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推荐·经济学家】
对话经济学家朱嘉明:担心人工智能失控是一个自卑的假设
嘉宾 | 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 朱嘉明
编辑 | 王晓旭
主编 | 王德民
以聊天机器人ChatGPT及其所依托的GPT-4大语言模型所代表的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引爆了全球的广泛关注。除了在文字、图像、声音等内容生产方面带来了变革,人工智能不仅深刻改变着全球的产业分工,更从经济学层面颠覆着供需逻辑。
当数字化转型被提出智能化转型的新要求,当每一个工种都面临都替代的风险,当科技正快速发展并呈现主导人类社会的趋势,我们该如何认识当前,把握未来?本期搜狐智库《致知100人》对话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嘉明。
“人工智能和人类一起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经济主体,逼迫人类做更艰难和更高级的选择”
AI会对经济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朱嘉明对搜狐智库表示,AI或者AIGC通过三个改变,首先对经济产生影响,进而对经济学产生影响。
“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剧烈的。
首先,人工智能彻底改变了原本我们理解的经济活动的主体。”朱嘉明分析,原来的经济活动主体非常简单,是人类自身;而现在人工智能也成为了经济主体。“人类把人工智能引入进来,而今天已经没有办法排斥它,使得它跟我们共同成为今天这个时代的经济主体。”
第二个改变,是人工智能改变了传统经济活动的基础设施。“将来我们理解的经济活动是在人工智能的基础上进行的。比如,互联网开始只是文字的互联网,即Web 1.0;但是,现在互联网要智能化,那么互联网也在改变。”
第三个改变,是人工智能改变了生产要素构成。朱嘉明指出,过去讲生产要素是劳动力、资本、土地,而前几年大家讲生产要素开始包含着大数据。“现在我们发现,这个话说得也有问题,因为比如说大数据:现在所有的数据必须经过人工智能重新整理,把没有规则的数据变成有规则的、有用的数据;人类已经没有办法完成如此巨大的并以指数增长的数据清洗工作。”
“那么总的来讲,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渗透到经济活动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行业。ChatGPT出来之后,把速度整个加快,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机器直接插入到人类所有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就是内容生成部分,进而影响了人的思维模式。把人类原来占据的巨大的领域让渡给人工智能,逼迫人类做更艰难和更高级的选择。”朱嘉明强调。
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嘉明
“要考虑人工智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多大面积上可以替代人类”
人工智能对经济产生影响,也对经济学理论产生了影响。朱嘉明表示,经济学是基于资源的有限和短缺。但现在很难在人工智能出现的背景下继续谈论资源短缺问题,因为人工智能产生的内容实际是导致了内容供给的过剩,超出传统人类本身的需要。
“还比如说,过去经济学讲供给与需求,讲需求就要讲消费。现在人工智能很奇怪,它只供给不消费,不存在着给人工智能发工资的问题。”朱嘉明认为,人工智能的劳动生产率比人高,却不消费,“所以,我们现在要重新理解消费,成本结构也变了。”
人工智能对生产主体、生产要素都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改变,那是否意味着人口红利、工程师红利效应会被削弱?朱嘉明认为,相较于削弱,更多应该考虑人工智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多大面积上可以替代人类。
“从理论上说,人工智能加不断升级的机器人,可以替代人类的体力劳动的绝大部分,也慢慢地进入到所谓智力劳动的绝大部分。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谓的红利问题本身就不存在了,因为讨论红利问题是没有人工智能这样的要素进来的。”他说。
朱嘉明解读,红利的本质是一个成本优势的概念。发展中国家在某些时期,由于劳动力成本偏低,工程师供给充分,具备了成本优势。“但对于人工智能来讲,和人类的关系不仅仅是一个成本减少的问题,而是一个替代关系。替代是一个比红利更为严肃和深刻的概念。”
朱嘉明认为,严格的说,今天没有人敢说自己的工作是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的。不仅是一般劳动者,工程师,甚至是科学家,也被纳入到一定程度被替代的范畴之内。
“担心人工智能失控是一个自卑的假设,技术产生的问题更多时候要从人身上找原因”
当未来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都被人工智能所主导,会失控吗?朱嘉明表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人类有一个自卑的假设,即人类认为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设置一道道的封锁线,建立一个完备的治理体系,输入人工智能遵循人类的道德模式。
