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眼睛||好诗点评44:余怒/陈先发/昌政/王单单/车延高/梁积林/周鱼/曲近/汤养宗等 点评家:温柔刀 (总885期)

王恩荣主编 诗眼睛 2021-10-07





温柔刀,为本人笔名、网名。1969年出生,湖北襄阳人。人民警察、诗人、网络新汉诗诗评家。以独创精神自主建立并主持《中国诗天空风云》,旨在重新建立汉语现代诗坐标系,标明中国现代诗歌方向,现已初步完成《中国诗天空风向标方阵》初稿,;以《诗歌欣赏自我鉴定对照表》十条标准,构建现代诗歌理论新理念,绘制现代诗歌蓝本及路线图;在本人博客开设"温柔刀筛诗"系列栏目,以文本地标,凸显中国现代诗整体风貌。曾在中国诗歌平台《网络诗选》开辟“温柔刀评诗”专版,对中国诗坛一百余名大家以开拓创新的精神独具慧眼的进行评论,并对中国诗人100家,以分行形式诗意评写,已评至12家。现在网刊《现代诗选粹》任编委,以诗评为主。




点评诗人:温柔刀

所读诗人:

余怒 /陈先发 /昌政 /王单单 /车延高 /梁积林 /周鱼 /曲近 /汤养宗/ 微紫/小布条/曹谁/胡茗茗/路也





《周遭》


余怒


说到本能,一般都

有所保留。好读书者

喜爱乘坐雨中的缆车。年轻女人

刚刚年轻,便领悟到

露齿脱衣之妙。再说,诗也要意象,

采取非常手段,不为过。

你拍打我,不如出手重些,

给你节奏感和暴力语言的常识。

任何时候,我都

不喊疼,照样拿疾病当石头,往外抛。

是为伪君子,也是博览群书的

靠幻想度日的危险分子。


一个省,不过巴掌大;

一个世纪,两腿之间的距离。

患小疾,权当周游全身,读历史打盹。

旧制度,慢吞吞,缺乏

控制,如油脂中的章鱼。

你说我缺乏灵魂,也对。

重复活着很痛苦,第二次疏远第一次。


 

温柔刀点评:


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有切肤体验的人以“只是未到伤心时”做着补充诠释。应当说,诗人余怒的《周遭》就渗透着这样的泪水与辛酸。只是一开始就被诗人强压住了,(说到本能,一般都/有所保留)——这扭曲变形的状况,马上就要露出它的真面孔。


作品从生活的周围,摸向诗歌的肌理,在诗与思的层面展开,我们很难分清诗人是将情感的触角直接伸进了生活,还是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采集着诗意的骨粉。从“再说,诗也要意象,采取非常手段,不为过”的次第来看,他是要将生活作本体,诗歌作喻体了——这种情形,便于将周遭骨感的现实描绘得更加形象起来;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是反对诗意的。


那么,这是种怎么样的情形,又骨感在哪里?例一:年轻女人/刚刚年轻,便领悟到/露齿脱衣之妙。例二:你拍打我,不如出手重些,/给你节奏感和暴力语言的常识。例三:任何时候,我都/不喊疼,照样拿疾病当石头,往外抛。——好了!这样的例子闭着眼睛也说不完,我们就不要做伪君子,或危险分子了。


如果说第一节是实笔,第二节则是虚笔。如果说第一节是近景,那么第二节就把镜头推出去,给你看长镜头,看看“周遭”的周遭。小至一个省,远到一个世纪,无非是“油脂中的章鱼”混淆了视听。诗人以辛辣的笔锋剖开了周遭的一切,收笔时不无挪揄地说道:你说我缺乏灵魂,也对,可谓是画龙点睛,入木三分。


——这是谁的口吻?好似从地底下棺材里发出的,充斥着黑色的霉味,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环境如此恶劣,好就好在诗人还保持着“重复活着很痛苦,第二次疏远第一次”的清醒与警惕。作品个体与群体形成的鲜明对比,远与近分割突围的立体空间,大与小形成的内部张力,纵横交错,可圈可点。


 


《膝 盖》


陈先发


整个七月,我从闷热的河滩捡回遗骨。

满坡青岗木之上,

落日薄如冰轮。

群鸦叼来的雨水,

颗颗击碎我的头顶。

我散步,直至余光把我切割成

一座不可能的八面体。


我用一大堆塑料管,把父亲的头固定在

一个能看到窗外的位置上。

整个七月,

他奄奄一息又像仍在生长。

铁窗之外。窸窸索索的树叶,

他知道,

是大片的,再也无法预知的河滩。

洪水盖过了我的头顶。

我在洪水之下,

继续捡回遗骨。

渐渐地,我需要为轮回作出新的注解。

我告诉父亲,有些遗骨

是马的。它们翻山越岭又失掉这些。

有些是鹪鹩的。像鼻翼中夜色正浓。

有些是祖先的。在我的汗水中无端端发烫。


七月。沙子正无边无际凉下来,

而我深知传统不会袭击个人,

----当父亲已不足一个。

我再不能在他的病榻前把自己描述为异端。

他更微弱的训诫,

如此可怕又持久。

像沙下的遗骨来到新一轮阴翳中。那凉下来的,

沙子中的沙子,塞满了我的膝盖。


 


温柔刀点评:


