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宏观 | 下一阶段的经济修复会好于预期吗
国内宏观经济小组
文 | 招商宏观张静静团队
核心观点
根据此前发布的前瞻性数据,10月经济较弱几乎是“板上钉钉”,今日发布的经济数据进一步把10月经济的“弱”以“全线走弱”的状态呈现出来。在外需快速回落的背景下,国内经济的内生动能亟待加强。疫情和房地产,起初看似两条平行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行渐近,相互交织而产生了诸多负面反馈,是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内生动能减弱的核心原因。当前两方面政策同时出现优化调整,需要我们统筹评估政策效果。一方面,如果能够逐步打破负面反馈,防疫优化和地产企稳双螺旋带来的经济修复动能可能会在明年的某个时点好于预期;另一方面,防疫的优化调整意味着短期的疫情不确定性有所上升,此时需要适度降低房地产相关的风险敞口作为对冲,这暗示两方面政策的同时落地可能存在内生逻辑,此时对于房地产政策的执行效率和政策效果可以给予积极预期,重点则落在观察疫情形势的边际走向,将对今年年底乃至明年的宏观线索展开产生决定性意义。
正文
一、10月经济数据全线走弱
根据此前发布的PMI、通胀、社融等前瞻性数据,10月经济表现较弱几乎是“板上钉钉”,而今日发布的经济数据进一步把10月经济的“弱”以“全线走弱”的状态呈现出来。在外需快速回落的背景下,国内经济的内生动能亟待加强。具体来看:
生产端,工业和服务业同步走弱。10月当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回落至5.0%(前值6.3%),结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回落至5.2%(前值6.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升高至10.6%(前值9.3%),新经济的α特征有所加强。服务业产出同比回落至0.1%(前值1.3%),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出同比升高至9.2%(前值8.5%)、金融业产出同比升高至6.4%(前值4.9%),相比于消费性服务业,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展现了更强的韧性和更高的景气度。
需求端,投资和消费同步走弱。10月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回落至5.1%(前值6.5%),结构上则是全线走弱,制造业投资同比回落至7.0%(前值10.6%),全口径基建投资同比回落至12.8%(前值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回落至-16.0%(前值-12.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回落至-0.5%(前值2.5%),结构上同样是全线走弱。汽车消费同比回落至3.9%(前值14.2%),汽车外消费同比回落至-0.9%(前值1.2%),其中餐饮消费同比大幅回落至-8.1%(前值-1.7%),大多数商品消费增速也都有不同程度回落,仅家具(-7.3%→-6.6%)、建材(-8.1%→-8.7%)等地产后周期相关消费韧性较强,少数亮点是烟酒类消费同比降幅明显收窄(-8.8%→-0.7%)。
经济走弱对失业率的映射尚不显著。10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录得5.5%,与9月持平,基本符合或稍弱于季节性。结构上,31个大城市的调查失业率则上升至6.0%(前值5.8%),或与10月疫情对经济大省和大城市造成了更明显的经济冲击有关。
(注:以下图表数据,21年均是两年同比,22年均是当年同比)
二、经济压力凸显优化防疫和托底地产的必要性
我们在国内年度展望里提出了一个观察明年经济目标的长期视角,即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要求,即使接下来高收入国家经济全部陷入长期0增长,我国年均GDP增速仍然要达到4%以上才能跻身前2/3(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按照今年前3个季度GDP增速3.0%、全年预计不高于3.5%的水平,难度是比较大的,也明显低于年初两会所设定的“5.5%左右”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这一局面,显然与疫情和房地产冲击有关。
就短期来看,优化防疫和托底地产也具备越来越高的必要性。
10月社零降至负增长、服务业产出连续回落,疫情波及范围持续扩大是主要原因。平衡防疫与经济,本质上是尽可能畅通城内经济活动和城际经济互动,这意味着全国防疫本质上是“一盘棋”,也即“木桶效应”的经典实例——全国各地的疫情压力取决于疫情防控相对最薄弱的地区。然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本身就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三年疫情对于各地来说都是人力物力财力的重大考验,特别是随着病毒特征的持续演变,部分地方的防疫压力与日俱增,经济大省承受的疫情外溢压力同样与日俱增。
在此形势下,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召开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0条”的发布正当其时,标志着防疫政策的“持续优化”迈出重要一步。但仍然要强调的是,我国国情决定了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大概率是一项循序渐进、动态评估的系统性工程,这个过程中,既会伴随疫苗、药品、器械等公共卫生资源的积极储备,以及舆论、思想、心态的积极调整,也会出现各种噪音甚至是波折,总的来说将会随着时间曲折前行。
10月地产数据再下台阶,此前的放松政策没有着力于根本问题是主要原因。在“16条”之前,今年的房地产政策放松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保需求,上半年地方在因城施策尺度下放松五限、9·30政策在部委层面给予更大放松空间,然而效果均不理想,10月当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回落至-23.2%(前值-16.2%),销售金额-销售面积映射的房价涨幅回落至-0.5%(前值+2.0%)。
