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经济

河北经济分析报告

蒋飞 蒋飞宏观研究 2023-09-13



核心观点  

河北省区位关键,坐拥雄安新区,肩负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任,面积涵盖整个京津冀城市群。又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第二产业拉动全省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保障。在环保压力较大、供给侧改革之下还能继续保持与全国同步增长的增速实属不易。作为传统的京畿福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带来的发展势能下,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将进一步巩固。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河北省人均GDP较低,财政实力较弱,卖地收入持续缩减,偿债压力加重。同时与其他省份一样存在着人口流失、老龄化严重和未富先老等常见问题。未来河北省应依托京津冀区域优势,抓住城市群人口众多机遇,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建立独具特色的养老产业基地。同时推进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市场化营商环境,在“小政府、大社会”上寻求突破,吸引民间资本,开放服务行业,实现全省高质量发展。

1

 经济增速与全国持平,重工业为传统优势

河北省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地,北为燕山山地,坐拥雄安新区。其地理区位关键,同时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雄安新区建设火热,旨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河北省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钼矿等矿产资源,农业、重工业是河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从经济总量上看,2022年河北地区生产总值4.2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8%,排全国第十二位。从人均生产总值来看,2022年河北人均GDP为5.70万元,不及全国8.57万元人均GDP水平,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但河北省仍在华北地区起到经济支柱作用,除2018、2019年外,近十年河北省占华北地区GDP比均居于首位。

河北省的经济韧性较强。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首次提出“新常态”,并关注产能过剩等风险点。河北作为钢铁生产大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大力推行环保节能政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化解过量产能。此前河北GDP增速高于全国水平,为顺应改革,2014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出现大幅下降,此后几年经济增速持续低于全国水平。在发展可再生能源及环保产业的大背景下,叠加2020年疫情之后全国需求收缩、预期转弱等因素,河北省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多重压力下,河北省2013-2022年平均经济增速为6.24%,与全国水平(6.24%)持平,体现了较强的抗压能力。

1.1 生产端看,采矿业禀赋具有优势,三产占比仍需提高

河北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产占比仍需提高。从横向对比角度看,2022 年河北省三次产业占比为 10.4: 40.2: 49.4,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与全国三次产业比重的 7.3:39.9:52.8 相比,河北省的第三产业占比明显低于全国;从纵向时间维度看,河北三次产业由2013年11.9:52.0:36.1逐渐调整为2022年10.4: 40.2: 49.4,实现了从“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的产业格局。近十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总体上升,近两年占比有所下降。

河北省第一产业稳步发展,农业起“稳定器”作用据《河北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河北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410.3亿元,同比增长4.2%。河北省是中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1],地区跨度较大,四季分明,使得可种植农作物种类繁多,是中国重要粮棉产区。同时,河北省为十三个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具体来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河北粮食(水稻、小麦、玉米等)总产量达3825.10万吨,2012-2021年平均粮食产出占全国5.5%,并有上升趋势,其中平均小麦产出占全国比例超10%,平均玉米产出占全国比例超7.2%。

河北省第二产业平稳发展,着力构建新型工业体系。2000年来河北工业增加值增速与全国相当,“十三五”改革期间增速略低于全国,近年有所回升。202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17050.1亿元,同比增长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高于全国(3.6%)的增速。拉动率前五的行业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煤矿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但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61.2亿元,同比下降45.5%,降幅远高于全国-4.0%的同比增速,与工业增加值增长产生较大背离。河北八大主导产业中,生物医药健康行业增幅明显,生物医药健康行业、新能源产业、信息智能产业、新材料产业增长11.8%/0.7%/6.0%/ 9.9%。

钢铁产业为河北省支柱产业和传统优势企业,截至2021年,河北钢铁生产企业的粗钢、钢铁、生铁产量均居全国之首。钢材品种基本全覆盖,以河钢集团、首钢(河北部分)、德龙钢铁、敬业钢铁等为龙头企业,近10年来钢铁企业粗钢、生铁产量占全国比重均为20%以上。同时,据《河北日报》,企业产品在细分市场上优势突出,首钢迁钢生产的无取向硅钢产量全国第一;津西集团是全国钢铁行业标准制定者之一,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支柱用热轧H型钢、钢板桩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90%、45%。

