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眼睛||好诗点评49:李少君\赵少琳\刘年\马青山\邢昊\包容冰\依美\李明月 点评家:王立世(总902期)

王恩荣主编 诗眼睛 2021-10-07





王立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诗刊》《星星》《创世纪》《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人民日报》等国内外多家报刊发表诗歌1000多首,在《四川文学》《名作欣赏》《澳门月刊》《中华日报》《世界日报》等报刊发表文学评论60余篇。诗歌入选《新世纪诗典》《2014——2015中国年度诗人作品精选》《中国年度优秀诗歌2015卷》《上海诗人十年精选》《中国新诗排行榜》《21世纪世界华人诗歌精选》等70多部选集。主编《当代著名汉语诗人诗书画档案》。获全国第二十五届鲁藜诗歌奖,第三届中国当代诗歌奖(2013-2014)等多种奖项。《文艺报》《文学报》《诗探索》《草原》《飞天》《黄河》《山西文学》《名作欣赏》等多家报刊发表了对其诗歌的评论。





傍晚


李少君


傍晚,吃饭了

我出去喊仍在林子里散步的老父亲

夜色正一点一点地渗透

黑暗如墨汁在宣纸上蔓延

我每喊一声,夜色就被推开推远一点点

喊声一停,夜色又聚集围拢了过来

我喊父亲的声音

在林子里久久回响

又在风中如波纹般荡漾开来

父亲的答应声

使夜色似乎明亮了一下



王立世点读:


在当代诗人中,李少君的诗不难懂,不属于腾云驾雾的那类,现实感极强,总是充满时代气息和人间烟火味。他的语言接近于口语,但不同于那些泛滥的毫无思想内涵的口水,总是弥漫着文人的书香气息,给人端庄典雅的美感。他的诗单拿出一句,也许并不出色,但组合在一个结构内就不同凡响,语言的张力明显增强。《傍晚》在写父亲的诗中是独一无二的,与中外任何一首诗歌不存在同质化问题,体现出诗人的艺术个性和风格。这首诗并不复杂,但把亲情写到了极致。诗人喊在林子里散步的父亲吃饭,重点写了喊与不喊两种效果,并形成对比。喊时声音只是把夜色推开一点点,但感觉父亲会沿着自己的声音从夜色中走出来,这画面何其温馨。不喊夜色又聚拢在一起,马上陷入沉闷和寂寥,父亲好像会被夜色埋了一样。但喊出的声音不会消失,一直在林子中久久回响,“又在风中如波纹般荡漾开来”,最终会抵达父亲的耳边。“父亲的答应声/使夜色似乎明亮了一下”,这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明亮”是一种幻觉,凸出父亲对我的重要性,使情感升温,使思想升华,照亮了人间亲情。有一种理论认为,初学者喜欢用花里胡哨的形容词,年轻气盛时喜欢用具有冲击力的动词,成熟的诗人喜欢用安静的名词,我认为在一首诗只用一种性质的词终究有些单调,当然也不否定用一种性质的词也能写出优秀的诗篇,但多种词恰当地交错使用并能融会贯通,效果肯定会更好,李少君的《傍晚》就是这样的,诗中动词多于名词和形容词,但动词的力度不是猛烈的,往往还是以动衬静,诗中呈现的画面总体上是安静和谐的,但情感却是浓郁激昂的,已经由外在的语言直达心灵的真实,并委婉地抒写出人性的美好。



(选自《华语诗歌》微信公众平台2019.8.16  点评嘉宾:王立世)





那时候


赵少琳


那时候

火柴一根接一根地往前划着

站在比火柴还要亮  还要高的地方

那时候  我们可以跟着一支蜡笔的颜色

一直地走下去  那时候

我们不停地摆着积木

在一处放着书的地方

窗子上  玻璃前面还是玻璃

那时候我们的身体是前倾着的



王立世点评


赵少琳属于先锋写作的诗人,他语言的敏感、精致、独特、张力、唯美,是非常个性化的,他诗歌的意象来自现实生活,但进入诗歌后总能熠熠生辉,这是他的神奇之处。跳跃性打破了传统写法的拘谨,营造出辽远的耐人寻味的审美空间。《那时候》是对青春与理想的追忆,诗人只呈现了几个看似无关的意象,抓住了那时候的精神实质,让我们对那时候憧憬不已的同时,对生命的衰老和沧桑感慨万端。开头写火柴“一根接一根地往前划着”,诗人抓住了“向前”的特征,这也正是那时候的特征。“一根接一根”展现的是青春的活力。诗人的站位“比火柴还要亮  还要高”。叶文福的火柴是不会下跪的斗士,赵少琳的火柴是青春燃烧的火把。结尾“那时候我们的身体是前倾着的”,与火柴姿态一样,是奋进者的形象。首尾呼应避免了多数诗人存在的生硬直白。中间的蜡笔、积木、书、玻璃都是有象征意义的,把我们带回到那个逝去的美好时代。



