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眼睛||好诗点评:第三十期:伊蕾/张执浩/汤养宗/胡弦/张凡修/谭克修/乐冰/安琪等 点评家:黄土层 (总858期)

王恩荣主编 诗眼睛 2021-10-07





黄土层,本名赵爱龙,70后,陕西清涧人。1996年毕业于长安大学。写诗,写评,有作品刊于《中国诗歌》《诗选刊》《延安文学》《中西诗歌》《星星》理论月刊等刊物,入选《陕西青年文学选·诗歌卷》《新世纪诗选》《2013-2014中国新诗年鉴》《山东诗典》等多家选本。主编过《旅馆》诗刊。现居成都。




自画像


伊蕾


所有的照片都把我丑化

我在自画像上表达理想

我把十二种油彩合在一起

我给它起名叫P色

我最喜欢神秘的头发

蓬松的刘海像我侄女

整个脸部我只画了眉毛

敬祝我像眉毛一样一辈子长不大

眉毛真伟大充满了哲学

既不认为是,也不认为非

既不光荣,也不可耻

既不贞洁,也不淫秽

我把自画像挂在低矮的墙壁

每日朝见这唯一偶像

你不来与我同居



黄土层点评


著名女诗人伊蕾于2018.7.13去世,在诗人时而去世的新闻里伊蕾的去世,与其他人没什么不同。但那种瓜熟蒂落之感众诗友还是感受到了。这首自画像的秘密就在于头两句。照相机是不会撒谎的,但诗人拒绝。自画像是主观色彩最强的,但诗人愿意如此。青春和衰老本是硬币的正反面,自然规律无可抗拒。但是诗人就想在诗歌里抗拒一回,任性一把。整首诗选取了”长不大的眉毛”俏皮地描画,着力写意,十分有趣。面对如此自画像,结尾来一句”你不来与我同居”?石破天惊,喜剧感沧桑感心酸感呼之欲出。老诗人的诗笔就是厉害,写时间写一个人的老去,写老去的幽默,老得可爱。伊蕾今已故去,有长不大的眉毛,最青春了。她也可以在《自画像》里不朽了。




无题


张执浩


我正在拉开与故乡的距离,越来越像

一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人

越来越像

手边的这把钢卷尺

你们看不见我身心分离之苦

拉锯般的刻度

在黑暗中,冰凉的,以毫米计的

生死时速

你们看见的

是我回来了,带着被酒精浸泡过的舌头

蜷在你们的目光下

越来越像

回了家


 

黄土层点评:


张执浩的这首《无题》,并非不可以换作另一个确定的诗名,但是用“无题”至少说明了两层含义:主题的朦胧且重大,主题的复杂且难以言表。这首诗的结构很简单,用“你们看不见”和“你们看见”两个层面表述“我”与“故乡”的距离,“我”与“你们”的距离,但这还是表象。核心在于如今的我,也可称为“我”与“我”的距离,那个渐行渐远不可捉摸的我——陈旧与新鲜,宽厚与尖刻,完整与破碎,光明与晦暗,本真的与虚伪的,疲惫的与坚毅的我,在自我剖析和自我拷问中,发出自我爆裂的声音。诗人用“死无葬身之地”、“身心分离”、“生死时速”这几个词句将游离、分裂和速朽的生命状态生动地凸显了出来。但“越来越像/回了家”则包含了沉重的掩不住的锥心的自我讽喻。主题是重大的,思想是深刻的,内心是五味杂陈的,但是这一切只能隐忍,难以启齿。人的宿命在于当初或许是抱着衣锦还乡的心流浪,却终究是拖着浪迹天涯的身子还乡的。张执浩的诗歌主题是很日常,但毫无生活的虚浮和轻扬,而是沉下去,嵌入,根须般抓住土壤和岩壁,挺立自个诗歌树木的枝繁叶茂,春华秋实。




一个人大摆筵席


汤养宗


一个人无事,就一个人大摆宴席,一个人举杯

对着门前上上下下的电梯,对着圣明的谁与倨傲的谁

向四面空气,自言,自语

不让明月,也决不让东风

头顶星光灿烂,那是多么遥远的一地鸡毛

我无群无党,长有第十一只指头

能随手从身体中摸出一个王,要他在对面空椅上坐下

要他喝下我让出的这一杯


 

黄土层点评:


汤养宗诗歌的特质在于其极具辨识性的用语方式和构建方式,轻易不浪费意象,发挥足每一个词语的表现力。诗歌《一个人大摆筵席》所营造的氛围,具有荒诞性,但荒诞只是形式,形式背后是坚硬如铁的本真。李白也曾有过”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独角戏,但这样的风流还具有复制的价值吗?汤养宗一向出手稳健,早已不屑于这样的套路。我们注意到诗歌中几个词:不让,绝不让……让出。包含着诗人极鲜明的个性和写作立场。孤独是分积极孤独和消极孤独的,汤自然是前者。从星光、一地鸡毛写到另一个世界的存在,从十一指写出自我的特立。这些都是铺垫,真正的高潮在于末两句。为自己身体里摸出的王,让出一杯。一个醉的自我与一个醒的本我,永远陪伴,毕恭毕敬。形成圆润的自足的永不残损的孤独。这首诗还具有自我加冕和自我祭奠的意味,有老太白的疏狂,有老杜甫的沉雄,也有古希腊德尔菲神庙前的睿智。



明月


胡弦

通常我们认为,残月离去,
是为了把我们
生活中坏掉的东西拿走。

当它归来,穿过的仿佛不是里程,
而是来自
遥远岁月的那头。

一轮明月去过哪里?
没人知道。
有些夜晚,它泊在水中,像靠着一个
迷幻的港口。

有些时候,它泊在我们的听觉中,
自己带着岸。

我们知道它又一次变瘦的身影,
却难以说清,一代又一代,
它怎样和我们在一起?

