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眼睛||理论园地:孟凡通:葛平诗印象:并非华丽的转身(总985期)

王恩荣主编 诗眼睛 2021-10-07





孟凡通,当过矿工、科长、主任等,曾任山西煤炭报总编、煤企高管。山西作协会员。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曾辍笔十余年。作品见于《山西文学》《黄河》《火花》《作家》《阳光》,计百万余字。获全国煤矿第七届乌金文学(评论)提名奖等。



葛平诗印象:并非华丽的转身


孟凡通


1


华丽转身”是演艺圈词语明星,出镜率极高。今借来,且冠以“并非”二字,用来评价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的近作,似乎有点不类


这诗人是葛平。


她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诗歌创作,始有“梦的雕像”,携着当时诗界那一片朦胧月色,进入诗坛,并获好评。


进入新千年,她“西窗遥寄”——她于诗末每每署有“西窗”二字,猜度她的诗章多半在此酿造,并从这里遥寄远方,我故尔有此杜撰——取得不菲的成就。她的许多篇什频频见诸于各大刊报。诗人也获得多个诗歌奖项。


2


葛平创作势头正旺,时有新作闻世。偶尔见得一二,每有眼睛一亮的感觉。


近读到她的组诗《陕北行》,突然就有一种印象:葛平正尝试用一种新的美学原则,进行一次自我超越。


及至再读过组诗《晋之南》等近作后,我的印象得到印证。


我把她诗创作的这一超越,称作“转身”。我想,带有形体动作的转身,较抽象的超越或许更富有表现力



3


葛平的这一转身,却不带一点华丽


岂止不华丽,说透彻点,是对华丽表达的屏蔽,是诗本体向质朴的本初的更贴紧生存本身、生命本体、生活本质的一次回归,也是诗语言上尽洗铅华一换肌肤的口语表达的一次刷新。


新世纪以来,葛平“西窗遥寄”的诗章已脱去了词藻华服。她更醉心的是纯与美的表达,更执著于诗歌意象情境的营造,更致力于语言表达的典雅和唯美。她用一种颇有诗性的现代汉语,创作了不少佳构



4


且看《檀香》:“一千年前就在身体里/绣好一个一个香包/然后一点点地收藏体香//一千年后 请将我制成一枚书签/我就是书页中添香的红烛/只散香 不多言”。在“香包”“体香”“书签”“红烛”的意象中,飘荡的是恬淡而悠远、细腻而绵长的情丝。这诗是女性的,梦幻的,浪漫的,也是古典的,唯美的。


《春草》是一首思念逝去亲人的短章:“我是最晚破土的那一棵小草/静静躺在温厚的土被下/倾听地下发出的/一阵一阵熟悉的鼾声/那是来自亲人的灵魂/‘清明’的风一吹/我的牵挂便绿了”。读者的情感,被这一棵“最晚破土”的“小草”轻轻拔动了,心湖里不禁荡起了叹息般的波纹,我们不得不佩服诗人营造意象的能力。


5


组诗《我的江山如画 隐去了多少豪杰》和《在春天里搬动一些词语》或许最能代表她在这个时期的创作水位。


诗人通过她精心创设、构织和打磨的意象,抒写了一颗敏感心灵的追问和寻找,发现和选择,无奈和寂寞。这些诗章似乎可以解读为诗人的精神自画像。我们不妨撷其片羽一枚,葛平“曾动用过的那些美好的名词”:“雪、陨石雨、火焰/小岛、四月、山楂树”,说每动用一个词,她“都曾焚香沐浴,身心皆净”。我想,她的“美好的名词”只怕是她交往过的各式各样的人、事、物,她倾情过的情、思、爱,她借此表达了对真、善、美的渴望。诗人赞赏美,追求美,也在酿造美。


结尾,笔锋一转:“其实——/我这一生都在无鱼之水中/头撞破,不摇尾。”这是受伤后的怨语,还是清高自许的表白?且不细究。我们从这首多少有些激愤的诗中发现,诗人是要在那些又纯又美的诗章里,有意识地增添些重量。再看诗人“从果园路回来”的写意诗。她点燃艾条,“想要逼退身体里寒”,“艾条明灭”,勾起诗人的对岁月往事的回忆。诗人最后写道:“我就像那截燃着的苦艾/自己为自己驱寒/火焰是自己的火焰/灰烬是自己的灰烬”。格言警句式的自白中,我们窥到诗人内心的孤独、自尊和强大。同时也感受到诗人试图增重增强的努力。然而,落花有情,流水无意,葛平营造的抒情氛围毕竟太强了,读者陶醉其间,无意他顾,那些可能被诗人视作诗眼的“重量”依然无法凸现其重,彰显其质。



