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眼睛||理论园地:梁生智的欣赏艺术(总712期)

王恩荣主编 诗眼睛 2021-10-07




梁生智,山西省定襄县人,1962年出生。1989年调任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杂志社编辑,现任《五台山》杂志副主编。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忻州市作家协会秘书长。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式发表文学作品,在《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报》、《诗神》、《黄河》、《山西文学》、《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晚报》、《漳河水》等全国各地文学报刊发表大量小说、散文、诗歌、评论作品。作品多次获全国性奖,并被收入许多作品集。出版诗集《一个人的爱情》(北岳文艺出版社)




1

小说欣赏



梅钰的“绝杀”

——《最后的“赢家”》艺术手法浅谈



梁生智


梅钰是棋局高手!


不是车马炮帅象仕,就是黑白子!


小说有多种写法,也有多种风格。不能说哪种就好,哪种不好。但是,一定要布好局,一步一步地设局,一步一步地解局。最好是不能轻易让人看出来,然后来一绝杀。


读《最后“赢家”》就如观一局好棋。


这篇小说就像无数的棋局一样,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什么险招、绝招,甚至很平淡,让人看着担心。


虽然小说的开始是以狗剩被“尿憋醒”和“敖玉殁了”开始的,但这并不新奇。人的生命本质就是“生死”二字。能醒来的人就是还在“生”,醒不了的人就是“死”。这不是生命的残酷,而是定律。


但是,人与人的不同也是在生死中,是在从生到死的过程中有什么不同。古今中往,人类留下的文字无不在写这种不同。能够悟透这种不同,能够通过这种不同写出人生百态就具有了小说性。只是要看如何来写,这就如同高手对奕!


梅钰设的第一个局是敖玉和狗剩的“不同”,一个是数十年的光棍,一个是儿孙满堂幸福绵绵。这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因为这本就是现实中无数现实的存在。问题是,梅钰让这二人交织在了一起。他们是邻居,而且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所以,他们注定就是一白一黑的二枚棋子,虽然各走各道,但最后一定要有个高下,有个输赢。


小说就是围绕这个开始的。从七八岁偷家里的钱买糖后为最后一颗打赌开始,狗剩就在敖玉布的局中一次次输。敖玉有一次设计打赌让狗剩吃了自己的屎,“狗剩一辈子都忘不了敖玉当时的表情,那表情维持了几十年,挫败了他的一生。”




狗剩和敖玉就像是一把剑的二刃,各占一侧,最后总会在剑锋处交接,然后划破什么东西。狗剩认为自己的不幸就是敖玉给划破的。因为敖玉总说他,老婆跑了,他成了光棍一条。敖玉却借狗剩的手,娶到了老婆,有了儿孙满掌的幸福生活。所以,狗剩一直不服气敖玉,虽然屡赌屡输,但是,他总想要赢敖玉一次。


儿孙满堂的敖玉才五十多岁就死了。光棍一身的狗剩还活着。从生死来说,狗剩是赢了。


但是,梅钰如果只是这样表达,这小说就真的太平淡了。绝不会是一盘好棋。


人死为大!作为邻居,作为从小的玩伴,作为一生的对手,狗剩是无论如何也要为敖玉的死做点什么的。所以,狗剩自然要到敖玉的葬礼上帮忙。


梅钰的第二局就是在这里布开。她让狗剩看着那个曾经在自己面前不可一世的敖玉没有了声息地躺在那里。不仅再也“尿不高”了,而且手冰凉干硬,人“根”像晒干的胡萝卜般细细琐琐的。看到这些,狗剩有种胜利者的得意。这种得意是在对敖玉的离世的悲伤和对自己身世的悲伤中渗出来的。


梅钰不动声色,却步步为营,让这二个交集了半生的男人把多少人的心态布在了棋局中。但,敖玉是死了的,所以,他已经不能站起来和狗剩理论什么。狗剩虽然以活着的姿态俯视着敖玉。但是,二人的输赢是早就定了的,即使是比谁尿得高,狗剩是赢了的,但敖玉说“你尿得高顶个屁用,你是尿出一儿半女啦,还是尿住老婆不走啦?这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迟早一抷黄土葬了身。到时候,谁给你入殓烧香,谁给你烧幡祭奠?谁能在你灵堂前哭一声,你尿得高!你尿得再高,也是个孤鬼,死后连个上坟的人都没有!”早已把狗剩击得溃不成军。狗剩就是在这要体现人活着的最终价值的葬礼上亲自体验着人家敖有儿有女的“幸福”。


这是残酷的,死的人打败了活着的人。这是梅钰的高明之处,也是这篇小说要揭示的普遍的人情世理。


梅钰的绝杀不是这些。


写到狗剩心怀戚戚,心怀爱恨,心怀“同死”,与村人,与敖玉的儿女一起料理着敖玉的葬礼,写到敖玉就要放入棺木,然后入土为安就好象没有什么更深的东西可写。


但是,梅钰抓住狗剩的心理布下了最后的绝杀。


还是一泡尿!想着自己的“悲伤”的狗剩被胸口的气憋出尿意。他去了茅房却没有尿出来。经过敖玉的灵堂时,他无意中看到了一条缝。


梅钰的“绝杀”就是从这里开始!


梅钰掌握了狗剩的复杂心理。其实,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从小一起玩,一起赌人生,敖玉就是狗剩,狗剩就是敖玉。所以,这时的狗剩就还想最后看看敖玉。这是很复杂的一个决定。最好的玩伴没有了,老邻居没有了,赌输赢的对手没有了,最重要的是再也没有一个人骂他,笑他了……所以,这最后的一看,实际上是狗剩对敖玉一生的情谊的集中体现。


梅钰的杀招是在狗剩听见秀娥的一声哭:“爹啊,我可怜的爹呀!”开始的。


整个小说在不紧不慢,起伏并不大的叙述中到这里突然提了起来。狗剩脑子里突然生起一个要赢敖玉最后一次的念头:预支自己的死!


狗剩的绝招也就是梅钰的绝杀。


狗剩乘人不注意,换上敖玉穿的衣服,把自己变成了“敖玉”,躺在那里听着“儿女”的哭声。


生为何,死为何?


对于一个人来讲,人生是一样的。生就是为死,早死迟死,辉煌的死,平淡的死。意外死,正常死……其实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


对于一个人讲,人生又是如此不同。


问题是一个人的死也许才是开始。敖玉因为有老婆,有儿女,虽然死了,生命却在延续。狗剩虽然活着,却因为没有老婆,没有儿女,生命到他为止。这就是人活着的另一个意义,传宗接代。


小说没有写敖玉和狗剩人生中的大事,更没有写他们的辉煌。整个小说也没有曲折和起伏的情节,但是,却这样风轻云淡的通过二个小人物的交集,把一个哲学命题这样摆了出来。


敖玉赢了活着的人生,狗剩赢了死后的人生。但是,他们真的赢了,或者真的输了吗?


在狗剩最后的得意中,让我们想到的绝不是赢者的快意,而应该是更多。这就是梅钰的绝杀!


2018-9-1


附原作:最后的“赢家”


梅钰




早起,狗剩被一股子尿憋醒时,听到窑洞外旋着几嗓子哀音:“爹啊……”。狗剩就知道,准是狗日的敖玉殁了。


这时狗剩疑心憋醒自己的根本不是那泡子尿,而是敖玉眯起的眼睛,嘟起的嘴唇,扑扇着的巴掌,或者他鼻孔里呼出的一口气,嘴巴里滋出的一个音,额头冒出的一滴汗。倘在平时,在想起敖玉表情的无数个日里夜里,狗剩一定会套上他的大裤衩子立在院里那棵长得没有一人高却再也不肯往上冒一寸的老梨树根子底下吼一嗓子:“数十年东征又西闯,呛儿得呛,才扶得汉室一脉长。……”


不管日夜晨昏,不管春夏秋冬,不出五秒钟,敖玉肯定就会出现在隔开两家的那堵豁牙土坯墙前。好像是,他是他这一嗓子附带的东西,是他略带沙哑的破锣嗓子中必然的产物。敖玉骂,狗剩你狗日的再嚎!你再嚎我就在你嘴里塞只鸡巴!


“你还给我塞只鸡巴?等我给你塞吧!”这么一想,狗剩有了精神,他从自己的热被窝里窜出来,赤着身子在地上的尿桶里滋了一泡尿,尿点子溅到了他左腿膝关节以下黑粗长腿的肉上,他抬起左腿在右腿上蹭了蹭,在满屋子浓重的尿臊味里套起自己的行头直直冲出屋子。


他听见从敖玉大女儿秀娥撕扯开的嗓子里发出的声音:“爹啊,爹啊,我的苦命的爹啊!”眼眶就湿了,想:敖玉殁了,儿孙绕膝幸福连绵的敖玉也能殁了?那我一个人活着又有什么意味?!