城墙拆掉,游人散尽,
它把不为人知的部分轻轻
浮出水面。涟漪推动,一个
轻盈的怀抱若隐若现。

它再次出发,从一个图案
到一团光,进入天空
那敞开、无从感受的情感中。

黄土层点评

月亮的终极目标在哪里?她渴望什么?最终又得到了什么?这是读完这首诗后我们要追问的。这首《明月》从残月入手,将月亮这个客体紧紧聚焦,融进了完全的精神之光和灵魂之光,令人心生怜惜。避开天文学原理不说,在残月离去和新月升起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不知道”,但从新月再到残月,我们知道必然要经过满月这一节,阴晴圆缺反映的是事物的盈亏消长。仅仅如此,在诗人看来又太枯燥无味了,所以诗人写到,月亮它离去,归来,去过,停泊,依靠,变瘦,浮出,再次出发,进入天空。月亮究竟想干什么,我们不知道,月亮也迷茫。她明眸善睐,左顾右盼,呼吸微微,香汗淋漓,但不知所终。她漂泊无依的背后是一套亘古不变的逻辑:月亮不能改变自身的命运。月亮是谁?屈原,李白,杜甫,陆游,李清照,苏轼,王之涣,王昌龄,张若虚,还是李贺,玄奘,昌耀?或者干脆就是胡弦自己,任其放牧出一枚月亮,排演或排遣现代诗的先锋求索。身在南京城的胡弦,登临过钟山,也静泊过扬子江。一轮明月,一颗灵魂。人月合一,离合圆缺。最后一句说,(月亮)进入天空,那敞开、无从感受的情感中。那空茫和荒寒未来之宿命,何止是月亮的无奈和悲欢!可见,月亮是人类的生命道体!

这个栏目自从开办以来,我们探讨的一直是好诗何以成立的课题,而这首《明月》,通过月亮圆缺不定的细腻追踪,仿佛打太极拳一样,呈现了一套流畅,绵延,深沉的诗歌技法和心灵体验,为这个课题提供了最好的范例。



无  尽


张凡修


吹至九丈洼西头

宁可拐个弯儿

风躲着


一个小小的坑

冷峻、阴沉

寸草不长


那年我偷烧生产队将熟的黄豆

就在这坑里

点火时,躲着风


多少个夜里我还在暗自抚摸

那么多

无法掩埋的灰烬


——这遗落人间的无法掩埋的缄默

幽闭。

且不再繁衍。


原载《诗刊》2013年6月号上半月刊

原载《星星》2015年6月号增刊

以这首《无尽》主打并作为组诗标题荣获2015年6月《星星》主办“记住乡愁”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奖金5000元)


黄土层点评:


旧年的一次失范形成精神的暗疾,火早已灭,灰早已冷,愧疚则远未平息。怀揣着这样负重的人,道德敏感度就不会太低。诗语十分节约,运笔谨慎,情感隐晦内敛。竭尽遏制之力,已达彻底干净之期。诗末似在说不再繁衍的东西也得守卫之,不可放纵之。




旧货市场


谭克修


下着细雨的时候别去浏阳河路412号

旧货市场会用一个溃疡的喇叭口

将你粗糙地往里吞

你将倒着滑进一条隧道

从2014年6月5日滑向某个深渊

它用一些旧的电器、桌椅、床柜

招待你,告诉你世界只有一种逻辑:变旧

一阵风经过老式电扇,变成过去的风

使沙发下陷的重量,又叠加在一起

压着你,使你陡然沉重起来

而实际上,你的脚步可能在加速

但你不会一直加速

当一个倦怠的中年女店主

领着一堆凌乱而痛苦的旧家具昏昏欲睡

却让一个梳妆台独自醒着

发着赭石色光芒的柚木台面上

梳子和化妆品已经消失

擦得过于明亮的镜子还像是新的

梳妆镜应该是记忆力最好的镜子

它记得一张熟悉的脸

记得熟悉的眼神,泪痕,鱼尾纹

记得从一头黑发后伸出的手

如果你贸然把一张陌生的脸伸过去

镜子会生硬地把你推开


 

黄土层点评


当你逐渐了解一个叫谭克修的诗人的时候,他的那些诗写套路和诗歌品质完全异质于中国古典农耕社会的吟咏和新乡土的伤感,他一步跃进城市,他已经城市化,在万国城那样的现代都市里,他着手敲打任何一根城市的神经。他熟悉长沙这样城市的大街小巷,他毫不隔阂地与城市角角落落的人们同呼吸。这首《旧货市场》便是代表作,也是我一想到老谭就映入脑海的诗歌篇什。这首诗与其说构思奇特不如说感受奇特。一般人完全不待见的旧货市场,在老谭的笔下热闹而充满活力。开始依次用”溃烂的喇叭口”、”隧道”、”深渊”这些词让你被动地被旧货市场吸附,这”变旧”一词就像”中毒”一样,强烈地消解一个人的主体性。你肯定会用”加速”来反抗这种消解,但另一种消解如期而至——女店主极其化妆台。逛旧货市场的人,如果至此还不迷失的话,你就对着一面镜子把脸使劲往上凑,推你回到现实的那股力,才能唤醒你。诗中的滑稽,幽默,精准和深刻,正是城市语境下的镂刻和实录,又是诗人洞察力的见证。他是城市书写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旧货市场》写的不仅是一个物理性的东西,而是一个乱毛哆嗦的城市生物。 


 


命薄如纸


乐冰


和匆匆的人生相比

送葬的队伍是如此缓慢


无数的弱小者,在低低地哭

我必须忍住另一个悲伤的自己


当生命像一张纸被风吹走

天终于黑了下来


 

黄土层点评:


短诗有很多种写法,最常用的无非是自然呈现、蓄意营造冲突和口语化叙事,最终都造成一定的诗意张力就算完成了。乐冰这首《命薄如纸》结合了多种技法,营造出了一种暮霭沉沉的恢弘气象和人生如梦的情境写照。但还不止,有些说不清的东西在短短的六行文字结构里,隐隐约约。第一节用时间疾徐的对比“发见”了人生与葬礼的区别,但又隐含了生与死的同一性。喟叹在后不在前。第二节写的是谁与死者关联?哭泣的是弱小者,至亲,悲伤的也可能是毫无血缘关系的旁人。这种引申和提升,让前边的事象和意象都横逸出了更广大的关联性和悲悯性。第三节一个比喻,一个时间叙事,完成了一首诗的使命。为什么这样说呢?人生薄如纸,也厚如纸,风一吹轻飘而去,也沉重而去。“天终于黑了下来”,一生就是一天,一天也就是一生。颇为耐人寻味。


这样的写法不在于字数和行数,而在于构思和诗人的语言功力。每一节都避免了平面化,而具有立体感。而这首诗最可贵的地方在于,没一句多余的词语,没一句廉价的抒情,干净,清朗,充满节奏感。写得内敛,节制,隐含,不露气,具有张力又不咄咄逼人。


 


极地之境

 

安琪


现在我在故乡已呆一月

朋友们陆续而来

陆续而去。他们安逸

自足,从未有过

我当年的悲哀。那时我年轻

青春激荡,梦想在别处

生活也在别处

现在我还乡,怀揣

人所共知的财富

和辛酸。我对朋友们说

你看你看,一个

出走异乡的人到达过

极地,摸到过太阳也被

它的光芒刺痛


黄土层点评:


安琪以”极地之境”主打出了一本集子,一买一赠,我有幸拥有了复本。安琪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生命轨迹的记录和精神状态的描摹。任何无关紧要的话和路,她都会略过跳过,不叙。我们依据安琪诗歌文本扎实的记录,可以窥见她生命的坐标和刻度。这首《极地之境》写的是归乡一月抒怀。但那是怎样的一副躯壳和心灵,五味杂陈,一言难尽。疲惫和安然,喜乐和忧伤,梦想和现实,获得和失落等等悖逆的滋味交集在心头,欲说还休。这首诗,其实触及到了一些很本源的问题,如生活在哪里?故乡在哪里?即便极地之境难道就是我今生的止境吗?没有答案。诗人在诗歌里设置的每一个行动都带着二律背反的意蕴。生命几乎到了无解又想解开的冲动之中。这就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所谓的故乡何处可安身?所谓的朋友哪个可解我?所谓的梦想哪个已圆满?所谓的生活哪个可托身?让我飞翔的也让我坠落,照亮我的也刺痛了我。这其实就是人生,就是生命的处境。安琪的一首诗总括了一本书的主题,这就是实力派诗人。”中间代”其实不是一件很好的外衣,安琪一直在先锋之中。




提篮子的人


方文竹


他准备了梦的干粮  金属心  镜中景  月亮的锈

走过了暮春的必经之途

他知道  还有一只篮子不在他的手上

还有大神脱下的服装  圣餐的请帖  迷宫入场券

不在他提的篮子里

就像有时候  他提的篮子里空空

就像在小路上他提着烟雾和一座灯塔  有人告诉他

那边坟墓里很热闹  另一个世界里花繁果硕

必有另一个提篮子的人  和他一样

咀嚼着命运的残骸

驻足夜市广告灯箱下  他发现少了一个物件时

身旁走动着另一只篮子

他提着提啊  在万物中间疲倦  耗尽

这时才看到  在他的头顶上方翅膀提着天空

一个人终归看到大海收容了一切

直到  天地也是一只篮子

“这茫茫不朽的诗篇提着多少人世间感人的词句”


 

黄土层点评:


方文竹是学者型诗人,曾经在长沙见过一面,温文尔雅,气度不凡。他的诗歌是复杂的意象型诗歌,这不是当下诗坛流行的口语诗调子,他这是拖着的略显沉重的诗歌传统在时代的跑道上狂奔。这首《提篮子的人》题目本身就是一个深度意象。乍一看,我们无法快速断定“篮子”的具体含义。开篇“梦的干粮  金属心  镜中景  月亮的锈”可以分别解读为“理想、意志、幻想、脆弱(或挫败)”或者别的什么。但不愿意如此解读的人,可能会选择放弃。接下来的“暮春”可以把读者接上一级台阶,马上就会意会到诗人所谓的“提篮子的人”范围极其广泛。大体上分为“现实人生的部分”和“超越性的部分”,各自归属于不同的主体。大凡提篮子的人(或别的主宰)都有自己的使命。奋斗了,挣扎了,来过,活过,命运有相似,也有相异。开始的诉求,中间的历练,最终的虚无。这些都是正常的。只要你是“提篮子的人”,可能收获满满,也可能终将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是诗人对人生最透彻的喟叹。其实,提篮子的人,终究还是一个巨大的篮子里的“填充之物”。“天地也是一只篮子”,篮子既是器物,也是道。在这个“道”的统御下,宇宙法则和天地之心,才构成了盛与被盛的和谐关系。



敲响钟声的风


林荣


庙堂安静

却突然响起钟声


原来,是风在做风的事情


风穿堂而过

渐渐消失的钟声留不住风

 

后来,又有风来

又有风来,却不是先前能敲响钟声的风


2017年5 月


黄土层点评:


无疑这是一首禅诗,其中的禅意是什么?会引发读者多层面的测度和解读。禅诗难写,不在于技术,而在于诗人心中有禅,这是需要真正具备气度的。这首《敲响钟声的风》借助对风的描摹来烘托那个莫名其空妙的禅境。试着提炼一下这八行诗,无非说了三层意思:风做了风的事情,无意专门敲响钟。钟本来是休眠的现在的确被敲醒了(谁负责?)。后来还有风来,但是曾经沧海难为水。此诗可多解,我倾向于情诗。一个女子出身的家庭或村庄或城镇或都市,就是一座庙堂,它的安静与其他外界的喧闹无关,只与女主角女心的响动有关。风就是那个有缘人——男子,他撞响了钟,也撞响了整个庙堂。这种响动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女子的幻境。风的吹动是风的本能或本性,不遇见你也会遇见她,这就是际遇。但钟声被唤起之后,风却离开了。缘尽了,美好消退,憾痛因起而生。对于钟来说,总会被另一场风再起唤醒,但是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就是林荣这首诗给我的感受。


 


在河岸低头行走的那个人


百定安


冬天纯净、固执、冷峻,正如

在河岸低头行走的那个人


他必须傍晚之前渡过河去

证明自己一生都在


甩掉自己



黄土层点评


百定安的诗歌构思别致,用语老辣,意境开阔。无一句闲笔,一旦出现也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首短诗的题目就充满了镜头感和戏剧感,这个“在河岸低头行走的那个人”,怎么“出戏”,令人期待。用“冬天”后补三个形容词语来状写这个人,生动而恰切。这个人的可贵可敬之处不在于这个人的冷峻特征,而在于“行走”的情状,目标是渡河。这里有悬念,在吊着读者的胃口。简练的语言之下,一个“甩掉自己”石破天惊地让这首短诗具有了爆破性。这个人固执,于是用“低头行走”的固执在打破固执,这个人冷峻,于是用“低头行走”的冷峻在打破冷峻。于是,这个人的“可爱与温暖”呼之欲出。读之,令人舒心而解颐。百定安的诗歌功力就在于首先感受上的丰盈,其次是表达上的精确,然后是意蕴上的掘进和意境上的自然托出。



土豆是盲目的


李元胜


土豆是盲目的

当一个土豆,爱上另一个

它们羞涩的牵手,就像

被切细的丝条,交错地叠在一起

它们拥抱,代价更大

失去边缘,失去形状

还要经历碾碎成泥的过程

但是土豆没有后悔

它们前赴后继,拥挤着

朝着幸福,朝着虚无

只有一个土豆留了下来

脱离了集体,脱离了爱情

阴暗的怀疑,长出了绿芽

它悄悄积累了

生存所需要的全部毒素



黄土层点评


二哥的这首诗写得好啊,胜过《虚度光阴》。借一颗土豆的特立独行为千万颗土豆树立了标杆,在价值论层面是成立的。托物言志,其志高远。对于人类来说,可以说没有一个人喜欢有毒素的土豆,土豆因此而保全。像路边的苦李树。从叙述上诗语精当贴切,没有一个废词。题目叫土豆是盲目的,土豆也是幸福的,因其可食用,人们才大量种土豆,其家族才得以繁衍。“失去边缘,失去形状”是自然规律,是值得的。如果土豆都特立有毒素,其族将覆灭也。诗歌在赞美和喟叹中又充满了悖论。