作为诗歌界年轻的大佬,我特别喜欢陈先发并推崇他的作品。我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正因为陈先发不仅膝下有黄金,他的字根里同样也有胜于黄金的品质。陈先发以诗人的面目说:“当父亲已不足一个。我再不能在他的病榻前把自己描述为异端”什么是不足一个父亲(这悲摧要了人的半条命)?为什么这时候不能再成为父亲眼中的异端(这“耻辱”的印记,就要被带到棺材里)?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含着眼泪把作品拆开。有两句话最是叫人黯然神伤。一句是:“整个七月,我从闷热的河滩捡回遗骨”。另一句是:“整个七月,他奄奄一息又像仍在生长”。前一句敞在开篇;那么扎眼。后一句掖在中间;用心良苦。尽管陈先发小心地试着做着种种努力与试探,还是在我们眼中显了影,首先,它们在陈先发心里成了像。


“我告诉父亲,有些遗骨

是马的。它们翻山越岭又失掉这些。

有些是鹪鹩的。像鼻翼中夜色正浓。

有些是祖先的。在我的汗水中无端端发烫。”


这是全部的由来,也是事实的真相。如果再加上父亲在病中,这灾难就比塌天还要艰难!难的是忠孝不能两全,坚的是骨子里是一个异端。一个异己分子,面上还要做个安分守己的好儿子,做个父亲眼中的良民,这才能让老人放心地走完最后一程并合上眼睛。——这又谈何容易!丢弃了理想,背信了正义,岂不是要了自己的命?我相信,就算陈先发的膝盖韭菜一样割了会重发,他也不会有这一跪。换一句话说,如果有一跪能解决这不兼容的难题,他或许真的会选择韭菜一样跪下,任你宰割。


但是,没有。这是人性与世俗的对立,悖离的二元矛盾论。他需要渐渐地,为轮回作出新的注解。一边要“用一大堆塑料管,把父亲的头固定在/一个能看到窗外的位置上。”表明内心,安抚亲人;一边还要在“洪水盖过了我的头顶”,在“沙子中的沙子,塞满了我的膝盖”的时候,继续研究骨头的进化论,研究膝盖里钙成分的含量。


为了更好理解作品的内涵与神韵,我们可以在这儿事先解决几个疑问。都有哪些动物的骨头作为遗骨遗留下来,沙子中的沙子是什么?父亲的病是体病,还是心病?诗歌中的地点与环境是自然的,还是社会的?


随着一个个疑问的解开,诗歌的诗意就浮出水面了——这正是陈先发高明的部分,他善于在生活事件中发掘出深层的社会事件,从一个较窄小的叙述窗口投影到另一个宽荧屏上,在为字词落坐的同时,悄悄把诗意释放出语言的牢笼。显性与隐性共用着一幅身板,在他的作品中,比比皆是。


 


《茶》


昌政


晃荡的一片茶叶在杯里

你说是船在海上


在海上,一叶扁舟晃荡着

落日嘬圆了嘴


 

温柔刀点评:


昌政老师是出道较早的大牌实力诗人,作为初出茅庐的晚辈,我一向怀着谦卑的敬畏心。拜读这个作品让我意识到:一个人的人生经验,成就着他诗歌地理的底色与基蕴。从茶在杯里,到船行在海上,这种偷渡,说实话,我认为是情非得已的自觉,与言不由衷的惯性使然。一个人,一辈子,要饮尽多少大风大浪,踏平多少潮起潮落,阅遍多少日落月升!只要有了端起杯盏这份闲暇与恬淡,就有了勾兑进去的可能。


诗歌的第二节沿着第一节联想的画面展开,由近及远,拉伸至一叶扁舟乘风破浪,至于“中游击水的人生豪迈,长河落日圆的雄浑磅礴”,诗人没有,也不必不屑于备述,一切尽在惊鸿一瞥的回眸与“浅尝辄止”的回味中。


说了何益?不说又何妨。“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诗意的一生只能以诗歌泼墨挥就,我们只需借助他的作品试着进入体内那美丽富饶的山山水水。正如这个作品,虽只有四行两节三十四个字,却写得纵横捭阖,虚实相生,前有伏笔作引,后有照应收官。无论是留白与跳跃,或放达或节制,开合有度,情理交织共生,显着“冰山”一角的轮廓,那内部的晶莹,深邃的底部的激流暗涌,则需在一杯茶的啜饮中细细品茗。


  


《在孤山》


王单单


我把所有的孤岛都看成

水中坐牢的石头,不说话

终日忍受惊涛拍岸的酷刑

海未枯,涛声不会旧

如果破釜沉舟,断了回去的路

从此就不想家,不想岛外的人


亲爱的兰隐,我是这样想的

岛上有寺,艾叶兄可削发为僧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直到月落乌啼,秋霜满天

胡正刚憨厚老实,让他周而复始

将山下的礁石,推至山顶

再滚入水中


而你和我

一个心慈面善,适合烧香

一个玩世不恭,需要拜佛

闲暇之余,可去林中

那里有两架秋千

一直空着


 


温柔刀简评


王单单这个单枪匹马闯入诗歌阵地的新秀,绝非偶然。由于没谋过面,他胸中是否有大“痣”,就不得而知;但我知道他胯下的赤兔,一定是不好招惹的。因为他的“狐朋狗友”们个个了得:艾叶兄可削发为僧;胡正刚将山下的礁石,推至山顶,再滚入水中;兰隐适合烧香;而玩世不恭的自己,正好与心慈面善的你,荡起空山中的两架秋千。至于水中坐牢的石头,终日拍岸的涛声,我们将一个一个将他们解救上岸。《在孤山》因为有这些个事可做,一切就不显得孤独了,——我情愿这样去理解,甚至恶意去这样理解,当孤家寡人孤寂难奈时,寡也要独上孤山,与单单为伍,击缶为歌,荡秋千为乐。



