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眼睛||好诗点评38:张枣/娜夜/马晋乾/梁志宏/王爱红/马启代/毕福堂/温建生等32首诗 点评家:王立世(总870期)

王恩荣主编 诗眼睛 2021-10-07





王立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诗刊》《星星》《绿风》《诗潮》《诗选刊》《诗探索》《创世纪》《中国作家》《人民日报》《青年文学》《诗歌月刊》《上海诗人》《中华日报》《世界日报》等国内外多家报刊发表诗歌1000多首,另发表文学评论50余篇。作品入选《新世纪诗典》《2014——2015中国年度诗人作品精选》《中国年度优秀诗歌2015卷》《双年诗经——暨中国当代诗歌奖获得者作品集(2015—2016)》《上海诗人十年精选》《中国新诗排行榜》《21世纪世界华人诗歌精选》《新诗百年爱情诗选粹》《中国新诗》《中国百年新诗经》《中国百年诗人新诗精选》《中国首部微信诗选》《中国诗人生日大典》《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名录》《中国青年诗选》《中国实力诗人作品选读》《中华美文新诗读本》《当代诗歌精品赏析》《当代著名诗人作家手书》等70多部选集。《夹缝》被《世界诗人》推选为2015“中国好诗榜”二十首之一。主编《当代著名汉语诗人诗书画档案》。获全国第二十五届鲁藜诗歌奖,第三届中国当代诗歌奖(2013-2014)等多种奖项。《文艺报》《文学报》《作家报》《名作欣赏》《诗探索》《草原》《飞天》《诗国》《山西文学》《黄河》《山西日报》等多家报刊.


本期点评诗人:


张枣/娜夜/马晋乾/梁志宏/王爱红/马启代/毕福堂/温建生/韩玉光/孔令剑/雪鹰/周启早/张琳/林凯旋/月牙儿/陋岩/荫丽娟/朱鸿宾/赵国俊/郭曰方/郭卿/王祥康/乌鸦丁/张冬娇/王家洋/张远琴/贾真/蓝雨/刘锁爱/续小强/半亩花田/聂鑫森





镜中


张枣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面颊温暖

羞惭。低下头,回答着皇帝

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

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王立世点评: 


《镜中》的解读有很多版本,我认为都是多余的,因为每一种解读都是片面的,都无法穷尽其意蕴,这首诗的魅力正在无法给出准确的解读,而读时又感觉到与你的生活有很多交汇点,能触碰到你内心隐藏很深的某种东西,但又没有具体描述出来。这首诗跳跃性很大,像意识流,又很空灵,但始终有意象支撑。放得开,又收得住,首尾呼应,意蕴深邃,具有一般诗少有的暗示和辐射(王立世)。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佳宾:王立世)


生 活  


娜夜


我珍爱过你

像小时候珍爱一颗黑糖球

舔一口   

马上用糖纸包上

再舔一口

舔得越来越慢

包得越来越快

现在  只剩下我和糖纸了

我必须忍住:忧伤


 

王立世点评: 


生活本是个大命题,用一首诗来写这么大的命题,不是一般的难度,弄不好就会陷入概念化的窠臼,容易写得大而无当,不着边际。娜夜却有化险为夷、举重若轻的艺术能力,不同凡响地把纷繁复杂的生活聚焦在一个几乎被所有诗人忽略的细节上,以此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我珍爱过你”,开门见山,写得是过去,留下了伏笔。珍爱是抽象的,怎么珍爱,诗人打了一个浅显而生动的比方,“像小时候珍爱一颗黑糖球”。娜夜诗中的修辞来自生活,总是那么贴切,令人回味。她善于运用口语,自然天成,如行云流水一般,干净、凝练、温暖、深情,看似随意散淡,实则意味深长,这已经形成她稳定的表达习惯,从中可以看出她深厚的艺术功力。女诗人的细腻体现在生动传神的细节上:“舔一口/马上用糖纸包上”,珍爱越来越具体。“舔得越来越慢/包得越来越快”,可以想见,糖是越来越小,越来越慢与越来越快的变化与对比,把珍爱写活了,写绝了。内容在层层递进,尽管这样,最后还是“只剩下我和糖纸了”,生活的苍凉陡现。诗人可贵在没有唉声叹气,“我必须忍住:忧伤”,与开头相呼应,结构布局很有特色。生活不可能永远是甜蜜,当甜蜜不再时,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诗人忍住忧伤既不高蹈,又不低沉,面对现实的平和、克制无疑是一种难得的精神风范。这首诗成功在细节,黑糖球本身就是一个隐喻,诗人给这个隐喻注入了血肉丰满的内涵,达到了别是一般的艺术境界(王立世)。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佳宾:王立世)



含羞草


马晋乾


叶似羽毛映着翠绿

花如杨梅擎着淡红


你有出众的身姿

更有知羞的心灵——


一旦有谁触动你的美丽

便会折合小叶,垂下叶柄……


难怪人们喜欢与你相伴

因为,一切美都是从知羞启程。


 

王立世点评: 


马晋乾是七十年代就名闻全国的诗人,他这个年龄的很多诗人因艺术上的粗糙和幼稚早被时代的浪淘席卷而去,马晋乾也无法摆脱那个时代对他的制约和影响,但他没有被完全消融,凭着他独特的审美依然与新时代共舞,《含羞草》就足可证明。诗人对含羞草的美从外写到内,更揭示了人们喜欢含羞草的原因是“一切美都是从知羞启程”的深刻哲理。哲学家海德格尔说“只有诗人才能愉快地感受一件事物的美,感受到隐藏在事物内部的美的神秘规律。除他以外,谁也不能给我们传达美的魅力”。马晋乾就属于掌握并写出了美的规律的老一代诗人(王立世)。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佳宾:王立世)


妈,我想把你拉在人间


梁志宏


母亲白发慈颜,躺在病床上

躺在生死交集线上;我坐在床侧

握着母亲苍老,依然温软的手

脚下如临黑色深渊。


生命监测屏上波纹起伏指数闪烁

嘀嘀的警示音不时响起;我握着

细微的脉息,不时被紧握一下

十指连心,母子在以掌纹指尖交谈。

我心忧戚,一直紧握母亲的手

生怕那颗搏动了九十五度春秋的

心被死神梗阻,沉坠

妈呀!儿子想把你拉在人间!


我不敢松手!妈,不舍你离去

也知道你不舍得离开家园。

你还有多少牵挂在心,嘱咐含在舌尖上

儿子想把我佛一直敬在人间。

即使不能像往日,陪你出门去看春天

陪你站在窗前看雪花飘舞

那怕只陪你躺在床上聊天;妈

儿子想把你拉在人间,只怕很难……


 

王立世点评: 


第一次读到著名诗人梁志宏先生的《检察长的眼睛》,当下我就被震惊了。把检察长的眼睛比为民主和法制两盏明灯,不仅是艺术上的创新,而且顺应了时代社会发展的潮流,铭刻着人类对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梁志宏先生始终追随时代脚步,用诗反应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变迁,写出很多具有史诗特性的大气厚重的作品,为百年新诗贡献了自己的艺术智慧。一个成熟诗人不可能只写一种风格的诗,苏轼是豪放派,写“大江东去浪涛尽”,也写“小轩窗,正梳妆”,豪放与婉约同样迷人。梁志宏先生以社会题材见长,但他笔下的亲情诗同样感人至深。这首《妈,我想把你拉在人间》,写母亲在弥留之际自己如临黑色深渊、灵魂碎裂不安的真实感受,其情感天动地:“我握着/细微的脉息,不时被紧握一下/十指连心,母子在以掌纹指尖交谈”。在母亲生命衰微这一特定情境下,细腻而微妙地写出骨肉相连、血浓于水的珍贵亲情和诗人灵魂的紧张忧虑。这个传神的细节照亮了全诗,成为亲情伦理的一个艺术符号。“儿子想把你拉在人间,只怕很难……”,希望与失望交织在一起,使情感变得更加凝重深沉。这首诗对诗歌该不该抒情,该怎样抒情,该抒什么样的情是一个最好的回答(王立世)。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佳宾:王立世)



南山      


王爱红


自从长大之后

我就再也没有去过那个地方

也许,它早已被岁月

被正午的炮声夷为平地


 

王立世点评:


读王爱红的《南山》,首先想到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自然形态上看,王爱红的南山与陶渊明的南山不是一山。从精神寄托上看,它们又是一山。南山已经成为中国文人的一个精神高地,寄寓着他们的人生志趣和理想。既然是精神高地,王爱红为什么长大之后再也没有去过那个地方?这就是产生疑问和诗意的地方,虽然没有具体展开来写,但人生的沧桑和身不由己的无奈尽在其中,反而比那些啰里啰嗦的铺陈更有意味,这就是常说的曲径通幽。诗人虽然无法回到南山,但南山一直挺立在他心中,那是他灵魂的家园,在那里可以忘却人间的喧嚣、尘世的烦恼,精神得到放松和修复。这么美好的地方,诗人为什么担心被夷为平地?“也许”说明只是担心,并非结果。面对生态环境的恶化,诗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就是今天完好如初,也无法保证明天的平安。南山的坍塌等于他精神的坍塌,灵魂将无处安放,这是现代人无法克服的焦虑和忧患,大概也就是伊沙所言的现代性。我期望王爱红的南山与陶渊明的南山一样,永恒地屹立在苍茫天地之间(王立世)。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佳宾:王立世)


蚯蚓,是地下诗人


马启代 


——蚯蚓,是地下诗人。最懂黑,所以不说话

唱歌,但像元曲或宋词


它让土地穿越身体,如诗人让黑暗穿越灵魂


……所谓精耕细作就是从泥土里打磨词语

它不以柔克刚,只以小搏大


为了躲开人类的挖掘,那些血腥十足的铁爪

它必须把自己向深邃里写


 

王立世点评:


马启代是为良心而写作的倡导者,当代诗歌一而再、再而三地迷失方向、不知所措的时候,他坚定而响亮地提出这一诗学主张,大有救救诗歌的勇敢和独到,就凭这一点,中国新诗就应该给他留下一席之地。他的诗避免了对尘世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反应,在人性的开掘上总是高屋建瓴,他强大的不可复制的内心能容纳下整个世界。气是文章主,他那种贯彻历史、响彻天地的浩然正气给他的诗歌带来崭新的生命力。胡亮评王家新的诗时说:“当很多诗人醉心于个人化的怪癖,他反而更加明确地将写作置于某种‘无穷’,置于个人与时代的——欲罢不能的——交错、争吵与两相分辨”。我感觉这段话更适合马启代的创作。他的写作紧盯着当代的世相,也没有放过对前时代的追忆和对未来的瞻望,他对生态的冷峻审视和人性的庄严抒写触目惊心,直指人类痛苦的根源和本质。《蚯蚓,是地下诗人》是马启代代表性诗作之一,借蚯蚓面临的“血腥十足的铁爪”,写人类面临的各种蹂躏。“最懂黑,所以不说话”,写人性压抑到无以言说的地步。“它必须把自己向深邃里写”是避开灾难的唯一选择。“以小搏大”是对蚯蚓理想和意志力的赞美。读罢这首诗后,我们感到无比的沉重,一种和命运挣扎的形象永远地定格在历史苍凉的记忆之中。(王立世)。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佳宾:王立世)



最初的石头


毕福堂


起初    它就是一块

卑微的   灰土灰脸的石头

春风擦拭它    夏雨滋润它

这大地上极不起眼的摆设

就成了和天上星星一样漂亮的石头

其实   九霄云外那些光陆离的星星

也是遥远星球上的块块石头

只是一个遥不可及    一个伸手可触

太近了的往往极易看走了眼

当然   林子之大什么鸟儿都有

在那些慧眼识珠的天籁的尤物眼中

这些最初的石头

就是一首美妙的诗中

一个逗号、句号   甚至惊叹号

如果是一幅价值连城的画

当是画龙点睛的一笔


 

王立世点评:


诗在某种情况下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发现,发现不是谁都具有的本领,需要敏锐,需要热情,需要睿智,需要素养。毕福堂发现了同样是石头,在天上遥不可及的星星被人仰望,在地上伸手可触的石头却被人疏忽,他感慨“太近了的往往极易看走了眼”,这是令人惊醒的生活哲理。我们往往舍近求远,追逐那些飘渺的子虚乌有的东西,忽略了身边那些不该忽略的东西。诗人说一块卑微的、 灰土灰脸的、极不起眼的最初的石头,经过春风的擦拭和夏雨的滋润,可以变成和天上星星一样漂亮的石头,意味深长,唤醒我们珍重那些像最初的石头一样的普通民众。平凡与伟大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含蓄地表达了以民为本以及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的思想(王立世)。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佳宾:王立世)


与时光书   


温建生 


多么散淡。落日已驮着白日梦西去

我独坐。四周寂静

心里堆着一寸深的青苔

茶微热。嘴唇微苦。隐姓埋名之人

躲在书中咳嗽,来回走动

我立起身,他的草庐摇摇欲坠

这样的时辰会让人恍惚

昨日如流水,明日不可知

祖先和故去的亲人高坐于头顶

他们朗声谈笑,从不受外物的限制

比如时光,对他们而言不过是一片坍塌的

废墟。我偶尔路过

能听见旧物件掉落的声音

有时会是一把梳子,有时是面铜镜

斑斑锈迹中,我看到一个人

青春亮丽的脸,艾怨中有绝望的美

我继续对时光写道:你是刽子手

人面兽心,但必须臣服于你


 

 王立世点评:


我和建生曾经是同事,那时都还年轻,常在一块天南地北地侃大山,侃文学多一些。建生属性情中人,有文人气质,谈吐不凡,对人对事总有自己的判断和价值取向,这是最让我敬佩的地方。有一天,他拿着笔记本让我看上面手写的一篇关于柳巷的小说,我读后当下就告诉建生写得好,后来他送到《山西文学》发表了。建生是诗人,在大学期间就很活跃,担任过北国诗社的社长,对这些经历我是只有羡慕的份,遗憾的是他上班后不写诗了。后来我考入另一个单位,与建生联系少了,但先后收到他两本诗集,知道他借助网络又回归诗界,真正的诗人离开是暂时的。建生写得不俗,就像他的人一样,又能看得懂,有自己独特的美学追求。从中能读到他对生命的感悟和感慨,往往触及到灵魂。《与时光书》就是这样的一首诗,当我读到“隐姓埋名之人/躲在书中咳嗽,来回走动/我立起身,他的草庐摇摇欲坠/这样的时辰会让人恍惚”时,觉得他已进入诗歌的佳境,用炉火纯青来形容不为过分。这样隐姓埋名的人我好像认识很多,常常还引为知己,甚至怀疑就是自己。建生发现了,捕捉到了,这是他与别的诗人的区别。建生对时光的感受很尖锐:“你是刽子手/人面兽心,但必须臣服于你”。残酷与无奈尽在其中,这种带有生命之殇的流逝谁能阻挡得了,想多了也没用,就这么活着就挺好。这首诗形式上很散但又不觉得散,因为每一个意象都没有离开生命与时光这个主旨,放得开收得住,而且触点很多,让人从多个视角去反思这个芜杂而庞大、永恒而短暂的世界(王立世)。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佳宾:王立世)




偶尔之诗


韩玉光

 

群山在树林的背后,

教会我向高处眺望。

 

柳叶长出了枝头,这个春天

最幸福的事情没有超过两件:

 

在白天看见美;

在黑夜想象美。

 

感谢上苍用光线提醒我

万物的的存在。

 

感谢人间有了热爱这个词,使我

一次次用心拒绝了遗忘。

 

所有的生活在新旧之间

徘徊着。

 

我不知道你们说的桃花源

是不是像我的诗歌一样?

 

有不结果实的花朵,

有明月静悬的河流, 

 

偶尔,也有一只蝴蝶,

在时光中不舍悲喜地飞着……

 


王立世点评:


韩玉光的《偶尔之诗》我觉得并不偶然,这是一个人修行到一定时候才有的人生境界,大自然给诗人的馈赠是丰盛的心灵大餐,滋养着诗人羽翼丰满的精神。不会读诗的人,可能产生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紊乱感,其实主旨核心都凝聚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憧憬,艺术地体现出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诗歌呈现的景观与所要抒发的情感和表达的思想又是如此地交融一致,既不空洞,又显空灵,不失为一首优秀之作(王立世)。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佳宾:王立世)




动与静


孔令剑


河水流动

无法把桥带走

你站在桥上

却被流水带走


 

王立世点评:


孔令剑这首诗,有卞之琳《风景》和顾城的《远和近》的经典味道。思辨性的作品容易写得空洞浮泛,高明的诗人擅长用意象去思辨。流水无法把桥带走,桥始终如一地立在某个地方。但站在桥上的人却被流水带走,按正常逻辑,流水带不走桥,也就带不走桥上的人,但诗意就出在带走了桥上的人。桥经年累月都不会变,人却年年岁岁都不同,这就是差异。流水把人带到了苍老还是成熟,快乐抑或悲伤,诗人不置一词,留给读者去想象。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想象,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好的作品才有这样的效果。差的作品却是不管有多少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诗不在长,有些长诗如庞然大物,外表吓人,内里虚弱。反而有些短诗,内涵丰富余味无穷,这首诗就是这样的(王立世)。


(选自《华语诗歌》微信公众平台2019.7.19   点评嘉宾:王立世)


