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眼睛||好诗点评36:韩庆成/胡弦/王小妮/朵渔/曹谁/路也/敕勒川/刘年等36首诗 点评家:黄土层 (总865期)

王恩荣主编 诗眼睛 2021-10-07





黄土层,本名赵爱龙,70后,陕西清涧人。1996年毕业于长安大学。写诗,写评,有作品刊于《中国诗歌》《诗选刊》《延安文学》《中西诗歌》《星星》理论月刊等刊物,入选《陕西青年文学选·诗歌卷》《新世纪诗选》《2013-2014中国新诗年鉴》《山东诗典》等多家选本。主编过《旅馆》诗刊。现居成都。


本期点评诗人:


韩庆成/胡弦/王小妮/朵渔/曹谁/路也/敕勒川/刘年/安琪/百定安/李轻松/宫白云/江一苇/林荣/毛子/李不嫁/北浪/宗小白/范小雅/彭然/立雪/苏浅/樱小桃/木隶南/沪上敦腾/昌政/淡若春天/简/还叫悟空/小芹/臧海英/江非/刘康/闫永敏/峻行刚者/松林湾





剥离

 

韩庆成

 

我每天做着同一件事情,就是把身体上的某个部分

剥离出来,然后扔掉

我没感觉到这很残忍,尽管有时候会显得枯燥

习惯以后,这点枯燥与得到的解脱相比

微不足道。像

剥离胡须,剥离眼泪,每天

起床后去洗手间,做那个固定的剥离动作

快乐的剥离并不是天天出现

我喜欢的女人,她住在远方

一年一次的约会,在剧烈的剥离中,给我满足

也让我苍老

 

也有疼痛的剥离,发生在年轻的时候

我把刀扎在

自己的手上。那个背叛我的女人

脸色苍白,她给我留下伤口,在很长时间的夜里

它发炎,滴血,高烧不止

让我此后对痴迷的病毒,产生抗体

剥离友情,剥离亲情,剥离信仰信念信誓旦旦

已同剥离两条狗的交媾

在时间上如此接近

 

 

黄土层:找到了内驱生命运转的词语

 

反复阅读韩庆成的这首《剥离》,惊叹于他对于“剥离”这个动词把握的精准。人的生老病吃喝拉撒死悲欢离合七情六欲升降沉浮,都可以与一个词语有关,我们隐约可感,诗人竟找到了它,并给与命名。这是一个诗人的基本功夫:除肉剔骨,抓住了一首诗歌的核心隐喻,丝毫不松手,丝毫不游移,丝毫不分散。这“剥离”也分了多个层次:日常剥离和非常剥离,快乐剥离和痛苦剥离,主动剥离和被动剥离,具体剥离和抽象剥离。而剥离一词,不是生命里的一个普通的动词,而是一个可谓生命内驱力的词语。假如人为取消了生命的剥离,生命活动也就因此而终止了。可见这个词的重要和深刻。诗歌里所有的事件都是围绕“剥离”这个枢纽展开,像辐条一样完成了全诗的叙事和抒情,辐射并凸显坚劲的诗歌张力。用语皆是绵软的口语,仿佛成熟的桃子,内里则是坚硬的隐喻内核。结尾,戛然而止,剥离一切如同剥离阴阳,揭示出剥离的难度。读完这首《剥离》,想想诗中涉及的每一个剥离行为,有的庄重有的滑稽,使人顿觉轻松、惨烈、痛快,充满铿锵运转的节奏美。

 

 

 

 

过洮水

 

胡弦

 

山向西倾,河道向东。

流水,带着风的节奏和呼吸。

当它掉头向北,断崖和冷杉一路追随。

什么才是最高的愿望?从碌曲到卓尼,牧羊人

怀抱着鞭子。一个莽汉手持铁锤,

从青石和花岗岩中捉拿火星。

在茶埠,闻钟声,看念经人安详地从街上走过,河水

在他袈裟的晃动中放慢了速度。

是的,流水奔一程,就会有一段新的生活。

河边,錾子下的老虎正弃恶从善,雕琢中的少女,

即将学习怎样把人世拥抱。

而在山中,巨石无数,这些古老事物的遗体

傲慢而坚硬。

是的,流水一直在冲撞、摆脱,诞生。它的

每一次折曲,都是与暴力的邂逅。

粒粒细沙,在替庞大之物打磨着灵魂。

 

 

黄土层:六经注我的诗歌叙事方式

 

胡弦是当代实力派诗人,阅读他的诗歌作品,无不给人留下时刻尝试新的诗写方式的印象。这首《过洮水》通篇无一个“我”字,却尽得“见”风物之妙。借用叙事学术语,这是反向叙事。不是我过洮水,而是洮水过我。这就类似于陆九渊的六经注我。洮河,黄河水系的重要支流,源于青海省西倾山,曲折东流过碌曲、临潭、卓尼县城南,至岷县茶埠急转向西北,出九甸峡与海奠峡后,穿临洮盆地,入刘家峡水库。但这条河流在胡弦的笔下赋予了生气、精神、思想和情态。并且表现出“物物相依,最终风物依人”的诗写脉络。洮水的流向是西到东,东折北,风与流水相依,断崖和冷杉与流水相依,鞭子与牧羊人相依,铁锤与莽汉相依,河水与念经人相依,石雕老虎和少女与人的善念和情感相依,巨石与流水相依,细沙与庞大之物相依。所有这一切都是广阔的风物与一个诗人的感觉和审美系统相依。这种写法所带起的行旅的节奏、速度和叙事的流畅美,节节点击在读者的心坎上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一条洮水所承载的诗人的愿望、善念、诗学追求、审美趣味以及对于生命和灵魂的打磨,既放纵了粗粝的力量,也提出了细腻的诉求。

 

 

 

月光白得很

 

王小妮

 

月亮在深夜照出了一切的骨头。

我呼进了青白的气息。

人间的琐碎皮毛

变成下坠的萤火虫。

城市是一具死去的骨架。

没有哪个生命

配得上这样纯的夜色。

打开窗帘

天地正在眼前交接着白银

月光使我忘记我是一个人。

生命的最后一幕

在一片素色里静静地彩排。

月光来到地板上

我的两只脚已经预先白了。

 

 

黄土层点评

 

王小妮《月光白得很》以前点评过,今天算是重评。她精湛的诗艺和老而弥坚的诗歌感受力,让你不得不温故而知新。在诗人敏锐的感知力下,月光白得铺天盖地,酣畅淋漓,只有两种东西是实在的:月光白和骨头硬,而人间的“琐碎皮毛”虚浮而下坠,根本不值一提。这就是这首诗的独特视觉。开篇第一句,就写出了月光的力度和边界。继而让一种“青白的气息”进入诗人在诗境下的呼吸,更是一种绝妙的通感。视觉,触觉,嗅觉,审美感觉统统融化在一起。这个世界要么是月光要么是骨架,其他都不能停留在此刻,被此刻时光之刀剔除了。“我”看见天地在交接白银,这时候的“我”还是在的,但随着境界的深进,“我”也化掉了,无我,无你,非人间。

 

在这样“月光白”的世界里,我们会想到电影《雪国列车》里的酷寒和绝望,但又不是。《月光白得很》里没有这两个词语,只有一种窗帘撩起,放下白天纷扰琐碎的大纯净和大安静。“生命的最后一幕”,依然是那样安详和美好,月光来到地板上,“我”的脚开始白,开始成为骨架,读来惊悚。

 

 


 

朵渔

 

