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眼睛||好诗点评79:洛夫/余光中/痖弦/舒婷/项美静/周涛/罗门/杨牧等 点评家:王立世(总1121期)

王恩荣主编 诗眼睛 2021-10-07





王立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诗刊》《星星》《绿风》《诗潮》《诗选刊》《诗探索》《创世纪》《中国作家》《人民日报》《青年文学》《诗歌月刊》《上海诗人》《中华日报》《世界日报》等国内外多家报刊发表诗歌1000多首,另发表文学评论50余篇。作品入选《新世纪诗典》《2014——2015中国年度诗人作品精选》《中国年度优秀诗歌2015卷》《双年诗经——暨中国当代诗歌奖获得者作品集(2015—2016)》《上海诗人十年精选》《中国新诗排行榜》《21世纪世界华人诗歌精选》《新诗百年爱情诗选粹》《中国新诗》《中国百年新诗经》《中国百年诗人新诗精选》《中国首部微信诗选》《中国诗人生日大典》《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名录》《中国青年诗选》《中国实力诗人作品选读》《中华美文新诗读本》《当代诗歌精品赏析》《当代著名诗人作家手书》等70多部选集。《夹缝》被《世界诗人》推选为2015“中国好诗榜”二十首之一。主编《当代著名汉语诗人诗书画档案》。获全国第二十五届鲁藜诗歌奖,第三届中国当代诗歌奖(2013-2014)等多种奖项。《文艺报》《文学报》《作家报》《名作欣赏》《诗探索》《草原》《飞天》《诗国》《山西文学》《黄河》《山西日报》等多家报刊.





本期点评诗人:


洛夫/余光中/痖弦/舒婷/项美静/周涛/罗门/杨牧/张默/舒兰/林焕彰/夏宇/白萩/金筑/沈花末/鲁蛟/羊令野/高准/陈黎(排名不分先后)







《因为风的缘故》


洛夫


昨日我沿着河,

漫步到,

芦苇弯腰喝水的地方。

顺便请烟囱,

在天空为我写一封长长的信,

潦是潦草了些。

而我的心意,

则明亮如你窗前的烛光,

稍有暧昧之处,

势所难免,

因为风的缘故。

此信你能否看懂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

你务必在雏菊尚未全部凋零之前,

赶快发怒,或者发笑。

赶快从箱子里找出我那件薄衫子,

赶快对镜梳你那又黑又柔的妩媚,

然后以整生的爱,

点燃一盏灯。

我是火,

随时可能熄灭,

因为风的缘故。



(这是洛夫在妻子陈琼方生日那天所写的一首诗。那天,他的妻子娇嗔地说:“今天若不为我写首诗,生日晚会就取消!”朋友的邀请已经发出,若真的取消怎么可以?此时,一阵风吹来,将桌子上的蜡烛熄灭。情急之下的洛夫突然来了灵感,兴笔写了这首诗。后来,他们的儿子——台湾著名歌手莫凡,将它谱成曲,演唱出来。

那天的发布会,一直在放这首歌,很美很美。现场来了许多年轻人,带着崇敬的心情来看望一个80多岁的诗人,场面十分感人。洛夫先生现场朗诵了这首诗,他的夫人在台下,眼神中满是深情。谁说爱情会随着岁月越来越淡?


我在想,一个80多岁的人,倘若他是官,早就门厅冷清,若是商,来者必因其财。但诗人到了这样年纪,正是白金的时期。越老,生命愈加灿烂。我敬慕这样的人,不是因为他的名气,而是他对理想的永恒追求!真正的诗人不是看年轻时候的激情浪漫,而是看年老时候的恬淡从容。---巩孺萍)



《因为风的缘故》是台湾诗人洛夫于81岁生日前夕写给太太陈琼芳的一首情诗。81岁已经是暮年了,但诗人身上没有一点暮气。开始写“昨日我沿着河,/漫步到,/芦苇弯腰喝水的地方”。节奏舒缓,心情散漫。本来是风吹弯了芦苇,但却说芦苇为了喝水才弯腰,拟人的手法增添了生活情趣。“顺便请烟囱,/在天空为我写一封长长的信,/潦是潦草了些。/而我的心意,/则明亮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顺便”好像漫不经心,体现出一种自然和从容,与年轻人煞费苦心有别。但诗人的浪漫天性没有因年龄而消退,他把烟囱想成巨笔,在天空上给太太写信,信潦草了些,但心意如烛光一样明亮。“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这个“暧昧”与年轻恋人的“暧昧”不同,是有些话不便直说,曲径方可通幽。芦苇弯腰、信潦草、暧昧都是“因为风的缘故”。“此信你能否看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务必在雏菊尚未全部凋零之前,/赶快发怒,或者发笑。/赶快从箱子里找出我那件薄衫子,/赶快对镜梳你那又黑又柔的妩媚,/然后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暧昧可能看不懂,这是诗人的曲笔,留下了余地。但诗人说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赶快展现你的妩媚,哪怕是发怒,去点燃爱之灯。“务必”二字说明时间刻不容缓,为什么这么急呢?“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因为风随时可能把生命之火吹灭。如果不抓紧时间,生命会留下很多遗憾。这比读懂信的内容重要多了。这首诗风隐喻自然,有不可抗拒之力,诗中一共重复出现三次,显示人在自然面前的脆弱和无奈。火隐喻生命,在诗人看来,生命就是要燃烧,发光发热,但最终会被风吹灭,因而要格外珍惜。灯隐喻爱情,爱情就是生命的灯塔,引领人生,照亮生命。这三个意象存在内在的联系。这首诗节奏感强,由慢到快,情感逐步升温,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谈中国新诗,不能绕过台湾。谈台湾新诗,不能绕过洛夫。台湾新诗现代化进程有目共睹,洛夫是台湾现代诗歌的一面旗帜,他与张默、痖弦创办的《创世纪》成为台湾现代诗的摇篮。《因为风的缘故》是洛夫写得最自然的诗,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诗学融合在一起。继承了传统,但又不拘泥于传统。学习西现代诗歌,但又不崇洋媚外。他是本土诗歌现代化、西方诗学本土化最完美的实践者,无愧为“诗魔”,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王立世)。