每一条河流,都有合理的流向


秋若尘


我为什么要羞于承认这一切

当松针在晚风中轻颤

星光遮蔽了河流

那不可名状之物,就扑簌簌落了下来


我为什么要否认这一切

我活着的证据

我衰老的证据

我在夜里轻声走动,钉钉子,窃窃私语的证据


早于你们之前,我已被泥土指认过,被河流指认过,被飞鸟和

腐败的枯枝指认过

至于你们说到的秋天

我也正在经历


你们爱过的,我都爱过

你们经历的危险和不确定性,我也在一一验证


 

黄土层点评:


若尘这首《每一条河流,都有合理的流向》,结构完整,脉络清晰,叙述中隐含的东西也隐而不晦,可感可即。头两节,用两个问句“羞于承认”和“否认一切”统摄“岁月流金”及其“证据”,后两节渐入坦然之境,自然老练成熟。这首诗表达的是一个人的成长和见证,所以有一种熟悉的东西稀松平常地蔓延过来,由于诗人陌生化的表达,又有一种陌生的东西夹杂期间。谁的生命不是来自泥土归于泥土,这是人的命,人的界限。差别和突破在于有限视域中的无限创造力,如生长,绽放,爱恨,悲伤,欢乐,挫败,成功……结果等种种历练。李白在《把酒问月》里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人世,不论你来迟了,还是来早了,他人经历的你也在经历,反之亦然。对此种“重复”不能消极论之,怀疑生存本体。其实每个人的体验性都是独特的,这是唯一的价值,文明的河流就是这样流淌起来的。若尘这首诗,写出了这种价值。




我的乡愁和你们不同


毛子


在宜昌,我并不快乐

我与周围的生活格格不入

为什么一直在后退

为什么我快把没到过的地方当成了祖国

它们是布拉格、伊斯坦布尔和维尔诺……

其实,那么多的城市是一座城市,那么多的人也是一个人

昨天,我打开台灯,帕慕克说:

——我领会那个保险小职员内心的羞怯

而米沃什摊开手:我真的不知道波兰

但熟悉漆黑中的那一条条巷道……

真的很古老啊,那些我没到过的城市

像他们的晚年赶上了我

现在,我是一个没有国家的人

我的乡愁也抵触着

那块小小的宜都



黄土层点评


毛子的这首《我的乡愁和你们不同》是一首独特的乡愁诗。独特之处在于乡愁的含义指向是反传统的。不是从远方指向故里,而是从故里指向远方。其实是从物质外壳的故乡指向了遥远的未抵达过的心灵的故乡。诗中交代了诗人当下的“格格不入”,与周围环境的紧张关系,以及阅读带来的精神的满足和向往。或许真的离开宜都到了布拉格,伊斯坦布尔和维尔诺,诗人可能会遇到新的失望和不适。但目前的向往则是愉悦的,旷远的。真正的故乡究竟在哪里?脚下,路上,远方?还是过去,当下,未来?这都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诗人的探求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但通过探求和陈述,揭示了人的普遍存在困境以及对困境的突围。心灵指向的揭橥不仅对现实的封闭构成批判,也对自我的生长性表达了呐喊。



湖泊被众神安置在山顶


松林湾


湖泊被众神安置在山顶

落日也放置在千年的老林

云朵、露珠、霞光像开不败的花


四季都那么静谧

金鱼有时会跃出水面

与白鹭、星辰宿在一起


两行白鹭,就像两朵云

在水面香,在枝上绕


我宿在树枝架构的木屋

与成群的山鸡、野鸭、枞树

宿在一起,有时候

菊花、连翘、黄芪也来串门


风扶住雨滴,在屋顶

敲打出悠久的曲子

世外的人,从没听过

也从来打听不出个结果


2017年10月11日



黄土层点评:


松林湾的诗歌读了一些,印象中有对脱俗的努力痕迹,六零后诗人要想在当今诗坛出人头地,艰难自不待言。这首《湖泊被众神安置在山顶》题目只是摘一片段,不是全诗的一个核心。有造物的架势,有对大自然大面积亲近的企图,有纯粹的理想,有瓦尔登湖的影子。全诗五节,前四节全在造境,读者一定会把期望放在最后一节。最后一节的核心是雨打屋棚形成的曲子,想在“曲子”上爆发出点什么来,诗人直接跳过了“市井中人”“隐士”,而直奔“世外的人”,将曲子的深微与心境的旷达,提升到了一个虚隐的境地。


 


悲悯


李轻松


老狼吃下了羊,羊又吃下了草

草呢,吃下了什么?就像鲸吞下了鱼

鱼吞下了虾,虾又吞下了什么?

多少座山川,多少条河流

才能汇成十万里河山、十万亩玫瑰

还有十万个善意与恶念

或者是虫儿吃下了米

鸟儿吃下了虫儿

鹰吃下了鸟儿。那么鹰呢?

多少个春天,多少场风雨

才能孕出一颗星光,一座墓碑

还有一粒尘埃与一寸呼吸。


2013-4-6


黄土层点评:


我一直以为好诗人一定是心怀悲悯也可以写好悲悯的人,诗人李轻松就具备这无可争辩的实力。这首《悲悯》写得气贯长虹,回环有致,吞吐不凡。自然规律和丛林法则是人力无法改变的,一但习以为常,人也就见怪不怪,麻木低垂下去了。但是诗人不会这样的!她会沿着每一条食物链,仿佛安慰一般,叩击叩问。诗中从狼——羊——草,鲸——鱼——虾,米——虫——鸟——鹰……这种从食物链的高端到低端,再从低端到高端的巡查,看到汇集的不易和耗散毁坏的轻易,诗人能说什么,能阻止什么?铁一般的秩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多少什么……才能汇成”“多少什么……才能孕成”?一声声诘问,伴随一寸寸呼吸。诗人的那颗心由此博大而深沉,忧伤而悲悯,有一股气息浩然而充满力量。其实,这样的诗歌,评论都是多余的,最需要的是朗读,朗诵,与诗人搏动的大关怀相呼应。



