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眼睛||理论园地:绿岛:诗歌的彼岸——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美学探微——峭岩卷》(总1120期)

王恩荣主编 诗眼睛 2021-10-07




峭岩:原解放军出版社副社长兼编审、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政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长、国际诗人笔会〔第十九届〕执行主席。出版著作有短诗集:《星星,母亲的眼睛》《幽幽绿地幽幽情》,叙事长诗《高尚的人》《静静的白桦林》《一个士兵和一个时代的歌》《遵义诗笔记》《仰望》《烛火之殇------李大钊诗传》《跪你一千年------写给文成公主的99首情诗》《萧萧班马鸣------萧军诗传》《落红------萧红诗传》《峭岩文集》12卷等50余部。获“中国首届新国风杰出诗人奖”、第十五届(昆明)国际诗人笔会授予的“中国当代诗人杰出贡献金奖”。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




诗歌的彼岸


绿岛


对于诗歌本体而言,其蕴藏着的美学价值以及由诸多审美意蕴所能达到的美学意义上的某种包容性与前瞻性,让诗歌在自身(内部)的诗性与人性(社会性)高度融合的创作实践(意念)中,去完成对于彼岸与理想的确立,而这种确立无疑是理性的,具有广义的神学与哲学的因素在里面。


著名诗歌评论家章闻哲的《中国社会主义美学探微——峭岩卷》(包括此前已出版的贺敬之卷),就是试图在恢宏、广博的哲学思维的框架之下,用诗歌美学的诸多理论去完成一种关于诗歌审美取向、理想的探微。不能不说,这种带有强烈书写性和创作性欲望的理论实践方面的解析与探索,既具有理性、辨析的高度,又弥补了诗歌在场共性与个性的审美诉求。


《中国社会主义美学探微——峭岩卷》,章闻哲著,红旗出版社2018年10月出版,定价28.00元


很显然,除了为诗人、作家勾勒出一种个性化的肖像之外,更重要的目的则是阐述一种社会主义底色的美学本质是如何形成的。这是一项历史性的具有相当大的时间跨度和记忆跨度的工程,它本身具有浓烈的追溯性或回眸、凝视、考量的反思意味。尽管时光流逝,记忆的创口已经结满了生命的“痂”,尽管人们的视野、理念、思维包括当代的诗歌作品已经走出了历史的藩篱,来路渐远,风尘依旧,尽管咀嚼与反刍需要勇气,但是作者已然果敢地这样做了。


事实上,随着人类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美学的体系是庞大的,系统的,是与人类社会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密不可分的,它既具有包容历史尘埃积淀的豁达,更具有引领、契合时代发展的先锋性与进步性的崇高精神。其实,我们既然在美学的框架下探索、挖掘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文艺与作品,就是在广义上为了当下和未来诗歌的发展与探索在做出一个理论家应有的理论贡献,从这个角度,评论家章闻哲令人感动和敬佩。


关于峭岩诗歌多维的审美向度,包括其作品的时代性与前瞻性,诗歌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章闻哲都在理论的层面(特别是社会主义美学特定的“底色”与框架中)作出了详尽的、深刻的、理性的梳理和解析,作者在这种浩繁的,剥去了时光折痕而最终露出了艺术本质的合理定位中,找到了相应的理论支撑和美学观点的积极介入,让诗人峭岩在其漫长的诗歌征程中飘渺而跋涉的身影,更加质感、鲜活、坚韧起来。也许,任何一门艺术的最终彼岸(或者说艺术的最大理想),就应该是社会的接纳与理论的支撑,而这种接纳与支撑是同步的,有机的,是关于人性与神性的某种最后的和解,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将在那个“彼岸”得以完美地实现。


作者在著作中对于英雄主义崇拜的确立,提出了一种“素朴”的语言形式和语言的概念。在诗人峭岩作品中大量“灵”的抒情中,作者提出了“世俗化精神的借用”这一概念的生成,作者强调将“借用”作为一个特定的动词,也就是说,世俗化精神借用之外的内容,皆不属于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信仰的框架之内。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本体精神才被世俗所理解,才有可能最终成为世俗精神的基本结构,并通过它建成一种整体一致的文化景观”。


而事实上,著名诗人峭岩半个多世纪的诗歌创作经历和对于诗歌本体的深刻解读、感知,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峭岩曾说过这样的话:“诗歌,就是我生命中的第二颗太阳。在诗歌中,我只歌颂我的母亲和爱我的爱人们。”


