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十一 岁时习俗

2017-05-18 陈秉荣 保德新青年

编者语:《保德民俗》一书是县政协文史资料,陈秉荣先生著,从现在开始不定期编发保德民俗。

七月七日乞巧节


七月里来七月七,牛郎织女配夫妻。

咱二人没做亏天事,天河隔到两头起。


这是《二人台·打连成》里的一段唱词。用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影射现实生活中的爱情。


牛郎织女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七月七日,是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在这一天很少见到喜鹊,人们会说是给牛郎织女搭鹊桥去了;这一天如果下雨,人们会说那是夫妻二人相见时悲喜交加的眼泪。

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的家庭模式是小农经济理想的模式,是农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人们把牛郎和织女作为尊崇的榜样和学习的楷模。七月七日祭拜的对象就是牛郎织女,清代宫中过七巧节,要设立两个牌位,牛郎的牌位为“牵牛河鼓天贵星君”,织女的牌位为“天孙织女福德星君”。而民间则是望空祭拜而已。


从这两个牌位可以推测,乞巧节的渊源,是始于星宿崇拜。

织女是妇女心中的女神,她心地善良,美丽动人,能感化苍天圣上,能衷心接受女人们的祈福,又肯帮助人。她心灵手巧,成为女孩子们幸运、福命、寿星的化身。人们相信在她们夫妻相会、心情愉快之时向她乞巧、乞婚、乞子、乞福、乞寿都会满足要求的,不过一个人只能达应一项要求,过于贪婪则适得其反。


因为参与乞巧活动的都是女孩子,所以又叫“女儿节”、“少女节”,还有“七夕”、“双星节”乃至“情人节”的称谓。


七夕节的民俗活动可分为“乞巧”、“卜巧”和“斗巧”三大类。


乞巧就是女孩子们设香案、供瓜果,乞求织女赐与聪明和女工技艺。

卜巧是通过一些游艺活动验证自己是否获巧。游艺活动有三种:一是在月光下用彩线纫七个针眼,先纫过者先得巧。二是将一根针投入水碗中,如果浮在水面上者为得巧。三是将一根或几根豆芽投入水碗中,观察其在水中的影子,如影子呈现如意状便为得巧。


斗巧则是展示自己的刺绣作品或其它手工艺品,任人评品。这里或多或少有点征婚的意思。


七夕节早已消失了,但牛郎织女的故事却代代流传。七夕节作为中国的情人节是大可提倡的,让天下有情人在此日尽情欢娱,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进步。



(续)

保德民俗相关文章: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之一百零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之一百零十 岁时习俗(端午节杂谈)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九 游艺习俗(十五)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八 游艺习俗(十四)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七 游艺习俗(十三)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六 游艺习俗(十二)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四 游艺习俗(十)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三 游艺习俗(九)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二 游艺习俗(八)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一 游艺习俗(七)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 游艺习俗(六)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九 游艺习俗(五)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八 游艺习俗(四)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七 游艺习俗(三)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六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五 游艺习俗(二)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四  游艺习俗(一)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三 生活习俗(三十)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二 生活习俗(二十九)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一 生活习俗(二十八)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 生活习俗(二十七)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九 生活习俗(二十六)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四 生活习俗(二十一)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三 生活习俗(二十)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二 生活习俗(十九)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一 生活习俗(十八)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 生活习俗(十七)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九 生活习俗(十六)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八 生活习俗(十五)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七 生活习俗(十四)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六 生活习俗(十三)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五 生活习俗(十二)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四 生活习俗(十一)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三 生活习俗(十)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二 生活习俗(九)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一 生活习俗(八)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 生活习俗(七)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九 生活习俗(六)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八 生活习俗(五)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七 生活习俗(四)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六 生活习俗(三)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五 生活习俗(二)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四  生活习俗(一)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二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一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九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八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七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六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五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四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三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二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一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九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八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七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六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五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四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三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二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一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九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八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七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六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四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三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二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一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九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八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七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六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四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二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一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九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八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七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六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五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四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二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一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

陈秉荣 || 保德民俗

【保德民俗】第一辑 人生礼仪

【保德民俗】第二十二节 年末岁尾话“腊八”


作者简介:

陈秉荣先生1941年生于保德县石塘村,早年曾任公社书记,后历任县文化局长、档案局长等职。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在方志、民俗、民间文艺等方面颇多建树。他是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西分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国地方志学会会员、忻州走西口研究会理事。他学识广博,研究领域宽泛,堪称是保德传统文化的半部活词典。几十年来,他如同一位勤勉的老农,不计寒暑,不避风雨,默默地耕耘于大山深处。除主编完成《保德县志》以外,他还校点重印了《保德州志》,创办了《保德文化》杂志,出版了民歌集《大河采风》、散文集《定羌杂识》,手中还存有《保德农业合作史稿》《金瓶梅方言》等书稿。他为挖掘整理保德文化遗产,传承保德文明付出了大量心血。年近古稀,他孜孜不倦,执笔写下了这部三十万字的《保德民俗》,为保德又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