已。这极大地损害了维京人的形象。人们通常认为维京时代始于8世纪后期,结束于11世纪。在这段时期,斯堪的纳维亚人及其文化与不列颠深深交织在一起,给这片群岛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起初,他们为了生意和劫掠而来,后来定居下来,征服并统治了不列颠群岛。他们的故事就是一部史诗,其中人物的名字和事迹至今依然让人热血沸腾,激发出无限想象——“八字胡”斯韦恩(Svein Forkbeard)和“刚勇者”埃德蒙(Edmund Ironside)、“无骨者”伊瓦尔(Ivar the Boneless)和阿尔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871~899年在位)、“血斧王”埃里克(Erik Blood axe)和“平息者”埃德加(Edgar the Pacifier)——满篇都是战争与动荡。然而,这也是不列颠群岛的人们在一个互通的新世界中重新找到定位的故事。新世界中,旅行和通信新技术带来了各地思想和风俗的激烈碰撞,但同时也滋养了城镇与贸易的发展,缔造了新的身份认同,并且英格兰与苏格兰历史上第一次各自作为统一的国家诞生了。到诺曼征服时期,毫不过分地说,大多数不列颠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被称为“维京人”。在语言、文学、地名和民间传说中,斯堪的纳维亚移民的印记在不列颠群岛上无处不在,其影响甚至波及那些后来被不列颠文化和殖民踏足过的地方。维京人作为一股强大的文化力量,深深影响着现代世界。美术、音乐和文学作品中对维京时代的表现与刻画,在西方人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确,想到英国历史上的这段时期,甚至是想到“维京”这个词本身,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内容大都来自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的各类政治、文学和艺术思潮。也是在这段时期,“维京不列颠”变得鲜活起来,此外,对于像威廉·莫里斯和托尔金这样的人来说,这似乎是一个看不见的隐藏区域,处在快速现代化的世界的边缘。他们不仅存在于历经岁月的洗礼而保留下来的文字和遗迹中,同样也尽显于(或许尤其显现在)大自然当中——在灰色的大海、呼呼的北风以及“大地的龙骨”之中。在旅行途中,在艺术和文学作品中,山川地形成为我们与维京时代的人们交流的一种方式——那个时代的人们曾望着同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曾感受过同样的寒风掠过脖颈,也曾触摸过光滑的灰色岩石上的同一处裂缝。由此,我们得以探究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世界观,而这个民族与这片环境有着亲密又极富想象力的关系。对于生活在第一个千年最后几个世纪的人来说,这片土地上满是未被看见的栖居者,处处是通往另外世界的大门。深坑与沟渠,坟冢与废墟,山川、河流与森林:一切逝去的——神圣也好,恶灵也罢,皆可安息在这个怪物与神灵的出没之地。因此,讲述维京人在不列颠的故事并非易事——这是一个民族的故事,可这个民族当时还不是一个民族,他们踏足的土地当时也还不是国家。历史记录零零散散,考古信息又模棱两可。甚至连我们最常用的词语“维京”,要想给它一个确切的定义,都并非易事。此外,这个故事不仅关乎诺曼征服前三百年(与诺曼征服重合时期)的往事,还关乎后世的人们如何记忆、传承和重塑那些岁月。如前人一样,我们依然可以感知那个世界。在山川河流中,往昔岁月依稀可见——在看不见的地方,有另一个世界的故事在上演。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日益远离大地,这种感觉已渐渐远去。随着科技日益进步,城镇化和全球化日益发展,人们想象中与自然景观的联系不断被打破。大地、江河和天空在很大程度上已与过去脱钩,正如在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时期与“精灵”和“灵魂”脱离一样。但是,过去不可能被永远抹杀,不列颠的江河、山丘、森林和石头,都保留了维京人和维京世界的深深印记。这份财富远不限于不列颠内。自17世纪到今天,说英语的人的大移民——其实是人、思想、体系、价值观、法律和语言的迁移——对世界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最初是通过大英帝国的扩张,后来是通过北美文化与经济力量的长期主导和全球渗透。如果把以英语为母语的庞大群体看成一个基因组,那么,对维京人的记忆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段,但却坚韧又持久。有时,它以北欧神话和维京人刻板形象的简易删节版出现在世人面前,而这样的形象已渗透进流行文化中,出现在漫画、足球队队徽,或者重金属唱片的封面上。但它也在思想和语言的幽深隧道里穿行:蛇形的维京船只,行驶在人们潜意识的黑暗河流中,雾气笼罩之下,令人胆战心惊的诸神影影绰绰,震天的桨声和阴暗的松林时隐时现。本书按年代顺序大体讲述了维京人在不列颠的始末。有时,不同的历史事件在不列颠各地同时展开,讲述会随之有所偏离,但我努力让故事尽量沿着主线展开。与此同时,这也是一本有关思想、历史遗物和地点的书。通过维京人遗留下来的文物以及他们走过的山川大地(如尼石碑、船葬、定居点和战场)兴许能从单纯重现名字和日期的桎梏中摆脱出来,去了解维京时代的不列颠人对世界和自身境况的所思所想,去探索维京人于消失后的几个世纪里被记住的方式:维京人自己讲述的故事,借助维京人激发的灵感而创作的传说,他们的恐惧、幻想与心中渴望的末日大审判。纵观本书,几个主题会反复出现——尤其是“维京人”到底意味着什么、态度和身份如何随时间推移而改变、不列颠境内的种族进化又意味着什么——但整体上说,本书意在阐释英国历史上一股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力,它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影响了不列颠诸岛的语言、文化和历史轨迹的发展。维京人的尊严往往遭人鄙夷,我希望本书能帮助改变人们的看法。必须承认,按年代顺序记叙这段历史时,我遇到了一些困难。比起其他地方,本书对不列颠的某些地区——尤其是英格兰——着墨颇多,并且,对其中一些证据着力探讨,另外一些则一带而过。很多情况下,这反映了史料的可用性——有些极为短缺,而有的则比较丰富(这种情况比较少)。马恩岛(Isle of Man)发现的维京时代的所有考古资料,完整列出来,长达几百页;但同时期关于维京人在马恩岛上的活动的所有书面参考,概略出来,却只够填满一张小信封的背面。不过,哪些保留,哪些舍弃,往往是我自己做主,就这点我无可致歉。这反映出一个事实:本书对维京主题的探究是个人化的,有时或许不同寻常。本书意不在权威可靠,也不在巨细无遗——像这样篇幅的一本书,实难做到这两点。尽管有详细的地区调查以及关于维京人的浩如烟海的书籍(极度良莠不齐),但仍有待撰写真正权威的“不列颠的维京人”的考据汇编:这项任务庞大,可能达数卷。而且,很可能这份汇编出版几天后便没那么权威了,毕竟金属探测器获得的新数据会源源不断地涌现,而且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有惊人的新发现。与此同时,重点研究项目也会不断转变我们对维京时代社会、互动和发展等方面的认知,并且这种情况短期内不会停止。我在写作本书时,内心并没有将目标读者设定为学术圈的专业人士,但我深知有必要给读者提供“路标”,以方便读者查阅本书写作所依据的史料。列出完整的学术引用会令读者分心,固然没此必要,但有必要列出一些对读者有用的参考文献,并标明我直接引用资料的出处。我基本上把这些引用限定为主要的书面资料和考古报告——也就是证据资料,而非解读文章。对于直接引用的个别学者的作品,或者有意从别的作品中选用的某个论点或推理思路,我也列出了适当的引用。为简洁起见,注释中完整引用只在第一次引用时列出,再次引用时只列出作者(或编者)及缩略标题。经常引用的原始资料作缩略处理,书尾提供了缩略词完整列表和每处所依据版本的完整引用。如果文中引用的主要资料由我自己翻译,则“注释”中会列出参考资料的源语出处;如果引用出处为翻译版本,则“注释”中会列出所依据参考的翻译版本;其他情况参见“注释”。书的末尾列了相关延伸阅读书目,以引导读者阅读最通俗易懂和最新的论述,读者也可将其作为阅读关于维京人(在不列颠境内,以及以更广阔的视角)的浩瀚书海的起点。