《等你,在雨中》


余光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外,

在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


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2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5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 


 

《乡愁》是余光中怀乡诗的代表作,《等你,在雨中》是他爱情诗的代表作。这首诗写得很美,题目虽五个字,字字都有意义。等是中心词,是一场浪漫的约会。你,虽无具体姓名,指代相约的人。在,是置身其中。雨中,是约会的环境,渲染情感的缠绵氛围。雨是造虹的雨,色彩明亮,充满希望。诗中的景设置在莲池旁,红莲如红焰。蝉声与蛙声,此起彼落,悦耳动听。在烟雨江南的美景中,没有等来相约的人,如果是现代人,可能急不可耐,表现出心浮气躁,或怨声载道,或皱眉徘徊,甚至一走了之。诗中的男子却心平气和、气定神闲,“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移情于莲,是人像莲,还是莲像人,是赞美莲,还是赞美人?莲与人合二为一,所以来不来都不影响好心情。在等的过程中,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想象牵着对方的手,漫步雨中,如莲的清香扑鼻而来,男子情不自禁地喊出“小情人”,三个字把情感推向高潮。诗人重点对“小情人”的手进刻画,“应该采莲”,“摇一柄桂桨”,是江南女子的手,仿佛从莲叶中划船而来。这样的女子,在无论在“时间之内”,还是“时间之外”,等多久都是值得的。刹那就能获得永恒,永恒就体现在刹那。爱情的力量和价值就在这里。余光中写得采莲、划浆源于《西洲曲》和《采莲曲》的意境,他从不排斥传统,但也接纳现代,“科学馆”“瑞士表”就是现代的象征,传统与现代融于一起。七点钟,“小情人”翩翩而来,“像一首小令”精美,来自一则爱情的典故,或姜白石的词里,是一位古典美人,端庄大方,风采奕奕,具有东方女性的美。来后的情景一字不提,让人着急。这就是诗,没来前,思绪万千,来了后,什么也不写,虚虚实实,留下想象的空间。这首诗整体效果特别好,情和境完美融合,人和景互衬,古典与现代兼顾,视觉、听觉、嗅觉交错使用,造成一种朦胧的效果。“等你”“在雨中”“刹那”“永恒”“你走来”等词语反复多次,富有音乐的节奏感,强化了抒情效果。台湾一些诗人追求诗歌的现代过了头,不仅是形式上,就是内容和情感上完全西化,是中国人替外国人抒情,这样的诗写得再好,也没有多大价值。余光中不同,他是先西化,后回归,在传统与现代中游刃有余,回归传统不抛弃现代,追寻现代不薄传统,这首诗充分印证了他的审美取向(王立世)。




《秋歌 》

——给暖暖 


痖弦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 

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远了 

暖暖 


雁子们也不在辽夐的秋空

写他们美丽的十四行诗了

暖暖


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 

在南国小小的山径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秋天,秋天什么也没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1957.1.9.



写秋日的诗,不是过分萧瑟,就是过分热烈,痖弦这首《秋歌——给暖暖》,从题目开始就安排下两条线,一条萧瑟,一条温暖,用温暖冲淡了萧瑟,用萧瑟烘托温暖,萧瑟减轻了,温暖加重了,这就是痖弦的高明。写萧瑟,意象繁密,从古典诗词脱胎换骨而来,传统的意蕴浓得化不开,但手法上很现代,比如“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不同于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 ,由被动变主动,这可能也是现代观念作崇。暖暖是谁?也许谁也不是,是一个象征,诗人内心深处的梦想和召唤。“秋天,秋天什么也没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什么也没留下”和“只留下一个”这种矛盾的表达更有意味,“什么也没留下”是说没有一点萧瑟的印象,表明内心的阳光。“只留下一个”突出“暖暖 ”的重要性和唯一性。“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暖暖就是一切,一切就是暖暖,暖暖就是诗人的全部,再别无它求。诗人火一般的热情冲淡了秋日的萧瑟,正体现了“诗人终生殉美”的理念和“思想要深,情感要真,技巧要新”的诗学追求(王立世)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八十年代,具有文艺复兴的社会环境和创作氛围。北岛、舒婷、顾城引领了新诗的新潮流,被定义为朦胧诗派。现在看来也没有多朦胧,只是在文化废墟上开出的花朵显得格外艳丽,与那些被政治绑架的传声筒式的作品相比确实朦胧,诗歌开始由政治向生命转变,由社会向人性转变,由忠诚向质疑转变,由顺从向反抗转变,由直白向含蓄转变,由单一向多重转变,由逼仄向广阔转变,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艺术之门被打开了,改革开放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北岛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树》、顾城的《一代人》几乎成了家喻户晓、国人皆知的名篇。在特殊的年代,爱情被认定为封资修的东西,冠以“不道德”的标签。张弦在《被爱情遗忘的角落里》写到八十年代的年轻人一谈爱情就脸红的历史尴尬。舒婷在朦胧诗人中,她没有北岛咄咄逼人的时代情结,没有顾城隐居在童话里的七彩梦呓,她与时代保持一个恰当的审美距离,更侧重于人性与人格的挖掘和抒写。《致橡树》写得是植物,但象征着爱情,表达了爱情和人生的信念和价值,与六七十年代的爱情诗有了质的区别。这首诗继承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女性独立平等的思想,从人性被摧残人格被侮辱损害的特殊年代过来的人,读到《致橡树》感到人的尊严被重新提出来了,不仅女性喜欢读,男性也喜欢读,引发全社会心灵的共鸣。“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如果深入分析,木棉生长在南方,橡树生长在北方,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爱情。但事实上永远不可能在一起,就是说这首诗不符合生活的真实,按一般文学规律看,不符合生活真实就不可能达到艺术的真实,但舒婷这首诗在历史转折时期,没有人去这样苛求。橡树代表男性的阳刚之美,木棉代表女性的柔中有刚,符合人们的感性认知,独立平等自由共享的思想也暗合人们的精神愿望,觉得情感是真实的,诗中虽不见一个情字,但每个意象里都藏着情(王立世)。





