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卌年丨许若齐:五秒钟迟疑让我成为"文抄公"受害者

2018-01-21 许若齐 新三届

       老编的话:2018年是新三届大学生中的77、78级走进校园40周年。他们有怎样的高考故事?他们的校园生活如何度过?本号延续“卌年”“校园”“同窗”等专题,征集新三届学子记录高考历程和大学生涯的文图稿件,共同分享新三届人永志不忘的那一段如歌岁月。 


作者简介

许若齐,华东师范大学1978级。现居合肥,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原题

秒变人生


   

        特别喜欢茨威格的作品《人类群星闪耀时》。他把某些细小瞬间,描写得引人入胜,这些瞬间关乎时代巨变,甚至决定着一百年乃至数百年宏阔的历史走向。我们普通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或许只要几秒钟,你的人生轨迹就全变了。


        1977年的冬天真不冷。恢复高考的消息,搅热了多少人,多少家庭?当时我21岁,在这个本应大学毕业的年龄里,我却已在一所中学里实实在在地“误人子弟”近五年矣。


        大学梦一直做着的,没想到来得这么直截了当。环顾左右,颇有几分志在必得。自信源于我知道从哈尔滨坐一列火车到广州,要经过哪几个省区、哪几条铁路线;“玄武门之变”是咋回事。


        安徽省的高考日子定在12月10日至11日。考前填报志愿,我考文科,第一志愿为复旦大学历史专业,志趣所在;然后是安徽大学,中文、政治理论……考点在屯溪某中学,我的考场在二楼某教室,考位居末排角落,倒也隐蔽。纳闷的是:如此大考,咋安排俩成人坐在一张初中生的课桌呢?肘腕要打架的!


        我未来的老婆(当时还不认识)也神闲气定端坐下面一楼某教室某座位,这位阀门厂精工车间的车工完全是一副“瞎猫碰死老鼠”的心态。


        第一场考语文。一篇作文,另有一道附加题,古文翻译,内容是北宋时王小波李顺起义,20分。作文题,与事先猜押的相差无几,于是我不假思索地挥洒起来,一路宏大叙事,激情四溢,不觉已写满一张纸。殊不知,同桌隔壁已悄悄将其移动至己方,迫不及待地做起了“文抄公”。


        我发觉,欲言又止:三位监考老师皆立其后,为何不制止呢?他们是同事,有默契乎?当然,责任在我,三秒以内,我当义正辞严或大义凛然,一刹那的优柔寡断,导致事态的不可控。当天考毕,我寻监考老师,委婉说出考场之事,实不情愿。老师笑而不语。其实,当时就记录在案,词语之间,我似半推半就。


        两天考试,除数学外,一帆风顺。一点忐忑即被满怀期待所淹没。1978年元旦之夜,我兴冲冲至W老师家,她是我中学语文老师,刚高考阅卷回来。W老师也兴致勃勃,把阅卷时所见所闻趣事娓娓道来。


        有考生做不出,便做打油诗发泄:小子本无才,老子逼我来;白卷交上去,鸭蛋滚下来。


        末了,她又无不惋惜地说:有一考生考的分数很高,完全可上最名牌的大学,却涉及抄袭,语文卷作废了。


        我听罢,心陡然吊起,忙问其详。W老师说了大概,关键词却是真真切切:考号277的作文抄288的,288开始没有拒绝……瞬间我脑子一片空白,在下就是考生288呀!


        我不知怎么回家的,1978年的第一个夜晚,无眠。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沮丧、难过、欲哭无泪,却没有任何的愤怒。内心的撕裂源于一种自作自受的愧疚,深切地感到这世界上最难觅的就是后悔药了。


        我徒劳无益地奔波于学校招生办监考老师之间,呈现出一种危险的亢奋状;遇见朋友熟人,一次次喋喋不休地谈事情经过,如同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末了,一遍遍地收获了听者由衷或不由衷的“一声叹息”。


        最后一次去黄口村一监考老师家。雨雪交加的一个下午,江上无桥,得摆渡过去。我撑一柄破伞,一路打听寻到了这位老师家,只是哀求他作为当事人为我说句话。望着满身雨雪,双脚烂泥的我,他似乎是感动了,没有承诺什么,依旧是笑而不语,有点意味深长。想想也是,都铁板钉钉了,能翻吗?


        返程已是傍晚,雪下得愈发大起来了,周围的群山树林白茫茫地模糊起来。雪落江中静无声,冬天快过去了,春天就要到了,夏天还会远吗?我在渡船上突然豁然,复旦梦破灭了,那就做一个北大梦吧!这家伙想必疯了,你以为考北大是囊中探物,手到擒来的事情。


        第二次进考场已是炎热的7月20日,全国统考。异地的另一所学校,三十人一考场,一人一桌。我之考场,29人皆是我初中的学生,真正的“师生同考”了。朋友为我捏了一把汗:万一名落孙山,这小子想不通,该不会去跳新安江吧?夏天山洪爆发,江里可是浊浪滔滔啊!