这样想时,他停住了脚步,抬起头。透过一棵梧桐树参天的枝叶,望见淡蓝色天幕上悬着的那轮残月,惨白惨白、边缘残缺,像一只浑圆的玉米面饼子被谁啃过一样。更像是,怎么可能,像是敖玉诡异的一张脸、诡秘的一副表情。


这张脸,狗剩太熟悉了。这副表情,狗剩也太熟悉了。


还在两个人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天他们每人从家里偷了一毛钱,合伙在村代销店买了七颗冰糖疙瘩,吮到最后,剩下一颗没法分,敖玉就说咱打赌,谁赢了谁吃。狗剩说我还怕你不成,赌就赌。敖玉就跟狗剩打赌,说天下万物水洗为净,要不然咱们的妈为啥成天洗衣服洗菜洗锅洗碗。狗剩反驳说眼不见才为净,说你知道这冰糖疙瘩是啥做的,咋做出来的,稀里糊涂还不是全吃了?争到后来,狗剩从村小学的木栅栏中伸进去一只脏手拾了块黑炭扔给敖玉,说你说水洗为净,你去把它洗干净。敖玉接了黑炭,“日”地一声扔回小学院,另一只手把冰糖疙瘩“刺”地一下扔进土窝里,扔进土窝他还不罢休,双脚跳在上面狠劲拧了几下,这才拾起递给狗剩,一边说,给你吃给你吃。狗剩气得直跺脚说这还怎么吃啊,这都脏了还能吃吗?敖玉说这可是你不要,不是我不给啊。说着将冰糖拾起,就近跑到一家用水洗了,塞进自己嘴里美滋滋地巴匝起来。那时他的表情就同这狗日的残月一个样。


还有一次,两个人和一帮子同伴在一起玩,敖玉说你们敢不敢跟我打赌。众人问打什么赌,敖玉说我做什么动作,你们做什么动作。其他孩子知道敖玉鬼点子多,怕自己吃亏,死活不敢应战,只有狗剩自恃胆大,以为敖玉大不了是去扒个坟墓,捅个蜂窝,黑夜里贴个红舌头披个白床单蹦蹦跳跳吓唬人,就大大咧咧说他敢。敖玉说你要是不做你就得管我叫一辈子爹,狗剩说叫爹算什么呀,我管你叫爷。于是,两人开始赌。敖玉在罐头瓶子里接了一瓶尿,狗剩也在罐头瓶子里接了一瓶尿,敖玉拿树枝挑了块猪粪扔到瓶子里搅匀了,狗剩也挑了块猪粪扔进瓶子里搅匀,两只瓶子里散发出阵阵恶臭,把众人熏糊涂,一齐将口鼻捂了。就见敖玉伸出右手食指指头浸到臭液里,不停地搅啊搅,搅了一会后把指头拿出放进嘴里吮了。众人“呀”了一声,齐齐拿眼窝盯狗剩,狗剩不想一辈子给敖玉当孙子,心说他能做到,我为啥做不到,硬着头皮也浸了,也搅了,也吮了。一时间,觉得胃里翻腾起千军万马,午饭吃下的一大碗杂面糊糊翻江倒海前冲后突从口腔里奔涌而出。这时,狗剩看见可恨的敖玉正飞跃起身,沾沾自喜,洋洋得意,“我用食指搅屎,吮的是中指。这个笨蛋,他真的吃了屎!”


狗剩一辈子都忘不了敖玉当时的表情,那表情维持了几十年,挫败了他的一生。


现在,狗剩又开始朝前走了。他一边晃着五大三粗的身子,一边用一只手拔拉自己稀疏杂乱的头发。头发花白,栽在圆滚滚的大脑袋瓜子上,时而短得不能再短,时而长得不能再长,更多时候,是不短也不长,就那么乱乎乎地乍在脑袋上。他两只大眼珠子瞪得滴溜溜圆,高鼻子、阔嘴巴,大手大脚,粗胳膊粗腿,宽阔的上身总是不分四季地套着一件青灰不辨本色的夹克衫子,夹克衫里面,要么套一件圆领半袖老汉衫,要么是毛衣线衣棉花衣,而下身呢,常年累月的也总是那么一条土灰灰的黑布裤子。人说“男人的衣,女人的脸”,狗剩从别人的目光里,很轻易就能看出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归根结底,他是一个没女人的光棍汉。


狗剩能变成光棍汉,还不是因为敖玉?他两口子吵架,敖玉就总指教他,说狗剩你那么大声干嘛,有理不在言高嘛,你吼得高你就占理了?敖玉一说话,狗剩的粗喉咙更粗,破锣嗓更破,不但吼得越高,还伸出四肢要动手动脚哩。没几天,狗剩的媳妇就跑了,跑了以后再没回来。


狗日的敖玉你再管我,你再来管我!狗剩想。


这时,他已经坐在了敖玉的身边。秀娥坐在他的对面,张着空洞的大嘴嚎:“爹啊,爹啊!”哭声从喉咙里毫无节制地流泄出来,穿过狗剩的耳畔飘旋在村庄上空渐行渐远。亦无节制的泪珠子在她眼窝到下颊骨的距离畅快流成一条河,又滴滴答答地流到她米白色褂子的前胸。狗剩看到那一处的颜色跟敖玉的脸色相同,看到秀娥扑在敖玉身上,推着,拉着,搡着,叫着:“爹啊,你起来啊,你起来!”


敖玉任由秀娥无礼地粗暴地推搡,他不吭不哈,不闻不问,双目紧闭静静地躺在炕上,他狭小干瘦的黑红色脸上挂满岁月镌刻下的一条一条鲜明的纹路,每条纹路里仿佛都蒙着一层洗不掉的灰尘。他塌扁着的鼻子上印着几颗黑色的老年斑,有几根花白的鼻毛从鼻孔里肆无忌惮地探出身体。他的牙豁掉了,豁掉的牙让他的紧紧闭合着的嘴唇深深地瘪进嘴巴里。他的容貌便平板成一幅像,一幅让人无限感慨时光无情岁月如梭的苍老遗像。


可狗剩知道,敖玉才刚刚五十五岁。倘若敖玉在此刻睁开他那双黑豆般的小眼睛,让那狡猾的目光再一次扫射过自己的身体,他依然会本能地感受到他的灵动,他不同于自己的一种圆滑机智。狗剩肯定。


他看到村里人都来了。可不,人死不能复生,全村人都会互帮互助完成送敖玉起程的繁杂仪式呢。空中飘着几缕轻烟,是村支书茂山吩咐谁燃起的清香,还有谁已经在脚边烧了几刀黄裱纸。热心肠的六婶扶住敖玉的老伴秀娥的娘,说妹子,你可不敢再哭了,这敖玉死了,他一口真气还在空中悬着哩,你得打起精神来送他上路啊。


狗剩眼见着秀娥的身体一哆嗦,她下自觉地收了声,往空中瞅了一眼,几颗泪花子就凝在了脸上。


你狗日的还有一口气?狗剩哑然笑了,无声地抽动了一下身体,大红脸膛因为他的抽动牵出几条清晰的纹路,他用一只手偷偷伸进被窝里,揣到敖玉一只手,冰了,凉了。


老以前,敖玉的手绵、软、柔若无骨,倘若不是他唏唏嘘嘘地笑出声,狗剩一直以为那是秀娥娘的手。两个人在打赌,从小到大,他们就总是打赌。敖玉说狗剩你敢摸那女子的手吗?那女子走在他们前面,一条大辫子甩在丰硕的屁股蛋子上,屁股一摆一摆,发梢也跟着一摆一摆,那个撩人,那个动心。狗剩说那有啥不敢的,别说她的手,就是她的奶子我也敢揣两把。敖玉说你不摸你就不是爹生娘养的,狗剩说我摸了你就不是爹生娘养的。说着,雄赳赳气昂昂就撵上去要摸呀。敖玉说你等一下,自己先跑到女子跟前嘀咕了几句,就带女子来到集市的最南角。集市南角是卖衣服卖布的,人来人往,狗剩就见着好些个村里人,使得他一时竟有些不敢造次了。可敖玉跟女子相跟着在前头走,使劲丢眼色让狗剩行动,狗剩脑袋一发热就一步上前抓住了。狗剩抓住了,还狠劲揣摸了几把,这才意识到自己抓的是敖玉斜着半拉身子探过来的手。敖玉笑得直不起腰来,那女子也捂着嘴吃吃地笑。后来,敖玉就总背着狗剩到集市上找那女子,再后来,那女子就成了敖玉的老伴秀娥的娘。


现在,敖玉的老伴秀娥的娘花白头发乱成一只草鸡窝,她手里捧着一套金黄色底坠着黑色中国结图案的中式服装,整整齐齐放在炕边,再打了一盆热水,要给敖玉梳洗打扮呀。


“快快快,我给敖玉脱!”狗剩坐在敖玉身边,一只手已经掀开敖玉身上的被子,将手探近他冰冷的身体。秀娥不满的目光从狗剩的手里移挪到父亲脸上后变了内容,她似乎很自然地想到,这个停了呼吸冷了躯体的“父亲”跟日常碎碎叨叨的父亲已经不能同等对待,他这个“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已经被物化。她能做的,只是配合传统的民俗,送他起程去往另一个世界。


于是,秀娥同狗剩一起将敖玉剥光了。被剥光的敖玉赤条条地,无知无觉,不羞不涩,任由众人的目光扫射来扫射过。狗剩就瞥见敖玉那条根,萎缩了的,像一只晒干胡萝卜般细细琐琐的根。狗剩哑声笑了,你狗日的,难怪尿不高。


狗剩正想趁乱用手捋一下敖玉的根,却听见茂山刺拉拉的声音:“狗剩,你狗王八还在炕上?快下炕干活呀。”狗剩“噢”了一声,伸出手在敖玉的身上随便摸了两把,从哽咽着拿温热毛巾擦拭敖玉身体的秀娥身边爬过,趿起破鞋走出屋子。


