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眼睛||好诗点评86:​宗小白/张常美/黍不语/淳本/林荣等四十首诗 点评家:呆瓜(总1187期)

王恩荣主编 诗眼睛 2021-10-07





    

张文忠,笔名呆瓜,男,七零后,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工作。有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浙江诗人》、等报刊杂志和多家市县级内部刊物。





本期点评诗人:


宗小白/阿水/刘颖/麦子/蓝宝石/张常美/李栋/连山/涂拥/王子俊/樱小桃/黍不语/冯冯/念小丫/秋若尘/淳本/山重小住/连城/黎周谷穗/于海棠/阿登/曹兵/陆十一/乌鸦丁/吕游/琼瑛卓玛/林荣/禾秀/王景云/阿蘅/宋煜/云垛垛/柒零年代/鹤轩/南在南方/大连点点/窗户/木耳/冯冯/黍不语(排名不分先后)








有时候我说生活就是沙滩,那些微小细碎的金子也会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它们太小了,永远也不会被人收走,但它们也是金子。其实很多细小的感情就是这样简单,简单的让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存在,但这些简单的东西让我很是喜悦。



野花


宗小白


不知名的野花生长在道旁

风一吹

它就点点头

再一吹,它又点点头

它见的风

多了

没有哪阵风

吹倒过它


倒是那些风

吹着吹着

就不见了


野花也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野花,那只是大多数人看到的,它不一定叫自己野花。生活就是这样,保持自己的个性与自由,浮云流来流去,是浮云的事。整首诗简单干净,没有多余的枝枝蔓蔓,有着思辩的味道和唤醒的功能。(呆瓜)




大雪


阿水



雪从夜里开始飘落

凌晨三点,推开窗

天空有落日余晖一样的昏黄

又因夜幕而明亮


失眠的女人,有泪水

在眼眶里汇聚

悬崖般决裂地一跳,雪

无声降临


人间一定有人跟我一起失眠

我如莲蓬般结实

枯黄又丰满


雪从天上来,白,而且轻

注定要回到天空去


每个人都有无可言说的心事,这些心事有时会在某件事物的触发下,慢慢扩散出来,扩散的浓与淡,无关重要。重要的是发呆一会儿,放松一下。发呆是个什么样子呢?发呆就是这个样子:雪从天上来,白,而且轻/注定要回到天空去。(呆瓜)




暮色


刘颖


暮色在母亲的院子里

在葡萄架上

母亲把葡萄仔细摘下来

梳理整齐

送给邻居,我,偶然到来的陌生人

直到

葡萄架上只剩空空的深秋

这一幕让我忽然明白,千里外

故乡小如颤抖

被母亲捧在手里


暮色在生长着,很好看但没诗意,可是暮色突然断裂了,露出新鲜的茬口,那么诗意来了,来得自然而从容。叙述也一样,没有断裂的叙述只能是叙述,叙述的断裂处才是诗意产生的源头。嗯,我想写诗的来由只是一个瞬间或来自心底的一种冲动,那个瞬间或冲动让我们动容。(呆瓜)




山间


麦子


进州的山泉,比我先到,它飘飘洒洒

冲向低处的河流


河床上细碎的石块还没有磨圆,它们

来自都是当年,垮塌的山顶


十年了。它们静默沉在水底,亮着

锋利的牙齿,却无处诉说


而此刻夕阳西下,无边的落叶潇潇而下

仿佛那些蒙难的人们——


悄悄往人间捎来,无人接收的书信


山间有什么?有你需要的事物,那些事物是从万千事物中过滤出来被你所选择的事物,事物的选择很重要,每种事物都可能成为情感的通道。山间只有河流、石块和落日,翻耕一下,会长出属于自己的天使。(呆瓜)




清晨


蓝宝石


我不能使太大的力气

说话的声音不能超过鸟儿

连抚摸也要轻易忽略

我必须屏住呼吸,种一棵无花果

根伸展,根要把所有的力量呈半圆状

撒下网

先别收网

身上的鸟儿在唱歌

数到第三下才有可能踮起脚尖

现在,猫的路线有些潮湿

它舔了舔前爪,甜甜的

它迟疑了一下,又接着去舔另一只

带甜味的


清晨是美好的,是因为它和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物在一起。你不用强制事物说话,事物的每一部分都有暗示性。尽管一遍一遍读好了,字的每一个肢体动作下面,都带着感情,带着感情的词句才是有意义的词句。(呆瓜)



诗意并不一定来自文字表面,而是你在读完之后,那种不愿离去的、持续一段时间的味道。许多时候,你只叙述出过程就可以了,节奏、气息、速度、精确的词语和氛围的营造,自然会产生出味道。所以,我们要培养自己的语言修为,这样文字才会随心随意,不是文字找人,是人控制文字。嗯,陷入在美好的、安静的叙述中去,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因为最简单的美更能贴近人心和普及众人。




在日子里


张常美


我住的这间房子不是这栋楼的中心

这栋楼也不是这个小区的中心

小区的中心是一个小喷泉

每到中午,音乐响起

水花会准时溅满孩子们嬉戏的脸

仿佛这些孩子才是宇宙的中心

连阳光也追着他们四处乱跑

而看护孩子的老者们在皱纹里藏的太深了

阳光也懒得把他们从树荫里翻拣出来

他们端详着孩子的目光让人心惊

那里仿佛一个黑洞

有一种摄取时光的能力

那里模糊一片。既没有中心,也没有边缘


活在尘世中的人,总有一个是他(她)的中心,而且中心是随着时间变换的。而那个中心,可能是亲人、孩子、金钱、物质等等,没有中心,那就羞于活着了,既使活着,与死了并没有多少差别。“在日子里”,其实就是活着,只有活着才在日子里,诗里透出的情绪是悲凉或者无奈。这首诗,简单的叙述一种现象,给人带来久久的思考。(呆瓜)




