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修亮|怎样的阅读能不断提升你的气质
(该文较长,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很少人能看完全文)
阅读是个从古到今都在强调的话题。从古代的摇头晃脑到今天央视的《朗读者》,时代在变迁,阅读的形式也在发展进步。
很多人闻风起意跟着大伙一起阅读。有的为了显摆自己曾经读过多少书;有的为了闲来无事找点乐子;有的确是从小爱好的延续等等各自的需求都不同。除了阅读的动机不同,还有自己身处的社会地位,自己的社会实践水平或者工作能力,生活层面都影响着自己手中捧着一本什么样的书,决定自己怎样去阅读,决定自己从书中到底要获得颜如玉还是黄金屋,还是其他什么?
阅读的价值不只是在于我们摆出了阅读的架势,更在于阅读后的心灵启迪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增强。
其实“气质”一词的内涵本没有褒贬之意,只是一些人用来抬举对方时所用而赋予其时代特色。美其名曰:当某人长的不怎么好看时,你可以用“气质好”来夸奖对方。
此文谈到“阅读”和“气质”关系时不是说:阅读改变了你的生理系统,祛除百病,让你脸色红润有光泽。如果说“阅读”提升了你的“气质”,我想其含义应该是:阅读增长了见识,丰满了你的精神世界,让自己变的逐渐包容;再者就是让这些精神的沉淀成为自己成长和进取的养料能够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让自己有信心和能力走上更高等级的舞台进入更深层次的人生修炼阶段,为社会做更多有益的事情,做一个更有用的人。
这样想,我们不是从静态的“阅读”本身去寻找价值,而是从“阅读”如何更好的影响人,如何更好指导启迪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两个角度谈如何阅读,则更有时效性。
从人自身来讲,你阅读什么书籍由自己的需要来决定,在阅读过程中这个层面的书籍又满足你的需要。
如果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可以分层分阶段,我想大致可以分为自然人、社会人、道德人、宇宙人。处在不同阶段,人对阅读的选择就不同。
所谓自然人,就是生活处于无意识状态,随波逐流,大家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对于工作和生活缺乏计划性和打算,撞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阅读标准的选择上以满足个人的喜好为前提,思考比较幼稚,往往选择近似于儿童的读物。
所谓社会人,就是自己的打算和行为大部分为了功利,和功利无关的事情啥都不理。在阅读标准的选择上以功利为中心,往往武侠小说、官场权术类会入其眼帘。
所谓道德人,就是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中人,能估计到周围人和社会的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会做不少的公益事业。在阅读标准的选择上往往注重有无社会价值,对公众对周围人有无价值,他们看重普适性和公益性。
所谓宇宙人,就是能知晓人类的诞生源于自然,又生活在社会中,更是生活在宇宙中,自己也是宇宙中的一粒灰尘,甚至连灰尘都算不上。在阅读标准的选择上看重思想的交锋和沟通,注重人性的回归,和全景式思考。
请注意:上述的分层不是绝对的,彼此之间存在联系,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倾向性。正是这个倾向性决定了自己处于哪个层面,选择什么样的阅读系统。
也许有人会说,我从小就喜欢读《易经》是不是,我从小就是一个最高等级的宇宙人。这样的认识是典型的否认量变得“激变论”。
如果说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是人和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那么阅读则是人与世界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的落脚点不仅仅是实现记忆就结束;或者告诉自己和他人自己曾读过某某书籍及完事了。我们的任务和目的不是“实现记忆”和“曾经读过”。这会导致每次向人炫耀也还是一样的东西。我们要强调的是理解。这是才是内化的开始,如果阅读时草草了事,只注重数量,注重“博览群书”,最后问问自己的收获和内化有多少的时候,连自己也茫然。
如果你只注重故事情节和当时的催人泪下,过后就不再深思熟虑,那么这样的阅读在读者心中能留下什么?对你有什么共鸣?对你的生活、工作有何启发和引导?如果没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内化,那这些阅读过的素材的利用率就太低了。这和学生应试搞题海战术如出一辙;是不是也很像物质世界中对能源的利用率低下是一样的。阅读中也得避免这种粗放式的阅读。
论故事情节的动人和当时的催人泪下往往是非理性的认识和感悟,这是人之常情,这没毛病。但是,这不是终结。这人啊,除了非理性的感情、冲动、之外还有理性认识,这就是该文要提醒大家的,也是阅读者平时缺少的一环节。如果只关注理性认识,人就会产生给人很古板很死板的感觉,没有情趣、情调。只有既关注到书中的非理性认识,还形成自己的理性认识,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才是辩证思维的体现。否则,只关注其中一方则是形而上学的片面认识。
聊到这里,各位会问:阅读的前前后后该如何做呢?