《领带之吻》


项美静


当领带吻上脖子

死亡顿时华丽起来


男人呀男人

你亲手将自己,勒死

在虚荣的绞形架下


 

很多诗人写过吻,甜蜜的爱情之吻,但没有写过领带之吻,这是台湾女诗人项美静的奇思妙想。“当领带吻上脖子”,给人亲昵的感觉,这不难理解。“死亡顿时华丽起来”,这个吻原来是死亡之吻,诗意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突兀得让人喘不上气来。既然是死亡,死亡一般说是黑色的,怎么又说华丽,也许与领带的颜色有关,在这里是反讽。当我们读到第二节时,才知道这个领带是出于虚荣才戴上的,诗人比作绞形架,男人就死在这个上面,结局很悲惨。这个想象很奇崛。人们常说虚荣害死人,但没有诗人说得这么形象。女诗人写得是男人,其实女人更爱慕虚荣,但都不是绝对的,虚荣与性别无关,所以将“男人呀男人”改为“人呀人”更准确,更客观,也不会引起男同胞的反感。这首诗体型不大,但容量不小,给人灵魂巨大的冲击。语言、意象都很独特,可以领略台湾新诗的魅力(王立世)。





《野马群》


周涛 


兀立荒原

任漠风吹散长鬃

引颈怅望远方天地之交

那永远不可企及的地平线

三五成群

以空旷天地间的鼎足之势

组成一幅相依为命的画面


同是马的一族

却与众马不同

那拖曳于灌丛之上的粗尾

披散胸颈额前的乱鬃

未经梳理和修饰

落满尘沙的背脊

不曾备过镶银的鞍具

强健的臀部

没有铁的烙印

在那桀骜不驯的野性的眼睛里

很难找到一点温顺


汗血马的后代

突厥铁骑的子孙

一次酷烈的战役中

侥幸生存下来的

古战场的遗民

荒凉土地的历史见证


昔日马中的贵族

失去了华贵的马厩

沦为荒野中的流浪者

面临濒于灭绝的威胁

与狼群周旋

追逐水草于荒漠

躲避捕杀的枪口

但是,即使袭来旷世的风暴


它们也是不肯跪着求生的一群


也有过

于暮色降临之时

悄悄地

接近牧人的帐篷

呼吸着人类温暖的气息

垂首静听那神秘的语言和笑声

潜藏于血液中的深情

从野性的灵魂里唤醒

一种浪子对故土的怀念

使它们久久地

默然凝神

可是只需一声犬吠

又会使它们

消失得无踪无影


牧人循声而出

遥望那群疾不可追的

隐匿于夜色之中的黑影

会轻轻地说:

哟嗬,野马群……


 


八十年代中期,周涛 与杨牧、章德益形成的新边塞诗派是中国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也是地域写作中地域特征最突出、创作风格最鲜明、艺术成就最大的创作队伍之一。


《野马群》最能体现新边塞诗派粗犷、豪放、苍凉、勇武、刚强的风格。第一节画面感极强,像一幅雕塑,野马群面对荒原漠风,一付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态。第二节从“粗尾”“乱鬃”“背脊”“臀部”外形上刻画与众马不同之处,一看就不同于被驯服的家奴,而是野性十足,异常强悍。第三节,交待其出身不凡。第四节,写它们从贵族沦为流浪者,面临生存的考验,不是“与狼群周旋”,就是“躲避捕杀的枪口”。越是在危险的时候,越能体现出意志和尊严。第五节用一句话回答了“即使袭来旷世的风暴”这个生死考验的问题:“它们也是不肯跪着求生的一群”,这是全诗的诗眼,是最闪亮的地方,能体现英雄气概和生命意志的地方。第六节,写它们“呼吸着人类温暖的气息”和“对故土的怀念”,这种美好被“一声犬吠”吞噬得“无踪无影”,残酷的环境锤炼出独有的敏觉。最后一节以牧人的遥望和轻叹收尾,野马群虽然“隐匿于夜色之中”,但依然晃动在我们眼前。“哟嗬,野马群……”,一个省略号让人玩味不已。周涛笔下的野马群既有野性,又有人性,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表面上是写野马群,实际上是抒写人类苍凉的命运和坚不可摧的生存意志和尊严。


周涛说:“诗应该像植物,在哪里落地,遇到合适的气候和生长条件,自然成长起来,这样的生长方式不管什么品种,都是独特的。如果是嫁接的,就不能说带有原创性”。动物也一样,野马群如果放在江南恐怕野性就会消失,只有荒原才适合它们。当代诗歌的同质化问题十分严重,周涛讲原创性是有远见的。很多诗歌理论家赞美一个诗人时,常说其诗像那位伟大的诗人,这种赞美其实是在批评。周涛的诗以新疆和大西北为背景,大漠、戈壁、神山、雪原、河谷、汗血宝马、草原雄鹰、虎豹苍狼、鸦群夜茑、白桦胡杨,沙荆枣林构筑了他雄伟的诗歌,与古边塞诗派不同,与新边塞诗派也不同。这种诗与一个人的气质气度气量有很大关系,别人学不来。章德益对周涛的评价是:“我们有幸聆听到一个诗人内心深处久远不绝的天籁。并由此体味到作者精神深处的血泪脉动。”周涛自谦他的诗是初中水平,很多老子天下第一的诗人是什么水平呢?(王立世)




《窗》


罗门


猛力一推 双手如流

总是千山万水

总是回不来的眼睛


遥望里

你被望成千翼之鸟

弃天空而去 你已不在翅膀上

聆听里 你被听成千孔之笛

音道深如望向往昔的凝目

 