圆通寺的一个下午


祝立根


放生池的水,有泪水之咸

不可以啜饮

空中的落叶,有烙铁之烫

不可以用额头去触碰

圆通山动物园里传来的

狮吼和猿啸,里面藏着一个人世

的断崖,不可以用心去聆听

殿中的菩萨,也不可以去参拜,看一眼

就有无边的心事,涌上心头

我只想做一个水面上的

梦游者,独坐湖心亭

借一只白鹭,飞去飞来的轻

向你们寄送问候,兼收

这些年,一直丢失在外的灵魂


黄土层点评

这首诗从结构上看,基本就是四句加一句模式,阅读时不会有任何的崎岖之感。但从池水之咸、落叶之烫、狮吼猿啸之断崖、菩萨之眼已经做足了一个诗人面对圆通寺的内心波澜起伏又伤痛不堪的文章。这些杂乱无章的阴影和伤痕,在”独坐湖心亭”时,一一慰平化解。在一座寺院的庭院里,我们能做些什么?有人疯狂拍照,有人疯狂焚香,但内心依旧有尘垢而无法洗净。诗人有自己的方式,借助白鹭之轻,寄送和兼收自己的完整,获得”圆通”真义。昆明市内景区圆通寺,我是去过的。比照感受,祝立根更胜一筹。




小米的忧伤


菊科。多年生草本。

根圆锥状,叶边缘具波齿或羽状深裂

头状花序,瘦果,长冠毛白色


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花花郎

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绒球

花开后随风飘荡


我多么想在简历里

写下这些。证明自己

的确和它们生活在一起



黄土层点评:


九零后诗人不可忽视,并非他们都已成长到何种成熟的地步,而是他们总能写出我们猝不及防的惊喜。这首《飘》,你只看前六行只是对蒲公英的植物学说明,百度百科有比这个更详尽的叙述。但是读完全诗,你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首简洁而内敛的好诗。形式上是说明文加自我描述,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诗意的点化。什么意象,什么抒情,什么隐喻都被诗人滤掉了,剔除了,只留下了冷静的说明和引而不发的叙事。却将个体火热的心灵和成长渴望安置在了呼之欲出的语言背后。将诗写主体和叙述客体的类属、结构、形态、欲望和梦想作了同构模拟,诗性张力由此彰显,令人眼前一亮。




灰斑鸠


董玮


灰斑鸠的脖子下有一圈儿美丽的羽毛

侧逆着光,更好看

可惜它已经死了。我从林间经过

恰巧看见它倒挂在一棵树的细枝上

被风一吹,便落下来

落地的一瞬几乎没有一丝声息

它的身子还是柔软的,柔软的脖颈

根本支撑不住小小的头颅

它身上没有弹孔

我认定是那个手执弹弓的孩子

夺去了它的生命。那个孩子

有着和我一样玩劣的童年



黄土层点评


这首《灰斑鸠》写得冷峻。

只看前三行,以为诗人只在观赏笼中或立于高台的一只美丽的活蹦的斑鸠,第四行直接说它死了,将活泼的生机勃勃的气氛瞬间冷却。死,倒挂,坠落,无声无息,柔软,疲软一系列用在斑鸠身上的词语见证了一个小生命的消失。尤其“柔软”说明鸟是新丧。死亡的气息更切近,几乎就是刚刚发生。这首诗的可贵之处在于诗人没有发出廉价的哀叹和愤怒的斥责,而是很宽容地,放在一种生态系统里看鸟儿的死。有意淡化了鸟的死,而出人意料地测度是一个顽皮的小孩子用弹弓击毙的。这种合乎逻辑的测度,将死的重大还原到死的微不足道。用自己类似的童年经历,趣味化这样一个死亡事件。董玮的叙事力是很强的,短短的叙述中,几次跌宕起伏和出人意表,让诗歌的节奏富有变化,而引人入胜。




第五根白发


呆瓜


时光在我的体内

再也不藏不住,它需要跑出来

声音有些暗哑和苍白

“我给你拔去那几根白发

看上去,会年轻一点儿”

像我们做过的游戏,把钟表拨回一小时

重新做一件快乐的事情

拔到第五根的时候

你迟疑了。说,我将无能为力

就像叶子再也回不到树上

留着它,看更多的

同它一样的

孩子们,齐刷刷地冒出来



黄土层点评


读呆瓜这首诗,首先想到的是泰戈尔的名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人生难得是那一份坦然。然而,未必谁都能坦然。诗歌开篇对时光老去的描述是通过声音完成的,有新意。而白发这个老意象的出现本无新意,巧妙处在于拔掉白发的过程中出现了停顿。且发现了情境中此举的徒劳,以及任其发展的放开,这就使得本诗体现了旷达的情怀,获得了轻松的效果。第五根白发本是普通的一根头发,与第四根和第六根没有本质的区别,区别在于它是一个转折点,自此不再坚持挽留必然逝去的东西。



香椿树


小西


二婶慢慢爬上梯子

去掐椿芽

这棵香椿是她父亲种下的

1967年的春夜,风很大

月亮隐入云层。他游街回来

把写有标语的牌子扔在地上

然后,把自己挂到椿树上

每个春天

她都会去掐椿芽

没有椿芽的时候

二婶想起父亲,就掐自己



黄土层点评


好的叙事诗就像延伸的树枝一样,关节处总会爆出叶片和花朵,并且剪裁得当。小西的这首《香椿树》分四节,第一节平淡但不平凡,二婶安静且执着。二节有故事,用1967年春天引入一段悲剧,叙事自然贴切。而掐椿芽的“掐”别有意味。掐是为了掐掉、掐死。具移情迁怒之意。掐椿芽,就是要掐死椿树,二婶以为没有椿树就不会有父亲的“挂了”。一颗无辜的树因此为死亡埋单。善良的二婶底层的二婶哪里懂得十年浩劫的深层社会原因和民族心理,在有限的视域里,二婶固执的“迁怒”行为,让悲剧凝结在表象,没有一丝破解的希望。没有椿芽可掐时,二婶掐自己,这又加深了悲剧的困局。该诗构思巧妙,取舍有度,读来痛感尖刻绵延。



与蜀葵的交谈


微紫


另有一个钟表为你所遵守

它唤起你的内心,使你敏感于秒的变化

人们看不见这只表,只看见花序,纸一般薄的鲜亮花瓣

我妄图模仿你们的生活:灿烂,安静

叫出你的名字:蜀葵

但你可能听不懂

你的内心另有名姓

静止,呈现,无限,无穷

粗大的叶子,绽放的花瓣

在野地上,从白天到黑夜,再到另一个白天

每天略有不同

悄静消逝,轮转



黄土层点评


微紫的这首《与蜀葵的交谈》是同名诗集的主打诗歌,用惯有的朴素的语言探究物性的内在秘密。诗人对一只蜀葵充满着敬畏、尊重以及理解的诚意。以平等的,甚至略略谦卑的姿态,叩击蜀葵“灿烂和宁静”的物性和精神指向。诗人以亲切的,自信的,善意的推测和判断,为蜀葵想象出一个不同于人类的“时序”——钟表,同样精准无比的秒的嘀嗒流逝,蜀葵木然,懵懂,又内在秩序井然,规律,超然物外。诗人其实明白这全是自己的想象力在一只蜀葵上来回滚动,未必是蜀葵真的必须如此,或不如此。但通过“与蜀葵的交谈”,或一说一听,完成了一个诗人对于物象世界的认知和想象,也完成了一个人对世界的信仰。微紫的诗歌一直在精神指向和存在层面上,给我们启迪和指示,保持了高贵构筑和灵魂写作的平实入口和阶梯。