河北省积极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升级,促进各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十三五”期间,河北省推出“节能十三五”、“工业转型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十三五”、“煤炭工业十三五”等计划,旨在减少煤炭消耗,提升质量效益,优化产业结构。据河北省工信厅,“十四五”期间,全力打造“4+4+3+N”产业格局,做优做强钢铁、装备制造、石化和食品4大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加快建设数字河北行动方案(2023-2027年)》相继提出,致力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信息智能产业,促进制造业、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

河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各地方新兴产业特色鲜明。近五年,河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2022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5%,快于规模以上工业3.0个百分点,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平稳较快发展。生物医药健康行业连续三年产业增长超10%,代表龙头企业为以岭药业。地方来看,石家庄生物医药、光电与导航,唐山轨道交通装备等示范基地具有一定规模,集聚了石药、华药、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13所)、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54所)、中车唐山等产业上下游企业。2023年4月,河北省政府出台《加快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新型功能材料等优势产业

除了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企业融合集群外,河北作为临港省份,着力打造港产城融合新格局。2023年4月,省发改委起草《河北省加快建设临港产业强省行动方案(2023—2027年)》,提到未来五年内河北将着力打造“两群、五地、一融合”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到2027年,基本建成陆海联动、产城融合的临港产业强省。

河北省第三产业中,批发零售业居首,交通通信占比高。河北省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呈先升后降趋势,从2013年的36.14%上升到2020年的51.73%,然后2022年回落到49.51%,其中2018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具体来看,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业分别占河北省第三产业产值前三位,2022年分别为16.40%/14.41%/14.02%。其中近十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占GDP比重维持在7-9%的区间,高于全国占比3%以上。河北省经济发展对房地产业的依赖程度不高,近十年绝大多数年份房地产业占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水平,2018年之后受益于雄安新区的发展,比重明显提高,直到2020之后与全国平均水平保持一致

未来河北将重点发展养老产业集群,致力发展高端服务业。河北省政府于2022年4月公布《河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其中提到要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优化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以及打造多元化养老产业发展体系。2023年3月,河北省《印发加快建设京畿福地、老有颐养的乐享河北行动方案(2023-2027年)》,按照方案,河北以满足中高端养老服务需求为目标,坚持市场主导,强化京冀合作,构建“一区、一圈、三带”康养产业发展格局,打造京冀养老福地。

河北民营经济活力强,地区龙头企业聚焦新兴产业。2022年河北民营经济增加值为2.67万亿元,同比增长3.6%,占全省GDP比重为63.5%,高于全国水平。2020-2022年民营经济平均占比63.27%,疫情下占比维持较高水平,但距离2019年(68.7%) 仍有一定差距。长城汽车、晶澳科技、新奥股份、以岭药业等高市值制造业企业均为民营企业,广泛分布在汽车、机械、计算机、医药等行业。2022年河北省下半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巩固全省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十八条措施》,明确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鼓励设立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并发挥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作用。

1.2 需求端看,固定资产投资占比高,线上购物渐至佳境,产业优势赋能产品出口

从投资角度看,河北经济发展对固定资产投资依赖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从2012年的1.91万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26万亿元,年平均增速8.45%,与全国水平相近(8.48%)。2012年以来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逐渐上升,部分年份比重超过100%,高于全国水平且两者差距扩大,反映河北的经济增长较大程度依赖其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3.0%/13.0%/4.4%。2022年河北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分别为13.4%,1.6%和-0.8%,同全国水平比较+4.3%/- 10.3%/+9.2%。[2]

房地产投资方面,河北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增速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与全国整体趋势相似。经过2017-2020年相对低速发展后,2021年有所回升。2021-2022年河北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平均增速为4.2%,高于全国水平(-2.8%)。近10年来,河北房地产投资额占全国比重在3.2%-4.6%区间波动,从2013年的4.01%下降至2022年的3.75%,体现房地产投资对河北经济贡献率较低。