猛力一推 竟被反锁在走不出去

的透明里


 

罗门的《麦坚利堡》在第一届世界诗人大会时被宣称为近代伟大的作品。从《窗》这首小诗可以见证他诗艺的卓越。我认为这是一首怀乡诗,虽不够明朗,但情感的黏稠度不亚于余光中的《乡愁》,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窗,是望乡之窗,平时是关闭的,乡愁是关不住的。“猛力一推 双手如流”,“猛力”正是思乡强烈的表现。“如流”之洪水一泻千里,越过千山,汇入万水。“总是回不来的眼睛”,虽贪婪故乡的山水,但不能身临其境,只能遥望。很巧妙地过度到第二节,“你被望成千翼之鸟/弃天空而去 你已不在翅膀上”。“你”指代故乡,比作“千翼之鸟”,越飞越远,其实故乡的地理位置是不变的,这种错觉是归心似箭所致。故乡越来越渺茫,由遥望转为聆听,“你被听成千孔之笛”,这是幻化出的意象,“音道深如望向往昔的凝目”,千孔决定了音道幽深,有多深呢,又用凝目的距离作比。这样的望这样的听,一个思乡者的形象就站立起来了。第三节:“猛力一推 竟被反锁在走不出去/的透明里”,又回到开头的“推”,“反锁”说明走不出乡愁,乡愁不是烟雨,而是透明的。罗门认为,诗人工作的重心,就在于“如何使人类由外在有限的目视世界,进入内在的灵视世界”。这首诗是最好的实践。他不拘泥于形似,而是寻找有助于表达内心世界的物象,以抵达心灵深处。受传统诗词影响,罗门的诗语言凝练简洁。受西方现代诗歌的影响,善用通感营造意象。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又一典范(王立世)。



《黑衣人》


杨牧


飘去,飘去。在我眼睫之间

小立门外,忆忆涛声

黑衣人是云啊!暴雨之前

我把挂在窗前的雨景取下

把苍老的梧桐树取下

把你取下


 

此杨牧,是台湾十大诗人之一。这首《黑衣人》给人神秘感,像武侠小说里的人物,读完后才知不是。第一句眼睁睁地看着黑衣人“飘去,飘去”,却无法挽留。“飘去,飘去”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像羁旅天涯的流浪汉,难以回归故土,伤心不必多言。第二句,黑衣人曾经在门外站了一会儿,为什么不敲门不进家?怕引起伤感,还是其它原因?不得而知。“黑衣人是云啊!”,一下从门前飘到天上,而且是乌云啊,要不怎么是黑衣人呢?乌云的背后就是暴雨,诗人害怕这暴雨来临,在暴雨之前,“我把挂在窗前的雨景取下/把苍老的梧桐树取下/把你取下”,这几句化用了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这是写愁的诗句,杨牧反其意而用之,把因黑衣人带来的凄惨景象统统拿下,连黑衣人也一并拿下,三个“拿下”天空一下变得晴朗,黑衣人仿佛从遥远的天涯回到现实中来。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诗人懂得曲径通幽的技巧,写得精心精巧精美。直到读完全诗,我们也不知道黑衣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只感觉离我们很近,也许就是擦肩而过的那个人,诗人写得扑朔迷离,而又情真意切,让人怀想不已(王立世)。




《家信》


张默


读一句,咳一声

我已不知咳过多少次血了

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

捧在我的手上

站在我的心里

就像一根根苍白而又柔软的乱发丝

一波一波地

向我的血脉涌入

唉!读它啃它有什么用呢

一张皱皱的劣等纸

能让时光倒退四十年

我年轻的娘啊


 

张默是台湾《创世纪》三位创始人(其他两位是洛夫和痖弦)之一,为台湾新诗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诗相对于大多数台湾诗人而言,属于好懂的诗,其诗味有增无减,比那些难懂的诗还浓,像这首《家信》,诗人是用生命去读的,用血去写的。读得时候,能咳出血来。“我已不知咳过多少次血了”,说明诗人不知已经读过多少次了,对于一个离乡多年的游子,没有什么比家信更能触动灵魂,家信像药一样能减轻思乡的病。诗人捧着家信,家信就有站在心里的感觉,乡愁有了立体感,似乎还没有人这么写过。把密密麻麻的字迹比作乱发丝,形象地说明诗人心绪繁乱。“唉!读它啃它有什么用呢”,在情绪快要进入高潮时突然跌入谷底,诗人为什么这么低落呢?我们能想到诗人把家信读得有了皱褶,读得流干了眼泪,遥望了经年的故土仍无法返回。虽是“皱皱的劣等纸”,但“家书抵万金”啊,“能让时光倒退四十年”,看到“/我年轻的娘啊”。最重要的人物放在最后出场,而且是四十年没见一面,“我年轻的娘啊”现在如何?时空阻隔,音容渺茫,一封家信带来了亲人的信息,也触动心底埋藏了四十年的思乡之苦。诗人还有很多话没有说出来,压在心上,如鲠在喉,让读者慢慢去体味(王立世)。




《乡色酒》


舒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

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这首诗的构思明显受到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影响,以月写乡愁算不上新颖,但舒兰写得还是很感人。首先时空的转换孕育着浓郁的诗情。三十年前故乡月通过柳树梢头望我,三十年后后我通过椰树梢头望月,柳树梢头和椰树梢头显示不同的地域。三十年前,“我正年少”,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觉得人和月一样圆。三十年的阻隔,饱偿思乡之苦,望月怀乡是常有的事,这时候的月与年少时的月感觉截然不同,变成了一杯满满的乡色酒,乡愁也满满的。乡色是一种什么色?在这里,乡色比任何一种色泽都感人,唯有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别离,才能把月想成酒,给酒染上这种说不清的色。两种场景,两种心绪,从年少到不再年轻,从不知愁到满满的愁,诗人经历了什么,感悟到什么,一切都在对比中。这首诗的情感张力就在多重对比中,时间的对比,地点的对比,月与月的对比,我与我的对比,无愁与多愁的对比,被动与主动的对比,对比中凸显乡愁的重量和渴望祖国早日统一亲人早日团聚的美好愿望(王立世)。