关于名字的说明

书中所引维京时代的人名存在大量不同的版本,令人眼花缭乱,同一个名字通常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拼法,这具体取决于所引书面材料的语言。根据经验,只要可以,我尽量使用时间上与维京时代最接近以及最符合民族语言学的版本。不过,对于读者熟知于心的规范的现代人名拼写,则通常另行处理:例如奥拉夫为“Olaf”,而非“Oláfr”;埃里克为“Eric”,而非“Eiríkr”;奥丁为“Odin”,而非Oðinn。但凡用到不同的拼写形式(尤其在引用中),我均会标出更常见的形式。鉴于维京时代专有名词学的复杂性和不明确性,书中有可能存在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在此,我提前表达歉意。正文和注释中,“ON”指代Old Norse——古斯堪的纳维亚语;“OE”指代Old English——古英语;“ModE”指代Modern English——现代英语。





03

精彩文摘

强盗自海上来城墙的瞭望台之上,守卫人眺望着海岸,忽见船板上盾牌银光闪闪武器一件件卸下船,守卫人要弄清楚他们是谁,做何营生于是骑马飞至海岸。赫罗斯加(Hrothgar)的骑兵亮出长矛,用严肃的口吻质问他们。

——《贝奥武甫》(Beowulf

韦塞克斯(Wessex)国王贝奥赫特里克(Beorhtric,786~802年在位)统治时期,“有史以来第一次,海边出现了三艘船只,他们是来自霍达兰地区(Hordaland)的北方人”,“在名为波特兰(Portland)的岛屿上岸”。国王的地方治安官当时正好在一个名为多切斯特(Dorchester)的小镇,他飞身上马,带着几名随从来到港口(因为他以为这些人是商人,而非掠夺者),操着一口官腔训斥这些北方人,还命令他们到皇城去。结果,他和随从当场被杀。这位长官名叫比杜赫德(Beaduheard)。

“这是第一批登陆英格兰土地的丹麦船只”。

站在古冢顶上向南望,这片土地似乎正悄悄后退,在大海那不可言说的壮美面前俯首称臣。远处的波特兰岛身形暗淡,形影憔悴,似最后的一片堡垒,虎视眈眈地坐落在波光粼粼的大海之上。这里的世界非常开阔,英格兰海岸向东、向西张开宽广的双翼;在晴朗的日子里,清新的空气涌入你的鼻腔,让人感觉轻飘飘的,就像是从这片高地上踏出双脚,身体腾空,翱翔在那片模糊了陆地、海洋与天空界线的白光之中,在微风中飘飘荡荡。

这片高地俗称为“库利福德之树”(Culliford Tree),原因后世不详。它是一座古墓,青铜器时代的墓冢——从东到西一共五座,这是其中之一——在多塞特(Dorset)的白垩岩上已经矗立了两千多年,后来人们才赋予了它这个极具英格兰特色的名字。就像海浪中的防波堤一样,这片墓冢与埋葬的古代先人也经历着时间浪潮的洗礼,推动着周边的历史逐渐成形。人们给它命名后的某一天,这片古冢成了“库利福德之树”百户区的集会之地,1086年“末日审判调查”时期,波特兰是“库利福德之树”百户区的一部分。征服者威廉推行的调查是全国性的壮举,在此之前,把这儿用作集会之地,或许已有着数百年的历史。至8世纪末,它几乎成了不可或缺的地区性集会地点。在这儿以及其他同类地方,王室官员颁布国王诏令,履行国王法度,裁定纠纷并宣布包括罚款、肉刑和处死在内的判决。站在古冢的顶端,景色一览无余——在此,仿佛能亲眼见证统治者们在这片土地上宣示主权,推行他们的权威统治。

8世纪末的那一天,波特兰岛上,三艘船只不请自来。沿海岸线骑马巡视的那个人或许曾勒马停住,回头望了一眼“库利福德之树”。远处的那片古迹代表着当地的传统,犹如黑暗中的灯塔,是领土和权威的象征,是大地和法度的标志。或许那片古冢给了他些许慰藉。或许比杜赫德心里知道,古冢在守护着他,将这片土地的能量赋予了他,批准他行使手中的特权。身为韦塞克斯国王贝奥赫特里克的地方长官(reeve),他行使了国王赋予他的权力。在各个城镇、港口,有时在整个郡(shire)内,长官即代表国王。现代和中世纪英语中的“sheriff”(郡长)一词就起源于“shire-reeves”。因此,比杜赫德有权有势——或许负责管理多切斯特的当地政府和周边乡村,总之是一个已经习惯了独行其是的人。

比杜赫德来到波特兰,发现一行人列队于海滩之上,背向大海,船只停在他们身后。这些人很警觉,甚至有些惊慌。来到陌生土地上的陌生人,似乎对冷淡的迎接习以为常。比杜赫德下马接待他们,随从紧随其后,皮质鞋子踩在砂砾上嘎吱作响。双方打过招呼说明来意,却没明白彼此的意思——剑拔弩张的时刻,即使双方说了什么能相互理解的话,也全部淹没在了海浪声中。比杜赫德毕竟不是外交官,他的话大意已然很清楚。他以居高临下的口吻训斥这些造访者,试图“把他们赶到”国王的住处[伍斯特的约翰(John of Worcester)在编年史中补充道:“违背了他们的意愿”]。他清楚自己的职责,且熟知法律。

从时间上来看,与这些事件最相近的西撒克逊法令是由国王因尼(Ine,688~726年在位)颁布的。其中,第20条规定了8世纪韦塞克斯王国的此类待客之道:遇到不幸的流浪人,“若是远道而来,或是陌生人,不走大路却在丛林里穿梭,既不大叫也不吹号角,此人有可能是小偷,要被处死或支付赎罪金赎回”。对于迷路人,在不列颠南部大部分地区,给予的不过是冷漠的慰藉。

古英语诗歌《贝奥武甫》的创作年代在8世纪初到11世纪初之间,诗中能够找到地方长官使用西撒克逊语说的话,我们可以借此想象比杜赫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说了什么:是对活生生的经历的再现。

船身陡峭,跨海而来,

身着铠甲,

全副武装

来者究竟是何人?

……

从未有全副武装的人马

如此明目张胆地登陆——何须再问

哨兵是否让他们安然通过

或者,部落是否同意。

……

所以,在你们这些闯入者

上岸之前,必须跟我

亮明身份,从何而来

跨海而来的外来者,

我再说一遍:越早交代对你们越有利

你们从何而来,为何而来

在诗中,这些话是丹麦海岸守卫队说给诗歌中的同名英雄贝奥武甫和他的随从的。他们来自耶阿特王国(Geats,瑞典南部),是丹麦国王赫罗斯加请的援军。这些都是礼节,无论是问话者还是造访者都理解:一问一答的上岸礼节。

然而,现实的一幕却并非这样,波特兰海岸的造访者选择不参与游戏、不遵守规则。或许他们根本不知道规则是什么。

面前的陌生人盛气凌人,用陌生的语言训斥着自己,这让造访者既恐慌又沮丧——要么战斗、要么尖叫着逃离的本能,此时到了不可控的境地。接下来的紧张时刻,双方对峙逐渐营造出剑拔弩张的氛围:太阳炙烤着后颈,汗珠滚落到后背;眼睛左右扫视,时间近乎静止,只剩海浪拍打着海岸,一下一下地数着时间。或许一只手颤抖着伸向剑柄,或许马蹄踏了一下,斗篷随风扬起,海鸥发出尖锐的叫声……当“魔咒”最终打破,暴力似乎不可避免——上天早已注定——好像只有流血死亡才能让世界再次平衡。