雨落在阳光房的玻璃顶上,像一种

轻柔而悲悯的呼吸

你躺在微凉的大床上,想像这新一天

的开端,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做

没有什么要见的人和要说的话

世界仿佛只存在于滴答的雨声中

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声音,仿佛根本

就没有人存在——你使一个房间变空

使自己变得不存在,而此时,你试着

轻轻叫了自己一声……

 

 

黄土层点评

 

读朵渔这首诗,觉得很美。美在哪里呢?又不是一下子能说得清。仔细琢磨会发现这首诗其实场景简单,意象单一,但有一股充分贴近自然的心力,融合吸附,令人着迷。无限贴近这雨滴和雨声人就会达到忘我之境,这种纯粹的进入,令人发慌、迷失。所以才有叫自己一声的冲动。这一声叫得好,说明惺忪的自我意识并未完全沉睡。人作为大自然中一种存在,人需要安静,需要天人合一,还有人需要人。人需要人,哪怕是自己对自己的呼唤也是需要的。诗人在醒与睡之间,保持了恰当的分寸。

 

 


大悲舞

 

曹谁

 

你站在舞台的中央

他们都在推你走向悲伤

有的人在舞台背后为你伴乐

有的人在你身后随哀乐起舞

站在舞台中央痛哭的只有你一个人

 

大舞台在亚欧大陆地中部

你站在帕米尔之巅痛哭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

亚细亚人在为你奏哀乐

欧罗巴人在随音乐舞蹈

唯有你一个人站在那里痛不欲生

 

你是世界上一个最普通的人

所有的人仍不会把你放过

他们为你歌舞

一齐助你悲伤

直到你绝望

直到你离开这个世界

他们就会一哄而散

去为下一个人哀歌

 

 

黄土层点评

 

最近由诗人曹谁引发的所谓“炮轰”新诗及口语诗教父伊沙的“曹伊之争”在网络上形成热议,“一炮”才发没几日,“二炮”又发。对于他们的争论我没有兴趣,尤其言辞中携带的人身攻击,将“争论”降格为“争吵”,就更等同于莽夫之骂,更无兴趣了。还是单说说诗歌吧。离开文本之争,永远无法将争论推进的。客观上讲,现在是口语诗甚嚣尘上的时代,甚至口语形成了霸权,毫不顾及新诗的多元生态共存的现实需要而排挤甚至打击其他形式的诗歌生长样式。这股力量是隐形的也是显形的,“口语即先锋”作为一杆自命不凡的旗帜,啸聚山头,锣鼓喧天地形成阵地和阵营。面对这种现象,大部分诗人选择了沉默,各写各的谁也管不着。也有人选择了发声,不吐不快,曹谁就属于后者。那么,如何看口语诗和非口语诗呢?《诗歌周刊》在发布炮贴的时候,附录了曹谁的《大悲舞》和伊沙的《车过黄河》,这里就简评一下。前者是一首浪漫主义情调很浓的抒情诗,这个无争议。在口语诗一统江山的世界里看简直就是一株莠子或稗子,貌似谁都可以刈除之。真的是这样吗?在我看来,不是这样的!这首诗的抒情内核是具备的,并且一直凝聚着,没有在行文中耗散掉,这是很可贵的一点。一个人孤独地站在舞台上悲伤着,没有同伴没有同志没有战士,只有起哄的人变本加厉地强化着强加给他人“不愿意”接受的悲伤。群体狂欢和独自悲伤互为因果。逼人离开世界,他们又寻找下一个。这种悲剧性的折磨游戏,让人想到很多。比如文革中对“右派”的批斗和示威游行,以及烧死在火刑柱上的布鲁诺。读之悲伤弥漫,令人不寒而栗。从写法上,诗分三节。一节一般铺排,二节浪漫升级,三节递进收官。避开形式说,作为一首现代诗是成立的。如果你是写口语诗的嘲笑这首诗不是诗,不入流,那就像你穿着比基尼嘲笑穿旗袍的女人不是女人一样。再看伊沙的《车过黄河》,这是一首具有标识性的著名口语诗。被作者称为凭着一泡尿可以吃一辈子的诗歌。也有论者认为这是一首具有后现代性质的开山之作。不论怎么说,至少我们承认叙述是精炼的,是叙事诗歌在新时期发展中的一个典范。形式上没毛病,流畅,洒脱,“不像伟人”也胜似“伟人”。但细细分析这首诗,它究竟要干什么?一个人为了“车过黄河”时在厕所里小便,“等了一天一夜”,开始还有些惭愧(我深知这不该),后来就坦然甚至肆意,很受用了(现在这时间属于我)……整首诗读下来就像一出恶作剧,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蓄意恶搞。用一个“坏小子”的黄色液体,肆意浇淋在黄河——母亲河这个神圣的文化符号上。惭愧本该化作羞耻,却最终更加肆无忌惮,颠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系统。现代吗?一点也不现代。是现代形而上学的副产品——一步滑向了需要现代性反对和救赎的后现代去了。而伊沙在这里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其追随者一路将屎屁尿带入了口语诗,说伊是始作俑者,没有冤枉他。除了形式上的“先进”,在内容上我们除了看到颠覆和恶作之外,毫无内核可言。曹伊之争,现在沦为口舌之争,根本没人好好反思现代诗的出路问题。其实,根据笔者的分析,抒情诗和口语诗并非水火不容,是有互相学习的地方,只要都有诚意为新诗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山头的得失成败论争的话,或许各自都可以开创新的未来。

 

 

 

 

送路路去北碚

 

路也

                        

备好琴剑书箱和盘缠,带够干粮

此去万水千山

 

钻多少隧道,过多少桥梁

才能从渤海到大西南

把火车不停的那些村镇都标上记号

吟诵李白的《蜀道难》

 

如果你要飞,也行

波音或空客打个喷嚏,扬长而去

向舷窗外看云,天空前程远大

 

众山演讲,两条大江拉钩许下诺言

雾减轻了楼群的重量

折叠的码头打开,终于把你等来

 

黄桷树在墙上撑着伞

树下传来歌声,歌里有一朵山茶花

 

你吃泉水豆花和竹筒饭的时候

熊猫在吃竹子

 

生物工程、英语、数学、化学

再加一个帅男生

统统放进火锅,人生多么麻辣烫

 

但作为白羊座,务必管好自己的角和蹄子

不可成为一只疯羊

风一直朝故乡方向吹拂着你的衣衫

 

感觉去的是民国

记得拜访一下雅舍和多鼠斋

问候二位先生

 

巴山夜雨,如果想家

可以微信视频

 

 

 

黄土层点评

 

