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的四个部分:一部全球化历史》:一部近代早期伊比利亚全球史的集大成之作!

东方出版社 蒙古史与元史学术兀鲁思 2023-09-19


“ 

16世纪,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西班牙人征服了新大陆,葡萄牙人在非洲、印度和中国的海岸登陆。伊比利亚的全球化扩张在美洲非常成功,但在亚洲却遭遇亚洲帝国抵制以失败告终。伊比利亚全球化的机制是什么,它对其他社会、文化和文明的影响是什么等问题,将为我们提供另一种分析欧洲现代性和看待当今世界全球化问题的视角。








01

本书概况


《世界的四个部分:一部全球化历史》


原作名:Les Quatre Parties du monde: Histoire d'une mondialisation

作者:〔法〕塞尔日·格鲁金斯基

译者:李征

校订:李雪涛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页数:752页

开本:16开

装帧:精装

定价:158.00元

ISBN:978-7-5207-2819-5


作者简介

塞尔日·格鲁金斯基Serge Gruzinski,1949— ),以拉美史研究著称的法国当代历史学家,也是全球史和跨国史研究领域的先驱。1969年,他进入法国国立文献学校,在那里完成了他有关16世纪佛兰德斯的论文。1970年,一次去墨西哥的旅行唤起了他对这个“新西班牙”及整个拉丁美洲的兴趣。1973~1975年,他成为设在梵蒂冈档案馆中的罗马历史研究所以及委拉斯开兹之家的成员。1983年,他进入了1939年成立的久负盛名的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这是欧洲最大的基础科研机构,1989年他开始担任该研究中心的主任一职。自1993年起,他任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

格鲁金斯基的研究方向是美洲和亚洲的殖民化,他的研究领域包括了作为混血及混合空间的诞生地以及作为全球化的最初表现的殖民经验,针对历史上西班牙对墨西哥的殖民撰写了多部著作:《想象的殖民化:西属墨西哥的土著社会与西化(16—18世纪)》(1988)、《图像的战争:从哥伦布到〈银翼杀手〉(1492—2019)》(1989),与人类学家卡门·贝尔南合著了《偶像崇拜:宗教科学的考古》(1988)、聚焦文化融合的形式与机制,出版了《梅斯蒂索人的心智:殖民化与全球化的思想动力》(1999)、《世界的四个部分:一部全球化历史》(2004)、《鹰与龙:全球化与16世纪欧洲在中国和美洲的征服梦》(2012)等。


译者简介

李征,法国(邦岱翁-索邦)巴黎第一大学艺术与艺术学系博士、出站博士后,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东南欧拉美文学研究室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国文学与艺术。著有专著《资本语境中的法国文学:论蒙田、巴尔扎克、勒克莱齐奥与维勒贝克的经济书写》(中国书籍出版社,2020)、《火花:西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碰撞与联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近年来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动态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在《阿尔卑斯》(第1~5辑)与《普鲁斯特研究文集》发表论文、译文多篇。


内容简介在十六世纪,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西班牙人征服了新大陆,葡萄牙人在非洲、印度和中国的海岸登陆。这不仅仅是商业或军事的扩张,伊比利亚水手、士兵、商人和牧师对外输出了宗教信仰、哲学思想、行为模式、经济制度、建筑、音乐及艺术风格甚至时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把这次全球行动理解为第一次欧洲全球化,并视为欧洲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伊比利亚的全球化扩张在美洲非常成功,部分美洲因此被改造成了“拉丁美洲”。由于奴隶贸易的存在,它在非洲并不是那么成功;由于遭遇亚洲帝国——印度、日本和明朝时期的中国的强烈抵制,伊比利亚全球化在亚洲也以失败告终伊比利亚全球化的机制是什么,它对其他社会、文化和文明的影响是什么,它是如何被抵制的,以及它是如何在各地引发混合的,诸如此类在本中提及的问题,将为读者提供另一种分析欧洲现代性和看待我们当今世界全球化问题的视角

编辑推荐

★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史研究著作,覆盖范围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布罗代尔,当代法国历史学界的最新荣耀,荣获首届国际历史科学大奖

本书在国际学界经常被与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的名作《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进行比较,二者均论述全面、参考文献丰富、举例多样。差异是布罗代尔侧重于商业、金融、政治层面的研究,格鲁金斯基则强调对文化产品的分析。格鲁金斯基认为16世纪的全球化在文化方面是一次尝试,美洲是该尝试的试验场,它以墨西哥城为中心,创造了不同世界的融合。作者在肯定该探索的价值的同时,并没有回避殖民给当地人造成的痛苦与创伤,谈到了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残酷剥削、对拉丁美洲财富的疯狂掠夺。此外,同布罗代尔的著述相比较,格鲁金斯基不再以欧洲为研究内容的中心,而是聚焦这一特殊时段墨西哥在全球化中扮演的核心角色,以及它在人、思想、器物的交流与传播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关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前的美洲同文艺复兴的欧洲之间在表现形式与风格上发生的融合。格鲁金斯基力图避免种族中心主义的片面性,突出了美洲与亚洲的杰出人物对早期全球化的积极参与,他们对西方文化、技艺的习得、融合与运用有时表现出比欧洲艺术家更高的才能。

★伊比利亚全球化

16世纪,西班牙哈布斯堡国王菲利普二世兼任葡萄牙王国国王,成为当时海权蕞大、领土蕞广的帝国。西班牙人征服了新大陆,葡萄牙人在非洲、印度等地登陆。这不仅仅是商业或军事的扩张,伊比利亚水手、士兵、商人和牧师对外输出了宗教信仰、哲学思想、行为模式、经济制度、建筑、音乐及艺术风格甚至时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把这次全球行动理解为第一次欧洲全球化,并视为欧洲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世界的四个部分

四个部分是当时已知的四个大陆: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这是当时天主教君主制(1580~1640)的统治野心,也是混血儿编年史家齐马尔帕赫恩对世界的定义。在这段时期,世界的这四个部分得到了空前的相互联系,具体形式包括通婚、移民、新闻的传播、书籍和物资的流通、民间和教会机构的建立等。

★解构帝国与欧洲中心主义叙事

如果仅从伊比利亚的立场来看,整个近代早期的历史就是天主教欧洲对世界的征服与殖民的历史。但将全球化历史与世界历史或各个帝国的历史相混淆是错误的,这种混淆在很大一部分西方史学家那里广泛存在。全球化并非只是单向度的或殖民化的,而是通过不同地域的人、思想、器物的流动来实现的。格鲁金斯基试图从档案、图像与文本中提取出另一个过去,这一过去交织着“互相关联的历史”。

★方法论的革新

超越民族国家史的狭窄边界,因为民族国家史就像一件紧身衣,将人们的视野限制在单一的声调之中。从探讨西方兴起的命题,转向对全球化进程中流动和互动的人或事物的多样化研究。重新挖掘世界不同部分、不同社会之间所发生的各种联系。修复被以往历史学家遮蔽的历史现象,重塑我们看待世界历史的方式。


名家推荐

格鲁金斯基为我们提供了一部丰富的伊比利亚全球史,一部凸显了天主教西方,却用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社会生动场景消解了欧洲中心主义的叙事。

——李雪涛(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格鲁金斯基在书中试图发展一种不同于今天欧美文化为主导的“全球化”新理念,即一种基于世界各种文化的杂交和混血的“世界化”,其叙述方式可谓构成了另一种“全球史”的方法论视角。

——李军(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罕见的印第安土著史家的记述文献、布罗代尔式的宏大总体史视野、巴洛克式/后现代式的文化意象拼接、对全球化和西方化的重新阐释:这场对第一波伊比利亚全球化的巡礼跨时空、跨文化,给我们打开了新的历史世界。

——刘北成(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这是一部从史料到方法都真正摆脱了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名著,还原了早期全球化历史的厚重性、复杂性多样性,为全球史、跨国史研究树立了典范。