6


好了,该说葛平近作了


组诗《陕北行》,写的是随团陕北采风事。葛平几乎是不加修饰地记述这次采风活动。组诗由五个短章组成。且看其中一首《某某作品研讨会》:“文联主席逐一介绍/原党委某某副书记/原人大某某主任/原政府某某秘书长/原政协某某副主席//一色儿的原/在为原某某主席的诗集点赞/就一个真正的诗人/被楔在了一个角落”。诗人笔下所写,不过是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情。作者撷取“逐一介绍”“为原某某点赞”“被楔在角落”三处细节,既不做别有用心的夸张,也不带用心良苦的修饰,而是采用完全口语的表达方式,将这次研讨会呈现出来了。这几行口语,却引起我们感情的共鸣,促使我们思索,并有所悟,又有所惑。


当然,因人而异,有人感觉可能强烈些,有人可能就不那么强烈,而且各人感觉也不尽相同。即便同一个人,感觉也不是只一种。即如当下,笔者脑际至少萦绕这样一些感觉:错位,这哪儿跟哪儿,是不是剪辑错了?倒错,为什么都是“原”?可怜,那个被楔在一角诗人!还有荒涎感、搞笑感、苦笑感、可悲感、原来如此感、本来如此感、无话可说感,还有一些延伸出去的联想,以及联想的联想。《陕北行》不过只是展示事件,述说见闻,诗人似乎什么都没有说,却给人似乎什么都说了的感觉。其实,这“都说了”感觉,是读者完成的。用句禅语:不说即是说。


组诗《晋之南》也是写采风活动,且看其中《寻华门,却走进了大市场》篇,“傍晚,采风归来的大巴/绕着平阳古都的华门转了两圈/华门打烊了/远远只见‘天下第一门’五个硕大的美术体”。“闭门羹,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晚餐后作者与另三名同伴去寻华门,在十路口,发生分歧,俩主张向右,俩说须向左,左右难决时“亮起了红灯/小洛发现了马蹄牙子下一个大市场/四人意见出奇统一/——进大市场/这里不是天下第一门/大市场的门不高/一低头就看见了人间烟火”。寻常经历,口语表达,却让人不得不一竖大拇指。这是一种召唤(博尔赫斯曾说诗是“召唤想像”的文体),召唤人们经历中那些被遮蔽的沉溺的迷失的虚幻的伪饰的经验,让它回到真实的寻常的轨道来。我最喜欢的是其中“在安泽沁河庄”。采风诗人们去看望一位84岁的空巢老妈妈,当诗人们把“印有‘我们和你在一起’字样的大礼包”交给了老妈妈时,“她双手合什不停地躬身/嘴里念叨着:感谢政府,感谢政府”。


这时,作者看到“她每躬身一次/左眼角那垞眼屎就看着往下坠一点/我几次想伸手帮老妈妈擦拭/突然觉得自己的手未必就真干净”,作者在逼近的摄像机镜头下逃离了,“我配不上老妈妈的一脸虔诚/更不敢对她说出‘和你在一起’/因为十分钟后/我们便呼啦啦散去/这里将恢复空寂”。诗人把她捕捉到的细节,如特写镜头一样推到我们面前,激起我们最痛彻的悲悯。这两首诗,都具有幽默感和喜剧味,却非故意搞笑、廉价喜剧。前者蕴有一种蓝色幽默,是对接错位的轻喜剧,让人会心一笑;后者更接近于黑色幽默,是“把无价值撕开来”(鲁迅语)的悲喜剧,读来令人发颤。喜剧演出结束了,读者却难以平静下来。


对葛平近作,倘做进一层分析,就会发现其共同点:



7


取材生活化、事件化。在寻常生活流中,撷取“事实的诗意”(伊沙语),而不是诗意的事实。诚如那句被说烂了话,生活中的诗意无处不在。我们缺乏的不是诗意,而是发现。诗人的任务就是对诗意的提炼和揭示。


选择好细节。诗人在提炼过程中,不要漏掉细节。细节往往是生活诗意的载体。不妨再回到“安泽沁河庄”,那老妈妈往下掉的眼屎的细节,难道胜不过你百言千字浮泛的描述和抒情么!细节,正是展示人生存真相生活真实以及诗歌本质不可缺失的要件。一个细节的成功,往往就是一首诗的成功。


结构戏剧化,且往往是喜剧式的。我看到的组诗《陕北行》《晋之南》中各篇什,其结构多半有喜剧特征。作者讲述的只是一件平常不过的事件,且叙写往往在不动声色平白如话中进行,最终却让读者感受到“意外的寻常”。