所以,在峭岩全部的诗歌创作成就上,我们不但可以读到时光的流痕,还可以在那些特定的语言中辨析、探视出时代、社会、人生经历的变迁。而峭岩诗歌作品真正作为严格意义上的诗歌本体,向着生命、历史、审美、自由等领域(空间)发出巨大艺术召唤的渴望与诉求,应是在20世纪中后叶至21世纪初期的大部分时间,这期间,诗人经过自身的历练、解脱、释放、沉淀、咀嚼、反思、回眸乃至于对于历史的苦苦凝思,创作出了大量具有高品位、较高艺术成就、大格局的诗歌作品。历史在前进,诗人在涅槃。而充分代表峭岩诗歌艺术高度和艺术风格的作品,无疑是他这一时期他所创作的十部长诗作品。特别是被当代诗坛称誉的“史诗三部曲”(《烛火之殇——李大钊诗传》《遵义诗笔记》和《跪你一千年——写给文成公主的99首情诗》)的隆重问世,开启了峭岩诗歌新时期向着生命意识、人性烛照、审美嬗变新征程的全面进发。而“史诗三部曲”中的三部长诗作品,也标志着峭岩诗歌艺术的最新高度和业已达到的最高成就。除此之外,还有长诗《萧萧班马鸣——萧军诗传》和《落红——萧红诗传》等作品,它们在艺术表现上,历史担当上各具特色,都将是峭岩长诗创作的最华丽的篇章之一。

如果用诗歌美学的角度来评价三部曲中的三部重要作品,那么它们将从各自不同的题材领域和艺术角度,完美而集中地展现了诗人在长诗创作上的举足轻重的艺术成就。如果说长诗《遵义诗笔记》是对英雄集体(红军将士)以及由这个群体所发生在特定地域(遵义)的历史转折的诗化追思和缅怀,是将现实社会的人生观、价值观、信仰等通过艺术的形式折射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中,以达到给人情感的、灵魂的启迪的话,那么《烛火之殇》则是以诗人强烈的英雄崇拜情结,对传主(李大钊)的形象进行顶礼膜拜式的讴歌和怀念,而长诗《跪你一千年》则是采用跪拜式的个体生命抒情,并借99朵玫瑰作为媒介对诗人精神之恋的爱人——文成公主,完成了从情感到意志,从现实到历史,从理想到浪漫的咏赞和泣血的表白。三部作品分别代表(占据)着峭岩长诗不同主题不同艺术追求的高度和地位,也以三足鼎立的态势支撑和架构着峭岩诗歌艺术臻至峰巅状态,所带来的新的走向和质的审美嬗变(摘自绿岛著《峭岩长诗审美善变与突破》第八章:“在论史诗三部曲及其他”)。

回首来路,辽远而苍茫,当生命之光深深地折射在青铜一样文字内部的时候,现在(我是说当下诗人的创作姿态),我们完全可以有理由说:峭岩以恒久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和旺盛的创作力,秉承着对于诗歌崇高的敬仰和顶礼膜拜之情怀,在精神和灵魂上承受着一场巨大的来自于心灵和情感、社会、时代等方面的煎熬和洗礼,最终完成了自己对于自己的一场旷日持久的一个人的战争。这场具有颠覆性的划时代的诗歌审美嬗变与自我突破,标志着诗人庄重地向着自己过去时的告别,同时也昭示着诗人峭岩坚定地踏上了一条全新的艺术生命之路的滥觞,它将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和重大的现实与历史的意义。

不难看出,章闻哲在《中国社会主义美学探微——峭岩卷》一书中,对于峭岩诗歌的重大命题与艺术承载,均在理论的高度和社会主义美学的范畴做了详尽而系统的论述,这不但是对于理论与美学上的贡献,更是对于诗歌艺术向着人文与社会不断进发的原动力的贡献。



绿岛:青铜样的挽歌 

——读峭岩长诗《赵一曼》


作者:绿岛(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部长诗《赵一曼》应该是峭岩继《遵义诗笔记》《烛火之殇》《跪你一千年》等之后的第十三部长诗作品。