 


《踏响音符的脚印》


车延高 


有一双手把月湖掬起来

在天的半空打开指缝,一道流瀑

裂空而下,如前世之音

溅起那时的水声

去寻找一根断成泪珠的琴弦

没了,只剩没有年龄的月光

静如止水

拭净那块伯牙坐过的石头

等一个人,一双芒鞋

一对踏响音符的脚印

他还叫子期,从一片梦里过来

挑一担柴,布袖抹额

像一个颤音

走在如泣如诉的琴弦上,身后

高山流水


 


温柔刀点评:


谈起这首诗歌,我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政治抱负与家国情怀。或许是因为车延高的双重身作用于我的结果吧,当然,更为主要的还是来源于作品。老实说,身在某种体制内的写作,在我来看,若打个比喻的话,就好比“脚踏两只船”,或者更形象一点说,叫做“戴着脚蹽跳舞”。这当然不是规避什么敏感的“神话”,而是要从一个公共资源的共性中剥离出专属于诗人的个性。


我以为,车延高《踏响音符的脚印》,就有着那种听命于感性的跟从及“随心所欲”的顺遂——这种向往与仰望,也是人性获得解放的一个端口,或者说是一种路径。这是理想与现实冲突的结果,也是精神王国在现实的盐碱地上开出的一朵黑色玫瑰;尽管作品中的月光是一片朦胧的白,但毕竟“从一片梦里过来”。诗歌在情与理的对抗中,坦露出一个诗人的心迹(我们由着脚印寻找到的),从这个角度说,作品所踏响的音符与呈现的月色之光,就有了迷人的成分和精神审美的属性。


“有一双手把月湖掬起来,,挑一担柴,布袖抹额,,走在如泣如诉的琴弦上,身后/高山流水”——从美仑美奂的语句我们完全可以想见,那沉淀在诗人骨髓里的浪漫风情,实质上是源于对人性的坚守与对真善美的捍卫,为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灵,诗人对尘世所做的反复擦拭。我深信,有了这种执着地呵护,“寻找一根断成泪珠的琴弦”便如月在天,盈盈满怀;而脚步踏响的音符,自然也如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心驰神会。


 


《木  塔》


梁积林 


一步一响,梯阶上,那是一个人骑着马匹

那白马,开启一支芦管的黄昏


所有的燕子都提着熄灭的啾鸣

飞进了一个个笛孔中


而落在马脊上的那只

收敛翅膀,卷成一张地图


站在塔顶上的朗诵者

走出校门的一对母子,平静而贵气


一张地图,我要把你当公主一样养着

我要把你养成,一个国家


 


温柔刀点评:


诗人梁积林以《木塔》之塔搭建的平台,从外观及内部结构上看,完全可以说既是一个立体的审美空间,又是一座张扬诗人精神宇宙的塔碑。精致唯美的画面,跳脱活泼的节奏,生动形象的人物与场景,在诗人浮想连篇的翅翼下,或动或静,或坐或卧,灿然生辉。


“一步一响,梯阶上,那是一个人骑着马匹/那白马,开启一支芦管的黄昏”。诗人喜不自禁的心情,由一个远景画面开始拧开,这写实兼具神性之美的文笔,荡开了一个诗人辽阔无边的爱意,接下来的“信马由缰”,也就全都在情理之中了。


此刻已是黄昏,时光还在流泻,诗人笔下的画面依着时序展开。“所有的燕子都提着熄灭的啾鸣/飞进了一个个笛孔中”,借助一个通感的修辞,诗人将一身轻功、凌空而蹈的飞燕与晚风中的魔笛,及神秘的夜色,加工制作成一幅复合的图画,作为辅景,为主景木塔既增添了动态之美,又赋予了点睛之神韵。


最亮丽的一首风景线就要数“而落在马脊上的那只/收敛翅膀,卷成一张地图”这句了。无论是作为画中的景点,还是以名言警句身份作为诗歌的看点,不仅复活了一幅画,而且鲜活了一首诗。在“燕子”与“地图”之间搭建起桥梁,没有鬼斧神工的过人本领,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这就是我所说的“诗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诗人将原本动态连续的画面压缩,制作成一幅可以收藏于衣袖间的地图。这种把时间剪裁后又重新拼贴于同一个空间,共处一室的腕力,在我们的脑海中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受地图的诱引,朗诵者的及时出现就正当其时了。平静而贵气的“走出校门的一对母子”就成了幸运儿。在前文铺垫的基础上,最后一节诗人将另一张“地图”(眼前的景致)以借代的手法再次扩展增容,“把你当公主一样养着”,直至养成一个国家。


随着时空的延展,视野的增大,画面也自然拉抻,从木塔起身对生活寄寓的赞美的信息流也在不断增强放大。承载于诗行中丰沛的情感,虽千言万语,却止步于诗人如椽之笔,这种雄视天下,止于笔端的雄才大略的放旷豁达,透视了诗人的心胸,也廓开了诗歌的境界。


 


《一天》


周鱼


中午狂风大作,乌云终变成

滂沱大雨。此刻阳光的明亮

已经轻而易举地把一切替换。

一只鸟在鸣叫。我听见

它在鸣叫。清清楚楚。

有一天,也许几十年后,

它会消失,这里有

另一个人会经过,再自然不过,

听见另一只鸟,或者可能是荒芜之中的鸣响。


 


温柔刀简评:


周鱼将《一天》写得具体而微,这一天就成了一生,一生中的每一天,都可能是这样的一天,又一天。来者将不再是这个“周鱼”,而是另一个“周鱼”,或“鱼”之前将被冠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样去“命中”诗意,诗意就波光潋滟了起来,丰盈了起来,荡漾了起来。无论是乌云或是滂沱大雨,都将被“轻而易举地替换”为“一只鸟鸣”。


 

 


《红薯,乡下来的亲戚》


曲近


满街的香味飘过来荡过去

熟悉的味道  告知我

今天来了一群乡下亲戚

此刻,它们正在烤箱里

让城市的炭火烤热微寒的身子

挤出多余的水分


真实的内容

它们不着衣饰,不扑粉底

略含羞涩,满面烟火

似一群泥土里钻出来的土拨鼠

每张面孔,我都能

一一叫出它们的名字


乡下亲戚,太长太长的藤蔓

牵引着太多太多的心思

翻山越岭的红薯,踏着月光

一路寻亲而来

循着一个穷书生的气息

摸到了城里,在楼下

烟熏火燎地喊出我的乳名


 


  

温柔刀点评:



自诗人将“红薯”从乡下搬进城市的那一刻起,我就意识到有事要发生。不仅仅因为“它们不着衣饰,不扑粉底/略含羞涩,满面烟火/似一群泥土里钻出来的土拨鼠”,真正的原因装在诗人的骨子里——“满街的香味飘过来荡过去,熟悉的味道”,况且“它们正在烤箱里/让城市的炭火烤热微寒的身子/挤出多余的水分”。


我们没必要纠结“红薯”是作为进口的食物,还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生物。问题的关键在于:面对这“翻山越岭,踏着月光,一路寻亲而来的穷亲戚”,诗人的态度与情感导向是什么。而诗人曲近在诗歌中传达出的精神纬度及情感厚度,是我所欲罢不能的。一是因为“每张面孔,我都能叫出它们的名字”——这一点十分重要。我们知道,每个做父母最初最大的命名权皆来自于孩子,给自己的骨肉命名,此其一。其二,能够叫出名字的,都是朝夕相处熟悉的事物,如果你认识了数十种花草,你的爱自然也会成倍成倍地剧增,这是不容置疑的。


第二点,他们“烟熏火燎地喊出我的乳名”——这种亲如兄弟,亲密无间的关系,才是温暖的,值得敬佩的。字里行间支配着诗人并深入到我的肺腑的真情,让每一个字都携带着诗人的体温,通过触摸可以净化提升我们的灵魂。我突然想起了《葡萄》这首诗,之于“葡萄”的女性身份与特指领域,“红薯”的覆盖面显然要宽出很多,丈量出的人心也更敦厚殷实。


 


《盐》


汤养宗


那牧师对我说:圣经对我们的提醒

就是盐对味觉的提醒。千声万色、众口难调的人世

只有盐在看住我们贪吃的嘴巴。

而我村庄的说法更霸气

某妇煮白猴在锅里,本地叫妖,妖不肯死,在沸水中叫

她撒下一把盐,像一个朝廷水落见山石

沸水安静了,没声音了,锅里的肉与骨头,都有了去处

我的村庄说:“盐是皇帝的圣旨。”


 


温柔刀点评:


当“盐”这个普通物品作为常规意象在诗歌中被用滥到忍无可忍的时候,是汤养宗挽救了它的前途和命运。如果盐能够开口说话,它首先感谢的第一人当是汤养宗,而不是古代的某个先哲。我们这样说的时候,汤养宗在诗歌中为盐确立的身份与地位,或者说因为这首《盐》在诗歌界为汤养宗奠定下来的的领军人物的基石已牢不可破了。尽管盐作为意象时入驻诗歌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色彩,但它作为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的相似性这个特征却无法遮蔽,正是从这儿起身,它走进了汤养宗的视线并由此开始走向新生,唤醒了那沉睡在人类心底的永恒记忆。


“只有盐在看住我们贪吃的嘴巴”,这是盐作为常规武器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一般作用,而在贫穷而残酷的战争年代,它还作为一个出色的战士完成了杀菌消炎的特殊任务。和平年代,汤养宗说“圣经对我们的提醒/就是盐对味觉的提醒。”它的不可或缺性已开始穿越生活的门槛,攀援到精神王国的席位。为了将这个事实澄清,汤养宗列举了一个“骇人听闻”的事实,那叫白猴的妖下锅后无论如何不死,只一把盐下去,便釜底抽薪般解决了扬汤止沸的治标行径。


现在,我们不禁要回过头来,盐这个神奇的家伙,在生活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汤养宗给它了什么添加剂以至它有如此神奇的功能?别激动!“盐是皇帝的圣旨”——汤养宗知道你急切的心思,他顺手揭开了锅盖与谜底。读罢作品,笔者不由惊悚得冒了一身冷汗,端的是为什么,只有身在“大锅”中的人才清楚地知道。如果你还不清楚,请你扳开汤养宗的手,问他:你为什么有六根指头?为什么!


 


《磨 盘》


微紫


磨盘是古老的事物,而生活并不古老

在两片圆碾石之间,我是

被挤压的豆,麦,玉米,以及各类老粗粮

我知道碾是没错的,它圆满方正

无可挑剔,堪比社会与组织

挤压是没错的,嘶喊也没错

错的是豆子的肉体

它可供压榨的汁水内的欲望

啊,古老的磨盘,肉体的生活!