——刘家峰(山东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法国历史学家塞尔日·格鲁金斯基致力于消解长久以来基于主动一被动、征服一殖民论述的世界史的方法论视角,重新审视历史中的多样主体和复杂意识。

——施展(外交学院教授)

目录

致中国读者

导论:圣母像与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大厦

第一部分  伊比利亚全球化

第1章  东风、西风——印第安人可能是现代的吗?第2章  “不停地在世界各地穿梭”第3章  另一种现代性第二部分  世界的连接第4章  墨西哥城——世界与这座城市第5章  “在你那里,西班牙与中国连接起来”第6章  海上的桥

第三部分  世间物

第7章  教会与王室的专家第8章  关于大海、陆地与天空的知识第9章  认知工具与权力工具第10章  地区历史、全球考量第11章  早期的全球化精英

第四部分  水晶球

第12章  器物之路第13章  安特卫普的鹦鹉——混合艺术与全球化艺术第14章  玻璃隔墙或思想的全球化第15章  语言的全球化第16章  在悬崖边上——全球化的边界尾声:从电影《黑客帝国》到卡蒙斯参考文献大事年表致谢人名索引译后记近代早期的伊比利亚全球化——《世界的四个部分:一部全球化历史》解说  李雪涛







02

本书前言

致中国读者

首先,有个问题需要澄清。今天欧洲历史学家已经意识到,将世界史简化为欧洲史不仅不再可能,而且也是不适宜的,即使我们依然是欧洲中心主义(像卡尔·马克思那样具有批评精神与普遍主义精神的人也没能摆脱它)的持有者。同时,也不能再以过去几个世纪里我们所使用的方式、方法向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讲述世界史。

那么,对于至今至少五个世纪以来在欧洲确定与书写并在世界其他地方传播开来的那些历史学知识、经验,应该加以抛弃吗?我没有放弃我所拥有的知识、经验与研究手段,而且还一直力图从外部,尤其从拉丁美洲的角度来认识欧洲历史,并不断重新审视我对历史认知的贡献与局限。作为欧洲人,我应该优先阐述欧洲霸权的起源、机制与各种特征,以及欧洲霸权在全世界常常显示出来的具有扩散性与破坏性的运作方式。我力图在著述中保持这样一种整体视角。

可以说,《世界的四个部分》一书只是对16世纪给出的一种欧洲阐释,仅此而已。但是,我用了约50年的时间来研究西班牙殖民美洲(尤其针对西班牙殖民墨西哥)的历史,这使得我得以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欧洲殖民,更好地理解欧洲殖民在美洲土著、混血族群那里所引发的各种反应与反抗。我很早就了解到在土著社会、传教士所属的教会、西班牙王国代表与欧洲商人之间所形成的各种关系。这使我必须和历史事件保持一定距离,摆脱新大陆的界线,将那个年轻的殖民社会置于社会、经济与政治的背景中,那是它所拥有的特有的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同时它也朝向西欧、菲律宾与中国,朝向黑奴的非洲、西属秘鲁(在波托西拥有矿藏)以及葡属巴西。由此,我首先对西化的过程进行了充分的反思(《想象的殖民化:西属墨西哥的土著社会与西化(16—18世纪)》,思考了欧洲图像的影响(《图像的战争:从哥伦布到〈银翼杀手〉(1492—2019)》、混合的机制《梅斯蒂索人的心智:殖民化与全球化的思想动力》),然后才撰写了本书。

全球化沿着伊比利亚人的道路从16世纪开始发展,在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达到顶峰。伊比利亚全球化转变为欧洲人进而为西方人主导的全球化。今天,种种迹象显示全球化的火炬正在来到东方,中国将在全球化中承担起主导作用。对于西方人来说,很难接受西方人所自我建构的这个世界即将结束,也很难放弃西方人在距今500年间所建立的霸权。我作为16世纪历史的研究专家对这一结果并不感到十分惊讶,因为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伊比利亚人就发现了中华帝国,并为中华帝国的技术成就、城市建设与中华帝国的富庶而感到惊讶与垂涎。在16世纪,明朝时期的中国对于当时伊比利亚商人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对于天主教传教士来说,则是最大的潜在信众群之所在地。

面对当代出现的重大转折,16世纪历史的研究专家可以做些什么?研究西方全球化的伊比利亚根源可以带给我们哪些思考?我深信对过去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加清醒地面对全球的当下状态,它提供给我们若干方法去阐释全球化现象。要知道,全球化现象曾长期被史学家所忽视,或者说,对全球化现象的研究基本被限制在发展生产力的视角下。

按照西方传统的历史范畴划分方法,现实通常被分割成经济、政治、宗教与文化的不同层面。这种研究方法并不适合阐述具有如此广度与复杂性的全球化发展过程。此外,将全球化历史与世界历史或各个帝国的历史相混淆是错误的,尽管现在这种混淆在很大一部分西方史学家那里广泛存在。

全球化到底是什么?从研究16世纪伊比利亚的扩张出发,可以得出结果——全球化是被各种原动力与力量所形成的一个整体所建立的,这些原动力与力量将世界的不同部分连接、整合并组织起来。在15、16世纪,欧洲、非洲、美洲与亚洲逐渐相互连通,这种情况是空前的。与各个帝国各自的原动力不同,这些融合成一体的力量组并非产生于明确的、有意识的政治企图,亦非源于直接可辨的纲领性计划。伊比利亚全球化并不是天主教帝国的国王们派遣哥伦布、麦哲伦去探索世界所导致的结果,也不应将伊比利亚全球化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以及他们的经济、军事动机相混淆。当伊比利亚人通过印度、菲律宾与亚洲世界相联系时,是区域力量(中国、日本、莫卧儿帝国)将伊比利亚人融入他们的运转与活动中,而不是伊比利亚人将区域力量融入自身的运转与活动中。全球化将一直处于分离状态的不同的地缘政治、不同的经济空间连接起来,并使之同步。

在全球化运动中,尤其在我称之为“伊比利亚全球化”的运动中,显示出世界范围内的两种原动力——西化与全球化,它们在一个扩张的空间中持续地展开并发挥作用。西化与全球化都承载着社会组织、政经控制、意识形态控制(针对想象、智识、信仰等)的各种形式,它们逐渐在世界的各个部分扎根,同时也遭遇到或大或小的抵制。西化首先表现为各种欧洲模式在欧洲之外的投射与传播的一种持续进程,它旨在经过适应、和解或强加、毁灭的过程,改变地区现实。西化不断地与新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有时通过对话与调解,而更为常见的是通过暴力与战争。西化企图塑造或重塑地区空间的所有组成元素,尤其针对精神(皈依基督教)、行为(工作组织)与生活方式(家庭、性、消费)。西化在各地生根,同时导致了各种“混合”(Métissages),西化以不同的方式因地因时地控制并引领这些混合。

西化产生了哪些后果?杂交混合的社会、诸说混合的基督教……一并转化成西欧的外围空间,这些外围空间对于西欧来说,是可以提供预见性参考的新的社会经验的实验场,如西班牙帝国的殖民社会、巴拉圭的耶稣会传教区就属于这种外围空间。

全球化这一原动力总是伴随着西化,而且它是西化的基础。全球化旨在欧洲以外建立起欧洲支配性的根基,它们扎根海外,在原则上围绕着语言与宗教方面严格的正统观念以及智识、教义与法律方面的完美连续性构筑起来,不受其他任何影响。它们并非一成不变,位于大洋彼岸的欧洲大地上发生转变,它们就跟着产生演变、更新。如智识模式与政治模式的变化、宗教方面的参照资料的变化,甚至还包括艺术风格上的变化。此外,在一些总是与殖民权力的各种因素相连的特殊领域,如语言(拉丁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时间表达、法律法规(单纯源于罗马)、罗马天主教教义、哲学推理(亚里士多德哲学及之后的启蒙思想潮流),欧洲支配性也在美洲世界扎下了根,同时排斥那里一切新情况的影响。欧洲所形成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力量持续上升,这股力量使欧洲支配性在海外的根基得以抵御住外部世界的影响,并使其持续地被带回欧洲,在那里重新找到根源,重新定位。