凛冽 


雪鹰


所有刀,不杀人的时候  

都是安静的。那嚯嚯的声响  

是磨刀石,在虚张声势  


而此刻,你的沉默  

就躺在鞘里,霜落在眉宇  

安静的等着  

一颗心,往上蹭


 

王立世点评:


我敢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位诗人这么写过刀,写诗就要与别人不一样,步人后尘是在浪费时间。“所有刀,不杀人的时候/ 都是安静的”。诗人一开始就把刀与杀人联系起来,尽管题目为《凛冽》,但没有写杀人时的恐怖,而是突出不杀人时的安静。即使嚯嚯的磨刀声,诗人也认为是虚张声势。这就是伊沙倡导的事实的诗意。“而此刻,你的沉默 / 就躺在鞘里,霜落在眉宇”。这种沉默是可怕的。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雪鹰的刀再没有出鞘,只是“霜落在眉宇”,也看不到寒光,而是“安静的等着 / 一颗心,往上蹭”。这是诗眼,有这一句就够了。这把刀的历史让人怀想,有反省,有悔意,有孤独,有渴望,意味无穷,现在的安静是人性的复苏。有没有一颗心往上蹭?诗人没有给出答案,只是在“安静的等着”,等着温暖的抚慰,这就留下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生活是一把双刃剑,杀人也是杀己,得也是失,成也是败。这首诗写得很克制,但人生的苦涩尽在其中,人生的寂寥尽在其中,人生的哲理尽在其中(王立世)。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佳宾:王立世)



初恋


周启早


懵懂的季节

采摘下一枚青苹果

只轻轻尝了那么一口

竟然回味了大半生


 

王立世点评:


短短四句,道尽初恋之青涩和美好,懵懂的季节呼应青苹果,轻轻一口对应回味了大半生,斯人难忘,惟有初恋。(王立世)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佳宾:王立世)


我的爱情观


张琳


就是两个人在草原上

骑马

你抱着马头,我抓紧马尾

天地间

琴声若有若无。


 

王立世点评:


从题目看张琳这首诗不像诗,但内容写得比那些像诗的诗还像诗,新就新在用簇新的意象阐释了一种不像爱情观甚似爱情观的爱情观。读完之后,虽然我们不能准确地说出她的爱情观是什么,但又被她的爱情观感动着,引发对美好爱情的回味和思索。读这首诗一下就想到“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的经典诗句,地理上的遥远不能阻止爱情湍急的水流。张琳把爱情放在马背上,一个抱着马头,一个抓紧马尾,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这种爱有共同的方向,充满理想和激情,不是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已经达到忘我的情境。“琴声若有若无”像画外音一样,正暗合了诗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爱情观。张琳的爱情观既有传统文化的濡染,又有时代精神的融汇,妙就妙在不唯美但又很美,不是主旋律而又与主旋律合拍。这首诗用骑马来写爱情,视角与其它爱情诗迥然不同,避免了同质化的思维和套路。好诗就好在像与不像之间,太像了,不是好诗。一点也不像,也不是好诗。有点像,有点不像才是好诗(王立世)。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佳宾:王立世)



谁喝下,谁会懂

——车云山毛尖


林凯旋


你以流水的方式走来

青丝盘起,成髻

鬓上的几根白发,可以窥见

一些伤痛,一些寂寞

接近中年的隐忍

是舌尖触到的甘苦和酽浓


桃花开到最后一荐

被称为犹存风韵

可能还有些调侃的成分

总有那么一点遗憾,一点惋惜

有人问起,就是不能说


少年种过的相思

只开了三成,还有

七成生涩,存放到今天

才开始香醇

谁喝下,谁会懂


看看

这杯上凝结的隐隐白雾

是有意,是无意

或是你继续又来折磨我我


 

王立世点评:


林凯旋善于以茶入诗,在茶中开拓出一条独特的诗路,是中国诗坛引人注目的茶诗人。她写茶不重形似重神似,跳出了传统的刻画模式,赋予茶以灵性和人性,把自己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像水一样融入茶中。茶被人化,人被茶化,茶与人在她生花的妙笔下难以分辨,人有茶香,茶有人味,达到人茶合一的妙境。这首诗从人写起,渐渐有了茶的神韵,既空灵剔透,又老道持重地写出了人到中年的衰老、伤痛、寂寞、隐忍、遗憾、惋惜、尴尬等复杂况味,不堪重负时才忆起了少年清纯而生涩的相思,如一道亮光划过生命苍茫的天空。“谁喝下,谁会懂”,如品茶一般,愈觉香醇,尽情地品着生命中一段美好无暇的情感涟漪。“看看/这杯上凝结的隐隐白雾/是有意,是无意/或是你继续又来折磨我我”,这种折磨无异于一种精神享受。对中年的感慨,就是对少年的留恋。少年不识愁滋味,进入生命的秋季,谁能不忆起少年的春光?诗人妙在以一段朦胧的相思返回逝去的遥远岁月,追溯生命曾经的美好(王立世)。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佳宾:王立世)


照镜子


月牙儿


我喜欢这样端详自己

不停地照,我眉毛不再高挑

多余的部分,渐渐从脸上剥脱了

包括那些棱角,眼睛里的火

额头的皱纹,蓄满了温顺

我忽然发现,镜中人不是我


纷争在眼前走动,我把她一指弹开

让身外之物,在画面里凝固

我要和镜子里那个陌生人会合了

那个喜欢用竹篮子打水的人

镜子的反光,照得她从空中再回到空

我一把抓住,她暗藏的一段神秘

此时,镜子里波光潋滟都是我的



 王立世点评:


照镜子是女性的一大爱好,她们企图从镜子中照出自己想要的东西,挽留住生命华贵的光影,从中确认自我存在的价值。“我忽然发现,/镜中人不是我”,这种反差让人难以接受。人对自我反思时,常常要问“我是谁”。人一直在和时间抗衡,和命运对峙,但无法改变时间和环境对人的改变。人在现代社会中被异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因而才有对自己的陌生感。可贵的是诗人的棱角没有被完全磨平,敢于把眼前的纷争一指弹开,让身外之物凝固,明知竹篮打水一场空,但还是我行我素,不在乎结果,享受的是过程,这就是文人性格。“我要和镜子里那个陌生人会合了”,诗人好像有点掩饰不住的小兴奋,但“照得她从空中再回到空”,有万物皆空的禅意。“我一把抓住,她暗藏的一段神秘/此时,镜子里波光潋滟都是我的”。诗人对人生哲学般的顿悟,并没有掩埋尘世里暗藏的神秘,想到这,自己也变得波光潋滟了。这神秘是诗人生命中最重要最珍贵的东西,只是没有端出来。诗人通过镜子来反照人类自身的复杂心态和矛盾纠结,虽没有直接写环境,但始终没有离开环境,不动神色地写出了灵魂深处的困惑和挣扎,也有对现实的肯定和超越。张枣的《镜子》是中国现代诗中写镜子的翘楚,无疑月牙儿这首《照镜子》也是一首具有经典意味的优秀之作(王立世)。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佳宾:王立世)





陋岩


一头小牛死了

牧牛人用牛皮

做了一把

牧牛鞭


牛的母亲

每次都尽力

躲闪着

牛鞭的驱赶

不是怕自己

挨打

是怕鞭子疼


王立世点评:


母爱是永恒的主题,内容大多写得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式的牵挂。陋岩这首诗打破了传统的固化思维,独辟蹊径,抵达理想的境界。比一般诗写得巧,写得悲切,写得深邃。诗中出现了小牛、牧牛人、小牛的母亲三个角色,牧牛人做着他该做的事,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故事就发生在小牛死了,小牛怎么死的,小牛的母亲如何地悲伤欲绝,诗中什么也没有交待。如果是小说、散文,这样写恐怕就是问题,诗歌的叙事与其它文体的叙事区别就在这里。只淡淡地写到牧牛人用牛皮做了一把牧牛鞭。这把牧牛鞭是用来驱赶小牛的母亲,构成了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小牛的母亲每次都躲闪,按正常的思维是怕挨打,出人意料的是小牛的母亲不是怕自己挨打,是怕鞭子疼。为什么怕鞭子疼?有了前面的铺垫就不难理解了,可以说把母爱写到了极致,写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试想,如果在第一节把小牛的母亲如何地悲伤欲绝详细地写出,后面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就涉及到诗歌的整体布局问题,情感的节制问题。祥林嫂失去阿毛后见人就絮絮叨叨,鲁迅通过她精神的崩溃写母爱。小牛的母亲失去小牛后没叫一声,其难以言说的悲痛和无私的母爱通过躲闪这个动作得到深入骨髓的表达。这首诗用纯正的口语写成,近些年对口语诗褒贬不一,像陋岩这样的口语属于一种朴素的审美,有丰富的内涵,应大力提倡。这首诗虽短,但有人物,有情节,叙事与抒情兼备,像一篇微型小说,又充满了诗的张力,可以是一篇优秀的诗小说。诗中又赋予牛以人的情感,也可认为是一首含义深刻的寓言诗。