(选自《冯站长之家》微信公众平台2019.8.12  点评嘉宾:王立世)




盐井镇


刘年


“神啊,什么时候,不再让我背这沉重的水”

晒盐的女人,一天下澜沧江五十回

然后等水晒干,等盐出来,等猎人回来


木槽里,猎人将刀刃抹上盐,等麝鹿,把舌头舔没

等麝鹿血尽倒地

又用盐,把鹿肉腌好,等封山的大雪融化


有人等人的夜晚,月亮会洒下薄薄的盐,为横断山脉的伤口消毒



王立世点读:


不疼不痒、不冷不热的诗读多了,读刘年的诗才会从平庸和麻木中惊醒。那种痛,痛彻心扉。那种苦,苦到心底。那种寒,寒到骨髓。这首《盐井镇》重点不在镇,而在盐,围绕盐层层推进步步深入。首先出场的是晒盐的女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神啊,什么时候,不再让我背这沉重的水”,像在教堂里做祈祷,这含泪带血的声音发自内心,也是生活挤压出来的。“一天下澜沧江五十回”,虽然没有点明盐场与澜沧江的距离,背五十回沉重的水是什么概念,也就不难以理解晒盐女人的苦逼。然后是三个等,前两个等是晒盐的过程,后一个等完成了巧妙的过渡。猎人的身份没有说明,好像是晒盐女人的丈夫。晒盐与打猎本没有多大关系,诗人又让它们有了联系。麝鹿是猎人的战利品,猎人让它死于盐,又用盐把它的肉腌好,等封山的大雪融化后再卖到山外,极富戏剧色彩和反讽意味。人等人的夜晚,等来的是一只美好的麝鹿从人间消失的苍凉和人性的暗淡。“月亮会洒下薄薄的盐,为横断山脉的伤口消毒”,意味深长,晒盐女人晒盐不容易,但晒出的盐充当了扼杀美好的刽子手。月亮轻轻洒下的盐,却在为山脉的伤口消毒。自然的自我修复与人对自然的破坏形成鲜明的对比。人类与自然为敌,有时是出于生存的无奈,但给自身及后代造成更加恶劣的生存环境,无疑于雪上加霜。读这首诗我们始终有一种沉重感和悲悯意识,觉得人类自己晒出的盐不是为自身的伤口消毒,而是制造新的伤口,这种现象值得警醒和反思。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嘉宾:王立世)




火车穿过甘肃中部


马青山


他们不动声色

在车厢与车厢的连接处

蹲坐蜷伏

在体面人的清谈里

沉沉合上干旱的眼皮

一路轻愁

一路睡眠

当暮色含尽苍凉的群山

我的不知名姓的乡亲

又从深秋的梦中惊起

匆忙中不忘简陋的行囊

被生活席卷着  落身站台

几人朝东

几人向西

当他们在八角钱的小店重新聚拢

为逃掉四块钱的车票兴奋难眠时

呼啸的火车已经穿过甘肃中部



王立世点评:


马青山这首写农民工的诗比农民工诗人写得还像农民工,有几首被诗歌界反复评论和引用的写人民的诗,我总觉得大而无当,空洞无物。马青山写得是群象,但不是从概念出发,细节十分逼真,质感非常强,揭示了农民工的生存真相和精神瑕疵。如果一个诗人仅凭灵气和想象写作,如果一个诗人高高在上、严重脱离人民群众、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襟,如果一个诗人不能体恤民情、关注民生,不可能写出如此接地气的诗。诗歌写一群农民工在火车车厢与车厢的连接处,有蹲的,有坐的,有蜷伏的,东倒西歪。“不动声色”不是在故作镇静,而是已经没有力气说话,表情被疲惫淹没。“在体面人的清谈里/沉沉合上干旱的眼皮”。体面人的清谈衬托着他们的愁容,成了他们轻眠的背景。他们也许无力去聆听这些与他们生存关系不大的清谈,也许他们对这些清谈根本就毫无兴趣,他们共同之处就是“沉沉合上干旱的眼皮”。两种人天壤之别的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下真实地呈现了出来。农民工对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他们奔向城市的初衷就是为了改变自身的生存状况,但现实不是梦想的那样。诗歌语言通俗易懂,但一字千钧,掷地有声。“沉沉”与“干旱”准确形象地描摹出农民工极需睡一个饱觉的身心状态,但环境只能凑乎着打一个盹。“当暮色含尽苍凉的群山/我的不知名姓的乡亲/又从深秋的梦中惊起”。白天他们带着轻愁在火车上睡眠,夜晚降临时他们从梦中惊醒,时差颠倒,黑白颠倒。“苍凉的群山”渲染了气氛,也点出了他们的出生地。“我的不知名姓的乡亲”灌注着诗人的悲悯情怀。“匆忙中不忘简陋的行囊/被生活席卷着  落身站台”,与体面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他们下车后,朝东的朝东,朝西的朝西,分道扬镳,但他们还没有到家。“当他们在八角钱的小店重新聚拢/为逃掉四块钱的车票兴奋难眠时”。从八角钱的小店可以推断出这首诗的大致写作时间是在改革开放初期。过去逃票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是被生活所迫,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管理上的漏洞。无疑逃票是错误的、违法的,他们的“兴奋难眠”充分暴露了农民工的小农意识,狭隘的利益观念。诗人对乡亲们贫穷而沉重的生活怀有深深的同情,但对他们精神层面存在的无知没有偏袒,这就是鲁迅很早就提出的国民劣根性问题。“呼啸的火车已经穿过甘肃中部”,历史前进的车轮谁也无法阻挡,但那苍凉的群山让人夜不能寐。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农民工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场景再难看到,后人可以从马青山这首诗中读到这段历史。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嘉宾:王立世)



无题


邢昊


我刚刚把

《布考斯基诗选》放好

动车里就突然广播


靠背后头的小桌板

是供您放报纸杂志

等较轻的东西用的

太沉的东西

请不要放到上面



王立世点评:


在我看来,很多以先锋标榜的诗人并不先锋,在处理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先锋与真实、崇高与日常等关系上缺乏足够的学养与智慧,写出的诗不是像夹生饭一样难咽,就像家常便饭一样普通,要不连饭也不像,这种先锋无疑是伪先锋,写的诗无异于垃圾。邢昊的诗却不同,他的诗聚万物于笔端,融中西文化于诗行,又特立独行,别人无法模仿。让人感到真实可信,来源于日常又摆脱了鸡毛蒜皮的琐碎,干净利索,没有多余的字,多余的词,更没有多余的句子。情感真诚又庄重,有思想与智慧在里面。举重若轻,由小见大是邢昊的技艺,有的诗人声势浩大,雷鸣闪电一通,就是不见风雨,更奢谈彩虹了。邢昊表面上的轻与小,真正抵达了意义上的重与大,他的高超在于轻并不轻佻,小并不琐碎,重并不压抑,大并不空洞,达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和谐,宁静中涌动着情感与思想的波澜。就拿这首《无题》来说吧,写诗人刚刚把《布考斯基诗选》放在小桌板上,动车里突然广播小桌板是供放较轻的东西用的,并强调“太沉的东西/请不要放在上面”。《布考斯基诗选》从实际重量上考量放在小桌板上没啥问题,但这位伟大的美国平民诗人在诗人心中不是一般的重量,按这种心理感觉推理这本超重的诗选是不能放在小桌板上的。现在放在小桌板上,按播音员的逻辑这本诗选又变成较轻的东西,这与诗人心中的感觉相差甚远。这种矛盾产生了伊沙讲的事实的诗意,凸显了对一位伟大诗人的敬重。这位诗人已经不属于一个国度,他的生命已经超越了肉体。这首诗没有写结局,也许诗人听到广播后,出于条件反射,就把那本诗选从小桌板上撤离,也许诗人认为物质的重与精神的重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听而不闻,依然沉浸在布考斯基诗的意境中。没有结果比有结果更高一筹,诗更具弹性和张力。邢昊是口语诗人中的代表者,他在语言上比很多口语诗人凝练庄重,也不喜欢把相声中的抖包袱简单地移植到诗中,以此来展现自己的小聪明,博取读者的一笑。他的先锋属于大智慧,体现在思想内涵的丰富深刻与精神境界的超凡脱俗上,体现在没有技巧的最高技巧上。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嘉宾:王立世)