在16、17世纪,西化与全球化在世界各地显现出来,二者错综复杂地相互交织。我认为,这两种原动力在当代全球化中具有它们的对等物。而且,这两种原动力为阐释我们所实验的各种变革机制提供了可能,因为它们为全球化的未来提出了一些基本问题:全球化如何展开?它的形成路径、发展节奏与速度、机能障碍与挫折、失败是怎样的?全球化面临哪些抵制?在这个意义上,研究伊比利亚全球化对于21世纪来说是具有价值的。

在本书中,有诸多问题没有涉猎。如我在《那里是什么时间?——现代黎明前的美洲与伊斯兰教》(关于17世纪的奥斯曼帝国与墨西哥)与《鹰与龙——全球化与16世纪欧洲在中国和美洲的征服梦》(关于中国与墨西哥)中进行的区域研究。欧洲历史话语的全球化与欧洲范畴(如时代观念)的强制性孕育了我在《时间机器——当欧洲开始书写世界史》中的探索。此外,由于我的一些著述被用于中等学校的教学,这促使我写作了《历史何为》。我相信,在21世纪,无论在欧洲还是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教授如下这种历史的需要是迫切的:该历史可以提供给新一代人必不可少的方法与手段,使其可以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上纵横、驰骋。

近期我的研究主要聚焦“地区”与“全球”这些必须要“历史化”(即作为历史学家去重新思考)的范畴。此外,还关注“全球化的内部”在伊比利亚人殖民的美洲是如何建构起来的。这一“全球化的内部”是全球化推力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地区体现,它是我的论著《与一个新西班牙混血儿的谈话》的主题。

亲爱的中国读者,我们虽未曾谋面,我无法与您及今天构思并书写历史的中国同行、学生们展开对话,但是我希望未来的一代人可以在面对并整合我们的知识时,相对于以揭示任何一个历史真实为目标,能够更多地带给21世纪的世界以创造性的飞跃,正如欧亚两个大洲在过去数个世纪中经历的一次次复兴所带来的飞跃一样。

塞尔日·格鲁金斯基(Serge Gruzinski)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名誉研究主任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2020年7月13日于巴黎





03

本书解说

近代早期的伊比利亚全球化

历史学家格鲁金斯基(Serge Gruzinski,1949— )2004年的专著《世界的四个部分:一部全球化历史》(以下称《世界的四个部分》)宛如一幅庞大的马赛克拼图——在他的构思和安排下,看似凌乱的小图片,共同成就了一幅16至17世纪的世界画卷。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所描述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在菲利普二世的统治下结成伊比利亚联盟的60年,这是一段起伏短暂、迅速、激荡的历史,它代表着西方社会的新挑战以及与其他三个遥远大洲的文化之间建立的联系。

由于伊比利亚天主教君主制与全球化现象的产生具有同时性,新世界似乎也与“世界历史”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其特点正是格鲁金斯基这部著作的主题:混血、西方化和全球化的过程。“混血”意味着不同社会和个人之间激烈接触而产生的混合,“西方化”则将欧洲知识和传统转变为潜在的普遍遗产,而“全球化”则体现着欧洲习惯和思想体系在世界其他地方的模仿性复制。

格鲁金斯基带领读者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前几十年的伊比利亚帝国进行了一次精彩绝伦的旅行:“从安第斯山脉地区结冰的高山到菲律宾那令人窒息的密林,一些人承受着地球上的另一个地区的统治,而他们对那个地区直到那时依然是全然未知的。”他在书中巧妙地运用了艺术作品、文学文本以及同时代的官方文档(这主要记载了伊比利亚派出的人员在世界各地的遭遇),让读者跟随着这些近代早期的传教士、生意人、探险者、外交家进入之前从未对欧洲开放的新世界,从而了解随之而来的混血和文化的冲撞与融合。

格鲁金斯基是以拉美史研究著称的历史学家。1970年,一次去墨西哥的旅行,唤起了他对这个“新西班牙”及整个拉丁美洲的兴趣。1983年,他进入久负盛名的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从1989年开始担任这一欧洲最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机构的主任一职。自1993年起,他任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格鲁金斯基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是美洲和亚洲的殖民化,他的研究领域包括作为混血及混合空间的诞生地以及作为全球化的最初表现的殖民经验。1999年格鲁金斯基出版了《梅斯蒂索人的心智》(La Penséemétisse)一书,呼应了他的这一思想,他在1999年2月26日的访谈节目中对此解释说:“……由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存在,早在16世纪就已经出现第一个环绕着世界的全球性帝国。”

著述之外,格鲁金斯基还是一位优秀的策展人。2004年,他在巴黎著名的雅克·希拉克-凯布朗利博物馆(Musée du Quai Branly-Jacques Chirac)策划了题为“梅斯蒂索人的星球”(Planete Metisse)的展览,并组织了“梅斯蒂索人的经验”(L'Expérience Métisse)的专题研讨会,获得巨大成功。2015年8月,作为研究16至18世纪拉丁美洲的专家,格鲁金斯基以其在全球和跨国史新思想中有关“混血”(métissage)以及文化跨界“环流”(circulations)的观念,在济南举办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ICHS)上获得了国际历史学大奖。

格鲁金斯基是一位在欧洲、美国和西班牙语国家公认的著名历史学家,他在著述方面的成就,包括其创新之特点,提出问题之独创性,以及通过查阅详尽的档案来确定每一个论断的方法,都令读者对他的作品叹为观止。他的很多历史学著作,一经完成就成为时下的经典。2004年出版的《世界的四个部分》可谓格鲁金斯基著作之集大成者,这是他积累了几十年后的成就。他在书中展开了一个全球性场景,带领读者穿越那个时代的世界。在他的笔下,那是遥远的过去,又是跟我们今天紧密相连的当下。

在《世界的四个部分》中,格鲁金斯基利用其早期著作中已经建构起来的知识和学术方法,探索了16和17世纪世界范围内错综复杂的各种文化相遇现象,尤其关注了1580至1640年这一时期,此时正值葡萄牙和西班牙帝国处于同一王室的统治之下——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兼任葡萄牙王国国王,形成了西班牙-葡萄牙共主邦联——伊比利亚联盟——从而成为当时世界上海权最大、领土最广的国家。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菲利普二世开始在一个横跨四大洲的全球计划框架内进行了王朝、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建设,建立了第一个全球反伊斯兰教联盟:当时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两个王室的联合,加上葡萄牙及其海外属地,真正形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全球帝国”。格鲁金斯基引用西班牙诗人、剧作家维加(Lope de Vega,1562~1635)的话:“经由菲利普二世之王土,可以走遍世界。”

“世界的四个部分”在17至18世纪的拉美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主题,所谓的“四个部分”是当时已知的四个大陆: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这是当时天主教君主制的统治野心,也是混血儿编年史家——齐马尔帕赫恩(Chimalpahin,1579~1660)对世界的定义。展现这四个大陆,即是世界的全部,因为它完全符合当时的科学认识。格鲁金斯基试图重建不仅发生在欧洲,而且发生在亚洲、美洲和非洲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因为伊比利亚天主教君主国的行动范围是全球。政治上的统一确保了世界这几大部分的制度性联系,并通过人员、物资和思想的不断流通来加以实现。对此,格鲁金斯基有自己的逻辑,除了“导论”和“尾声”外,他书中的四个部分分别为“伊比利亚全球化”“世界之链”“世界之物”以及“水晶球”,以期超越单纯的海外扩张概念的单向性和欧洲中心主义的看法。

“全球化”是一个当代的概念,格鲁金斯基从我们今天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出发,来考察近代早期的“全球化”:历史被用作“一个奇妙的工具箱,用来理解几个世纪以来在西方化、混血以及全球化之间所发生的各种事件”。正是这些事件和现象,将世界的不同部分及居住在其中的人连接在了一起。