天已大白,闻讯赶来的村里人依着惯例将院子占满了。狗剩看到惯常做菜的吉庭正同几个小伙子把一口大铁锅安放到刚刚垒好的炉灶,炉灶垒起来后,很快就要烧出大锅滚烫的沸水,要褪猪毛、褪鸡毛呀。不远处,大林拿着把杀猪刀才才放倒一只膘肥体壮的大母猪,猪圈内的一窝猪崽子眼见着自己的母亲被杀戳,集体鸣唱出凄厉悲伤阴森恐怖的哀悼曲。荣立守在鸡窝旁,“咕咕咕”地诱叫公鸡母鸡,出来一只杀一只,大洗衣盆里已经扔进去了七八只鸡的尸体。还有人在七手八脚地搭架子、挂棚布,要给敖玉做灵堂,供亲人朋友磕头祭拜呀。


狗剩围着院子转了一圈,想找点活来干,可脑子里却始终烙着敖玉那张苍白遗像般的脸。该死的,从那张脸上竟然伸出千手千脚,在撕扯他,在抓挠他哩。莫不是狗日的敖玉怕寂寞,要叫我陪他一起去?狗剩想。他听见敖女二女儿秀月的哭声远远地从村通公路上传过来:“爹呀,我可怜的爹呀,我才两天没见你,你咋就走了呀。”哭声由远及近,秀月就从大门外走进来,一哭二颤,身子立不稳,她的女婿紧紧搀着,两人从众人避开的一条通道上踉踉跄跄进屋了。接着,屋里的本家女亲就伴合着秀月的声音共同奏响哭的协奏曲,“爹呀”、“叔呀”、“伯呀”……


这哭声把狗剩的心揪得七零八落的,他转出院子,踱到他跟敖玉前几天还打赌尿尿的打麦场。打麦场向阳,早早亮起灿烂的阳光,将场边一株老杏树的树影投射在那面差参的土墙上。土墙斑驳,醒目着的两道污水印子留下了两个老男人的百无聊赖。敖玉说,你跟我赌了一辈子,从没有赌赢过,这老了老了,你还敢赌吗?狗剩说,我怕你个老狗!敖玉说咱不赌别的,就看谁尿得高。狗剩个子高,站在了低凹处,敖玉个子低,垫了两块砖头,两个老男人站齐齐的,就对着这面土墙尿起来。结果还是狗剩尿得高。狗剩的得意还没有来得及释放呢,敖玉就说你尿得高顶个屁用,你是尿出一儿半女啦,还是尿住老婆不走啦?这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迟早一抷黄土葬了身。到时候,谁给你入殓烧香,谁给你烧幡祭奠?谁能在你灵堂前哭一声,你尿得高!你尿得再高,也是个孤鬼,死后连个上坟的人都没有!


人常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敖玉却总往狗剩的伤心处洒盐。这就让狗剩不得不经常面对死后无着无落的致命性打击,尤其是在这样的场合。


院里是越来越热闹了,村支书茂山不但会当总管,还写得一手好字,狗剩看见经茂山亲笔书写的白底黑墨的挽联已经由几个小伙子挂在了大门上,写的是:“悲声难挽流云住,哭音相随野鹤飞”,横批:“驾鹤西去”。院里的两孔窑洞上也都挂了相应的挽联,一副是:“一生俭朴留典范,半世勤劳传嘉风”,另一副是:“良操美德千秋在,高节亮风万古存”。四四方方、用红白蓝条纹篷布圈起来的灵堂也搭起来了,两角挂在钉在窑面上的铁钉子上,一角挂在院里的梧桐树上,还有一个角,用绳子系了悬在远远的院外的一棵歪脖子老柿树上。村庄的上空迷漫出褪猪毛的味道,褪鸡毛的味道,腥臊的、恶臭的味道,这是大林和荣立在埋头清理猪和鸡们的身体。换一种说法,这是猪和鸡们在接受为敖玉陪葬的终极洗礼。


狗剩从打麦场踱回到院子里,他看到灵堂里摆着两张长条凳,敖玉的儿子国强正同几个壮实汉子抬着门板朝那里走去。门板上,躺着穿好寿衣蒙了黄裱盖脸纸口含银元的敖玉。


狗剩知道,敖玉的棺木材料还在镇里老木匠的电锯子下脱胎换骨着哩。敖玉得的是急病,前两天突然四肢抽搐不会言语不会动弹了,村里人总说是中风了,顶多落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谁知道早晨就突然殁了。按村里的习俗,人最迟放到晚上就得入殓,敖玉就穿了村东老森头给自己预备的寿衣。老森头个子高骨架大,他的寿衣套到敖玉身上显得很长很宽很大,袖子裤腿松松的挽了好几匝,几个人一动弹衣服就跟着忽闪。


“叔,你看啥哩看,快搭把手!”听国强吼,狗剩就伸出了手,扶住门板中央,将敖玉稳稳送到条凳上。国强又调度几个汉子七手八脚地在条凳周围撒上干草,在前面挂了条黑色帐子,将敖玉与人群隔离开。


国强有二十三四了吧,敖玉这老孙子,十年生了三个娃,两女儿一个比一个嫁得好,儿子年前也娶了媳妇,光景过得滋润着呢。狗剩心里一阵酸意,他看到敖玉的一双女儿及女婿外孙和众亲友已经穿上孝衫戴上孝帽,哀音颤颤地围簇过来,在灵前的席子上跪了或坐了。用自己的方式哭,抢天顿地的,微音哼哼的,无言抹眼泪的,哭累了,就歇一会,起身烧张纸,续柱香,或者到灵堂后面的茅房去大小解。狗剩数了一下,灵前密密麻麻的跪了二十来个人。他在心里划算着,若自己死了,跪在灵前哭几声的人能有几个,三个?五个?六七个?谁张罗呢,自己没有生下个一男半女,这血脉就断了,断了血脉的人,还有谁会张罗别人哭他呢?


难道真象敖玉说的,自己要做个孤鬼?而这敖玉偏就活着死了都能享受所有的好事?


狗剩被自己胸口的一股闷气憋出了尿意,他绕过灵堂去茅房,茅房还是老式茅房,埋在地下的大老瓮的瓮口安了几块大石板,凑成个便于人体直立下蹲的长方形,若把石板揭开,就能见着一瓮泛起绿毛蛆虫的屎粪。狗剩想尿,没尿出来,他系紧裤子走出茅房。一扭头,见正正方方的灵堂左角有一条缝,缝不大,但足以容他穿行,他突然想再看看敖玉,瞅瞅四下无人,一个侧身便进去了。


敖玉静静地躺在门板上,他的脸此刻是腊黄的了,同额上贴着的黄裱纸和黄色的寿衣属于同一个色系,他的双手,被人环在了一起,放在肚腹部,两只腿直直地毫无交错地摆在那里。狗剩蜷了双腿坐在门板旁边,看着敖玉,他实在太瘦小了,是不是没了那口气,身体骨骼都会变矮缩短?倘若自己没了那口气,会不会也缩成这样?狗剩漫无目的地想着。这时,他听见秀娥的一声哭:“爹啊,我可怜的爹呀!”他脑子里突然生起一个念头:狗日的敖玉,你说我死后没人哭?我就让你死后没人哭!狗剩想起一个词语:预支。是的,他狗剩要趁着这个机会,提前预支自己的丧礼,接受这隆重的祭奠?!


狗剩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他看了敖玉一眼,敖玉躺在门板上无灵无感。外面为着他忙成一团,乱成一团,哭成一团,他却无灵无感!狗剩觉得这简直是玷污了这丧礼,简直是浪费了这气氛,他马上决定要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于是他把敖玉抱离了门板放在地面上,自己躺上去,刚躺上去,他又立刻跳下来,他觉得既然这场丧礼已经成为他狗剩的丧礼,那一切都得照规矩来。于是他跳下门板去脱下敖玉的衣服,扒了敖玉的裤子,褪了敖玉的新鞋新袜。敖玉是赤条条套着寿衣的,他就也将自己脱得赤条条的,脱光了,再套上敖玉的寿衣。狗日的敖玉,就你这小身板你配穿这好的寿衣?狗剩心说,这寿衣明明就是为我预备的。他看着赤条条的敖玉,身材短小形体瘦弱的敖玉,顺手揭了敖玉额上的盖脸纸贴在自己额上,撸下敖玉嘴里的口含钱含在自己唇上,再用足尖轻轻一踢,便将敖玉踢送到门板底下,又抓起几把凌乱干草覆住敖玉赤裸的身体。做完这一切,狗剩才心安理得地躺上门板。


这时,外头涌来新一轮的啼哭,这是哪一个亲戚才从远处赶来了,敖玉的儿女们正跪拜着对方,用哭声将他们迎回屋去,接着,他们就要换上孝衣孝帽,加入到守灵的队伍,重新引发新一轮的“爹呀”、“伯呀”、“爷啊”……


狗剩昏头了,想把这场属于自己的丧礼完成得完美无瑕、活灵活现。他听到院子里人那么多,那么吵,哭声又那么响,就放心大胆地应出声。外面哭“爹呀”,他说“哎”,外面哭“伯呀”,他说“哎”,外面哭“爷呀”,他也说“哎”。


很快,院里升起一阵又一阵的香气,这是吉庭煮肉的香味飘起来了,是他烧鸡的香味飘起来了,是他敖好一锅子大烩菜的香味飘起来了。众人哭累了,忙累了,总算敖到吃饭的时候了,人人就去筐里取碗取筷,舀一碗烩菜,夹一个馒头,找地方去吃,一时间,院子里竟静悄悄的了。国强舀了一碗先敬爹,供桌挨着帐子放着,一帐之隔,是狗剩。国强不知道,他只当是他爹,就喊一声:“爹啊,我给你送饭来了,你吃。”昏了头的狗剩没听见外面那么静,他条件反射般应了一声:“哎!”国强头皮一紧,立即大吼:“茂山叔,你来!”