近年来河北省消费市场有所回暖,线上消费渐至佳境。近十年来河北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低于全国水平,从2013年1.52万元增长至2022年3.09万元。社零2013-2022年平均增速为7.98%,低于全国水平0.2个百分点,内需仍有待提振。2022年河北消费市场有所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万亿元,同比增长1.6%,高于全国增速1.8个百分点。线上消费方面,近三年河北线上消费占比与全国水平差距逐渐缩小,2022年河北线上消费占比28.4%,同比增长7.1个百分点,首次超过全国(27.2%)水平,体现出河北省电商发展蓬勃。

消费升级相关的商品零售额增势良好。河北通讯器材类/金银珠宝类/汽车类消费连续两年增速为正,2022年实现16.6%/4.8%/1.6%增长,高于全国增速20.0%/5.9%/0.9%。其中2022年中西药类商品零售额实现17.6%增长,高于全国同期增速(12.4%),近五年平均增长9.76%。然而,部分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商品销售乏力,如饮料类/烟酒类/化妆品类/日用品类同比下降1.3%/6.6%/26.3%/4.4%,低于全国增速6.6%/8.9%/21.8%/3.7%。

房地产消费方面,河北商品房销售金额受挫回暖,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与全国基本一致,但波动幅度更大。受益于北京房价的快速上涨,2016-2017年河北环京地区房价高涨,2017年4月,位于三河市的燕郊镇平均房价达到十年来最高点28611元/m²,随后,由于没有产业支撑,叠加房地产限制政策出台的影响,商品房销售面积大幅下跌。2018年跌幅扩大,11月跌至18397元/m²,跌幅高达55.57%。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主要原因在于2017年5月河北省收紧房地产管控,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表明要加强京冀交界地区规划建设管控,严控规模扩张、严控开发强度、严控贴边发展,严禁在交界地区大规模开发房地产,严禁环首都围城式发展,坚决防止形成“铁围子”。总结河北省近十年的发展形势,其商品房销售面积平均增速为-0.29%,低于全国水平(2.78%)约3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占全国比重持续下降,体现出河北房地产市场的长期不振。2022年商品房销售市场增幅回落,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7%和2.1%,与全国一致。

我们通过租售比指数(房价指数/房租指数)来刻画租金与房价比值变化。自2004年,河北租售比走势与全国趋势一致,2012年后持续高于全国水平,租房指数及房屋价格指数均高于全国水平。2021年,河北省租售比低于江浙沪等地,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相较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北省房价增速比房租涨幅更大。[3]

外贸方面,河北省地处“一带一路”环渤海地区重要交汇点,政策加持助力外贸发展。2022年,政府印发《关于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实施方案》,对于新兴国家,积极参与基建与工程化建设进程,发挥传统产业产能优势;对于发达国家,开展并购投资先进要素为重点,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或能进一步去产能去库存,从需求端改善河北产业结构。同年,河北提出《关于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的16条政策措施》,建立稳外贸激励机制、加大对外贸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2020-2022年,河北出口平均增速13.03%,高于全国1.21个百分点。2022年,河北出口3407.4亿元,同比增长12.5%,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968.3亿元,增长21.9%,民营企业为占据主导地位。河北长期处于贸易顺差,2022年顺差达1185.8亿元,比2021年扩大541.9亿元。

从出口产品结构看,河北出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高附加值产品增长强劲。机电产品为河北省出口主力产品,2017-2022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4.92%,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代码有交叉)2017-2022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2.11%。2022年河北出口机电产品1300.3亿元,增长19.8%,占出口总值的38.2%,其中,出口汽车零配件180.2亿元,增长20.4%;出口汽车160亿元,增长35.2%;出口电子元件115亿元,增长42.6%。

1.3 人口端看,劳动力流失明显,老龄化程度加深

河北人均产出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持续扩大,人口吸引力较弱,近十年迁入人口增速持续为负。河北省是人口大省,常住人口数居全国第六,但人均产出较低。按常住人口计算,2022年河北省人均GDP为5.69万元,比全国水平低2.86万元。我们用第七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差额,剔除这十年间河北常住人口的自然增长来近似表示河北省常住人口的净流入(出)情况,河北2010-2020年常住人口净流出128.21万人。河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017年前大部分年份维持在6‰以上,自2018年开始快速下降,在2021年首次出现负增长。在此背景下,《河北省十四五人口规划》中提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程度加深和雄安新区加快建设下,河北省人口吸引力有望提升,目标在2021-2025期间,河北省人口规模将从净流出逐步过渡到低水平迁入阶段。

