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眼睛||理论园地:左拾遗的诗(总726期)

王恩荣主编 诗眼睛 2021-10-07



左拾遗:原名,董书明,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西省作协会员。有诗歌在《诗刊》《星星》《创作评谭》《诗选刊》《长江文艺》《山花》《山东文学》《诗潮》《诗林》等纸刊上发表。部份作品入选《2016年·中国网络诗歌精选》《2016年·中国散文诗精选卷)》《花城版·2017中国诗歌年选》《谷雨诗选》等诗文集。诗歌《终南山》入选《诗刊》2017年5月“中国好诗歌”,《谷雨》入选“挚爱·星火暖诗100家”四星好诗歌”。


通过意象激发情感

——评董书明诗集《独爱》

刘晓彬



董书明是九江诗群中诗歌写得比较好的诗人之一。

对于生活经历比较丰富的诗人董书明来说,他在诗歌创作中的抒情笔调触及的生活是比较多彩的。无论是描写寺庙和山水风光,还是借风、花、雪、月抒发胸臆;无论是以人性的本来面目书写爱情,还是借麻雀之嘴抒发对快速城市化的村庄和故乡的灵魂归属的渴望;都被诗人提炼到他的诗行之中。

此次正式出版的《独爱》就是这样一部诗集,共收录诗人近几年以来陆陆续续从心灵深处流出的诗作二百多首。这是诗人在最近一个阶段的诗歌艺术实践及诗歌创作成果的小结和集中展示。

今天,静下心来品读董书明的这些诗歌作品,深入研究这些诗作的艺术风格,对认识和把握董书明诗歌艺术的某些特点,会有所帮助。


(一)


我比较认同董书明说的一句话:“诗歌始于抒情,终于智慧。”这也是他多年来在诗歌创作中一直在实践的诗学观点。而且这一诗学观点与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从创作实践中得来的“娱乐愁怨皆张之于意而处之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观点相类似。王昌龄在这句话中说到的“意”则是对“情”的相互作用,虽然这两者都属于精神层面,但“意”即为思想、智慧,属于理性思维;而“情”则为因外界事物所激发出来的心理状况,属于感性认识。明代的焦宏在他的《雅娱阁集序》中写道:“苟其感不至,则情不深,情不深则无以惊心动魄,垂世而行远。”意思是说,当情感聚积到一定程度,并得到进一步深化的时候,就会产生“意”,然后提升到人的智慧层面,即思想意识。

毫无疑问,董书明的《独爱》这部诗集的主调就是抒情,在抒情中融入诗人的理性思考。对于诗歌的抒情本质,这是古今中外诗人共同的认识,没人会去否认。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道:“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在《序曲》中也说:“诗歌是强烈的感情的自发流溢,它渊源于平静重从新积聚起来的情感。”因此,诗歌作品中情感的抒发以及情感的互相融合和渗透,正如诗评家陈良运所说:“在诗人不同境遇下产生的各个作品中,可以形成不同的、丰富多彩的情感意境,给读者以多种多样的审美的感受。”

基于此,《独爱》这部诗集是董书明以他相对丰富的情感世界,对一些大家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抒写。而且在这种日常的抒写中,诗人丰富的情感被充分激发出来,并形成多样化的情感境界。他的这些诗作有的正气浩然,有的疾风骤雨,有的惊涛骇浪,有的细浪涟漪,有的波光潋滟,有的涓涓细流,有的曲径通幽,有的情谊绵绵,有的古香古色,有的淡泊自然,有的宁静悠远,有的返璞归真,等等。


(二)


英国著名现代派诗人艾略特说:“通过艺术形式表现情感的唯一办法,就是找到‘客观对应物’。所谓客观对应物,即指能触发某种特定情感的、直达感官经验的一系列实物、某种场景、一连串事件。一旦客观对应物出现,人们的情感立即被激发起来。”这是艾略特在学术界著名的“客观对应物”理论,也为许多诗歌研究者提供了一把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今天引用到这篇文章中,也是想就此打开理解诗人董书明诗歌作品的这扇门。