墨镜


南人


这个世界

太黑

你说

我戴着有色眼镜

于是我吸干镜片中的墨水

写下这灰黑的文字



黄土层点评


左秦说看到南人的《墨镜》就想到西毒河殇的《人全食》。《人全食》我读过,并写了专题评论。但我与左秦不同。我读《墨镜》想到的是顾城的《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就是以命运的赐予来改变命运。既写出了一代人的生存状态,也在修辞手法上,创造了最节约的意象元素。

《墨镜》写法与之类似。极端节约意象,我认为是可取的。这里的”这个世界,太黑”是纯主观的”黑”,诗人就将错就错,充分地利用纯主观。既严肃又调侃。利用这虚拟的”墨水”写下灰黑的文字,还是一种纯主观。如果这主观的黑是一种病,病不是治愈了,而是变本加厉了。如果不是病,这书写多么理直气壮。



安魂曲


琴匣


晚安,金盏菊

鸢尾,铁线莲和

我体内所有无眠的植物。

晚安,葡萄园里归来的人们

---劳作又有福的人们

请放下你们苦难的腰肢

白昼已收回它的鞭子。


晚安,我的爱人

黑暗中一再茫然起身的爱人

麦粒一样谦逊的爱人

请挽起你朴素的忧伤

晚安,星空下沉默的祖国

襁褓里的名字,和

一切尚在形成中的事物

待我在天亮前唤醒你



黄土层点评


这个题目《安魂曲》听起来有些大,有些庄严。其实,这首诗就是一首优美的夜歌。”晚安”这个词我们使用了许多年了,多到上不封顶。大抵是礼节性的问候。具体问候内容会很模糊,说不出来,也说不清楚。诗人琴匣的可贵处在于说出了别样的意味。诗中的”晚安”分四个层次:无眠的植物,劳作的人们,谦逊的爱人,祖国和形式中的事物。这些问候都不是出于礼节,而是诚挚的信仰般的祈祷。

这首诗具有深厚的抒情气息,措辞极其克制和优雅,如”白昼已收回它的鞭子””等我在天亮前唤醒你”,读之,感觉有一种内在的力量,打动人。至此,我们才觉得《安魂曲》也是恰当的,唯有此题才配得上这份情感的神圣。



地铁2号线


淳本


不断消失的往日,猛烈到来的今世

一个小孩生出白发

一个老人灰飞烟灭


种种低垂的头颅,

被嗡嗡嗡作响的世界惊醒,重启


每一张脸,都有不怕活下去的决心

都有一瓣花朵,失去控制,融入钢筋水泥的另一个维度之中


而我

早已失去婉转的咽喉,

支撑后半生的肋骨。 


而光,

扑在脸上,油漆粉刷一样



黄土层点评


地铁这个现代化工具在不同诗人眼里都是不同的。淳本的地铁版本是生命的闪电式完成。所谓“小孩生白发,老人灰烟灭”。这首诗写出了一个人城市中的种种失去和种种苦逼。不论哪一部分的人或人的哪一部分,都似乎成了城市雕塑。他们的存在感失去了自在自为性,而变得非常被动而疲累。我们需要不断“重启”来获得一点点活力,但是稍微有点电脑常识的人,都知道“系统”不行的话,重启的效用是十分低微的。当下的病象是光等值于油漆,这是怎样的机械和被动,僵直和反自然。淳本这诗可以解读为对城市文明的批判。



柯桥


母亲把我从大岭背寄出

或者更确切地说

从她的身体里寄出

但母亲并不知道要把我寄往哪里

要寄给谁

我只好在尘世中漂泊

我不知我的一生要经过多少驿站

也不知最后要抵达什么地方

我只是希望有人在信封上写下

查无此人

退回原址

并盖上人间的邮戳



黄土层点评


写母爱的诗歌海量,表达方式多样,但像柯桥这样以《信》为题构思的,还是极少。诗歌的珍贵之处就在于独一无二的表达和体验。诗歌一开头,从“大岭背”“母亲的身体”这样的寄发地落笔,读之温暖而亲切。这封信一旦寄出,母亲的使命就算完成了。信往哪儿去,仿佛与母亲无关,而是“信”自己的使命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肯定存在。这首诗的侧重点不在这里,而在儿子对母亲的思念(达到了极致)。“查无此人,退回原址。”这极滑稽荒诞的行径里,包含了多少亲情的厚度。无疑这首诗的抒情性品质很厚,但整首无一句抒情。在一个巧妙的构思之下,由纯叙事完成了它。诗句干净,利落,精确,无一句赘语冗言。



前半生,后半生


碧宇


六安瓜片,开水,90度,冲泡

闻香,观色,品味

亲爱的

你说这是我们的前半生


茶具是我们不可缺少的闪电

你我的爱情

寄存在水生水涨里

生活的琐碎,芬芳柔韧

而又磕磕绊绊


隔夜的茶水,让杯盏浅生锈迹

一支牙膏把日子清洗干净

当初的誓言是悬在空中的启明星

让我们的婚姻不曾狼藉


多少个朝朝暮暮

我们同起同眠,或遥相呼应

我们已经习惯一张床的宽度

一杯茶的热度

我们已经习惯彼此的习性和气息


现在我们开始选择霍山石斛

沸水,冲泡,平和

味淡却清远

亲爱的,你说这是我们的后半生



黄土层点评


碧宇诗歌总体感觉关注广,用情深,意境远。这首《前半生,后半生》借助两种茶叶(严格意义上说,霍山石斛已是名贵中药材了)绾结住了人生的前半拍和后半拍。用茶来喻指人生本不新鲜,因为有人将“鸡蛋”“胡萝卜”“茶叶”放在三个不同的沸水锅里熬煮,分别隐喻三种不同的人生状态——鸡蛋逐渐变硬,既保护了自己也屏蔽了别人,胡萝卜渐渐变软、妥协,失去了硬朗和自我,而只有茶叶在热水中逐渐舒展,看淡了沉浮,同时将自己的味道和价值体现在水杯里,做的是真实的自己。碧宇在这首诗里并没对茶做太多的剖析,但对现实人生还是处处关照和揭示。诗歌从六安瓜片冲泡开始,提到温度,提到茶具,爱情,隔夜的茶,誓言,朝朝暮暮,习惯,热度……一直到霍山石斛。经历的是一个从青涩、甘醇、浓烈、习惯到最后的清远,冲淡的情感历程和心路历程。而从“六安瓜片”到“霍山石斛”,也是人生的升级和迭代。从观照现实人生的层面看,诗歌《前半生,后半生》在叙述上,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圆满。当然“霍山石斛”应是“物象”,不了解当地特产的人,需要补课才明白它不是真正的茶叶。顺便说一下,我还喜欢碧宇的《下山兰》和《赤脚走在丫山上》。



黑蝴蝶


青小衣


你是披着一身夜色来的

如你黑色的棺木,你是来送自己的么?