表达口语化。语言是诗的肌肤。所谓口语诗写作,就是剪刈华丽,褪去包装,拒绝修葺,直逼生存本身和诗歌本质的一种写作。葛平用王佐断臂的勇气,决然吸纳口语创作。也许她已经看到了诗歌正宗们的蜕变——当一首诗被过多的艺术手法包装时,极有可能成为一道帷幕,一处遮蔽,遮挡了读者的发现;或有可能成为喧宾夺主、扰人视线的饰物,诱使读者陶醉于作者争奇斗艳的描述和抒情,对诗中称作“诗核”“诗眼”“诗意”的东西反倒搁置了,甚至会完全不顾及它们。买椟还珠,听起来可笑,却屡见不鲜。倘如此,诗创作中,多装饰就不如少装饰,有装饰就不如没装饰。如笔者前文所说,你什么都不说,即是什么都说了,不说即是说。



8


葛平近作的转身,是向口语诗的致敬和靠拢。


葛平在一篇随笔中讲到她阅读口语派诗歌时的震撼:“不由拍案叫绝”。这致敬和靠拢,拓宽她的诗路,增添了她诗创作的创造力、批判力,借用于坚的一句诗评说:“在这充满创造力的批判中,诗歌具有了可以尊重的重量”



9


向口语诗致敬,让葛平的诗连接了地气,具有了重量。这是葛平之幸,也是诗歌之幸。


依葛平具有的功力,定会佳作不断。我们期待着!



一个灵魂守望者的独语

——且说迟顿的诗


孟凡通


迟顿,一个陌生的名字。不须惊讶,也无需搜寻,他在任何纸媒从未发表过诗歌;即使发在自媒体上的,其幅射范围也极其有限。以至人们几乎不知道他写诗。当他自行编排的电子读本的诗集《上帝是个怪诞的厨子》进入我视野时,我由衷地称他为诗人了——诗人的头衔并不在他是不是作协会员上,而在他诗歌的质地上。


诗都很短。取材司空见惯。句子错落,短句多,长句少。遣词造句不作深奥,不事隐晦。诗写得明白畅晓。总之,这些诗似乎没什么奇特之处。如果非要指出点什么,就是诗一点不土,甚至还有点儿“洋”——或许说有某种书卷气更恰当些。然而,就是这些诗感染了我。电子读本中的50余首诗,我竟一气读完。这在我诗歌阅读的经历中是少有的。诗读过了,我的感觉竟是一种安静。我不知道寻常那些搅扰我的喧哗哪里去了。我踱着步,似乎不作它想,不想它作,只是要享用这难得的安静。且慢,这安静中也绝非无所思无所事,而是一种滤去杂音刈除芜杂后似乎趋向于澄明的状态。


我在突然间意识到,我在听一个人独语。这个人,我从未谋面,不知他高矮胖瘦,却听到了他的声音。我感觉里,这是一位灵魂的守望者,总是用一种略带忧伤的语调自语着,说生命,说灵魂,说人间爱恋,说他的向往,说他的发现。说得总那么投入,那么动情。听吧,现在他正说一扇虚掩的门呢。


他说,从那一扇虚掩的门,他读懂了《少年心事》:“你的门虚掩着/我看见了/你还在为一只偷偷溜走的猫/发出叹息/我看见了/你揽着一只枕头入梦……”这个守夜人为什么那么留意一个少年“虚掩着”的门呢?诗最后道出款曲:“在很久很久以前/我的门/也曾为一个人  留着。”我不知道在这位年轻人身上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竟让他念念不忘那扇为一个人留着的门。留着,这就够了。那脉脉的温情依然温润着今日夜行的人们。这诗无疑掀动了我们遗忘已久积尘亦厚的往昔记忆——不妨说得理论点,这首诗营构了一个可容我们进入的记忆空间,我们从中自由地呼吸到生命的气息。一般地讲,一首尚可称之为好的诗,不仅在于它能否发掘生活的内涵,更在于能否构建出一个供人进入的有机空间。


迟顿开始《写信》了。他曾以儿子、丈夫、父亲的身份,给母亲、妻子、儿子写信,也“以衰老的身份”“致青春”,而最终“以所有的身份”给自己写,“在通往墓道的石头上写下/生于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日(我相信读者已猜出这是谁的出生时间),至于卒年自然阙如。对这首诗,我有点偏爱。多年之前,笔者曾有《写给我追悼会的诗》,算惺惺相惜吧。这首诗也让我想起普希金的诗《墓志铭》。在普希金的旧俄时代,诗人们都争相用诗写下自己的墓志铭。但在我们儒文化圈子里,死是人们的心理禁区。迟顿却坦然地把禁忌刻上了墓碑。一个执意为灵魂守望的人,是一定会对人的终极命运发生兴趣的,一定会把死亡囊括在他的诗视野里。


在这部电子诗集中,这样的诗篇占据了不少篇目。我以为这些诗也是较有份量的篇目。他的《入殓师》《葬礼》《夜宴》《清明祭》《死神大人》等,都在表达他对人的终极的追索。这些诗,或表达给死者以最后尊严,或状写死亡与母爱的某种纠结,或将笔触伸向遥远异邦的死亡事件,或倾情于大地上那些无名的长眠者,或执著于对生命和死亡意义的追寻……读着这些关于死亡的篇章,我们心里升腾的不是绝望,而是生命的重量。