《世界的四个部分:一部全球化历史》的法文原文为Les quatre parties du monde: Histoire d'une mondialisation。值得注意的是,格鲁金斯基的“全球化”使用了mondialisation而不是globalisation,mondialisation 巧妙地与标题中的monde(世界)形成了呼应。

在格鲁金斯基看来,“全球化”并不仅仅意味着西方的征服与扩张,从全球史的角度来看,它意味着一种“流动”(mobilité),这既是男人和女人的流动,也是机构的流动,以及传教士、商人和官僚在世界各地——从欧洲到亚洲或美洲——的流动。而流动的结果是要努力调整以适应新的状况,适应另一种文化,同时保持原有的思想。这是一个新的适应政策的问题,这些最初到达新世界的先行者们就这样不自觉地将各种地方史联系了起来,使它们成为同步的历史。而这些从伊比利亚来的“历史学家”的身份也因此有了三重属性:他们出发的地点、他们现在的定居地以及他们觉得自己所从属的世界视野,即“普世君主制”(monarchie universelle)。

格鲁金斯基认为,从研究16世纪伊比利亚的扩张出发,可以看到全球化是被各种原动力与其他力量形成的一种整体力量所推动而形成的。“与各个帝国各自的原动力不同,这些融合成一体的力量并非产生于明确的、有意识的政治企图,亦非源于直接可辨的纲领性计划。”这是具有伊比利亚特色的近代早期的“全球化”。

格鲁金斯基此书的标题之所以用“mondialisation”来代替“globalisation”,也是因为发生在近代早期的伊比利亚“全球化”与今天欧美式的“全球化”从本质上来讲是不同的:“全球化沿着伊比利亚人的道路从16世纪开始发展,在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达到顶峰。伊比利亚全球化转变为欧洲人进而为西方人主导的全球化。”当我们耐心地读完了这部长达四百多页的著作后,会对不同时代的“全球化”有更丰富、更深刻和更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在中文版“致中国读者”的一开始,格鲁金斯基便写道:“今天欧洲历史学家已经意识到,将世界史简化为欧洲史不仅不再可能,而且也是不适宜的,即使我们依然是欧洲中心主义的持有者。”

因此在格鲁金斯基看来,今天的历史并不仅仅是欧洲历史发展的结果,而是全球交流交融的历史。在16至17世纪伊比利亚联盟时代,世界的四个部分共同参与了这一变化的进程,因此我们今天需要用多元的视角,考察这些部分的相互接触、碰撞与融合,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来看待世界,去理解这段历史。

格鲁金斯基认为,西方传统的历史划分方法,亦即将现实分割成经济、政治、宗教与文化不同层面的做法,并不适合16至17世纪“具有如此广度与复杂性的全球化发展过程”。因此他认为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1902~1985)在阐述基督教的欧洲与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之间的联系、伊比利亚半岛与巴尔干半岛之间“文明的连接”时,所提出的“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联系与交流问题”是他处理此类“关联史”案例的方法指南。

仅从伊比利亚的立场来看,整个近代早期的历史就是天主教欧洲对世界的征服与殖民的历史。作为专注于欧洲与拉美地区交流史的历史学家,格鲁金斯基却找到了一个“他者”的立场:

我在旅行中偶然收集的这些蛛丝马迹是本书的出发点。它们使我从欧美之外的一个地方出发,思考全球化,那里作为西方世界的一个外围空间为西方人提供了一个充满异国情调与原始性的取之不尽的宝库。

这其实是一个迂回的逻辑(logique de détour),通过一种异质空间(l'hétérotopie)回过头来看西方。

在格鲁金斯基看来,世界历史的推动力并非仅来自欧洲,也不是按照时间将欧洲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的历史。在印度从事植物学研究的葡萄牙医生奥尔塔(Garcia de Orta,1501~1568)就认为,“葡萄牙人的航海”才是真理的来源。至少从16世纪开始,伊比利亚的欧洲与美洲、非洲和亚洲之间就存在着互动,这在近代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机构性的角色。欧洲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讲不是某种内部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与世界的其他部分交流与互动的结果。格鲁金斯基为我们提供了一部丰富的伊比利亚全球史,一种凸显了天主教西方,却用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社会生动场景消解了欧洲中心主义的叙事。

由于伊比利亚联盟时代的全球化主要是使用拉丁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等西方文字记录下来的,因此格鲁金斯基所讲述的很多故事在中文世界中都是闻所未闻的。特别是其中大量从伊比利亚流放到新世界的“坏人”,他们的故事更是很少被记录下来。

格鲁金斯基认为,葡萄牙被流放的罪犯从里斯本被驱逐到巴西、非洲或亚洲,这些人的境遇并不比非洲奴隶好多少,他们中很多人甚至在航船上就死于坏血病。有一个名叫玛利亚·巴尔博萨(MariaBarbosa)的黑白混血儿却因宗教裁判所神圣办公室的法庭(Saint-Office de l'Inquisition)审判档案而名留青史。

玛利亚的生活显示了伊比利亚全球化的另一个方面。这位与圣母同名的女子出生在美丽的白色城市埃武拉(Evora),这是一座以葡萄牙人文学者著称的城市,城里有一所向葡萄牙及整个帝国鼓吹反宗教改革的耶稣会大学。曾受多明我传教会派遣前往亚洲,并写下了欧洲最早关于中国纪事的克鲁斯(Gaspar da Cruz,约1520~1570),也是埃武拉人。根据审判玛利亚的档案:她在葡萄牙因被控施行巫术,而被放逐到葡属西非的安哥拉。在非洲,她继续“施魔法”、拉皮条,于是被处以鞭笞。后来她穿越大西洋来到巴西北部的伯南布哥(Pernambouc),此地是葡萄牙人与印第安人共同建设的糖业生产基地,并在那里依旧冒着被责罚的危险从事着以往的营生。这位走过了世界上很多地方的混血女子,无论在哪里都遭到驱逐。1610年,她住在巴伊亚(Bahia)——葡萄牙人于1500年就发现的巴西土地,又一次因被指控犯有同样的一连串罪行而被抓。在那里,她向葡萄牙男性与该城的美洲印第安人-欧洲白人混血儿卖淫,据说这些巴西男子出价相当不错。玛利亚被指控是“在这个有许多坏女人的地区中,显然是最有害、最可耻的女人”,于是她又一次被驱逐,流放到巴西南部更遥远的地方。得益于当地统治者梅内塞斯(Diogo de Meneses,约1520~1580)的仁慈,她得以留在巴伊亚,但被投入了当地的监狱。而在那里,她勾搭上一个非洲拜物教巫师,他可以为她提供做法事用的草药。由于她的过分行为,当局将她遣送到里斯本的宗教裁判所神圣办公室的法庭接受审判。

但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在玛利亚的跨海旅行中,一场新的悲剧事件使其颠沛流离的生活雪上加霜。她乘坐的船只被海盗截获,这个已经遭受过无数不幸的女人被抛弃在直布罗陀的海滩上,她设法摆脱了困境,经过千难万苦,终于独自到达了里斯本。由于此时的玛利亚完全没有任何生计来源,她只能向宗教裁判所的法官们求助,她需要一件大衣蔽体,因为自己是一个体面的女人。在宗教裁判所的判决中她的身份是她最喜欢的恶名之一——“海妖”(diablemarin)。宗教裁判所裁决她不可以再进入巴西,认为对她来讲,穿越大西洋的旅行就像是在葡萄牙乡村的一次远足一般。巫术像基督教一样迅速地在全球传播开来,身心在各大洲之间流浪的女巫们懂得运用在海上迁移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在讲完这一“海妖”跨越三大洲的传奇故事后,格鲁金斯基总结道:

玛利亚所经历的大部分迁移都是非自愿的。这个有色人种女性被葡萄牙宗教裁判所的洲际网络所控制。从埃武拉经安哥拉与巴西到达里斯本,玛利亚与宗教裁判所的法官们玩了猫与老鼠的游戏,体现出伊比利亚全球化的正面与反面。充满悖论的是,玛利亚正是通过身体与魔幻草药的结合、通过她作为巫婆与老鸨的行为将欧洲、非洲与美洲联系起来,并全然违反了天主教会意欲实行的法则。反面的是,也是得益于玛利亚及她这类的人,宗教裁判所调整了各种方法与策略,使之有助于它更加有效地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作用。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通过格鲁金斯基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敏锐的感知能力,在不同地域的史料背后,重构出了一个与命运和权力机构不断抗争的女子的命运,尽管她最终没能逃脱宗教裁判所神圣办公室法庭的魔掌。正是通过格氏的钩沉,才使我们透过一幅幅鲜明的图像,进入曾经靠着抽象概念徘徊其间的不同世界的历史。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格鲁金斯基的研究主要限定在新西班牙总督辖区的墨西哥,但自《梅斯蒂索人的心智》(1999)出版以来,格鲁金斯基将研究对象扩大到解释全球化与构成人类社会的各阶层混血之间的关系。而到了《世界的四个部分》,他更是把视角扩展到了第一次全球化的整体轮廓上。从方法论上来讲,格鲁金斯基运用“互动”的观念处理了早期现代性之后产生的全球的关联性问题,包括诸多的主题:分流、合流、跨文化贸易、传教、物种传播与交流、文化冲撞、殖民、移民与离散社群、疾病、艺术交流等等。除此之外,他还补充了苏布拉曼亚姆(Sanjay Subrahmanyam,1961—)提出的“关联史”(Connected History)的概念,以天主教君主制作为其分析的单元,从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档案中汲取与欧洲文明具有关联性的资料:

乍看来任务是简单的,事实上,它涉及重新挖掘世界不同部分之间、不同社会之间所发生的各种联系,有些类似于电工的工作,修复时代与历史学家所分离开的那些东西。

格鲁金斯基通过不断反思,寻求更广阔的学术视野,避免今天的学科划分所带来的羁绊。这样他便走出了中心与边缘对立的二元逻辑,从墨西哥、马尼拉或佛得角看世界,从而形成一个由多个中心和接触的边界或中间地带组成的全球互动的景象。

除了“流动”外,格鲁金斯基在书中还运用了“环流”的概念。发生在16至17世纪的这些转变并不限于在美洲、亚洲等地建立起伊比利亚人的生活方式,也包括一个“环流”的运动。全球化的高潮使这些发生在新空间的转变重新返回到欧洲。其他大洲的商品、奢侈品和科学知识通过融入欧洲社会而获得了新的价值。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的四个部分》是16至17世纪人类文明的知识大纲,与之前的时代最大的不同在于其跨文化性。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格鲁金斯基本人与历史保持的一种非传统的关系,这也可以视作他作品最大的原创性。这不是一部以单一观点和方法对过去的历史和社会进行统一叙事的著作,也不是一本注重案例研究的普通的全球史著作。格鲁金斯基通过研究人员和机构的转移,以及与之相伴的渗透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实践、技术和信仰的转移,认识到了一种关联的历史。他像一位穿越时空者,利用自己高超的历史学手艺,自由进入16至18世纪全球史文献的迷宫,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追寻隐藏在这些历史叙述背后的蛛丝马迹。他特别擅长讲故事,切入点往往是青年人不久前刚刚看过的电影——《银翼杀手》(Blade Runner,1982)、《黑客帝国》(The Matrix,1999)、《春光乍泄》(Happy Together,1997)等。对于研究者来讲,可以从这部厚重的历史著作中获得知识论和方法论的各种启发,而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讲,则可以听到那一时代发生在世界四大洲惊心动魄的离奇故事。

格鲁金斯基在本书的第十章“个人命运与伊比利亚全球化”一节中写道:

总体面貌令人印象深刻,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种血统的专家经营着混杂的、临时安排的、顽强坚持的不同事业,在知识上,欧洲的知识与土著的知识相混合,西方的知识常常多于土著的知识,但是它们经过了美洲化、非洲化或东方化,这些使得我们不可以将它们与欧洲陈列馆中展示并传播的东西相混同。对于这些探察到的宝藏,即使在今天西欧也远未吸收消化。

我想,这就是作者为什么要撰写这样一部关于近代早期全球化历史著作的根本原因吧。

李雪涛


【相关书目】


感谢东方出版社供稿授权!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即可查看本书的豆瓣主页!本号推荐书目的版权归相关出版社或出品方所有,书讯由本号整理首次发布,其他学术公众号转发请注明原出处本公众号名称!整理不易,欢迎学界友人转发,点个 “  ” 和 “ 在看 ” 以示鼓励!感谢支持!


往期精彩回顾一、原创系列文章蒙古史学家勒内·格鲁塞的生平及其国内著述蒙古史学家杰克·威泽福德的生平及其国内译著
蒙古史学家丹尼斯·塞诺的生平及其国内译著
“蒙古史与元史学人”豆瓣小组成立致辞!
走进海归瓷艺术馆,领略元代瓷器文化!友号“历史与考古研究”学术公众号开张,欢迎关注!
美国中古罗斯与金帐汗国史学者查尔斯·哈珀林小传
《俄罗斯与金帐汗国:古罗斯历史上的“蒙古冲击”》节译(一)
《俄罗斯与金帐汗国:古罗斯历史上的“蒙古冲击”》节译(二)
《俄罗斯与金帐汗国:古罗斯历史上的“蒙古冲击”》节译(三)《原始文献中14~16世纪的金帐汗国、哈萨克汗国、昔班尼王朝、奥斯曼帝国与蒙兀儿斯坦》:一部明代中国与内亚世界关系史新著!《库曼人和鞑靼人:前奥斯曼时代巴尔干半岛的东方军事力量(1186~1365)》书讯信息

中东文明史2023年新书预告最全汇总!