有一天


包容冰


有一天,我会脱去

虚假的外衣,把真实的自己

晾晒给你看

你会看出我真实的虚假


有一天,我沉默寡言

不说谁是,也不说谁非

像哑巴对待喧嚣的世界


有一天,当我不为名和利心动

心静如水

内心泛不起一丝波澜时

整个宇宙就被我拥有


有一天,我会离你而去

如果真的爱我

就把你悲伤的泪水化作

仰观天空的微笑



王立世点评


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的体力劳动在逐步减轻,但精神负担却越来越重。市场机制的引入,各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人们普遍感到身心疲惫。人的异化现象不容忽视,每个人都分裂为两个自己,一个是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别人能够看到的自己,这个自己往往是化妆后的自己,真实的面目被遮掩,呈现出迎合世俗的虚假一面。另一个是本真的自己,天性中的自己,超然于物外,淡泊宁静,与万物和谐相处,说自己喜欢说的话,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处于理想的生存状态。两个自己集于一身,形成矛盾对抗,互相撕扯搏斗,人格就会裂变,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最痛苦的事情。包容冰的《有一天》就是渴望跳出现实的苦海,回归真实的自己。不再虚假地活着,在喧嚣中搬弄是非,在物欲中迷失方向。那一天只是诗人渴望的愿景,在现实中一时还难以做到。但现实又无法逃避,还必须面对。怎么办?该装还得装,该吵还得吵,该争还得争,物质与精神、理想与现实无法调和的矛盾在折磨着人类的心灵。人类既无法摆脱现实的纠缠,又不甘于被世俗淹没,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这首诗用轻松的笔调抒写沉重的人生话题,每节开头用“有一天……”的排比句式,回环往复,富有音乐的节奏感,对所写的痛苦也是一种稀释,特别是最后一句对真爱作出一种新的注解,启发人们:如果你真爱生活,也应该把泪水化作微笑,这是对待生活应有的积极态度。


(选自《冯站长之家》微信公众平台2019.7.27   点评嘉宾:王立世)




雪天飞来一只鸟


依美


这只鸟从对面飞来

茫茫之中,忽然在露台多了一个小黑点

它是雪天的黑玫瑰

它神秘,魔幻,个性独立

那一刻,我就这样认为


那一刻,我的情绪是高昂的

它是一束独一无二的火焰,它点燃了我

仿佛我有一种爱是在茫茫大雪中


可这只鸟一声也没有叫出来

我看它时,好像它也盯着我

它的眼神,有一种像说又说不出的感觉

就像在某个时候,我看待这个尘世


    


王立世点评:


依美的诗朴素自然,读起来也清爽,浓浓的诗意来源于她对世界物象微妙又贴近生命的直觉,这种直觉在引领着她精神的高地迈进。这首诗只写了雪天飞来一只鸟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但写得丰满湿润,生动深刻。我从未见过把鸟比作黑玫瑰这样的比喻,情不自禁地为诗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惊叹。诗人为什么喜欢这只鸟呢?“它神秘,魔幻,个性独立”。诗人不是庸常之人,喜欢有个性的事物,有自己的审美追求。“那一刻,我就这样认为”,是诗人个性化的感悟和主观认识。这只鸟从雪天飞来干什么?诗人没有给出答案,留下了悬念。如果给出答案,诗的生命也就结束了。诗人又把这只鸟比作“一束独一无二的火焰”,意在说明自己高昂的情绪是它点燃的,产生了“仿佛我有一种爱是在茫茫大雪中”的幻觉。大雪不再是寒冷的代名词,成了爱的催化剂,因情感的渗透诗的境界得到迅猛的提升。这只鸟在诗人眼中好像就是为爱而来,但它“一声也没有叫出来”,叫出来情趣反而大打折扣,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我看它时,好像它也盯着我/它的眼神,有一种像说又说不出的感觉”,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这只鸟有很多话要说,是什么话只可意会,但结果没有说出来,欲说还休,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如果到此结束,也不失为一首好诗。诗人巧妙地把这种情境和感觉转移到自己与尘世的关系上来,突破了现场感,拓展了诗意。如果把话说完说满,一定不是一首好诗。依美的诗总是留有余地让读者去回想思索,就像美酒饮在半醉、好花看在半开一样。依美的诗表面上看不深奥,不难懂,但真正读懂她的诗并不容易,需要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生活的敏锐,如果走马观花地读一遍,将会漏掉很多旖旎的风景。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嘉宾:王立世)