贝奥武甫的回答谦卑有礼,但现实是残酷的,最终,海滩上横七竖八地躺满尸体,鲜血被石头缝隙所吞噬。

这些到达波特兰岛的北方人——突然从多塞特冒出并闯入英吉利海峡的“卡邦克鲁”——构成了不列颠与它的北方邻居早期交往的主题:未回答的问题、骤然而至的残暴、不明身份的“商人-强盗”、陆地边缘的文化碰撞。在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海盗一次又一次来袭——有时就像是不可避免的潮汐,每次侵袭只要一波大浪就能毁掉最脆弱的海岸;有时又像是狂风暴雨,在它精疲力竭之前,粉碎海堤,将一切破坏殆尽。有时,它更像是气候灾难带来的不可阻挡的洪水猛兽,水面毫不停歇地上涨,灌进内陆,冲垮陆地深处的河岸。但凡是被这赤色风暴席卷荼毒的岛屿,其历史将彻底改变,不列颠历史的这方泥土会被新的河流冲刷,浇筑出新的外形。

三艘船只误打误撞,闯进了贝奥赫特里克国王统治的疆域,而他们登陆的那个小岛还远没有划入今天大家熟悉的英国版图之中。苏格兰、威尔士和英格兰当时还不存在,不列颠境内分布着众多面积很小的王国。倘若把它的政治地理看作是一块拼图的话,每块拼图之间的界线就是文化、语言、宗教、地理和历史的界线。从不列颠的地图上看,主要的几条裂纹线两侧,一边是曾被罗马殖民统治的地区,另一边是未曾沦为罗马殖民地的地区;一边信守罗马传统,另一边信守爱尔兰风格的基督教礼拜仪式;一边认为祖先是不列颠居民,另一边则是要到爱尔兰岛或穿过北海寻求故土的居民。地形把这片地区一分为二,即高地和低地;语言把人群一分为二,即凯尔特语和日耳曼语;大海带来了舶来品和异域思想,同时也把另一些人拒之门外。

4世纪,罗马帝国衰落;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8世纪末的不列颠版图。公元400年前后,不列颠岛不再受罗马帝国的直接管辖和军事防卫,东海岸老百姓的文化也发生了转向。他们的重心逐渐从地中海地区转移到了北海。政治和经济是部分原因,移民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最晚从5世纪初开始,居住在今天德国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南部和低地国家的居民搬到了不列颠东部地区,尤其是亨伯河(Humber)以北的肯特(Kent)、东盎格利亚(East Anglia)和英格兰地区。移民的数量和特点至今仍是争议的焦点,但不可否认,其影响是巨大的。

8世纪初,北方的僧侣比德(Bede)可以满怀信心地写下“说英语的人”的故事,那些人明显区别于不列颠当地人。从比德的措辞中可以看出,这个群体的关键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语言。他们的语言不仅不同于罗马不列颠的权贵阶层(其书面语基本都是拉丁语),与“土生土长的”不列颠人也不一样,后者所讲的是凯尔特语的一支,俗称“通用语”(Common)或“古布立吞语”[Old Brittonic,也称“布立吞语”(Brythonic)]。然而,造访者操着一口日耳曼语,现代学者称之为“古英语”(另外一种不常见的叫法为“盎格鲁-撒克逊语”),这种语言与横跨北海而来的移民的故乡话密切相关。

虽然比德的叙述中存在大量的疑点,尤其是他对移民和征战的叙述[大部分篇幅描述了6世纪不列颠僧侣吉尔达斯(Gildas)的一篇布道,这篇布道含糊其辞、鼓动人心又兼具意识形态的动机],但英语的影响毋庸置疑。地名和早期方言的文字记载证明,英语很早就成了主流语言,并且应用十分广泛。到比德生活的年代,在不列颠低地的大部分地区,这些讲英语的人(无论其祖辈来自哪里)在文化和语言上都是主流,王国数量少了,但是更强大了。这些王国由各部落族群组成,脱胎于原来的罗马行政区。

在这些讲英语的王国中,最北端的是诺森布里亚(Northumbria)——准确地说,是亨伯河以北的地区。8世纪末,诺森布里亚王国占据了不列颠北部的大片区域,横跨亨伯河和福思河(Forth),包括以下几个昔日的不列颠地区:德伊勒(Deira)、伯尼西亚(Bernicia)、高多汀(Gododdin)、雷吉德(Rheged)和艾尔麦特(Elmet)。在一个多世纪中,诺森布里亚都代表着后罗马时代学术和艺术文化成就的巅峰之地。这些文化源于几个主要的学习中心,例如维尔茅斯-贾罗修道院[Wearmouth-Jarrow,比德撰写《英吉利教会史》(Ecclesiastical History of the English People)的地方之一]和林迪斯法恩(Lindisfarne)的岛上修道院。不列颠、爱尔兰、盎格鲁-撒克逊和地中海的影响相互融合,给这朵灿烂的文化之花增添了明艳的色彩。《林迪斯法恩福音书》(Lindisfarne Gospels)——泥金写本,外表精美,工艺之精湛令人叹服——彰显了北方文艺复兴的壮丽、精巧和天性,书中著名的“锦页”(carpetpages)把凯尔特、日耳曼和科普特的基督教主题谱写成了色彩与文化交融的动人心弦的交响曲。

然而,纵观8世纪,虽然诺森布里亚文化繁荣、地域辽阔,但贵族之间的累世宿仇和王室的动荡不稳却逐渐削弱了国力。例如,就在北方人刚刚造访波特兰岛的790年,国王奥斯雷德二世(OsredⅡ)仅登基一年就被废黜,被逼削发受戒,并被驱逐境外流放。取而代之的是埃塞尔雷德一世(ÆthelredⅠ),他似乎拥有强大的盟友。这次政变很可能得到了麦西亚王国(Mercia)的支持,麦西亚是诺森布里亚的南部邻国,好战,疆域辽阔。

麦西亚王国覆盖了英格兰中部的大部分地区,西起今天威尔士边境附近,东到东盎格利亚边境,南抵泰晤士河谷,北至亨伯河和威勒尔半岛(Wirral),统治着不列颠南部地区。国王奥法(Offa,757~796年在位)统治时期,其政治影响达到鼎盛。8世纪的最后10年,是奥法权力的巅峰时期。斯塔福德郡(Staffordshire)的腹地周边是塔姆沃思(Tamworth)、利奇菲尔德(Lichfield)和雷普顿(Repton),国王在此坐镇,不仅直接统治麦西亚,还对周边的王国东盎格利亚、埃塞克斯(Essex)、肯特、萨塞克斯(Sussex)和韦塞克斯进行政治和军事控制。他在位期间创造的最历久弥新的里程碑,是麦西亚王国西部边界标志性的巨大土木防御工事:奥法大堤。其规模之大,不仅彰显了国王的权力和雄心,更体现着他强迫臣民以举国之力建造工程的能力。11奥法的治国之道属于“科里昂治理派”a。例如,当东盎格利亚的国王埃塞尔伯特(Æthelberht)试图坚持某种独立权力(他曾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铸造自己的货币)时,“奥法下令将埃塞尔伯特国王斩首”。这种黑帮做派树立起的权威与国王的个人领袖气质密不可分,结果,796年奥法死后不久,麦西亚的霸权地位很快分崩离析。