 


温柔刀点评:


“碾是没错的,它圆满方正/无可挑剔”,“挤压是没错的,嘶喊也没错”,那究竟是谁的错?微紫这个命题可谓击中了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难道说一个人作为生活大磨挤压之下的豆饼,才是天经地义的?


微紫又说:“错的是豆子的肉体,它可供压榨的汁水内的欲望”。微紫呀微紫,真的是一针见血,扎到了社会病灶中淤紫的肿块与毒瘤。作为读者,我实在不该说更多的废话,每个人的舌苔下都可能压着一座大山,而在上下牙齿的咬合中出入自由的舌头,才最有资格最有发言权,它的资历在于它在磨盘下生存并见证着。


诗人为古老的事物注入了新的精神视野,并从中“搬出”鲜嫩的卤水豆腐,不光是光鲜了我们的口感与味觉,也触及了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及神经系统。微紫以轻灵之笔勾勒出磨盘之重,有手到擒来的娴熟书写与举重若轻的上乘之功。




《天条》


小布头

 

想杀人的时候乌云就垂落下来

闪电是刀,雨滴也是

虽然闪电不承认它是焚烧

虽然雨滴不承认它发动了洪水

想杀人的时候

冰雪封住了通天路。地上雪,三尺高

河山大好,玉帝的镣铐大好

它戴在人手脚上就有手脚的形状

戴在人心上则看不见镣铐

天条杀人的时候,一般都拿爱情动刀



温柔刀点评


小布头的诗写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她从不计较诗歌应当长成什么模样,从不拘泥于诗歌的语言和形式,咋样舒服,就咋样操作,从不做作地摆造型,语言如板上锭钉,干脆利落。这种崇尚自然的性情之作,天生一副好身材,也有着一块钢铁般的好筋骨。《天条》多大!怎么操刀?诗人小布头将“天条”与内心的“道德律”摆弄在一起“手术”,一个从自然入手,一个拿爱情开刀,将天条写得有声有色,形神兼备。读之如大快朵颐,杆秤分金,豪爽透顶。




《大悲舞》


曹谁


你站在舞台的中央

他们都在推你走向悲伤

有的人在幕后伴乐

有的人站在你身后随哀乐一齐摇摆

站在舞台中央痛哭的只有你一个人


大舞台在亚欧大陆地中部

你站在帕米尔之巅痛哭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

亚细亚人在为你奏哀乐

欧罗巴人在随音乐舞蹈

唯有你一个人站在那里痛不欲生


你是世界中一个最普通的人

所有的人仍不会把你放过

他们为你歌舞

一齐助你悲伤

直到你绝望

直到你离开这个世界

他们就会一哄而散

去为下一个人哀歌




灵魂的舞蹈 不死的哀歌

——曹谁《大悲舞》的美学空间


温柔刀 


偶遇曹谁兄同题《大悲舞》,禁不住要说上几句。因为近日得知前些天曹谁兄随团去了拉萨参与诗歌采风活动,而对于世人,尤其是诗人来说,拉萨无疑是一个世外桃源,更是一处至高无上的灵魂栖息地。不必说圣洁的天空住着神灵,也不必说干净的山川生存着一生难觅的生灵,仅仅是布达拉宫庄严肃穆的建筑体及大殿前顶礼膜拜的香客,已降服了每一个不远万里前来朝拜的心。厮情厮景,唯有“天恩浩荡”这一句尚可刺穿肺腑,差强人意。


诗歌以纪实记事的手法进入“现在”(第一节),随即将镜头拉开又推远:一来鸟瞰了历史的场景(第二节),二也展望了未来的生存空间(第三节)。三点一线,立体构图,时空错落,又浑然一体,对“大悲舞”给予了深层次、宽领域、多辐射地透析,这个舞台完全可以说是诗人精心搭建的一个灵魂高台或曰神灵祭台,文化的、哲学的、艺术的各种元素,皆在历史的天空和现实的幻境中穿梭往来,交织融会。


如果对“舞者”进行仔细地打量的话,这个“舞台形象”已经完全幻化,飘升为精神不死的神话人物,或许直接来自于一个英雄传说,舞者以身殉道,换来最终的觉醒,正如那个将自己的肉身束之于十字架前受苦受难的耶稣——“唯有你一个人站在那里痛不欲生”。“他们为你歌舞/一齐助你悲伤/直到你绝望/直到你离开这个世界。”——诗歌现实的批判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言而喻的。

  

从“亚细亚”及“欧罗巴”这两个词汇中,我们似乎可以在这个地理意义以外获得更辽阔的信息,这便将《大悲舞》的“大”与“悲”捕捉得十分形象传神。呈现的这一个“站在舞台的中央”的你,也就成了立于宇宙中心的“你”——是天条,也是人间的道德律,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庄严性——难道,她同时又是圣母玛利亚?


于是,这个男女同体,人神同居,灵肉结合,光彩照人的舞者形象就清晰地立于读者面前了。至于诗歌所呈现的社会背景,及其折射出的关于社会的、政治的、宗教的、人性的、佛性的意义,只好全部交给读者自己去想象了。一个人有多大的阅读面,他的视野就有多宽。对于有些人来说,他的天空只有一片叶,一口井,或者只有一潭死水那么大——这当然不是《大悲舞》本身的肢体语言,却完全可以是潜台词。




《大湿地》


胡茗茗


被天使吻过的绿草地,让风一吹

天下人的心开始有点乱


翠鸟高过猛虎,安静大于逝水

寸草连心将湿润团团围住

怎么能够那么绿!