阅读过程中:书籍确实有难易。阅读易懂的书籍一边读就能一边了解其意义;有的书籍需要读多边才能理解其大意,有的书籍可能终生不懂其意。这就要求读不同的书籍需要有配套的思维方式和阅读方法。(至于思维方法和阅读方法不在鳌述大家可以选择相关书籍看看)
阅读完后,建议大家要写写读后感。说到这,很多人会纠结自己多年不动笔墨了,哪有什么话写。其实,对于平时工作不动笔墨的人而言这是正常的反应,但是,要想让阅读不断提升你的“气质”,这是一个开始。一开始,不论多少、好坏(其实也没有好坏之分)都是自己开启了进步的阀门,这是伟大的,请你给自己点赞。
也许,开始你写的读后感都是些流水账,但你要知道这是正常的。这是你对事物深入认识的开始,理性认识往往是非理性的现实开始的。这也是你从书籍中跳出来的开始。
比如最近热播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让很多观众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这不能自拔的原因之一就是自己不能从电视剧中跳出来反观和审视它,其实质是人被电视剧所驾驭和操纵。阅读也是如此,我们强调的是读者要具备从书籍和电视剧中跳来的意识,这才是有价值的阅读的开始。
写着写着,你会把书中的故事情节和感人之处启发之处和自己的生活、工作联系在一起,和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和人类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如果有这样的认识,你的内化就开始了。在从书中获取有益的启发点也就是自己生活中所需要的。这样的深度思考和沉淀才会在自己的血液里留下来。书到用时才能信手拈来。因为书籍中的滋养已经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了。并且这部分是有机的和自己原有的成长素养结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对原文的照搬和套用。
当你的个人私欲和功利化的阅读要求逐渐满足之后,在不断有效阅读和坚持写作的基础上你才会萌芽道德人的阅读需求。
只谈需求的高雅是空中楼阁,这种高雅需求的产生最根本还是需要社会实践的高雅和扩容加深来实现。
我一贯主张“社会责任感”要在社会活动中去培养,若把孩子们圈在教室和学校只能培养教室责任感和学校责任感。所以,多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益处多多。因为阅读绝不是只看纸质的书本,社会也是一所大学是更好的书籍,是直接的鲜活的书籍。从根本说,还是社会实践的能力和水平决定了自己的需求和品质。反过来,不断升级的阅读也会反哺自己的生活、工作。
让我们再回到刚才阅读的分类上,虽然我从书籍的侧重点上把书籍分了四个等级,并不是说不同等级的书籍就一定死死的框在自己园囿中不能超脱。
其实,任何一个层面的书籍都会或多或少包含自然人、社会人、道德人、宇宙人的需要。就像看同样一本书,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能否从固有的书籍中获取对自己有益的滋养还得看读者的心境和所处的层次和生活、工作需要。看同样的书籍,有的就事论事,有的就是论理,有的就事说道。可见大家在阅读中都是有目的的选择和有组织的加工改造和整合获取的信息。
大千世界的复杂性造就了人类认识的多样性和无限性,因此成千山万的书籍让我们养成了活到老阅读到老的传统和习惯。但是,在阅读中不能贪多,只顾自己读了多少书,成了书虫,成了背负很多书本的驴子;不能贪快,就想着赶紧把某书读完,读完就算完事,然后接着读一下本,有机会便说我这一年或者一个月读了多少多少书,仅供炫耀之用;不能畏难,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容易读的都是“小人书”,要读“大人书”就得精耕细读,好好品味。如果你的认识能力增强了即使是“小人书”也能悟出管用的门道,反之呢?浮光掠影的看看,就是手里捧着“天书”,也得不到其中的精髓和价值所在。
最后再加一句:没有批判性思考的阅读是自己给自己洗脑。这样的阅读会迷失自己,会把阅读这个增强自己的方式当成是终身的目的,那就惨了。
【往期作品回顾】敬请点击以下链接品阅转发分享原创作品
姜修亮|心灵劝导遇到不良情绪(对北师大吴国珍教授两个问题的思考)
姜修亮|你家孩子有这些学习细节的不足吗?
姜修亮|影响孩子人生的33种(句)优秀品质和箴言(家教分享)
姜修亮|关于日常课堂九大“失效片段”的调研和思考(7,8,9)|姜修亮
姜修亮|关于日常课堂九大“失效片段”的调研和思考(3,4)|姜修亮
姜修亮|关于日常课堂九大“失效片段”的调研和思考(1,2)|姜修亮
姜修亮|[养生之道]为了健康而奋斗
姜修亮|[时评]你在我眼中是最美
姜修亮|[时评]一个人毁掉一场国际比赛
姜修亮|时评:一个人毁掉一场比赛
姜修亮|时评:不忘初心 方得民心
姜修亮|彩虹是通往天堂的路
姜修亮|童言童趣(家庭故事五则)
姜修亮|剔除传统文化中的六大糟粕
姜修亮|你不知道的三个学习原理
姜修亮|做人做事做自己
姜修亮|工匠精神与职业艺术化
姜修亮|什么人不值得帮助和尊重
姜修亮|生命中,哪个人让你时常想起
姜修亮|我为儿子写童话
姜修亮|平庸和优秀的差距在哪里?
姜修亮|心中那颗小树
姜修亮|和孙主席的一次饭后闲聊
姜修亮|从阅读和理解谈起
姜修亮|诚信与生存
姜修亮|启蒙与唤醒
姜修亮|谁来买她的火柴?
姜修亮|二两牛肉
姜修亮|找回自我 活出天性
姜修亮|创业简史:这不是一颗流星
姜修亮|论质疑精神
姜修亮|答学生课堂提问的几段即兴讲话
姜修亮|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
姜修亮|人格魅力初体验——记我与当代教育家崔仁波先生的几次交集
姜修亮|不必远行,幸福和修炼就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