茂山只道国强太累产生幻听了,笑他年轻娃娃没经过事,哪见过死人还给你应话的,说着就上前将帐子揭开了。众人一看,黄裱盖脸纸正随着“死人”的鼻息一起一落呢,“诈尸啦!”不知道谁吼了一嗓子,人群立时乱了,像没头苍蝇般乱闯乱撞。狗剩想给大家解释,谁知道他的起身站立,竟让大家生发了更为凄厉的惊呼和没头没尾的逃窜,只一会功夫,偌大的院子就没了人影。


“你狗日的,也有今天!”狗剩骂道:“一辈子赢我,压我,今天可输光屁股了吧?哈哈哈!”他将寿衣换回给了敖玉,把敖玉放回在了门板上,给他贴上盖脸纸,含了口含钱,捞了只烧鸡扬长而去……



生活编织的网和艺术的抽丝剥茧

——梅钰的小说的表现魅力


梁生智


 

关于小说创作,有一个基本上是形成公论的认知,那就是短篇小说的创作要比中长篇难度大许多。因为,小说的特质是一样的,不管长篇、中篇,还是短篇,“小说”区别于散文和诗歌的“质”是同一的,所以,要通过短的篇幅实现中长篇幅所能够达到的内涵和主旨本身就是挑战,何况,短篇小说的难度还远不只是指内容的量。因为“短”,但又要具有“量”和“力”,其表现手法和艺术性的难度就不言而喻。


我们知道,中长篇小说可以把时代和社会做为整篇小说的构成和情节本身发展的环节,但是,短篇小说不能,时代和社会在短篇小说里是“隐”起来的,很多时候,社会和时代在短篇小说里只是一个集中的点或者一个横切面,小说就是在这个点和切面上切入,然后通过这个切面和点本身所体现的本质和意义通过“小说”的特质,将一些东西放大,折射到时代和社会中的人,人的生存和生活百态,让阅读者透过小说能看到生活编织的网中人性的多样性,从而反思这种存在。这就要求短篇小说作者不仅要有对时代和社会的高度认知和高度责任,同时,要对生活和生活中的人群有着广泛而深层面的认知。并不是所谓的“深入生活”,而是关注、观察、思考生活,然后从中发现既是人物个性的,又是人群普遍具有的那些“本质”存在,也许,这些“存在”许多时候是被忽略或者有意隐藏起来的,但是,存在就是存在,总会在某个时候,因为某个原因爆发,然后,让人目瞪口呆。


阅读梅钰的小说就有这样的感觉。在她并不刻意炫技的表述中,会慢慢感觉到她就是一个高手,一个抽丝剥茧的高手。冷静的叙述上,不露声色的将一些东西“残酷”撕开,让人们发现那些平时并不起眼的网的“结点”。让所有人明白,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可能就是在一个点上。


在创作《梅子青釉》、《5201314》、《只是晚起了八分钟》这三篇小说时,梅钰肯定是思考很久的,但是,她估计不是将这三篇小说联系创作起来的,但是,因为作为一个小说家的关注、思考和责任,让她这三篇小说在不经意间形成了一种必然的联系,也正好让我们看到了梅钰小说的表现魅力。


这三篇小说一篇关于“古玩”,一篇关于“爱情”一篇关于“疾病”。它们独立成篇,但是,如果我们悟到了梅钰小说说出来的和没有说出来的东西,就会发现,这三篇小说实际上就是人生的折射。


我曾经很多次讲,人生其实就是二个字:生死,不管什么样的人,生命的本质就是生死。人的不同在于从生到死的过程中经历了什么,做了什么。但是,不论经历什么,做了什么,生死的过程中无非还是二个字:情性,灵肉,爱恨,哭笑,真假,男女……人生百态无不是在这二个字中纠结,无不是从这二个字抽出的丝,结成的网。


《梅子青釉》并没有许多涉及“古玩”题材的小说那样写得惊心动魄、离奇曲折,甚至有点波澜不惊。但是,这篇小说很耐看,在作者波澜不惊的叙述下,恰恰让我们反思生命中最重要的二个字——“真假”。


“古玩”不是现时代的,而是由来以久,只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放大”,因为“放大”,让无数人做着通过“古玩”一夜致富的梦。也因此,像一个“结点”一样织出一张大网,将无数人网了进去,诱发出了更多人的贪欲,也引发出了无数因古玩而发生的悲喜剧。当然,也想要通过“古玩”发财不同的是,确实有不少人是因为“热爱”,热爱着这些经历了百年,千年,甚至更长历史的物件和附着积淀在这些物件上的一切!一直以来,“古玩”都是在真假上断输赢,但,实际上,物件没有真假,真假是时间和文化上的区别。一件今天造出来的仿制品从物件本身来讲出是真的。但是,它就是今天的,与一件上千年的物件比就形成了“假”。小说里讲“古玩行有规矩:东西是真是假,是老是新,全靠眼力。看走眼只能怨您自己。”“古玩”市场就是因为在这个“点”上经久不衰地上演着一出出悲喜剧。


可以说是古玩引出的“财富梦”扭曲了历史,扭曲了艺术,扭曲了人性。


小说的主人公宁叶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就接过了父亲的古玩店,父亲是因为热爱古玩,很早就涉足的。他有一句话“这些东西可都印刻着历史啊”影响着宁叶,所以,宁叶非常清楚古玩市场是“十物九假,是物假,也是人假”,所以,她坚持一不肯造假,二不肯卖假,也就是在内心坚守着那份不怕经年累月而变质的“真”。这当然需要“热爱”,她涉及古玩市场不是完全为了高额的利润,这就让她能坚守着热爱,深层的爱,就像一件经历了上千年历史的瓷器,已经不再需要耀眼,所有的东西都沉积在了那层釉下。只有真懂的,真爱的人才会看到那层积淀,去抚摸,去欣赏,去感叹。


《梅子青釉》中有这样一段话:“爱”是个有魔性的词汇,可以让人理性,让人超越理性,也可以让人放弃理性。这已经不再只是单指“古玩”市场,而是整个社会中人群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古玩市场“真真假假,深深浅浅,神魔鬼怪,魑魅魍魉,碰见的碰不见的,它都有。”社会现实难道不上如此?但是,真假对错又如何能简单说清?


所以,《梅子青釉》这篇小说就像那只“通体散发出上古气质”的象耳瓶一样质莹如玉。


《5201314》在写法上看着简单,有点像拼积木,但,实际上也是一种匠心。透过这几块积木,我们看到的是一块块被毁灭后的人性的一堆堆灰烬。


小说从“静,十五年没有见面,你还好吗?你在哪里?没有你的日子,我再也不想过了。明天是5月20日,我决定要来找你了,中午13时14分,我要在曲水一中的操场见到你”开始。这是一则寻人启事,因为是寻人,所以,是广而告之的。所以,引发出一系列的“疯狂”。


“5201314”变成汉字就是“我爱你一生一世”,多么美好的愿望!但是,有爱则有恨,爱恨从来就是贯穿每一个生命终始的。只不过,每个人所经历的爱与恨表现不同。许多时候,当经历了,人们才会问自己,问别人,爱是爱吗?恨又从何而来?


小说设计了N个“静”,具体写的有四个。小说写了四个分别嫁给“大宝”、“二宝”、“三宝”、“四宝”的“静”。通过写他们之间的“存在”将“爱”与“恨”残酷的撕开来让人们看。


第一个“静”写的是一开始就不是嫁给爱的爱。她是嫁给了父亲爸想申请的一块“宅基地”。从此,她就和这个能批给父亲“宅基地”的“木乃伊”大宝生活在一起。她天天睡在“木乃伊”的身边,平常的时候,在大宝的呼噜声里,她会感觉自己也像是一具“木乃伊”。现在,因为这则“寻人启事”,在大宝的呼噜声里,一个梦复活。那是一个关于她自己18岁是和一个叫伟的梦。“伟”是寻人启事的发起人。但是,这个“伟”只是她的一个梦了。


第二个“静”会挣钱,是许多人眼里的优秀女人。但是,正是因为这样,她生活在二宝的猜忌和暴力中。二宝用各种方法自虐和虐待她,并用“我爱你,我可以为你去死!”来绑架她,一次次不现的理由,但是相同的结果。用她自己的想法就是“夫妻十五年,大事重事急难事经过多少,还会在乎这一点点小事情?”,但是,这一次,因为这“寻人启事”,二宝似乎不在放过她,一定要找出莫须有的“伟”,她最后选择了将车开向二宝。


第三个“静”一直以为自己“一切都是最好的模样,她嫁给爱情,他娶了她,她以为这铁板钉钉的爱情不会变,幸福不会变,未来只会锦上添花,绝不可能节外生枝。”幸运的是,三宝也说“拥你,不多,就一生;吻你,不长,就一世。”但是,15年中被三宝虐她过不下十万次,“我要杀了你”听了不下十万次。她一直为了“爱”忍着,其实,她只是护卫着一个“世俗”。用小说里的话说就是她“箍着”自己的的“恨意”,“箍着”自己的“爱意”。终于,也是因为“寻人启事”,她的爱消失了,她用手掐住了三宝的脖子……


第四个“静”一直通过阳台设计和展示自己的“爱情”。她就是要让人们通过阳台上她展示出来的那些七彩的内裤羡慕她拥有的“爱情”,她自己乐在其中。因为“寻人启事”,她想到了四宝“伟”。15年来的怦然心动,她终于问出“干嘛呢?”,她终于发出了自己家的位置。她终于说出“我一直在等你”。15年来,她一直等,但是,她一直没有等来。现在,她一定要等来,她等来的是“被人拽倒,被人踢打,被人剥光了衣裤……”最后,她坦然地笑了……


小说的精彩在最后,就是第N个“静”,“寻人启事”创造者。一个失去行走功能,面部器官扭曲的“她”。她没有爱人,没有工作,甚至没有一个朋友。她设计了这场相约,她在自己的“斗室”里通过“网”观看着这场由她结成的网网出的“疯狂”。“上天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会有人认为是这恶作剧,但是,谁才是恶作剧的真正编剧和主角?