这里的“客观对应物”核心就是诗歌作品中的“意象”,这个诗学概念,其实在中国古代的诗歌理论或者文论中就已经被提出。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钟嵘在《诗品·缜密》中也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胡应麟则在《诗薮》中认为:“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还有何景明在《与李空同论诗书》中同样说道:“夫意象应日合,意象乖日离,是故乾坤之卦,体天地之撰,意象尽矣。”以及王廷相在《与郭价夫学干论诗书》中所谈:“夫诗贵意象透莹,小喜事实粘著,古谓水月之中,镜中之影可以目睹,难以实求是也。”关于“意象”,无论是刘勰“把意象当作心灵构图的具体实施”,还是钟嵘认为的“呼之欲出的意象是艺术奇观的信使,连造物主也感到惊异”,或者是胡应麟所说的诗歌的妙处就在于意象的运用,以及他们认为意象是意与象的有机结合,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等等。都说明意象作为诗歌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就像虹是阳光和水汽的作用产生的新现象一样”所具有的作用。所以说,主观情思与客观形象能互为呼应、契合,就会浑然一体;若两者结合得很勉强,定然是貌合神离的东西。说白了,意象便是寓意于象,以象会意的形象单位。意和象两者必须互相依存,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称作意象。

对于“意象”在诗歌作品中的作用,下面就以这部诗集中《清明雨》这首诗作为例:


从低空中一根根抽出雨丝。再细一点

细到像父亲花白的胡须

也像,父亲挑回

村庄的麦芒


细到扎疼生活的手指。细到

雨水落到中途

集体犹豫了一下


细到慈悲,停在草木的脸上

细到忧愁,堆积在

山下,报恩寺外


细到无声,堵塞了故乡的道路

最终,把持不住

自己的雨花

开上了父亲的坟头


细到雨滴,丢失了重量

我的父亲

将它认作人间的苦酒。再一次,咽下肚子


假如这首诗歌在创作的时候,诗人不是通过清明时节的“雨”这个具体的意象来传递一种悲伤的抽象的情感,而是勉强地用语言直接描述清明时节悲伤的心情,就无法达到最后的诗意效果,不但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甚至会因滥情而引起读者的反感。所以,在清明时节,诗人通过“雨”这个主题意象,以及诗歌作品中的“花白的胡须”“故乡的道路”“父亲的坟头”“人间的苦酒”等一系列意象进行组合和迭加来激发诗歌中所要散发出来的情感。因为“清明雨”是“悲伤”情感对应的客观事物,同时再并将父亲的胡须、故乡的道路、坟头、苦酒等联系在一起,当我们读到这样一连串组合的意象的时候,第一时间的本能反应就是迸发出悲戚、伤感的情感。于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通过意象被激发了出来,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也通过诗作中的意象被激发了出来。很自然,诗人的创作情感与读者的阅读情感才会产生真正共鸣。

看得出,董书明的抒情诗主要是通过意象来激发内在的情感,这样的诗作例子在《独爱》这部诗集中比比皆是。


(三)


从总体上看,《独爱》这部诗集中收录的大部分诗作在取材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诗人比较喜欢从具有古典意蕴的意象中来发现当代人现实生活中的美,使得这些诗作不仅具有现代情趣,又透溢着古典韵味,在情感的抒发中又充满着内在思想的张力。特别是除了第四卷“一场雨:从唐朝,下嫁到民国;从昨日黄昏,下嫁到,外省的黎明”集中抒写之外,其它卷的还有诸如《子期远》这些诗作:


怀抱瓦罐收集足够饮用一周的新雪。从东山回来

人间,有喜鹊的叫声

白桦林的残枝,支撑古典的黄昏


北纬37度的雪花,像风吹落在大地上的宣纸

专供,拓印

稀世的碑文,和来客的足迹


林中的木屋。水罐,吊在炭火或热词

排行榜上。煮雪

等一袋烟的功夫。再细细地分茶


茶具一律是明清的,钧窑的

时光,耐着小性子。素手

操琴:有知音来是高山流水;无友人来也是高山流水


此诗写得意蕴丰满,这是对生活历练的发现,诗人是在努力追求现代生活的古典意蕴,并从中提取古典意蕴来构建作品的精神世界。语言收放自如,“瓦罐”“宣纸”“拓印”“碑文”“明清钧窑的茶具”“操琴”“高山流水”等具有典型中华文化底蕴的意象,使得一种现代情趣与古典意蕴被隐约地融合在诗歌作品当中。