长诗创作对于诗人峭岩而言,应该是他诸多作品中的“长子”。确切地说,长诗的创作就如同支撑诗人艺术天空的钢筋铁骨,或者说它是一道生命的彩虹,必将完美地呈现出一个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全部忠诚、智慧和由此而展示出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而长诗也最能体现一个诗人对于诗歌未泯的艺术良知,以及通过这种艺术的良知所折射出来的对于社会、历史冷静的思考、叩问乃至于后来严肃的担当。


在中国当代诗坛,作为当之无愧的长诗王子,峭岩通过大量的、高水准的诗歌作品(特别是长诗作品),向诗坛、向社会、向历史、向灵魂发出了自己(一个诗人)最完美的回声。事实上,这种回声是高亢的、健硕的,是伟岸的、高尚的,是正义的、可歌可泣的。这是诗人心灵与情感火花的碰撞,是诗歌艺术不可取代的纯粹意义上的天籁之音,这种声音至高无上,更接近神性。


半个世纪以来,峭岩正是用自己这种独特的“发声”,确定了独一无二的峭岩式的诗歌表述特质。那么,这种独来独往的特质是什么,我以为就是博爱、自由、担当以及在大千世界心灵的徜徉与冷静思考之后灵魂的独立,这就是诗人峭岩诗歌思想与艺术的最高的表现特质,就当下纷纭的诗坛而言,这种特质尚且无人取代。


无疑,长诗《赵一曼》是诗人英雄主义崇拜的纵深与延续。


民族英雄主义崇拜的情结,对于峭岩而言可谓根深蒂固。从哲学与诗歌美学的层面剖析,对于英雄的崇拜,就是对于正义、高尚的崇拜,就是对于现实的深切的关注与历史的痛彻反思,没有或缺乏对于历史上英雄的崇拜与敬仰,那么这样的灵魂无疑是平庸和市井的,诗人是凡人,但又不同于生活中的碌碌之辈,他一定要拥有高远的情怀,高蹈的心境,要有梦和远方,诗人的梦和远方,无疑就是诗歌本身。


峭岩关于英雄主义崇拜的长诗作品,当以《烛火之殇——李大钊诗传》和《遵义是笔记》最为有代表性,应该说这两部史诗级的长诗作品,是峭岩英雄主义崇拜情结的扛鼎之作,也是完全代表着峭岩长诗创作真正进入思想巅峰和艺术王国的滥觞,更是肇始着诗人已经进入诗歌的炉火纯青艺术时代的开始。


峭岩的长诗创作成就,至少证明这样一个真理,那就是临近巅峰的状态乃至这种状态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坚守,而在于突破。突破自己,始终是峭岩诗歌创作的信条,依然是他矢志不渝地进行创作的原动力。


赵一曼,是巾帼英雄,是东北抗日武装的先驱和中流砥柱,为此,赵一曼的故事和形象早已经是家喻户晓。这次,是诗人将这个民族英雄的形象移植到诗歌的丛林,于是,诗性的、血肉丰满的赵一曼终于从古老的传说、话本中走出。诗人情感的涌动,反哺历史的凝重,诗歌语言的张力,故事的展开与深入,结构布局的宏阔、严谨,都让长诗《赵一曼》赋予了现实与历史的深刻内涵,正是现实社会的严酷和虚无,折射出历史(战争)的冷漠与陌生,而诗人奔走于诗歌的丛林之中,向时间和空间发出诸多慨叹与追思。诗人力图将历史的底色赋予诗性的梦幻,那些穿越于时光栈道的并带有诗人体温的文字开始复活,人性的力量感化了冰冷的记忆,在全部的诗歌表述中,我们将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青铜的力量,如果说长诗《赵一曼》是一曲沉重的挽歌,那么给这挽歌系上飘带的不是天边的彩虹,是我们每一个人封存已久的泪水和为之绽放着的生命之花。


你可以忽略诗歌,但却不能践踏记忆。


其实,我的灵魂已经属于您/不仅仅是您的名字/您的八月的田野、白皑皑的雪原/您的白马红枪、红纱巾/您留在珠河的最后一缕霞光/都是我生命的动词


——(序歌:《打开记忆的窗口》)


诗人,人类的悲怆者/追回历史的甲胄/像一个豹子叼回丢弃的骨头/一节节舔食


——(1:《一缕光芒,召唤在远方》)


我想象,她是飞翔着的/是一只岷山的山鹰/她的翅膀搏击着闪电/向前的鹰眼朝着云头/两只铁爪抓住云的肩膀//那天,晚霞殷红/我寻觅在岷江河畔/我决意乘上蜀国的夏风/抑或做一只鸟的飞行/看一个女儿红/是怎样从摇篮里起飞/画出惊天的弧线/又是怎样的一跃/跳上祖国的肩头/扛起大满州的生命之巅


