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零重空间张北:未来50年,直播地球将成为常态;中国实现太空旅行并非奢望

钟昕格 搜狐智库
2024-08-23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未来可以在太空中进行很多科学实验,甚至比实现太空旅行更有意义。”张北说。




今年我国将发射超过50颗商业卫星,商业卫星生产、发射不断提速,我国商业航天已形成从研制到发射、运营、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其中,零重空间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实现卫星全自主研发的商业航天企业,为我国航天产业创新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期搜狐财经《未来商势力》栏目将对话北京零重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北。


采访视频

INTERVIEW VIDEO


2015年航天领域开始对民营企业开放,鼓励民营企业和多种资本进入航天领域。零重空间抓住这一时机,于2017年在北京成立。零重空间在商业航天领域不断摸索,已在卫星制造、卫星应用,尤其是遥感应用以及与应用相关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向取得了良好成果。


零重空间曾计划部署超过160颗遥感卫星为地球做直播,探索太空产业网络直播。对此,张北表示,直播是比较容易被大众理解的概念,给地球做直播就是在尽可能短时间内获取新鲜的地表数据。他坚信,未来50年后,直播地球将成为一种常态。


遥感卫星虽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地球,但无法每次都在人们需要的时候精准出现在所需地点上空。因此,需对轨道和卫星位置进行计算,合理部署卫星数量,用尽量短的重返时间来观测地球,不间断地覆盖地球的每个角落。


这就是零重空间“灵鹊星座计划”的设计初衷,张北透露,今年11月,零重空间将发射灵鹊一号的第五、第六星,同时,灵鹊二号已在规划当中,预计明年发射。



《未来商势力》对话北京零重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北

 “商业航天要在成本和生产效率之间取得平衡,过高的卫星成本对商业航天企业来说是不可持续的。”张北坦言,商业卫星企业的获益方式包括两种:研发卫星出售至需要卫星的公司;制造卫星为自己所用,但将卫星上采集的数据转变为服务进行收费。张北表示,卫星服务应用领域的市场空间更大,竞争也更加激烈。


太空漫步、太空旅行一直都是航天企业的美好愿景,而日前,国际空间站迎来了历史上首次“全私人”太空旅行。中国是否将实现太空旅行?张北认为,不久的将来,中国也定会实现太空旅行,但他也指出,不一定是将人送入太空,未来可在太空进行很多科学实验,甚至比实现太空旅行更有意义。


放眼国外,马斯克因其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被广泛热议。张北坦言,我国商业航天与发达国家的商业航天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商业化水平不够。国际上的航天公司多具有商业背景,其人员、资金、技术储备、配套环境比国内成熟。但可喜的是,我国航天产业在多个领域也已经步入商业化进程,张北始终坚信,中国商业航天市场化的脚步刚刚开始,未来50年,商业航天卫星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对话内容精编

  CONVERSATION


未来商势力张总您好,您作为零重空间的联合创始人,创立初衷是什么?


张北:其实挺简单的,当时我们的整个队伍在找方向,因为我们过去不是做这一行业,航天行业在2015年是不对民营企业开放的,2015年之后明确提出,要鼓励民营企业和多种资本进入航天领域,所以航天行业里稍有名气的公司,包括做火箭、发动机、卫星、应用的公司,大部分是2015年以后成立的,我们队伍是2016年开始筹备,2017年开始做这个公司。当时选了很多方向,最终聚焦到现在的遥感方向。


未来商势力零重空间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张北:商业模式就是怎么挣钱。这个行业里不是所有公司都有商业模式,但是我们公司在商业航天领域,通过不断摸索,不敢说已经完全找到了非常大的蓝海市场,但已经找到了一些方向,在这些方向里不断努力,包括卫星制造、卫星应用,尤其是遥感应用以及跟应用相关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当时也包括一些上游,比如我们最擅长的卫星总部件的研制、生产。国内、国外、纯民主、纯商业、军民融合的各种市场领域都有所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我们给部分商业公司研发商业小卫星,比如风马牛卫星,以及承接一些信息化平台建设,同时也给高校、研究所,承接一些课题的研发。



未来商势力零重空间专注于微纳卫星系统领域,您认为商业微纳卫星企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何在?


张北未来50年,航天尤其是卫星领域一定是大发展。从人类第一颗卫星开始到现在,可能天上发射的卫星已经是以万为单位了,而且真正有效工作的可能是以千为单位来计算的,这些卫星分布在不同轨道和不同层面上。所以从太空角度来讲,空间是非常大的。


未来商势力零重空间提出我国首个全自主、高时间分辨率的“灵鹊星座”,“灵鹊”灵在哪呢?目前参与到了哪些场景当中?


