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修亮|为什么要多做点“无用的事”
(该文较长,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很少人能看完全文)
在一些场合,当主持人介绍某某名人和专家的时候,往往都是着重介绍这人获得了什么职位,具有什么名誉,至于被介绍者做了些什么,大多轻描淡写的就过去了。这很容易让大家看到:主持人看重的是被介绍者从社会中获取了什么,不怎么关心被介绍者为社会做出了什么贡献。这种介绍方式太普通不过了,但是,这反应了世人的心态和人生取向。即更多人选择从社会中获得什么,而不注重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我们可否在介绍对方的时候多谈谈他为行业做了什么,淡化他的获取。这样,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也会引领一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荣誉和职位是服务对象赋予的。如果不是,那就会出现即使不为工作对象做好工作也能获得这个荣誉和职位。基于此,在介绍自己的时候也就只能介绍自己的获取和所得了,本来就没有什么突出的奉献和付出,当然也谈不出什么奉献,也不敢谈什么工作能力和岗位业绩。
二来,任何一项荣誉和职位都不是一个人的。没有家人的支持,没有同事、朋友、单位的支持,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成功。任何人如果说取得一点点成绩的话,多数应该归功于鼓励支持、诋毁蔑视自己的所有人。而自己只不过是这个“团队的代言人”。
在获得这个荣誉和职位的时候,他是否想过上述阐释。是不是觉得就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与家人无关,与周围提供的条件无关?从这个角度讲,每天遇到的人和事都是和自己有缘分的,都是需要珍惜的,因为眼前的这些力量无论正面积极还是负面消极都是自己不断进取的阶梯和动力。没有他们,任何一个个体都谈不上发展,甚至连生存都成为题。
在很多行业中,很多岗位上都有一些默默无闻的脊梁和前行着,是他们无声的努力支撑一个行业的不断发展,而他们未必对荣誉和职位感兴趣,而只是倾心于业务的研究和事业的强大。
有人说,这些人每天就知道工作,把工作都干到黑影里了,在评定荣誉和职位的时候睁不开眼睛,这些人真傻。持此观点的大有人在。其实刚才这些“脊梁”并不是傻瓜,只是人家没有在工作时间整天谈论“吃吃喝喝”,只是人家没有脱离岗位把精力都用在“出馊主意”和酿造一些“下三滥”的想法上。
其实,世界上本没有“傻”和“不傻”之分。只不过被认为“傻”的人没有把精力消耗在对方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上。在对方的眼睛里,那些所谓的“精明”不会被视为“傻瓜”,因为“傻瓜”根本就不屑或者没有功夫和你谈“傻”和“不傻”的问题。
“获取”和“所得”的话题也会体现在大人和孩子的交流中。比如,孩子放学后,家长大多会问:“你今天都学到了些什么?”而不是问:“你今天在学校里做了些什么事情。”前者强调获取,后者强调奉献。在这里,我要强调下:我并不否认个人的应该的合理合法所得。
再举例说明:同事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氛围很好,这是需要的。其实在这个关系里面助人为乐是主要方面,而得到别人的感谢和馈赠是次要方面。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把“转人情”“得回报”放在了第一位,如果受助方忘记了感谢和馈赠,下次很可能不再会受到帮助。其实,这就失去了奉献和服务的本真需要。
俗话说:一白遮百丑。但是,我们在某些方面的亮点并不能抵消我们确实存在的劣势。举个例子:比如,你原先欠同事10元钱,后来发工资了,手里有钱了。但是“发工资”这事并不能抵消“欠同事10元钱”的事实。但是,现实中我们是这样看待事情的吗?
再举个例子:面对企业杠杆化率(欠债较多)较高的情况,企业可否通过股权融资化解这一问题呢?答案是非直接的。因为即使股权融资了,欠债的事实还是存在的。顶多是拆了融资的东墙补了原先欠债的西墙。漏洞还是存在的,只是外皮换成了股权而不是债务。这其实仅仅是权宜之计。我们在“权宜之计”的路上走得太远,很多行业已经遭到了社会戳脊梁骨了。原因就是我们只看眼前不能放眼未来。我们确实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但是现实中我们到底“发展”到多远了?