第二阶段是保项目,7月底政治局会议要求地方压实责任,保交楼、稳民生,随后推出2000亿专项借款。这些政策在竣工端取得一定效果,10月当月竣工面积同比-9.4%,虽然也较上月(-6.0%)回落,8月以来的表现已经明显好于1-7月的-23.3%。尽管如此,各方面的谨慎态度和经济数据仍几无改善,10月当月房地产投资增速降至今年最低点,新开工面积同比-35%更是建立在去年同期基数已经低至-33%的基础之上。
在此形势下,央行和银保监会的“16条”、支持民营房企融资的“第二支箭”等政策发布同样是正当其时,标志着政策放松进入第三阶段:保主体。解铃还须系铃人,保主体政策是对18-21年全面去杠杆政策的一次均值回归,有助于房地产业发展回归正反馈,毕竟保主体就是保项目,而房企主体和房屋项目的安全性得到保障,也有利于提振居民信心,起到保需求的效果。
三、统筹评估防疫优化和地产托底的政策效果
疫情和房地产,起初看似两条平行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行渐近,相互交织而产生了诸多负面反馈,是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内生动能减弱的核心原因。房地产销售需求的低迷,除了人口周期下行和交楼风险上升之外,越来越与疫情冲击下的居民收入下降、预期走弱有关;地方防疫难度的上升,除了人力物力吃紧和病毒特征变化之外,同样也越来越受到土地财政相关收入锐减的影响。这与早先疫情主要影响服务业、房地产主要影响工业的简单逻辑已经彻底不同。
当前两方面政策同时出现优化调整,需要我们统筹评估政策效果。一方面,如果能够逐步打破负面反馈,防疫优化和地产企稳双螺旋带来的经济修复动能可能会在明年的某个时点好于预期;另一方面,防疫的优化调整意味着短期的疫情不确定性有所上升,此时需要适度降低房地产相关的风险敞口作为对冲,这暗示两方面政策的同时落地可能存在内生逻辑,此时对于房地产政策的执行效率和政策效果可以给予积极预期,重点则落在观察疫情形势的边际走向,将对今年年底乃至明年的宏观线索展开(发展和安全)产生决定性意义。
风险提示:
国内疫情压力超预期;海外经济下滑幅度超预期。
以上内容来自于2022年11月15日的《下一阶段的经济修复会好于预期吗——10月经济数据点评》报告,报告作者赵宏鹤,执业证号S1090522070005,详细内容请参考研究报告。
往期文章
20221115 站在美元的顶部——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海外篇
20221114 地产政策放松进入第三阶段:择时与影响
20221114 数据向左,预期向右——宏观周观点(2022年11月12日)
20221113 十字路口——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国内篇
20221112 房地产开发商融资环境可能开始改善——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30期)
20221112 超预期降温的美国通胀——10月美国CPI点评
20221110 民主党“小败”,市场或将进入衰退交易——2022美国中期选举点评
20221107 内外皆有积极信号——宏观周观点(2022年11月5日)
20221105 失业率触底回升态势逐渐明朗——10月美国就业数据分析
20221104 库存周期到底了吗?——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29期)
20221103 中期选举前重申通胀目标不会“错”——11月FOMC点评
20221101 疫情承压、基建持续发力——宏观经济预测报告(2022年10月)
20221030 美联储加息的约束渐强——2022年三季度美国GDP数据点评
20221030 分岔路口——宏观周观点(2022年10月29日)
20221027 四季度基建增速仍有保障——2022年9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21025 疫情下的“经济账”与结构性特征——3季度经济数据点评
20221025 出口阻力进一步上升——2022年9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21023 均衡中寻找机会 ——宏观周观点(2022年10月22日)
20221021 微妙时刻——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27期)
20221019 子时还是寅时?——大类资产配置的脉络(2022年4季度)
20221018 流动性调节节奏改变——2022年10月MLF操作点评
20221018 中、下游多个行业的景气度正在上升——中观景气度系列(三)
20221017 积极信号正在变多——宏观周观点(2022年10月15日)
20221016 价格出现抬头之势 ——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26期)
20221014 综合平衡的实现——2022年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效果复盘
20221011 后疫情时代中国海外投资布局——全球产业链系列(二)
20221007 改变预期才能改变趋势——本轮地产政策效果测算
20221006 东盟产业承接的上限——全球产业链系列(一)
20221005 制造业怕什么?——日本2011至2015镜鉴
20221001 9月工业生产可能超预期——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25期)
20220930 促消费成为政策发力的新目标——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点评
20220929 四季度信贷的新支撑——评央行设立设备改造专项再贷款
20220927 Q4修复态势不改——2022年8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20926 预期会否修复?——宏观周观点(2022年9月24日)
20220924 英央行的不可能三角:宽财政、抗通胀、储备地位
20220923 房地产竣工改善势头有望延续——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24期)
20220920 人民银行“以我为主”的空间有多大?——兼评2022年9月LPR报价
20220919 经济仍在做加法——宏观周观点(2022年9月17日)