这时辰,迟顿像他的其他同胞一样,也要说道说道房子了。他的说道与众不同。他的困扰不是能不能搬进敞亮的大房子里去,而是执意《住到小房子去》。


他对大房子看法很特别:“于大房子而言/它也仅仅是获得多出的一部分/来收纳世事轻浮的一面。”用如此节俭的字句,竟完成了在大房子面前扭头而去的理由申述,甚至对“轻浮的一面”投以犀利一匕。不错!他要搬进小房子的理由似乎也很充足:“一个过于敏感的人/宜避光/易碎 不宜喧哗”。你信服他这个理由吗?反正,我有点儿信。信的理由就是他写出的这些诗。一个只追寻大房子的人是不可能写出这些诗歌的。


他是一个把灵魂押给缪斯的人,怎么会轻易受“世事轻浮的一面”的驱赶而失魂落魄呢?他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我被迟顿清澈的生存自知和精神自信吸引了。或许,我们从这首诗中也约略触到一个人脆弱的软穴,那自信中或许也有一点自卑。这没有什么奇怪,自信从来就不那么纯粹,它挺立的原因难道不是那可怜的自卑吗!


这会儿,这位守望者的独语终于转到爱情上了。他对爱情是有感觉的,一出口就有戏,他把自己的所爱称之为《女王陛下》,他向她倾吐了自己卑微却崇高的爱情理想,“在你的国度里/我注定做不了英雄/我就做你一世的臣民”。他心心念念的的只是经营一处“可供偏安”的“家”,读来让人感动不已。而在《雪》里,他用绮丽的想像,构织了一位“雪”姑娘,“你像个调皮的不入世俗的姑娘”,“披起洁白的婚纱/旋转 起舞/去亲吻每一个客人”。然而,诗人却是羞涩的,当雪姑娘抱怨鸟儿们踩了她的裙裾时,他对她说:“哦 不怕 宝贝儿/我耸了耸肩膀/不敢碰你”。他虽羡慕那旷世的浪漫,却知道,对他那只在遥远的童话世界里。从诗里,我们看到一个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也看到一个人真实的存在,当然也嗅到了他羞涩加痒痒的心理。读这样的诗,难道不该说一声好么!


一个人灵魂守夜人独语,也许是寂寞难捱中的叹息,也许是心境澄明时的呢喃,也许是困顿疑惑时的自况,但它们一定从诗人的心底发出的。情真,永远是诗歌的灵魂。迟顿的诗之所以引起我如此的关注,恐怕就在于这一点。


一首好的诗,一定是有灵魂的。它灵魂何在?我以为就是诗中蕴涵的思辨、质疑和批判精神。《诗人们》是一篇关于围绕人之身体进行辩驳的诗篇。迟顿以质疑态度写出了身体的解放和困轭,并发现人的困惑“似乎是/上帝从一开始/就埋下的虚与假的伏笔”,表达了他对既存的质疑和批判。


而在《上帝是个怪诞的厨子》中,他用反讽的笔触,揭示烧烤与杀戮的同一性,写出“死亡成为救赎的一部分”的荒诞。这首诗充满了智性和思辨的乐趣。《爱上镜子》是一首信息量颇丰富的诗,诗的头开得突兀而奇诡:在“一堆过于趋同的人群”中,“我和我形同路人”;接着诗人与镜子里那个“形同路人”的“我”、亦即虚幻之“我”开始驳难,这样的驳难其实是对现存的批判;末了,诗人用“一个鼻青脸肿的人和一面镜子 ”“ 假装心照不宣”的反讽,做了哭笑不得的自嘲。这首诗怪诞,吊诡,奇幻,是我喜欢的一首诗。《面孔》和《作品》也不错,前者通过一张“不堪深究”“不可轻易命名”的脸,写出了一个人的困境;后者用颇为苛刻的自审,嘲弄“我”是“不是我的糟糕的赝品”;两首诗都对自我的异化进行了栲问。


迟顿的诗涵有吾一方人鲜有的罪感意识和悲悯情怀。他在《冬至》抒发了一种宽广的悲悯情怀。冬至夜晚,他失眠了。平常,他对付失眠的办法就是在心里数羊。可冬至是吃羊肉饺子的时节,他感到这个日子里数羊是一种罪过,“但今晚不行/因为那些被我数过的沉默的羊/有些正双膝跪地  任人宰割。”将悲悯施及其它生灵的情怀令人感佩。