《成吉思汗传:历史上最大帝国的创建者》微评与纠误!
《中国-哈萨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简评与纠误
《中国-塔吉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微评与纠误二、蒙古史、元史、游牧民族史、中亚史、内亚史苏北海:元代金帐汗国的建立及其统治《成吉思汗及其显赫家族》:一部成吉思汗后裔笔下的的成吉思汗家族史学术著作!
《明代吐鲁番与“大礼议”研究》:一部研究东察合台汗国与明朝关系的重要著作!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研究》:一部由鄂尔浑文回鹘碑铭探讨回鹘汗国诸领域的学术著述!《蒙古语人群的分子人类学溯源》:一部国内鲜见的分子人类学领域集大成的蒙古学著作!
《内蒙古区域游牧文化的变迁》:一部多维度论述内蒙古游牧文化变迁历程的学术著述!
《细读匈奴七百年 : 草原帝国的崛起与衰亡》:一部世界视野下的匈奴通史新著!
《匈奴帝国》: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匈奴帝国微型通史!
《鲜卑列国》: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鲜卑列国兴衰史!
《五胡史纲》:赵丕承先生历时30载撰写的我国首部五胡十六国专史!《柔然传奇》:揭秘第三个草原王朝与《木兰辞》中神秘的草原游牧民族民族史学家马长寿先生及其民族史三种
《内亚渊源:中古北族名号研究》:一部中古北方阿尔泰语诸族政治名号制度研究力著!
《统一的前夜:东晋十六国与南北朝》:一部再现中国魏晋南北朝分裂与融合的巨著!
《吐鲁番出土文书新探(第二编)》:唐长孺先生110周年诞辰纪念论文专辑出版!
《欧亚之门:乌拉尔与西西伯利亚的青铜和铁器时代》:俄罗斯考古学者所著的一部内亚原始时代考古历史学开拓性著作!
《神话与仪式:破解古代于阗氍毹上的文明密码》:我国著名历史语言学家段晴教授的一部重要的于阗“冷门绝学”遗著!
《从张骞到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十八讲》:一部图文并茂的丝绸之路中古史权威著作!
《古代高昌王国物质文明史》:法国西域考古学者莫尼克·玛雅尔的中古吐鲁番社会史著作再版!
《突厥汗国》: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突厥通史!
《大辽王朝》: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契丹民族兴亡史!《塔吉克人:上古时代、古代及中世纪历史》:一部塔吉克人的五千年历史《哈萨克斯坦简史》:带你走进中亚的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经济法律制度概论》:一部研究哈萨克斯坦法律的新著!
《热土荒丘五十年:中亚考古回忆录》:一位优秀考古学家的成长往事!
《万国来朝:<职贡图>里的古代中国与世界》:一部清王朝与周边地区及国家往来的彩绘记录著作!
六部中亚史好书:带你揭开中亚的神秘面纱
“丝瓷之路博览”丛书:一套专业且通俗的历史科普读物
迈克尔·普劳丁《蒙古帝国兴起及其遗产》
《丝绸之路人文与艺术(第一辑)》:一部丝路人文艺术研究领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陌生人马可:意大利与中国的古今丝路》:一部意大利学者笔下的亚平宁半岛丝路简史!
《丝绸、瓷器与人间天堂:马可·波罗亲历的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文明史》:一部马可·波罗在丝绸之路上的伟大冒险的亲历与再现之作!
《从希腊到中国》:法国著名东方学家勒内·格鲁塞的东方学著作再版!
《新疆石窟艺术》:一部“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先生所著的系统介绍新疆石窟的通识读物!
《蒙古、安多与死城哈拉浩特》:俄国西夏学家科兹洛夫的一部研究起点著作!
《蒙古与唐古特地区:1870-1873年中国高原纪行》:俄国科学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的一部中国边疆生物学著作!
《忽必烈的终极密码》:一部专业且可读的元世祖忽必烈传记!
《中国史研究历程·元代卷》:我国首部蒙元史学术研究概况综述著作!
《元上都扈从诗辑注》:国内首部元代扈从诗的系统辑注著作!
班布尔汗新作《元与世界》
《解元:他们的元朝》:历史迷雾中的元朝争议
《最后的抵抗》:一部蒙古帝国艰难灭亡南宋史!
《大哉乾元》:一部通俗易懂的元朝史
《三事忠告》:元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的“政事论”&元代政治思想史的必读书目!
《宋辽金元史论》:宋辽金元史专家李涵教授的史学代表作出版!
《元文类》:元代重要的古籍与诗文总集校点本出版!
《元代文学通论》:一部元代文学研究的通观性、实证性与总结性巨著!
《元代文学散论》:元代文学研究成果的结集&《元代文学通论》姊妹篇!
《元曲三百首》:一部任中敏、卢前二先生选编的元散曲经典读本!
《元人散曲:蒙元的新诗》:一部赏析解读元代文学的灵魂——元曲的经典通俗著作!
《元代建筑雕塑史》:国内首部元代建筑与雕塑小史!
《元代科技史》:国内首部元代科技小史!
《元代绘画艺术史》:一部图文并茂的元代绘画艺术小史!
《艺眼千年:名画里的中国·元代卷》:一部从名画里见证元代中国的通俗作品!
《跨文化美术史年鉴1:一个故事的两种讲法》文摘:《伊斯兰中国风:蒙古伊朗的艺术》内容概览!
《跨文化美术史年鉴2:“欧罗巴”的诞生》文摘:元朝时期中亚丝绸设计的本土元素及其对意大利哥特式丝绸的影响!
《跨文化美术史年鉴3:古史的图像》文摘:欧洲的伊斯兰艺术:围绕着一件织物的讨论!
《神风与铜钱:海岛日本遭遇世界帝国1268—1368》:一部海洋视角下的元日关系史著作!
《岛夷志略简注》:元代汪大渊的一部重要的中外交通地理志再版!
《京藏古道:基于元代北京至西藏古驿道研究》:噶尔哇·阿旺桑波所著的元代京藏古道及其驿站考察史!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一部元代地方行政体制与政区变迁史著作!
李致忠《中国出版通史(宋辽西夏金元卷)》
《海上丝绸之路的陶瓷:外销瓷如何塑造全球化的世界》:一部中国外销瓷与中古世界的贸易、技术和文化史图典著作!
《青花瓷的故事:中国瓷的时代》:一部近世世界的青花瓷跨文化交流史著作!
陈伟明《元代饮食文化散论》
周少川《独具气象:元代史学思想与史学成就研究》
李娟娟《元朝民间慈善活动研究》
《阿尔泰语系语言比较研究》:一部20世纪至今阿尔泰语系研究成果的系统综述!
《极简金代史》:一部用十个问题串联起的金代史“问题史学”著作!
《元朝首任帝师八思巴》:陈庆英先生的元朝帝师八思巴传记著作修订再版!
《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西夏藏传佛教研究》:一部基于文本的党项族源与藏传佛教研究著作!
《西藏通史(典藏版)》:首部完整全面的西藏历史通史巨著精装典藏版出版!
冉热·阿旺旦贝坚赞《西藏王统世系·水晶鉴》:班玛更珠翻译的藏文通史典籍出版!
《共同书写的历史:藏文史籍的中原历史记叙研究》:一部藏文史籍中的中原地区历史记叙专题研究著作!
《清代藏文法律文献选译》:一部西藏地方法律和宗教制度的藏文原始史料译集!
《卡尔梅克史评注》:伯希和的卫拉特蒙古史遗著修订再版!
《伊犁河流域额鲁特人托忒文文献荟萃》:一部研究卫拉特蒙古各领域的重要托忒文文献汇编!
董晓荣《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名物词汇研究》文献学著作出版!
“突厥学研究丛书”:《西方突厥学研究文选》和《欧亚草原历史研究》
《草原帝国准噶尔》:一部草原帝国卫拉特-准噶尔汗国的兴衰史!
《族群边界制定:制度、权力与网络》:著名社会学学者安德烈亚斯·威默的族群边界社会学奠基著作!
《蒙古包建筑史:13至20世纪中叶》:国内首部全面系统的蒙古包700年发展史著作!
《蒙古包住居原型现代转译》:一部基于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的蒙古包住居原型转译著作!
三、欧美史《中国风:13世纪—19世纪中国对欧洲艺术的影响》:一部中国和远东文化影响的欧洲潮流艺术史!《希腊史纲》:一部古希腊史学家狄奥多罗斯所作的古希腊文明通史原典巨著!
《希腊史:从梭伦时代到公元前403年》:英国史学家乔治•格罗特巨著《希腊史》之精华&古希腊文明必读经典著作!
《古希腊人 : 从青铜时代的航海者到西方文明的领航员》:一部个性十足、生机勃勃的希腊文明演化通俗史!
《古希腊文明的光芒》:一部赵林教授所写的古希腊文明全景巨著!
《在希腊:通往现代世界》:一部爱尔兰古典主义学者诠释现代欧洲的古希腊文明遗产的新著!
《雅典3000年:一座城市里的欧洲文明史》:一部文博视角下的前9~21世纪的雅典城市史!
《奥古斯都大帝与罗马帝国:罗马盛世的奠基者、元首政治的创始人》:一本了解古罗马历史与奥古斯都显赫生平的优秀入门读物!
《神人之间:黄金时代的罗马皇帝》:一部罗马帝国早期的皇帝群像重磅力作!
《尤利安与晚期罗马帝国》:一部罗马帝国“理想君王”尤利安的历史形象深剖著作!
《罗马—拜占庭帝国嬗变与丝绸之路:以考古发现钱币为中心》:一部丝绸之路上的罗马-拜占庭钱币考古学新著!
《另一半欧洲史:罗马帝国覆灭后的欧洲》:法国史学家基佐的经典著作全新油画图文版!
《地中海战争史》:东罗马帝国普罗柯比所著查士丁尼大帝时代战争的原典著作!
《拜占庭兵法》:国内首部美国拜占庭史专家所著的拜占庭帝国军事艺术史译著!
《维京时代与英格兰:北欧勇士征服英格兰的传奇和历史》:一部牛津大学博士解读另类“维京传奇”之著!
《北极帝国:维京人500年征服史》:法国维京人史学家的一部维京人、维京世界与维京全球化历史叙事著作!
《挪威的故事》:美籍挪威裔学者博伊森的一部集传说、史诗与史实一体的挪威通史著作!
《维京不列颠:劫掠、征服、探索与传奇》:英国维京史学者的一部维京人塑造、同化与融合不列颠的史诗著作!
《贝叶挂毯里的诺曼征服》:一部基于文物视角的诺曼征服英格兰史!
《金雀花王朝1215》:一部丹·琼斯《金雀花王朝》《空王冠》英国史姊妹篇著作!《从记忆到书面记录:1066-1307年的英格兰(第三版)》:一部英格兰读写能力变化研究与社会史经典著作中译本首次出版!
《梦游进入新世界:12世纪意大利城市公社的出现》:意大利城市公社的诞生和发展与近代社会的萌生和转型!
《中世纪人》:从6个普通人的生活见证欧洲的中世纪社会!
《传奇之地》:一部意大利学者基于历史与考古学对传奇地域的追根溯源著作!
《灿烂的再生:意大利文艺复兴三百年,1303-1607》:一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社会文化史著作!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与欧洲”联合书单:你之前可能错过的4部意大利与文艺复兴新著!
《哥伦布与大航海时代》:“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笔下的哥伦布个人及其时代!
《海洋征服者与新航路:哥伦布的四次航行》:劳伦斯·贝尔格林“三部曲”最后一部&哥伦布与他的地理大发现时代!
《亨利八世》:英国都铎王朝史学者J. J. 斯卡里斯布里克笔下的亨利八世权威传记著作!
《伊丽莎白女王与埃塞克斯伯爵》:英国传记文学家利顿·斯特莱切笔下伊丽莎白女王的爱恨情仇!
《伊丽莎白二世及其时代:女王的传奇生涯和她治下的英国世相演变》: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女王和她的家族成员!
《西班牙帝国:走向全球霸权之路,1492—1763》:一部基于全球叙事下多维度剖析的西班牙帝国史集大成之作!
《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帝国:一部西班牙史》:法国西班牙史学者的一部西班牙通史新译著作!
《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一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馆藏欧洲艺术文物的图典著作!
《国王的城市:查理二世与改变历史的伦敦》:国内首部英王查理二世时代的城市社会史权威译著&“查理二世三部曲”之一!
《论李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政治家马基雅维利的李维罗马史经典评论著作!
《英国史10讲》:一部日本学者笔下的英国社会历史的全方位通史!
《英国工业史纲》:一部英国经济史学家所著的英格兰中世纪至近现代的产业变迁通史!
《德国史10讲》:一部日本德意志学者笔下的德意志通史!
《时间与权力》:从“三十年战争”到第三帝国的德意志之路与德意志君主的抉择!
《法国史10讲》:一部日本学者笔下“独特”的法国通史!
《法国史》:一部法国史学家皮埃尔·米盖尔所著的法国史经典通史著作!
《法国文明史》:一部了解法国古今社会和法国民族意识的经典通史著作!
《法国大革命史》:一部法国大革命同时代温和革命派学者所著的法国大革命史权威著作!
《意大利史10讲》:一部叙事明快凝练的意大利通史!《机会的捕手:安德鲁·杰克逊传》:美国首位“平民总统”安德鲁·杰克逊的首部中译本传记!
《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梳理当今世界纷乱来源,剖解“全球化”积累效应!
《规律简史:规律的族谱与规律的发现》:一部揭秘科学与社科规律的科普类专业著作!
《货币文化史Ⅲ:文艺复兴时期假币盛行与信任危机》:货币价值的新争议与欧洲纸币萌芽出现!
《货币文化史Ⅳ:启蒙时代货币泡沫与价值反思》:重新审视货币与西方经济新秩序雏形诞生的时代!
《货币文化史V:帝国时代殖民主义与货币大变革》:19世纪帝国时代的货币与现代社会!
《货币文化史VI:现代数字革命与货币的未来》:现代货币多元化转型与当代社会!
《1400-1900年欧洲诸帝国的法律与地理》:一部近世欧洲诸帝国基于地理形成的帝国法律空间的政治理论著作!《更大的不列颠:帝国与世界秩序的未来(1860—1900)》:构建更大的“盎格鲁-撒克逊政治共同体”的方案与实践的政治理论著作!
《和平戛然而止:通往1914年之路》:“一战”的欧洲与世界历史的转折!
《中产阶层噩梦:1870—1930年的美国城市郊区》:一部剖析美国郊区居民对他人、市场和变革的恐惧与梦魇的契约历史著作!
《双标帝国:从独立战争到反恐战争》:一部揭示美国“双标帝国”矛盾现象背后根源的革命性著作!
《科学巴别塔:西方科学语言史》:一部现代世界科学语言观念史著作&“科学巴别塔”概念的建构!
《英国国家美术馆名画集》:匈牙利学者的一部13~19世纪欧洲馆藏绘画史著作!
《猫咪秘史:从史前时期到太空时代》:一部猫咪所著的喵星人征服世界战纪!
四、中东史

