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吴文科同志商榷的意外收获
本公众号从2018年6月28日与吴文科同志公开商榷以来,已经发表了15期商榷文字。对于吴文科同志论文中出现的硬伤和存在巨大争议的地方予以了商榷。但,同时也应该肯定吴文科同志有些观点还是很准确的,值得学习。而在与其商榷的同时,也颇能得到意外收获。
比如,在2018年7月出版的《相声考论》一书中:
也许有朋友看到这三张截图,以为是在批评当下相声怪象,如低俗的内容,打情骂俏的骚浪贱,京评梆三下锅的叫小番……而实际上这是吴文科同志发表于1994年4月17日《中国文化报》上的《相声的“平面现象”》。而令人觉得十分吊诡的是,当初的乱象造成了受众的反感,而如今的乱象却带火了相声并受到追捧。
假如,正是由于吴文科同志指出的原因让相声没落,那么,为什么同样的相声却在郭德纲那里如火如荼?其实,原因很简单,当初那种正常的审美已经不复存在,因为审美的堕落,才让原先低质量的东西被改头换面又成为畅销商品。两相对比,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再有,有人说在郭德纲以低俗带动相声以前,相声已经没落,那么这张截图倒是显示了1993年相声的发展状况。当初的所谓“没落”指的应该是质量上的堪忧,而如今的“繁荣”却是低劣畅销的假象。这种“没落”和“繁荣”本质上是因为审美标准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判断。而至今这个事实却被很多人有意无意的无视。
再有,通过吴文科同志以前的文字,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姜昆:
这篇题为《关于相声:一次学术与艺术的对话》文章原载于2006年2月24日《光明日报》,《曲艺》2006年第3期以《正确看待相声现状和郭德纲现象》为题全文发表。当初在郭德纲问题上,确实是一些乃至大部分媒体都是煽风点火断章取义的报道,而如今他们又开始痛批郭德纲低俗,真是比郭德纲还要低俗无耻。就此笔者也写了一篇——警惕:吃白食带饭盒
吴文科同志在原载《大地》2005年第15期,《解读姜昆:大家气象与事业担当》一文中,如下说:
感谢吴文科同志为我们保存下来一些真实的历史,在妖魔化姜昆的当下,这些文字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的看到一个真实的姜昆。
笔者也曾写过一篇——扒一扒姜昆的老底……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在“2019·中国第二十一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上对姜昆评价时说到:
“姜昆在做艺术,他不是为了钱,他是家国情怀!所以无论是国家的活动、中宣部的活动、文联的活动几乎没有落过,把相声、欢乐、中央的精神,带到千家万户,带到社会和基层——这是站在道义的层面,看艺术!第二方面,他是做艺术的,文化为前提,先登文化之堂后入艺术之时,所以姜昆老师做艺术一定是大量的读书思考、下基层走万里路、读万卷书,是学者层面的艺术家,他的字很文气非常难得,有文人的风度!第三个方面就是他的为人,看不到社会上对他的负面资料,太难得了,他的道是有非常的高度,自己还能守得住这份道的高度,很难得!”
【往期回顾】
曲艺:
京剧:
文艺:
微电影:
其他:
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