“为什么我说这是一个自卑的假设呢?因为它背后潜在的观念是,人工智能肯定不听人的话,人工智能肯定最后有一天和人类发生冲突,所以我们现在要防患于未然。因此,在人工智能还没得到充分发展的时候,已经有了关于如何监管,如何道德化,如何控制等等一系列的思想、文章、观念。”朱嘉明做出了这样的阐述。
人工智能究竟是友好的还是不友好的?是有潜在威胁还是没有潜在威胁?朱嘉明认为,这个问题可以讨论,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人工智能本身的发展。因为人工智能本身的发展存在一种具备生命力的可能性,若成立则会具备排斥人类担心的机制。
“千万不能假设人工智能一定是对人类不友好的。因为,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证据,人工智能具有根本性的邪恶倾向。如果有的话,也是外在的力量赋予人工智能;不要因噎废食。有些因为技术产生的问题,很多时候要在人身上找根源,从人那里解决。”他指出。
“全球正在进入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双转型阶段,未来的全球分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智能产业中的位置”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影响世界经济的一些产业体系和世界分工。世界经济体系将面临着一个怎样的重塑?朱嘉明表示,探讨这个问题要把世界经济体系具体化。
“世界经济体系过去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或者是新兴市场国家构成的。于是各个国家形成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分工构成了世界经济体系。这背后是什么?这是一个二元经济世界。”他解释。
朱嘉明分析,二元经济世界具体表现为工业发达国家和农业、工业发展中国家,城市和乡村这样的二元世界。今天最大的变化是,世界已经进入到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和知识时代;数字经济发展为智能经济,即人工智能影响甚至主导的经济,而数字经济只是支持人工智能经济和智能经济的组成部分。
“于是会发现,未来的全球分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在智能产业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具有哪些优势,因为这个浪潮比数字化转型还严重。”朱嘉明指出,在人们还没明白或者没有完全明白数字化转型的情况下,智能转型就开始了。“所以,现在进入到双重转型阶段,当然对世界的分工影响很大。”
朱嘉明表示,最大的分工转变就是从传统产业一直到高端产业,生产线都在向智能化转变。“原来是个别现象,现在是普遍现象。现在所有的生产链都会引入人工智能,接着就是文化、旅游、艺术,一直到科研。”
他强调,这个分工转变是巨大的。人类社会现在还处于窗口期,没有完全适应已经发生将对人类产生强制性分工的潮流,因为替代需要过程。
“但是我认为窗口期不是很长,仅是三年五载。因为人工智能会拉开距离:以前我们讲‘工业发达国家’,以后就说‘智能产业发达国家’。当谈及智能,就包含着一系列新的产业体系。芯片、软件、集成电路、半导体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朱嘉明做出这样的判断。
【推荐阅读】
1 | 黄奇帆: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世界平均值 |
2 | 李玲: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未来退休年龄可能比65岁更大 |
3 | 江瀚:ChatGPT将取代重复劳动者,对后发国家降维打击;我们要学会数字化生存 |
4 | 谢国忠:房地产的核心问题是供大于求,靠接力贷、刺激加杠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
胡左浩 | 姚景源 | 鞠建东 | 张斌 | 宁高宁 | 杜祥琬 | 瑞·达利欧|项飙|杨畅|黄秉杰|吴琦|韩复龄|黄剑辉|涂建军|滕泰|周小川 | 周其仁 | 许小年 | 高培勇 | 朱民 | 林毅夫 | 黄奇帆 | 周延礼 | 朱光耀 | 海闻 | 吴晓求 | 丁远 | 高西庆 | 常修泽 | 张军 | 贾康 | 温元凯 | 王忠民 | 宋敏 | 周皓 | 樊纲 | 李扬 | 史蒂夫·霍夫曼 | 赫尔曼·西蒙 | 曹远征 | 盛斌 | 刘克崮 | 刘守英 | 托马斯·皮凯蒂 | 刘小兵 | 董克用 | 汤敏 | 张中祥 | 李实 | 毛基业 | 秦虹 | 白重恩 | 薛澜 | 魏杰 | 毛振华 | 余永定 | 魏后凯 | 霍建国 | 周天勇 | 刘元春 | 甘犁 | 李玲 | 刘世锦 | 周黎安 | 迟福林 | 陈春花 | 李迅雷 | 刘尚希 | 王小鲁 | 斯蒂格利茨 | 黄益平 | 李铁 | 张承惠 | 管清友 | 谢国忠 | 肖金成 | 金刻羽 | 何亚非 | 郑新立 | 刘尚希 | 许善达 | 马晓河 | 潘家华 | 安德鲁·迈克尔·斯宾塞 | 苏剑 | 杨壮 | 钱建农 | 钱军 | 田轩 | 刘俏 | 刘科 | 李灿 | 李海涛 | 陈德铭 | 毛基业 | 卡尼曼 | 陈勇民 | 刘劲 | 林嵩 | 周鸿祎 | 许善达 | 薛澜 | 郑新立 | 高皓 | 余淼杰 | 张健华 | 周春生 | 郑秉文 | 程国强 | 邵宇 | 毛振华 | 何帆 | 连平 | 姚洋 | 董秀成 | 易宪容 | 张晓燕 | 温彬 | 张峥 | 刘守英 | 陆铭 | 况伟大 | 田轩
【往期推荐·企业家】
以智慧者为师 ▌ 与梦想家同行
-转载或合作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