他的《致上帝》《洗白》《赞美诗》等都蕴涵着相类的情怀。然而,他的《悔过书》却似乎倾覆他在这方面的努力,他问“向谁悔过呢?”这是对悔过的质疑,还是对真罪的指证?是在纷繁世事前的困扰,还是信仰缺失中的迷茫?都没关系。内心的矛盾和焦灼,永远是缠绕诗人的魔头,任谁也甭想摆脱它!可这魔头说不定正是一首好诗的彩头呢。


迟顿的诗甫一出镜,就让人眼睛一亮。一个新手达到较高水准,实属难得。可我也想坦诚说说诗中的问题和缺陷(其实越有生气的诗,问题和缺陷反倒越明显)。这些诗存有参差不齐的问题;有的诗则可能因作者急于表白什么,显的过分直露,使一首本该出彩的诗变成了“时代精神的传声筒”;有的诗前后衔接不太好,且往往是前头铺垫不错,后面则显仓促,未能表达出作者想要的诗旨。上述所说,管孔之见,仅供参考。


在这篇文字中,我对一个新手的诗给予了较高的评介。其提携后生的心情可见一斑。不妥之处,乞方家指正。在此,我预祝迟顿——我称他灵魂的守望者,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诗篇。


2019.8.4于汇锦花园



以水为例:温古诗歌的重与深


孟凡通


我认识温古是在2018年秋,那次是我到京领取第七届全国煤矿乌金文学奖。后来读诗选《温古诗选》时,我发现了一个漏洞。诗选第三辑起止时间分别是2000年和2014年,可前10年却不曾见一首诗。温古搪塞以“经商”二字,说其间写了不少诗,编诗选时,觉得风格多变,不满意,索性一刀斩了。从这一刀上,我看到了温古的诗人气质。他诗集中有这样的诗句:“假如我的诗作全是废话,我宁愿/保持五十年的沉默,将诗坛的喧哗/置换成两耳潺潺的水声”(《在诺日朗瀑布下》)。为他的“一刀斩”做了最好的注释。依我猜度,那些被一刀斩的诗,也许不是风格问题,而是心境使然。彼也一是非,此也一是非,人不知,诗自知。这一刀让我们看到一个诗人对诗的那一份尊重!


我之所以将温古关于水的诗作为关注点,缘自组诗《黄河峡谷走笔》。这是一个有难度的选题。诚如该组诗之《01.从纸上凝视黄河》所言:“我以这一脉旖旎,凝视/那无际的莽莽苍苍/无语。我不知道一个词一经出口/就会有多少块石头来应证/它的非叙述状态。”对黄河,笔者也曾欲写又罢,想来,就是害怕这“非叙述状态”吧。温古没有让我们失望。当我读到《03.读懂一朵浪》时,便击节赞叹了。这首诗写一朵“跑了一万里的浪”,“在一棵石头缝里的小草旁静下来”的回望:“那天际一路追赶而来的山峦/前仆后继,似另一种潮水/汹涌澎湃,如牛群,如雄狮/带动着雷霆,那种盲目的力量/使黄河惊愕:世界上一种/行为一经成为趋向/其可怖,是河床不可约束和控制的。”诗人于浩浩大河轻取一瓢,以小见大,四两拨千斤,在意象的砌筑中呈现出一种智性的清晰——“力量”已然“盲目”,“趋向”无疑“可怖”,唯是清晰表达才有可能换来些许清醒。这不仅是表达方法,也是思维方式。也让我乐于陪诗人走完本次黄河峡谷的行旅。


这组以黄河为主题的组诗,有21个短章,犹如多声部的交响。温古诗的大气,不是体积的表述,而是重量、骨力和风格的体现。在这条大河面前,诗人不是歌者,而是一个诚实的感受者。“那一种让你失语的壮美,使你还原为一粒尘土”(《17.大河悲壮,群山起伏》)。诗人是以“一粒尘土”的姿态去感受大河的。他的诗也不必是史诗,而是诗人一己的发现,一己的表达。从创作的技术层面看,我相信,如果“一粒尘土”有足够的思想储备和创造能力,就足以让他的诗作成为大气之作。“树叶用它的舌头卷来了风/风从深远的天空搬来了云/一条路将我送到这上古的门槛上/让我遭遇万山顶礼的黄昏(《06.崖畔伫立》)。”他以哲人的睿智,讽喻着人对路的习惯性依赖,复活了我们那些早已生锈的感觉。惶惑间,我们又听到诗人的叹喟:“啊,我只能保持沉默/面对壁立的悬崖,无底的水涡/细数被伤痕磨光的卵石!”诗中充盈着复杂和怀疑的艺术知觉。这原本就是现代诗最基本的品格。