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河北出生率和老龄化程度与全国水平接近。2021年,河北65岁以上人口比率14.9%,与全国水平(14.2%)相近;而人口出生率略低于全国水平,体现人口增长活力不足。针对出生率日益下滑现象,河北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1年出台《河北省计划生育条例》,顺应放开”三孩“政策同时,对妇女育儿产假进行延长,并予配偶护理假。针对老龄化现象,河北省出台《河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兜底养老服务长足发展。

1.4 资金端看,企业信贷融资稳步上涨,居民仍保持一定储蓄倾向

从近十年河北省和全国净存款(存款-贷款)趋势来看,河北净存款走势与全国走势基本一致,但更平稳。2014-2018年河北净存款增速低于全国是由2014-2018年间河北贷款增速略高于全国,同期河北存款与贷款增速一致,但变化幅度较小。2020年后增长快于全国,体现河北的储蓄倾向近年来更加明显。

河北省企业逐渐替代居民成为贷款主力。将贷款拆解为企业和居民两个角度,以2022年初为节点,节点前河北省居民贷款增速显著高于企业贷款,而节点后首次低于企业贷款并持续呈下降趋势,二者差距持续扩大。住户贷款角度看,2017年前河北省增速呈快速上涨趋势,且高于全国增速水平;2017年后快速下降,并于2018年下降到全国居民贷款增速以下;2020年后增速与全国基本一致。而企业贷款与全国增速基本保持一致,2022年后增速快于全国。

从企业贷款结构来看,河北省多措并举旨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扶持绿色产业持续发展。据河北省人民政府,2023年一季度,全省中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8.7%,增速创7年内新高;普惠小微贷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30.6%、66.4%,分别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6.8和52.6个百分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39.8%。《关于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强化融资服务等方面提出17条措施,引导金融机构“一链一策”“一企一策”,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大力支持。2022年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6.2%和33.4%。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2.9%,全年增加528.9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6%,全年增加223.5亿元。

从存款结构来看,2017年7月至2020年初河北企业存款增速低于全国水平,2022年之后明显高于全国;居民存款正好相反,2022年之前其增速持续高于全国水平,之后被全国超越。总体而言,河北存款结构的变化和贷款结构相类似,企业增速相对强于居民增速

2‍

河北省财政与债务分析

2.1 河北省财政实力偏弱,对中央转移支付较依赖

河北省财政收入稳步上升,但财政自给率偏低,对中央转移支付较依赖。近十年,河北省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2年的2084.25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4083.98亿元,年均增长率6.96%,高于全国5.9%的水平。同时,河北省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012年的4018.85上升到2022年的9336.4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8.79%。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支出比例衡量财政自给率,河北省财政自给率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22年财政自给率为近十年最低,为43.74%,体现其财政自给能力偏弱。

河北省整体财政收入质量有待提升,数据显示2021年河北省税收收入达2735.68亿元,占一半公共预算收入的65.6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5.9%)。

河北省对中央财政支持依赖程度偏高。2019-2021年,中央转移支付占河北省收支缺口比例逐年上升,从73.39%增加到83.22%,均略高于全国平均占比。2021年,河北省的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4687亿元,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高达3900.38亿元,弥补收支缺口的83%,说明中央转移支付对河北省财政支持效果明显。从净转移来看,河北省2021年获得中央净转移1571.38亿元,净转移规模居于全国中游。

2.2 近十年财政对土地依赖程度较低

2020年来,河北省财政对土地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我们以成交土地出让金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比例来近似衡量各省土地依赖程度。从2022年各省土地依赖程度来看,河北省居全国各省中游,近10年绝大多数年份高于全国水平,2021、2022年依赖程度回落。从2020年6月起,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决定将由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征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等四项政府非税收入统一划转税务部门征收,帮助各省降低土地依赖程度。2020年后河北省土地依赖程度持续下降,表明河北省有效减少对土地依赖,降低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扩大的可能性。