虚构的事物


李栋


虚构的事物有时也会弯曲、折叠

溢出它本身


如泉水流成大河,流到海

它带走了时间

喜鹊飞到空中,翅膀扇动风

留下来鸟鸣

她上班、瘦身、与小贩讨价还价

回家烧一盘青菜

读远方来信


写信的是个胖子

他常常虚构南方的雨水

虚构小桥明月,虚构心跳和肺炎

虚构爱


是不是也在虚构自己呢,未必不是真实的自己。生活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是这样,忙忙碌碌,但也有渴望,虽然有的遥不可及,但总能给人一个活着的理由。既然是虚构的事物,也许会在梦里会出现,只是很多人活在梦里,未曾走出来。我想只有看淡了一切,才会活得自然而舒展。这首诗,并不需要太多的东西加入叙述,大马拉大车,小马拉小车,车大车小都能运载感情,但不能运载所有的感情,却都能成为感情的通道。(呆瓜)




万宅村的银杏落了


连山


深居在万宅的银杏

终于落了。


阳光浩荡。那么多感恩般的颜色

不断地充实着,完善着

一座村庄的秋天。


来这里的人们多了起来

他们在盛世中欢呼。奔跑。追逐……


那人却一声不吭

长久地,坐在树下。金黄的声音

陆续降临他头顶。仿佛

大器晚成。



字词是简单的,叙述的只是事物声色、运动方向等,但诗意却是来自声色的变化、运动的轨迹,让我感受出来的,是诗者的情绪波动。叙述是一种姿态,而诗意来自叙述者的心中。叙述中会呈现出叙述者的心境、状态等等。嗯,叙述不要那么多、那么满,种的那棵树长高了,开花了,是时候选择离开了,继续呆在那里是多余的。(呆瓜)




方山雪


涂拥


每年春节,必有一场大雪

纷纷回到泸州

带来一小片欢愉

酒杯中的千山万水

还没有喝干

雪便悄悄融化了

只有少数到方山云峰寺

烧香拜佛的人

才能见到幸存的雪

逗留山顶。庙中僧人

任由这些雪

匍匐在菩萨膝下

不言不语


多么安静自然与祥和,并且沉稳。仅仅叙述出雪的那几个状态就可以了,事物会说话,总有事物会呈现出人性的那一面,别把它当哑巴。雪不是哑巴,它会替诗着说出一切,而且雪不仅是给诗者看的,还是给相同心境的很多人看的。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词语和高深的技巧,只是一次平常的、身边的一些熟视无睹的场景或者细节有选择的再现,轻而易举地就触发了读者的情绪。(呆瓜)




乘车记


王子俊


从金江火车站始,

一连串的隧道,

长的,短的,像纠缠不清的血管。

两个去年下岗的中年女人

靠窗,努力保持体面。

她们小心谈论,那笔五六万买断

工龄的钱,怎样细花

才能支撑到五年后的退休。

三个相約到成都

参加一建考证的年轻人,喧闹。

说的是过关技巧。

去泸州的我,注意到了

这样的一闪而过:

火车一头,撞进山洞,

暗,从地下拖上来。

山与山间,是火车撕破的缺口

我们被小缕阳光,煮暖。

长暗和短明,交叉

一如九号车厢乘车人,各自的活着。


这首诗是写生活的境地,或者说是生活的姿态,并不是指向精神上更深层的意义。事件就发生在我们周围,是我们常常忽略掉的细节,细节决定了这首诗的成败。任何事物都是有关联的,怎么把这些有关联的事物捏在一起,要看诗现场的营造,看事物活动的细节,除了后面几句,都是生活中真实场景与细节的再现,细节的叙述到了,就像一句诗: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以前,我说过小题大作,这是诗的写法,一个聪明人的写法,一个灵性诗人的写法。一截车厢,同样也是一个社会。(呆瓜)



诗不仅有思想和感情,思想和感情可以用很多文体去描述。一句谚语,它表达的思想可能比一首诗更直接,那它不是诗。所以说,思想和感情不是区分诗与其它文体的关键。分行的散文也不是诗,诗有诗的节奏、气息、速度、精确的语词和氛围的营造。那些带有感情和思想的、有气息、有节奏、词句精准的语言才是诗的语言。



柴楼上的秋千


樱小桃


稻草搓成的绳子,挂在柴楼的梁柱

外婆为绳索绑上木板,铺上棉垫。秋千飞上樱桃树


所有看似永恒的东西,都如朽蚀的稻草绳

轻轻一拉,就会断裂


外婆坐回堂屋的门槛,燕子从泥筑的窝探出头

秋千架上,无忧无虑的笑声飘上云端


那时我并不知道

时间会带走外婆,燕子窝会放空,秋千会散架

被扔上暗无天日的柴楼


我们总会有回忆,总会有脑海里抹不去的那些,将一路前行,我们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在某一天早上,或者晚上,或者闲置的那一刻,跳出来和我们聊聊。这首诗,你不用去解读,你慢下来读,多读两遍,不同的人便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可能会感受到人生的苍茫,有的人可能会感受到一个人的爱,等等,你可能感受到很多。这里我只说,一个诗人的意义就是把一些字除去灰尘、杂质后,让它们重新发光。(呆瓜)