我也曾多次说过:“只要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东西,它就一定还会有的它生命力,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太深厚了,我们只要能吸取其中一点就可以受用一辈子。”这题材诗歌作品主要是借古代优秀文化中的某个代表或典故来用新诗的思维进行诗意的联想。比如董书明借用东晋诗人陶渊明典故创作的《桃花源》这首诗作:


康城的内心早已被游客识破了,再也没有秘密可守。

城门上的墙砖,学会作旧的手艺

受风雨侵蚀,严重剥落

风化,放矮身段,进入撒手不管的境地

第一泉的名声在外

多半做了晋朝的人质

山寺的桃花

开完就走。再看一眼

就有少女提着篮子,越过了茶园

进村的水泥道路

怀里,仍抱着过去、历代的登山密径

流水,抱着民居

陶渊明留下的足迹不放

时间的胃口

吐出来的传说

典故、诗篇或遗址

随手抓上一捧带回城里,都成了名胜、谈资和风光。


对此题材的诗歌写作,我曾在给诗人程维写的诗论专著中定义为“新古典主义”,这一类写作,就是对古典主义文学创作的回归与再创。曾有诗友对我说:“古典主义现代诗歌写作,在一定历史时期具有某种进步意义,曾推动诗歌写作做过一定贡献的方法称之为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诗歌有根本性不同,具体说是历史流派与先锋派、印象派,意识流、超现实主义为界。为此有古典三回归口号,回归现实,回归传统,回归大众。”此观点我表示赞同。又比如董书明写的《桑葚》一诗:


在汉语里落户。木本植物

入药,性平、防癌

抗衰老。在《诗经》中开花

让天下寒士

和书生,久仰芳名


拒绝,叶落归根

独自路过春蚕的嘴边

与蝶,《梁祝》戏剧剧组

保持着单线的联系


喜欢裸着上身。挂在

四月的桑果,仿佛

故乡的乳头,喂养过饥荒

火红岁月。大呼小叫的童年


另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一直影响着我们。诗人董书明也有着“茶瘾”,他“隔三差五,自己陪着自己在书房里独饮”,每当泡上一壶茶,就会看到,茶在眼前,梦在远方。婀娜的云从茶壶里飘出来,灵气四溢,诗意悠然。而远方的梦,带着理想中的那份期待虔诚,洒下甘露,沐浴浮躁的心田。下面这首《茶》诗也给了读者的“一壶星光”:


秋天一天不如一天,心病难治。先是戒除

烟酒,戒色或忙于晨练,又新添

一段茶瘾。隔三差五,自己陪着自己在书房里独饮

一壶星光


形式往往比内容重要。挑上好的茶具

名茶,煎水的耐心。任一片清茶和那年的心事

在一个下午的水深火热之中

安于沉浮

或被,轻轻泼掉


品茶是一种激发情感、陶冶性情、提升修养的文化,因为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使我们心态变得浮躁和骚动不安,而品茗可以让这样的心态安稳、平静、舒缓,使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此类题材的诗歌作品透出更多的是中华茶文化的底蕴。

以上的这几首诗歌除了具有“新古典主义”写作的许多鲜明的特点之外,作品主题的升华与诗人自我的超越,以及内心情感的抒发和内在思想的张力等方面,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于诗歌艺术在审美领域的需求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四)


董书明的《独爱》这部诗集主调是抒情,但是他的这些诗作大部分都不是那种激情奔泻的直抒胸臆,而是借景抒情。也就是说,这些诗歌把情感融于情所见所闻的事物中,或者是借物言情,这类诗歌一般都是在作品中构成一个画面,然后由这些画面中的事物激发诗人内心的情感。比如《呼伦贝尔大草原》一诗:


一棵草,旁若无人地抄袭另一棵草的颜色

顺着风的姿势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

一棵草与另一棵草

彼此,抄袭各自安身立命的家底

或本钱。一棵草出手

抓住头羊的腰围

它们非虚构,呼伦贝尔

文本的简洁

以及祖国的辽阔


只有蒙古语到达的地方

才是一棵草,真正的故居

它们的语录

只有西北风才能听得懂

呼伦贝尔背后的道义

一棵草,在赛场上的集体作弊

使它们羞于与春天为伍

牧民必须赶在种马

发情前出发,交给它们

一场雪,让大地的声誉慢慢纯洁,慢慢变白


诗人首先在作品中构成了一个“大草原”的画面,画面中的“草”再激发出诗人的情感,于是诗人把情感融于画面中,把客观事物“草”化为主观情感,并使之成为诗人心灵化了的诗歌意象,这些意象不断组合或者迭加呈现给读者一个可感的画面,诗人的情感也随着画面透溢出来,最后达到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境界。