没有爱的爱情,精神和物质下扭曲的爱,用“世俗”强撑着家庭的爱,坚守着从来没有来过的爱……许多时候,爱和恨就是一柄剑的双刃。就像第一个静告诉我们的,爱情和木乃伊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许多时候,危机都隐藏在四周,也许很长时间,也许一辈子,也许几代人都不会爆发,但是,也许是一件原本与我们毫无关系的事却会变成和我们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用金钱或权势换爱,用一种自虐换取爱,用阴谋或阳谋换爱,许多时候,许多人用“爱”做绑架的手段,然后爱就成为仇恨,那些平时看上去很“美好”的东西会轰然而塌。


“她又闻到木乃伊的味道。”“她就经常看到这个光。”“她一直不肯让爱走开,可它从来没在。”“她比世界更早地遗弃了自己,但她绝不能被他遗弃。”“生活于她而言,就是一幅劈头罩下来的黑陶盖子。”N种理由,一种结局。不由地让人发问,爱真的像数字游戏吗?


阅读《只是晚起了八分钟》让人想到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一个被逼着天天问是“谁要吃我”的人,最后发现自己也在无意中吃人。《只是晚起了八分钟》的“我”是被退休了的母亲逼着到处看病,必须看出有病,而且是严重的病。于是,医院和医生也被逼着成为同谋。显然这我“狂人”一样,只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夸张表现,是将社会现象放大后的思考。像“狂人”发现自己的母亲和兄弟们一起密谋吃自己一样,“我”是被母亲认为有病的,必须有病。整篇小说如果只是写“我”被逼着看病,写医生如何为了收费顺从母亲的意思倒是没有多少深刻。深刻的是小说中出现了一个叫小玉的护士,小玉清醒地看出了“我”没有病,为了不让“我”受到来自医生有意的伤害,申请专门看护“我”,最后,小玉的守护被同事告发,“我”“在诊疗过程中突然发作,像野人一样挣脱绳子,疯狗一样扑向护士白诗沂,一把掐住她的脖子,把她拖在地上拖行五十余米,致其颅脑创伤,医治无效死亡。”“我”因为到处看病的经历经“鉴定被评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已被采取强制医疗措施。”


小说的最后这样写:“是啊,我家孩子他得了病。我妈这样说着,掉下几滴泪来。”阅读这篇小说是沉重的,这是一篇关于“疾病”的小说,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的小说。现实中,无数的人生理没有病,却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有的人心理没有病,身体却有严重的残缺。但是,对于一个生命来讲,何为真正的“疾病”?在我们周围,有多少小说中的“母亲”这样的人将别人逼出“病”。


其实,由疾病往往延伸出来的就是“生死”,而实际上,这篇小说写的就是“生死”。当自己的生命不决定于自己时,可能产生的力量是什么?许多时候,就是“爆发”,毁掉别人的生命同时毁掉自己。


“8分钟”,“8分钟”是个什么概念,许多时候就是别人眼里,嘴里, 心里的一个“结点”,然后从这里可以抽出无数的丝来,网织住一个人的命运。


梅钰的这三篇小说肯定有技巧,但是,并没有什么让我叫绝的新的技巧,但是,却有着不能小瞧的小说魅力。所以,我认为,与其他艺术一样,小说创作也不需要有多高的技巧,即使有这种技艺也是不可复制的。关键是要有从生活和生命的本质和现象看透本质和现象的观察力、认知力、思考力和表现力,然后将这种观察力、认知力、思考力和表现力变成艺术作品,让它具有艺术感染力和艺术魅力。也就是要能将生活编织的网进行艺术的抽丝剥茧。


2019年1月26日


2

绘画欣赏


艺术创作需要冒险

——浅谈刘长青线描作品的意义


梁生智


线是人类最早发现并用来纪事的手段和形式。所以,线条也自然演变成为人类艺术最核心最基础的表现手法,尤其是在中国。


究其原历,我们可以发现,因为线条是最能简洁、便捷地概括和描写自然界存在之物的符号和方法。在我国,汉字的发明就是线与形的智慧结合。也正是因为这样,中国出现了世界上最为独特的艺术形式——书法和国画。


即使在西方艺术中,线条也是基础。素描就是线条的典型运用。


所以,以线为核心表现手法的艺术创作一直传承。


只是因为以线条为唯一表现手法的艺术作品一般只采用一种颜色,所以,被大众接受的普遍性相对差一点儿。但是,正因此,坚持以线条为唯一表现手法的绘画创作不仅仅是一种挑战,甚至可以说是冒险。


其实,采用线条作唯一的表现是需要高度的,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如果不能够对线条的运用,以及对所表现事物形态、精神有高度融合的认知,不能够将简单的线条赋予生命是很难创作出令人赞叹的作品的。


中国书画表现中,对线的运用讲究浑厚高古,一波三折,力透纸背。用古人的话讲就是要做到“平如锥划沙,圆如折钗股,留如屋漏痕,重如高山坠石。”可见中国书画中,并是简单地体现了线条就可以,而是要让线条的具有特质。


刘长青对此是有清晰认知的。刘长青仰慕叶浅予、董辰生之速写,黄胄之写意人物,就是因为,这三位大家的作品中线条所呈现出的出神入化,极富生命韵律的艺术特色。也因为,他因敬仰追慕,而实践。其创作涉猎颇广,后以工笔仕女画创作为主,再后来开始从事漫画肖像创作。在创作实践中,他刻意揣摩线条的运用,力求使自己的作品中的线条成为作品艺术生命的核心和灵魂。


因为线条是单调的,所以,刘长青就力求在单调中求变化,长、短、轻、重、繁、疏、曲、直……根据自己要表现的物事,不仅追求造形的准确生动,更在意追求通过线条体现出物事内在的精神和气质,让画面通过变化多端的线条折射出强烈的生命韵律,也因此形成强烈的审美吸引力。


因为采用线描的表现手法,线条多数是单色的,刘长青就力求让线条表现出一种多彩的变化,虽然不是像水墨那样能呈现出更丰富的变化,但是,他的作品同样让人能感觉到画画是多彩的。这种多彩不是颜色本身,而是画面语言和画面的意境所表现出来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在欣赏刘长青以线条为唯一表现手法创作的作品能够欣赏到的是形、神、韵、趣、意、理皆足的艺术作品。


刘长青创作的“街舞”系列,就是他运用线条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因为他对线条的理解和运用,通过线条不仅仅塑造了一系列形象的“街舞”者,关键是他的线条让这些“街舞”者动了起来,活了起来。


街舞的动作要求由各种走、跑、跳组合而成,并且要通过头、颈、肩、上肢、躯干等关节的屈伸、转动、绕环、摆振、波浪形扭动等的连贯组合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状态,要求上肢与下肢、腹部与背部、头部与躯干动作的协调,同时,必须注意各环节各部分独立运动。所以,要通过静止的画面将这些特质表现出来实非易事,搞不好就会呆板的图像。但是,在刘长青的作品中,我们仿佛能看到这些“舞”者在随着音乐的节律在释放生命的热情和对艺术的热爱。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塑造了热情澎湃,优美随意,全身充满的活力“街舞”者,同时,将“街舞”这种独特的舞蹈形式给我们做了具体的艺术形象呈现。


所以,只要对艺术充满热爱,敢于在艺术创作中冒险,就能收获艺术的硕果。


2018-4-15





唯有性情著笔墨

——晁谷生肖狗系列画赏评


梁生智


提中国画必提“笔墨”,这似乎已经是不可怀疑的定论。但是,何为“笔墨”实际上很难找出令人十分清晰,又可运用的论断。虽然,理论家一直强调“笔墨”,但是,真正创作者未必在创作过程中会有十分明确的认知。如果,真要去强调这个,恐怕就会不知如何下笔。实际上,笔与墨是无法分开的,本质上是一个东西。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就反对将笔墨两者的关系分开:"笔墨二字,得解者鲜,至于墨,尤鲜之鲜者矣。往往见今人以淡墨水填凹处,及晦暗之处,便谓之墨,不知此不过以墨代色而已,非即墨也。且笔不到处,安得有墨?即墨到处,而墨不能随笔以见其神采,尚谓之有笔而无墨也。"