《1970年的无心论》

——柏拉图说:恋爱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病


林焕彰


 

一颗心

不是你带走,就是


所以,两个人经常

有一个

无心


 

这是一首爱情诗。我认为题目中的1970年没有意义,反而限制了诗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爱情,爱情在表现形态上会受到时代的影响,但真正的爱情具有永恒的性质,这就是为什么古代一些优秀的爱情诗现在读起来还会怦然心动的原因。也许诗人隐含着对社会的失望,言外之意是唯有爱情才能安慰心灵。副标题引用柏拉图的一句话,与诗的内容形成互文。诗的内容并不难理解,恋爱中的人,智商降为零,情商升得最高,诗中说总有一颗心被一颗心带走,两个人中总有一个无心。其实心不会被带走,只是表达一颗心为另一颗心跳动,一颗心在思念另一颗心,总感觉自己的心被恋人偷走了似的,两颗心好像就在一起,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能碰撞出爱情的火花,甚至达到癫狂,如柏拉图所言的“恋爱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病”。内容也存在互文。普通题材也能处理得风生水起,这就是台湾诗人的艺术能力(王立世)。




《甜蜜的复仇》


夏宇


把你的影子加点盐 

腌起来 

风干


老的时后 

下酒



一个诗人一辈子能有一两首诗流传后世,就无愧于诗人的称号。最让人抱憾的是有的诗人写了几千首诗,却没有一首甚至一句能让人心动并记住。夏宇有这一首诗就够了,是她的巅峰之作。《甜蜜的复仇》让我想起徐志摩《沙扬娜拉》里“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复仇怎么会有甜蜜的感觉?诗意有陡峭突兀之感,令人回味不绝。中心词是复仇,复什么仇?怎么复仇?复仇的结果怎样?这可能是读者想要探求的。如果按照读者的思路写下去,可能就是一首平庸之作,甚至是一首散文化的诗。诗人的不同凡响就在于省略了很多,从影子写起。不懂诗艺的人生怕读者不明白,生怕遗漏了什么,结果把空间都自我消费啦。诗人为什么要写“你”的影子?因为人已别她而去,只有影子还留在心中。影子为什么要加盐?因为受过一次伤害,诗人怕美好的影子也变质,才有“腌起来”的奇思妙想,“风干”就更保险了。貌似荒诞,表达了一种刻骨铭心的爱。“风干”后干什么?老时下酒,成了一份精神佐料,到此方才明白了“甜蜜”的意思,也透出深深的孤独。这首诗想象奇特,意象新颖,情感含蓄,是诗中的诗,是经典中的经典(王立世)。




《重量》 


白萩


醒来 

发觉藤萝满地 

果实已是累累 


还有什么话可说 

我是岩层 

怀着男人的固执 


而你只是 

一粒小小的种子 


一个小小的缝隙 

一点小小的温情 

今日已蔓延成 

我人生全部的重量 


 

白萩是台湾本土诗人,他的诗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对苦难、卑微、无奈的小人物怀有深深的悲悯。艺术上善于将语言“扭曲、锤打、拉长、压挤、碾碎”,后来又从现代派回归到乡土派。《雁》是用现代手法写乡土情怀,让我们了见证了台湾现代诗的虹霓,也领略了寻根的精神魅力。“天空还是我们祖先飞过的天空”,极富历史纵深感。


《重量》写得比较传统,但仍有现代意味,也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产物。诗人现身说法,用“种子”和“岩层”作比,在“一个小小的缝隙 ”这种狭窄、阴暗的环境中,享受着“一点小小的温情”,梦醒后发觉已经 “藤萝满地”,像儿孙绕膝一样其乐融融。“果实累累”, 生命有了重量。不管环境如何,都不忘执着生长,这是对生命意志的赞美,对生命价值的肯定。无疑,这是一首生命之诗,负载着民本的思想(王立世)。




《生日蛋糕》


金筑


掌声响起

小心翼翼的

再次将余生切开


 

金筑是《葡萄园诗刊》的掌门人,我在主编《当代著名汉语诗人诗书画档案》时,曾多次向他约稿,他终被我感动,寄来了诗和字。在我印象中,他属于理性大于感性的那类诗人,这首诗起码是平分秋色,甚至感性大于理性。掌声响起,这是每个生日共有的场面,看到的是笑脸,听到的是祝福,如果这样写,在情理之中,还谈不上诗。金筑不写那些大家都知道的,千篇一律的,而是把每一块蛋糕当作余生,还能切多少次呢?他不说人生如梦,只说蛋糕越剩越少,想到这,未免有些悲凉,下刀时难免要小心翼翼。“再次”意味深长。表面上少了些生日的快乐,收获的是对人生的思考(王立世)。




《水仙的心情》


沈花末


下午时分

一些剪尾燕拥着风

停下来,坐着等待


我怀着水仙的心情

垂下发

白衣斜进水里

一道银亮的姿势

泻出互相阅读的惊喜

年少时的想望


你或也喜欢这样

这样的互见

并且

花草和流水

静静地从身边绕过


一声落叶

纷纷惊起秋天


 

我毫不掩饰对台湾诗人的喜欢,他们的诗在我看来比很多西方现代派大家都写得好,因为他们掌握了现代派的技巧,又深受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以前还没有读过沈花末的诗,一首《水仙的心情》就把我征服了。水仙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心情?能意会得到,但一下说不清,还感到很美,很纯洁,很青春。诗是一种感觉,如果能说得清,恐怕也不是好诗。“白衣斜进水里/一道银亮的姿势”。谁能把水仙写得这么美?一个“斜”字让水仙活了,姿势怎么还银亮?这是通感,这是青春的姿势,生命最美的姿势。“你或也喜欢这样/这样的互见”。淡淡的语调,浓浓的深情。这首诗开头写剪尾燕等待,等待什么呢?读者并不清楚,留下一丝悬念。到结尾才恍然大悟,原来秋天已到,大雁是等待南归,又有一丝淡淡的忧伤,首尾呼应得很自然。一般是秋天看到落叶,诗人是写落叶纷纷惊起秋天,很独特,少了些萧瑟,多了些季节转换、光阴流逝的感慨。这首诗在浓淡、深浅、薄厚、冷暖尺寸把握得特别好,找到了一种贴近内心的语言和节奏,有“温暖的雪崩”的柔情,有闲云野鹤的精神境界(王立世)。