2.3 河北省债务负担相对较重

从债务角度看,近年来河北省政府负债率和债务率逐年攀升,债务负担有所增加,2022其债务率同比增幅接近100%。我们将地方债务分为政府债与城投债两部分;以地方政府的转移性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加和作为地方的综合财力;采用三种方式衡量地方债务负担: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代表负债率,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占综合财力的比例代表债务率,以地方债务余额与城投平台有息债务余额的加和占综合财力的比例代表宽口径债务率。

近五年河北省偿债压力上升,总体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2年,河北省GDP位列全国第12名。从总体偿债压力来看,2022年河北省负债率(地方政府负债余额/GDP)为37.1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9.04%)。近五年,河北省的债务率从2018年的75.40%飙升2022年的257.16%,其中2022年的同比增长率接近10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7.6%),表明其偿债压力大。

我们将城投债余额也纳入债务后,2017-2021年,河北省宽口径债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隐性债务控制良好。河北省宽口径债务率从2017年的141.43%至2021年的200.17%,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2022年,河北省的宽口径债务率达到416.30%,较2021年翻番。

接下来我们将对河北省城投债细项进行简单统计与梳理。

3

河北城投融资情况分析

3.1 2022河北城投债发行规模与净融资增速高于全国

2021年为全国城投发行及净融资额高点,2022年全国城投债总发行量与净融资额有所下滑。河北省城投债总发行量与净融资额于2020到达顶峰,发行量维持在高位,净融资额略有下降。整体来看,2012-2022年河北总发行量复合增长率为16.52%,低于全国水平20.64%,而2012-2022年河北净融资额复合增长率为6.13%,高于全国水平4.86%。2018年河北城投债总偿还量较大导致净融资额为负,占全国比重大幅下降,2022年回升至2.08%。

从地区结构来看,河北省各地级市城投债融资规模基本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从2021年经济总量和综合财力看,唐山市经济总量居首位,其次是石家庄、沧州、邯郸等地区。从城投债融资规模来看,石家庄对资金的吸引大于唐山市,其城投平台有息债务余额达1673.22亿元。从负债来看,河北省多个地级市债务率高,政府债务覆盖能力较弱。除石家庄、沧州和廊坊外,其余地级市债务率均高于300%,达到较高的债务水平。[4] 将城投债纳入考量后,河北省各市宽口径负债率普遍较高,应警惕信用风险

3.2 城投债利率中枢下移,2023年到期偿还节奏平稳

2017年后,全国城投债票面利率呈下降趋势,2023年有所回升,而河北省利率自2020年有回升趋势。2022年全国城投债票面利率为3.81%,较2017年下滑186BP,河北省城投债票面利率4.84%,较2017年下滑128BP,低于全国58BP,发行成本明显下降。2023年,河北和全国城投票面利率分别上行39/59BP,融资成本上升。

2025年为河北城投到期偿还量高峰。2021年,河北省城投债到期偿还量达501.27亿元,为近十年到期偿还高点。2025和2023年偿债规模分别为458.51、326.49亿元,为未来3年内到期规模的高点和次高点,从单月来看,4、8月为偿还高峰。

4

小结

河北省区位关键,坐拥雄安新区,肩负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任,面积涵盖整个京津冀城市群。又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第二产业拉动全省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保障。在环保压力较大、供给侧改革之下还能继续保持与全国同步增长的增速实属不易。作为传统的京畿福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带来的发展势能下,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将进一步巩固。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河北省人均GDP较低,财政实力较弱,卖地收入持续缩减,偿债压力加重。同时与其他省份一样存在着人口流失、老龄化严重和未富先老等常见问题。未来河北省应依托京津冀区域优势,抓住城市群人口众多机遇,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建立独具特色的养老产业基地。同时推进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市场化营商环境,在“小政府、大社会”上寻求突破,吸引民间资本,开放服务行业,实现全省高质量发展。

 风险提示 

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数据提取不及时;部分地方债务统计数据可能与实际数据有偏差;信用事件集中爆发

脚注:

[1] 信息来自河北省人民政府官网-走近河北。


[2] 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值在2017年后停止公布,因此2017年后固投累计值用累计同比倒推得出。而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累计值虽然持续公布,但为保持与河北省统一口径,我们也选择从2017年起用累计同比进行倒推。