我像饥饿已久的羊,只顾埋头啃噬

不觉日头西斜,欢喜心多于想象力

只有牙齿愈发锋利,吞咽大美

亦被大美所吞,一直到

那么多那么多的绿

瞬间变成一片白



大湿地——地标性结构的建筑体


温柔刀 


读一首诗,读者究竟要从诗行中找到什么?我想即便有一个解释,也应当是一个很难服众的答案。笔者以为,严格意义来讲,一首诗就是一个诗人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是诗人关于这个世界全部情感的真实反映。置身于现代生活,一个诗人的文字却悄悄摸向了一块一向被人们忽略的大湿地,或者说,为一块植被葳蕤,杂草丛生,充满着野性之力,孕育着蓬勃生机的湿地吸引,诗人胡茗茗在大都市的对面发现了什么,她要将我们引领到哪里去?这就是我们今天绕过文字的背面,需要揭开的谜底。

生活中的大湿地,是动物界最可靠的一道天然屏障,也是地球村最后一快还没被现代工业染指的绿色家园,自打有人类起,这块圣地便存续万年,绵延无垠,如一块巨大的海绵,将地表的水资源牢牢吸附于自己的腹地,保姆般呵护着周边的动植物。胡茗茗将目光聚焦于此,写出了《大湿地》,可以说这个作品的横空出世,正是诗人听从并顺应了大自然神奇的召唤,对道德高地的捍卫,从精神海拔上耸立起了一座具有地标性结构的建筑体,这对胡茗茗的诗歌创作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被天使吻过的绿草地,让风一吹/天下人的心开始有点乱”。这如诉如泣的语言,如受神启。一开篇,胡茗茗便将大湿地的神性及其对人心的降服镇定功能,表达得极其通透、玄妙而富于神韵。天使之吻是种什么样的吻,风又是怎么吹,人心为什么会被吹乱?一个问题跟着一个问题而来,一个不解紧接着另一个不解而生。只要处身大湿地,这种别样的情怀就如情感爆发时止不住的泪水,稀里哗啦地分泌出来。


在大湿地,翠鸟展翅高飞,猛虎伺机而动,逝水汤汤而下,黑暗自天空降临,静谧贴着地表悄悄滋生暗长。诗人自上高下,由动而静,将对这绿色世界由外而内产生的情愫,一层层铺开,信手勾勒出大湿地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色,充满着神神秘的力量。读者徜徉其间,灵魂自由漫溯,从心旌荡漾到心神不已,慢慢学会了享受,继而又陷入思索的泥潭,水草一样岑寂下来。


“寸草连心将湿润团团围住”,这其中的一个“围”字,将诗人在蓝色星球下之于绿色梦想的怀“抱”,辉映得敞敞亮亮,晶莹剔透。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每一个人都可能灵魂破茧,游思化蝶。作为诗人的胡茗茗更是概莫能外,情不自禁将自己比作一只饥饿已久的羊,大口大口吞咽着这人间大美。究竟是造化弄人,还是听天由命,心随经传,诗人没有明确,她只用“吞咽大美/亦被大美所吞”这一句朴实无华的大实话,进行了高度形象精准地概括,答案就在其中。


我相信,每一行诗句的后面都跟着一个强大的基座,这个基座的底部,就是支撑起诗歌内核的建筑材料,有着物质基础,更有着精神视野和内宇宙气象。从胡茗茗《大湿地》这首诗,可以得到验证和充分体验。“一直到/那么多那么多的绿/瞬间变成一片白”——这,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或许连胡茗茗本人也未必能够说清,但作为诗人的胡茗茗却敏锐的觉察感受到了,并用朴素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传递到读者的舌尖。


一个出色的优秀诗人,并不在于她曾经做出过什么丰功伟绩,只要她将这种来自大自然、又连着体内神经末梢的疼说出来,让读者一起产生共鸣足矣。何况她的诗歌在带给我们无穷享受的同时,也让我们隐隐地预感知到一些现实生活之外的东西,确实真真切切地存在着,我们禁不住要拿起疑问的手锤,与诗人一起仰望,敲打,反复叩问——这就是诗歌地标建筑的意义。


 

《傍 晚》


路也


风从南面吹来

吹过江堤,吹过麻雀翅膀,吹过村庄的衣裳

当它吹过我和你的头顶时

不知不觉换成了最温柔的口气


大半个太阳脑袋被按入水杉林

那在最后夕光里弯向菜地的身躯

像是朝大地做着晚祷

那单腿站立的稻草人

在渐暗的光线里突然感到举目无亲

当最后一辆人力车吆喝着驶过了路面

整整一天的尘埃全部落定


我听见江水在不远处轻轻叹息

蜗牛粘在潮湿的屋顶

脚下的野菊在暮色里摇晃出沙沙声

一只蜥蜴在石头上留下了褐色的卑微的姓氏


这个傍晚多么轻,多么让人心疼

从什么时候起,你已轻轻揽起了我的腰

就像搂着一捆刚刚割下来的草

哦我是你臂弯里的一捆青草

是江心洲的草,是灯心草


 


生命苦短,夜幕为大


温柔刀 


我们到底要在诗歌是表现什么内容,释放什么情绪,或是说诗歌究竟要把我们带向哪里?掂量这个问题本身似要乎要比回答它来得更有趣味和意义。从路也的《傍晚》画面所呈现的那种生命不断向夜晚弯曲过去的态势和精神走向来看,我们一边要为生命的渺小微茫而加倍萤火虫般呵护于掌心,一边又要为夜色的辽阔与生命轮回的博大而唏嘘不已。