  ——(4:《盗取天火的幺妹》)


  大北方,那条惊艳的红纱巾/那堆诗意弥天的篝火/不曾泯灭//多年了,我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返身北方/梦里潜行,实身奔赴/我是跪着去的/我是举着心去的/把情泼向珠河的涌浪/把火烧向三千里旷野/为一个女人——我的娘/招魂


——(9:《朝拜,北方的女神》)


如果说《赵一曼》(包括此前创作的《丁力,是颗大树》)是峭岩诸多长诗中的短章,但它却具备了长诗应有的元素以及所有构成长诗的全部必备条件。正是在这种中等篇幅的长诗创作中,诗人完成了在鸿篇巨制的格局下所能完成的一切。


在峭岩的笔下,诗歌的长征没有终点。



由静转动,由近伸远

一一析评峭岩短诗精品《簸箕》


文/沙浪(香港)

 

    一年一度的母亲节转瞬即逝,孝子孝女们在各地报刊或网络上,所发表的有关纪念诗歌数不胜数,不过,其中能予人印象深刻者,寥若晨星。日前,有幸在我们研究会平台上,拜读了峭岩先生的组诗《母亲的遗物》,别有洞天、不禁击节叹赏!

玆以组诗的第一首《簸箕》为例,略作析评。

此小诗虽然只有两小段,十二句,(实际字数仅一百整),但作品所彰显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却是千言难尽。究其原因,除了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感情真挚、语言精练等常见亮点外,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敢于并巧妙运用了反向意象,至关重要,卓有成效。

 

一、由静至动 诗意盎然

 

对于当今的都市居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学生读者而言,颇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此诗所吟诵之簸箕,乃是小农经济社会中,普通农家常用的生产和生活用具,一般用竹篾或柳条编成,其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农人常把麦粒之类的粮食放在其中,上下颠动,扬去糠秕等杂物。

显然,诗人的母亲曾经常用簸箕干活,以致多年后游子返乡,目睹遗物,倍感亲切,浮想联翩。恍惚之中,远逝的母亲又活生生地闪耀眼前。静止的簸箕,自然而然转变为扣人心弦的状态:"在我的眼里,它永远是动的",真可谓开门见山,紧扣主旨,引出了念念不忘、弥足珍贵的旧时鏡头:"在母亲的手里,偎依在胸前/朝有风的方向簸/她渴望里面的米粒浑圆/簸去沙子、稗子/剩下一簸箕'喜念'"。字字发自内心,句句纯真晶莹!至此,大凡认真的读者,都会不知不觉陷入画面感甚強的氛围之中,都会清晰地看到了一位中国勤奋农妇的健美形象,同时也会强烈感受到一位善良朴素农妇的小小"喜念"。辛勤的劳动成果、美妙的未来憧憬,足以使饱经风霜的母亲获得短暂的欢悦。作者在此小段,基本上是采用白描手法,生动勾勒出了母亲在家园前,迎风颠动簸箕的绰约风姿,耐人咀嚼。

 

二、由近向远  充分留白

 

     诗人的确超群脱俗,艺高胆大。在第二段开始,他并没有具体繁琐地写实,而是潇洒运笔,纵情泼墨,由近伸远,充分留白:"簸去二月的雪花/簸来四月的柳烟/簸远日子的愁苦/簸掉梦中的辛酸"。连续四个"簸"字开头的动态句式,简直是一气呵成, 引人入胜,恰似一幅幅紧密相关的人生速写,线条简约而又凝重,层次分明,诗意盎然。作者独具匠心,饱含挚情,将一辈子含辛茹苦的母亲,将昔日中国农妇自强不息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酣畅淋漓。