(选自《冯站长之家》微信公众平台2019.6.21  点评嘉宾:王立世)



座 位


荫丽娟


还有很多空位子

等我。

我学着自己谦让自己

并给它们一一命名——

苦难,小甜蜜,离人,诱人的果桃……


生活总是预留或撤走

下一个位子

像预料之外的小小获得。

我喜欢反复摩挲

一个木质的扶手

轻轻的,弯腰坐下

像一片秋天的落叶

轻轻的

不惊动任何人。


王立世点评:


我印象中写座位的诗立意多在地位权力方面,荫丽娟在乘车途中突发灵感写成这首人生感悟的好诗,不得不为女诗人的敏锐、细腻、感性、独特而点赞。写作往往是“有意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刻意写不一定能写好,好诗往往是在随意而感觉好的状态下一挥而就。《座位》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把人生丰富的体验融入一个单纯的意象之中,并展开适当的想象。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又能超越生活的琐碎,字里行间透出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并上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还有很多空位子/等我”,这是乘车时的自然现象,诗人当然不满足于简单地记录,赋予这种现象以精神意蕴,凸显人生的轻松自在和游刃有余。更多的时候是座无虚席,拥挤喧嚣,空出一个座位,很多人的真面目就原形毕露,感到了生命的窒息和倦怠。别人不谦让,就要“学着自己谦让自己”,说是谦让,也是无可奈何。座位让诗人想到“苦难,小甜蜜,离人,诱人的果桃……”,这个命名饱含着人生的各种情状和滋味,人生都要经历一个由单纯到复杂、由浪漫到现实的必然过程。“生活总是预留或撤走/下一个位子”,写出生活的不确定性,既不是一相情愿,也不是一败涂地,总是喜忧参半,让你喜出望外,也让你痛定思痛。“我喜欢反复摩挲/一个木质的扶手/轻轻的,弯腰坐下”。从场景可以推断出,诗人已经下车回到家里。“摩挲”的细节与“弯腰”的动作体味到诗人为拥有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而感到的幸福和知足。“像一片秋天的落叶/轻轻的/不惊动任何人”。诗人远离开生活的喧闹,享受着独有的一片安静,好像与世界没有任何瓜葛,这是一种超然世俗回归内心的境界,也是诗人向往的另一种人生吧。

                    

(选自《冯站长之家》微信公众平台2019.6.28   点评嘉宾:王立世)


葬刀


朱鸿宾


在一棵老树下,葬刀

大半生江湖行走,他累了

华山,武当横刀立马

天山那一战输的莫名其妙

刀在鞘内竟拔不出

一世英名,落花流水

就此,刀客埋藏于深山

一间草棚夜夜呵护一星灯火

刀,恋上砍柴

战马,向流汗的土地回归

挂在月下的刀

梦话嘶吼出刀光剑影

埋了也许心静

无非立一座坟,派槐树看着


 

王立世点评:



朱鸿宾在诗坛行走多年,写下多少诗恐怕连他自己也说不清,其出手之快,如闪电,有亮度,还携着风雷。特别是老刀客系列诗作的问世,让同行惊叹不已,对他自身而言也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这个华丽不是世俗的珠光宝气,而是题材和风格由柔软到坚硬的巨变,创作出成为一个诗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老刀客这个形象有自传成份,有诗人的影子,彰显着诗人的理想化性格和特立独行,但又不等同于诗人,已经融进了很多人生见识和社会经验,形成一个较为稳固的典型的意象,这是叙事的胜利,也是纯抒情诗难以做到的。就拿这首《葬刀》来说,我以前从未见过这样的题目,因为现在雷同的题目遍地都是,题目也能体现出个性化和创造力。《葬刀》除了新颖,就是耐人寻味。我们很容易想到《葬花词》,林黛玉由落花想到了生命的短暂,触景生情,充满感伤的味道。刀是老刀客闯荡江湖的利器,葬刀就意味着退出江湖,洗手不干,为什么要这样呢?除了身心疲惫外,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天山那一战输得莫名其妙/刀在鞘内竟拔不出/一世英名,落花流水”。“输得莫名其妙”能感觉到不公平,不能让人心悦诚服。“刀在鞘内竟拔不出”,而是中了暗计,江湖的险恶可见一班。“一世英名,落花流水”,成也江湖,败也江湖,悲壮至极。这几句,有苍茫的心情,有入骨三分的细节,有不能接受的结局,凝练而有内涵,是对某种社会现象的高度概括。老刀客退出江湖后,“刀,恋上砍柴/战马,向流汗的土地回归”,表面上实现了人生的转型,回归到自然和谐宁静的田园生活。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但作为一个老刀客,他忘不了“华山,武当横刀立马”的叱咤风云,因而“梦话嘶吼出刀光剑影”。这把刀最容易触发他的伤心处。“埋了也许心静/无非立一座坟,派槐树看着”。我感觉埋了也难心静,“派槐树看着”就表明对这把刀的珍爱,因为这把刀见证着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刀客的灵魂离开江湖再也无处安放,回归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真切地写出了人生的无可奈何和进退两难的苍茫(王立世)。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佳宾:王立世)



你的眼睛


赵国俊


我不敢看你的眼睛

怕掉进你春天的悬崖


你的眼睛

一只桃花一样浅

一只潭水一样深

看哪一只,都是自寻绝路


   

王立世点评:


读过不少写眼睛的诗,说实话还没有哪一首像赵国俊这首如此让我心惊肉跳,就凭这一点就可以断定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呢?我无法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诗人告诉我美得“不敢看”,为什么不敢看呢?“怕掉进你春天的悬崖”。悬崖是深渊,偏偏又加了“春天”这样一个温暖得让人憧憬的词。美的东西容易使人迷失,用“悬崖”来反衬有点突兀,但更有力度,让人深味不已。写到这里,我觉得就是一首非常棒的微诗。诗人不满足于到此为止,进而把一只眼睛比作桃花,另一只眼睛比作潭水,桃花与春天相呼应,潭水深不可测,与悬崖暗合,形象地把这双眼睛的明媚和深邃写了出来。诗人用了浅和深写对这双眼睛的感悟,潭水深好理解,桃花怎么就浅呢?大概就是因为桃花毫无保留地开在人们视野之内的缘故吧。如果都是深,可能就有点神秘,拒人于千里之外。如果都是浅,可能就有点轻薄。诗人高明就高明在有深有浅,这样就产生了忽远忽近、扑朔迷离的感觉。美就在远与近、深与浅之间,这是诗人营造的令人遐想的审美空间。在我们还没有弄明白的时候,诗人又告诉我们“看哪一只,都是自寻绝路”。“绝路”本是贬义词,在这里却褒用。不看会后悔,看了会死在这双眼睛里,让我们陷入欲看则死、欲罢不能的两难境地。为美而死,死得无憾,死得快乐,把美写到了极致。赵国俊确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魔力。这首诗不长,前后有多处呼应,自然地形成结构上的紧凑和情感上的凝聚,与很多诗的松散与泛滥有本质上的区别(王立世)。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佳宾:王立世)



地铁


郭曰方


从五千年的历史隧道里

呼啸而出   车轮与铁轨

一路上谈笑风生

竟也如此   充满柔情


一座站台

一道风景

整个世界   都在这里驻足

那些白皮肤的   黑皮肤的  

黄皮肤的   眼睛

在温柔的灯光下

默默地   传递着友谊

人与人的距离   原本就该

这样亲密   这样接近

在狭小的空间   并肩而立

伴随着钢铁的轰鸣

让我们一起穿越

把仇恨   战争和贫困

甩在身后

走出黑暗   便是光明



王立世点读:


郭曰方是为科学家立传的诗人,以此立于诗林,著称于世。他对科学的情感和认知与一般诗人不同。现代诗中往往把科学与人性对立起来,认为科学发展带来的工业文明导致人沦为机器的奴隶,人与人之间变得像零件与零件一样隔阂冷漠,人性的异化越来越严重,就像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认为的“他人即地狱”,人对他人的妨碍不仅是物质性的,而且是精神性的。郭曰方却持相反的观点,他认识到科学能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救出来,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人变得更像人,不是使天使变成魔鬼,而是使魔鬼变成天使。地铁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别人看来冰冷的车轮与铁轨,在郭曰方眼中却充满柔情,一路上谈笑风生,极富诗情画意。这是诗人独特的感受,散发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流露出对社会进步的赞美和喜悦之情。地铁是社会的一个窗口,载着各种肤色不同国籍的乘客,“整个世界 都在这里驻足”,无疑这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人与人的距离 原本就该/这样亲密 这样接近”,诗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描绘了人类理想的社会愿景,似乎看到了马克思构想的大同社会就在眼前。诗人充满激情地呼吁“让我们一起穿越/把仇恨 战争和贫困/甩在身后/走出黑暗 便是光明”,这个“穿越”不仅仅是身体的穿越,更是情感的穿越、思想的穿越,实现从仇恨、战争和贫困的黑暗到友爱、和谐和富裕的光明的历史性转折。实现穿越的不是牛车、马车,而是地铁等现代化工具。不是落后的生产力,而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不是回归温柔梦乡,而是在改革开放中呼啸前进,这是时代的主旋律,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本诗的思想价值所在。诗人从一个小的场景表现了一个宏大的主题,看似信手沾来,但不是谁也能写出的。“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首诗足可看出一位诗人、艺术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力。