《清·翠玉白菜》


鲁蛟


昨夜的清露犹在

今晨的泥香犹存

即使再在时间里埋上千百年

还是依然脆嫩

还是依然晶莹

而那只猛猛饕餮着的螽斯

仍然是不能用指去碰的

一碰 就会


 

读过很多写文物的诗,可能写得比鲁蛟复杂,但没有鲁蛟这首感人,因为他把文物写活了,还原文物最初的生命感觉。“昨夜的清露犹在/今晨的泥香犹存”,视觉与听觉并用,这翠玉白菜好像刚从田野里采摘而来。假设再埋上千百年,“脆嫩”和“晶莹”的质地依然不变,又证实了这是一件文物,是一件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文物。最精彩的是叶子上的螽斯,“仍然是不能用指去碰的/一碰 就会/跳/走”。螽斯和活的一样,衬托出白菜和真的一样,这个螽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文物的价值主要是历史和文化的价值,诗人却让它起死回生,获得生命的价值(王立世)。




《蝶之美学》


羊令野


用七彩打扮生活,

在风中,我乃文身男子。

和多姿的花儿们恋爱整个春天,

我是忙碌的。


从庄子的枕边飞出,

从香扇边沿逃亡。

偶然想起我乃蛹之子;

跨过生与死的门槛,我孕育美丽的日子。


现在一切游戏都告结束。

且读逍遥篇,梦大鹏之飞翔。

而我,只是一枚标本,

在博物馆里研究我的美学。


 

庄子化蝶的生命哲学,最容易触碰诗人的灵感。羊令野借蝶抒写人生的感悟,虽没有大悲大喜的起伏动荡,但曲折的心路透出一种旷达和自足。从第一节,我们窥探到诗人生活的丰富多彩、忙碌充实,这与很多台湾诗人的孤独空虚甚至心灰意冷截然不同。第二节,诗人写到被香扇扑打的逃亡,生命虽然有过落魄和疼痛,但幸运的是最终跨过生死的门槛,犹如雨过天晴一般。第三节,“现在一切游戏都告结束”,“游戏”削减了人生的庄严和神圣。“且读逍遥篇,梦大鹏之飞翔”,又回到了庄子的超然,精神为之一震。“而我,只是一枚标本,/在博物馆里研究我的美学”。精神不管怎样高扬,都不可能脱离生存的现实。现实而又浪漫,浪漫而又现实,是羊令野的人生哲学和审美特征(王立世)。  



《玫瑰》


高准


且悄悄放下

一束玫瑰

且悄悄离开

你的窗前

你不必知道

它何时摘下

也无须探询

我为何奉上

你微明的小窗

我久已凝望

在冷雾里终夜

望一点火光

企望着,企望着

你擎着静定的火种

来到这雾茫茫里

照暖我久盼的双瞳

也许,你真也愿意

轻启你迷蒙的小窗

来握我冰凉的双手

只要我将它轻叩

但我想,啊,我想

还是不要敲叩

风雪里的长夜

本该我独自承受

只是那一束玫瑰

我希望它不会

太寂寞的寂寞的寂寞的

悄悄儿在风雪里凋萎

啊,我愿曾天天浇灌

以我鲜红鲜红的血液!

那么,且请你请你

当风雪已把我埋葬

就把它从窗外拣起

即使只摘一瓣夹在书里


 

在台湾,与现代派没瓜葛的,在诗坛很难站得住脚,高准却是例外,可见他的定力。他在《永恒的向日葵》中写到:“我向来不喜欢为写诗而写诗——不喜欢随意拈一个题目就来专作纯意象的雕琢。我总认为诗必须以咏怀或抒情为归,情景交融的写景诗当然也可以,此外,就均非诗之所宜了”。有十年时间他几乎只写爱情诗。用玫瑰写爱情很难出新,高准却写得与任何诗人都不一样,有传统抒情诗的旋律与韵味,又有现代派的独特与深邃。虽不是现代派,在现代派占据台湾诗坛高地的文化环境下,不受现代派影响也是不可能的。高准就是有现代派味道的传统抒情诗人。他的玫瑰是用鲜血浇灌成的,弥漫着生命的气息,遗憾的是最终没有送到心爱的人手中,像单相思,又不完全是。诗中的“你”就是诗人所爱的人,她微明的窗是诗人的希望所在。“也许,你真也愿意/轻启你迷蒙的小窗/来握我冰凉的双手/只要我将它轻叩/但我想,啊,我想/还是不要敲叩”。从“也许”推断诗人与“你”彼此了解,倾心相爱。“只要”是唯一的条件,但最后“还是”没有敲叩,这不是懦弱,而是“风雪里的长夜/本该我独自承受”。心理微妙复杂,用得是春秋笔法,怕连累了所爱的人。真正的爱就是为对方着想,也折射出社会环境的可怕。台湾诗人写爱情诗习惯于用“你”指代对方,虽然都是写给具体的人,但不指名道姓。诗人怕给心爱的人带来麻烦,又怕放在窗前的玫瑰寂寞地凋萎。“那么,且请你请你/当风雪已把我埋葬/就把它从窗外拣起/即使只摘一瓣夹在书里”。这像遗书,对方能否看到?留下了苍凉的想象。这哪是玫瑰,是诗人的心血。谁说高准不善此道,他的带血的玫瑰永远开放在爱情的百花丛中为世人瞩目(王立世)。