        一月后放榜。我所在的学校考得出奇的好,两个班学生,不足百人,高分者迭出,据说是夺魁徽州。屯溪文科前三皆出于此,我居二。我的分数高出当年北大录取线十余分,历史几乎满分。最得意的是诸如官渡之战、孟良崮战役居然答得滴水不漏。


        北大梦终究未圆。当年高考官方文件言之凿凿:凡中小学公办教师,一律只允许报考师范院校。无奈,志愿表填满华东师大、北师大的文科专业了事。外婆在上海,自然华师在先。录取通知书抵达的那几天,学校颇喜气洋洋,三天内,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高校的通知依次抵达。喜悦与遗憾交汇,我心态相当复杂。


        当年与朋友有约,四十年以后,将此段事迹写,该是花甲之年了。多么遥远,戏说而已。不经意,一挥间,岁月的脚步竟如此匆匆。每每高考季,总想起那五秒钟,一辈子的道路就决定于一刹那。倘若我在读秒间坚拒之,或许我就会出现在复旦大学历史系77级的花名册里……


        当然,这几秒钟的意味深长还是在日常的生活里。三十多年里,我与几百位同事工作朝夕相处,有时会望着他们怔怔发呆:我完全可以认识同样多的完全不一样的人啊!有时,我会没头没脑地对妻子说:如果那五秒钟是那样,会有这样一个家吗?此时,高高大大的儿子正旁若无人地走过。我又想:这个世界上,会有他吗?

 

原载《南方都市报 》2017年06月08日

版权事务请与后台编辑联络



卌年:恢复高考记忆

李庆:当兵7个月后我再次考上大学

高宽众:我考进了政法界“黄埔一期”

侯建刚: 歌乐山下的"西政78级神话"

周大伟: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周大伟:同桌的你,你在天堂还好吗?

李卫英:酸甜苦辣刻骨铭心的那年高考

洪文生:金银岛见证一代学子的如歌岁月

何砚平:一波三折我才走进人民大学

马艺华:歌曲串起我们的校园芳华

刘溢:我们班同学相互有过不杀之恩

刘柏荣:三子之父终圆大学之梦

彭乃青:我和我的大儿子同年上学堂

张敬:我至今不清楚为何被第三志愿录取了

王鸣:没填"服从分配"让我错失录取机会

郭进:1977年我的录取通知书被收了回去

卢锡铭:中大嫌我大龄,华师把我"捡"走

陆华:数学考了99分的文科生

李传武:我在零下30多度的寒冬参加高考

方新阳:我曾一次又一次与大学擦肩而过

黄积卓:提神的浓茶难受得我失眠了

于慈江:北大,我姗姗来迟的初恋

马莉:我幸运地搭上了恢复高考的头班车

马莉:解冻时期的校园爱情故事

吉培坤:30岁超龄大学生的两地书

 陆滨芊:从前被教育不称霸如今到处小霸王

田警惕:从兵工厂考来,学成干一辈子老军工

乔远生:百米决赛差点成了“裸跑”