(选自《华语诗歌》微信公众平台2019.4.26   点评嘉宾:王立世)




山中寻月


郭卿


我是走了很远的路

爬了很高的山来看你

看你在这高天厚土上

寂寥幽深的山庄里

是如何一年年逢此日

月满山中,把天各一方的祈盼

送进山里,那清晖

在草虫低鸣中错落有致

再高的山,再矮的草

平分秋色,甚至暖阳

甚至这中秋的月色

一万个人,一万个思念

追着日子跑,追着爱跑

跋千山涉万水

抵达一个万千宠爱的山头

一草一木都是前世的左邻右舍

一沟一坡都是今生必经的渡口

当黄昏在窑洞口徘徊

承载山南海北互道美满的冰轮

冉冉越过山头,越过云层

以母仪天下的姿态

洒落每个游子的归处



王立世点读:


从古至今,诗人都喜欢赏月吟诗,留下了无数美轮美奂的名篇佳句。写这类题材一不小心就会步人后尘,倒在别人的月光里。郭卿没有知难而退,而是在山中寻到一轮与众不同的明月。如果她直接告诉我们山中的月是什么样的,即使加以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的描摹,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诗忌直来直去,贵在曲径通幽,郭卿深谙这一点,所以她一开始就拒绝平铺直叙,巧妙地从侧面加以烘托。由于山中地形复杂,也许诗人一开始真的没有看到天空那轮月,但看到了“那清辉/在草虫低鸣中错落有致”。不是一览无余,而是给人立体感,未见其月,先浴其光,而且还伴有草虫低鸣,这是郭卿笔下有点神秘色彩的月。更有惊人之笔颠覆尘世固有的思维和情感:“再高的山,再矮的草/平分秋色,甚至暖阳/甚至这中秋的月色”。诗人敏锐地发现山中虽然高低不平,但共同分享着美好的秋色、暖阳、月色,一幅澄澈安宁和谐美好的自然景象,寄寓着诗人对弱小事物的的人文关怀和共享文明的社会理想,也是对月恩赐万物,不厚此薄彼的神圣礼赞。诗人触景生情,抒发了对人间万物的博爱:“一万个人,一万个思念/追着日子跑,追着爱跑/跋千山涉万水/抵达一万个宠爱的山头/一草一木都是前世的左邻右居/一沟一坡都是今生必经的渡口”。诗人在温情的月光中与万物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最终又回归到爱的主旨。诗人从侧面写月,写得很美,写得很有思想。如果就此结尾,仍会觉得意犹未尽,诗人激发出我们内心的敬仰时,才让那轮不同寻常的月现身于天空:“当黄昏在窑洞口徘徊/承载山南海北互道美满的冰轮/冉冉越过山头,越过云层/以母仪天下的姿态/洒落每个游子的归处”。我们最终得以目睹其璀璨圣洁,雍容华贵。“母仪天下”是诗人郭卿对山中之月最准确最动人的描写和评价,也是区别于其他诗人的独特之处。


(选自《华语诗歌》微信公众平台2019.6.21   点评嘉宾:王立世)



立春的下午和一场雨交谈


王祥康


本来是寂寞的午后  一杯茶

越来越淡  因为一场雨

不远千里的奔跑

我的杯里又起了波澜


阳台拦不住若有若无的声音

它像一枚针  春天的消息

被刺痛了一下

湿湿的风把这个三点钟的下午

吹得有点倾斜  有点抖


远道而来的人还在路上 

他的步伐和表情  对我已是陌生

我只想着风的空阔

和路途的险  雨斜斜的 

正打在我说出的话上


天越来越暗  记忆空出来

我没有能力拦住一场雨  拦住

这个下午的不安和痛

立春了  立春了

我在不断冷去的茶杯中

看见一个人亮起来


 

王立世点读:


祥康这首《立春的下午和一场雨交谈》,我第一次读就感觉特别美,一种空灵的美,一种朦胧的美,一种神秘的美,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美。过了若干年后,再读还是这种感觉,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改变。诗人写和一场雨交谈,从头到尾,我们并未听到一句交谈的内容,但感到诗人是用灵魂在进行无声的交谈。这雨给诗人寂寞的下午带来情感的波澜。把雨声比作一枚针,颠覆了雨的传统形象,有个性和力道。“春天的消息/被刺痛了一下”。春天的什么消息,消息怎么还会被刺痛?读到后面才会明白这种铺垫。刘禹锡的“斜风细雨不须归”,说风是斜的,祥康更胜一筹,说“湿湿的风把这个三点钟的下午/吹得有点倾斜  有点抖”。诗人不是为写风雨而写风雨,而是为了迎接一个远道而来的人。“他的步伐和表情  对我已是陌生”。诗人关注的焦点已经转移到“路途的险”上了,凸出对友人的担心。“雨斜斜的/正打在我说出的话上”。诗人和谁说话,打在诗人的什么话上,又是悬念。“天越来越暗”,既是风雨大作的气象,也暗示着时间正接近黄昏,但那个远道而来的人还在风雨途中跋涉。“我没有能力拦住一场雨  拦住/这个下午的不安和痛”,是遗憾,是无奈,是自责。这不安与痛既是下午的,也是诗人的。“立春了  立春了”,诗人转悲为喜,按捺不住春天来临的兴奋,“我在不断冷去的茶杯中/看见一个人亮起来”。诗中的这个人不像小说中的人物有眉有眼,有声音有动作,有故事情节。我们至始至终不知他长什么样的,什么性情,因为风雨,虽然没有抵达,能感觉到这个人对诗人的重要性,与雨的交谈始终是围绕人这个中心,都是为人着想。这个人身上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亮起来”是他那种不畏风雨的精神产生的幻觉,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这首诗的美在于整首诗的空灵,南方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感悟有别于北方诗人,其细腻灵动委婉曲折旖旎动人,令人深思遐想,一方面得益于那方灵秀的水土,另一面与诗人敏捷的才思分不开。祥康的很多诗都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生活底蕴和丰富内涵,读时那种美妙的感觉令人回味无穷,语言背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语言自身(王立世)。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佳宾:王立世)



钥匙


乌鸦丁


我从来没有得到过

一把钥匙。

在我活着,或者死去后。


但他们会在各种场合

给我留下一孔之见。


这就是我和这个世界的距离。


 

王立世点读:


写钥匙的新诗,印象最深的就莫过于粱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写出了一代人的迷惘和不知所措。乌鸦丁的这首《钥匙》写得更悲更巧。诗人笔下的钥匙也是打开世界的一个隐喻,悲就悲在诗人“从来没有得到过”,不但生前没有得到过,而且预言死后也不会得到,与世界的隔阂如此深。为什么会如此呢?从第一句揣测,诗人也在寻找,最终没有结果,可窥见世事的艰难。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诗人与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有一种不妥协的强大精神力量。诗人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者,不可能进入世界的中心,但诗人的可贵在于没有对这个世界绝望和麻木,甚至还有感恩的意味,因为“他们会在各种场/给我留下一孔之见”。在诗人眼中,世界犹如一把锁子,这“一孔之见”是世界的馈赠,也是诗人对世界的想象,更是诗人与世界不可逾越的距离。这首诗巧就巧在构思,一种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诗人敏锐地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揭示了人与世界的微妙关系,是典型的现代人的情感与思维。这首诗除了构思巧妙之外,结构上很有特色,全诗三节,第一节三句,第二节两句,第三节一句,起来越短,一般来说这样容易产生头重脚轻的感觉,但这首诗读后感觉结构非常平稳,既感到人与世界存在一定的距离,又感到距离在逐渐缩短,这完全是视觉效果。诗前两节用意象写距离,到结尾水到渠成地点出了这种事实,说画龙点睛也好,说意犹未尽也好,更让人感佩的是诗人波澜不惊的理性和貌若无人的沉着(王立世)。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佳宾:王立世)



栀子花开


张冬娇


千年轮回

修得心香一枚

只为与你相遇

在五月的微凉里。

我没有足够的修行

看懂俗世尘缘的谜底

我只知道

我有足够好

才会遇见你


 

王立世点读:


不会写的人把诗写成了散文,会写的人把散文写成了诗,这区别就像著名诗人、作家叶文福先生所说的有人把舞蹈跳成了走路、有人把走路走成了舞蹈一样。张冬娇在我眼中是一位散文名家,散文写得像诗一样美,清词丽句,娴雅淡定,灵魂像白莲开在水中,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我的印象是诗人写散文,毫不逊色于散文家。散文家写诗,往往比不上诗人。读了她的《栀子花开》,才意识到这是偏见。这首诗轻描淡写,耐人寻味,让我这个写了几十年诗的人品之又品,意蕴终难穷尽。冬娇写与一朵绽放的栀子花的相遇,栀子花开既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隐喻和象征。冬娇没有具体写花开的情状,其美不难想象。她侧重于写自己为这场朝圣般的相遇所作的修行,自谦修行得还不够,“没有看懂俗世尘缘的谜底”,但她坚信:“我知道/我有足够好/才会遇见你”,足够好是遇见你的前提,遇见你是足够好的结果。用千年修得的心香与花香会晤,与那些张狂、轻浮、物化的女子有本质上的不同,体现了东方女性的婉约、谦卑、自尊、自爱和努力上进,其人格之美令人仰慕。相遇了没有?是一个疑点,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在这个喧嚣的时代,精神的光芒依然璀璨,能照亮那些暗淡的事物和浮躁的人。读冬娇的散文时,我就有一种预感,她迟早会成为一名不同凡响的诗人,她的《栀子花开》已经拉开了写诗的序幕,我相信精彩还在后面(王立世)。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佳宾:王立世)



小我


王家洋


我谨小慎微地走着路

时刻担心把别人的路走错了


梦越来越少

瞌睡越来越多


想喝酒,怕醉

想燃烧,怕火


我经常思考如何把自己变小

小到人们即使翻箱倒柜也见不着我



王立世点评


读王家洋的《小我》,倍感亲切、朴实、真挚,深觉小中有深意。这样的小远远胜过那些不知天高地厚、声嘶力竭的大。全诗共四节,跳跃性很大,节与节之间好像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揣摩,有一种内存联系贯穿其中,那就是人生的焦虑、窘迫、无奈。“想燃烧,怕火”,虽不乏壮心,但忧虑重重,瞻前顾后,在人生矛盾的两难境地中,希望自己小到别人找不到,有归隐之超然。分析一下第一节,就可看出一些端倪。诗人用了一个“谨小慎微”,担心走错路,诗意就出在这条路是别人的路。记不清哪位名人说过“走自己的路上,让别人去说吧”,其实大多数人走得都是别人走过的路,就是这样还常常走错,谨小慎微才能防止节外生枝,防止别人说长道短,诗人含蓄地写出了环境的复杂和人生的不可预期。人在历史长河中无异于一滴水,虽然曾有穿石的雄心,但还是容易被风干。诗人也许感悟到这一点,对尘世的明争暗斗兴趣顿失,不喜争强好胜,乐于低调行事,回归自己的内心,过一种理想的宁静生活,这就是“小我”的本意及实质(王立世)。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佳宾:王立世)


最初的相遇


张远琴


最初的相遇

不是为了爱情

那只是偶然的一次邂逅

可你那深情的凝眸

却困扰了我整个一生

于是我们共同迷路

在不经意间

碰落了一串泪珠

打湿了故事的每一个章节


    

王立世点评


每个人的一生不知要经过多少相遇,有的如流星一闪而过,很快就从彼此的视野里消失。有的却如恒星般经久,闪烁在彼此温暖的心空。安徽玫瑰诗人张远琴擅长写爱情诗,但她《最初的相遇》“不是为了爱情”,只是“偶然的一次邂逅”,但“困扰了我整个一生”,缘于“你那深情的凝眸”,导致“我们共同迷路”。这是一个扑朔迷离的人生故事,展现出迷人的情感风暴和精神风景,具有伊沙倡导的事实的诗意。诗人那种欲说还休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东方女性的含蓄、委婉、温情。这首叙事诗,最大的价值在于告诉我们诗歌的叙事,与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其它文体的叙事截然不同,它不要求要素的完整,重在突出细节,适时转换跳跃,方可营造出广阔的审美空间,让读者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丰富故事的情节和内涵。语言更简洁,更有弹性,在手法上更重视情感性、戏剧化和意象性。叙事不排斥抒情,抒情不拒绝叙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织,完美融合,叙事不干燥,抒情有依托,既避免了抒情的空洞,又克服了叙事的拖沓,为新诗诗体建设提供了一种有益的经验和典范(王立世)。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嘉宾:王立世)



古庙掠影


贾真


门里

人在佛足下祈祷

鸟在佛头上筑巢


出来后

人从古道上归去

鸟向太空里逍遥



王立世点评


这首诗写人类的命运,语言、结构、意蕴都具有古典之美,在短短的六行中,写了人与鸟在门里门外的四个场景,构成了戏剧性的对比。人尽管在佛足下虔诚地祈祷,但难以改变循环往复的生活轨迹,在古道上归去的背影让我们回味不绝。鸟敢在“佛头上筑巢”,它在太空里逍遥的背影让我们心生羡慕。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我们感觉人类背负着太多的东西,难以走出自身精神的阴影。诗人虽然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没有流露自己的情感,但对比中就隐藏着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留给读者去体味和思索。诗短小凝练,思想容量和艺术空间很大(王立世)。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嘉宾:王立世)



下 午 茶


蓝雨


突然喜欢上了下午茶,

一个人的下午茶很安谧,

就像正在走向衰老的自己,

有一种久远的陈茶味道。

仿佛一个自远古漫步而来的女子,

经年累月,心思缠绵,

走在一缕旧时光之中。


所谓爱情早已是陈年旧事,不再提。

此刻,只有儿子还会谈起小时候的一些事情。

儿子说,妈,放假了,我可以陪你去体育场散步……

眼里有泪,盈盈的。

儿子大了,母亲老了

其实就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寻常事,

想到死时心理咯噔一下,

只是希望自己临死前的样子尽可能唯美一些。


其实,我和所有女人一样俗,

热爱俗世之美,

即便口中说要逃离也念念不忘精致。

一直想, 在最后的日子里,

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幽静地,

那里,春天落满桃花和玫瑰花;

深秋,铺满金黄和火红的落叶。


在我离去的那天,最好天空落着小雨。

如果有谁还能记起过往,想过来悼念,

最好是打着那种碎花的小雨伞,

最好,顺便多带一把蓝色系的雨伞,

伞上飞满蜻蜓或者蝴蝶。

伞下,我的灵魂一定满是忧伤,

一缕一缕,如这下午茶的沉香。


 

王立世点评


孔子说“四十而不惑”。人到中年,看世界的眼光在发生变化,价值取向在调整,那些身外之物逐渐被看淡放下。皱纹、华发、衰老与时俱来,“有一种久远的陈茶味道”,没了年轻时的香醇。诗人感觉自己好像至远古漫步而来,走在一缕旧时光之中。青春不再,爱情被遗忘,只有儿子的话会让一个中年女人泪水盈盈。蓝雨最触动我心弦的两句诗是:“只是希望自己临死前的样子尽可能唯美一些”,“即便口中说要逃离也念念不忘精致”,这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最后的追求。在最后的日子里,她想摆脱世俗的纠缠,活出真正的自己,“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幽静地”,这个地方类似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这只是诗人的念想,找到了没有,诗人没有告诉我们。但不管怎样,衰老的背后就是死亡,谁也无法阻止。虽然说“死去原知万事空”,但诗人希望“在我离去的那天,最好天空落着小雨”。诗人钟爱雨,把自己的笔名都命名为蓝雨,这时的雨更像是怀念的泪水。“如果有谁还能记起过往,想过来悼念,/最好是打着那种碎花的小雨伞,/最好也顺便多带一把蓝色系的雨伞,/伞上飞满蜻蜓或者蝴蝶”。即使是最后的告别,也念念不忘友情和对美的惦念。这样的女人,生前的日子一定不会潦草地度过,就因为这样,她的灵魂才满是忧伤。多数人谈死色变,或避而不谈,蓝雨却谈得如此轻松,如此唯美,不愧为一个视死如归的生命洞悟者,视美为命的理想主义者。这首诗是一个人的自言自语,少了些雕饰,多了些真诚,前半部分是人生的体验,后半部分是浪漫的遐想,我们从中读到了俗世里一颗不俗的灵魂,她不会因时间的流逝变冷失色,她的安静、挣扎、世俗、豁达、追求、反思、美丽、忧伤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与她的文字永存在于读者的记忆之中(王立世)。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嘉宾:王立世)




我与佛


刘锁爱

 

一张照片很狂妄

竟使我与佛站在了一起

 

神使鬼差

我立马就高大成了佛

瞬间

佛也矮小成了我

 