你把体温降下来,天就突然凉了

你要系好黑斗篷

夜越来越长,给你赶路的时间


你要慢点儿飞,露水清亮

你要快点儿飞,桂花满枝


你要早点儿回来

还披着夜色来,种花满院的人

等着唤你小英台



黄土层点评


首先恭喜小衣诗歌入选《早上好读首诗》,感觉这是鲁院归来不一样的诗歌成果。与以往相比,有小情调的承袭也有大情怀的开掘。这首《黑蝴蝶》不同于一般的蝴蝶意象,抓住”黑色”大做文章。开首一节写得沉郁冷峻,为整首诗定了一个基调。出现了”夜色”和”黑棺木”这样的意象,我们只要想到《梁祝》的千古悲剧,就不会嫌诗人对情感定调的悲冷。体温和天凉之间有一个因果关系的,诗人故意将因果关系说反,诗意随即产生。由于露水和桂花的牵引,诗人用快和慢的一对悖逆词语,给人电影快慢镜头般的感觉。结尾引出温馨的”回家”指向,尤其”小英台”的出现,彻底瓦解了开首的沉郁顿挫。给人一豆暖光的明亮。


 综合看这首诗,由黑蝴蝶起兴,夜色,体温,飞渡,回来这些词语引领,穿越了故事的沧海,情感的沧海。至于送自己来的蝴蝶是送给谁,种花满园的人,是梁兄还是诗人自己,都不重要了。



家事


亘亘


爷爷抛下奶奶抗美援朝去了

她把对爷爷的恨全部算在父亲身上

经常打骂父亲


这一辈子

我都没听父亲叫奶奶一声妈

唯一的一次

是奶奶火化后

装在骨灰盒里


汽车每经过一个水沟、坡坎

岔路口

父亲都会低头看着那个黑盒子

叫到:

“妈,我们回家了。”



黄土层点评


这首诗写的是两代人的家国离恨,却涉及三代人的命运情仇。写法近乎白描,写意可谓深隐。转借手法运用娴熟,打儿越狠足见思夫越切,呼母越频足见念母越深。在这首有限的叙事空间里,诗人留下了足够多的情感空间。此恨彼发,指东打西,生疏死近,一呼唤一呜咽之间的情感鸿沟,构成很大的张力,用以发射沉重的人生之箭。总体感觉,在平静简练的叙事之下,蕴含巨大的悲凉。人间最痛悲苦,往往不在表面的疮痍,而在于深隐不显的暗疾。



尤物

 

量山

 

山涧的水暂时平静下来,

体型娇小的翠鸟隐于草丛。

这是一场电影中的动物世界。

我喝生啤,啃羊蹄……

直到莫尼卡从屏幕里走出,

她有羊的,雪白的腿

她的妖娆和受到的伤害不可撤销

如果我在西西里岛

……

我舔了舔嘴唇,拔掉了电源。

黑暗里一一

什么都有,又什么都没有。

 

 

黄土层点评

 

这首诗具有恰当的分寸感,尤物是天下至美之一种。尤物可以激发人的,尤其男人的绮思属于正常。但谁才懂得欣赏和享受尤物?这首诗的分寸来自距离和隔物。电视上的画面,溪流,小鸟,美女,雪腿。要命的是亦幻亦真。幻影的清晰,真实冲动的模糊,难以启齿的动荡。拔掉电源,在黑暗里把自己打回原形。幻影就此消失是正确的,如果现实的伤害发生,违法还在其次,美被自己亲手毁灭是不能忍受的。点燃就熄灭,比面对灰烬要明智得多。


(以上选自选自《诗歌周刊》《大别山诗刊》)

 



理论园地与他评


1、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张无为  张无为 张无为   陈超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谭五昌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徐敬亚  徐敬亚  徐敬亚  徐敬亚  徐敬亚   黄灿然  黄灿然  黄灿然  黄灿然   罗振亚  罗振亚  罗振亚  吴敬思  吴敬思  梁志宏  梁志宏  梁志宏  赵少琳  赵少琳  陈瑞  陈瑞  张执浩  张执浩  张执浩  马鸣信  毕福堂  蒋言礼  吴小虫  吴小虫  耿占春  耿占春  周所同  周所同  吕达  巫昂  马晋乾  李成恩  李成恩  郭克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郁葱  郁葱  郁葱  郁葱  郁葱  郁葱  关海山  洛夫  唐诗  王恩荣   李杜  病夫   赵树义  潞潞  庄伟杰  庄伟杰   甲子   张锐峰  张锐锋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西川  西川  陈小素  郭金牛  郭金牛  杜学文  赖廷阶  赖廷阶  王单单  王单单  王单单  左右  雷平阳  雷平阳  木行之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爱红  潘洪科  潘洪科  大解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肖黛  玄武