初读路也的《送路路去北碚》会被一种知性的母爱所感动,家有诗母,路路是多么荣幸。同样写送子,路也的基调是温情的,放手的,恬淡的,不像龙应台散文《目送》那么煽情。诗里提到《蜀道难》,但行文是那么洒脱。行程是一种畅游,而不是跋涉。从第一节开始,诗句是一紧一松,一收一放。从琴剑、书箱、盘缠、干粮到《蜀道难》(李白)、黄桷树、山茶花、水豆花、竹筒饭、麻辣烫,再到雅舍(梁实秋)、多鼠斋(老舍)、巴山夜雨(李商隐)……这都是传统的东西,都是诗人从古典里沉淀下来的意象、气息和意蕴。孩子奔赴的是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西南大学,母亲嘱托的是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气脉。从渤海到大西南,并不存在传统到现代的必然暗示,但是时代使然,踏上新征程的学子必定期盼的是现代的前景。整首诗里,只有母亲的“嘱咐”没有给儿子一句台词的机会。但读者也可以捕捉到“生物工程,帅哥,白羊座”这些信息。一句“不可成为一只疯羊”,见出母亲的基本态度。于是就有一个镜头不时闪现在读者面前:一个少年在奔跑,一个母亲高举着一件唐装,喊道“孩子!前面风大,快穿上吧!”。在口语诗霸权的当下,这首诗给人的感觉是,比古典诗薄一些比口语诗厚很多的一种诗体。用简朴,晓畅,明晰的语言,精准地写意、叙述和抒情,可及物也可不及物,实在和空灵,传统和现代,不论清汤还是浓汁,都是有营养的诗意的呈现,都摒弃了清水寡淡和索然无味。读路也的诗歌,总是喜欢的,那棉布的质感,古朴染坊的厚重,不乏现代气息的吹拂。安静,蕴藉,低调,沉稳又不失肆意绽放。“树下传来歌声,歌里有一朵山茶花”,令人喜悦。

 

 

 

一根白发

 

敕勒川

 

一根白发落在桌子上,像是一段

可有可无的时光,被人注意或者忽略

都已经不重要了

 

一根白发终于找到了自己

像命找到了命运

像人找到了人生

 

一根白发长长舒了一口气,仿佛一缕

累坏了的阳光,可以

安安静静地躺一躺了,然后

 

怯生生地说——

我用一生,终于把身体里的黑暗

走完了

 

 

 

黄土层点评

 

写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网络上太多的平庸且无意义的分行,就在于这些作者不明白对于现代诗来说,仅有分行的”现代诗”只不过是沫猴而冠。敕勒川的这首《一根白发》可谓为以上现象做了一个反击。这样的分行才是从沙子里捏出水来从麻籽里炼出油来的好诗歌。该诗分四节,每一节都有一只眼睛,每一节都有呼吸和灵魂。一根白发是一段时光,一根白发找到了自己,一根白发也需要歇一歇,一个白发也有自己的临终告白。尤其最后一节的陡然提升,既出人意料说出人生哲学,又贴切自然,毫不突兀做作。这首诗里有叙述,有修辞,有口语,有抒情,但节奏明快,气息沉稳匀称,技巧似有似无,情理水乳交融。一根白发,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却令人心明眼亮,读之新意盎然,簇簇暴突。

 

 

 

 

 

念青唐古拉山

 

刘年

 

走近一些,念青唐古拉山会站起来

再走近一些,青稞会为你返青,菜花会为你返黄

 

念青唐古拉山是个人名

你喊,她会答应

 

喊得足够大,足够久,足够真,她会发生雪崩

 

 

 

黄土层点评:

 

刘年对诗性的感知力真敏锐,真好!念青唐古拉山脉本是一座主峰海拔7111米,终年白雪皑皑的山脉。传说是当地九大神山之一,尤其与纳木错湖有着美丽的传说。但刘年把这些人类文明附加在自然身上的东西统统摒弃了。只把自己,一个诗人,放在山的远方,山的边上,山的脚下,感受之。这种感受是灵性的,诗意的,有趣的,也是危险的。念青唐古拉山会站起来,会应答,青稞会绿,菜花会黄。“雪崩”一词自然引出,又是神来之笔。

 

这首诗仅仅是诗人一个人的自嗨吗?非也。固然通过感性的,拟人化的“挑逗”之笔,诗人完成了一次对名山的观赏或意想,但真正的命意可能在于诗人对人类痴心妄想的警告。保持敬畏之心,不可靠得太近,保持距离,不能太亲,太深入,更不可亵玩。否则,危险即在眼前。人与物,人与人,人与情,甚至与自我,何尝不是这样。

 

诗人的高明处在于深深感受,淡淡叙述,佳作自然天成,引而不发。任评述者,发挥想象,笑而不语。

 

 

 

雪光照进七子湖

 

安琪

 

雪光照进七子湖太暗,也太静。湖畔的

七子,你叫不齐他们的名字。春寒料峭

你在黑白大地行走仿佛行走在古典中国

 

雪,一定具有招魂的禀赋——

 

灰喜鹊停在雪地上,灰喜鹊啊

我驱赶你时,枯骨的树一点反应都没有

枯骨的树停在雪地上,一幅巨型炭笔画!

 

雪地无际涯的白与白荡漾着光的肃穆

 

但这并非七子湖的全部,当落日钻破云层

垂死的太阳竟然焕发绮丽的风采

它恢宏,恢宏得足够抓人心魄,它涂抹天空

和湖泊的用意是一样的

使出的力气也是一样的

 

它把我们牢牢捆绑在七子湖畔

寂寂不可分解的苍茫,跟着追了过来——

 

                   

黄土层点评:

 

安琪的游记诗歌很多,都写得可圈可点。这说明她的即景本领很强。游记诗写得空空荡荡肯定不好,写得抓心挠肝也有刻意之嫌。偶尔空荡一下,偶尔再抓心一下,就可以了。安琪就是如此。这首七子湖诗歌写得还是颇有意味的。写它的暗和静,写它的古典氛围,貌似没什么难的。可安琪还写了它的肃穆和恢宏。写到灰喜鹊,安琪用了直愣愣的一句“雪,一定具有招魂的禀赋”,要写恢宏,安琪用了“但这并非七子湖的全部”来过渡,启后。但,安琪并不满足于此,她在最后说太阳捆绑人于湖畔,“寂寂不可分解的苍茫,跟着追了过来”。这就非常耐人寻味。斜阳之下,苍茫追着我们,还是想和我们一起追过去,成为“第八子”?

 

 

部分秋意

 

百定安

 

树上掉下许多黑纸片

贴近地面又飞起的,是鸟

贴着地面不停痉挛的,是叶

 

 

 

黄土层点评

 

此诗的标题是《部分秋意》,属于三行微诗。写得凝练,冷峻。一股寒意力透纸背。这首诗最打眼的是对惯常之物的诗化处理。连环拟物,连环比喻。三个动词”掉下”,”飞起”,”痉挛”的使用非常生动精确。部分秋意也是一个完整的小世界。鸟和叶两种相反生命状态的揭示,也正是秋天的童话。也喜欢该诗句式的变化,主词的后置,所带来的节奏和萧瑟。

 

 

 

紫竹院

 

李轻松

 

竹林是我想要的,荷塘也是我想要的

老藤椅上的微风略知一二

有月无月便都是好的

“翠片”立于杯中。它缓缓沉下

待到品出了茶的滋味

人生便已走了大半。一片叶子悬疑

打了个旋儿。便有了戏剧性

要么当众腐烂要么隐入竹林

推手的人是极淡的

一切都无需用力渲染

我用心着墨的部分,已遮蔽了真相。

 

 

黄土层点评

 

诗坛老将李轻松的这首《紫竹院》,读之犹如置身于清风朗月之中,意境中的浅亮和幽深,直叙和转折,步步惊心于中年之境。人生至此,想要的其实少之又少了,品得茶滋味,日却过午时。无需多言,言多必失。这个年龄,坚守什么是肯定的,但又何须向外人道哉!人生的选择题早已有答案,没说的才是最想说的。老诗人用笔毕竟老辣,气息平稳有致,灌注全诗的蔼蔼之气,可润物消暑,也可淬炼真元。诗歌就是隐的艺术,遮蔽也是一件漂亮的工具。

中年人的全部尊严怕也在于这个暧昧的苍凉的手势。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李轻松诗末一句,也可印证之。