当我悻悻而去

和佛相伴的仅剩下

木鱼和香火



王立世点评


佛是觉悟了的人,人是没有觉悟的佛,佛与人的差别就在于是否觉悟。在诗人心中佛是高大的,自己是矮小的。刘锁爱这首诗的灵感来源于与一尊小佛的合影,合影本身说明诗人对佛的崇敬,期望自己早日觉悟成佛。诗人对这张照片用了“狂妄”一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与佛不在一个层次。第二节是狂妄的具体表现,也许是诗人成佛心切,瞬间产生的自己高大成佛的幻觉,是潜意识的流露。佛矮小成了我,不能从字面上简单理解为佛蜕化成人,而是矮小的我同样可以成佛的反向思维。诗人又用了“神使鬼差”一词,可见诗人理智还没被情感冲垮,真实的自己还是被红尘裹挟。“当我悻悻而去”,回想起与佛的别离,因为无法跳出现实的苦海而感到怅然若失,寺里只剩下木鱼和香火,一切重归平静,成佛的幻觉也随之消失。这首诗在佛诗中独树一帜,把自己融入佛境,又抽身而出。在尘世里挣扎,又羡慕佛的超凡脱俗。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觉悟与混沌的差异巧妙地糅合在了一起(王立世)。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嘉宾:王立世)



反向

——给我的女儿希希


续小强


我就是你的父亲。一个迟缓的人

我拥有孤独的天赋。在你的眼神中

我的轮廓漂移不定。你正在聚集星辰给予你的光

我偏向于野草正在覆盖的小路。没有谁注意到你的小手无边际的寻找

我走过每一条街道之后:哦,始终如一的悬崖

我不属于你,不属于你的母亲。以及曾经平静的窑房

我为一种幽暗的使命献身。在时间的沙子里

你是我筛出的最美妙的一个词语。我要求自己像煤一样默守

一本书的位置,一枝笔的虚空,一篇日记的时间。你清净的笑容

我深信这是我的过去和未来。你血液中的时针一刻不停

而我已轻松地告别。仿佛一只木船,靠在石头上沉睡、腐朽

奢望雨季的到来,奢望河床的充盈。

离逝过多的言语已成为丑行。

半杯白酒,一抹黑影……

这列火车揉碎了雾的翅膀,

而冰,终于隐藏了河水的笑声。

又多了一个空的房间,

感谢老鼠,是它发现了你遗失的谷物。

风从雁门过……

我想起了山另一边的绿色繁华。

时光之外的候鸟远未获得现实的道德。

夜晚的街道燃烧起婚姻的大火……

有一群人开始了没有目的的逃离。

星辰的污染只是一种传说,

在清净的云之巅,

你将不必再紧张和羞涩了……


 

王立世点评


如果用传统的读法读《反向》,会遇到很多障碍,甚至读不下去。这是一首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诗,把现代人的精神意绪灌注在文字中,有意淡化虚化模糊自身的形象,用独特的艺术感知抵达形而上的高度。诗人与女儿如情感的经纬线交织于诗体上,一条幽暗,一条光明,女儿用清净的笑容照亮了诗人的灵魂,诗人的舔犊之情忽隐忽现(王立世)。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嘉宾:王立世)



沉默


半亩花田


每逢去野外或旅行

遇见石头,就想在上面坐一坐

一来二去。在石头上坐久了

我的性格和骨头也变得坚硬


流水、时间、繁华

等等一切有形无形之物

都纷纷败给了石头


无论风吹雨打

无论铁锤雷劈

石头也不会尖叫,不会流血

不会哭泣,更不会堕落、沮丧


它用沉默对抗侵蚀

它用沉默与人间对峙


可石头也是有心的

它的心柔软得像一尊菩萨


照得见肝胆和热血

照得见河流与山川

同样也照得见泪水,还有寺庙


 

王立世点评


读过一些写石头的诗,半亩花田这首《沉默》还是感动了我。诗人对石头情有独钟,与别人不同之处在于,在上面坐久了感觉性格和骨头也变得坚硬。按说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这样写也不符合生活的真实,但读后有水到渠成的感觉。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按逻辑推理,近石头者就会坚强,这种诗意的感悟更符合艺术的真实。接下来,写一切有形无形之物都纷纷败给了石头,流水、时间、繁华终会逝去,只有石头立于不败之地。石头的沉默是一种隐忍,是一种品质。无论遭受风吹雨打,还是铁锤雷劈,也不会尖叫,不会流血,不会哭泣,更不会堕落、沮丧,始终镇静自若,保持着特有的安宁,不像人那样脆弱和娇气,这种沉默称得上伟大。石头用沉默对抗侵蚀,与人间对峙,面对环境的考验,它的对抗与对峙让人敬佩,能坚持多久呢?诗人没有写到这个问题。诗人写下对石头的赞美诗,把石头写到了极致,也是对人坚强不屈的性格、气节、操守的价值肯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照青”。这种英雄气概比石头还坚硬,比石头还长久,比石头更感人。诗人借石头赞美一种永恒的精神,企图超越生之短暂,这是这首诗真正的主旨。一般诗人只看到石头之硬,半亩花田用女性的慧眼透过外表的坚硬看到了石头内心柔软的一面,这是女诗人特有的细腻和敏锐,使石头有了温度,有了人情味,“可石头也是有心的/它的心柔软得像一尊菩萨”。让读者联想到石匠把石头雕刻成菩萨,这时的石头就变得慈眉善目。三个“照得见”使石头生动越来,发出内心的光芒,这样写诗意更完整,就像人一样,英雄也有热泪沾襟的时候,大丈夫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王立世)。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嘉宾:王立世)





矿石厂即景


聂鑫森


一排排破石机,击撞着

矿石整块的僵硬,

锋利的钢刃咬着大山的世故,

从每一条缝隙里,

寻找颗粒状的欢欣。


痛苦的破碎啊,刻骨铭心!

一切都为了畅快的燃烧,

尽情地熔化,

和谐地结晶。

摒弃岩层深处带来的愚痴

去理解,去思忖:

那些过去了的黑夜,

和已经到来的黎明!


从板结中走向分化,

分化后将赢得完整,

或者,变成一根钢轨,

或者,变成一个车轮……


啊,炉火和朝霞,

旗帜般涌动。

去擎起它吧,矿石!

那是你历史的使命……


 

王立世点评


前几年,我就想把聂老请到山西做一次诗歌讲座,由于主办方的原因聂老未能成行,失去了一次聆听先生谈诗的机会,这遗憾一直横亘在我心中。我常常拿出聂老给我的一首题诗看了又看,读了又读。聂老的字是书法,刚劲有力,风骨凛然。聂老的诗,意境深邃,情意深厚。有了这些,再读聂老的其它作品,感觉自然不一样。对老一代诗人,有些整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诗人往往流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这是缺乏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偏见。谁也不能否认,他们在那个时代的代表性,就像现代诗人,即使你写得超过了北岛,但永远无法取代北岛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聂老是文坛的多面手,诗、小说、散文、书法、国画在他们那个时代都达到令人仰视的高度。就他的诗现在看来,依然有许多闪光之处,艺术价值并没有过时,当代很多诗都无法与其相比。像《矿石厂即景》这类工业诗,现在写也容易落入概念化的窠臼,难以创造出广阔辽远的审美空间。聂老那个时候能把这类诗写得如此空灵,比如:“一排排破石机,击撞着/矿石整块的僵硬,/锋利的钢刃咬着大山的世故”。不但写出了战天斗地的气势,而且把劳动场景写得如此生动,真正做到了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从每一条缝隙里,/寻找颗粒状的欢欣”。及物性与精神意绪融合在一起,就是很多现代诗也难以达到这种境界。“从板结中走向分化/分化后将赢得完整”,写得是生产过程,其哲理波及到人生和社会。现代诗关注人的潜意识,追求神似,聂老的诗达到形似和神似的统一,情感与哲理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每一首诗都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镌刻着那个时代的印痕,艺术上早已超越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所以现在读越来仍觉新鲜,仍能获得思想上的诸多启迪(王立世)。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嘉宾:王立世)




往期回顾:



1、诗眼睛||他评:王立世的《夹缝》等(连载58)(总322期)

2、诗眼睛||理论园地:叶文福《诗为寺庙修高洁》 等(总504期)

3、诗眼睛||好诗点评:第一期:江一郎\汤养宗\李杜\张二棍\欧阳江河\唐诗\何壮远 点评嘉宾:王立世(总781期)

4、诗眼睛||理论园地:王立世:策马追赶春天 ——解读梁志宏先生的诗集《俯首人间》(总835期)

5、诗眼睛||好诗点评:第二十七期:郑愁予\李曙白\王国伟\王恩荣\吴传玖\张海梅\白羽依 点评家:王立世(总854期)