所以,如果停留在探讨什么是笔,什么是墨上必然会陷入机械的教条中,虽有作品也定然无神,必然苍白。


如此讲,并不是说“笔墨”不重要,而是说,在优秀的作品中,笔墨只是实现作品品质的手段,而不是根本。有生命,有境界,有神韵,可以传承的作品一定是重性情,重作品内在的情感、情趣,重作品通过笔墨传达出的精神。


晁谷就是一位这样的艺术家。


近年来,画生肖系列的画家不少。但是,停在“形”上的居多。能够将每一种生肖都画出“神”,画出“韵”,画出“情”的不多。


晁谷画每一种生肖都十分重视这种生肖与人的生活习习相关的元素,重视人与生肖之间的情愫。他是画生肖,但又绝不是停留在概念意义上,刻意去凑这个生肖系列。每在动笔前,他都要思考如何让他笔下的生肖不只是一只“动物”,而是将它们与人的关系联系起来,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不仅会认真去观察每一种生肖本身的形态、神态、情态,而且会把它们设置在人类的日常生存状态中,这样就使他笔下的生肖物充满了情趣,充满了哲理,充满了性格。


与他的其他生肖画一样,他创作的生肖狗同样情趣盎然。


狗是与人类生活最为密切的动物之一。人们对狗的熟悉其实对画家来说是一种挑战,表现不好就会只是一幅简单的动物画,即使形态,神态都到位,也依然不会是佳作。所以,要表现出不同的生肖狗来,绝不是“笔墨”的问题,而是艺术家自身情怀和内心境界的问题,无性情则无艺术。


在生活中,许多人把狗当“家里人”养。晁谷也是把狗放在人的环境中,但是,他不是把狗当成“人”,而是狗就是狗,狗是这一切环境的主人。只是让“狗生活”与人的生活一样, 这就使整个画面充满情趣,有了温暖,甚至有了感动。


晁谷笔下的生肖狗都是有性情的,或艺术家,或思想者,晁谷不是像不少人一样,简单把狗放置在狗真实存在的场景中,而是基本上都放在特定景态中。通过这些景态和狗的神态,营造出特殊的带有感情色彩和性格的艺术感觉。这也是晁谷生肖画区别于其他画家的本质特征。在晁谷的创作中,笔墨是随性情走的。因为性情,因为情感,因为思想决定了表现,决定了笔墨。


这是真正艺术家的追求!


现在市场上总会很快出现晁谷画的仿制品,但是,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那些仿制品是无“神”的,只是呆板的“抄袭”,晁谷的原作必然是充满活力的。仅从那些狗的眼神就可以发现不同,晁谷笔下的狥看了是会让人心生爱怜的。每一只狗不仅形态、神态生动精彩,尤其是有“情态”,仔细看,每只狗都会说话,会传情。因为,这是艺术家用性情在创作,是倾注了热爱和思想的。


只有赋予艺术性情,只要赋予艺术精神,只有赋予艺术思想的人才能创作出真正具有价值的艺术品。


2018-1-18





——王开选艺术创作的继承与发展


梁生智


 

艺术大家黄宾虹讲“今人作画,不能食古不化,要出人头地,还要别开生面”。先生在这里其实讲到了几个层次的东西。最核心的也就是一直被争论不休的如何传承,如何创新的问题。


先生讲得其实很清楚,“不能食古不化”,“还要别开生面”。多数人也理解,也经常这样去实践,但是,真能够做到却另当别论。


我经常在思考,对于中国书画艺术来讲,上千年的传承过程中,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过巅峰之作,都有过传世大家。他们的艺术作品直到今天有几人能超越,再过数百年,上千年又有几人能超越?所以,我一直认为,不论什么时候,一个艺术创作者不应该只是想着如何超越,而是应该时时思考如何用中国书画特有的工具和因此形成的特有的表现形式,创作出“别开生面”的作品。


“别开生面”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的是“内韵”和“品相”均达到“神逸”之境的佳品!


从随父亲画灶王爷补贴家用,到进入县文化馆学画,再到拜一代大写意花鸟画家大师汤文选为师,王开选走的也是“自学——师承——创作”这样的道路,这样的道路恰恰符合了“自发——自觉——自我”的艺术规律,也正好经历的是从“自由——规范——自由”的质的升华。在自学的过程中,王开选经历的是其实是一种“食古”的过程,他从所能接触到的传统造型艺术中汲取营养,掌握了最基础的表现方式和技巧。也许,最早的他并没有想过要成为一个中国书画艺术家,但是,当他一步步沉浸在中国书画博大精深的传承中,感受着中国书画艺术所带来的审美震憾,随着,自己对中国书画表现形式的深入了解,他由喜欢变成挚爱,从学习进入探索,从模仿进入创作,渐渐形成“别开生面”的风格。


师从汤文选先生,王开选确定了走大写意的创作道路。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也许有人以为,“大写意”看上去不总是寥寥数笔,构图看上去也很简单嘛?实际上,中国画最难的是“意”,即使是工笔画,最重要的同样是其中传达出来的“意”,无“意”的中国画,笔墨再熟练,技巧再高超,依然只能算是“匠作”。工笔画可以通过细腻和精致的表现传达意;小写意在表现上也可以更细致。


“大写意”从形式上首先是要做到更简洁,更概括,也就是所谓的“大”,这种“大”从形式上来看,就是必须用最少的笔墨来表现出最为概括的“意”,而这种“概括”所传达出来的“意”应该还不局限于创作者本身想要表达的东西,更应该提供给欣赏者更为自由的思考和感动,也就是要让欣赏者通过艺术家最概括的艺术表现,进入无穷的艺术审美之中。艺术家的艺术表现其实只是一种指向,一种借鉴,通过艺术家对万事万物“别开生面”的审美认知和审美表现,使更多的人从中感知生命存在的情愫。


汤文选先生为王开选取号为“苍天”,并认为他是其“长江以北唯一的学生”。 之所以为王开选取号为“苍天”,汤老对王开选讲“为人为画要正直博大,苍天各用两个画家,其中一个字,吴吕硕,号老苍,绘画你应追求吴昌硕的雄强博大,浑厚古拙的气势,这是大道。潘天寿构图奇险,苦心经营,应多研究潘天寿的构图,用个‘天’字,没有比这个字更博大的了。”这也正是汤老先生对王开选这个得意门徒的最大愿望。


王开选也正是朝着这份审美不断探索。他的作品山水求豪雄、人物追奇古、花鸟现苍怪。他从中国历代大写意大家的艺术创作中体悟“共性”,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同时,也十分注重感悟他们每个人不同的艺术“个性”语言,在此基础上,融入自己对生命情感的理解,在表现的时候,他的作品中只留下必须存在的笔墨,既在形式极致做到“大”,又在内蕴上充分做到“意”。他的作品往往能让人在反复欣赏中有不同的滋味意趣,在不一的心境下感悟也不同的意韵。

“别开生面”出“神逸”,王开选的艺术道路还将在“大意境”!


      2014年6月24日


 

3

书法欣赏




——对张和书法艺术之路的思考


梁生智


谦逊能容,能容则大。


张和为人谦逊,因了谦逊,张和在走上书法之路时,让他能够博采众长,包容万象,壮大自己。




我经常想:“书法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很无聊的问题,也看上去是一个早有答案的问题,但是,每当我在评论某位书法家以及其作品的时候,我还是总会问自己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反复让我去思考从古至今,那些留下了真正可以感染人、打动人、影响人、吸引人的书法艺术作品的书法家所做的努力和贡献究竟是什么在起作用。因为,不论古代书法家,还是近现代书法家,和他们同处一个时代,同样不辍书写的人并不会少,但是,为什么总是只有少数人的“书”成为艺术?


我相信,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困惑的是那些书法的实践者们。如果一个书法的实践者从不思考这个问题,从不去寻根溯源,从不去思考书法存在的本质,恐怕很难有所建树。


我以为,中国的“书法”的在本质上应该有三次根本性的发展过程。这三个过程,是汉字从最初的记事、表意的实用工具性,慢慢向艺术性转变的过程。


第一次的发展过程应该是在甲、石、青铜上渐渐转为在丝帛,尤其是在“纸”上书写汉字。这应该说是中国书法雏形期。


与其它任何民族的文字一样,汉字的诞生本不为艺术,但是,汉字的表意特性从一开始就具有“画”的特性,从而永远以“形”为本!在还没有出现毛(软)笔,尤其是人们还没有在丝帛,尤其是纸还没有出现时,字是字在“硬”的材质上,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就是因此传承。那时的字多数是“刻”,用“硬”的工具有“硬”的材料下把字刻下来,这种“刻”就势必对字的书写产生了一定的要求,这种要求又自然形成了那一时期“书”的特征。这一时期留下来的汉字虽然也讲究变化,但是以“对称”、“均衡”为主,还主要是强调每个字本身的“形”,也就是还主要是以字本身的表意性为主,更近于“画”。也正是这样,《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


也是从这一时期,“线条美”就一直是中国书法的根基。


从在丝帛,尤其是纸的出现,用毛(软)笔在纸上书写成为主流后,中国汉字成为“艺术”就成为必然!