如果说《黄河峡谷走笔》是重量之作,那么诗群《河流,让万物低头》将带我们去探究诗人内心的深度。这诗群由16首短诗组成,描摹了十多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流。淖尔乌素沙滩边的小河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一条河开始于沙砾或石头下/结束于石头或沙砾里”。可它依然是有价值的,诗人将自己心目中最为圣洁的“诗”设为喻体,相赠予这条河,说它“像一首诗,开始于词,终止于词”。以“诗”作喻开篇,表明诗人对这些名不见经传的河流,存情极厚,用情极深。《摩天岭下邂逅一条河》是我喜欢的诗。“万物凋敝,草木枯寂,让一条隐蔽的河暴露了身份”,诗人遽然与“这贫瘠的山谷,石头丑恶”地方流经的小河邂逅。“唉!在这尘嚣滚滚的俗世/这超然物外的清流”,诗人为之不平,为之慨叹。于是,诗人给小河发出一串关于前程未卜的忠告,小河依然如故地“流过了我一行行的文字/每一个字都咬牙记住了那一刻/记住了那一刻的战栗”,诗人叹道“我的心烫伤了,被你这一句冒着泡沫的抒情诗”。这首诗意象新颖,感情复杂,寓意丰富。是对单纯的赞叹,还是对它染垢的怜悯,抑或是对廉价抒情的反讽?更或者,它原本就是多种滋味的混合、多种感情的纠结?这首诗具有复杂、纠结、多解的特质,在表达现代人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困惑上达到一定深度。在《宝贝河畔夜宿》中,诗人敏锐地捕捉到“睡”的意蕴,并助其成为一首寓意深刻的诗篇:“一条河在夏日的原野睡着了/谁来叫醒睡得更深的我”,就在他们睡着的时候,“蚂蚁王国正发生着战争”“蟋蟀们的嘶喊彻夜不停”,诗人问道:“怎样的噩梦能坚持到黎明/当曙光里的树枝滴着淋漓的鲜血?”用诗的利剑,向浑浑噩噩的昏睡者们包括诗人自己的昏睡刺去。这些诗写出的是那一条名叫“宝贝”的河流吗?河固然是,可更是一个人的自省,是夫子自道,诗人自语。


其实,一首具有现代意义的现代诗,都是诗人的自我审视、自我叩问,其旨归都会导向“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的自我拷问。《买鱼》,堪称妙构。那条鱼在“我”手中“微微的一下颤抖后,滴出最后一滴水”——诗人目睹了这“一条河”最后干涸的情景,内心不禁升腾起一种荒诞和恐怖的感觉:“我知道,我手中握着的那条河流/的那朵浪,那一下心跳/停止了。”悲凉苍茫的气息在诗行间穿行缭绕,诗人将深深的无奈和自责嵌入了诗章,显示出一种精神的标高。诗人笔下的《昆都仑河》是一条“谁也劝阻不了”“一心决绝地向西流去,投向荒僻”的小河,在“荆棘重重的坎坷和颠沛流离”后,“杳无信息,销声匿迹”,诗结句说:“她携带着故乡的月光,何处才能安放自己的疲劳和惆怅?”诗人一反意象的常态,现身而出,诉说着一条河也是一个人的追求和境遇。我们从一个诗人所掌控的文字世界里,一定会发现他所具有的心性和抱负。无论黄河峡谷的走笔,还是不名小河的徜徉,无论是“重”的发现,还是对“深”的挖掘,我们都看到温古那一颗焦灼的心的搏动。“重”与“深”让温古的诗有了一种可贵的品质。


我选择两组诗并就其两种品质进行评说,显然会形成遗漏和粗疏。好在温古的诗自在那里无恙,人们自会赏其景深。



名人名言:


“在这个贫乏的时代里做一位诗人就意味着:在吟咏中去探索隐去的神的踪迹。正因为如此,诗人才能够在世界黑暗的时刻道出神圣。”


---美国诗人惠特曼《<草叶集>序》




理论园地与他评


1、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朵渔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曹谁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聂权    

张无为  张无为 张无为   陈超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谢冕  谭五昌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张清华  徐敬亚  徐敬亚  徐敬亚  徐敬亚  徐敬亚   黄灿然  黄灿然  黄灿然  黄灿然   罗振亚  罗振亚  罗振亚  吴敬思  吴敬思  梁志宏  梁志宏  梁志宏  赵少琳  赵少琳  陈瑞  陈瑞  张执浩  张执浩  张执浩  张执浩  马鸣信  毕福堂  蒋言礼  吴小虫  吴小虫  耿占春  耿占春  周所同  周所同  吕达  巫昂  马晋乾  李成恩  李成恩  郭克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苗雨时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洪烛   郁葱  郁葱  郁葱  郁葱  郁葱  郁葱  关海山  洛夫  唐诗  王恩荣   李杜  病夫   赵树义  潞潞  庄伟杰  庄伟杰   甲子   张锐峰  张锐锋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霍俊明  西川  西川  西川  陈小素  郭金牛  郭金牛  杜学文  赖廷阶  赖廷阶  王单单  王单单  王单单  左右  雷平阳  雷平阳  木行之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立世  王爱红  潘洪科  潘洪科  大解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金汝平  肖黛  玄武