《在神圣和世俗之间:西亚城市带的交融与冲突(公元前7000一公元1922年)》:国内首部西亚城市演进史!

《生业与文明:中国南、北及西亚上古社会组织演进比较》:一部对比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演进的新作!

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国内新著好书三种!

《两河文明三千年》:一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通史著作!《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苏美尔人、阿卡德人、亚述人和巴比伦人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史!
《古代欧洲和地中海世界的艺术》:一部西方古欧洲与地中海世界的艺术史图典著作!
《古代西亚2000年》:一部由史料、文物与博物馆藏构筑的古代西亚2000年文明史著作!
《通天塔与空中花园:古巴比伦人的生活》:一部带你体验古巴比伦人日常生活的通俗科普读物!
《通往来世的冒险之旅:古埃及人的生活》:一部带你体验古埃及人生活点点滴滴的通俗科普读物!
《法老统治下的埃及》:“埃及学之父”商博良揭秘法老统治下的古埃及面貌的经典著作!
《古代埃及:从原初时代到波斯征服》:美国埃及学鼻祖布雷斯特德的埃及史著作中译本首次出版!
《牛津图坦卡蒙考古珍档》:一部纪念图坦卡蒙墓发现100年&埃及学200年的埃及学典藏新著!
《开罗埃及博物馆》:一部开罗埃及博物馆馆藏古埃及文明文物的图典著作!
《都灵埃及博物馆》:一部都灵埃及博物馆馆藏古埃及文明文物的图典著作!
《美索不达米亚的遗产》:一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对外传播与影响史!《中东的王国和帝国》:一部从以色列王国到波斯帝国的早期中东文明千年史!
《古代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简史(公元前550—前330年)》:一部美国东方学者所著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多方位研究著作!
《安息王朝兴衰记:帕提亚帝国简史》:国内首部伊朗帕提亚帝国史著作出版!
《伊朗细密画中的中国元素》:蒙古时代下的伊朗绘画艺术!
《书苑撷英:阿拉伯地理古籍中的中阿海上丝路交往》:一部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古籍中的阿拉伯与中国交流史研究新著!
《乌鲁伯格:撒马尔罕的天文学家》:帖木儿帝国君主乌鲁伯格的学者生涯!
《伊比利亚八百年:摩尔人统治下的西班牙》:一部英国阿拉伯学者笔下的伊比利亚半岛伊斯兰时代史的重磅新作!
《伊朗五百年》:从萨法维王朝到现当代伊朗《阿拉伯文化中的中国形象(四卷本)》:我国首部阿拉伯文明史一手文献跨文化研究著作出版!
《天堂的颜色 : 火药帝国时代的祖母绿》:莫卧儿、奥斯曼、萨法维三大帝国的挚爱!《伊朗恺加王朝(1796-1926)政治经济学:社会、政治、经济及外交》:一部揭秘近代伊朗经济发展谜题的伊朗政治经济学著作!
《认识镜中的自我:伊斯兰与西方关系史入门》:一部土耳其历史学家笔下的伊斯兰历史观代表作
《帝国的伙伴:革命年代奥斯曼帝国的秩序危机》:“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的自救与抗争!
《土耳其、俄罗斯帝国与明代中国》:一部蒙古帝国衰落后 东方三大帝国的宏大比较史!《中东史》:一部美国中东史学者所著的经典中东地区通史著作最新版!
五、俄罗斯-东欧史

《古罗斯的哲学家形象》:一部11~17世纪的古罗斯的哲学、文化与历史译著!