目前的教育一线中,还是靠时间投入,靠题海战术,靠勤奋刻苦和反复练习,靠重复记忆来取得优异成绩。就连现在的艺术特长也要考级。教师的职业价值到底是什么?学生来学校是来干嘛的?这个认识不能总是受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压制和管控。现在西方教育中对“学习动机和批判性思维”的强化和推崇,可否也让我们学学试试,尤其是批判性思维。
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是看中灌输知识,而不注重培养能力,忽视孩子创造力的培养,那么,我们可能会在一味追求GDP中赶英超美,但是,一旦追赶上同行后将很难起到领跑作用。因为我们的学习能力很强大,但是创新能力很薄弱。而这个创新能力的不断展示才能起到引领作用。
传统教育文化的实质是考试文化。因为传统的考试和将来的就业和权位直接相关。这使得千百年来的读书人都希望学而优则仕。这就是传统上追求“实用”的开始和越加突出。但是,这个“实用”有两个弊端,一是读书的目的不是用来滋润心田改善自我的,二来这个实用性基本上到“考取功名”就算是终止了。这两者叠加起来的效应一直影响到今天。
比如,高中分文理科,很多人选择了“实用”的理科。为啥?应用广泛,录取率高,便于就业。真是这样的吗?考大学填报志愿时考生和家长更加关注“实用”。就希望自己选择的专业能实现毕业就能实现就业,就业就能发家致富。至于什么业余爱好,情趣情操,一概省略掉。总觉得这些不能起到立竿见影作用的事情都是无用的,不值得花费时间。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很多有用的事情都是从无用的层面开启的。如果大家能用发展得长远的眼光看待眼前的看似无用的事情,那么在将来的路上或许更能发现眼前这些无用之功的价值。如果看不到以后和长远,那就会产生急躁的功利心态。而这种没有积累和长远打算的工作和生活往往会越走越累。因为短视的资源和能量很快就会被消耗完毕,同时却没有长远的储备和打算。
你的眼光能看多远你就能走多远。如果你的眼光一望无际,那你就会一往无前,奔向远方;如果你的眼光只看现在,那你只能畏手畏脚。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知识淘汰也在不断地进行。如果只顾眼前,那么,你眼下感觉越有用的资源和知识就会变得越来越没用;而眼前忽视的“无用之功”会变得越来越有价值。
这个“无用之功”应该是最本质最一般的东东,不会过时并且永远管用,这是什么?这是人的动机、兴趣、好奇心、科学思维方式等等。这些因素培养好了,不管你以后是否做和专业知识相关的行业还是做别的工作都会较快的适应,因为你不是躺在固化的知识体系中睡大觉,不是靠着记忆背诵的知识来过活。
因此,“无用”与“有用”之分,其实质是短视和远视的区别。一些看似短期“无用”的知识可能是长期非常有用的知识和素养。
【往期作品回顾】敬请点击以下链接品阅转发分享原创作品
姜修亮|心灵劝导遇到不良情绪(对北师大吴国珍教授两个问题的思考)
姜修亮|你家孩子有这些学习细节的不足吗?
姜修亮|影响孩子人生的33种(句)优秀品质和箴言(家教分享)
姜修亮|关于日常课堂九大“失效片段”的调研和思考(7,8,9)|姜修亮
姜修亮|关于日常课堂九大“失效片段”的调研和思考(3,4)|姜修亮
姜修亮|关于日常课堂九大“失效片段”的调研和思考(1,2)|姜修亮
姜修亮|[养生之道]为了健康而奋斗
姜修亮|[时评]你在我眼中是最美
姜修亮|[时评]一个人毁掉一场国际比赛
姜修亮|时评:一个人毁掉一场比赛
姜修亮|时评:不忘初心 方得民心
姜修亮|彩虹是通往天堂的路
姜修亮|童言童趣(家庭故事五则)
姜修亮|剔除传统文化中的六大糟粕
姜修亮|你不知道的三个学习原理
姜修亮|做人做事做自己
姜修亮|工匠精神与职业艺术化
姜修亮|什么人不值得帮助和尊重
姜修亮|生命中,哪个人让你时常想起
姜修亮|我为儿子写童话
姜修亮|平庸和优秀的差距在哪里?
姜修亮|心中那颗小树
姜修亮|和孙主席的一次饭后闲聊
姜修亮|从阅读和理解谈起
姜修亮|诚信与生存
姜修亮|启蒙与唤醒
姜修亮|谁来买她的火柴?
姜修亮|二两牛肉
姜修亮|找回自我 活出天性
姜修亮|创业简史:这不是一颗流星
姜修亮|论质疑精神
姜修亮|答学生课堂提问的几段即兴讲话
姜修亮|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
姜修亮|人格魅力初体验——记我与当代教育家崔仁波先生的几次交集
姜修亮|不必远行,幸福和修炼就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