 

寂静

 

宫白云

 

河水守着

落日滴血后的灰烬

我守着遗忘

打听刚刚离去的人

坐过的位置

茅草静默

再也没有一群白鹭

站在哪里

哪里就是所有

无需道别

在薄暮

我成为薄暮

在空白

我成为空白

 

 

黄土层点评

 

白云这首诗,有巧思,有睿见,有境界。开篇说河水守着灰烬,是平常景却用非常语。由河水起兴,引出我守着遗忘……。”遗忘”,动词名词化,加固了动词的持续性,但如果如此刻意强调遗忘,反而是不能忘却。诗的题目叫《寂静》,其实在写”怀人”。出现茅草”静默”,说明曾经”呢喃细语”过。出现”再也没有白鹭”,说明白鹭曾经参与了什么。至此,岑寂寥廓之感油然而生。诗歌后一部分的核心是浓重的抒情,但写法则是纯粹的叙述。这是现代诗之所以叫现代诗的原因。那人离开,我还有什么?我怀,固我在。接下来三句,仿佛是哲学笔法,却处处诗语绸光。在哪里,哪里就是所有。在什么,我成为什么。于是,伫立,道别,薄暮,空白,这些离别之词脱离古典的直抒情感方式,隐忍在现代社会匆促的夹缝之中,沉潜着萌发之力,灼灼其华,隐隐可感。

 

 

 

一只无人驱赶的羊

 

江一苇

 

赶羊的人不知去向。

现在,它是自由的。和所有自由的人一样,

它茫然地呆在这条大街上。

街道那么长,它那么小,

和所有自由的,丢失了信仰的人一样

没有了驱赶它的人,

它一边叫,一边不停左顾右盼着,

仿佛不知将去何方。

 

 

黄土层点评

 

江一苇的这首诗,情景是自然的,所写的羊只也是自然的,也容易被人忽略。但所揭示的主题则是深刻的,重要的。一只无人驱赶的羊,也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群体的羊。我很熟悉这样的个人,和这样的集体。缺乏独立的思想和方向,只有群体的盲从和领导的挥手。一但没有了这个,他就无所适从,六神无主,类似于一个弃儿。他们似乎天生需要一个外物指导自己的手脚,否则立即陷入瘫痪之状。他以前是没有自由,现在是有了自由又害怕自由。他甚至讨厌自由,而渴望驱赶,渴望枷锁。这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晚期。

 

 

 

飞鸟


林荣


也许,它只是夜黑时误入了这城市森林

它摆脱惶惑的时间

一定不像一段人类历史,那么漫长

它镇定自若,俯视着脚下的车流人往

兀立在空中的高压线上



黄土层点评


诗歌的切入点可以低微,可以平近,甚至庸常,但最终落脚点必须是高线,高端,高贵。这样才是诗艺张驰的最大化标志。林荣这首《飞鸟》,开篇具有泰戈尔清廓之风,也切近,鸟”误入”城市森林的意象,形成自然与文明的瞬间对峙,并无多少新奇,读者之所以能忍受,是出于善意的期待。果然,”摆脱惶惑”四字让读者仰起了头,对一只鸟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鸟,在这里作为高度主体化的存在物,一直在高处,耐寒,也耐得住寂寞。从飞鸟看出诗人对精神困境和突围能力的自信和自我评估。孤傲冷峻,又高深莫测。一组读下来,刮目震撼,林荣是一位有情怀有思想的真诗人。



捕獐记

 

毛子

 

夜里没有事情发生

大早醒来,南边的丛林有了动静

溜烟地跑过去,昨天设下的陷阱里

一只灰獐蜷起受伤的前肢

 

多么兴奋啊,我抱起它发抖的身子

当四目相视,它眼里的无辜

让我力气全无

 

只能说,是它眸子里的善救了它

接下来的几天,它养伤

我也在慢慢恢复心里某种柔和的东西

山上的日子是默契的

我变得清心寡欲

 

一个月亮爬上来的晚上,我打开笼子

它迟疑了片刻,猛地扬起

如风的蹄子

多么单纯的灰獐啊,它甚至没有回头

它善良到还不知道什么叫感激

 

 

 

黄土层点评:

 

读这首诗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动物主义者的诗歌,如果是这样的话,压根儿就不应该设置捕捉陷阱。事实上是不仅精心设置了,还获得了成功。如此进入生态系统的丛林法则也无可厚非。但诗中出现了“逆转”。对视激发了灵魂的碰触,激发了生命深处的诉求和同情。结局自然是美好的。我们注意到诗人特别点到的几个词语:无辜,善良,柔软,清心,寡欲。有了这些,结局就水到渠成了。于是,进一步有了“迟疑”,“单纯”,“感激”这些词语,尤其“没有感激”一句将獐子的自然性与人类的文化系统做了显明的对比。

 

整首诗写得细腻,简洁,清雅,美好。讲的是故事,成就的是境界和情怀。

 

 


没有谁死无葬身之地

 

李不嫁

 

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

吹拉弹唱,做一个道场

低调的乡邻只在这个时候

才张扬着睡到后山

客死他乡的也不忘抱着骨灰盒

叶落归根。小小的山坡上

好像有砍不尽的树木

也有埋不完的尸骨。这么多年来

还没见过谁死无葬身之地

无论是重如泰山的,还是轻如鸿毛的

那些坟,都能挤一挤,让一让,腾出一块小地方

 

 

黄土层点评:

 

口语诗写水容易,写通透难。尤其将大悲悯大苍凉写入化境就更难了。李不嫁的个人遭际我们或知一二,但李的内心深处的感悟积层我们就知之甚少了,只能通过诗歌的方式窥见些许。这首诗写的是人的死亡和埋葬,叙述简单,脉络清晰,每一句都很松弛,貌似毫不用力。但透过整体的呈现,让我们读之感到很不轻松。题目叫《没有谁死无葬身之地》,这是诗人“所见”,是冰山一角,是表象,是写出来的部分。而真正的命意则是没写出来的那部分。“貌似”之下隐藏了诗人沉重的真义:还有多少人客死他乡,暴尸荒野,死无葬身之地。。。只有命运多舛历经磨难劫后余生的人,才能在谈到死亡的时候,忍住沉痛不再大声疾呼。他们的淡,是看山还是山的淡。作为读者不能看轻了这种淡。

 

 


玉兰花

 

北浪

 

我对邻居说

你门前那棵白玉兰

开花的时候

没有一片树叶

他一点都不信

亲自去看时

满树都是叶子

没有一朵花

 

 

 

黄土层点评:

 

读这首诗,最欣赏叙述的特色,纯粹到无懈可击。可谓是零度写作了。对于玉兰花的诗歌看了不少,抒情性丰瘠不等很难剔除到如此干净。这首诗除了叙述的优点还有效果上“错位”,因此形成诗歌张力。“见花不见叶”和“见叶不见花”都是自然现象,本不足为奇,而奇就奇在两种现象的并置,才营造出奇妙的效果。好的诗歌在于呈现,这是诗界的共识了。因为呈现而不是说理,就符合了诗歌开放式美学要求。作为读者,我可以给出一解或数解,也可以不给。因为时间差,如一体的事物玉兰花,成了盲人摸象。因为时间差,也成了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植物的问题


宗小白


植物有什么问题?