张北:我们当时在选方向的时候,首先选了卫星方向,而在卫星领域,有很多种卫星,包括遥感卫星、导航定位卫星、通讯卫星,最后我们选择了遥感方向。


遥感也有不同的小方向,比如部分卫星空间分辨率越来越好,但代价就是卫星比较贵也比较大,这个往往是国家队能够做的事情。


有的卫星做成高光谱卫星、雷达卫星,这些在我们的范围内,这是它的光谱分辨率。还有一种方向是时间分辨率,因为轨道有轨道的特征,根据牛顿定律,卫星在轨道的飞行时间是固定的,但是重返时间与轨道相关。如果只有一颗卫星,可能要很久才能回到这个点,所以需要通过对轨道和卫星位置的计算,合理部署卫星数量,这样可以用尽量短的重返时间来观测地球,这就是灵鹊星座的设计初衷。


灵鹊星座“灵”在哪,其实就是经过我们团队对所需要的卫星数量、卫星能力和轨道的计算,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快速重返。


未来商势力目前灵鹊星座发射了多少颗卫星,具体应用在哪些特定场景当中?


张北:我们现在发了10个,我们11月将发射灵鹊一号的第五、第六星,第五第六星发完以后,后面还将继续发射卫星,我们一共要发160颗卫星。



未来商势力零重空间计划部署超过160颗卫星为地球做直播,探索太空产业网络直播,为什么要给地球做直播?如何实现这一计划?目前的完成情况如何?


张北:直播其实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概念,其实这个概念并不新鲜,首先国际上已经有人在努力干这个事,马斯克之前在星链计划上也想过这个事,在上面装可见光载荷,其实就是装了相机,他也可以这么干。


未来10年或者50年你会发现,给地球做直播或者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获取尽量新鲜的地表数据,可能地表上有什么变化,立刻就能看出来,这在将来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这并不是奢望。


现在已在不断小批量地发射卫星开始组网,后面会有一些不同性质的卫星,我们有灵鹊一号、二号、三号,三种类型的卫星,目前已经在规划二号,计划明年发射。


未来商势力今年我国将发射超过50颗商业卫星,商业卫星生产、发射在不断提速。商业航天如何获取收益?


张北:不同企业的挣钱方式不一样,比如火箭,可以把它理解成大号快递公司,把有效载荷从地面送到轨道,可以按照重量或者其他单位来付费,这就是火箭公司的挣钱方式。归根结底,做得越便宜、成功率越高,可能挣钱的可能性就越大。


卫星公司的获益方式,一种是制造卫星卖给需要卫星的公司,另一种是制造卫星自己用,但是把卫星上采集的数据变成服务来收费,这两种模式我们现在都有,我既给其他公司制造卫星,也为别人提供服务。

从产业链角度来讲,一定是做服务的市场更大,竞争也更激烈。火箭其实是上游,卫星制造是火箭的下游,卫星应用又是卫星制造的下游。在应用方面,现在至少是几千亿的市场,这种应用非常地广泛。包括卫星遥感的数据应用,甚至是遥感数据与技术平台、信息化平台做的一些特色化应用,所以,我个人认为,最终应用一定是越来越大。


未来商势力航天作为高风险行业,每次送卫星上天都是在进行测试和检验,如何解决卫星研发中的高成本问题?


张北:其实我们有一个业务就是在做这个事,我们通过对商用器件、商用元器件的有效检测、测试、封装和电装,从中间筛选出高可用器件,做高可用设计,这都是航天里的技术规范要求。包括测试,要符合设计、生产和测试规范,才能够有效地在太空工作。该防护的地方要防护、该双路冗余的要做双路冗余、该做温度调整要做温度调整,这都是有规范的。


未来商势力在供应链方面,如何解决商业卫星供应端产能不足这一痛点?


张北:我个人认为产能不是大问题,关键是要在成本和生产效率之间取得平衡。对于国家队来讲,如果不计成本,投入很多资源去做一颗卫星,这颗卫星的成本就会非常高,但这对于商业公司来讲,是不可持续的。商业航天公司一定要有平衡,不能干高成本的事。


未来商势力零重空间的愿景是2025漫步太空,同时,国际空间站也迎来了历史上首次“全私人”太空旅行。2025年,中国太空旅行是否能真正成为现实?为实现这一愿景,零重空间做出了哪些实践?


张北:国际空间站已经实现了首次“全私人”太空旅行,我觉得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出现类似的事。


其实现在一些做火箭的同行公司,已经在做这些准备,但是实现起来还是有政策上的要求,而且还要看中国空间站什么时候能够接受一些商业化服务。我觉得不一定是把人送入太空旅行,其实有很多其他有趣的事情可以在太空做。以前非常困难的事情,在太空上做就会比较简单,比如可以送一些原料上去,在太空做药物或晶体的提纯、成型实验,最后将成品拿回来。


因为周围没有空气,只有原料,也没有容器壁影响,可以让原料飘在中间去做提纯。我觉得从科学意义上讲,这种实验可能比太空旅行更有意思,尤其是充分利用太空特征,做一些科学探索,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事。



未来商势力放眼国外,马斯克因其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被广泛热议,我国的商业航天与先进发达国家商业航天相比有何差距?对于我国未来商业航天行业的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张北:还是有差距的,其中一个特别大的差异就是我们的商业化水平不够。现在我国的航天计划基本上是体制内团队来进行的,是国家支持和国家计划的。商业航天公司的大部分创始人,也都是体制内的。


国际上的航天公司,它的人员、资金、技术储备、配套环境,都比国内要成熟得多,因为原先就是在商业配套的环境中,所以这方面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将来是有机会的,因为中国商业航天市场化的脚步刚刚开始,中国人历来都是不甘人后的,要力争当先。


未来商势力零重空间将在哪些领域取得突破性的应用?未来五年零重空间有哪些目标?