峭岩先生显然宝刀未老,笔力遒劲,收放自如。他在临尾骤然转向,由远返近,由写意转回写实:"可风越来越小,越来越小/簸不掉心上的那团云雾"。语气急促,含意深长。接连用了两个"越来越小",表面上是指故乡门前的风,实际上是指母亲年纪越来越大了,体力越来越弱了,生活困难也越来越多了。也许吧,相濡以沫的老伴早已仙游,亲爱的孩子又奔波四方,孤单老人的思亲情愫岂能不强烈?笼罩心头的云雾岂能不浓重?挥之不去,令人堪忧。结尾两句诗, 简直一字一顿,余音袅袅,既充分体现了慈母暮年的衰弱外表与心态,又深刻显示了游子对其母的无限敬仰与悼念之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综上所述,《簸箕》一诗短小精悍,魅力四射,字里行间闪烁着绚丽多姿的反向意象。《国际华文诗人笔会》秘书长、香港的盼耕教授曾在其专著中指出:"反向思维在诗歌创作中主要表现为反向意象","探索诗歌中反向思维不仅对诗歌创作有新的启迪,对社会也有特别的意义。"兹限于篇幅及时间,本文仅匆匆对静与动、近与远两大方面略作试析。至于此诗所映现的其它反向意象:实与虚、苦与乐、现实与理想等等,恕难一一细评!

事实上,若欲全面论述此诗所涉及的诸多反向意象的辩证关系,远非我能力可及。不过,我相信 哲学止于诗!古今中外的不少经典小诗所充溢的诗情画意,所反映的精神世界之广阔,往往无可比拟,甚至会让一些哲人亦神住不已。

总而言之,峭岩先生倾力倾情以反向思维为主导,所创作的《簸箕》,乃至整个组诗《母亲的遗物》,不篇幅虽不大,却蕴藉深沉,精彩纷呈,堪为当代华文短诗之精品!



峭岩诗选:


青海湖,我要带回一缕蓝


那绝美穿心的蓝

蓝的让人心颤

汽车在高原的后背上爬行

我已看到了凸现地面的那一道蓝

我不喊出口,藏在眼帘以下

庆幸,终于握住了此行的动力

窗外,有羊群扬尘走过

路上一位朝圣者匍匐的身影

溶进远方的山峦


浪漫的女子跑向湖水

抓一把激情抛向天空

于是,沙滩上抛洒多样的喊声

有人竟站在远方,流泪

蓝海渐渐漫过脚面

是文成公主留下的蓝宝石吗

是她回家的记号

砸下的坑被泪水填满

有水神在这里守候

我不忍揉碎蓝色的爱情

以诗记下此刻的细节

是完成前世的契约

一切都在默默中相抱相拥

那水漫过漠漠长路的迎亲威仪

有一粒心瓣滚进草丛

让我捡拾那一缕情吧


啊,青海湖

你是远嫁女子的眼睛

那蓝色绝美倾国

那蓝蓝的心疼



筛箩子


留住的是什么?

筛掉的是什么?

只有母亲自己明白


母亲不愿意说

尽管箩筐里没有金子银子

她还是一遍遍地箩


箩里的种子冒芽了

母亲还未停手

直到那苗儿在泪花里站成一棵树



针线匣子


分明是一缕缕粉碎的心事

躺在针线匣子里

针头线脑已连起风雪和晓月

鹰翅和燕雀的飞翔


她知道儿子的纽扣方位

她惦记女儿出嫁的花衣裳

母亲不为自已缝合什么

却养活了一大把好针线



钥匙铜钱


家再穷也有一串钥匙

配上两个铜钱壮色

也没有富裕的鱼儿上岸


钥匙只开一把冰冷的锁

门后边依然是蜘蛛的巢

钥匙一再声明母亲才是这家的主人



花门帘


多少年了

我自以为母亲躲在门帘的后面

只要撩开就会见到她的笑容


那一天,母亲终于走了

是她撂下门帘后走的

只留下一朵凄然的笑挂在门帘上


之前,门帘外,风卷雪

门帘内,母与子抱成团

之后,帘外帘内两个世界


门帘发问:主人去哪里了

冷炕上只有哭醒的脸

从此,老屋里死一样沉静

 


纺车


诚然,纺车已脱落一世繁华

只剩下一身骨架

它多像少女、少妇

苍老凋零的母亲


贴近它,依稀走回那个夜晚

夏天的风,蚊子的嘤鸣

纺车一圈一圈划在灯光里

刻着一位女人挽云送流水般的身影


她也是怀春的女人呵

纺线长长,长过孤苦零丁的海

她也想用双手摇动时间的翅膀

落下的却是火烧火燎的痛



簸箕

 

在我的眼里,它永远是动的

在母亲的手里,偎依在胸前

朝有风的方向簸

她渴望里面的米粒浑圆

簸去沙子、稗子

剩下一簸箕“喜念”