不过是雨落在她的花瓣上

她就轻轻颤抖

不过是风吹过她的叶子

她就轻轻颤抖

不过是你长久的注视她

然后,起身离去

她还站在那里

用她所有的花瓣和叶子

轻轻颤抖



黄土层点评


小白的这首诗很感人,现在能够一读感人的诗并不多。这首诗意象单一,但词简义丰。词无新意,语言出新意,这正是好诗人的功夫所在。风,雨,颤抖,这些词太稀松平常,但小白用在诗歌里,符合情景,妙于搭配,就不平凡了。这首是写微妙情感的,但语言平实,切入自然。诗人以植物自喻,处于被动状态,而风和雨则是主动的。在这样动静之力的作用下,颤抖一词贯通全诗,微弱且感人。用细致的词语处理细腻的感情,小白做得非常好。





风比人更孤独

 

范小雅


夜里人都睡了

风没什么可吹

就掀动每一扇窗户


躺在里面的人听着

先是拍打

后来是呜咽


风比人更孤独

在空荡荡的大地上

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黄土层点评

 

这是范小雅给李文涛的画作《相见不如怀念》配的诗,诗配画会受到画作的启示,也会受到限制。好的诗人对于启示照单全收,却能突破限制。原画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青涩,朦胧,单纯。诗人脱开少女这个主题,抽象出“孤独”一词。又转化成“风比人更孤独”这样一个题目。风,被人格化之后,风所代表的意象又具有了发散性的能指。由风我们可以想到流浪狗,流浪者,以及一切弱势群体。抒情的内核坚硬,流转自然,意蕴弥漫,饱满。“风”在诗人看来,它不眠,也无处可眠。它孤独,又不甘孤独。它寻觅,又无处可觅。它想安息,但没有归宿。风的孤独,实际上还是人的孤独。风比人更孤独,如果没有人的感知和描摹,风再大的孤独若抽去情感的汁水和温度,风什么也不是。说到形式,我觉得这首诗,最精彩之处在于用最简易的词语和意象,生长出最丰满的意蕴。毫不浪费词和象,与某一些干枯和无生气的口语诗相比,这是葱绿和蓬勃的安静生长。

 


在白马庄

 

彭然

 

在白马庄,我是一个睡觉的人

我睡在白马庄的马厩里

就像睡在白马上。

 

在白马庄,我常常夜不能寐

因为偷马贼总是我

认识的好兄弟。

 

在白马庄,庄主的姑娘今年十六岁

比去年大了一岁。

白马庄下雪,我就学小姐的朋友

吟雪。白马庄开花

我就暗中约小姐的丫鬟赏花。

 

在白马庄,我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

我只看到过庄主一次

他踩着我父亲的背,轻轻跃上白马。

 

 

黄土层点评

 

彭然是九零后诗人,语感诗感都很好,尤其擅长不枝不蔓的叙事,干净利落,读之朗润清晰。这首《在白马庄》,没有故事没有情节,只是一些镜头,细节,画面。但寥寥数语,就写清楚了”我”在白马庄的生态和处境。马厩,偷马贼,小姐,小姐的朋友,丫鬟,威武的主人,卑微的父亲。吟雪,开花。冷眼旁观的我。这些人物和场景,在诗人冷静的叙述中,不仅再现了阶级差异,也暗含着做稳了下人的一种生存秩序和自然法则。诗歌最后一句,太精彩了!镜头鲜活,自然,恰切。又寓意深远,不露痕迹。

 


虚掩之门

 

立雪

 

门是虚掩的,月光紧着身子进来

像一枚粗钉

把一张单式的床,钉在墙上

 

这张床就稳当了,呼声随之均匀

从一摊白发

轻轻散发出来,递给月光

 

月光温柔着身子,小心接纳

只吮一口

就嚼到了一声,细细的乳名

 

月光突然后悔,后悔又一次进来

它开始拔出

从墙上,床上,到虚掩的门

 

 

黄土层点评:

 

这首诗写得很巧妙,是一首经过精心构思和细心打磨的诗。立意就不俗,“门是虚掩的,月光紧着身子进来”这是典型的善于扣住字眼切题的例子。粗钉子的比喻很吓人,马上看下一句真的再贴切不过了。从“一摊白发”到“细细的乳名”又是一老一少的对置。但这些都不是这首诗的主角,这首诗的主角是月光。月光的进来,温柔,接纳,退出,都很微妙。前后呼应,不落俗套。自虚掩的门一进一出,月光的轻盈仿佛迈着猫步。诗人只是运用叙述之能事,不表露任何抒情的东西,读起来干练而有意味。

 



恒河:逝水

 

苏浅

 

三月无风,恒河停在黄昏。

站在岸边的人,一边和鸟群说着再见一边想起

昨夜在梦里悄悄死过无人知道。

 

从没有一种约会像死亡这样直接。

一生啊。它伸手抱住什么,什么就成为火焰;

一生怎么会这样美

刚开始是花瓣,后来是蝴蝶。

 

刚开始是一滴雨,

后来是恒河。

 

 

黄土层点评

 

恒河本也是一条普通的河流,有了成语”恒河沙数”,有个印度文明,恒河仿佛变得浓稠了,像牛乳一般。苏浅的这首《恒河:逝水》将关注点锁定在了时光飞逝上,写到了极处,即带入了死亡意象。这就像一个漩涡,瞬间带动了这首诗的抒情走向。这首诗善于通过空间表达时间,空间转换的速度体现时间飞逝的速度。诗写的时点是黄昏,恒河与诗人都停留在这一刻,而死亡约会仿佛是引擎,让一切流动起来。诗人伫立在恒河之畔,再长的人间距离,也被压缩在一瞬间。这是苏浅的功夫。压扁才是急迫。这样的距离是:人生与火焰的距离,花瓣与蝴蝶的距离,一滴雨与恒河的距离。诗人把握住了生命的纵深感,才表达出了生命的流逝感和幻灭感。

 


太小了

 

樱小桃

 

绿荚里的豌豆太小了

山坡上的紫花地丁太小了

青蛙眼里的天空太小了

蒲公英的降落伞太小了

我站在地图上哭泣,声音太小了

原谅我爱着你,心眼太小了

 

 

黄土层点评

 

这首短诗写得精巧而不拘谨, 有童趣,带娇气,惹人怜惜。这是最直接的印象。连续用了六个“小”字,不平淡不拖沓,层层递进,渐成涡流。前两个“小”风中摇曳,中间两个“小”空中盘旋,最后两个“小”心中翻涌。诗题《太小了》,其实一点也不小。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幼小处自有完美的小宇宙,低微处自有如雷的松涛声。尤其在第五节开始的逆转,见出诗人的功力,拓展出了内里的辽阔。总体来说,这是一首极具个体辨识性的以小博大的好诗!