张北:首先我们制定的“灵鹊星座计划”,会坚定地将星座计划执行下去,包括我们的卫星研制、子部件研制、卫星发射和数据应用,这些领域我们都会坚定地推进下去。同时会积极开拓各类市场,包括国内、国际、体制内、体制外的各类市场,我们目前找到了一些方向,会在这些方向继续深入挖掘、不断探索,近期的项目计划就是灵鹊二号将在明年发射,最近在做一些方案评审。



推荐阅读

RECOMMENDATION

潘英丽:美联储激进加息或引发金融危机,众多国家可能爆发债务危机

朱宁:通货膨胀是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美联储还会大幅加息

余永定:明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乃至陷入衰退

谭雅玲:全球经济并未陷入衰退,当前处于经济收缩阶段

【往期推荐·经济学家】

泰|周小川 | 周其仁 | 许小年 | 高培勇 | 朱民 | 林毅夫 | 黄奇帆 | 周延礼 | 朱光耀 | 海闻 | 吴晓求 | 丁远 | 高西庆 | 常修泽 | 张军 | 贾康 | 温元凯 | 王忠民 | 宋敏 | 周皓 | 樊纲 | 李扬 | 史蒂夫·霍夫曼 | 赫尔曼·西蒙 | 曹远征 | 盛斌 | 刘克崮 | 刘守英 | 托马斯·皮凯蒂 | 刘小兵 | 董克用 | 汤敏 | 张中祥 | 李实 | 毛基业 | 秦虹 | 白重恩 | 薛澜 | 魏杰 | 毛振华 | 余永定 | 魏后凯 | 霍建国 | 周天勇 | 刘元春 | 甘犁 | 李玲 | 刘世锦 | 周黎安 | 迟福林 | 陈春花 | 李迅雷 | 刘尚希 | 王小鲁 | 斯蒂格利茨 | 黄益平 | 李铁 | 张承惠 | 管清友 | 谢国忠 | 肖金成 | 金刻羽 | 何亚非 | 郑新立 刘尚希 | 许善达 马晓河 潘家华 | 安德鲁·迈克尔·斯宾塞 | 苏剑  | 杨壮 | 钱建农  | 钱军 | 田轩 | 刘俏 | 刘科 李灿 李海涛  | 陈德铭  | 毛基业  | 卡尼曼 | 陈勇 |  | 林嵩 | 周鸿祎 | 许善达 | 薛澜 | 郑新立 | 高皓 | 余淼杰 张健华 | 周春生 | 郑秉 程国强 邵宇 毛振华 | 何帆 |  | 姚洋 | 董秀 | 易宪容 张晓燕 | 温彬 张峥 | 刘守英 | 陆铭 况伟大 | 田轩

【往期推荐·企业家】宋志平 | 刘永好 | 陈泽民 | 王均豪 | 胡葆森 | 沈国军 | 魏东 | 晏平 | 梁建章 | 章华妹 | 钱于军 | 朱建民 | 徐井宏 | 夏华 | 江南春 | 王静 | 刘京京 | 郑元豹 | 张建宏 | 马蔚华 | 傅军 | 艾路明 | 王耀 | 王小兰 | 王梓木 | 阎志 | 陈黎明 | 李东生 | 倪以理  | 朱明跃  | 王航 | 梁静 | 戴璞 | 陈伟利 | 何佳 | 李东生 | 刘永好 | 宣瑞国 | 赵燕 | 汪林朋 | 沈鹏 | 钱明飞 | 雪梨 | 脱不花 | 卢琦  | 张燕燕 | 陈东升 | 胡显河 | 蒋承宏 | 韩焱 | 李旭 | 范东睿 | 樊文花 | 李彦 华楠 李玲 Leslie 汪泓 尹烨 彭心 马振山 王羽潇 白波 | 李彦 | 贺光启 | 艾渝 | 唐旭辉 | 陆 | 张峰  | 黄文博 | 阎焱 | 王建宙 许单单 | 周以升 | 郝景芳 | 王倩 | 夏华 | 祝刚 | 李戈
      

以智慧者为师  ▌ 与梦想家同行

-转载或合作联系-

shujingwang@sohu-inc.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搜狐智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