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宁:要在医疗、养老和教育投入更多,让大家有钱敢花;应尽早推出房地产税

郑青春 搜狐智库
2024-08-2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搜狐财经年终策划《2023,看多中国》


回顾即将过去的2022年,海外环境动荡的背景下,国内受到新冠疫情反复的冲击,经济增长态势仍显疲弱。近期政策层面约束逐渐放松,开启了经济和市场环境修复的契机。展望2023年,经济恢复态势有多强劲?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如何焕发经营活力?如何在危机中寻找新的动能?居民层面,如何增加收入,提振消费,促进经济良性循环?新年开局,搜狐财经策划了《2023,看好中国》专题报道,通过对话12位著名财经人士,从不同角度研判新的一年如何重启经济。本期对话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

朱宁认为, 2023年中国经济会出现比较强劲的复苏,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有望达到5%。

他认为,消费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今后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核心推动力。为了完成这个经济增长目标,要进一步激发消费的力量,既包括政府的消费,更包括居民家庭的消费,这点还有很大的空间要提升。

“消费最重要的还是要恢复消费者的能力和信心,如何提升消费者的收入增长,他们对今后未来的展望,包括稳定房地产市场,我觉得都很重要。”

对此,朱宁建议,一方面要进一步的减税降负,给企业和个人更多的活力,第二,要促进复产复工,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增长。第三,要有社会福利的政策。要在医疗、养老和教育方面给予更大的投入,让大家不只是有钱可花,而且有钱敢花。

如何恢复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和信心?朱宁认为,目前有两个比较可行的手段:第一,由一些国有企业或一些资质比较好的企业,逐渐收购民营开发商或者民营开发商的项目,首先要保证保交楼,维护市场的稳定。第二,把一部分项目从商品房变成真正的廉租房或者保障房,缓解年轻人群对于住房的需求。

朱宁建议,尽早尽快推出房地产税,如果早点推出房地产税,对于避免现在的很多问题,而且对于平衡地方政府的财政都会有很大帮助。

以下为对话精编(上下滑动可查看)

搜狐财经: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您如何看待今年世界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形势?全球经济的主基调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朱宁:全球今年的增长速度肯定会放缓,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受到去年比较强劲的经济通货膨胀的影响,技术效应导致了今年的增长会明显放缓。第二,去年美联储超过大家预期的加息力度和速度,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出现了一定的乏力。同时,通货膨胀还是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高位,有一些专家认为今年经济有一定的衰退风险,我个人认为,可能衰退的不是特别确定,但是增长肯定会大幅向下行。

美国联储可能仍然高度关注美国的通货膨胀和全球通货膨胀的影响,加息50%个基点之后,通货膨胀仍然会有一段时间维持在高位,这点对于下一阶段,无论是联储的货币政策,还是企业和厂商的投资意愿和情绪,都会有一定影响。从过去二三十年的水平来讲,通胀仍然会维持在一个历史的高位,可能会对货币政策形成影响。

对中国可能有三个大的影响:第一,显然今年出口会受到很大影响,因为今年的总需求增长速度会明显放缓,对于过去两年推动中国经济增长非常重要的三驾马车,出口会有很大的制约。所以,这点会对今年的经济增长形成一定的压制,或者是拖累。

第二,即使到了今年年终之后,美联储加息周期告一段落,除非出现急剧的经济增长的衰退风险,或者是金融市场的风险之外,加息之后,它的降息周期,第一是可能比大家想象的要来的晚,第二降息的幅度也不会像大家想的这么大,这对中国降息的货币政策的空间力度仍然会有一定的限制,会限制整个货币政策的宽松和刺激力度。所以这方面,今年经济增长可能还需要更多靠财政政策的发力影响。

第三,财政政策应该在公共社会福利,比如在教育、医疗、养老方面进一步发力,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推动消费比较平稳增长,及时恢复投资者的信心,比如通过发放消费券,或者现金的方式推动消费增长。

搜狐财经:您如何看待我国2023年的宏观经济,是否会强劲复苏?