[3] 以2001年为基期,通过CPI-房租测算2001-2021年间租房价格的变化,得到租房指数;以2001年为基期,通过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测算2001-2021年间商品房价格变化,得到房价指数,租售比指数=房价指数/租房指数。

[4] 因数据获取原因,保定市和张家口市的债务率未知。


证券研究报告: 

河北经济分析报告

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9月13日‍‍‍‍‍报告发布机构: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分析师: 蒋飞S1070521080001 jiangfei@cgws.com

滑动查阅往期报告


数据、会议点评

二季度或再降准一次——2022年4月央行降准点评

【长城宏观】针对个人养老金问题该出手了——“个人养老金”点评

【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评【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

【长城宏观】忘掉数据回落,警惕需求反扑——美国7月通胀数据点评【长城宏观】欧央行展现强硬“鹰派”态度,欧美或将持续加息——欧央行7月会议纪要点评疫情扩散,PMI进一步回落——11月PMI点评

物价降速加快,加息仍有空间——美国11月通胀数据点评

政府积极作用助社融回稳——8月金融数据点评低通胀特点明朗,宽货币还有空间——8月通胀数据点评
出口增速或在筑底——8月外贸数据点评
美国服务业PMI回升,经济可能新一轮复苏——美国8月服务业PMI点评
政府发力,制造业略有复苏——8月PMI点评
当月财政支出增速再度负增,化债方案或将出台——7月财政数据点评
经济压力凸显,降息未到终点——7月经济数据点评
债务收缩压力显现——7月金融数据点评
美国通胀如期反弹——美国7月通胀点评
物价见底以后怎么走?——7月通胀数据点评
进出口增速再创今年新低——7月外贸数据点评
美国制造业或在筑底——美欧7月制造业PMI点评
短周期内主动去库或接近尾声——7月PMI点评
美联储加息难言结束——美联储7月加息点评
财政支出明显放缓,政策加码预期升温——6月财政数据点评
出口增速创今年低点——6月外贸数据点评通胀低于预期,预计仍可能加息——美国6月通胀点评信贷偏强但社融增速创新低——6月金融数据点评
CPI同比已降至0%——6月通胀数据点评
服务业旺盛维持经济强韧——美国6月服务业PMI点评制造业仍在收缩,政策组合拳已在路上——6月PMI点评地方财政压力陡增,地产政策放松迫在眉睫——5月财政数据点评
欧央行控通胀决心更强——欧央行6月加息点评
经济增长放缓,降息如期而至——5月经济数据点评
加息虽暂停,终点还未至——美联储6月FOMC点评
M1、M2、社融、政府债增速回落——5月金融数据点评
核心通胀中枢不变,高利率仍将持续——5月美国通胀点评
降息周期再延续——六月降息点评
未来一段时间物价怎么走?——5月通胀数据点评
美国制造业产需错配加重——5月美欧PMI点评
服务业复苏态势现隐忧——5月PMI点评企业利润负增拖累财税收入房地产修复受阻居民信贷再次收缩,降息或可期通缩只差一步,降息或将至
服务通胀压力缓解,核心通胀仍显韧性
新市场开拓成效持续显现——4月外贸数据点评
存款利率下调带动银行业利好,转债行情正当时
欧央行放缓加息,但不会停止紧缩
加息周期可能接近终点
美国非制造业大幅回落
内生动力不足,PMI再度收缩
政策基调有何变化?
财政收入回暖,收支差额由正转负——3月财政数据点评
GDP同比回升至趋势线上
出口增速为何超预期?
滞胀与衰退临界点,美联储仍需一次加息
信贷持续超预期,但产出效应递减
通缩压力加大,降息可期
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进一步分化
环比回落,回归正常
加息25bp,控通胀仍为主线 开年收入增速下降,支出强度仍在——1-2月财政数据点评如约而至——降准点评 欧央行顶住压力,再度加息50bp三驾马车复苏节奏快慢不一——1-2月经济数据点评

环比仍较高,二次通胀趋势明显——美国2 月通胀数据点评

社融结构初步改善,居民信贷难言回暖——2月份金融数据点评

通缩未走,通胀未至——2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出口形势依然严峻——1-2月外贸数据点评务实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点评