从秦的大篆、小篆到隶书,再到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就是说中国汉字从实用的工具性形成“书”之“法”,演变为“艺术”的整个过程可以说都在这一时期完成。


汉字本身的表意性所形成的“型”,加上毛(软)笔和纸所形成的可变性,形成了汉字书字写的多变性。


数百上千年中,一些从汉字的书写中感觉到了愉悦,感受到了审美,寄托了情感的人,醉心于把汉字写出不一样的风采和情绪,不断的揣摸汉字表现的线条,汉字结构的规律,去揣摸墨在纸上形成的不同变化,研究字与字形成的整个篇章的美感、法度,并且将他们各自的人生感悟,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等情愫融进了他们的书写。


这是中国汉字形成“书法”之艺的整个过程和鼎盛时期,可以说,中国汉字在这一时期已经完成了从实用性转变为艺术性的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在后世留名的“书法家”们的生活与书法还是融为一体的,虽然他们在书艺之路都是刻意为之,但是,并非完全将书法当成职业,当成谋生的手段,当成成名成家的途径。因为,他们还完全生活在表达就需要用到书法工具的现实生活中。


但是,是这一过程成就了中国书法,让中国汉字的书写成为了人类不朽的艺术表现和形式,成就了书法的意义!


张和是生活在当下的,因为书写工具有多样化,尤其是计算机的出现,完成改变了中国汉字的运用和表现。用毛(软)笔在纸上写字已经在生活中成为“历史”,甚至更多的人已经连硬笔都不用,快要忘记了如何写字。正是这种变化,“中国书法”正在经历着第三次变化。


这种变化就是“书法”已经完全成为一门艺术,成为一种手段,成为一种职业,不少人是以此为终生职业的。


书法职业化的状态,自然对从事书法的人有了不同的要求。


与历代书法名家一样,张和走上书法之路是源于最初的热爱,小学的时候,他就被称为“小书法家”。


当然,要成为“书法家”仅仅有热爱是远远不够的。爱且践于行且持之以恒,张和一直临摹历代书法家字帖,以古为师,从大家的书法艺术中感悟“书”之道,以后又有幸成为著名书法家米南阳,毛主席图书管理员著名书法家王文祥的弟子,随师学艺。案头睹师之笔墨,桌下闻师之点津,亦随师与众方家交流心得,博采众长,受益良多。对中国汉字,对由些而生的中国书法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知。


张和清楚,要成为一个站得住脚的书法家,并不能只是坚持临池学书,而是应该追根溯源,了解书法的根本,了解书法的传承,了解书法的规律,了解书法的变化。也正是这样,张和清醒的认识到,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观念虽然很大程度改变了中国书法的传承途径和方法,但是,“书法”的特性和本质是不会发生较大变化的,“书法”的意义依然是建立在审美价值之上的艺术形态,只有中国的汉字,中国的笔墨,中国的纸张,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才造就了全人类独有的“中国书法”,这种传承是不会轻易被改变的!


作为在现代生活模式中的书法实践者,虽然无法体会先辈书法家们那种书法与生活同步的感受,但是,作为基本上将书法当成事业的人来讲,“书法”在张和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不比先辈书法家们差,甚至可以说某种程度上要更重。因为,“书法”就是张和的人生,“书法”的意义也就是张和人生的意义!


张和重传承,重师承,勤实践,勤思考。他从古先辈留下的书法珍品中,他从老师的耳提面授中,他从自己的书法实践中,将历代纷繁的书法理论概括为四美:线条美、结字美、墨色美、章法美。

“线条美”是中国书法基础的基础。中国的文字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其实首先是取决于中国汉字的“表意”性,中国文字多数是通过字型来传达其含义的。“型”具有“图”的特征。虽然其它民族的文字也是由线条构成的,但是,“表音”类文字不像汉字这样,每一个字都有独立的“型”,这种“型”决定了每一个汉字要由不同的线条来构成。中国汉字成为“艺术”,出现不同的体例,其实根本的就是线条的变化,从篆到隶书,再到草书、楷书、行书,其实变化的就是字的线条。如果离开了“线条美”,也就失去了中国书法的根基。


“结字美”是建立在线条美的基础上对每一个汉字的整体审美认知表现。我们知道,任何独立的线条,可以有各种形态,但是,如果不是组合,也就是“结”,其意义也是单一的。但是,如果将线条“结”成不同的“字”,这些线条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和意义。即使是中国汉字的“一”,虽然仅仅只是一画,但是在中国书法里要将“一”写好绝非易事。有一个关于山海关上横额巨匾“天下第一关”的传说,是讲明朝著名书法家肖显和砍柴老翁的故事。虽然是传说,但却正好说明线条与结字之间的关系。中国另一位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习书不可谓不勤,按父亲王羲之要求,苦练五年后棒作让父亲看,父亲只在其写的“大”字下补了一笔,使“大”成“太”,献之不服,棒所有作品让母亲看,母亲仔细地揣摩,许久才叹了口气说:“我儿字写了千日,惟有一点似羲之。”献之满脸羞愧,自感写字功底差远了,天天研墨挥毫,刻苦临习,终成大家,而且,他还创造了“一笔书”,变其父上下不相连之草为相连之草,往往一笔连贯数字,由于其书法豪迈气势宏伟,故为世人所重。王羲之被“大”成“太”的一笔,和王献之创造的“一笔书”,其实还是中国书法“线条美”和“结字美”的关系,有了扎实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线条,然后将这些线条“结”成同样具有审美意义的字,才成其为艺术。


中国书法的另一特色是由“墨”决定的。所以,“墨色美”同样是书法的核心。“墨分五色”多指中国画中墨的运用,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运墨而五色具”,但是,中国书法同样讲究墨色的运用,元人陈绎曾说:“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讲得即为书法的墨色问题。虽然一个字在墨色的变化上不可能太大,但是,字与字之间形成的墨色变化就必然产生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运用好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审美效果,会给整幅作品带来非凡的意义。说到底,中国汉字成为艺术,相对于纸和笔,在表现上,“墨”所占有的比重是一个核心。


张和认为,在解决了线条和结字的基础后,掌握写与写字之间的墨色变化,在谋篇布局中控制墨色韵味,注意墨色变化在细节上形成的神韵都是书法艺术必须时刻重视的“法”!


在不断的书法实践中,张和认识到,仅仅掌握了汉字书法的线条美,结字美,墨色美还不够。因为,书法作品是整体艺术,即使只是写一个字,也存在“篇”的问题,也就是整个作品表现的“章法”问题,所以,先辈书法家们都非常注重“章法美”。


清冯武《书法正传·纂言上》所言:“分閒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可以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提法。著名书法家卫夫人所谓“点画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横画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竖画如万岁枯藤;撇画如陆断犀象;捺画如崩浪雷奔;斜勾如百钧弩发;横折如劲弩筋节;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讲得也是书法的“章法美”。


张和从前人的书法理论中汲取营养,他认为,“章法美”既包含每个字在表现上的章法,字与字之间相互呼应转承的章法,更指整篇作品字与字,行与行,甚至包括落款、印章之间的章法。而且,他认为,线条、结字、墨色本身的表现同样存在着各自的“章法”,只有将中国书法的综合因素考虑进去,从全局把握书法的“精气神”,表现出书法所特具有审美意义和价值,才能体现书法的艺术境界。


张和勤实践,重理论,书法习众家之风,归宗二王,同时融入个人审美情趣,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写风格。其作品既有二王大气磅礴,浪漫豪迈的神采,又刚柔并济,结构严谨,用笔沉稳雄健,端庄中见流畅,严肃中见潇洒,形成飘逸清新的独特风格,给人以凝重、线条泼辣逩迸之美感,众多书法大家对其作品均给予极高评价。

用毛笔、墨、宣纸书写汉字是人人可为之事,但是,能写出毛笔字未必是“书法”,中国汉字变成艺术,关键在于“法”,此法是艺术表现,是审美情趣,是文化境界,是哲学思考。如果是古人因生活而书法,书法的意义还与生活习习相关,那么,现代人则是因艺术而书法,书法的意义是超越于生活的体验。当这种体验变成一个书法体验者的生活本身时,其生活本身就是为艺术而存在。


书法的意义其实就是其本身的艺术价值所形成的对人无穷的吸引力!


2015年3月8日




——朱非书法艺术之道的启示


梁生智


朱非先生的书法很“正”!“正”到让人不得不重新认知“书法”。


“书法”不是识字,也不是简单的学写字!


“书法”是如何将认识的,会写的字写出“美”,写出让人除了看字本身的意思,从这些具有别样“美”感的字中感觉到这些字之外的情绪、态度、意境,甚至看到对生命状态的认知和人的内心世界的“精神”。


能够将字写出这样的感觉并非会写字的人就能实现,因为这需要的是一种很难简单用“技术”讲清的,很难用“理论”分析的,说实在是有点“莫明其妙”的“天分”在内的。


从古至今,肯定有无数的人用中国特有的笔,特有的纸,特的墨书写着中国特有的汉字,但是,成其为书法家的是能数得上来的几位。尽管现世的无数人也“被称”为书法家,或者“自封”为书法家,但是,能够独成一体,又传承后世的恐怕真没有几人。


为何,为何这看似简单的书写竟然会很难?


还是这句话,书法不是简单的写字。而是要在将写写的基础上,将字写出字本身意思之外的“艺术”、“审美”、“哲学”。这是一种综合的,近乎无规律可寻,但却偏偏可以实现的艺术。


如何能够达到“书法”的境界,将字写成艺术?