《小宇宙》(节选)


陈黎


所有夜晚的忧伤都要在白日

转成金黄的稻穗,等候

另一个忧伤的夜晚收割



陈黎是台湾中生代特立独行的诗人,自言“从不喜欢神圣的东西”,喜欢在文字中冒险。他经常“在不同语言间旅行”。拉金、叶芝、艾略特、聂鲁达们成为他的日常阅读。他挚爱音乐,写声音诗。喜欢说文解字,写隐字诗,“不仅将之提升为高端文学,还不时刻意表现出不逊、甚至粗鄙的语调”。《战争交响曲》用“兵、乒、乓、丘”四字的巧妙排列,写成一首让诗坛瞩目的图像诗,表现出战争的无比残酷。其作品受多元文化的影响,有着复杂的多重性格,形成“粗中有细、犷而兼柔”的独特风格,从而构筑了独特而动人的文学空间。


小宇宙都是微诗,形式上的微与意义上的大反衬出艺术上的张力。这首诗写忧伤和喜悦这两种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但没有绝对化,而是像昼夜一样交替,忧伤时能望到喜悦,忧伤也就减轻了许多。喜悦时,又看到忧伤很快就来收割,也不至于忘乎所以。这种循环能使人类的情感维持平衡。诗人写忧伤,是抽象的,意在淡化。写喜悦,却用了“金黄的稻穗”这一视觉意象,强化喜悦的感性认知。抽象与具象恰如其分,互相映照。一味的具象不见得效果就好,一味的抽象也就不成为诗,恰当好处最见诗人的功力(王立世)。





往期回顾:


1、诗眼睛||他评:王立世的《夹缝》等(连载58)(总322期)

2、诗眼睛||理论园地:叶文福《诗为寺庙修高洁》 等(总504期)

3、诗眼睛||好诗点评:第一期:江一郎\汤养宗\李杜\张二棍\欧阳江河\唐诗\何壮远 点评嘉宾:王立世(总781期)

4、诗眼睛||理论园地:王立世:策马追赶春天 ——解读梁志宏先生的诗集《俯首人间》(总835期)

5、诗眼睛||好诗点评:第二十七期:郑愁予\李曙白\王国伟\王恩荣\吴传玖\张海梅\白羽依 点评家:王立世(总854期)

6、诗眼睛||好诗点评38:张枣/娜夜/马晋乾/梁志宏/王爱红/马启代/毕福堂/温建生等32首诗 点评家:王立世(总870期)

7、诗眼睛||书讯:老刀客又一诗集《醒来》 由评论家王立世作序 (总882)

8、诗眼睛||好诗点评49:李少君\赵少琳\刘年\马青山\邢昊\包容冰\依美\李明月 点评家:王立世(总902期)

9、诗眼睛||理论园地:王立世:眼前还是那只红蜻蜓 ——董培伦爱情诗解读 (总929)

10、诗眼睛||荐读:梁志宏与王立世评论孔令剑诗集《不可测量的闪电》(总1046期)


11、诗眼睛||好诗点评70:张执浩/李不嫁/王单单/西娃/李成恩/温秀丽/宗小白等 点评家:王立世(总1052期)

12、诗眼睛||好诗点评71:北岛/顾城/昌耀/牛汉/桑恒昌/叶文福/于坚/雷平阳/大卫等 点评家:王立世(总1075期)



名人名言:


      “一个诗人应该把自己隐藏在作品里,如同上帝把自己隐藏在万物中。

---福楼拜




理论园地与他评


张无为  张无为 张无为   陈超  谭五昌  黄灿然  黄灿然  黄灿然  黄灿然   吴敬思  吴敬思  梁志宏  梁志宏  梁志宏  赵少琳  赵少琳  陈瑞  陈瑞  马鸣信  毕福堂  蒋言礼  吴小虫  吴小虫  耿占春  耿占春  吕达  巫昂  马晋乾  李成恩  李成恩  郭克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关海山  洛夫  唐诗  李杜  病夫   赵树义  潞潞  庄伟杰  庄伟杰   甲子   张锐峰  张锐锋  西川  陈小素  郭金牛  郭金牛  杜学文  赖廷阶  赖廷阶  王单单  王单单  王单单  左右  雷平阳  雷平阳  木行之  王立世  王爱红  潘洪科  潘洪科  大解  金汝平  肖黛  玄武  孤城  于坚  唐晋  刘阶耳  杨炼  杨炼  杨炼  赵建雄   赵建雄  赵建雄  李元业  石头  李元胜  李元胜  李元胜   李骏虎  李骏虎  李骏虎  雪野  闫海育  闫海育  悦芳  杜涯  杜涯  金铃子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邓朝晖  张新泉  刘川  刘川  简明  林旭埜  卢辉  张海荣  张海荣  葛平  百定安  百定安  人邻  林莽  苏美晴  树才  马启代  马启代  白桦  向以鲜  燎原  梁生智  谷禾  成小二  李成恩   三色堇  宗小白  曾瀑  宫白云  安琪   江苏哑石  潘加红  刘年  谢克强  王妃  草树  臧棣  李浔  西渡  高春林  瓦刀  张建新  何三坡  周所同  路也  张作梗   黄亚洲  桑恒昌  胡弦  翟永明  商震   汤养宗  罗伯特·勃莱  敕勒川  大卫   任先青  娜仁琪琪格  西娃  陈先发  李琦  六指   重庆子衣  向天笑  食指  黄礼孩  黄礼孩  黄礼孩  大解  雷平阳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毕福堂  曹谁  王国伟  荣荣  约翰·阿什贝利  左右  郑小琼  乐冰   孙大梅   马亭华  左拾遗  田暖  大连点点  马尔克斯  马明高  马明高  汪曾祺  左岸  李霞  林荣  林荣  涂拥  葛水平  王祥夫  闫文盛  十首精短诗赏析  葛平  杨凤喜  刘郎  韩玉光  王俊才  王二  木心  雪克  张作梗  张作梗  卢辉  卢辉  卢辉  卢辉  卢辉  黄亚洲  苏童  韩东  谷禾  王恩荣  李少君  余华  吴言  唐依  李老乡  段崇轩  米沃什  张卫平  庞白  乔延凤  乔延凤  非飞马  辛泊平  辛泊平  辛泊平  芦苇岸  黄土层  黄土层  方文竹  安琪  安琪  余笑忠  谷冰  谷冰  谷冰  汉家  翟永明  胡弦  阿信  长篙  周所同  羽菲(法国)  李钥(美国)  众评  温柔刀  陈朴  西川  张清华  莫言  老刀客  王春林  王春林  王恩荣  汤养宗  郁葱   梁志宏  白公智  李唱白  宋晓杰  宋晓杰  齐凤艳  王法  杨四平  吕本怀  吕本怀  吴思敬  汤养宗  行顺  余怒  张锐锋  段崇轩  郁葱  长安瘦马  罗振亚  黄亚洲  黄亚洲  黄亚洲  苗雨时  胡权权  聂权  王国伟  臧棣  臧棣  臧棣  贾平凹  流沙河  孟凡通  孟凡通  沈天鸿  大解  魏天无  魏天无  李不嫁  王恩荣  赖廷阶  徐敬亚  葛平  雷平阳  李泽慧  谢有顺  昌政  李曙白  殷龙龙  李犁  招小波  谷未黄  张远伦  刘庆邦  孔令剑  悦芳  三色堇  宝蘭  曹谁  霍俊明  阎连科  阎连科  葛水平  葛水平  马晓康  薄小凉  方方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燎原  韩庆成  张二棍  张二棍  刘年  刘年  刘年  贾浅浅  李不嫁  大解  慕白  梁平  霍俊明  张执浩  朵渔  项见闻  项见闻  项见闻  李点  谢冕  温建生  雷霆  张建新  路也  王国伟  张炜  月色江河  梅尔  刘川  月牙儿  胡弦  白鹤林  峭岩 