孤城  于坚  于坚  于坚  于坚  于坚  于坚  唐晋  刘阶耳  杨炼  杨炼  杨炼  孔令剑  赵建雄   赵建雄  赵建雄  李元业  石头  李元胜  李元胜  李骏虎  李骏虎  李骏虎  雪野  闫海育  闫海育  悦芳  杜涯  杜涯  金铃子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沈天鸿  沈天鸿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邓朝晖  张新泉  刘川  刘川  张二棍  张二棍  简明  简明  简明  林旭埜  卢辉  张海荣  张海荣  葛平  百定安  百定安  人邻   李不嫁  林莽  苏美晴  树才  马启代  马启代  白桦  向以鲜  燎原  梁生智   梁生智  梁生智  梁生智  谷禾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成小二  李成恩   三色堇  李不嫁  宗小白  曾瀑  宫白云  安琪   江苏哑石  潘加红  刘年  谢克强  王妃  草树  臧棣  李浔  西渡  高春林  瓦刀  张建新  何三坡  周所同  路也  张作梗   黄亚洲  桑恒昌  胡弦  李少君  李少君  李少君  李少君  李少君  周所同  周所同  翟永明  商震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罗伯特·勃莱  敕勒川  大卫   任先青  娜仁琪琪格  西娃  陈先发  李琦  六指   重庆子衣  向天笑  食指  黄礼孩  黄礼孩  黄礼孩  大解  张执浩  雷平阳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毕福堂  曹谁  王国伟   李唱白  荣荣  约翰·阿什贝利  左右  郑小琼  乐冰   孙大梅   马亭华  左拾遗  田暖  大连点点  马尔克斯  马明高  马明高  汪曾祺  左岸  李霞  林荣  林荣  涂拥  王恩荣  葛水平  王祥夫  闫文盛  十首精短诗赏析  葛平  杨凤喜  刘郎  韩玉光  雷霆  王俊才  王二  谢有顺  谢有顺  木心  雪克  雪克  雪克  雪克  雪克  张作梗  张作梗  卢辉  卢辉  卢辉  卢辉  卢辉  黄亚洲  李不嫁  苏童  韩东  谷禾  王恩荣  李少君  李少君  余华  吴言  唐依  李老乡  段崇轩  米沃什  张卫平  张卫平  张卫平  庞白  乔延凤  乔延凤  非飞马  辛泊平  辛泊平  辛泊平  芦苇岸


  

曹伊论战(1)  曹伊论战(2)  曹伊论战(3)  曹伊论战(4)  曹伊论战(5)  曹伊论战(6)  曹伊论战(7)  曹伊论战(8)  曹伊论战(9)


我评(综评与一诗一评)


综评:


林静  路军锋  王俊才  姚宏伟  毕福堂  崔万福  白恩杰  张海荣  张二棍  葛平  杨丕梁  雷霆  荫丽娟  张琳  霍秀琴  韩玉光  王文海  王小泗   武恩利  罗广才  宗小白  韩庆成  《“地域写作”的传承与突破》  《试论现代诗“好诗”的标准----论马启代的现代诗》  张建新  王爱红  罗广才  牛梦龙  老刀客


一诗一评:


马启代(1)  马启代(2)   马启代(3)   马启代(4)   马启代(5)  马启代(6)   马启代(7)  马启代(8)  马启代(9)罗广才(1)  罗广才(2)  罗广才(3)  罗广才(4)  罗广才(5)  罗广才(6)  罗广才(7)  蒋言礼(1)  蒋言礼(2)  蒋言礼(3)  蒋言礼(4)  蒋言礼(5)  蒋言礼(6)  蒋言礼(7)  蒋言礼(8)  蒋言礼(9)山翠(1)   山翠(2)  山翠(3)  山翠(4)  山翠(5)  山翠(6)  崔万福(1)  崔万福(2)  崔万福(3)  崔万福(4)  崔万福(5) 姚宏伟(1)  姚宏伟(2)  姚宏伟(3)  姚宏伟(4)  姚宏伟(5)  姚宏伟(6)  姚宏伟(7)  姚宏伟(8)  姚宏伟(9)  姚宏伟(10)刘年(1)  刘年(2)  刘年(3)  刘年(4)  刘年(5)  月牙儿(1)  月牙儿(2)  月牙儿(3)  月牙儿(4)  月牙儿(5)余秀华(1)  余秀华(2)  余秀华(3)  余秀华(4)  余秀华(5)  余秀华(6)  余秀华(7) 

潇潇(1)  潇潇(2)  潇潇(3)  潇潇(4)  潇潇(5)  潇潇(6)原野牧夫(1)  原野牧夫(2)  原野牧夫(3)  原野牧夫(4)原野牧夫(5)  

王俊才(1)  王俊才(2)  王俊才(3)  王俊才(4)  王俊才(5)  王俊才(6)  宋清芳(1)  宋清芳(2)   曹谁(1)  曹谁(2)  帕斯  陈庆  雪铓  付海平  雷霆  简明  张二棍   聂权  崖山后人  长林晓歌  韩玉光  周所同  樊建军  燕南飞  许剑桐  梁志宏



诗歌活动


● 和顺县“相约七夕、相遇和顺”大型诗歌采风笔会回放之一(总155期)

● 和顺县“相约七夕、相遇和顺”大型诗歌采风笔会回放之二(总157期)

● 诗眼睛||理论园地:王恩荣《对县域新诗写作中提出问题的试答--答榆州诗友问》(总535期)

● 诗眼睛||缅怀大师,传播文化:多倫多「湖畔書院」主辦的洛夫詩歌朗誦賞析追思會纪实(总394期)

● 诗眼睛||汇总:《诗刊》“E首诗”2018年山西入选者被推荐所有作品欣赏 (总514期)

● 诗眼睛||书讯:《三晋诗人》创刊发布会在太原龙城国际成功举办(总563期)

● 诗眼睛||快讯:“新时代都市诗歌创作与走向研讨会”在太原成功举办(修定版)(总622期)

● 诗眼睛||远方:梁志宏:行走俄罗斯(组诗)(珍藏版)(总638期)

● 诗眼睛||年度推荐:《诗眼睛》2018年推送入选《中国微信诗歌年鉴》的作品(总673期)

● 诗眼睛||书讯:《汉诗三百首·2018卷》目录和编后记(修正版)(总715期)

● 诗眼睛||海外诗会 传播文化:【多伦多诗友会】首届华人诗歌研讨会:切磋诗艺,共求美好(总719期)

● 诗眼睛||五告读者书:平台运作与五告读者书(总788期)(2017.3-2019.4 珍藏版)

● 诗眼睛||母亲节专辑:张新泉、西川、黄亚洲、娜夜等五十首献给母亲节的现代诗精选,每首诗都能让你流泪!(总800期)

● 诗眼睛||母亲节专辑之二:欧阳江河、韩东、张执浩、大卫等五十八首献给母亲节的现代诗精选,每首诗都能让你流泪!(总802期)

 诗眼睛||端午节专辑:晋中市纪念屈原诗歌征文获奖作品展播(总823期)

 诗眼睛||端午节专辑之二:余光中、欧阳江河、大解、娜夜、张执浩等古今诗人献给屈原之 汨 罗 诗 章!(总826期)

● 诗眼睛||诗歌活动专辑:任爱玲诗歌研讨会暨《尘世之光》首发式在太原举行(收藏版)(总834期)



个人年度报告


● 诗眼睛||个人年度报告:王恩荣二〇一七年年度发表作品情况(总318期)

● 诗眼睛||个人年度报告:王恩荣2018年阳历1月份到12月份底刊发的作品情况(总670期)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