很显然,我们无法去问王羲之、欧阳询,也不能去求证颜真卿,虞世南。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不论什么时代,不论是谁,要想领悟“书法”真谛,必须结合汉字的特点,了解中国笔、墨、纸在书写中所独有的特性,并且要从被历史确定的几家书体规律去寻求“书道”。这是“书”之正道!


事实也证明,只有循正道才能有所成。举凡偏离正道,刻意标新立异者可能“热闹”一时,却总归难以传承。


从6岁习书,朱非恪守临诸大家之体之正道,一直数十年,从正到变,而生自体。


我相信,6岁的朱非可能很难对“书法”有何认知,甚至也会心生抵触。但是,坚持中的朱非一定是在“书”中渐渐体会到了“快意”,也渐渐被“书”浸染了灵魂。他之做“书”不为成家,更不为成名,亦不为市场,只为“书”!


他被中国汉字独有的造型和它们呈现的万千恣态和韵势所迷醉,他被能晕染出大气、大境、大势的墨色墨香所迷醉,他被柔软但却能书写出金石之气,泉石激韵,行云流水的中国毛笔所迷醉,他被同样柔软却恰好配以水墨将中国的汉字的艺术之态承载下来的宣纸而迷醉。他甚至因此去钻研宣纸新工艺,开发系列产品。其根本目的还是一个,那就是如何能让中国的汉字,通过中国特有的笔墨纸永远呈现其艺术魅力。他迷醉在这黑白之间,感受着这中国特有的艺术所带来的乐趣。


写秃多少杆笔,写干多少墨,写遍多少纸,临过多少帖,恐怕连朱非自己都讲不清。但是,他在这条道上深刻地认知着中国汉字,深刻地认知着中国书法,深刻领悟着前世那些书法大家们所创造的书法艺术世界,他就在这条看似单调的艺术道路上书写着自己的书法人生。


朱非先生的字是在坚守书之正道之下,得以脱胎换骨。观其字,很难不被其作品所折射出的“书”之“正”意所感染,很难不在欣赏中肃然起敬!


朱非先生对汉字有敬畏之心的,对历代书法大家是有敬畏之心的,对中国经历千年所传承的书法艺术是有敬畏之心的,因为敬畏,他坚守临习;因为敬畏,他坚守法度;因为敬畏,他写出“我体”。


观其字,尽可看到古之诸家的根基神韵,但是却明显不是古之哪一大家的单纯摹写。不论在先生的哪幅作品下,都会被打动,被吸引,被震撼。观其作品,或有山川大岳之势,或有清泉细流之隽永,或有丝竹银弦之清吟,或有海涛奔突之雄豪,或有黄钟大吕之庄端……


朱非先生的书法其实已经完全进入了“守正归真”的境界!


2015年1月31日


 





理论园地与他评


1、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张无为  张无为 张无为   陈超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谭五昌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徐敬亚  徐敬亚  徐敬亚  徐敬亚  徐敬亚   黄灿然  黄灿然  黄灿然  黄灿然   罗振亚  罗振亚  罗振亚  吴敬思  吴敬思  梁志宏  赵少琳  陈瑞  张执浩  张执浩  张执浩  马鸣信  毕福堂  蒋言礼  吴小虫  吴小虫  耿占春  耿占春  周所同  周所同  马晋乾  李成恩  李成恩  郭克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郁葱  郁葱  郁葱  郁葱  郁葱  郁葱  关海山  洛夫  唐诗  王恩荣   李杜  病夫   赵树义  潞潞  庄伟杰  庄伟杰   甲子   张锐峰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西川  西川  陈小素  郭金牛  杜学文  赖廷阶  赖廷阶  王单单  王单单  王单单  左右  雷平阳  雷平阳  木行之  王立世  王爱红  潘洪科  潘洪科  大解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肖黛  玄武

孤城  于坚  于坚  于坚  于坚  于坚  唐晋  刘阶耳  杨炼  杨炼  杨炼  孔令剑  赵建雄   赵建雄  赵建雄  李元业  石头  李元胜  李元胜  李骏虎  雪野  闫海育  闫海育  悦芳  杜涯  杜涯  金铃子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沈天鸿  沈天鸿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邓朝晖  张新泉  刘川  刘川  张二棍  张二棍  简明  简明  简明  林旭埜  卢辉  张海荣  张海荣  葛平  百定安  百定安  人邻   李不嫁  林莽  苏美晴  树才  马启代  白桦  向以鲜  燎原  梁生智   谷禾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成小二  李成恩   三色堇  李不嫁  宗小白  曾瀑  宫白云  安琪   江苏哑石  潘加红  刘年  谢克强  王妃  草树  臧棣  李浔  西渡  高春林  瓦刀  张建新  何三坡  周所同  路也  张作梗   黄亚洲  桑恒昌  胡弦  李少君  李少君  李少君  李少君  李少君  周所同  周所同  翟永明  商震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罗伯特·勃莱  敕勒川  大卫   任先青  娜仁琪琪格  西娃  陈先发  李琦  六指   重庆子衣  向天笑  食指  黄礼孩  黄礼孩  黄礼孩  大解  张执浩  雷平阳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毕福堂  曹谁  王国伟   李唱白  荣荣  约翰·阿什贝利  左右  郑小琼

  

曹伊论战(1)  曹伊论战(2)  曹伊论战(3)  曹伊论战(4)  曹伊论战(5)  曹伊论战(6)  曹伊论战(7)  曹伊论战(8)  曹伊论战(9)


我评(综评与一诗一评)


综评:


林静  路军锋  王俊才  姚宏伟  毕福堂  崔万福  白恩杰  张二棍  葛平  杨丕梁  雷霆  荫丽娟  张琳  霍秀琴  韩玉光  王文海  王小泗   武恩利  罗广才  宗小白  韩庆成  《“地域写作”的传承与突破》  《试论现代诗“好诗”的标准----论马启代的现代诗》  张建新  王爱红  罗广才  牛梦龙  老刀客


一诗一评:


马启代(1)  马启代(2)   马启代(3)   马启代(4)   马启代(5)  马启代(6)   马启代(7)  马启代(8)  马启代(9)罗广才(1)  罗广才(2)  罗广才(3)  罗广才(4)  罗广才(5)  罗广才(6)  罗广才(7)  蒋言礼(1)  蒋言礼(2)  蒋言礼(3)  蒋言礼(4)  蒋言礼(5)  蒋言礼(6)  蒋言礼(7)  蒋言礼(8)  蒋言礼(9)山翠(1)   山翠(2)  山翠(3)  山翠(4)  山翠(5)  山翠(6)  崔万福(1)  崔万福(2)  崔万福(3)  崔万福(4)  崔万福(5) 姚宏伟(1)  姚宏伟(2)  姚宏伟(3)  姚宏伟(4)  姚宏伟(5)  姚宏伟(6)  姚宏伟(7)  姚宏伟(8)  姚宏伟(9)  姚宏伟(10)刘年(1)  刘年(2)  刘年(3)  刘年(4)  刘年(5)  月牙儿(1)  月牙儿(2)  月牙儿(3)  月牙儿(4)  月牙儿(5)余秀华(1)  余秀华(2)  余秀华(3)  余秀华(4)  余秀华(5)  余秀华(6)  余秀华(7) 

潇潇(1)  潇潇(2)  潇潇(3)  潇潇(4)  潇潇(5)  潇潇(6)原野牧夫(1)  原野牧夫(2)  原野牧夫(3)  原野牧夫(4)原野牧夫(5)  

王俊才(1)  王俊才(2)  王俊才(3)  王俊才(4)  王俊才(5)  王俊才(6)  宋清芳(1)  宋清芳(2)   曹谁(1)  曹谁(2)  帕斯  陈庆  雪铓  付海平  雷霆  简明  张二棍   聂权  崖山后人  长林晓歌  韩玉光  周所同  樊建军  燕南飞  许剑桐  梁志宏


诗歌活动


● 和顺县“相约七夕、相遇和顺”大型诗歌采风笔会回放之一(总155期)

● 和顺县“相约七夕、相遇和顺”大型诗歌采风笔会回放之二(总157期)

● 诗眼睛||理论园地:王恩荣《对县域新诗写作中提出问题的试答--答榆州诗友问》(总535期)

● 诗眼睛||缅怀大师,传播文化:多倫多「湖畔書院」主辦的洛夫詩歌朗誦賞析追思會纪实(总394期)

● 诗眼睛||汇总:《诗刊》“E首诗”2018年山西入选者被推荐所有作品欣赏 (总514期)

● 诗眼睛||书讯:《三晋诗人》创刊发布会在太原龙城国际成功举办(总563期)

● 诗眼睛||快讯:“新时代都市诗歌创作与走向研讨会”在太原成功举办(修定版)(总622期)

● 诗眼睛||远方:梁志宏:行走俄罗斯(组诗)(珍藏版)(总638期)

● 诗眼睛||年度推荐:《诗眼睛》2018年推送入选《中国微信诗歌年鉴》的作品(总673期)


个人年度报告


● 诗眼睛||个人年度报告:王恩荣二〇一七年年度发表作品情况(总318期)

● 诗眼睛||个人年度报告:王恩荣2018年阳历1月份到12月份底刊发的作品情况(总670期)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