又比如《在小江口远眺落日》这首诗作:


此刻,站在更高处。落日是静止的,像从天堂开往人间

夜行列车的头灯,光照刺眼

如果,我心存恍惚,将它当着朝日,它就是朝日了

诵经的群山依次披上了佛光


此刻,脚底下的江流,有如孩子流出的鼻涕

时光的袖口,也擦不干净


远岸,河神庙重重地关上山门。此刻,一个僧人的孤独

仅仅叫孤独是不够的

请允许我在帕里草原

今夜,听到第一声狼嚎时,为他抓住一个词,眉宇的苍茫


在这首诗里,抒情的主人公是诗人自己,我们可以从作品里的情感信息中感受到转化出来的诗歌形象是透明的,也就是诗人精神世界的显现。

需要提一下,诗人在《独爱》这部诗集中“有不少篇数的诗歌写到了寺庙”,其中在组诗《隔三岔五,到寺庙里坐坐/坐在静寂,坐在敬畏,坐在佛法无边里》中就以“归宗寺”“静安寺”“念去去”“慧日寺”“云居寺”“鸡鸣寺”“西林寺”“观音寺”“东林寺”为题写了系列诗作。从这组诗歌作品中可以读到,“隔三岔五,到寺庙里坐坐”成为了董书明内心深处的情感源泉,这种源自于内心世界的情感精神,在体悟人生、领悟生存、感悟生命的精神园地追求自己的人生境界。比如组诗中《念去去》一诗这样写道:


我会挨个向你们告别。要去

就去静安寺挂单

做一名俗家弟子

念经、吃素

养衣带渐宽;养抽刀断水

养一处常住地址

天天,按时收到

小苇的短信。小女子

是寺院墙上的钉子

挂不住袈裟的疼

放出体内的青蛙

不准它在庙堂

台阶上跳,田园迟疑

收回它的鼓躁

我白发三千

手执佛前一柱香

掌心里,落满一段旧时光


在此题材的诗作里,我们总能读到诗人澄明、平静、宽容的心境,面对生活一切都以顺其自然,努力摆脱有限生命对自己人生的束缚。

同类题材的还有诸如《终南山》《朝阳寺》《剪刀峡》《冈仁波齐》《水府庙》等作品,这些诗歌均以佛教和道教为核心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世界的感知和对宇宙观的认识,这种哲思透溢出中国画般的奥妙神韵。诗歌作品中的这种如诗人自己所说的“激浊扬清”的描述,是诗人内心丰富情感的抒发,而这种情感又是来自其心灵深处的不断思考,在这样的精神世界里,使得他丰富的内心感受不断引导着读者在这些诗歌作品的阅读中安静从容地向善。


(五)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如何在诗歌创作中反映绚烂多姿的现实生活,董书明一直在实践着。也许是因为他在创作中一直比较注重如何更好地抒发自己的精神世界以及内心深处的生活感悟,所以他在写到“寺庙、山水、风、花、雪、月”时,会“借景抒臆、激浊扬清、且行且远”;写到“爱情”时,会“像扯下了生活的封面,以素颜示人,露出人性的本来面目”;写到“村庄和故乡”时,会“期望‘城市与乡村,长期分居/老死不相往来’,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给乡愁留下一个缓冲区。”等等。董书明这种满腔热情地从现实生活中发掘和揭示人的精神世界并从中提取诗意的美,显示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创作思路。而且在诗歌创作中善于袒露自己内心的思考并注重自己情感的抒发,无所掩饰地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道德操守以及对生活的认识等。因此,他的许多诗歌作品都散发出了一种比较强的暖色调,具有一种相对来说比较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在一些传统的主题抒写中,他的这些诗歌作品又有富有比较强烈的时代感。

应该说,董书明在多年的诗歌创作实践中,一直站在自己的特殊角度来认识和抒写现实生活,以自己的写作方式努力追求属于自己的诗歌艺术风格。当然,形成自己有特色的具有个性的诗歌艺术风格,那是艺术生命成熟的标志,不是轻易就可以获得并形成的。《独爱》这部诗集只是诗人辛勤劳作的收获,它还在实践之中,也还在追求当中。但是,对于董书明在诗歌创作中所赋予的色泽比较明显的抒情风格来说,个性色彩还是比较鲜明的,具有某些独特性。