 

 

火柴

 

木隶南

 

在世有多愤懑,就有多少绝世的念头

想被吹灭。一个人脱离了复数,

从死寂中钻出来,

“呲”地一声推开黑暗。

 

追魂的光,相似的古语。

他佝偻下去,

穿旧一身灰烬。

 

微小的痉挛青烟知道。无风之夜,

他仿若先贤,从一根朽木的自省中取出火苗。

 

 

黄土层点评:

 

写得很精致,也很生动形象。像微雕,离,擦,亮,灭,痉挛。都能精细镂刻。最后一句也传神,仿佛再生。

 

 

立秋

 

沪上敦腾

 

虎落平阳被犬欺。

立秋日,养虎人怀抱的猛虎

与纷扰的人群划出分水岭。

人流进杯盏,灯影,

成为丰收颂抖落的一部分碎谷;

打谷场上的麻雀,

才是最擅长捡漏的飞禽。

河流运走黄金、几何和布匹,

不运走枫叶和柚子,

让它们烂于山中,

连同假寐的人们,为猛虎所卑视。

 

 

 

黄土层点评

 

本诗第一句为全诗定调。虎落平阳被犬欺。秋老虎其实是夏季养大的一只容易被人忽视的动物。以此设喻,且赋予老虎尊贵的威严。因为热,人皆躲之。故有分水岭一说。本诗喻体太多,如养虎人,如河流,如黄金,如几何,如布匹,如假寐的人。所有秋乏的事物都是生命力衰竭的表征,老虎的蔑视因此成立。诗题”立秋”,貌似虎落平阳,其实是季节热度最酷烈的时候,若到处暑,这只老虎怕就不行了。诗人抓住这个短暂的时期着意诗写,是很会立意的。

 

读了此诗,我觉得以后对于严寒酷暑要更具敬畏之心。

 



后来

 

昌政

 

戏演完了

台下的观众哭着骂着散为泪珠或火星

没人看见幕后

白娘子坐在法海的腿上等轿车

许仙招呼小妖收妆

至于小青

剑入鞘后抓了一瓶啤酒

笑声漫过午夜

他们住进同一家旅店

 

 

黄土层点评

 

喜欢这首诗,因为诗人的视角独特,反道而行之。一场戏散了,从正向视角看,剧中人物的爱恨情仇,还在笼罩着人心,令你百般回味。但该诗从戏散了处开始,让我们看见另一面。角色和演员进行了分离,有些滑稽,但也真实不虚。就像推倒积木,宏伟的建筑顿时瓦解,剩下一堆木头。诗中选了白娘子、法海、许仙,小妖,小青几个角儿,俏皮地混搭在日常场景中,他们之间可能存在另一场生活之戏,但这是”幕后”,只要组成一个班子,就能登台表演。同住一家旅馆,更是把他们从虚幻缥缈的戏剧现场拉回到生活或人生的途中,还原本来。

这首诗歌的高明处在于出人意料地将两种场景做了间离处理,给人新鲜之感。非高手难有此别出心裁。

 



我的城池

 

淡若春天

 

选一棵高大的国槐,做窝

冬天掉叶子,春天铺满雪

 

路边的野油菜可以入药,

爬山虎覆盖老房子的每一个向阳面

挑担子的乡下人依旧在城市里逃亡

我依旧在大街小巷游荡

 

表情萧瑟的浮沫,你看不见我

飞来飞去的花朵,你看不见我

 

我喜欢狭窄而辽阔的心境,喜欢隐藏往事里那把生锈的钝剑

 

 

 

黄土层点评

 

现代诗写成什么样子才是好的?清澈而不见底,深沉而不晦涩。淡若春天的这首《我的城池》大抵就是这样。从“国槐”我们想到“法梧”,但国槐就是国槐不是法梧,这是一个很中国的女子。那为什么不是松柏?这正是诗人的选择。一年生乔木,一岁一枯荣,拒绝单调的绿,在四季分明里寻求丰富性。“春天铺满雪”这又是中国式的瑞雪兆丰年之象。更中国式的情景是:油菜入药,爬山虎向阳,乡下人逃亡。而“我”的游荡是一种不甘于沉没现实之中的转机性躁动。浮沫和飞花与“我”构成对立和价值扞格,从游荡到扞格,使得诗歌意境有着升帆、鹊起的立体感。这是一首不喊咿呀啊的抒情诗,于是才有最后一句。心境之前的修饰语可以一眼带过,但是“生锈的钝剑”里掩藏着雷霆。有经验的诗人总是这样锋芒内敛,力道只用三分。

 

 


蓬勃

 

 

村里的野草太青了

人们一到外省去,它们就长进家里

屋顶都是

 

人们不种玉米了,它们就长进地里

路上都是

 

人们不再砍柴了,它们就长进山里

新砌的坟头上都是

 

长势太好了

就快长进城里了

 

 

 

黄土层点评

 

万事万物都可具有蓬勃之势,简在这首诗里说的是草。草的蓬勃是亘古不变的,于今尤烈自有它的原因。诗歌揭示的是现代化进程中,乡村的衰落。人退草进,势不可挡。农业文明在与商业文明的角逐中,渐渐消失殆尽。古有黍离之悲,今有空巢之叹,境况虽不同,萧疏却是一样的。这一切,诗歌文本并未说了什么,而只有草一个意象的活动,悄无声息地说明之。好的诗歌往往具有大音希声的蕴藉,却让读者坐立不安。


 

地铁3号线

 

还叫悟空

 

地铁驶来了,载着一张一张陌生的脸

车门打开时,它们才续上躯干和四肢

 

 

黄土层点评

 

悟空是一位洒脱型诗人,人到中年看淡了一切。诗境一向旷达澄澈。这首诗写得非常简约,具有印象派的风格。第一行,这一张张“陌生的脸”,正是城市化运动到来的群像特征,所有的脸仿佛是同一张脸,装冷扮酷高深莫测。第二行,“车门打开”这些脸才恢复到“正常人”的基本形态,写的是身体,也是心理。性别,年龄,职位,贫富,贵贱,都一股脑用自己的肉身,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去了。可见,这首简约的诗写出了城市文明的一个精神结节。地铁则是让人“分离”开的一个载体而已。

 

 

才懂

 

小芹

 

关于节气,我从来懵懂

现在知道了秋分,才知道黑白可以均等

知道秋凉

才是真正的开始

平分秋色,是有深意的

然而,我过度的阳,忘记了本质的柔美

以致常常词不达意

现在,我要取出女红

取出耀眼的服饰,去装饰刚刚到来的落寞

好像这才是我的本分

且风姿卓越

 

 

 

黄土层点评

    

小芹的这首《才懂》是有精神向度的,从节气入手,抓住秋分这个关键点,小做文章。自然季节到生命季节的过渡,自然而迅速。她隐去了”天凉好个秋”这样的意旨,也省却了不言而喻的秋之悲歌,而是用近乎调侃的漫画式的措辞,对显而不露的女性柔美特点进行了滑稽的刻意表达,女红,华服,对镜贴花黄,读来令人忍俊不禁。题目叫”才懂”,秋凉 ,年半,岁中,人半老。忽然生发的觉悟,不论对女人还是男人,都是有共鸣的。

 

 

青菜记

 

臧海英

 

一棵青菜

正在失去水份。我拿起它

确信暮色里有我们共同的

无法抗拒的东西

 

去除枯叶,把它放在砧板上

转身,我也在疲惫中爬上床

 

深夜醒来

我安慰自己,你并不孤单

一棵青菜,也在默默消化着

身边的黑暗

 

 

 

黄土层点评

 

一直喜欢藏海英的诗歌,多年来不论命运如何赐予自己什么,她都能驾诗歌的小舴艋飞驰而去。这首《青菜记》意象极简,但生出的诗意极丰。诗写的收益很高。这首诗写的是一颗青菜,核心则是青菜的命运和抗争,这又与自身的命运和抗争同频共振。这种物与人一刻不离的同步诗写方式是藏海英的高明之处。青菜脱水,除去枯叶,放在砧板上,猫在黑夜里,默默消耗黑暗。这与一个女人的青春际遇活着抗拒,是何等相似。痛也好,孤独也好,能说的,不便说的滋味,全在一首短诗中。读藏诗,总能感受到她的丰饶,安静,隐忍,孤独,无奈而苍凉的一笑。

 

日子里没有我们

 

江非

 