这世间所有的好


黍不语


那麦地多广阔。好像可以

供我们走很久。

那绿色多蓬勃,像世上

所有的好,都来到了这里


我想跟你说很多话,像小羊

不停地咩咩。

我想和你长久的拥抱,像两棵

长到一起的树。


然而我是如此单薄。人世繁茂

很长的时间里

我踩着你的脚印,认真地

往前走。


像我拥有了,更多的你


人间的爱不是喊出来的,是活出来的。不是说,你说多爱就能多爱,爱是一个过程,是怎样去爱的,走过什么样的路途。古往今来,我们记住的那些爱情故事,其实记住的不是爱,是爱的过程。世间所有的好,无非就是所有的爱,只有爱才让我们留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爱,就羞于活着了。我说过的,不语忠实于生活的现场,不拔高,不求远。用自己的眼光拉近事物,一层一层地逼近,又一层一层地剥离,再一点一点渗透下去。她把情感摁在叙述里,叙述完成了,同样,她的情感也跟着叙述抒发完成了。(呆瓜)




下雪的早晨


冯冯


在斑马线一侧

等候过马路的行人

站成横排

都穿着厚厚的冬衣

以黑色居多


风把雪花戴在

人们的胸前


车流驶过,一辆紧挨一辆

像是要去同一个地方

这些黑色的衣服,簇拥着

肃立在这白茫茫的早上


这是肃穆的,胸前有白花,穿黑色衣服站立的人群。你想到什么了吗?我想,这么一说,你一定会想到一个场景。诗者把一个场景瞬间转化成另一个场景,真好,多么自然与和谐。所以说,写诗时把自己的想法和意志强制地转嫁到别人头上是不好的,用事物场景等共有的特征去关联、去渗透会更好,读诗人会接受而不去抗拒。最后我还说,给诗罩一点雾气也会很好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拨开雾气,会发现不同的事物。(呆瓜)




边界


念小丫


风吹着,风刮过山坡是宁夏

风在谷底是内蒙


写情诗的小僧人在小南寺附近


雨淋着,雨落在山坡是宁夏

雨在谷底是内蒙


身为旅客的我,望着他坟上的石头


沙滚着,沙在沙湖是宁夏

沙在腾格里是内蒙


我让我的忧伤在一粒沙中沉重


蝶飞着,蝶落马兰是宁夏

蝶落格桑是内蒙


这在生活中,难道不是内心的选择吗,选择何其重要?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面孔。我读到了一种结构重复的力量,就这样重复着,重复着,通过叙述事物暴露出来的动作、情态、痕迹、规迹等,把自然界的事物、活动等有方向和规则的展开,隐喻或双关的把感情、哲理传达。是的,消除一些生硬的主观意见,找准事物与人性之间的内在关系何其重要,诗意的弹性就大了。最后我还说:诗,是一种文化,当然这里是地理文化。(呆瓜)




悬浮列车


秋若尘


他说我正在悬浮列车上,外面乌云滚滚

想着某地一定在下雨

也有轻飘飘的地方,白雪皑皑,将人烟遮掩

他说很多美妙的事物接踵而至

让中年也升起欲望之心

我诧异不已

仿佛距离并不成为距离

如此准确

地球上的一切都如囊中探物

他的自信来自于哪里

像我深夜之中

还在为归途焦灼不已

他说我身处悬浮列车上,被磁场所扰

地心引力让我们看起来都是一样的

又说

万物混浊,不可深究


你说它是悬浮列车也好,或者是想像成其它别的也好,人到中年,就像悬在空中一样,跑上跑下,好象永远都会有做不完的事情。如果某一天,突然感受到轻松舒适的那一刻时,想法是诸多的,两个人会有不同的想法。世上有太多的人,总是去关注别人的行为与语言,从不去审视自己,审视某些事件发生的原罪,可从某种意义上说,审视自己也是审视大众。写诗是让自己释怀的,而不是让自己沉重起来。而写诗的人多数是忧郁的,写出来的东西应该忧而不伤。(呆瓜)



活着,这是谁都绕不过去的一个词语,无论主动做什么事情,被迫去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生活的更好或者说是为了活着。我所理解的活着,是既和世界对抗又和世界融合的过程。写到这里,我好象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情,人最大的政治就是活着。活着就会有想法,就会有设想、希望和诉说。活着太难了,活在自己的羞耻里,活在自己制造的垃圾里,活在自己沉重的包袱里,活在孤单里、轻视的目光里、道德规范里,而死只是分分钟的事情。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纠结和思考,很多时候,我们读一首诗,往往只是取走我们自己需要的。




高原狂想曲


淳本


我的高原,是被固化的象征物

它穿着落伍的旧时裳

仿似地里钻出的神明

它卷曲,蜂涌,退让

忍辱负重

千疮百孔

它有数不清的夜晚

良辰,都被我一一辜负

曾经走失的马匹,一本正经地站在岩石面前

甩着尾部,沉思了一个下午

它的所有心事,均来自蓝天下正在疯长的野草

牛羊还在漫步

它们总是懒于开口

大雾从山谷升起,这是土地唯一的词语


生活是艰辛的,时时刻刻面对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压力。我们需要释放和释怀,来宽慰自己。怎么样释怀呢,那就从文字里找出来吧,诗里面有矛盾、挣扎和希望,有呼喊、无助,但爱和伤痛是同在的,没有爱就没有伤痛,就没有方向,她已经告诉你了。

