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十八 信仰习俗

2017-05-26 陈秉荣 保德新青年

编者语:《保德民俗》一书是县政协文史资料,陈秉荣先生著,从现在开始不定期编发保德民俗。

信仰习俗


信仰是对某种宗教,或对某种主张、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规范自己的行为。由于民族的不同,地域的差异,民众信仰的对象和内容也就各有千秋了。


保德地区位于黄河之滨,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又处于晋、陕、蒙三角地带,是黄河文化和草原文化的结合部。民众的信仰从某种意义上讲反映出这个地区久远的文化积淀。保德民间信仰是多元的,他们既信仰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也信仰形成一整套理论的道教;既信仰早先传入中国的佛教,也信仰后来传入的基督教。他们的信仰几乎囊括了所有神秘文化。人们从自身生活的各个领域出发,将各种特异的自然现象和文化现象当作护佑生活、平衡心理的信仰对象,在与生活的结合中形成了一种地域性很强的文化现象。


保德民众信仰的一大特点是从生存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文化定义出发。所以他们的信仰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一种对生存手段的补充形式。他们不管信仰什么,并不虔诚,介乎于信与不信之间,有时信,有时不信,有事信,没事不信。天旱了才求龙王、斩旱魃(赛戏),穷了一年,到年终了才想起了敬财神。为了获佑得福,禳除灾疫,不论鬼神仙佛还是上帝菩萨,都可以顶礼膜拜。人们于信奉祭拜中,寄托着自己的理想,以求得精神上的解脱和心理上的平衡。


外来宗教,一般重出世、偏入世,对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无法解释清楚时,就借助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迷惑世人。而民众的信仰与之恰恰相反,他们的信仰和当前利益紧密结合,对自己有所补益或有所损害的神道都信,对一些无关紧要的神道却无足轻重了。


民间信仰的方式,大体可分三种:一是崇奉,就是心里喜欢,感情上亲近;二是敬畏,由于害怕,想方设法回避;三是顶礼膜拜。


民间信仰的功用,主要在于教化。比如祭祖,即是为了延续和巩固血缘关系,教人恪守孝道;比如敬神敬佛,则是教人信善。


信仰的特点,一般来讲,有以下几点:


 一、历史性。中国传统宗法礼教源远流长,比如天地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二、传承性。从原始社会到现在,虽然经历了不同社会形态的变化,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走向新的文明,但有着原始文化色彩的信仰和礼仪仍然在延续。


三、多元性。民间崇拜的偶像不是单一的,而是天上地下人间无所不包并服务于民众生活的各个领域。


四、教化性。《周易》有“神道设教”的说法,因此,以宗教祭祀为主要形式的信仰文化形成了封建社会时期基本的教育手段。


五、农业性。中国是个农业国,保德地区更是以农为本,农业是社会经济的命脉。所以农业祭祀成了自然崇拜的核心。除农业种植外,各类加工业、手工业比较发达,因此形成了以农业自然崇拜为主的多层次行业崇拜。


神鬼世界是蒙昧时期人类祖先对不可知事物现象的抽象反映,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我们研究神鬼信仰,就是要帮助人民认清神鬼世界的本质,解除神权观念对人们的束缚,引导盲目信仰者解放思想,科学地认识世界。


信仰民俗和迷信及宗教信仰是两码事,但信仰民俗中有迷信的成份,有宗教文化的影响。所以本文在研究信仰民俗的同时,也附带介绍了一下保德的宗教活动。



保德民俗相关文章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十七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十六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十五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十四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十二 岁时习俗(中秋节与月饼)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十一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之一百零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之一百零十 岁时习俗(端午节杂谈)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九 游艺习俗(十五)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八 游艺习俗(十四)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七 游艺习俗(十三)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六 游艺习俗(十二)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四 游艺习俗(十)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三 游艺习俗(九)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二 游艺习俗(八)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一 游艺习俗(七)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 游艺习俗(六)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九 游艺习俗(五)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八 游艺习俗(四)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七 游艺习俗(三)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六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五 游艺习俗(二)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四  游艺习俗(一)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三 生活习俗(三十)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二 生活习俗(二十九)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一 生活习俗(二十八)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 生活习俗(二十七)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九 生活习俗(二十六)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四 生活习俗(二十一)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三 生活习俗(二十)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二 生活习俗(十九)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一 生活习俗(十八)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 生活习俗(十七)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九 生活习俗(十六)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八 生活习俗(十五)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七 生活习俗(十四)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六 生活习俗(十三)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五 生活习俗(十二)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四 生活习俗(十一)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三 生活习俗(十)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二 生活习俗(九)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一 生活习俗(八)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 生活习俗(七)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九 生活习俗(六)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八 生活习俗(五)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七 生活习俗(四)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六 生活习俗(三)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五 生活习俗(二)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四  生活习俗(一)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二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一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九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八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七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六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五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四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三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二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一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九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八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七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六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五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四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三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二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一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九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八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七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六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四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三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二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一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九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八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七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六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四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二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一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九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八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七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六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五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四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二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一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

陈秉荣 || 保德民俗

【保德民俗】第一辑 人生礼仪

【保德民俗】第二十二节 年末岁尾话“腊八”


作者简介:

陈秉荣先生1941年生于保德县石塘村,早年曾任公社书记,后历任县文化局长、档案局长等职。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在方志、民俗、民间文艺等方面颇多建树。他是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西分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国地方志学会会员、忻州走西口研究会理事。他学识广博,研究领域宽泛,堪称是保德传统文化的半部活词典。几十年来,他如同一位勤勉的老农,不计寒暑,不避风雨,默默地耕耘于大山深处。除主编完成《保德县志》以外,他还校点重印了《保德州志》,创办了《保德文化》杂志,出版了民歌集《大河采风》、散文集《定羌杂识》,手中还存有《保德农业合作史稿》《金瓶梅方言》等书稿。他为挖掘整理保德文化遗产,传承保德文明付出了大量心血。年近古稀,他孜孜不倦,执笔写下了这部三十万字的《保德民俗》,为保德又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