日子不给我们座位,日子让我们整齐地站着

日子里我们的路太远,我们走错了路

日子停一停,用一个好日子等我们

我们选一个好日子生下我们的孩子

选了另一个日子去上吊自尽

日子白白流失,日子里没有我们

日子里我们从未去过喜马拉雅山

日子在喜马拉雅山上空空流浪

喜马拉雅山上的日子那么白

白日子里没有我们

 

2018.08.13

 

 

 

黄土层点评

 

江非有一首著名的诗《劈柴的那个人还在劈柴》,充满执着、掘进、坚持、肃穆的书写品格。当读到这首《日子里没有我们》,又恰值那个著名的奖项公布的日子,不禁感慨系之。这首诗读来,令人心酸,因为江非就像村上春树一直“陪练”另一个奖项而失之交臂一样,江非好几届一直“陪练”这个奖而未果。以前的评选机制存在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本届的评选不幸竞争对手又太强了。造化弄人,江非的诗歌再好,也许永远失去了那个最佳的获奖时机。但不管是诺奖还是鲁奖,对人振奋激励的意义肯定是正面的,但也未必是绝对决定一个人的创作。前一首诗写到那个劈柴的人,沉默着,隐忍着,将柴火堆成一座小山。劈开空间,劈开时间,劈出咔嚓的声音,偶尔会“抬起头冲我笑笑”……但劳动、热情、专注、坚韧都将被大雪覆盖。这是时间洪荒之力的霸权,也是人的宿命。后一首写到日子不给我们座位,高处的,白处的,焦点处的日子里没有我们。诗人是有巨大的失落,但诗人并未放纵失落,套用两首诗的诗名,我们可以说“日子里没有我们”但是“劈柴的那个人还在劈柴”。这就是真诗人的品格!




豌豆公主


刘康


我的豆荚里,住着公主

她在我十四岁的时候

去了远方


直到多年后的一个傍晚

我在江边又见到了她

落日倒悬的江面

辽阔得像海。除了涛声

谁都没有开口


豆荚以外的这些年里

日子被我过得像雪一样白


 

黄土层点评:


刘康的诗歌往往有一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新锐和朝气。有情节融入,常常丰满而可信。《豌豆公主》写得轻巧,内敛。童年少年时代的玩伴,多年之后重逢。重逢的言语全部省略,只留下一个画面,彼此无法平静的心潮澎湃。“豆荚”这个空间其实是一个时间的分界,之内是温馨的美好的,之外是清冷的苍白的。刘康是一个年轻的诗人,对于情感的处理这样节制而有张力,令人感佩。




我想有男朋友的时候


闫永敏


不是做了饭吃不完的时候

不是一个人看电影的时候

不是搬不动重物的时候

不是被妈妈催婚的时候

不是独自去医院看病的时候

不是抱着自己睡不着的时候

当我穿连衣裙或者脱下

后背的拉链拉到一半拉不动了

我想要是有个男朋友也不错

早上他把我的拉链拉好

夜里他把我的拉链拉开


 

黄土层点评:


诗歌要呈现的东西真是因人而异,因措辞而异,因时点而异。作为读者甚至评者,都想准确抓住诗人的呈现,往往差异性很大。当然有时误读也是允许的。


如这首诗,诗人究竟要说什么?有人说这是暗示——性。我不这样认为。这首诗写得俏皮,单纯,装萌。这是一种写作策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但是诗中拉链一词一出现就本能地想成“拉链门”,就偏狭了。其实,这首诗将“男朋友”的功能有意缩小了,小到可笑的地步,但读之可爱至极。抓住这个点,拓展了同类诗歌的视野和可能性。不论诗人是诗坛老将还是情窦未开的雏儿,这种写法都是值得称道的。因为文本揭示的点是巧妙的,新颖的。


 


大明宫词


峻刚行者


雨是填词高手,几百年的光阴

倒成为一句闲辞

偌大的千亩遗址,圈养青青宫阙

草皮连天,草根下埋藏先人的事和物

露头见光的土墙泥坯,是不是他乡

走失的群马,眼神里已不闻人间烟火


雨越下越大,我们六人行走雨阵

时空打开又关闭

气雾里起伏打马球的男女

驰骋,太液池倒映残余的斗拱

宫女们的乡愁供养湖心的望乡台

开开合合的大明宫,宽长的木栈道上

积水已深,雨是不想让我们留下些什么

一朵朵踢踏渉过的脚印

和从天而降的雨脚沦落同样的命运在水面

从一群低头工作的保洁员间穿过

他们挥动拖把清洗栈道

我们走过的木板,清白的没发生过一切



黄土层点评


峻刚行者的诗歌意象密集而叙事周祥,在局部处理上不乏分蘖点和闪烁点。靠的是严密的布局而不是”晴空一鹤排云上”的高迈超脱。所以,显得稳,不够陡峭。这首《大明宫词》从雨入手,主要从景点景物描写和引申,重温历史迷境。有着温情贴切的想象和深思,着力于”雨”这个意象对古今历史的隔离和补缀。这是读者可以感受到的。自然处理这类题材,也可以用一些历史情节超现实贯穿现实写意。与峻刚共勉!




小雪


松林湾


早上出门,揽镜自照

头顶的空地,又多出一块

路过湖边,白鹤三五

飞走又折回

向我敛了敛翅膀


公交车呼啸而来

跟来的风,有刀子的锋刃

我侧身,让出半步

紧紧衣领,撵上光阴


平时常见的夕阳

消失山顶,总要停留几秒的夕阳,我等了许多

也不见她出现,更没有回顾

这个潦草的人间


 

黄土层点评:


松林湾这首《小雪》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三节短诗所带出的节奏感。早起,揽镜自照,出门,坐公交,看夕阳。几个动作,一气呵成。写得淡,却很流畅。人老人忙,风冷风闲,夕阳更是“日忽忽其将暮”。诗里没出现一个词指代小雪这个节气,但是小雪徐徐而来,寒冷徐徐而来。从“头顶的空地”到急迫西沉的夕阳,凸显了一个主角:光阴。与亘古的光阴相比,人只是一呼一吸,微不足道。

 

 (以上选自《诗歌周刊》《大别山诗刊》)

 



理论园地与他评


1、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张无为  张无为 张无为   陈超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谭五昌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徐敬亚  徐敬亚  徐敬亚  徐敬亚  徐敬亚   黄灿然  黄灿然  黄灿然  黄灿然   罗振亚  罗振亚  罗振亚  吴敬思  吴敬思  梁志宏  梁志宏  梁志宏  赵少琳  赵少琳  陈瑞  陈瑞  张执浩  张执浩  张执浩  马鸣信  毕福堂  蒋言礼  吴小虫  吴小虫  耿占春  耿占春  周所同  周所同  吕达  巫昂  马晋乾  李成恩  李成恩  郭克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郁葱  郁葱  郁葱  郁葱  郁葱  郁葱  关海山  洛夫  唐诗  王恩荣   李杜  病夫   赵树义  潞潞  庄伟杰  庄伟杰   甲子   张锐峰  张锐锋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西川  西川  陈小素  郭金牛  郭金牛  杜学文  赖廷阶  赖廷阶  王单单  王单单  王单单  左右  雷平阳  雷平阳  木行之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爱红  潘洪科  潘洪科  大解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肖黛  玄武