 

簸去二月的雪花

簸来四月的柳烟

簸远日子的愁苦

簸掉梦中的辛酸

可风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簸不掉心上的那团云雾




名人名言:


      “一个诗人应该把自己隐藏在作品里,如同上帝把自己隐藏在万物中。

---福楼拜




理论园地与他评


张无为  张无为 张无为   陈超  谭五昌  黄灿然  黄灿然  黄灿然  黄灿然   吴敬思  吴敬思  梁志宏  梁志宏  梁志宏  赵少琳  赵少琳  陈瑞  陈瑞  马鸣信  毕福堂  蒋言礼  吴小虫  吴小虫  耿占春  耿占春  吕达  巫昂  马晋乾  李成恩  李成恩  郭克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关海山  洛夫  唐诗  李杜  病夫   赵树义  潞潞  庄伟杰  庄伟杰   甲子   张锐峰  张锐锋  西川  陈小素  郭金牛  郭金牛  杜学文  赖廷阶  赖廷阶  王单单  王单单  王单单  左右  雷平阳  雷平阳  木行之  王立世  王爱红  潘洪科  潘洪科  大解  金汝平  肖黛  玄武  孤城  于坚  唐晋  刘阶耳  杨炼  杨炼  杨炼  赵建雄   赵建雄  赵建雄  李元业  石头  李元胜  李元胜  李元胜   李骏虎  李骏虎  李骏虎  雪野  闫海育  闫海育  悦芳  杜涯  杜涯  金铃子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邓朝晖  张新泉  刘川  刘川  简明  林旭埜  卢辉  张海荣  张海荣  葛平  百定安  百定安  人邻  林莽  苏美晴  树才  马启代  马启代  白桦  向以鲜  燎原  梁生智  谷禾  成小二  李成恩   三色堇  宗小白  曾瀑  宫白云  安琪   江苏哑石  潘加红  刘年  谢克强  王妃  草树  臧棣  李浔  西渡  高春林  瓦刀  张建新  何三坡  周所同  路也  张作梗   黄亚洲  桑恒昌  胡弦  翟永明  商震   汤养宗  罗伯特·勃莱  敕勒川  大卫   任先青  娜仁琪琪格  西娃  陈先发  李琦  六指   重庆子衣  向天笑  食指  黄礼孩  黄礼孩  黄礼孩  大解  雷平阳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毕福堂  曹谁  王国伟  荣荣  约翰·阿什贝利  左右  郑小琼  乐冰   孙大梅   马亭华  左拾遗  田暖  大连点点  马尔克斯  马明高  马明高  汪曾祺  左岸  李霞  林荣  林荣  涂拥  葛水平  王祥夫  闫文盛  十首精短诗赏析  葛平  杨凤喜  刘郎  韩玉光  王俊才  王二  木心  雪克  张作梗  张作梗  卢辉  卢辉  卢辉  卢辉  卢辉  黄亚洲  苏童  韩东  谷禾  王恩荣  李少君  余华  吴言  唐依  李老乡  段崇轩  米沃什  张卫平  庞白  乔延凤  乔延凤  非飞马  辛泊平  辛泊平  辛泊平  芦苇岸  黄土层  黄土层  方文竹  安琪  安琪  余笑忠  谷冰  谷冰  谷冰  汉家  翟永明  胡弦  阿信  长篙  周所同  羽菲(法国)  李钥(美国)  众评  温柔刀  陈朴  西川  张清华  莫言  老刀客  王春林  王春林  王恩荣  汤养宗  郁葱   梁志宏  白公智  李唱白  宋晓杰  宋晓杰  齐凤艳  王法  杨四平  吕本怀  吕本怀  吴思敬  汤养宗  行顺  余怒  张锐锋  段崇轩  郁葱  长安瘦马  罗振亚  黄亚洲  黄亚洲  黄亚洲  苗雨时  胡权权  聂权  王国伟  臧棣  臧棣  臧棣  贾平凹  流沙河  孟凡通  孟凡通  沈天鸿  大解  魏天无  魏天无  李不嫁  王恩荣  赖廷阶  徐敬亚  葛平  雷平阳  李泽慧  谢有顺  昌政  李曙白  殷龙龙  李犁  招小波  谷未黄  张远伦  刘庆邦  孔令剑  悦芳  三色堇  宝蘭  曹谁  霍俊明  阎连科  阎连科  葛水平  葛水平  马晓康  薄小凉  方方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燎原  韩庆成  张二棍  张二棍  刘年  刘年  刘年  贾浅浅  李不嫁  大解  慕白  梁平  霍俊明  张执浩  朵渔  项见闻  项见闻  项见闻  李点  谢冕  温建生  雷霆  张建新  路也  王国伟  张炜  月色江河  梅尔  刘川  月牙儿  胡弦  白鹤林 