(本文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理事、江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毕业于鲁迅文学院第26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现任南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南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左拾遗诗选


左拾遗诗歌:开阔(组诗)


△在漩塘


从一张门票虚掩的门缝里,就能看到

这里的秋色和美丽的

风光。在漩塘

我们悠闲地坐下来

看一条河,如何推倒生活

学会,钻天入地


跟随龙宫的水声,领略一番生命的

际遇。一滴水

做够暗功夫

在连绵不绝的山体内腾挪辗转

它们敞开了肚子

咽下难处

险阻,吐出蛛丝马迹

吐出石笋,钟乳石

水晶宫以及灯光的修辞

堆积在暗河或旱洞的表面

留下,人间仙境

留下24小时的恒温

新添的花花

草草,留下,一洞子的芬芳


冲出龙门飞瀑的水色

长足精神

到了明湖

像一个人的心胸,突然开阔安静了下来



△中秋节,或赏月贴


初产于明代,量产在汉语或乡音等泛滥的区域

专利人:朱元璋

专利号:8.15

知识产权登记在中国

色泽:偏黄

有桂花的香气

实物外观:类似于球状

或圆形的过期药片

当今,仅存一枚

孤品。且无法复制


可食可赏。有小剂量的毒

久服上瘾


年年万人空巷

成抢夺资源,不易存放

自始至终,挂在夜空

或时间的冰箱中

保质期:略长于人的一生


结构不明。目前无人深究

易藏小纸条

暗号。现民间仅作偏方

专治:久别

异地佳人的闲愁,经济过冷以及超市里的烟酒过剩



△樱花谷


从无量山主峰笔架山上下来

夜宿樱花谷

整夜没有失眠。醒来

明白一个事理


“天下的道路,其实都是生活

放出去的卷尺”

可以量山,测水,量天地的

孤独。懂得分寸的是自然

还在计较斤两的是人心


替无量山翻个牌子。它的

别称叫蒙乐山。一座山的隐私

易于暴露给秋天

让鸟鸣,兴奋不已


赏花时节。短暂的花期

不停地回收

已经发出给人间的邀请函


樱花谷,更乐意把轻云薄雾

戴在头顶;把寺观

芬芳、果实当作修辞

藏进水袖。让泥砂

溪流、倒影,独善其身

或者守住古滇国一方水土道德的底线



△寻羲之洞不遇


每走一步,都像在误入歧途。一路上

见不到旅游广告,见不到

停车场所。(羲之洞的内心

不打条形码,不设防线

但拒绝喧闹

或贴上其它的标签)


仿佛走近东晋的民间

时空不断地

剪辑传说。剪掉

历朝历代与主题无关的胶片

剪下风声、战火,一直剪到民国


剪回江州,仕途。剩下金轮峰

玉帘瀑布、鹅溪

洗墨池以及归宗寺这边的

青山绿水,剪到

王義之和我

分别登场,各自走在,同一条老路上



△飞云崖


我必须在此题写一首诗歌。王守仁

前脚刚走,林则徐后脚赶到

隔了两百多年以后

共和国的左拾遗专程来访

沿途,飞云崖的掌故

早已物是人非

像扔进时代病句里的逗号

被找了出来,续上前缘

和珅的诗碑,仍旧是

残缺的。月潭寺的内心

银杏树高举着年轮

落叶,高举着

湘黔古驿道,咋日的时空

文风和肝胆相照

养云阁,湿气过重

墙脚的青苔,不走正道

也能追上民国,曾经的彷徨

游客,像怕酒之人

绕着酒走,在此

不宜久留。陪我登上

观音洞的有

拆迁办的友人,陪我走下来的是落霞和星光



△登筹边楼


必须请上薛涛、王羲之、雁飞,我们四人

一起同登筹边楼


必须向游客借道。请王羲之援手

用行楷,抄写一遍

薛校书的诗篇《筹边楼》

挂在风光或鸟鸣的钉子上头


必须请秋色停顿一下

让雁飞大声地朗诵:


“平临云鸟八窗秋,

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

最高层处见边头”