我似乎说过:诗歌的高级形式就是诗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它反映出一个诗人对外部世界看法与态度的总和,又折射出诗人风光旖旎的心理世界。如诗人路也对傍晚清风的感受“当它吹过我和你的头顶时,不知不觉换成了最温柔的口气”——这是心理的微妙变化,更是诗人与周遭环境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心理坦陈。所有那些细腻入微的感受,都是诗人敏感的思想触角触摸出来的冷与暖,再如——

“大半个太阳脑袋被按入水杉林,那在最后夕光里弯向菜地的身躯,像是朝大地做着晚祷,那单腿站立的稻草人,在渐暗的光线里突然感到举目无亲,当最后一辆人力车吆喝着驶过了路面,整整一天的尘埃全部落定,,”


这种有层次的画面感,是心仪的方向,也是情感的流向——它打开的是“此时此刻”短暂的一个瞬间,呈现的却是一生锲而不舍的牵挂。正是有了这种钟情的殚虑与忘我的沉湎,所以才有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你已轻轻揽起了我的腰”的欲辨已忘言说,悠然千万里,才有了“我是你臂弯里的一捆青草,是江心洲的草,是灯心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离主弃的浑然一体。


——唯此,才能成就一个思者的诗人情怀,唯此,才能从每一个“江心洲”的身边起程,前往并完成一个诗人的朝拜之旅;它一路洒下的阳光般叮叮当当的音符凝结成文字,就是我们众里寻它千百度而不得的诗行——这就是“整整一天的尘埃全部落定”后,整整一生的尘埃,全部落定的最后景象:地为席,天为幕,安静地倦伏于时光的中心,偶尔赋首小诗浇灌那近乎干枯的灵魂。




理论园地与原生态


1、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张无为  张无为 张无为   陈超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谭五昌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徐敬亚  徐敬亚  徐敬亚  徐敬亚  徐敬亚   黄灿然  黄灿然  黄灿然  黄灿然   罗振亚  罗振亚  罗振亚  吴敬思  吴敬思  梁志宏  梁志宏  梁志宏  赵少琳  赵少琳  陈瑞  陈瑞  张执浩  张执浩  张执浩  张执浩  马鸣信  毕福堂  蒋言礼  吴小虫  吴小虫  耿占春  耿占春  周所同  周所同  吕达  巫昂  马晋乾  李成恩  李成恩  郭克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郁葱  郁葱  郁葱  郁葱  郁葱  郁葱  关海山  洛夫  唐诗  王恩荣   李杜  病夫   赵树义  潞潞  庄伟杰  庄伟杰   甲子   张锐峰  张锐锋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西川  西川  西川  陈小素  郭金牛  郭金牛  杜学文  赖廷阶  赖廷阶  王单单  王单单  王单单  左右  雷平阳  雷平阳  木行之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爱红  潘洪科  潘洪科  大解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肖黛  玄武

孤城  于坚  于坚  于坚  于坚  于坚  于坚  唐晋  刘阶耳  杨炼  杨炼  杨炼  孔令剑  赵建雄   赵建雄  赵建雄  李元业  石头  李元胜  李元胜  李元胜  李骏虎  李骏虎  李骏虎  雪野  闫海育  闫海育  悦芳  杜涯  杜涯  金铃子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沈天鸿  沈天鸿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邓朝晖  张新泉  刘川  刘川  张二棍  张二棍  简明  简明  简明  林旭埜  卢辉  张海荣  张海荣  葛平  百定安  百定安  人邻   李不嫁  林莽  苏美晴  树才  马启代  马启代  白桦  向以鲜  燎原  梁生智   梁生智  梁生智  梁生智  谷禾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成小二  李成恩   三色堇  李不嫁  宗小白  曾瀑  宫白云  安琪   江苏哑石  潘加红  刘年  谢克强  王妃  草树  臧棣  李浔  西渡  高春林  瓦刀  张建新  何三坡  周所同  路也  张作梗   黄亚洲  桑恒昌  胡弦  李少君  李少君  李少君  李少君  李少君  周所同  周所同  翟永明  商震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罗伯特·勃莱  敕勒川  大卫   任先青  娜仁琪琪格  西娃  陈先发  李琦  六指   重庆子衣  向天笑  食指  黄礼孩  黄礼孩  黄礼孩  大解  张执浩  雷平阳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毕福堂  曹谁  王国伟   李唱白  荣荣  约翰·阿什贝利  左右  郑小琼  乐冰   孙大梅   马亭华  左拾遗  田暖  大连点点  马尔克斯  马明高  马明高  汪曾祺  左岸  李霞  林荣  林荣  涂拥  王恩荣  葛水平  王祥夫  闫文盛  十首精短诗赏析  葛平  杨凤喜  刘郎  韩玉光  雷霆  王俊才  王二  谢有顺  谢有顺  木心  雪克  雪克  雪克  雪克  雪克  张作梗  张作梗  卢辉  卢辉  卢辉  卢辉  卢辉  黄亚洲  李不嫁  苏童  韩东  谷禾  王恩荣  李少君  李少君  余华  吴言  唐依  李老乡  段崇轩  米沃什  张卫平  张卫平  张卫平  庞白  乔延凤  乔延凤  非飞马  辛泊平  辛泊平  辛泊平  芦苇岸  黄土层  黄土层  方文竹  安琪  安琪  余笑忠  谷冰  谷冰  谷冰  汉家  翟永明  胡弦  阿信  长篙  周所同  羽菲(法国)  李钥(美国)  众评