理论园地与他评


1、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张无为  张无为 张无为   陈超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谭五昌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徐敬亚  徐敬亚  徐敬亚  徐敬亚  徐敬亚   黄灿然  黄灿然  黄灿然  黄灿然   罗振亚  罗振亚  罗振亚  吴敬思  吴敬思  梁志宏  梁志宏  梁志宏  赵少琳  赵少琳  陈瑞  陈瑞  张执浩  张执浩  张执浩  马鸣信  毕福堂  蒋言礼  吴小虫  吴小虫  耿占春  耿占春  周所同  周所同  吕达  巫昂  马晋乾  李成恩  李成恩  郭克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郁葱  郁葱  郁葱  郁葱  郁葱  郁葱  关海山  洛夫  唐诗  王恩荣   李杜  病夫   赵树义  潞潞  庄伟杰  庄伟杰   甲子   张锐峰  张锐锋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西川  西川  陈小素  郭金牛  郭金牛  杜学文  赖廷阶  赖廷阶  王单单  王单单  王单单  左右  雷平阳  雷平阳  木行之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爱红  潘洪科  潘洪科  大解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肖黛  玄武

孤城  于坚  于坚  于坚  于坚  于坚  于坚  唐晋  刘阶耳  杨炼  杨炼  杨炼  孔令剑  赵建雄   赵建雄  赵建雄  李元业  石头  李元胜  李元胜  李骏虎  李骏虎  李骏虎  雪野  闫海育  闫海育  悦芳  杜涯  杜涯  金铃子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沈天鸿  沈天鸿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邓朝晖  张新泉  刘川  刘川  张二棍  张二棍  简明  简明  简明  林旭埜  卢辉  张海荣  张海荣  葛平  百定安  百定安  人邻   李不嫁  林莽  苏美晴  树才  马启代  马启代  白桦  向以鲜  燎原  梁生智   梁生智  梁生智  梁生智  谷禾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成小二  李成恩   三色堇  李不嫁  宗小白  曾瀑  宫白云  安琪   江苏哑石  潘加红  刘年  谢克强  王妃  草树  臧棣  李浔  西渡  高春林  瓦刀  张建新  何三坡  周所同  路也  张作梗   黄亚洲  桑恒昌  胡弦  李少君  李少君  李少君  李少君  李少君  周所同  周所同  翟永明  商震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罗伯特·勃莱  敕勒川  大卫   任先青  娜仁琪琪格  西娃  陈先发  李琦  六指   重庆子衣  向天笑  食指  黄礼孩  黄礼孩  黄礼孩  大解  张执浩  雷平阳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毕福堂  曹谁  王国伟   李唱白  荣荣  约翰·阿什贝利  左右  郑小琼  乐冰   孙大梅   马亭华  左拾遗  田暖  大连点点  马尔克斯  马明高  马明高  汪曾祺  左岸  李霞  林荣  林荣  涂拥  王恩荣  葛水平  王祥夫  闫文盛  十首精短诗赏析  葛平  杨凤喜  刘郎  韩玉光  雷霆  王俊才  王二  谢有顺  谢有顺  木心  雪克  雪克  雪克  雪克  雪克  张作梗  张作梗  卢辉  卢辉  卢辉  卢辉  卢辉  黄亚洲  李不嫁  苏童  韩东  谷禾  王恩荣  李少君  李少君  余华  吴言  唐依  李老乡  段崇轩  米沃什  张卫平  张卫平  张卫平  庞白  乔延凤  乔延凤  非飞马  辛泊平  辛泊平  辛泊平  芦苇岸  黄土层  黄土层  方文竹  安琪  安琪  余笑忠  谷冰  谷冰  汉家  翟永明


  

曹伊论战(1)  曹伊论战(2)  曹伊论战(3)  曹伊论战(4)  曹伊论战(5)  曹伊论战(6)  曹伊论战(7)  曹伊论战(8)  曹伊论战(9)


我评(综评与一诗一评)


综评:


林静  路军锋  王俊才  姚宏伟  毕福堂  崔万福  白恩杰  张海荣  张二棍  葛平  杨丕梁  雷霆  荫丽娟  张琳  霍秀琴  韩玉光  王文海  王小泗   武恩利  罗广才  宗小白  韩庆成  《“地域写作”的传承与突破》  《试论现代诗“好诗”的标准----论马启代的现代诗》  张建新  王爱红  罗广才  牛梦龙  老刀客


一诗一评:


马启代(1)  马启代(2)   马启代(3)   马启代(4)   马启代(5)  马启代(6)   马启代(7)  马启代(8)  马启代(9)罗广才(1)  罗广才(2)  罗广才(3)  罗广才(4)  罗广才(5)  罗广才(6)  罗广才(7)  蒋言礼(1)  蒋言礼(2)  蒋言礼(3)  蒋言礼(4)  蒋言礼(5)  蒋言礼(6)  蒋言礼(7)  蒋言礼(8)  蒋言礼(9)山翠(1)   山翠(2)  山翠(3)  山翠(4)  山翠(5)  山翠(6)  崔万福(1)  崔万福(2)  崔万福(3)  崔万福(4)  崔万福(5) 姚宏伟(1)  姚宏伟(2)  姚宏伟(3)  姚宏伟(4)  姚宏伟(5)  姚宏伟(6)  姚宏伟(7)  姚宏伟(8)  姚宏伟(9)  姚宏伟(10)刘年(1)  刘年(2)  刘年(3)  刘年(4)  刘年(5)  月牙儿(1)  月牙儿(2)  月牙儿(3)  月牙儿(4)  月牙儿(5)余秀华(1)  余秀华(2)  余秀华(3)  余秀华(4)  余秀华(5)  余秀华(6)  余秀华(7) 

潇潇(1)  潇潇(2)  潇潇(3)  潇潇(4)  潇潇(5)  潇潇(6)原野牧夫(1)  原野牧夫(2)  原野牧夫(3)  原野牧夫(4)原野牧夫(5)  

王俊才(1)  王俊才(2)  王俊才(3)  王俊才(4)  王俊才(5)  王俊才(6)  宋清芳(1)  宋清芳(2)   曹谁(1)  曹谁(2)  帕斯  陈庆  雪铓  付海平  雷霆  简明  张二棍   聂权  崖山后人  长林晓歌  韩玉光  周所同  樊建军  燕南飞  许剑桐  梁志宏



诗歌活动


● 和顺县“相约七夕、相遇和顺”大型诗歌采风笔会回放之一(总155期)

● 和顺县“相约七夕、相遇和顺”大型诗歌采风笔会回放之二(总157期)

● 诗眼睛||理论园地:王恩荣《对县域新诗写作中提出问题的试答--答榆州诗友问》(总535期)

● 诗眼睛||缅怀大师,传播文化:多倫多「湖畔書院」主辦的洛夫詩歌朗誦賞析追思會纪实(总394期)

● 诗眼睛||汇总:《诗刊》“E首诗”2018年山西入选者被推荐所有作品欣赏 (总514期)

● 诗眼睛||书讯:《三晋诗人》创刊发布会在太原龙城国际成功举办(总563期)

● 诗眼睛||快讯:“新时代都市诗歌创作与走向研讨会”在太原成功举办(修定版)(总622期)

● 诗眼睛||远方:梁志宏:行走俄罗斯(组诗)(珍藏版)(总638期)

● 诗眼睛||年度推荐:《诗眼睛》2018年推送入选《中国微信诗歌年鉴》的作品(总673期)

● 诗眼睛||书讯:《汉诗三百首·2018卷》目录和编后记(修正版)(总715期)

● 诗眼睛||海外诗会 传播文化:【多伦多诗友会】首届华人诗歌研讨会:切磋诗艺,共求美好(总719期)

● 诗眼睛||五告读者书:平台运作与五告读者书(总788期)(2017.3-2019.4 珍藏版)

● 诗眼睛||母亲节专辑:张新泉、西川、黄亚洲、娜夜等五十首献给母亲节的现代诗精选,每首诗都能让你流泪!(总800期)

● 诗眼睛||母亲节专辑之二:欧阳江河、韩东、张执浩、大卫等五十八首献给母亲节的现代诗精选,每首诗都能让你流泪!(总802期)

 诗眼睛||端午节专辑:晋中市纪念屈原诗歌征文获奖作品展播(总823期)

 诗眼睛||端午节专辑之二:余光中、欧阳江河、大解、娜夜、张执浩等古今诗人献给屈原之 汨 罗 诗 章!(总826期)

● 诗眼睛||诗歌活动专辑:任爱玲诗歌研讨会暨《尘世之光》首发式在太原举行(收藏版)(总834期)



个人年度报告


● 诗眼睛||个人年度报告:王恩荣二〇一七年年度发表作品情况(总318期)

● 诗眼睛||个人年度报告:王恩荣2018年阳历1月份到12月份底刊发的作品情况(总670期)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