砍掉埃塞尔伯特的脑袋,不足以终结东盎格利亚王国。东盎格利亚的核心地带是诺福克郡(Norfolk)和萨福克郡(Suffolk)两个古郡(古英语中分别对应northfolk和southfolk,后文中的古英语均以斜体表示)。自7世纪开始,东盎格利亚一直是重要的“权力掮客”。它曾吹嘘与斯堪的纳维亚、欧洲大陆的其他地区以及更远地区都有联系,而最能代表东盎格利亚国际显赫地位的莫过于令人惊叹的萨顿胡(Sutton Hoo)船葬[萨顿胡与萨福克郡的伍德布里奇(Woodbridge)相邻]。在萨顿胡发现的著名的大胡须头盔,在盎格鲁-撒克逊时期随处可见,无论是式样、图像还是制作,都最接近瑞典南部军事将领的陪葬品。但除此之外,陪葬品中还包含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首府是君士坦丁堡——今天的伊斯坦布尔)出产的银器、墨洛温王朝(Merovingian)时期高卢(Gaul,包括法国、德国和低地国家的部分地区)的货币以及兵器和珠宝,珠宝上的石榴石饰品来自印度。7世纪时,东盎格利亚盛极一时,璀璨夺目,后来它再也不能重振当年的雄风,但是它还是在9世纪长期保持了自己的独立地位。

不过,奥法在位期间那些曾臣服于麦西亚统治之下的小王国,最终不复存在。9世纪初,东撒克逊(中心位于埃塞克斯)王朝、南撒克逊(萨塞克斯)王朝和肯特王朝,要么消失不见,要么被贬为小贵族阶级。致命的打击并非来自麦西亚,而是来自讲英语的国家中另一个崛起的王国:韦塞克斯——西撒克逊王国。

8世纪是韦塞克斯的艰难时期。韦塞克斯是不列颠南部的一支力量,果敢自信,其腹地位于汉普郡(Hampshire)和多塞特郡,向北扩展至萨默塞特、威尔特郡(Wiltshire)和伯克郡(Berkshire),向西逐渐吞并了德文郡(Devon)。因尼国王在位期间,即西撒克逊的鼎盛时期,扩大了疆域,把东部的萨里(Surrey)和萨塞克斯纳入版图。但它在北方与麦西亚60多年的战火消耗了国力,毁坏了泰晤士河以南的土地,威尔特郡和伯克郡的白垩高地成了交火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萨塞克斯落入奥法统治的麦西亚王国手中。786年,生性好战的西撒克逊统治者基内伍尔夫(Cynewulf,757~786年在位)在权力斗争中丧生,取而代之的是贝奥赫特里克国王,他似乎是奥法的人。这一时期,韦塞克斯给人的印象是一个被击垮的王国,战争耗尽了国力,沦为奥法统治新秩序下的从属国。不过,那个即将从贝奥赫特里克手中接过西撒克逊王权旗帜的人,将谱写截然不同的篇章。国王埃格伯特(Ecgberht,802~839年在位)即将带领西撒克逊王国抵达权势巅峰,制服周边小国,恢复王室的骄傲和荣光,而这些最终会给未来的几任国王以自信,帮助其熬过前方的艰难岁月。但是,这一切都是未来之事。当北方人抵达波特兰岛的时候,韦塞克斯还是麦西亚霸权下一个弱不禁风的附庸国。

尽管几个说英语的王国已经占据不列颠的低地并继续维持主导地位,但除它们之外,还有一些王国分布在不列颠其他地区——尤其是今天的苏格兰高地和岛屿、坎布里亚(Cumbria)、克莱德(Clyde)河谷、奥法大堤以西地区以及康沃尔(Cornish)半岛——这些不同种族杂居的王国保留着各自独特的身份特征、语言、宗教活动和文化规范。康沃尔位于韦塞克斯西南边陲的外围,受罗马直接统治的影响很小。因位于顿诺尼亚(Dumnonia)王国的西端(德文郡和康沃尔),康沃尔受不列颠和爱尔兰的双重影响,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并且它与布列塔尼(Brittany)和拜占庭帝国都维系着海上往来。顿诺尼亚东部的德文郡在8世纪时归入韦塞克斯统治之下——在这个过程中,彻底英语化——而康沃尔则暂时保持独立。

再往北去,也就是地处今天威尔士的几个王国,呈现出一幅更为复杂的画面,对东部的邻邦麦西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奥法国王——或许还包括他之前的历代国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才终将其囊括在国土之内(通过修建堤坝)。而且一些资料也表明,它们曾频繁地对麦西亚的边陲发动突袭(反之亦然)。14然而,在今天的威尔士境内,说凯尔特语的人们跟他们那些讲英语的对手一样,也已不再团结统一了。四个主要王国最晚建立于850年,分别是占据北方和西北的格温内思(Gwynedd)、西南的德维得(Dyfed)、东南的格温特(Gwent)以及占据东部和中部的波伊斯(Powys)。不管怎样,这些王国都是在位于不列颠西部的前罗马城邦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而这些城邦的前身则是铁器时代的部落。15必须承认,这相当于简化一个复杂多变的部落联盟模式,但很显然,执政的威尔士权贵阶层依然秉承着古罗马精神,即便这一精神已逐渐成为遥远的历史。威尔士随处可见的立石(人们精心竖立的纪念碑),在罗马不列颠时期的其他地区也随处可见,上面刻着的拉丁语和双语的碑文表明,9世纪及之后,人们对拉丁语系身份产生了一种自觉意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这些野蛮的入侵者——盎格鲁-撒克逊人——采用了基督教的罗马模式,才最终认同了“拉丁”欧洲的新主流文化;而不列颠人,虽然保持着生机勃勃(即使有些另类)的基督教信仰,并且帝国传统依然存于他们的记忆中,但在不断变化的欧洲版图中,他们逐渐被视为没有文化的野蛮人。

经过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侵略之后,不列颠境内的王国中,幸存下来的布立吞语文化的代表决不仅有威尔士和康沃尔两个王国。尽管几个王国(如雷吉德、高多汀和艾尔麦特)在诺森布里亚王国的扩张中先后灭亡,但阿尔特克莱德(Alt Clud,布立吞语,意为“克莱德岩石”)王国依然屹立在克莱德边境地区。阿尔特克莱德王国起源不详,神秘莫测,首府堡垒在敦巴顿岩石(Dumbarton Rock)。8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该王国都在抵御邻国的入侵,780年被一场大火毁于一旦(何人所为、何种原因所致皆不详)。罪魁之一可能是其东北邻邦,富庶且时而强大的皮克特(Pitcts)王国[有时被称为皮克塔维亚(Pictavia)]它的中心地带位于苏格兰北部和东部,(至少在文化上)似乎统辖着奥克尼(Orkney)和设得兰诸岛。皮克特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历史遗迹莫过于“标志石”——刻有野兽形象和神秘符号的石板,而神秘符号通常被解读为国王和贵族的名字。至8世纪,这些物品显然很多都被用来展示基督教神像,而且很明显,那时基督教已经与权力和地位的表现形式密不可分:在伊斯特罗斯(Easter Ross)的塔巴特(Tarbat)半岛上,一座位于波特马霍马克(Portmahomack)的修道院早在6世纪就已建成,或许就受到了王室的赞助。

在不列颠北部,皮克特王国的权力绝对无可匹敌,其主要对手是诺森布里亚王国和达尔里阿达(Dál Riata)王国。诺森布里亚王国的边界延伸至福思河,它的军队在6世纪上半叶不断反击皮克特王国。达尔里阿达王国是一个讲盖尔语的政体,其疆土跨越爱尔兰海,囊括了阿盖尔郡(Argyll)、洛哈伯(Lochaber)和阿尔斯特(Ulster)的东北部。达尔里阿达的权力中心位于基尔马丁(Kilmartin)附近的杜纳德(Dunadd)山堡,蔚为壮观,据说国王就是在此登基——印在原生岩石中的一只脚印,有可能在登基仪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至8世纪末,达尔里阿达被纳入皮克特王国的统治之下。736年,皮克特国王安格斯(Oengus)占领了杜纳德(为了彰显自己的统治,他用锁链困住达尔里阿达国王的儿子们,将他们拖到了皮克塔维亚);811年,达尔里阿达王国直接由皮克特国王康斯坦丁(Constantine,789~820年在位)统治。然而,那时一股新的力量冉冉崛起,维京人在不列颠北部的冲击即将对所有王国产生深远的影响。