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人的悲喜、挣扎、疑惑,但不能否认,这也是生活中一群人的生活存在方式和对世界的看法。诗的价值,就是你在读后,也会有一点释怀,这就足够了。是的,我从不希望一首诗会给人带来多大的价值,带给我们一次忧伤、一次热爱、一次喜悦就足够了。(呆瓜)




妈妈的生日


山重小住


妈妈生日的头一天

我就计划好,要在某时的某一分某一秒

给妈妈打电话

妈妈生日当天

我忙东忙西,忙前忙后

等想起打电话时,已经晚上了

那时正在过马路

我想等过完马路,找个清净的地方再打

去了超市,去了一家蛋糕店,去了一个小吃摊

去了一趟空旷冷寂,树影婆娑的人民广场

其间沿着圆形天桥接了一通电话

等又想起打电话的时候

是凌晨零点六十八分

那时世界很静

静得只剩下洗衣机呜呜呜的转动声

静得能清晰的听到一滴雨

从河的右岸,滚向右岸


生活是琐碎的,碎到我们常常一整天都不知忙了些什么。忙来忙去,有太多的人浮躁着,从不去审视自己,审视事件发生的原罪。这首诗不写妈妈的生日如何如何,写生日期间的过程与细节,叙述过程近似于唠叨。正是这种唠叨,不夸大,也不缩小,才反射出生活的况味,让读者多了一点感悟和思考。

我们会在很多时候要面对这样的困惑:写出了真实场景却没有力量,没有想要得到的文字的扩散和渗透。或者,我们虚构了一些东西,却遮挡了那些真实的场景。我想这是在细节的处理上出了问题,我理解的细节,是指有真实具体的事物,有姿态、色彩、规迹,不拔高、不夸大,在文字上尽量真实、简单、自由,就像你用眼睛真实地看到一只虫子在动,在怎么动,一朵花怎么摇,摇的速度和幅度。这样,能给人一种大美,客观存在的美,而不是想象中的美,想象中的美是有距离感的。(呆瓜)




天空之城


连城


在马贡村,冬天最先袒露的是树脊

然后


是屋顶。四方形的城池

青瓦。飞檐挑角

完成鱼骨的解词,背山面水的哲学


做为水底的甲虫,我无从被袒露

我常常仰望,看屋顶的鸽子拍打翅膀,散步


黄昏生起炊烟的云雾

我喉咙里发出鸽子的声响

咕咕,咕咕


多么安静自然与祥和,仅仅叙述出一个景色就可以了,事物会说话,事物会说出我们想要的一切。为什么会感人呢?这种感人来自诗歌的内部渗透力,通过叙述事物暴露出来的动作、情态、规迹等,就会自然而然的让你体味出一种爱、一种美好或者一种力量。小诗不小,有硬度和高度,更有一个大的胸怀。

我喜欢客观自然的描述,而不是站在那里当指挥家:说要这样,说要那样。“要怎么样”和诗里呈现出的“是怎么样”,有截然不同的味道。一首诗,审美的主体是读者,如果审美主体被诗者过多劫持,一味强加一些主观意像,那些意像就是美丽的覆盖物。(呆瓜)




深秋


黎周谷穗


那口铜钟灌满了风

灌满风的铜钟嗡嗡作响

月亮是一个剃度的人

每天敲击自己

每敲一次

就有那么多碎屑飘下来

就有那么多树叶一样的鸟

飞起来



风、月亮、树叶、小鸟这几种在深秋中常提到的事物,利用钟的敲击进行渲染,一种落寞的情绪便被释放出来。小诗不小,简单质朴又充满人文情怀。

那么我说,写诗不一定需要那么多意像来填充,不一定需要那么多意像来叠加,有时候效果会相反。要学会挑拣和选择,简单直接,更容易阅读,更接近读者,事物和一个人的内心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就有什么样的弹性和尺度,这是一个人对自身的存在、生活或者感觉等多种因素体验的结果。任何事物都是有根据的,意像也应该是有根据的,不能让意像乱飞乱窜。(呆瓜)




致今日


于海棠


愿你保有这样的姿势,像一小

片树叶浮于水

平衡足以抵挡安静之外

惶惶不可终日的嘈杂


窗外鸟鸣稀疏

朦胧的白雾弥漫高处,低处的

蔷薇丛,一个词不足以摁住内心的荒芜

听觉得以安慰已达甜意


乱风吹纸屑

吹榉树,拥抱的情侣

不知世事,驶过的公共汽车

接住他们新鲜的吻


花束坦然,绿萝长出新的叶子

世事尚且以待

我的安静尚以告慰今日之潦草。


海棠有良好的语言素养,能举重若轻的来开导人们,来唤醒人们的真、纯和心胸的宽而广。这首诗很简单很直接,也没有多少层次,更没有多少华丽的语言,但已经把自己的心思写明确了,写到最底处了。是呢,有时候简单就是一种深刻,很深的深刻。