  

曹伊论战(1)  曹伊论战(2)  曹伊论战(3)  曹伊论战(4)  曹伊论战(5)  曹伊论战(6)  曹伊论战(7)  曹伊论战(8)  曹伊论战(9)



我评(综评与一诗一评)


综评:


林静  路军锋  王俊才  姚宏伟  毕福堂  崔万福  白恩杰  张海荣  张二棍  葛平  杨丕梁  雷霆  荫丽娟  张琳  霍秀琴  韩玉光  王文海  王小泗   武恩利  罗广才  宗小白  韩庆成  《“地域写作”的传承与突破》  《试论现代诗“好诗”的标准----论马启代的现代诗》  张建新  王爱红  罗广才  牛梦龙  老刀客


一诗一评:


马启代(1)  马启代(2)   马启代(3)   马启代(4)   马启代(5)  马启代(6)   马启代(7)  马启代(8)  马启代(9)罗广才(1)  罗广才(2)  罗广才(3)  罗广才(4)  罗广才(5)  罗广才(6)  罗广才(7)  蒋言礼(1)  蒋言礼(2)  蒋言礼(3)  蒋言礼(4)  蒋言礼(5)  蒋言礼(6)  蒋言礼(7)  蒋言礼(8)  蒋言礼(9)山翠(1)   山翠(2)  山翠(3)  山翠(4)  山翠(5)  山翠(6)  崔万福(1)  崔万福(2)  崔万福(3)  崔万福(4)  崔万福(5) 姚宏伟(1)  姚宏伟(2)  姚宏伟(3)  姚宏伟(4)  姚宏伟(5)  姚宏伟(6)  姚宏伟(7)  姚宏伟(8)  姚宏伟(9)  姚宏伟(10)刘年(1)  刘年(2)  刘年(3)  刘年(4)  刘年(5)  月牙儿(1)  月牙儿(2)  月牙儿(3)  月牙儿(4)  月牙儿(5)余秀华(1)  余秀华(2)  余秀华(3)  余秀华(4)  余秀华(5)  余秀华(6)  余秀华(7) 

潇潇(1)  潇潇(2)  潇潇(3)  潇潇(4)  潇潇(5)  潇潇(6)原野牧夫(1)  原野牧夫(2)  原野牧夫(3)  原野牧夫(4)原野牧夫(5)  

王俊才(1)  王俊才(2)  王俊才(3)  王俊才(4)  王俊才(5)  王俊才(6)  宋清芳(1)  宋清芳(2)   曹谁(1)  曹谁(2)  帕斯  陈庆  雪铓  付海平  雷霆  简明  张二棍   聂权  崖山后人  长林晓歌  韩玉光  周所同  樊建军  燕南飞  许剑桐  梁志宏



诗歌活动


● 和顺县“相约七夕、相遇和顺”大型诗歌采风笔会回放之一(总155期)

● 和顺县“相约七夕、相遇和顺”大型诗歌采风笔会回放之二(总157期)

● 诗眼睛||理论园地:王恩荣《对县域新诗写作中提出问题的试答--答榆州诗友问》(总535期)

● 诗眼睛||缅怀大师,传播文化:多倫多「湖畔書院」主辦的洛夫詩歌朗誦賞析追思會纪实(总394期)

● 诗眼睛||汇总:《诗刊》“E首诗”2018年山西入选者被推荐所有作品欣赏 (总514期)

● 诗眼睛||书讯:《三晋诗人》创刊发布会在太原龙城国际成功举办(总563期)

● 诗眼睛||快讯:“新时代都市诗歌创作与走向研讨会”在太原成功举办(修定版)(总622期)

● 诗眼睛||远方:梁志宏:行走俄罗斯(组诗)(珍藏版)(总638期)

● 诗眼睛||年度推荐:《诗眼睛》2018年推送入选《中国微信诗歌年鉴》的作品(总673期)

● 诗眼睛||书讯:《汉诗三百首·2018卷》目录和编后记(修正版)(总715期)

● 诗眼睛||海外诗会 传播文化:【多伦多诗友会】首届华人诗歌研讨会:切磋诗艺,共求美好(总719期)

● 诗眼睛||五告读者书:平台运作与五告读者书(总788期)(2017.3-2019.4 珍藏版)

● 诗眼睛||母亲节专辑:张新泉、西川、黄亚洲、娜夜等五十首献给母亲节的现代诗精选,每首诗都能让你流泪!(总800期)

● 诗眼睛||母亲节专辑之二:欧阳江河、韩东、张执浩、大卫等五十八首献给母亲节的现代诗精选,每首诗都能让你流泪!(总802期)

 诗眼睛||端午节专辑:晋中市纪念屈原诗歌征文获奖作品展播(总823期)

 诗眼睛||端午节专辑之二:余光中、欧阳江河、大解、娜夜、张执浩等古今诗人献给屈原之 汨 罗 诗 章!(总826期)

● 诗眼睛||诗歌活动专辑:任爱玲诗歌研讨会暨《尘世之光》首发式在太原举行(收藏版)(总834期)

● 诗眼睛||诗歌活动专辑:徐忠诚 赵玉兰《灯下絮语》《溪涧兰草》出版作品研讨会 (收藏版)(总871期)


个人年度报告


● 诗眼睛||个人年度报告:王恩荣二〇一七年年度发表作品情况(总318期)

● 诗眼睛||个人年度报告:王恩荣2018年阳历1月份到12月份底刊发的作品情况(总670期)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