故事即将展开。随着北方人的到来,在接下来的一系列事件中,爱尔兰岛、马恩岛以及西部群岛[艾奥那岛(Iona)是其主要岛屿]的爱尔兰修道院聚居区都被深深地卷入其中。如果不提及发生在欧洲大陆上的事件,维京人在不列颠岛上的故事亦无从讲起。之后的几章会大略说一说——只讲概略——就在三艘陌生船只停泊于波特兰海滨的同时期,不列颠政治版图最重要的轮廓。虽然那时鲜有人知,但比杜希德的死亡标志着一系列灾难性动乱的开始,而这些动乱永远地改变了不列颠。上面提到的许多地点在后面几章中还会出现;许多王国即将没落。

但在故事开始之前,我们必须要回到波特兰的那片海滩:船帆暗影重重,消失在大海深处。我们眼见他们离去,海岸警卫队的问题也在我们脑海中重现,此时再盼答复,为时已晚:“海上来的外客……你们从何而来?为何而来?越早交代对你们越有利。”

维京人自己的文字中并没有这些事件的书面记载。多半是因为斯堪的纳维亚人从不书面记录自己的过往,一直到人们通常认为的维京时代终结很久之后。在挪威地区尤其是冰岛地区诞生的萨迦和历史,是12世纪末及之后——有时甚至更晚——的产物。但是,要说维京人大字不识一个,严格来说却是不对的。后面我们会了解到,维京人用他们的如尼文字标注财物所有权,或悼念亡灵。再者,维京时代创作的诗歌经过口头流传,几个世纪后得以记录下来。但是,维京人的话语得以留存下来的却少之又少,当然也就无法解释崇尚暴力的维京先驱们的身份、动机和起源了。面对这种斯堪的纳维亚式的沉默,我们必须转头思考:在中世纪早期的不列颠人看来,这些陌生人究竟是何人,从何处来,是什么驱使他们来到了不列颠海岸。

不列颠境内关于维京时代的书面资料,对于同时期的事件来说,算不得客观资料。它们都是为特定目的书写的,写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每一篇都反映了编写者或创作人的主观看法。从这一点来看,这些资料有以偏概全和带有偏见之嫌,其编写者虽然所知有限,但想象力却丰富得很。目前为止,关于维京时代的最重要的资料是《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Anglo-Saxon Chronicle)的各种手稿。这些手稿中,通常把最早的也是最古老的手稿称作“A文本”,也有人称其为“温彻斯特编年史”。歌颂韦塞克斯国王阿尔弗雷德大帝智慧的书籍不少,此书只是其中之一,成书于9世纪末——或许是在9世纪90年代。后来,所有中世纪的史学家和编年史家,包括《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的其他文件的编写者,在某种程度上都仰赖“A文本”。

人们在“A文本”中发现了有关维京人到达波特兰岛的最早记录,也就是说,它写于事件发生一个世纪之后。虽然《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中几乎可以肯定包含真实传说和更古老来源的资料,但先前资料无一留存,我们没法进行比较。因此,人们始终怀疑,斯堪的纳维亚的劫掠、征服和殖民所造成的那个暗淡无望的百年,歪曲了《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历史观。尤其,人们可能会合乎情理地怀疑编年史家关于“这些船只是丹麦人到达英格兰(古英语为Angelcynnes lond)的第一批船只”的断言:抛开编年史家口中的“Angelcynnes lond”究竟是指什么这个棘手的问题不谈,事件发生一百年后,不列颠最南边王国的人又怎么可能知道这些呢?

“A文本”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闯入者是“丹麦人”(denisc)。从表面看来这对于解释事件源头很有用,但盎格鲁-撒克逊人眼中的“丹麦人”究竟是不是我们眼中的“丹麦人”呢?这太值得商榷了。后面我们会知道,“denisc”这个词(以及整个不列颠使用的其他通用说法),其实是人们不加区别地用在了他们认为起源于北方的人与物上。更有甚者,关于闯入者的描述,认为他们是来自霍达兰(Hordaland,古英语为Hereðalande)的“北方人”,而霍达兰是现在挪威西部的一个郡,首府是卑尔根(Bergen)。不过这种说法具体得令人吃惊,也值得怀疑。这条最早的记录不是在“A文本”中发现的,而是在所谓的《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的北方修订版中找到的,可以追溯的日期不早于11世纪中期——至少比波特兰岛事件晚250年。这个引用可能更能阐明11世纪诺森布里亚王国的斯堪的纳维亚定居者的起源,而不是8世纪晚期发生在韦塞克斯的事件。

换句话说,这些资料乍一看信息量很大,实际上却只告诉我们外来者是外国人,可能来自北海对岸的某个地方。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不列颠人在自家的海滩上遇到那些陌生人时,肯定想了些什么,并且想象过他们的来处。要想理解他们想的到底是什么,而这又意味着什么,我们就得了解中世纪早期的不列颠居民如何看待他们所处的世界,以及他们身处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关书目】


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悦读名品供稿授权!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即可查看本书的豆瓣主页!本号推荐书目的版权归相关出版社或出品方所有,书讯由本号整理首次发布,其他学术公众号转发请注明原出处本公众号名称!整理不易,欢迎学界友人转发,点个 “  ” 和 “ 在看 ” 以示鼓励!感谢支持!


往期精彩回顾一、原创系列文章蒙古史学家勒内·格鲁塞的生平及其国内著述蒙古史学家杰克·威泽福德的生平及其国内译著
蒙古史学家丹尼斯·塞诺的生平及其国内译著
“蒙古史与元史学人”豆瓣小组成立致辞!
走进海归瓷艺术馆,领略元代瓷器文化!美国中古罗斯与金帐汗国史学者查尔斯·哈珀林小传
《俄罗斯与金帐汗国:古罗斯历史上的“蒙古冲击”》节译(一)
《俄罗斯与金帐汗国:古罗斯历史上的“蒙古冲击”》节译(二)
《俄罗斯与金帐汗国:古罗斯历史上的“蒙古冲击”》节译(三)《原始文献中14~16世纪的金帐汗国、哈萨克汗国、昔班尼王朝、奥斯曼帝国与蒙兀儿斯坦》:一部明代中国与内亚世界关系史新著!《库曼人和鞑靼人:前奥斯曼时代巴尔干半岛的东方军事力量(1186~1365)》书讯信息

中东文明史2023年新书预告最全汇总!