简单直接的好处,就是减少距离感,增加亲和程度。诗歌的空间在那里,应该是诗歌创造出来的那种无法当场展示在你面前的那些无形的东西。这并不是说文字需要多么高深,句子需要多么复杂,主要是不会有意的避开读者,通过“接近”而产生“辐射”。简单直接的语言可通过分层、分段、叙述的断裂来产生诗歌的气息、节奏,最终产生诗意。(呆瓜)



在众多的文学体裁里面,为什么会有人特别喜欢诗歌,我想因为诗歌可能是最讲究味道的体裁了。归根结底,诗的味道决定了诗的魅力,诗的味道也并非是用华丽的字词句和高深莫测的诗技巧来制作出来的。我想这与其相反,从美学意义上的角度去说,最简单的最美,最简单的美更能贴近人心和普及众人。所以,那些看起来简单的诗歌或者简单的语言,可能会比华丽(有的华丽在我看来,有的更接近于漂浮,那是很危险的,那不是空间,或者可以说是不及物。)更有诗味,更让人再三思索,简单的文字背后,可能还埋了第二层、第三层,或者更多层思想,味有持续性,脱离文字之后的持续性。古语有云:“诗到淡处才有味,人在短处见长处”,这是有道理的。



无名指


阿登


向阳坡不长松林,适合生稗草

和放牧白云。

路过墓园

我突然想看看

低矮的石碑到底举着什么


没有姓名、番号、种族、国籍

没有为之冲杀或被杀的缘由

没有嘶喊。有风

没有他们。只有我们


我们坐成一排,很容易被阳光斜照上肩头


无名指,也可能是无名人,他们自然的衔接。是的,一种干净又复杂变更着的关系,是文字流动的主要关系,可以让诗现场即清晰而又混沌,让你看似摸得着,却又无处下手。我觉得好诗应该是这样:文字真实、简单、自由,有具体的事物、色彩、运动规迹,让人感受到所产生的情绪丰富、延伸、曲折。(呆瓜)




河山


曹兵


三十亩良田,也是河山

有多少棵玉米,就有多少守卫疆土的士兵


渐冷的秋风,让万物缴械,投降

河山还给大地,士兵撤离城池


走散的庄稼啊!

请记住日夜守候的稻草人


至此,山河破碎,我是孤家寡人

所有的朝政,放逐给觅食的鸟雀


羊群飞上了天空,三千里旷野,无人守候

草木抱紧草木,喊一声


回家吧。一个冬天,我们是父子

是兄弟,也是占山不为王的草民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在于文字的朴素大方,这样的字不产生幻觉,真实可靠。所以,有时候我们用字应该老实一点,真诚一点,接近地气,接近物,接近真实的自然状态,避免一些虚幻的字,这能体现一个人把握控制语言的能力。这些字有分量、有形状、有运动规迹,能把人的情绪不经意地调动起来。(呆瓜)




心结


陆十一


没有比这抚摸更加让人心生柔软

海风拂面,如同羽翼渐丰

我想到了眼前刚刚飞过一只海鸟


以及,更远处的飞蛾

还有它脱胎换骨前的艰难蠕动


一说喂养。故地的桑树便再次倒伏

我将暮色的桑叶轻轻摘下,在黎明前学着吐丝

并练习作茧自缚


这首诗在表面并无什么喧哗可言,是通过诗的现场感来表达自己心境的,这需要文字的营造。写什么心境,就需要相应的诗现场来衬托,这与一个人的眼光、智力、生活习惯等等有关。(呆瓜)




樱花树下


乌鸦丁


我们经过树下。

那时,我们

足够小,樱花树足够高大。


整个四月

我们活在一场

风花雪事里。


整个四月我们

都走在埋葬的路上。


叙事方式上作者忠实于生活的现场,并用自己的眼光去近距离凝视,一层一层地逼近,一层一层地剥离,把情感摁在文字里,再一点一点渗透下去,形成浓厚的氛围,最终使这种氛围忠实于自己的心境。(呆瓜)




疯长的麦子


吕游


和麦子抢地盘的人

不是开发商 是农民自己

“怎么还不来拆迁”

农民摸了摸干瘪的口袋


习惯了赔偿 习惯了

多年后 没有粮食

“总会有人来种麦子的”

总会有一块地 长满了麦子


填满了钱袋子 亏了粮袋子

什么时候 开始习惯麦地被出卖

就像孩子背后 插上了草


疯长吧 楼群

你和城市有着天壤之别

一栋栋楼 像不像一株株麦子

它和我的麦子不一样

没有人住的楼房 和那株

没有麦粒儿的麦子有什么区别


楼房疯长

麦子 你在哪里


诗歌的进入是直接的,而“和麦子抢地盘的人/不是开发商/是农民自己”就露出了诗歌内部的出口,把本质的东西呈现出来。这种进入,也可以说是一种埋伏,只有打下了埋伏,才能继续向下发展。整首诗没有任何虚伪和创造的痕迹,这种在文字上真实可信的诗歌文本方式应该得到大多数读者的喜欢。(呆瓜)

 

 


人文关怀是每一个写诗者潜意识都存在的通病,为啥说是种病,这种病是好病,是根子里的。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女性写诗者,可能更细致悲闵一些。不是我们没激情,而是很多人压制了,压制下来后就成了冷静。当然,诗歌需要激情,也需要冷静,激情是现象或者一闪的冲动,冷静是思想是无声地拷问。如果两者结合的紧密会相得益彰。



午后


琼瑛卓玛


在四月初,交出那些濒死的抽搐后

葬礼在你薄荷味

舌尖上举行

并再羞于发表言论


一代人的尸体穿戴好大数据的花环,

被用防腐剂浸泡的点赞声烘干

(也许它们本身就是防腐剂)


那怎能说成是风的错?