20220917 冷热不均 结构分化——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2年第23期)
20220916 进一步稳定内需的紧迫性——8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20914 通胀预期差或令6月海外波动重现——2022年8月美国CPI分析
20220913 9月或为mini版6月——宏观周观点0912
20220909 通胀对政策的影响力将趋于减弱——8月通胀点评
20220907 四个新变化如何影响出口?——2022年8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20906 缓和人民币汇率贬值斜率——央行下调外汇存准金率点评
20220906 决断9月——大类资产配置的脉络(2022年9月)
20220903 9月FOMC或为分水岭——2022年8月美国非农数据分析
20220901 基建投资增速将超过10%——8月宏观经济数据预测
20220828 Q3或是全年工业利润增速底——2022年7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20827 再度转鹰的鲍威尔才是关键——全球央行Jackson Hole会议点评
20220826 海外能源、电价上涨或助力我国全年出口超预期
20220823 本轮政策效果复盘——从情绪修复、资金支持到基本面改善
20220822 政策着眼于力争最好结果——宏观周观点0820
20220820 防疫算政治账不影响经济工作力争实现最好结果的诉求
20220815 开启降息周期——8月MLF降息点评20220814 假若油价再度反弹20220814 政策的短期目标与中长期诉求——宏观周观点081320220813 国内商品期货、现货价格相继回暖20220812 寻找社融新支点20220811 踩对通胀的韵脚——2022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20220810 通胀重现19年格局,如何影响宏观政策?——7月通胀点评20220809 “通胀削减法案”能否扭转中期选举乾坤?20220809 从中观研究框架看弱复苏中的结构性亮点——中观景气度系列(一)
20220807 产业链优势或令出口继续超预期———2022年7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20806 就坡下驴还是横生波折?——大类资产配置的脉络(2022年8月)
20220806 海外市场或重现波动——2022年7月美国非农数据分析
20220804 变局下的产业链——多个制造业大国陷入贸易逆差的警示
20220802 多重冲击、多重约束下的复苏——7月宏观经济数据预测
20220802 2020年货币市场流动性是如何回归中性的?
20220801 制造业超预期回落后的潜在结构性亮点——7月PMI点评
20220730 美国陷入衰退了吗?——2022年二季度美国GDP数据点评
20220729 用好既定政策,坚持就是胜利——政治局会议给出的五个关键答案
20220728 假若美联储重新“盖住”底牌——7月FOMC点评
20220727 双循环正升级——2022年上半年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20220727 利润V型修复后,关注确定性——2022年6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
20220724 内需偏弱,但中美利差拐点初现——宏观周观点0724
20220719 复苏交易将如何演绎——大类资产配置的脉络(2022年3季度)
20220715 未来的三种情景——2022年二季度中国经济数据分析
20220714 7月FOMC前的两个关键数据:加息100BP?
20220714 信贷分化与杠杆回升——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点评
20220710 控通胀压力仍大,7月加息预期强化——美国6月非农点评
20220708 疫后全球价值链重塑、汇率弹性与制造业竞争力
20220704 疫情退却,通胀升温——宏观经济预测报告(2022年6月)
20220626 国内经济篇:复苏不惧冲击——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
20220625 应出尽出,静候花开——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财政篇
20220624 总量不弱,结构正佳——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货币篇
20220622 出口向左;进口向右——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外贸篇
20220621 通胀压力:外弱内强——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通胀篇
20220620 冲击转向缓和——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海外篇
20220613 出口、PMI、社融超预期下还需要关注什么?
法律声明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招商证券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招商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而视相关人员为专业投资者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招商证券网站(http://www.cmschina.com/yf.html)所载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较之招商证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涉及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招商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招商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或交易观点。
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