必须摇头,必须摆手拒绝

此处不写诗,不填词

大家垫起脚尖

一起见证,共和国

边关的安宁。然后下楼吃饭睡觉,风呼啸



△哀牢山


只有哀牢山的形体,才配得上无人机摄像

只有哀牢山的流水,才配得上我

动了与她私奔的念头


只有哀牢山的东麓,敢把梭罗树

钟萼木、野银杏

和季风气候穿在身上

只有哀牢山,敢放出孟加拉虎

绿孔雀、太阳鸟

追赶生态,绿植生长的速度


只有哀牢山像是教书先生,备足了功课

把地表说到这种程度

森林、阳光、氧气充分

而不过份,让游人痴迷于此,游连忘返


只有哀牢山区的天空,才能

守着生活的秘密

到了旱季的口风,更是滴水不漏


只有哀牢山脚下的元江,才敢把实词

装进虚词的口袋

连同云岭的故事

蓝天、风光

哈尼梯田,傣族的蒙面情歌,一起背回大海



△澜沧江


两岸的草木,花朵,风声 ,以及横断山脉的

风光名胜,聚集在这里

它们做足了文章

把粉都擦在了西双版纳州的脸上


站在寺庙的遗址中央,抖动

手中的羊皮纸

把喇嘛的梵唱和经文

一字不漏地赶进澜沧江

化作放生的鱼群


把过惯了苦日子,流失的水土

赶入澜沧江的中游

让它们守住一条江,做人的底线


把水电站大坝施工带来的危石

赶往澜沧江的下游

在临近国门时,它们集体回过头


我独自驾着摩托车,从生活的

夹缝中,侧身进入

从一只鹰的眼里

出现,看见滇南的秘密

澜沧江的肚子,在汛期里,被一滴雨水搞大





理论园地与他评


1、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张无为  张无为 张无为   陈超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谭五昌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徐敬亚  徐敬亚  徐敬亚  徐敬亚  徐敬亚   黄灿然  黄灿然  黄灿然  黄灿然   罗振亚  罗振亚  罗振亚  吴敬思  吴敬思  梁志宏  赵少琳  陈瑞  张执浩  张执浩  张执浩  马鸣信  毕福堂  蒋言礼  吴小虫  吴小虫  耿占春  耿占春  周所同  周所同  马晋乾  李成恩  李成恩  郭克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郁葱  郁葱  郁葱  郁葱  郁葱  郁葱  关海山  洛夫  唐诗  王恩荣   李杜  病夫   赵树义  潞潞  庄伟杰  庄伟杰   甲子   张锐峰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西川  西川  陈小素  郭金牛  杜学文  赖廷阶  赖廷阶  王单单  王单单  王单单  左右  雷平阳  雷平阳  木行之  王立世  王爱红  潘洪科  潘洪科  大解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肖黛  玄武

孤城  于坚  于坚  于坚  于坚  于坚  唐晋  刘阶耳  杨炼  杨炼  杨炼  孔令剑  赵建雄   赵建雄  赵建雄  李元业  石头  李元胜  李元胜  李骏虎  雪野  闫海育  闫海育  悦芳  杜涯  杜涯  金铃子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沈天鸿  沈天鸿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邓朝晖  张新泉  刘川  刘川  张二棍  张二棍  简明  简明  简明  林旭埜  卢辉  张海荣  张海荣  葛平  百定安  百定安  人邻   李不嫁  林莽  苏美晴  树才  马启代  白桦  向以鲜  燎原  梁生智   梁生智  谷禾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成小二  李成恩   三色堇  李不嫁  宗小白  曾瀑  宫白云  安琪   江苏哑石  潘加红  刘年  谢克强  王妃  草树  臧棣  李浔  西渡  高春林  瓦刀  张建新  何三坡  周所同  路也  张作梗   黄亚洲  桑恒昌  胡弦  李少君  李少君  李少君  李少君  李少君  周所同  周所同  翟永明  商震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罗伯特·勃莱  敕勒川  大卫   任先青  娜仁琪琪格  西娃  陈先发  李琦  六指   重庆子衣  向天笑  食指  黄礼孩  黄礼孩  黄礼孩  大解  张执浩  雷平阳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毕福堂  曹谁  王国伟   李唱白  荣荣  约翰·阿什贝利  左右  郑小琼  乐冰   孙大梅   马亭华

  