《斯托雷平与俄国贵族》:一部20世纪初斯托雷平改革和俄国贵族转型历程的鲜见著作!

《欧亚角力场:黑海史》:查尔斯·金所著的一部东欧与黑海钦察草原历史著作!

《失败的融合:狄德罗、叶卡捷琳娜与启蒙的命运》:一段专制君主与启蒙思想家的奇闻逸事!

《“东方问题”与巴尔干化的历史根源》:一部巴尔干半岛“东方问题”的历史、地缘与政治著作&奥斯曼、奥地利与俄国的角逐!

《俄罗斯油画300年》:一部1700年至今的俄罗斯艺术史新出版专门著作!

六、南亚史《岛史》:斯里兰卡最古老的巴利文佛教编年史典籍中译本出版!
《大史》:斯里兰卡国宝级经典编年史文献典籍中译本出版!“古典语言丛书·语法系列”:拉丁语、梵语、巴利语的3种世界经典语法书英文影印版出版!《印度佛教中阿阇世王故事传统研究》:国内首部古印度阿阇世王的文献研究著作!
《犍陀罗:来自巴基斯坦的佛教文明》:巴基斯坦学者瓦利乌拉·汗的犍陀罗乌尔都文经典考古历史著作!(内有福利)
《印度拉贾斯坦邦博物馆》:一部印度文博艺术史学者所著的印度博物馆图典著作!
《选择与失落:巴克特里亚-印度河流域希腊化艺术中的文化意识与文化互动》:国内首部远东希腊化文明的艺术文化史著作!
“印度研究丛书”:我国南亚学术界的一部南亚文化史研究最新成果丛书!
《标准印地语》:一部我国印地语界大咖编写、印度专家审校的权威印地语教材!
《丝路重驿:印度的再发现》:南亚文化史学者孟昭毅先生印度研究的一部代表性文化著作!
七、东南亚史

《泰国佛教史》:东南亚史权威段立生教授的一部泰国史领域新作!

《新加坡与海上丝绸之路:1300—1800》:国内首部基于历史考古学的新加坡中古史著作!

《高棉语外来词溯源研究》:一部高棉语外来词汇的历史语言学文献研究著作!

八、中国史《史前中国:从智人时代到涂山会盟》:一部基于多学科前沿成果、堪比《翦商》的远古中华史著作!《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商周革命下华夏文明的萌生与转型!《中国通史》:一部我国近现代史学泰斗吕思勉所著的中国史公认必读经典著作!《中国人的历史意识》:一部日本中国史学家川胜义雄先生的中国史遗稿集!《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起源》:一部法国著名汉学家马伯乐的经典上古中国史巨著!
《中国绘画史》:这才是中国人“美的底气”!
《中国画在西方:66幅海外馆藏珍品》:在北美五大博物馆见证中国画征服欧美的审美史!
《中国美术史》:日本美术史家大村西崖的中国美术通史奠基扛鼎之作再版!
《<经学系传谱>校勘本》新书书讯《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兴衰》:海路绵延,千年辉映!
《南北鱼羊 : 美食历史的探寻》:一部唤起读者对美食的向往的餐盘文化史!
《探古鉴今 : 社会生活史考辨札记》:一部中国市井民俗、社会文化变迁之巨著!
《隐没的皇城:北京元明皇城的建筑与生活图景》:一部元明时期北京皇城建筑面貌与生活图景的重磅力作!
《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从元大都(汗八里)到当世的北京城!
《砖石之上:北京古城垣寻考》:一部基于史料、考古与建筑学考察古都北京的城墙、城门、城砖的研究著作!
《重拾1860-1948:私藏老照片中的北京记忆》:老北京百年社会生活旧影的生动重现!
《建构“英雄”传奇:成龙研究》:全球首部“龙叔”的英雄文化研究著作!
九、美洲史
《玛雅三千年:隐身的第五大古文明》:与四大文明并称的玛雅古文明,是怎样灭亡的?《波托西 : 改变世界的白银城市》:一座拉丁美洲传奇银矿城市的兴衰史!索飒《把我的心染棕》:在拉美大地上,寻找土豆和玉米的“祖先”!
十、人类文明史
《分子人类学基本原理与应用》:一部国内鲜见的分子人类学领域总结性著作!《人类起源与进化:一种系统视角的认识》:一部融汇多学科、多角度探讨地球生命和人类起源进化的地质学科普著作!《人类文化进化:从狩猎采集到现代文明》:一部介绍人类进化与人类文化发展间辩证关系的大众通俗读物!《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观念》:一部彭树智老先生的基于人类史与自然史相互交织的大历史观综述性著作!
《图腾艺术史》:我国著名民俗学者岑家梧先生的史前图腾艺术史著作再版!
《原始艺术》:澳籍德裔犹太人类学家莱昂哈德·亚当的艺术人类学经典著作中译本首次出版!
《艺术人类学》:著名人类学家罗伯特·莱顿所著西方第一部名为“艺术人类学”的学术专著!
《审美人类学》:荷兰审美人类学家范丹姆的西方审美人类学代表著作!
《国外艺术人类学读本》:一部国外著名艺术人类学家的经典理论文章汇编!
《王赓武谈世界史:欧亚大陆与三大文明》:一部立足于“欧亚世界史”叙事的世界史政治理论著作!
《疾病与文明》:美国当代著名医学史家西格里斯特的医学史代表著作!
《企鹅全球史》:企鹅出版社传奇巨著“一部为新世纪写的新全球史”第六版全面增订!
《二战后的世界史:1945—2014年的世界历史》:常春藤高校国际关系史经典教材第六版中译本首次出版!
艾伦·麦克法兰“文明三部曲”:英国著名历史学人类学家对世界文明的体验、观察和比较!
《帝国、国际法与普遍历史》:一部全球视野下的政法文明和历史的学术随笔著作!
《帝国的重负:公元1539年至今》:一部“帝国”的政治概念与帝国发展史的政治理论著作!
《干草堆中的恐龙:进化论和进化模式对人类产生的深远影响》:美国著名古生物学家斯蒂芬·杰·古尔德的知名著作再版!
《人文草木:16种植物的起源、驯化与崇拜》:一部图文丰茂的植物与人类文明小史!
《渐行渐远的马蹄》:一部马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形象、角色与遗产著作!
《希望之书:珍·古道尔谈人类的生存、未来与行动》:你中学课本上的自然学家为你揭秘人与自然的希望!


本号目前建有  安迪肥子兀鲁思历史学游牧社群、中东史群、东欧-俄罗斯史群、南亚史群、中国中古史群(秦汉~隋唐),请添加群主或管理员简要说明来意(格式:某一领中亚史、蒙古史、游牧民族史、中东史、东欧史等+研究者 / 专业爱好者。例如:蒙古史研究者、世界史爱好者),群主或管理员会邀请您入群。

交流&书讯合作操作同上,请直接添加号主,并说明来意“交流或合作事项”

号主微信:qiu28269383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