修成一朵落花


李明月


一个夜晚,我都听见

白玉兰落花声,在我咫尺

落满天涯,梦,眼睁睁

看花了眼,那不堪回首的

都白花花的,起风了

过三五天,这些花

会借一曲东风,栖枝下

再酿几壶春雨——丝丝入扣的

土在土中,整晚

我听着落花,一瓣瓣弹,四周

无墙亦无窗,花开如镜

捧出一盏盏,以灯为樽

素月将心,斟满一轮轮

微醺,藏侠骨柔肠

隐无限江山,如我似你

如你似他(它),修成一朵落花

通幽处,词语

在八千里之外

蹒跚如小童



王立世点评:


明月是在生活和写作中双重修行的诗人,她的诗绝少脂粉味和世俗气,清幽高洁,不染浮尘。修行的人都渴望修成正果,明月却偏偏要修成一朵落花。落花还用修吗?其实,落花与落花也不同,有的如秋风呜咽,有的如秋阳温暖。有的面带难色,有的欣然而去。声音不同,情状不同,心态不同,对生死的顿悟不同。明月修得是自然天成,不悲不喜。花从高处落到低处,这种落差一般人难以接受,会生出无限感慨。在明月看来,像“土在土中”一样,花也是从土中生出,落花无非是回归土中,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没有什么不正常。在诗人看来,落花是自由的,“无墙亦无窗”,甚至是一种解脱或再生。诗人把花落写得那么超然,把花开写得那么浓墨重彩。花开到花落是生命的必然,只有大彻大悟,面对“落”才能处变不惊,这是修行的最高境界。结尾好像画蛇添足,其实大有深意,不动神色地批判了语言与生命疏离的现象。在生命面前,词语“蹒跚如小童”,颠覆了很多诗人企图用词语拯救生命的美梦。读明月的诗,感觉不到生命的大涨大落,生命之潮平缓有序,漫过你的灵魂时,你能感到一种宁静的抚慰,但不是地动山摇的冲击。读她的诗,感觉不到情感的激荡和奔腾,但她对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保持一种不被改写的镇静和定力。她诗中不带偏见的客观性叙写蕴含着禅的味道和哲理的因子,让你不自觉地陷入理性的深度思考。


(选自独钓寒江雪的博客   点评嘉宾:王立世)




往期回顾:



1、诗眼睛||他评:王立世的《夹缝》等(连载58)(总322期)

2、诗眼睛||好诗点评:第一期:江一郎\汤养宗\李杜\张二棍\欧阳江河\唐诗\何壮远 点评嘉宾:王立世(总781期)

3、诗眼睛||理论园地:王立世:策马追赶春天 ——解读梁志宏先生的诗集《俯首人间》(总835期)

4诗眼睛||好诗点评:第二十七期:郑愁予\李曙白\王国伟\王恩荣\吴传玖\张海梅\白羽依 点评家:王立世(总854期)

5、诗眼睛||好诗点评38:张枣/娜夜/马晋乾/梁志宏/王爱红/马启代/毕福堂/温建生等32首诗 点评家:王立世(总870期)

6、诗眼睛||书讯:老刀客又一诗集《醒来》 由评论家王立世作序 (总882)

    



理论园地与他评


1、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张无为  张无为 张无为   陈超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谭五昌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徐敬亚  徐敬亚  徐敬亚  徐敬亚  徐敬亚   黄灿然  黄灿然  黄灿然  黄灿然   罗振亚  罗振亚  罗振亚  吴敬思  吴敬思  梁志宏  梁志宏  梁志宏  赵少琳  赵少琳  陈瑞  陈瑞  张执浩  张执浩  张执浩  张执浩  马鸣信  毕福堂  蒋言礼  吴小虫  吴小虫  耿占春  耿占春  周所同  周所同  吕达  巫昂  马晋乾  李成恩  李成恩  郭克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郁葱  郁葱  郁葱  郁葱  郁葱  郁葱  关海山  洛夫  唐诗  王恩荣   李杜  病夫   赵树义  潞潞  庄伟杰  庄伟杰   甲子   张锐峰  张锐锋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西川  西川  西川  陈小素  郭金牛  郭金牛  杜学文  赖廷阶  赖廷阶  王单单  王单单  王单单  左右  雷平阳  雷平阳  木行之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爱红  潘洪科  潘洪科  大解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肖黛  玄武