朱宁:我个人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肯定会出现比较强劲的复苏,但是这个强劲是和2022年大概在3%左右的增长相对应,今年咱们经济增长目标在5%左右。我个人认为,完成这个目标还是比较有希望的。第一,有去年的技术效应,第二,今年会有一系列的刺激政策。第三,房地产还有消费的场景都有一定的恢复,对过去两年有一定的报复性反弹。

我认为最终的消费必须成为推动中国经济今后十年,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核心推动力。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怎么进一步激发消费的力量,这个既包括政府的消费,这点可能国内已经做的不错了,更包括居民家庭的消费,这点还有很大的空间要提升。

这里面有三个很重要的方面:一方面是仍然要进一步减税降负,给企业和个人更多的活力,第二,要促进复产复工,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增长。第三,要有社会福利的政策。要在医疗、养老和教育方面给予更大的投入,这样大家不只是有钱可花,而且有钱敢花。

最近我们看到因为疫情影响,整个居民家庭的储蓄率又出现明显上升,明显反映在后疫情时代,大家对于重大事件的事后心理的担忧,这也会在今后一段时内压制或者影响中国消费的健康增长。

为了能够做到财政上的刺激,我认为今年必须要进一步加大财政赤字,通过债券市场的融资,而这要尽可能比较透明,各级政府要对自己的借贷负有真正的责任,而不是像我在《刚性泡沫》书里面讲到的,最后这些债务都是由上级政府或者中央政府来兜底,如果地方政府不对自己的财政承担责任,那么这种道德风险很有可能会进一步的加剧。

搜狐财经:2023年,我国经济可能发生的主要风险在哪里?随着疫情管控放开,我国经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朱宁:关于2023年经济主要的问题和挑战,我觉得可能也有三个方面:

第一,很明显的挑战是整个全球衰退的风险,对于整个全球总需求和外贸出口增长的压制。

第二,在整个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的过程中,疫情可能还有反复,另外,在疫情调整过程中,因为大家的心态有调整,所以可能会出现短期消费仍然不振,或者是复产复工心理的一些保留。

第三,可能还是在房地产领域,房地产有一定的放松,但是,放松的力度包括整个放松的节奏,到现在仍然有一定不确定性,同时,经历了两年比较大的挑战之后,居民消费者是不是对于房地产的预期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这些都是值得高度关注的领域。

但是,如果在2023年又回到了依靠房地产这条老路,无论是房价过高,或者是整个社会分配不公这些问题就都会重现。所以我个人觉得,整个放松的力度和态势不会也不应该特别激进。

搜狐财经:2023年如何提高就业?

朱宁:去年年轻人的就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和挑战。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工作要做:

第一,公共社会福利设施里面,不只是帮助年轻人,还有整个全社会进行重新就业,帮助他们重新获得就业技能的社会培训项目,这也是在很多发达国家非常普遍的做法。福利制度这点非常重要,包括失业和救济的一些政策需要提升。

第二,从整个就业的机会来讲,我们还必须看到中国最大的吸收就业的方向是民营企业,所以尤其要在过去两年,整个全国经济受到冲击的前提下,进一步恢复民营企业的活力和他们对于经济就业的贡献度。

搜狐财经:去年居民出行活动减少,线下消费受到明显冲击。今年如何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居民的消费活力?

朱宁:我一直认为消费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一个驱动力,特别是线下的场景消费,第一点肯定还是要有针对性,消费券能够让大家恢复消费意愿和能力。

第二,可能是比较有针对性的,针对比如城区改造,针对新的文化旅游产业,去创造一些场景,刺激大家对于线下消费的回归。

第三,消费最重要的还是要恢复消费者的能力和信心,如何提升消费者的收入增长,他们对今后未来的展望,包括稳定房地产市场,我觉得都很重要。

搜狐财经:您如何看待2023年的房地产市场,如何恢复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和信心?

朱宁:我觉得房地产市场,确实处在一个比较困难的阶段,但这个困难不是现在这一两年形成的,过去二三十年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地方政府的财政模式和我们对于整个房地产预期形成的总爆发。

从这个来讲,我觉得能够避免泡沫或者减少泡沫影响的最重要的一个方式是防止或者避免泡沫的形成,那么一旦泡沫形成之后,其实没有特别好的解决方法,如果打压得过于用力,就会出现整个经济的衰退和行业的崩溃,就像我们过去这一年多所感觉到的,如果没有相应的调整,整个市场投机和加杠杆的预期又会逐渐强化。

所以房地产目前就处在这么一个尴尬的调控阶段,如果是现在马上放松调控,那么过去六年的调控就前功尽弃了,但如果不放松,无论对于地方政府财政,对于哪怕包括一些头部的开发商的存活和对于购房者的保交楼焦虑,都会有很大的冲击。

所以目前可能只有两个比较可行的手段:第一,像我们过去一年出现的,由一些国有企业,有一些资质比较好的企业,逐渐收购民营开发商或者民营开发商的项目,首先要保证这个保交楼,维护市场的稳定。

第二,看看有没有可能把一部分的项目从商品房变成真正我们一直在说的廉租房或者保障房、长租房,今天整个保障性的住房方面,过去几十年缺口都是非常大,这样就是把一些本来政府应该扮演的角色,都推向了市场,利用这个机会,有没有可能把一部分的商品房的范畴,把它变成是政府福利支持的分房,这样可能也会缓解一些,尤其是年轻人群对于住房的这个需求。

我个人仍然是非常积极的支持,尽早尽快推出房地产税,如果早点推出房地产税,对于避免今天的很多情形,而且对于平衡地方政府的财政都会有很大帮助,现在仍然为时未晚,所以在今年以深圳为试点开始之后,我希望全国有更多的城市能够进行更加行之有效的,也是比较有意义的房地产税的试点。

搜狐财经:投资者和融资端的企业需要把握住哪些机遇?投资者应该如何做好资产配置?您有哪些建议?