《镜子》里的母亲用白桌布打好结

把她的孩子绑成一只蝴蝶

我把我的衣袖反复套在你的衣袖上


整个午后。我在讲授刑事法律制度

而讲台下十八岁的藏族小女孩

——嘀嘀咕咕,嘀嘀咕咕的。

哦。她念着佛经!


打开一件物品不一定需要刀、钻,或者牙齿,有时候得不偿失。也就大声哭的不一定悲伤,沉默无声的,也许伤到极致。比如前三段,她只是选择性的把事物或者现象描述出来,然后让那些文字忠于自己的内心。最后一段,恰当的对比更像是一个意外,被作者捕捉到,这种敏感程度是尖锐的,带来的撞击是果断且持久的,把诗带进了更深的层次。(呆瓜)




卷首语


林荣


灯下。执笔者在扉页写下:

当现实和人们已不再令人着迷

困惑。瞌睡。败坏的味蕾

归顺的囚徒

不知所往的游荡


执笔者接下来写道:别惊醒安睡的鸟儿

但空中的雷,还是来了

雨,还是来了


他的笔锋继续切下去:

在一个激情和颓废共存的城市

谁将有勇气和智慧探秘深处的漩涡——

那些尖锐的、黑色的

未名区域


这些文字看起来有些破碎,表面的破碎并不代表真实意义。诗歌里边,作者其实是站在平静的角度去把握诗歌走向的,清醒地制造了一种氛围,让文字表面那些破碎的疼痛慢慢伸展开。有时候,你必须安于场景的营造,气氛能杀人。(呆瓜)




雨后的晾衣绳


禾秀


一滴水也可以安静地呆着

呆着,呆着,就跳下了悬崖

一滴水也可以慢慢靠近另一滴水

从问候开始 到相拥着跳下悬崖

一滴水也可以走近一群水

站成一排,你拥我挤中

手拉手跳下悬崖

谁也想不到 一根钢丝晾衣绳

可以晾晒一支军队

一根钢丝晾衣绳

也有过

绝望的孤独和爱情


诗歌及物,它能更好地表达出真,生活的真,感情的真,这比虚空的谈及解释一些东西更让人接受。现实和想象之间距离是很大的,大到什么程度,没人知道。写出诗来,多数都超越了作者自身当时的境地。作者的感悟,就是很多人的感悟,也就是让自己的体验、感悟或者回归成为大数人的体验、感悟和回归,这样就有了生命力。(呆瓜)




白色孤独


王景云


一株洁白的茉莉

怀了微风,凉爽了阳台的小夏天


阳光,晨露,眼睛

茶几,老式台钟滴答

菊花,金银花

茶杯里泡开的寂静

与邻居无关


香,很轻;你的孤独

冒着香气

也很轻


一株茉莉,在窗外

芬芳着,白了一下


通过对外界事物情态、颜色、轨迹等有节制的叙述,来呈现一个人的内心情绪,这种情绪是孤独而纯净的。花是植物,让植物与人产生了关系,证据就是在某个时刻,人就是一朵花,花的客观意义得到了延伸。整首诗,结构是自然下落的趋势,连带着情绪的自然移动逐渐完成的。简单,柔和,就不会存在虚伪和创造的痕迹。(呆瓜)




帕克先生


阿蘅


抛掉废旧物,除尘

一遍遍擦拭家什

最后给娇嫩的水仙花蓓蕾淋水

帕克先生,那些旧日如蝉蜕

被我清除

那些爱过的人如我的眼睛和眼角鱼尾纹

时日愈久,愈不可分割


公园里的杏树枝子凸起芽苞

有短发女人着白纱裙

迈着匀称小腿

帕克先生

我们多像白瓷盘里的老北京糖葫芦

翻滚着,粘取更多白砂糖


帕克先生是谁,我不认识。但认识阿蘅,她能站的高,看的厚,扎在人堆里,仔细寻找,观察自己的位置。这些新鲜的景色里,有人也有物,有动也有静,也有色彩和运动曲线,或者干净,或者祥和。无论是哪一种,都是真实可感的。真实到我们能看得见,能走进去。哦,因为亲临,才会可感。(呆瓜)




你不能强制它不说话,既使它是哑巴,但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暗示性。你不能强制它说一些大话,它无力做到,它做不到,就是让它吹牛,它吹牛它就是晕子,就是忽悠。你不能让它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前面它说云彩没有了,后面你又提到它坐在云上,你到底要它怎么做?字的每一个肢体动作下面,都应该带着感情,带着感情的字词句才是有意义的。



两只打火机


宋煜


两只打火机

并排放在一起

——坏脾气的家伙

此刻是安静的

像未开启的酒,暂时

忘掉体内的火

两只打火机

不再扮演咬人的狮子,也不

想着引火烧身,甚至不代表

谁的意志,不做

对方的引线

它们并排放在一起

守着各自的秘密


诗的意义在于揭示人性的秘密。每个心中都有一团火,只要一个引子就可能爆发发来。实事上,人和人在一起都受困于此,或者维持住一个必要的底限。(呆瓜)