   

   


曹伊论战(1)  曹伊论战(2)  曹伊论战(3)  曹伊论战(4)  曹伊论战(5)  曹伊论战(6)  曹伊论战(7)  曹伊论战(8)  曹伊论战(9)


我评(综评与一诗一评)


综评:


林静  路军锋  王俊才  姚宏伟  毕福堂  崔万福  白恩杰  张海荣  张二棍  葛平  杨丕梁  雷霆  荫丽娟  张琳  霍秀琴  韩玉光  王文海  王小泗   武恩利  罗广才  宗小白  韩庆成  《“地域写作”的传承与突破》  《试论现代诗“好诗”的标准----论马启代的现代诗》  张建新  王爱红  罗广才  牛梦龙  老刀客  任爱玲  雷霆  简明  张二棍   聂权  韩玉光  燕南飞  梁志宏  王俊才



诗歌活动


● 和顺县“相约七夕、相遇和顺”大型诗歌采风笔会回放之一(总155期)

● 和顺县“相约七夕、相遇和顺”大型诗歌采风笔会回放之二(总157期)

● 诗眼睛||缅怀大师,传播文化:多倫多「湖畔書院」主辦的洛夫詩歌朗誦賞析追思會纪实(总394期)

● 诗眼睛||快讯:“新时代都市诗歌创作与走向研讨会”在太原成功举办(修定版)(总622期)

● 诗眼睛||年度推荐:《诗眼睛》2018年推送入选《中国微信诗歌年鉴》的作品(总673期)

● 诗眼睛||书讯:《汉诗三百首·2018卷》目录和编后记(修正版)(总715期)

● 诗眼睛||海外诗会 传播文化:【多伦多诗友会】首届华人诗歌研讨会:切磋诗艺,共求美好(总719期)

● 诗眼睛||七告读者书:平台运作与七告读者书(总1073期)(2020 持续版)

● 诗眼睛||母亲节专辑:张新泉、西川、黄亚洲、娜夜等五十首献给母亲节的现代诗精选,每首诗都能让你流泪!(总800期)

● 诗眼睛||母亲节专辑之二:欧阳江河、韩东、张执浩、大卫等五十八首献给母亲节的现代诗精选,每首诗都能让你流泪!(总802期)

 诗眼睛||端午节专辑:晋中市纪念屈原诗歌征文获奖作品展播(总823期)

 诗眼睛||端午节专辑之二:余光中、欧阳江河、大解、娜夜、张执浩等古今诗人献给屈原之 汨 罗 诗 章!(总826期)

● 诗眼睛||诗歌活动专辑:任爱玲诗歌研讨会暨《尘世之光》首发式在太原举行(收藏版)(总834期)

● 诗眼睛||诗歌活动专辑:徐忠诚 赵玉兰《灯下絮语》《溪涧兰草》出版作品研讨会 (收藏版)(总871期)

 诗眼睛||七夕爱情诗专辑:余光中\朱湘\洛夫\食指\海子等一百首献给七夕节的现代诗精选, 情到深处便是诗!(总890期)

 诗眼睛||中秋节专辑:胡弦\臧棣\车前子\陈先发\雷平阳\大解\刘川等一百诗人写中秋月亮的现代诗歌精选,(总926期)

 汉诗三百首 || 《汉诗三百首》2019卷目录 (新年特刊)

 诗眼睛||快讯:《2019中国微信诗歌年鉴》由台湾甘露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总1036期)

 诗眼睛||快讯:《中国诗人生日大典》(2020卷)诗歌年选目录 (校正版)(总1037期)

 诗眼睛||下雪诗专辑:欧阳江河/王小妮/李少君/胡弦/李犁/西渡/商震/娜夜等一百首关于下雪的现代诗精选(总1054期)

● 诗眼睛||清明节专辑:席慕蓉\叶延滨\黄亚洲\梁志宏\龚学敏\李犁\潇潇等87首清明节现代诗歌精选,(总1077期)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