《成吉思汗传:历史上最大帝国的创建者》微评与纠误!
《中国-哈萨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简评与纠误
《中国-塔吉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微评与纠误二、蒙古史、元史、游牧民族史、中亚史、内亚史苏北海:元代金帐汗国的建立及其统治《成吉思汗及其显赫家族》:一部成吉思汗后裔笔下的的成吉思汗家族史学术著作!
《明代吐鲁番与“大礼议”研究》:一部研究东察合台汗国与明朝关系的重要著作!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研究》:一部由鄂尔浑文回鹘碑铭探讨回鹘汗国诸领域的学术著述!《蒙古语人群的分子人类学溯源》:一部国内鲜见的分子人类学领域集大成的蒙古学著作!
《内蒙古区域游牧文化的变迁》:一部多维度论述内蒙古游牧文化变迁历程的学术著述!
《细读匈奴七百年 : 草原帝国的崛起与衰亡》:一部世界视野下的匈奴通史新著!
《匈奴帝国》: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匈奴帝国微型通史!
《鲜卑列国》: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鲜卑列国兴衰史!
《五胡史纲》:赵丕承先生历时30载撰写的我国首部五胡十六国专史!《柔然传奇》:揭秘第三个草原王朝与《木兰辞》中神秘的草原游牧民族民族史学家马长寿先生及其民族史三种
《内亚渊源:中古北族名号研究》:一部中古北方阿尔泰语诸族政治名号制度研究力著!
《统一的前夜:东晋十六国与南北朝》:一部再现中国魏晋南北朝分裂与融合的巨著!
《吐鲁番出土文书新探(第二编)》:唐长孺先生110周年诞辰纪念论文专辑出版!
《欧亚之门:乌拉尔与西西伯利亚的青铜和铁器时代》:俄罗斯考古学者所著的一部内亚原始时代考古历史学开拓性著作!
《神话与仪式:破解古代于阗氍毹上的文明密码》:我国著名历史语言学家段晴教授的一部重要的于阗“冷门绝学”遗著!
《从张骞到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十八讲》:一部图文并茂的丝绸之路中古史权威著作!
《古代高昌王国物质文明史》:法国西域考古学者莫尼克·玛雅尔的中古吐鲁番社会史著作再版!
《突厥汗国》: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突厥通史!
《大辽王朝》: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契丹民族兴亡史!《塔吉克人:上古时代、古代及中世纪历史》:一部塔吉克人的五千年历史《哈萨克斯坦简史》:带你走进中亚的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经济法律制度概论》:一部研究哈萨克斯坦法律的新著!
《热土荒丘五十年:中亚考古回忆录》:一位优秀考古学家的成长往事!
《万国来朝:<职贡图>里的古代中国与世界》:一部清王朝与周边地区及国家往来的彩绘记录著作!
六部中亚史好书:带你揭开中亚的神秘面纱
“丝瓷之路博览”丛书:一套专业且通俗的历史科普读物
迈克尔·普劳丁《蒙古帝国兴起及其遗产》
《丝绸之路人文与艺术(第一辑)》:一部丝路人文艺术研究领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陌生人马可:意大利与中国的古今丝路》:一部意大利学者笔下的亚平宁半岛丝路简史!
《丝绸、瓷器与人间天堂:马可·波罗亲历的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文明史》:一部马可·波罗在丝绸之路上的伟大冒险的亲历与再现之作!
《从希腊到中国》:法国著名东方学家勒内·格鲁塞的东方学著作再版!
《新疆石窟艺术》:一部“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先生所著的系统介绍新疆石窟的通识读物!
《蒙古、安多与死城哈拉浩特》:俄国西夏学家科兹洛夫的一部研究起点著作!
《蒙古与唐古特地区:1870-1873年中国高原纪行》:俄国科学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的一部中国边疆生物学著作!
《忽必烈的终极密码》:一部专业且可读的元世祖忽必烈传记!
《中国史研究历程·元代卷》:我国首部蒙元史学术研究概况综述著作!
《元上都扈从诗辑注》:国内首部元代扈从诗的系统辑注著作!
班布尔汗新作《元与世界》
《解元:他们的元朝》:历史迷雾中的元朝争议
《最后的抵抗》:一部蒙古帝国艰难灭亡南宋史!
《大哉乾元》:一部通俗易懂的元朝史
《三事忠告》:元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的“政事论”&元代政治思想史的必读书目!
《宋辽金元史论》:宋辽金元史专家李涵教授的史学代表作出版!
《元文类》:元代重要的古籍与诗文总集校点本出版!
《元代文学通论》:一部元代文学研究的通观性、实证性与总结性巨著!
《元代文学散论》:元代文学研究成果的结集&《元代文学通论》姊妹篇!
《元曲三百首》:一部任中敏、卢前二先生选编的元散曲经典读本!
《元人散曲:蒙元的新诗》:一部赏析解读元代文学的灵魂——元曲的经典通俗著作!
《元代建筑雕塑史》:国内首部元代建筑与雕塑小史!
《元代科技史》:国内首部元代科技小史!
《元代绘画艺术史》:一部图文并茂的元代绘画艺术小史!
《艺眼千年:名画里的中国·元代卷》:一部从名画里见证元代中国的通俗作品!
《跨文化美术史年鉴1:一个故事的两种讲法》文摘:《伊斯兰中国风:蒙古伊朗的艺术》内容概览!
《跨文化美术史年鉴2:“欧罗巴”的诞生》文摘:元朝时期中亚丝绸设计的本土元素及其对意大利哥特式丝绸的影响!
《跨文化美术史年鉴3:古史的图像》文摘:欧洲的伊斯兰艺术:围绕着一件织物的讨论!
《神风与铜钱:海岛日本遭遇世界帝国1268—1368》:一部海洋视角下的元日关系史著作!
《岛夷志略简注》:元代汪大渊的一部重要的中外交通地理志再版!
《京藏古道:基于元代北京至西藏古驿道研究》:噶尔哇·阿旺桑波所著的元代京藏古道及其驿站考察史!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一部元代地方行政体制与政区变迁史著作!
李致忠《中国出版通史(宋辽西夏金元卷)》
《海上丝绸之路的陶瓷:外销瓷如何塑造全球化的世界》:一部中国外销瓷与中古世界的贸易、技术和文化史图典著作!
《青花瓷的故事:中国瓷的时代》:一部近世世界的青花瓷跨文化交流史著作!
陈伟明《元代饮食文化散论》
周少川《独具气象:元代史学思想与史学成就研究》
李娟娟《元朝民间慈善活动研究》
《阿尔泰语系语言比较研究》:一部20世纪至今阿尔泰语系研究成果的系统综述!
《极简金代史》:一部用十个问题串联起的金代史“问题史学”著作!
《元朝首任帝师八思巴》:陈庆英先生的元朝帝师八思巴传记著作修订再版!
《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西夏藏传佛教研究》:一部基于文本的党项族源与藏传佛教研究著作!
《西藏通史(典藏版)》:首部完整全面的西藏历史通史巨著精装典藏版出版!
冉热·阿旺旦贝坚赞《西藏王统世系·水晶鉴》:班玛更珠翻译的藏文通史典籍出版!
《共同书写的历史:藏文史籍的中原历史记叙研究》:一部藏文史籍中的中原地区历史记叙专题研究著作!
《清代藏文法律文献选译》:一部西藏地方法律和宗教制度的藏文原始史料译集!
《卡尔梅克史评注》:伯希和的卫拉特蒙古史遗著修订再版!
《伊犁河流域额鲁特人托忒文文献荟萃》:一部研究卫拉特蒙古各领域的重要托忒文文献汇编!
董晓荣《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名物词汇研究》文献学著作出版!
“突厥学研究丛书”:《西方突厥学研究文选》和《欧亚草原历史研究》
《草原帝国准噶尔》:一部草原帝国卫拉特-准噶尔汗国的兴衰史!
《族群边界制定:制度、权力与网络》:著名社会学学者安德烈亚斯·威默的族群边界社会学奠基著作!
《蒙古包建筑史:13至20世纪中叶》:国内首部全面系统的蒙古包700年发展史著作!
《蒙古包住居原型现代转译》:一部基于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的蒙古包住居原型转译著作!
三、欧美史《中国风:13世纪—19世纪中国对欧洲艺术的影响》:一部中国和远东文化影响的欧洲潮流艺术史!《希腊史纲》:一部古希腊史学家狄奥多罗斯所作的古希腊文明通史原典巨著!
《希腊史:从梭伦时代到公元前403年》:英国史学家乔治•格罗特巨著《希腊史》之精华&古希腊文明必读经典著作!
《古希腊人 : 从青铜时代的航海者到西方文明的领航员》:一部个性十足、生机勃勃的希腊文明演化通俗史!
《古希腊文明的光芒》:一部赵林教授所写的古希腊文明全景巨著!
《在希腊:通往现代世界》:一部爱尔兰古典主义学者诠释现代欧洲的古希腊文明遗产的新著!
《雅典3000年:一座城市里的欧洲文明史》:一部文博视角下的前9~21世纪的雅典城市史!
《奥古斯都大帝与罗马帝国:罗马盛世的奠基者、元首政治的创始人》:一本了解古罗马历史与奥古斯都显赫生平的优秀入门读物!
《神人之间:黄金时代的罗马皇帝》:一部罗马帝国早期的皇帝群像重磅力作!
《尤利安与晚期罗马帝国》:一部罗马帝国“理想君王”尤利安的历史形象深剖著作!
《罗马—拜占庭帝国嬗变与丝绸之路:以考古发现钱币为中心》:一部丝绸之路上的罗马-拜占庭钱币考古学新著!
《另一半欧洲史:罗马帝国覆灭后的欧洲》:法国史学家基佐的经典著作全新油画图文版!
《地中海战争史》:东罗马帝国普罗柯比所著查士丁尼大帝时代战争的原典著作!
《拜占庭兵法》:国内首部美国拜占庭史专家所著的拜占庭帝国军事艺术史译著!
《维京时代与英格兰:北欧勇士征服英格兰的传奇和历史》:一部牛津大学博士解读另类“维京传奇”之著!
《北极帝国:维京人500年征服史》:法国维京人史学家的一部维京人、维京世界与维京全球化历史叙事著作!
《贝叶挂毯里的诺曼征服》:一部基于文物视角的诺曼征服英格兰史!
《金雀花王朝1215》:一部丹·琼斯《金雀花王朝》《空王冠》英国史姊妹篇著作!《从记忆到书面记录:1066-1307年的英格兰(第三版)》:一部英格兰读写能力变化研究与社会史经典著作中译本首次出版!
《梦游进入新世界:12世纪意大利城市公社的出现》:意大利城市公社的诞生和发展与近代社会的萌生和转型!
《中世纪人》:从6个普通人的生活见证欧洲的中世纪社会!
《传奇之地》:一部意大利学者基于历史与考古学对传奇地域的追根溯源著作!
《灿烂的再生:意大利文艺复兴三百年,1303-1607》:一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社会文化史著作!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与欧洲”联合书单:你之前可能错过的4部意大利与文艺复兴新著!
《哥伦布与大航海时代》:“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笔下的哥伦布个人及其时代!
《海洋征服者与新航路:哥伦布的四次航行》:劳伦斯·贝尔格林“三部曲”最后一部&哥伦布与他的地理大发现时代!
《亨利八世》:英国都铎王朝史学者J. J. 斯卡里斯布里克笔下的亨利八世权威传记著作!
《伊丽莎白女王与埃塞克斯伯爵》:英国传记文学家利顿·斯特莱切笔下伊丽莎白女王的爱恨情仇!
《伊丽莎白二世及其时代:女王的传奇生涯和她治下的英国世相演变》: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女王和她的家族成员!
《西班牙帝国:走向全球霸权之路,1492—1763》:一部基于全球叙事下多维度剖析的西班牙帝国史集大成之作!
《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帝国:一部西班牙史》:法国西班牙史学者的一部西班牙通史新译著作!
《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一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馆藏欧洲艺术文物的图典著作!
《国王的城市:查理二世与改变历史的伦敦》:国内首部英王查理二世时代的城市社会史权威译著&“查理二世三部曲”之一!
《论李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政治家马基雅维利的李维罗马史经典评论著作!
《英国史10讲》:一部日本学者笔下的英国社会历史的全方位通史!
《英国工业史纲》:一部英国经济史学家所著的英格兰中世纪至近现代的产业变迁通史!
《德国史10讲》:一部日本德意志学者笔下的德意志通史!
《时间与权力》:从“三十年战争”到第三帝国的德意志之路与德意志君主的抉择!
《法国史10讲》:一部日本学者笔下“独特”的法国通史!
《法国史》:一部法国史学家皮埃尔·米盖尔所著的法国史经典通史著作!
《法国文明史》:一部了解法国古今社会和法国民族意识的经典通史著作!
《法国大革命史》:一部法国大革命同时代温和革命派学者所著的法国大革命史权威著作!
《意大利史10讲》:一部叙事明快凝练的意大利通史!《机会的捕手:安德鲁·杰克逊传》:美国首位“平民总统”安德鲁·杰克逊的首部中译本传记!
《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梳理当今世界纷乱来源,剖解“全球化”积累效应!
《规律简史:规律的族谱与规律的发现》:一部揭秘科学与社科规律的科普类专业著作!
《货币文化史Ⅲ:文艺复兴时期假币盛行与信任危机》:货币价值的新争议与欧洲纸币萌芽出现!
《货币文化史Ⅳ:启蒙时代货币泡沫与价值反思》:重新审视货币与西方经济新秩序雏形诞生的时代!
《货币文化史V:帝国时代殖民主义与货币大变革》:19世纪帝国时代的货币与现代社会!
《货币文化史VI:现代数字革命与货币的未来》:现代货币多元化转型与当代社会!
《1400-1900年欧洲诸帝国的法律与地理》:一部近世欧洲诸帝国基于地理形成的帝国法律空间的政治理论著作!《更大的不列颠:帝国与世界秩序的未来(1860—1900)》:构建更大的“盎格鲁-撒克逊政治共同体”的方案与实践的政治理论著作!
《和平戛然而止:通往1914年之路》:“一战”的欧洲与世界历史的转折!
《中产阶层噩梦:1870—1930年的美国城市郊区》:一部剖析美国郊区居民对他人、市场和变革的恐惧与梦魇的契约历史著作!
《双标帝国:从独立战争到反恐战争》:一部揭示美国“双标帝国”矛盾现象背后根源的革命性著作!
《科学巴别塔:西方科学语言史》:一部现代世界科学语言观念史著作&“科学巴别塔”概念的建构!
《英国国家美术馆名画集》:匈牙利学者的一部13~19世纪欧洲馆藏绘画史著作!
《猫咪秘史:从史前时期到太空时代》:一部猫咪所著的喵星人征服世界战纪!
四、中东史