回声


云垛垛


水桶滴水落下的回声

他们告诉那是假的


但我至今

仍在回味

它掉落并触摸

深井黑色的水面一一


孩童的许多梦想之一

就是趴在幽暗的井口


目光往深处探询

它有没有霎那击中一一


最幽深处星星的可能


这样的现象我们常常经历,时不时就会遇到,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或者轻轻一点就击中了读者内心中最柔软的那个地方。而结尾就像回声一样,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考的回味,是人的一生,或者其他,不同的人会读出不同的味道。(呆瓜)




斧头笔记


柒零年代


斗拱、飞檐、隼卯。一根木楔子

追溯到饭桌,五尺板凳

屋脊上看家的木狮子、婚床里雕刻

芙蓉刚出水——


村里的这些物什,拜家福师傅所赐

都是由他的

宽边、窄边,长柄短柄

锋利的工具之一,——斧头

一一打造而来


我没有在去年冬天找这个孤老头

喝一盅

今年春上路过他家门口

已是人走茶凉。只有几把斧头

他没有带走

垒在门后,发出雨滴敲打的轻微声音


从某种意义上说,斧子也就是人,斧头笔记也就是人的笔记。他会陈旧老化,到最后落寞归去。本诗好就好在物人合一,平静而又略带悲情地陈述了一个人的一生,呈现了一个人最终的归处,无论曾经多么辉煌。(呆瓜) 




一块巨石在荒野中 


鹤轩


一块巨石在荒野中

没有烟熏火燎磕长头的人

奔向它。


它没有被雕刻,不知道邪恶与疾苦。


石头只是石头,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意义。人也一样,不经历事情,就不会被影响,或者感知到更多东西。小诗不小,令人感悟。(呆瓜)




寂静满山


南在南方


行到水穷处,遇山

走近才知

惊人的事物几乎绝迹

只有我和鸟鸣是起伏的部分


而那鸟鸣的合唱,是一种训示

野蘑菇沉默不语,和我有着相同的病菌

偶尔有野果子跌落

也是静静地,将今生和来世签订


想把满山的良木栽移,连同那静

我不禁回头眺望

自己喧嚣的源头


诗中提到的山、果、木等都是作者选择的,是一个人的心态变化,呈现出的是静如人生。回过头来看,在一生中,寂静才是每个人的常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喧哗只是表面。(呆瓜)



不需要华丽的词语和高深的技巧,不需要更多现象的参与,只是一次平常的、身边的一些熟视无睹的场景或者细节有选择的再现,这样的好处是能轻易让你认可所说的,能轻易触发你曾忽略过的,从而产生一种情绪。嗯嗯,是这样的,一些诗简单直接,就像有人说过的“诗到淡处才有味”,最简单的却是最美,才能被更多的人接受。诗不光是给诗人和艺术家看的(呆瓜)




窗台上的妈妈


大连点点


最近两年,三楼窗台

成了她的根据地


我来的时候,她从根据地

撤下来,像个

刚刚解放的孩子


我走的时候,她趴在根据地上

摆手,一直摆

直到摆不动为止


她的根据地,她一人

把守,只有我这个敌人

才能让她投降


其实,不用多说什么了,读一遍再读一遍,闭上眼睛去想想那个场景就可以。她告诉你不多,又告诉你很多,不多是文字,很多是空间和情感,甚至你会想象到母女之间的默契与交流。诗是有味的,味有持续性,脱离文字之后的持续性。(呆瓜)




六月的雨水


窗户


在南方,六月的雨水

多过其他季节

植物喜欢

站在雨中倾听

大地与河流敞开怀抱

雨,有时会落进人们的梦里

密密麻麻的雨

和稀稀疏疏的雨

都会带来

开阔之境

雨延伸了我们的道路

也延伸了我们的梦境

它连接着

各个方向和空间

有时,我们在雨中

返回过去

就像梦里的一个转身

有时,在一滴雨声中

我们走向未来

就像一个记忆,在那时

准确无误地

找到我们


不紧不慢,从从容容,我想到了一个词“和谐”,我们经常看到。而这两个字进入诗歌,就是自然和协调。就像我们看一个人,五官长在五官的位置,四肢长在四肢的位置。字构成了词、词构成了句子,句子的排列组成了诗歌,而气息从它的发生、发展、凝聚等等都潜在地对读者发生着作用。那么,诗歌的最终感染能力必定来源于这个“和谐”。(呆瓜)




荒草记


木耳


这些前朝的子民

形容枯槁,却举止得体

即使穷困潦倒,也给北风让道

给战马让道。刀剑劈来,也只是

微微侧一下头,然后轻掸尘土

整理各自的粗布衫,不慌不忙


我看不清他们的脸

但他们一定修长、飘逸,为我辈所不及

诗人一样在江边踱步、焦急、悲愤、哭泣

不远处的其他人还是老样子

还是不愿换下前朝的装束

每次想到这里

我就想哭——

这些蒙尘了两千多年的人啊


这诗我不想多说什么,看看最近的事件,比如顶替者,比如拆迁,二千年前的草民和二千年后草民没有多少分别。真憋屈,二千年了还是那个样子,就如我前两天的牢骚:真想做一棵草啊/愿意在那里长就在哪里长/我才不管是穷人的坟边/还是,富人的墓前(呆瓜)