孤城  于坚  于坚  于坚  于坚  于坚  于坚  唐晋  刘阶耳  杨炼  杨炼  杨炼  孔令剑  赵建雄   赵建雄  赵建雄  李元业  石头  李元胜  李元胜  李元胜   李骏虎  李骏虎  李骏虎  雪野  闫海育  闫海育  悦芳  杜涯  杜涯  金铃子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马新朝  沈天鸿  沈天鸿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李犁  邓朝晖  张新泉  刘川  刘川  张二棍  张二棍  简明  简明  简明  简明  简明  简明  简明  简明  简明  简明  简明  简明  简明  林旭埜  卢辉  张海荣  张海荣  葛平  百定安  百定安  人邻   李不嫁  林莽  苏美晴  树才  马启代  马启代  白桦  向以鲜  燎原  梁生智   梁生智  梁生智  梁生智  谷禾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  成小二  李成恩   三色堇  李不嫁  宗小白  曾瀑  宫白云  安琪   江苏哑石  潘加红  刘年  谢克强  王妃  草树  臧棣  李浔  西渡  高春林  瓦刀  张建新  何三坡  周所同  路也  张作梗   黄亚洲  桑恒昌  胡弦  李少君  李少君  李少君  李少君  李少君  周所同  周所同  翟永明  商震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汤养宗  罗伯特·勃莱  敕勒川  大卫   任先青  娜仁琪琪格  西娃  陈先发  李琦  六指   重庆子衣  向天笑  食指  黄礼孩  黄礼孩  黄礼孩  大解  张执浩  雷平阳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江一郎  毕福堂  曹谁  王国伟   李唱白  荣荣  约翰·阿什贝利  左右  郑小琼  乐冰   孙大梅   马亭华  左拾遗  田暖  大连点点  马尔克斯  马明高  马明高  汪曾祺  左岸  李霞  林荣  林荣  涂拥  王恩荣  葛水平  王祥夫  闫文盛  十首精短诗赏析  葛平  杨凤喜  刘郎  韩玉光  雷霆  王俊才  王二  谢有顺  谢有顺  木心  雪克  雪克  雪克  雪克  雪克  雪克  张作梗  张作梗  卢辉  卢辉  卢辉  卢辉  卢辉  黄亚洲  李不嫁  苏童  韩东  谷禾  王恩荣  李少君  李少君  余华  吴言  唐依  李老乡  段崇轩  米沃什  张卫平  张卫平  张卫平  庞白  乔延凤  乔延凤  非飞马  辛泊平  辛泊平  辛泊平  芦苇岸  黄土层  黄土层  方文竹  安琪  安琪  余笑忠  谷冰  谷冰  谷冰  汉家  翟永明  胡弦  阿信  长篙  周所同  羽菲(法国)  李钥(美国)  众评  温柔刀  陈朴  西川  西川  张执浩  张清华  张清华  莫言  老刀客  王春林  王春林  昌政  昌政  王恩荣  汤养宗  汤养宗  郁葱   梁志宏  白公智  李唱白  静铃音  宋晓杰  宋晓杰  王法  杨四平  吕本怀  吕本怀  吴思敬  汤养宗  张执浩  行顺  余怒  张锐锋  段崇轩  郁葱  长安瘦马  罗振亚  黄亚洲  黄亚洲  黄亚洲  苗雨时  苗雨时  胡权权  李犁  聂权  聂权  王国伟  王恩荣  臧棣  臧棣  贾平凹  流沙河  张执浩  张二棍

  

  

曹伊论战(1)  曹伊论战(2)  曹伊论战(3)  曹伊论战(4)  曹伊论战(5)  曹伊论战(6)  曹伊论战(7)  曹伊论战(8)  曹伊论战(9)



我评(综评与一诗一评)


综评:


林静  路军锋  王俊才  姚宏伟  毕福堂  崔万福  白恩杰  张海荣  张二棍  葛平  杨丕梁  雷霆  荫丽娟  张琳  霍秀琴  韩玉光  王文海  王小泗   武恩利  罗广才  宗小白  韩庆成  《“地域写作”的传承与突破》  《试论现代诗“好诗”的标准----论马启代的现代诗》  张建新  王爱红  罗广才  牛梦龙  老刀客


一诗一评:


马启代(1)  马启代(2)   马启代(3)   马启代(4)   马启代(5)  马启代(6)   马启代(7)  马启代(8)  马启代(9)罗广才(1)  罗广才(2)  罗广才(3)  罗广才(4)  罗广才(5)  罗广才(6)  罗广才(7)  蒋言礼(1)  蒋言礼(2)  蒋言礼(3)  蒋言礼(4)  蒋言礼(5)  蒋言礼(6)  蒋言礼(7)  蒋言礼(8)  蒋言礼(9)山翠(1)   山翠(2)  山翠(3)  山翠(4)  山翠(5)  山翠(6)  崔万福(1)  崔万福(2)  崔万福(3)  崔万福(4)  崔万福(5) 姚宏伟(1)  姚宏伟(2)  姚宏伟(3)  姚宏伟(4)  姚宏伟(5)  姚宏伟(6)  姚宏伟(7)  姚宏伟(8)  姚宏伟(9)  姚宏伟(10)刘年(1)  刘年(2)  刘年(3)  刘年(4)  刘年(5)  月牙儿(1)  月牙儿(2)  月牙儿(3)  月牙儿(4)  月牙儿(5)余秀华(1)  余秀华(2)  余秀华(3)  余秀华(4)  余秀华(5)  余秀华(6)  余秀华(7) 

潇潇(1)  潇潇(2)  潇潇(3)  潇潇(4)  潇潇(5)  潇潇(6)原野牧夫(1)  原野牧夫(2)  原野牧夫(3)  原野牧夫(4)原野牧夫(5)  

王俊才(1)  王俊才(2)  王俊才(3)  王俊才(4)  王俊才(5)  王俊才(6)  宋清芳(1)  宋清芳(2)   曹谁(1)  曹谁(2)  帕斯  陈庆  雪铓  付海平  雷霆  简明  张二棍   聂权  崖山后人  长林晓歌  韩玉光  周所同  樊建军  燕南飞  许剑桐  梁志宏



诗歌活动


● 和顺县“相约七夕、相遇和顺”大型诗歌采风笔会回放之一(总155期)

● 和顺县“相约七夕、相遇和顺”大型诗歌采风笔会回放之二(总157期)

● 诗眼睛||理论园地:王恩荣《对县域新诗写作中提出问题的试答--答榆州诗友问》(总535期)

● 诗眼睛||缅怀大师,传播文化:多倫多「湖畔書院」主辦的洛夫詩歌朗誦賞析追思會纪实(总394期)

● 诗眼睛||汇总:《诗刊》“E首诗”2018年山西入选者被推荐所有作品欣赏 (总514期)

● 诗眼睛||书讯:《三晋诗人》创刊发布会在太原龙城国际成功举办(总563期)

● 诗眼睛||快讯:“新时代都市诗歌创作与走向研讨会”在太原成功举办(修定版)(总622期)

● 诗眼睛||远方:梁志宏:行走俄罗斯(组诗)(珍藏版)(总638期)

● 诗眼睛||年度推荐:《诗眼睛》2018年推送入选《中国微信诗歌年鉴》的作品(总673期)

● 诗眼睛||书讯:《汉诗三百首·2018卷》目录和编后记(修正版)(总715期)

● 诗眼睛||海外诗会 传播文化:【多伦多诗友会】首届华人诗歌研讨会:切磋诗艺,共求美好(总719期)

● 诗眼睛||六告读者书:平台运作与六告读者书(总977期)(2017.3-2019.12 持续版)

● 诗眼睛||母亲节专辑:张新泉、西川、黄亚洲、娜夜等五十首献给母亲节的现代诗精选,每首诗都能让你流泪!(总800期)

● 诗眼睛||母亲节专辑之二:欧阳江河、韩东、张执浩、大卫等五十八首献给母亲节的现代诗精选,每首诗都能让你流泪!(总802期)

 诗眼睛||端午节专辑:晋中市纪念屈原诗歌征文获奖作品展播(总823期)

 诗眼睛||端午节专辑之二:余光中、欧阳江河、大解、娜夜、张执浩等古今诗人献给屈原之 汨 罗 诗 章!(总826期)

● 诗眼睛||诗歌活动专辑:任爱玲诗歌研讨会暨《尘世之光》首发式在太原举行(收藏版)(总834期)

● 诗眼睛||诗歌活动专辑:徐忠诚 赵玉兰《灯下絮语》《溪涧兰草》出版作品研讨会 (收藏版)(总871期)

 诗眼睛||七夕爱情诗专辑:余光中\朱湘\洛夫\食指\海子等一百首献给七夕节的现代诗精选, 情到深处便是诗!(总890期)

 诗眼睛||中秋节专辑:胡弦\臧棣\车前子\陈先发\雷平阳\大解\刘川等一百诗人写中秋月亮的现代诗歌精选,(总926期)


个人年度报告


● 诗眼睛||个人年度报告:王恩荣二〇一七年年度发表作品情况(总318期)

● 诗眼睛||个人年度报告:王恩荣2018年阳历1月份到12月份底刊发的作品情况(总670期)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