出口订单意外反弹,带动生产提速——2月PMI点评

美国下半年通胀反弹风险加剧——美国1月通胀数据点评
信贷总量创新高,但社融结构仍待改善——1月金融数据点评
消费修复初步确认——1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欧央行强硬加息——欧央行1月加息点评

减缓加息或促使通胀反弹——美联储1月加息点评

美国PMI跌破临界线,失业率或将回升——美欧1月PMI点评

内需修复第一步——1月PMI点评

年度小结和2023年看点——12月财政数据点评

防疫政策优化,消费快速复苏——12月经济数据点评

美联储仍需坚持走完加息路程——美国12月通胀数据点评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12月外贸数据点评

通缩趋势仍在延续——12月通胀数据点评

抗通缩仍是主旋律——12月金融数据点评

差别化房贷政策继续加码,降息周期延续——1月房地产政策点评

美国制造业PMI指数继续下行——美欧12月PMI点评

美联储或将继续加息至5.5%——美联储12月会议纪要点评

美国PMI跌破临界线,失业率或将回升——美欧1月PMI点评

减缓加息或促使通胀反弹——美联储1月加息点评



周报、月报、季度报

【长城宏观】人民币汇率料将兑现我们预期——20220425【长城宏观】八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化解地方债务问题任重道远‍‍‍‍中美分化,政策相背——四季度经济展望九月可转债投资分析九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九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八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八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八月可转债月报
国家安全问题“复杂艰巨”,地缘政治风险抬升六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六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两大峰会同时举办,国际“阵营化”趋势加剧存款利率调降,债市或将继续走强五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五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地产销售降温,降息预期又起四月可转债投资策略报告
中国将为世界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20230403周报
二季度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四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二季度 GDP 增速或到 7%——二季度中国经济展望
国外紧急灭火,国内需求新高—20230327周报
美国经济开启衰退模式——美国二季度经济展望
原油指数暴跌,大类资产指数创年内新高——20230320周报硅谷银行破产,美国经济风险显现——20230313周报
三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三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GDP跟踪指数持续回升——20230213周报
二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二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2023年全国GDP增速目标或在5.5%以上——20230116周报元旦假期出行迎来修复——20230103周报
一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专题报告

【长城宏观】短期利率的再思考——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广西经济分析报告

美国银行业高利率下风险依存

云南经济分析报告

资本回报率与资本市场的关系

中国资本回报率估算

本轮主动去库存见底了吗?——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辽宁经济分析报告

政治局会议的五点变化

气候变化之下经济目标和能耗目标短期难以平衡——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德国财政政策启示:行稳致远——德国研究系列之二

重庆经济分析报告

如何看待债务对经济的影响?

可转债个债分析——法兰转债

可转债个债分析——寿22转债

中国人口趋势研判及建议

可转债个债分析——淳中转债

美国债务上限谈判失败的影响有多大?

双低转债还能继续投资吗?

陕西经济分析报告

可转债个债分析——起帆转债

中美两国经济呈现分化趋势

中国生育率研究

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

AI开启科技浪潮,中美竞争更显激烈

安徽经济分析报告

供给侧改革促进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

黄金正在开启新一轮牛市

湖南经济分析报告

欧美银行危机可能已经开启 

可转债市场结构分析

湖北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再议十年期国债利率——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河南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3年可转债市场或迎来良机——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川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M2/GDP的新形势:或将持续上升——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季度出口为何快速下滑?——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如何看待IMF下调中国中期GDP增速?——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美国失业率为何再创新低?——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还会持续走高吗?——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天津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2年度总结——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以上推送信息仅面向长城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上述类型的投资者,请取消阅读,请勿收藏、接收或使用以上推送中的任何信息。

因此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


免责声明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证券)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以上推送信息摘自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完整内容请以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研究报告由长城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客户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客户(以下统称客户)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研究报告的版权属于长城证券。未经长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亦不得作为诉讼、仲裁、传媒及任何单位或个人引用的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长城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研究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研究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在任何情况下,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研究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长城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研究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长城证券可能与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长城证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