孤城  于坚  于坚  于坚  于坚  于坚  于坚  唐晋  刘阶耳  杨炼  杨炼  杨炼  孔令剑  赵建雄   赵建雄  赵建雄  李元业  石头  李元胜  李元胜  李元胜   李骏虎  李骏虎  李骏虎  雪野  闫海育  闫海育  悦芳  杜涯  杜涯  金铃子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沈天鸿  沈天鸿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邓朝晖  张新泉  刘川  刘川  张二棍  张二棍  简明  简明  简明  林旭埜  卢辉  张海荣  张海荣  葛平  百定安  百定安  人邻   李不嫁  林莽  苏美晴  树才  马启代  马启代  白桦  向以鲜  燎原  梁生智   梁生智  梁生智  梁生智  谷禾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成小二  李成恩   三色堇  李不嫁  宗小白  曾瀑  宫白云  安琪   江苏哑石  潘加红  刘年  谢克强  王妃  草树  臧棣  李浔  西渡  高春林  瓦刀  张建新  何三坡  周所同  路也  张作梗   黄亚洲  桑恒昌  胡弦  李少君  李少君  李少君  李少君  李少君  周所同  周所同  翟永明  商震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罗伯特·勃莱  敕勒川  大卫   任先青  娜仁琪琪格  西娃  陈先发  李琦  六指   重庆子衣  向天笑  食指  黄礼孩  黄礼孩  黄礼孩  大解  张执浩  雷平阳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毕福堂  曹谁  王国伟   李唱白  荣荣  约翰·阿什贝利  左右  郑小琼  乐冰   孙大梅   马亭华  左拾遗  田暖  大连点点  马尔克斯  马明高  马明高  汪曾祺  左岸  李霞  林荣  林荣  涂拥  王恩荣  葛水平  王祥夫  闫文盛  十首精短诗赏析  葛平  杨凤喜  刘郎  韩玉光  雷霆  王俊才  王二  谢有顺  谢有顺  木心  雪克  雪克  雪克  雪克  雪克  张作梗  张作梗  卢辉  卢辉  卢辉  卢辉  卢辉  黄亚洲  李不嫁  苏童  韩东  谷禾  王恩荣  李少君  李少君  余华  吴言  唐依  李老乡  段崇轩  米沃什  张卫平  张卫平  张卫平  庞白  乔延凤  乔延凤  非飞马  辛泊平  辛泊平  辛泊平  芦苇岸  黄土层  黄土层  方文竹  安琪  安琪  余笑忠  谷冰  谷冰  谷冰  汉家  翟永明  胡弦  阿信  长篙  周所同  羽菲(法国)  李钥(美国)  众评  温柔刀  陈朴  西川  张执浩  张清华  张清华  莫言  老刀客  王春林  王春林  昌政  昌政  王恩荣  汤养宗  汤养宗  郁葱


  

曹伊论战(1)  曹伊论战(2)  曹伊论战(3)  曹伊论战(4)  曹伊论战(5)  曹伊论战(6)  曹伊论战(7)  曹伊论战(8)  曹伊论战(9)



我评(综评与一诗一评)


综评:


林静  路军锋  王俊才  姚宏伟  毕福堂  崔万福  白恩杰  张海荣  张二棍  葛平  杨丕梁  雷霆  荫丽娟  张琳  霍秀琴  韩玉光  王文海  王小泗   武恩利  罗广才  宗小白  韩庆成  《“地域写作”的传承与突破》  《试论现代诗“好诗”的标准----论马启代的现代诗》  张建新  王爱红  罗广才  牛梦龙  老刀客


一诗一评:


马启代(1)  马启代(2)   马启代(3)   马启代(4)   马启代(5)  马启代(6)   马启代(7)  马启代(8)  马启代(9)罗广才(1)  罗广才(2)  罗广才(3)  罗广才(4)  罗广才(5)  罗广才(6)  罗广才(7)  蒋言礼(1)  蒋言礼(2)  蒋言礼(3)  蒋言礼(4)  蒋言礼(5)  蒋言礼(6)  蒋言礼(7)  蒋言礼(8)  蒋言礼(9)山翠(1)   山翠(2)  山翠(3)  山翠(4)  山翠(5)  山翠(6)  崔万福(1)  崔万福(2)  崔万福(3)  崔万福(4)  崔万福(5) 姚宏伟(1)  姚宏伟(2)  姚宏伟(3)  姚宏伟(4)  姚宏伟(5)  姚宏伟(6)  姚宏伟(7)  姚宏伟(8)  姚宏伟(9)  姚宏伟(10)刘年(1)  刘年(2)  刘年(3)  刘年(4)  刘年(5)  月牙儿(1)  月牙儿(2)  月牙儿(3)  月牙儿(4)  月牙儿(5)余秀华(1)  余秀华(2)  余秀华(3)  余秀华(4)  余秀华(5)  余秀华(6)  余秀华(7) 

潇潇(1)  潇潇(2)  潇潇(3)  潇潇(4)  潇潇(5)  潇潇(6)原野牧夫(1)  原野牧夫(2)  原野牧夫(3)  原野牧夫(4)原野牧夫(5)  

王俊才(1)  王俊才(2)  王俊才(3)  王俊才(4)  王俊才(5)  王俊才(6)  宋清芳(1)  宋清芳(2)   曹谁(1)  曹谁(2)  帕斯  陈庆  雪铓  付海平  雷霆  简明  张二棍   聂权  崖山后人  长林晓歌  韩玉光  周所同  樊建军  燕南飞  许剑桐  梁志宏



诗歌活动


● 和顺县“相约七夕、相遇和顺”大型诗歌采风笔会回放之一(总155期)

● 和顺县“相约七夕、相遇和顺”大型诗歌采风笔会回放之二(总157期)

● 诗眼睛||理论园地:王恩荣《对县域新诗写作中提出问题的试答--答榆州诗友问》(总535期)

● 诗眼睛||缅怀大师,传播文化:多倫多「湖畔書院」主辦的洛夫詩歌朗誦賞析追思會纪实(总394期)

● 诗眼睛||汇总:《诗刊》“E首诗”2018年山西入选者被推荐所有作品欣赏 (总514期)

● 诗眼睛||书讯:《三晋诗人》创刊发布会在太原龙城国际成功举办(总563期)

● 诗眼睛||快讯:“新时代都市诗歌创作与走向研讨会”在太原成功举办(修定版)(总622期)

● 诗眼睛||远方:梁志宏:行走俄罗斯(组诗)(珍藏版)(总638期)

● 诗眼睛||年度推荐:《诗眼睛》2018年推送入选《中国微信诗歌年鉴》的作品(总673期)

● 诗眼睛||书讯:《汉诗三百首·2018卷》目录和编后记(修正版)(总715期)

● 诗眼睛||海外诗会 传播文化:【多伦多诗友会】首届华人诗歌研讨会:切磋诗艺,共求美好(总719期)

● 诗眼睛||五告读者书:平台运作与五告读者书(总788期)(2017.3-2019.4 珍藏版)

● 诗眼睛||母亲节专辑:张新泉、西川、黄亚洲、娜夜等五十首献给母亲节的现代诗精选,每首诗都能让你流泪!(总800期)

● 诗眼睛||母亲节专辑之二:欧阳江河、韩东、张执浩、大卫等五十八首献给母亲节的现代诗精选,每首诗都能让你流泪!(总802期)

 诗眼睛||端午节专辑:晋中市纪念屈原诗歌征文获奖作品展播(总823期)

 诗眼睛||端午节专辑之二:余光中、欧阳江河、大解、娜夜、张执浩等古今诗人献给屈原之 汨 罗 诗 章!(总826期)

● 诗眼睛||诗歌活动专辑:任爱玲诗歌研讨会暨《尘世之光》首发式在太原举行(收藏版)(总834期)

● 诗眼睛||诗歌活动专辑:徐忠诚 赵玉兰《灯下絮语》《溪涧兰草》出版作品研讨会 (收藏版)(总871期)

 诗眼睛||七夕爱情诗专辑:余光中\朱湘\洛夫\食指\海子等一百首献给七夕节的现代诗精选, 情到深处便是诗!(总890期)



个人年度报告


● 诗眼睛||个人年度报告:王恩荣二〇一七年年度发表作品情况(总318期)

● 诗眼睛||个人年度报告:王恩荣2018年阳历1月份到12月份底刊发的作品情况(总670期)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