姚克勇:一斤二两芝麻种子送我上大学

梁瑞宗:瘦小个头的我差点被拦在考场外

吉培坤:我与我的学生一起走进考场

商乐维:1979年早春的青春圆舞曲

陈甬军:从检修工成长为一带一路专家

朱永慧:那一年,我和妹妹走进同一所大学

朱正红:新疆文科状元考入华南师范学院

 戴焕锦:厂里阿姨敲醒了我的高考梦

王枬:我填报中文系却被政治系录取了

邹溱:月黑风高寒冬夜,百里单骑赴考场

 李宜华:工友们帮助我高考都是蛮拼的

谢悦:我当年高考作过弊

黄麓:为查全性先生造像背后的故事

"新三届"黄麓兄弟向查全性先生敬赠雕像

120个回望,记录一代浙江学子的转折瞬间

40年前高考作文

广东考生陈平原:大治之年气象新

北京考生阎阳生: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夏晓虹:那一年峰回路转补录北大中文系

颜花花:我们当时报北大清华的考生特别多

王惠生:感恩林乎加,扩招上大学

郭建平:物理老师猜中两道40分的大题

张志强:老乡没答对首都北京,居然考中北师大

刘晓陵:想当医生的女护士被物理系录取了

严明人:我被扩招进了北大法律系

黄健:从江南小篾匠到京城大学生的荆棘之路

郑亚楠:那年返城的我,洞房花烛+金榜题名

陶景洲:大学生活是我人生的盛宴

蒋蓉:啼笑皆俱的高考往事

蒋国辉:一个矿工的高考逆袭

周慕冰:我们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

郑忆石:我看到考场赶出去一个作弊者

詹国枢:高考改变了我们全家的命运

林侃:求学之路跌宕起伏梦碎梦圆

袁晞:1978年那个炎热的夏日

明瑞玮: 我被高考撞了一下腰

邓天雄:我的高考一波三折

汪瀰的故事:坎坷求学路

梁志全:那次火车旅行让我茅塞顿开

雷飞志:猪肉、香烟及那年高考

罗新伟:屈辱卑微引导我考上大学

张云坡:夹缝里挤出来的参天大树

高玉民:我们自刻钢板油印出几本英语教材

唐师曾:我在北大的阳光里

张小雪:小学毕业生考入大学的天方夜谭

刘大椿:一张老照片带出的珍贵记忆

陶景洲:我的同学李克强

陶海粟:挑战权威的初生牛犊

陶海粟:“屠夫状元” 任保山

李辉:母校复旦,常在心中

马艺华:睡在我下铺的老兄

马艺华:我在大学收获了人生最完美的礼物

刘海峰:两次高考改变我的命运

高考从单一制走向多元化

徐小平:把人生经历设计成人生财富

王维佳:我被录取到没有填报的政治理论专业

倪瑞杰: 妈妈捎的土特产被舍友分而食之

温时幸:杭大四年, 对"寒窗"一词体会颇深

应亚平:默默自学机会终于降临

王俐:高考第一天我迟到15分钟

陈兴良:我所认识的邱兴隆:其人、其事与其书

刘晓阳:阿阮的被褥床单是全宿舍最整洁的

乔凯华:我们给邓小平写信要求“专升本”

夏春秋:蓦然回首往事并非如烟

杜欣欣:我差点失去信心中途弃考

张建田:团里准备放弃的名额被我争取了

马申,他多要一张试卷把答案誊抄一遍

刘亚谏:录取通知书错了两字投了三条村

夏玉和:走进心目中的大学我跋涉了八年

赵晓明:我家世世代代没有一个识字的人

张晓岚:那一年我差点没有通过政审关

徐瑞清:蜜月里,新娘送我上大学

孟国治:高考那年,从打入另册到跃过龙门

翁大毛:难忘我的高考岁月

复旦数学系77级:在新世界门前

李辉:晒晒我的1977年高考试卷

复旦78级同学黄山巧遇邓小平

舒修:追忆复旦新闻系墙报“前哨”

冯印谱:一个黑五类子女的大学梦

魏达志:艰辛的求学之路

魏景东:一张准考证带来的回忆

吴畏:我的高考,1978

王治平:我的大学时代

吴工圣:我和我们宿舍的七条汉子

吴工圣:一路走来  知恩感恩

陈锡文:人民大学78级报到第一人

管士光:回望来时路

李秋零:机会来了就要抓住

北大教授牛军口述当年高考经历

骆小元追忆上大学:生命复苏,心灵飞扬

张河:我的“自助式”高考复习

庞松:我们共同经历的年代

何平:毕业时黄达老师给我题词

追忆逝水年华:

北大经济系77级点滴回忆

北大中文系77级:

数风流人物,还看当年

海闻:从北大荒到北大到北加州

珊伊:我在北大留学生楼的文化冲击

一张北大旧照片,牵出40年前高考记忆

北大1981:一个口号激励一代人

宋家宏:高考,让我此生与书为伴

徐小平:生命中那盏明灯

周振华:拼搏三年走进心中圣殿

小学毕业的四哥,

连续三年高考成绩过了重点线

谢迪辉: 其实我们学的都是“屠龙术”

曹放:感恩时代的幸运

于泽俊:我的一个同学被父母逼迫退学了

陈中惠:我推迟半年拿到报到通知书

李杜:一张小饭桌送走四个大学生

陈海林:拿到录取通知书前一天,

我在杜甫草堂见到邓小平

段英贤:保存40年的一张准考证

杨鹏程:跨越13年,我参加过两次高考

周林林:老师押中了那年的高考作文题

赵凡:那年16岁,我跳级参加高考

陈平原:再也写不出比“高考作文”

更有影响的文章了

陈海贤:17岁那个炎热的夏天

张效雄:1977年兄妹三人同赴考场

盖生:1978:入学记忆回放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反右运动60周年祭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73 50366 73 37016 0 0 3516 0 0:00:14 0:00:10 0:00:04 369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