《在神圣和世俗之间:西亚城市带的交融与冲突(公元前7000一公元1922年)》:国内首部西亚城市演进史!

《生业与文明:中国南、北及西亚上古社会组织演进比较》:一部对比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演进的新作!

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国内新著好书三种!

《两河文明三千年》:一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通史著作!《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苏美尔人、阿卡德人、亚述人和巴比伦人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史!
《古代欧洲和地中海世界的艺术》:一部西方古欧洲与地中海世界的艺术史图典著作!
《古代西亚2000年》:一部由史料、文物与博物馆藏构筑的古代西亚2000年文明史著作!
《通天塔与空中花园:古巴比伦人的生活》:一部带你体验古巴比伦人日常生活的通俗科普读物!
《通往来世的冒险之旅:古埃及人的生活》:一部带你体验古埃及人生活点点滴滴的通俗科普读物!
《法老统治下的埃及》:“埃及学之父”商博良揭秘法老统治下的古埃及面貌的经典著作!
《古代埃及:从原初时代到波斯征服》:美国埃及学鼻祖布雷斯特德的埃及史著作中译本首次出版!
《牛津图坦卡蒙考古珍档》:一部纪念图坦卡蒙墓发现100年&埃及学200年的埃及学典藏新著!
《开罗埃及博物馆》:一部开罗埃及博物馆馆藏古埃及文明文物的图典著作!
《都灵埃及博物馆》:一部都灵埃及博物馆馆藏古埃及文明文物的图典著作!
《美索不达米亚的遗产》:一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对外传播与影响史!《中东的王国和帝国》:一部从以色列王国到波斯帝国的早期中东文明千年史!
《古代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简史(公元前550—前330年)》:一部美国东方学者所著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多方位研究著作!
《安息王朝兴衰记:帕提亚帝国简史》:国内首部伊朗帕提亚帝国史著作出版!
《伊朗细密画中的中国元素》:蒙古时代下的伊朗绘画艺术!
《书苑撷英:阿拉伯地理古籍中的中阿海上丝路交往》:一部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古籍中的阿拉伯与中国交流史研究新著!
《乌鲁伯格:撒马尔罕的天文学家》:帖木儿帝国君主乌鲁伯格的学者生涯!
《伊比利亚八百年:摩尔人统治下的西班牙》:一部英国阿拉伯学者笔下的伊比利亚半岛伊斯兰时代史的重磅新作!
《伊朗五百年》:从萨法维王朝到现当代伊朗《阿拉伯文化中的中国形象(四卷本)》:我国首部阿拉伯文明史一手文献跨文化研究著作出版!
《天堂的颜色 : 火药帝国时代的祖母绿》:莫卧儿、奥斯曼、萨法维三大帝国的挚爱!《伊朗恺加王朝(1796-1926)政治经济学:社会、政治、经济及外交》:一部揭秘近代伊朗经济发展谜题的伊朗政治经济学著作!
《认识镜中的自我:伊斯兰与西方关系史入门》:一部土耳其历史学家笔下的伊斯兰历史观代表作
《帝国的伙伴:革命年代奥斯曼帝国的秩序危机》:“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的自救与抗争!
《土耳其、俄罗斯帝国与明代中国》:一部蒙古帝国衰落后 东方三大帝国的宏大比较史!《中东史》:一部美国中东史学者所著的经典中东地区通史著作最新版!
五、俄罗斯-东欧史