孤城  于坚  于坚  于坚  于坚  于坚  于坚  唐晋  刘阶耳  杨炼  杨炼  杨炼  孔令剑  赵建雄   赵建雄  赵建雄  李元业  石头  李元胜  李元胜  李骏虎  李骏虎  李骏虎  雪野  闫海育  闫海育  悦芳  杜涯  杜涯  金铃子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沈天鸿  沈天鸿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邓朝晖  张新泉  刘川  刘川  张二棍  张二棍  简明  简明  简明  林旭埜  卢辉  张海荣  张海荣  葛平  百定安  百定安  人邻   李不嫁  林莽  苏美晴  树才  马启代  马启代  白桦  向以鲜  燎原  梁生智   梁生智  梁生智  梁生智  谷禾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成小二  李成恩   三色堇  李不嫁  宗小白  曾瀑  宫白云  安琪   江苏哑石  潘加红  刘年  谢克强  王妃  草树  臧棣  李浔  西渡  高春林  瓦刀  张建新  何三坡  周所同  路也  张作梗   黄亚洲  桑恒昌  胡弦  李少君  李少君  李少君  李少君  李少君  周所同  周所同  翟永明  商震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罗伯特·勃莱  敕勒川  大卫   任先青  娜仁琪琪格  西娃  陈先发  李琦  六指   重庆子衣  向天笑  食指  黄礼孩  黄礼孩  黄礼孩  大解  张执浩  雷平阳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毕福堂  曹谁  王国伟   李唱白  荣荣  约翰·阿什贝利  左右  郑小琼  乐冰   孙大梅   马亭华  左拾遗  田暖  大连点点  马尔克斯  马明高  马明高  汪曾祺  左岸  李霞  林荣  林荣  涂拥  王恩荣  葛水平  王祥夫  闫文盛  十首精短诗赏析  葛平  杨凤喜  刘郎  韩玉光  雷霆  王俊才  王二  谢有顺  谢有顺  木心  雪克  雪克  雪克  雪克  雪克  张作梗  张作梗  卢辉  卢辉  卢辉  卢辉  卢辉  黄亚洲  李不嫁  苏童  韩东  谷禾  王恩荣  李少君  李少君  余华  吴言  唐依  李老乡  段崇轩  米沃什  张卫平  张卫平  张卫平  庞白  乔延凤  乔延凤  非飞马  辛泊平  辛泊平  辛泊平  芦苇岸  黄土层  方文竹  安琪  安琪  余笑忠  谷冰  汉家


  

曹伊论战(1)  曹伊论战(2)  曹伊论战(3)  曹伊论战(4)  曹伊论战(5)  曹伊论战(6)  曹伊论战(7)  曹伊论战(8)  曹伊论战(9)


我评(综评与一诗一评)


综评:


林静  路军锋  王俊才  姚宏伟  毕福堂  崔万福  白恩杰  张海荣  张二棍  葛平  杨丕梁  雷霆  荫丽娟  张琳  霍秀琴  韩玉光  王文海  王小泗   武恩利  罗广才  宗小白  韩庆成  《“地域写作”的传承与突破》  《试论现代诗“好诗”的标准----论马启代的现代诗》  张建新  王爱红  罗广才  牛梦龙  老刀客


一诗一评:


马启代(1)  马启代(2)   马启代(3)   马启代(4)   马启代(5)  马启代(6)   马启代(7)  马启代(8)  马启代(9)罗广才(1)  罗广才(2)  罗广才(3)  罗广才(4)  罗广才(5)  罗广才(6)  罗广才(7)  蒋言礼(1)  蒋言礼(2)  蒋言礼(3)  蒋言礼(4)  蒋言礼(5)  蒋言礼(6)  蒋言礼(7)  蒋言礼(8)  蒋言礼(9)山翠(1)   山翠(2)  山翠(3)  山翠(4)  山翠(5)  山翠(6)  崔万福(1)  崔万福(2)  崔万福(3)  崔万福(4)  崔万福(5) 姚宏伟(1)  姚宏伟(2)  姚宏伟(3)  姚宏伟(4)  姚宏伟(5)  姚宏伟(6)  姚宏伟(7)  姚宏伟(8)  姚宏伟(9)  姚宏伟(10)刘年(1)  刘年(2)  刘年(3)  刘年(4)  刘年(5)  月牙儿(1)  月牙儿(2)  月牙儿(3)  月牙儿(4)  月牙儿(5)余秀华(1)  余秀华(2)  余秀华(3)  余秀华(4)  余秀华(5)  余秀华(6)  余秀华(7) 

潇潇(1)  潇潇(2)  潇潇(3)  潇潇(4)  潇潇(5)  潇潇(6)原野牧夫(1)  原野牧夫(2)  原野牧夫(3)  原野牧夫(4)原野牧夫(5)  

王俊才(1)  王俊才(2)  王俊才(3)  王俊才(4)  王俊才(5)  王俊才(6)  宋清芳(1)  宋清芳(2)   曹谁(1)  曹谁(2)  帕斯  陈庆  雪铓  付海平  雷霆  简明  张二棍   聂权  崖山后人  长林晓歌  韩玉光  周所同  樊建军  燕南飞  许剑桐  梁志宏



诗歌活动


● 和顺县“相约七夕、相遇和顺”大型诗歌采风笔会回放之一(总155期)

● 和顺县“相约七夕、相遇和顺”大型诗歌采风笔会回放之二(总157期)

● 诗眼睛||理论园地:王恩荣《对县域新诗写作中提出问题的试答--答榆州诗友问》(总535期)

● 诗眼睛||缅怀大师,传播文化:多倫多「湖畔書院」主辦的洛夫詩歌朗誦賞析追思會纪实(总394期)

● 诗眼睛||汇总:《诗刊》“E首诗”2018年山西入选者被推荐所有作品欣赏 (总514期)

● 诗眼睛||书讯:《三晋诗人》创刊发布会在太原龙城国际成功举办(总563期)

● 诗眼睛||快讯:“新时代都市诗歌创作与走向研讨会”在太原成功举办(修定版)(总622期)

● 诗眼睛||远方:梁志宏:行走俄罗斯(组诗)(珍藏版)(总638期)

● 诗眼睛||年度推荐:《诗眼睛》2018年推送入选《中国微信诗歌年鉴》的作品(总673期)

● 诗眼睛||书讯:《汉诗三百首·2018卷》目录和编后记(修正版)(总715期)

● 诗眼睛||海外诗会 传播文化:【多伦多诗友会】首届华人诗歌研讨会:切磋诗艺,共求美好(总719期)

● 诗眼睛||五告读者书:平台运作与五告读者书(总788期)(2017.3-2019.4 珍藏版)

● 诗眼睛||母亲节专辑:张新泉、西川、黄亚洲、娜夜等五十首献给母亲节的现代诗精选,每首诗都能让你流泪!(总800期)

● 诗眼睛||母亲节专辑之二:欧阳江河、韩东、张执浩、大卫等五十八首献给母亲节的现代诗精选,每首诗都能让你流泪!(总802期)

 诗眼睛||端午节专辑:晋中市纪念屈原诗歌征文获奖作品展播(总823期)

 诗眼睛||端午节专辑之二:余光中、欧阳江河、大解、娜夜、张执浩等古今诗人献给屈原之 汨 罗 诗 章!(总826期)

● 诗眼睛||诗歌活动专辑:任爱玲诗歌研讨会暨《尘世之光》首发式在太原举行(收藏版)(总834期)



个人年度报告


● 诗眼睛||个人年度报告:王恩荣二〇一七年年度发表作品情况(总318期)

● 诗眼睛||个人年度报告:王恩荣2018年阳历1月份到12月份底刊发的作品情况(总670期)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