曹伊论战(1)  曹伊论战(2)  曹伊论战(3)  曹伊论战(4)  曹伊论战(5)  曹伊论战(6)  曹伊论战(7)  曹伊论战(8)  曹伊论战(9)


我评(综评与一诗一评)


综评:


林静  路军锋  王俊才  姚宏伟  毕福堂  崔万福  白恩杰  张二棍  葛平  杨丕梁  雷霆  荫丽娟  张琳  霍秀琴  韩玉光  王文海  王小泗   武恩利  罗广才  宗小白  韩庆成  《“地域写作”的传承与突破》  《试论现代诗“好诗”的标准----论马启代的现代诗》  张建新  王爱红  罗广才  牛梦龙  老刀客


一诗一评:


马启代(1)  马启代(2)   马启代(3)   马启代(4)   马启代(5)  马启代(6)   马启代(7)  马启代(8)  马启代(9)罗广才(1)  罗广才(2)  罗广才(3)  罗广才(4)  罗广才(5)  罗广才(6)  罗广才(7)  蒋言礼(1)  蒋言礼(2)  蒋言礼(3)  蒋言礼(4)  蒋言礼(5)  蒋言礼(6)  蒋言礼(7)  蒋言礼(8)  蒋言礼(9)山翠(1)   山翠(2)  山翠(3)  山翠(4)  山翠(5)  山翠(6)  崔万福(1)  崔万福(2)  崔万福(3)  崔万福(4)  崔万福(5) 姚宏伟(1)  姚宏伟(2)  姚宏伟(3)  姚宏伟(4)  姚宏伟(5)  姚宏伟(6)  姚宏伟(7)  姚宏伟(8)  姚宏伟(9)  姚宏伟(10)刘年(1)  刘年(2)  刘年(3)  刘年(4)  刘年(5)  月牙儿(1)  月牙儿(2)  月牙儿(3)  月牙儿(4)  月牙儿(5)余秀华(1)  余秀华(2)  余秀华(3)  余秀华(4)  余秀华(5)  余秀华(6)  余秀华(7) 

潇潇(1)  潇潇(2)  潇潇(3)  潇潇(4)  潇潇(5)  潇潇(6)原野牧夫(1)  原野牧夫(2)  原野牧夫(3)  原野牧夫(4)原野牧夫(5)  

王俊才(1)  王俊才(2)  王俊才(3)  王俊才(4)  王俊才(5)  王俊才(6)  宋清芳(1)  宋清芳(2)   曹谁(1)  曹谁(2)  帕斯  陈庆  雪铓  付海平  雷霆  简明  张二棍   聂权  崖山后人  长林晓歌  韩玉光  周所同  樊建军  燕南飞  许剑桐  梁志宏


诗歌活动


● 和顺县“相约七夕、相遇和顺”大型诗歌采风笔会回放之一(总155期)

● 和顺县“相约七夕、相遇和顺”大型诗歌采风笔会回放之二(总157期)

● 诗眼睛||理论园地:王恩荣《对县域新诗写作中提出问题的试答--答榆州诗友问》(总535期)

● 诗眼睛||缅怀大师,传播文化:多倫多「湖畔書院」主辦的洛夫詩歌朗誦賞析追思會纪实(总394期)

● 诗眼睛||汇总:《诗刊》“E首诗”2018年山西入选者被推荐所有作品欣赏 (总514期)

● 诗眼睛||书讯:《三晋诗人》创刊发布会在太原龙城国际成功举办(总563期)

● 诗眼睛||快讯:“新时代都市诗歌创作与走向研讨会”在太原成功举办(修定版)(总622期)

● 诗眼睛||远方:梁志宏:行走俄罗斯(组诗)(珍藏版)(总638期)

● 诗眼睛||年度推荐:《诗眼睛》2018年推送入选《中国微信诗歌年鉴》的作品(总673期)

 诗眼睛||书讯:《汉诗三百首·2018卷》目录和编后记(修正版)(总715期)

● 诗眼睛||海外诗会 传播文化:【多伦多诗友会】首届华人诗歌研讨会:切磋诗艺,共求美好(总719期)


个人年度报告


● 诗眼睛||个人年度报告:王恩荣二〇一七年年度发表作品情况(总318期)

● 诗眼睛||个人年度报告:王恩荣2018年阳历1月份到12月份底刊发的作品情况(总670期)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