   

   


曹伊论战(1)  曹伊论战(2)  曹伊论战(3)  曹伊论战(4)  曹伊论战(5)  曹伊论战(6)  曹伊论战(7)  曹伊论战(8)  曹伊论战(9)


我评(综评与一诗一评)


综评:


林静  路军锋  王俊才  姚宏伟  毕福堂  崔万福  白恩杰  张海荣  张二棍  葛平  杨丕梁  雷霆  荫丽娟  张琳  霍秀琴  韩玉光  王文海  王小泗   武恩利  罗广才  宗小白  韩庆成  《“地域写作”的传承与突破》  《试论现代诗“好诗”的标准----论马启代的现代诗》  张建新  王爱红  罗广才  牛梦龙  老刀客  任爱玲  雷霆  简明  张二棍   聂权  韩玉光  燕南飞  梁志宏  王俊才



诗歌活动


● 和顺县“相约七夕、相遇和顺”大型诗歌采风笔会回放之一(总155期)

● 和顺县“相约七夕、相遇和顺”大型诗歌采风笔会回放之二(总157期)

● 诗眼睛||缅怀大师,传播文化:多倫多「湖畔書院」主辦的洛夫詩歌朗誦賞析追思會纪实(总394期)

● 诗眼睛||快讯:“新时代都市诗歌创作与走向研讨会”在太原成功举办(修定版)(总622期)

● 诗眼睛||年度推荐:《诗眼睛》2018年推送入选《中国微信诗歌年鉴》的作品(总673期)

● 诗眼睛||书讯:《汉诗三百首·2018卷》目录和编后记(修正版)(总715期)

● 诗眼睛||海外诗会 传播文化:【多伦多诗友会】首届华人诗歌研讨会:切磋诗艺,共求美好(总719期)

● 诗眼睛||七告读者书:平台运作与七告读者书(总1073期)(2020 持续版)

● 诗眼睛||母亲节专辑:张新泉、西川、黄亚洲、娜夜等五十首献给母亲节的现代诗精选,每首诗都能让你流泪!(总800期)

● 诗眼睛||母亲节专辑之二:欧阳江河、韩东、张执浩、大卫等五十八首献给母亲节的现代诗精选,每首诗都能让你流泪!(总802期)

 诗眼睛||端午节专辑:晋中市纪念屈原诗歌征文获奖作品展播(总823期)

 诗眼睛||端午节专辑之二:余光中、欧阳江河、大解、娜夜、张执浩等古今诗人献给屈原之 汨 罗 诗 章!(总826期)

● 诗眼睛||诗歌活动专辑:任爱玲诗歌研讨会暨《尘世之光》首发式在太原举行(收藏版)(总834期)

● 诗眼睛||诗歌活动专辑:徐忠诚 赵玉兰《灯下絮语》《溪涧兰草》出版作品研讨会 (收藏版)(总871期)

 诗眼睛||七夕爱情诗专辑:余光中\朱湘\洛夫\食指\海子等一百首献给七夕节的现代诗精选, 情到深处便是诗!(总890期)

 诗眼睛||中秋节专辑:胡弦\臧棣\车前子\陈先发\雷平阳\大解\刘川等一百诗人写中秋月亮的现代诗歌精选,(总926期)

 汉诗三百首 || 《汉诗三百首》2019卷目录 (新年特刊)

 诗眼睛||快讯:《2019中国微信诗歌年鉴》由台湾甘露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总1036期)

 诗眼睛||快讯:《中国诗人生日大典》(2020卷)诗歌年选目录 (校正版)(总1037期)

 诗眼睛||下雪诗专辑:欧阳江河/王小妮/李少君/胡弦/李犁/西渡/商震/娜夜等一百首关于下雪的现代诗精选(总1054期)

● 诗眼睛||清明节专辑:席慕蓉\叶延滨\黄亚洲\梁志宏\龚学敏\李犁\潇潇等87首清明节现代诗歌精选,(总1077期)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