坟眼


冯冯


别说下雨,就是

下刀子,我也得去

梦里,我答应过

要去山上看看他们


坟上长出许多裂痕

像是被什么划过


雨下得再大一些吧,越大

越好,把我浇碎

让雨的刀子,剔除我

俗世的肉,肢解我

的骨架。就让我,随着雨水

从裂缝处,流进坟墓



诗是有速度的,速度产生的影响,加深了重量。这里诗表现出来的速度是她的孤傲和决绝。她的这些速度很直观、很危险,你看她用到了刀,那刀伴随着她不停地旋转,然后突然的爆发。她说:


让雨的刀子,剔除我

俗世的肉,肢解我

的骨架。就让我,随着雨水

从裂缝处,流进坟墓


看,她用词语的进行压迫你,不给你留下反抗的时间。(呆瓜)




我不是故意的


黍不语


我不是故意的。

不是故意与你们走散,故意找不到你们

也让你们找不到我。

通往春天的路那么多

每一条都盲目和热烈

每一条都布满新鲜的嘴唇。

我由于失语,走在自己的沉默中

成为了最先迷路的那个人。

我知道我必将

先你们而消失。

世界为我们准备的模样,我将它丢到了

河的另一岸。

我必将消失。带着你们的遗忘。

带着所有对自己的遗忘。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庄园,这个庄园里有自己的喜欢,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所爱的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向往和纠结。有时候,我在想,诗首先要有内容,然后才有诗的表现形式。诗的内容其是一种明净和回归,是一个人的透明状态,她的描述散发着本真,闪显着光泽。诗的形式就是文字随着意识一层一层走,淡淡的,像水纹,然后遇到岸,碰撞一下,水花散开。没有多意像来填充,也不需要那么多意像来叠加。(呆瓜)



以上皆来自公众号《小村与慢时光





名人名言:


      “一个诗人应该把自己隐藏在作品里,如同上帝把自己隐藏在万物中。

---福楼拜




好诗点评


好诗点评(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4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       




我评(综评与一诗一评)


综评:


林静  路军锋  王俊才  姚宏伟  毕福堂  崔万福  白恩杰  张海荣  张二棍  葛平  杨丕梁  雷霆  荫丽娟  张琳  霍秀琴  韩玉光  王文海  王小泗   武恩利  罗广才  宗小白  韩庆成  《“地域写作”的传承与突破》  《试论现代诗“好诗”的标准----论马启代的现代诗》  张建新  王爱红  罗广才  牛梦龙  老刀客  任爱玲  雷霆  简明  张二棍   聂权  韩玉光  燕南飞  梁志宏  王俊才  李海芳



诗歌活动


● 和顺县“相约七夕、相遇和顺”大型诗歌采风笔会回放之一(总155期)

● 和顺县“相约七夕、相遇和顺”大型诗歌采风笔会回放之二(总157期)

● 诗眼睛||缅怀大师,传播文化:多倫多「湖畔書院」主辦的洛夫詩歌朗誦賞析追思會纪实(总394期)

● 诗眼睛||快讯:“新时代都市诗歌创作与走向研讨会”在太原成功举办(修定版)(总622期)

● 诗眼睛||年度推荐:《诗眼睛》2018年推送入选《中国微信诗歌年鉴》的作品(总673期)

● 诗眼睛||书讯:《汉诗三百首·2018卷》目录和编后记(修正版)(总715期)

● 诗眼睛||海外诗会 传播文化:【多伦多诗友会】首届华人诗歌研讨会:切磋诗艺,共求美好(总719期)

● 诗眼睛||七告读者书:平台运作与七告读者书(总1073期)(2020 持续版)

● 诗眼睛||母亲节专辑:张新泉、西川、黄亚洲、娜夜等五十首献给母亲节的现代诗精选,每首诗都能让你流泪!(总800期)

● 诗眼睛||母亲节专辑之二:欧阳江河、韩东、张执浩、大卫等五十八首献给母亲节的现代诗精选,每首诗都能让你流泪!(总802期)

 诗眼睛||端午节专辑:晋中市纪念屈原诗歌征文获奖作品展播(总823期)

 诗眼睛||端午节专辑之二:余光中、欧阳江河、大解、娜夜、张执浩等古今诗人献给屈原之 汨 罗 诗 章!(总826期)

● 诗眼睛||诗歌活动专辑:任爱玲诗歌研讨会暨《尘世之光》首发式在太原举行(收藏版)(总834期)

● 诗眼睛||诗歌活动专辑:徐忠诚 赵玉兰《灯下絮语》《溪涧兰草》出版作品研讨会 (收藏版)(总871期)

 诗眼睛||七夕爱情诗专辑:余光中\朱湘\洛夫\食指\海子等一百首献给七夕节的现代诗精选, 情到深处便是诗!(总890期)

 诗眼睛||中秋节专辑:胡弦\臧棣\车前子\陈先发\雷平阳\大解\刘川等一百诗人写中秋月亮的现代诗歌精选,(总926期)

 汉诗三百首 || 《汉诗三百首》2019卷目录 (新年特刊)

 诗眼睛||快讯:《2019中国微信诗歌年鉴》由台湾甘露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总1036期)

 诗眼睛||快讯:《中国诗人生日大典》(2020卷)诗歌年选目录 (校正版)(总1037期)

 诗眼睛||下雪诗专辑:欧阳江河/王小妮/李少君/胡弦/李犁/西渡/商震/娜夜等一百首关于下雪的现代诗精选(总1054期)

● 诗眼睛||清明节专辑:席慕蓉\叶延滨\黄亚洲\梁志宏\龚学敏\李犁\潇潇等87首清明节现代诗歌精选,(总1077期)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