《古罗斯的哲学家形象》:一部11~17世纪的古罗斯的哲学、文化与历史译著!

《斯托雷平与俄国贵族》:一部20世纪初斯托雷平改革和俄国贵族转型历程的鲜见著作!

《欧亚角力场:黑海史》:查尔斯·金所著的一部东欧与黑海钦察草原历史著作!

《失败的融合:狄德罗、叶卡捷琳娜与启蒙的命运》:一段专制君主与启蒙思想家的奇闻逸事!

《“东方问题”与巴尔干化的历史根源》:一部巴尔干半岛“东方问题”的历史、地缘与政治著作&奥斯曼、奥地利与俄国的角逐!

《俄罗斯油画300年》:一部1700年至今的俄罗斯艺术史新出版专门著作!

六、南亚史《岛史》:斯里兰卡最古老的巴利文佛教编年史典籍中译本出版!
《大史》:斯里兰卡国宝级经典编年史文献典籍中译本出版!“古典语言丛书·语法系列”:拉丁语、梵语、巴利语的3种世界经典语法书英文影印版出版!《印度佛教中阿阇世王故事传统研究》:国内首部古印度阿阇世王的文献研究著作!
《犍陀罗:来自巴基斯坦的佛教文明》:巴基斯坦学者瓦利乌拉·汗的犍陀罗乌尔都文经典考古历史著作!(内有福利)
《印度拉贾斯坦邦博物馆》:一部印度文博艺术史学者所著的印度博物馆图典著作!
《丝路重驿:印度的再发现》:南亚文化史学者孟昭毅先生印度研究的一部代表性文化著作!
七、东南亚史

《泰国佛教史》:东南亚史权威段立生教授的一部泰国史领域新作!

《新加坡与海上丝绸之路:1300—1800》:国内首部基于历史考古学的新加坡中古史著作!

八、中国史《史前中国:从智人时代到涂山会盟》:一部基于多学科前沿成果、堪比《翦商》的远古中华史著作!《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商周革命下华夏文明的萌生与转型!《中国通史》:一部我国近现代史学泰斗吕思勉所著的中国史公认必读经典著作!《中国人的历史意识》:一部日本中国史学家川胜义雄先生的中国史遗稿集!《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起源》:一部法国著名汉学家马伯乐的经典上古中国史巨著!
《中国绘画史》:这才是中国人“美的底气”!
《中国画在西方:66幅海外馆藏珍品》:在北美五大博物馆见证中国画征服欧美的审美史!
《中国美术史》:日本美术史家大村西崖的中国美术通史奠基扛鼎之作再版!
《<经学系传谱>校勘本》新书书讯《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兴衰》:海路绵延,千年辉映!
《南北鱼羊 : 美食历史的探寻》:一部唤起读者对美食的向往的餐盘文化史!
《探古鉴今 : 社会生活史考辨札记》:一部中国市井民俗、社会文化变迁之巨著!
《隐没的皇城:北京元明皇城的建筑与生活图景》:一部元明时期北京皇城建筑面貌与生活图景的重磅力作!
《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从元大都(汗八里)到当世的北京城!
《砖石之上:北京古城垣寻考》:一部基于史料、考古与建筑学考察古都北京的城墙、城门、城砖的研究著作!
《重拾1860-1948:私藏老照片中的北京记忆》:老北京百年社会生活旧影的生动重现!
《建构“英雄”传奇:成龙研究》:全球首部“龙叔”的英雄文化研究著作!
九、美洲史
《玛雅三千年:隐身的第五大古文明》:与四大文明并称的玛雅古文明,是怎样灭亡的?《波托西 : 改变世界的白银城市》:一座拉丁美洲传奇银矿城市的兴衰史!索飒《把我的心染棕》:在拉美大地上,寻找土豆和玉米的“祖先”!
十、人类文明史
《分子人类学基本原理与应用》:一部国内鲜见的分子人类学领域总结性著作!《人类起源与进化:一种系统视角的认识》:一部融汇多学科、多角度探讨地球生命和人类起源进化的地质学科普著作!《人类文化进化:从狩猎采集到现代文明》:一部介绍人类进化与人类文化发展间辩证关系的大众通俗读物!《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观念》:一部彭树智老先生的基于人类史与自然史相互交织的大历史观综述性著作!
《图腾艺术史》:我国著名民俗学者岑家梧先生的史前图腾艺术史著作再版!
《原始艺术》:澳籍德裔犹太人类学家莱昂哈德·亚当的艺术人类学经典著作中译本首次出版!
《艺术人类学》:著名人类学家罗伯特·莱顿所著西方第一部名为“艺术人类学”的学术专著!
《审美人类学》:荷兰审美人类学家范丹姆的西方审美人类学代表著作!
《国外艺术人类学读本》:一部国外著名艺术人类学家的经典理论文章汇编!
《王赓武谈世界史:欧亚大陆与三大文明》:一部立足于“欧亚世界史”叙事的世界史政治理论著作!
《疾病与文明》:美国当代著名医学史家西格里斯特的医学史代表著作!
《企鹅全球史》:企鹅出版社传奇巨著“一部为新世纪写的新全球史”第六版全面增订!
《二战后的世界史:1945—2014年的世界历史》:常春藤高校国际关系史经典教材第六版中译本首次出版!
艾伦·麦克法兰“文明三部曲”:英国著名历史学人类学家对世界文明的体验、观察和比较!
《帝国、国际法与普遍历史》:一部全球视野下的政法文明和历史的学术随笔著作!
《帝国的重负:公元1539年至今》:一部“帝国”的政治概念与帝国发展史的政治理论著作!
《干草堆中的恐龙:进化论和进化模式对人类产生的深远影响》:美国著名古生物学家斯蒂芬·杰·古尔德的知名著作再版!
《人文草木:16种植物的起源、驯化与崇拜》:一部图文丰茂的植物与人类文明小史!
《希望之书:珍·古道尔谈人类的生存、未来与行动》:你中学课本上的自然学家为你揭秘人与自然的希望!


本号目前建有  安迪肥子兀鲁思历史学游牧社群、中东史群、东欧-俄罗斯史群、南亚史群、中国中古史群(秦汉~隋唐),请添加群主或管理员简要说明来意(格式:某一领中亚史、蒙古史、游牧民族史、中东史、东欧史等+研究者 / 专业爱好者。例如:蒙古史研究者、世界史爱好者),群主或管理员会邀请您入群。

交流&书讯合作操作同上,请直接添加号主,并说明来意“交流或合作事项”

号主微信:qiu28269383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