朱宁:关于资产配置,我觉得可能三大点:第一点还是要多元化,过去一年里面,包括中概股、香港恒生科技股、纳斯达克、加密货币都出现了极大的回调,所以这一点又让我们意识到,可能真正拥有这个水晶球的投资者并不多,那么,能够规避风险和捕捉到市场上主要机会,最后要通过这个多元化的资产。

第二点,中国经济今年是一个恢复期,国内资产的表现可能会和之前的一两年相比会有明显的改观。这点可能跟国际各个国家之间,有一个实质的效应,而我觉得可能过去一段时间表现比较好的一些领域,可能会在2023年受到加息和整个投资者信心和风险偏好的影响,有可能下降。

第三,即使是在把握机会的同时,投资者还是要注意整个风险和损失的规避。这段时间,无论是全球的地缘政治,还是全球货币政策和产业链的重塑,都给全球、包括中国经济财产,带来了很多史无前例的冲击和影响,为了更好应对这种影响,大家也要对整个地缘政治,对于整个大国关系给予更多的关注,把这个作为思考很多问题的前提或者出发点。



                           【推荐阅读】


1对话姚洋:明年二季度GDP增速可达7%;建议给每人发1000元促消费
2对话任泽平:中国经济有望重新引领全球;困难是暂时的,前景终将是光明的
3潘英丽:稳就业是第一要务,有就业才有消费;生儿育女仍是年轻家庭的可靠投资
4对话经济学家李维安:应该把钱多用在直接扩大基本的消费需求上

【往期推荐·经济学家】

胡左浩 | 姚景源 | 鞠建东 | 张斌 | 宁高宁 | 杜祥琬 | 瑞·达利欧|项飙|杨畅|黄秉杰|吴琦|韩复龄|黄剑辉|涂建军|滕泰|周小川 | 周其仁 | 许小年 | 高培勇 | 朱民 | 林毅夫 | 黄奇帆 | 周延礼 | 朱光耀 | 海闻 | 吴晓求 | 丁远 | 高西庆 | 常修泽 | 张军 | 贾康 | 温元凯 | 王忠民 | 宋敏 | 周皓 | 樊纲 | 李扬 | 史蒂夫·霍夫曼 | 赫尔曼·西蒙 | 曹远征 | 盛斌 | 刘克崮 | 刘守英 | 托马斯·皮凯蒂 | 刘小兵 | 董克用 | 汤敏 | 张中祥 | 李实 | 毛基业 | 秦虹 | 白重恩 | 薛澜 | 魏杰 | 毛振华 | 余永定 | 魏后凯 | 霍建国 | 周天勇 | 刘元春 | 甘犁 | 李玲 | 刘世锦 | 周黎安 | 迟福林 | 陈春花 | 李迅雷 | 刘尚希 | 王小鲁 | 斯蒂格利茨 | 黄益平 | 李铁 | 张承惠 | 管清友 | 谢国忠 | 肖金成 | 金刻羽 | 何亚非 | 郑新立 刘尚希 | 许善达 马晓河 潘家华 | 安德鲁·迈克尔·斯宾塞 | 苏剑  | 杨壮 | 钱建农  | 钱军 | 田轩 | 刘俏 | 刘科 李灿 李海涛  | 陈德铭  | 毛基业  | 卡尼曼 | 陈勇 |  | 林嵩 | 周鸿祎 | 许善达 | 薛澜 | 郑新立 | 高皓 | 余淼杰 张健华 | 周春生 | 郑秉 程国强 邵宇 毛振华 | 何帆 |  | 姚洋 | 董秀 | 易宪容 张晓燕 | 温彬 张峥 | 刘守英 | 陆铭 况伟大 | 田轩

【往期推荐·企业家】

夏华 周鸿祎 张北|宋志平 | 刘永好 | 陈泽民 | 王均豪 | 胡葆森 | 沈国军 | 魏东 | 晏平 | 梁建章 | 章华妹 | 钱于军 | 朱建民 | 徐井宏 | 夏华 | 江南春 | 王静 | 刘京京 | 郑元豹 | 张建宏 | 马蔚华 | 傅军 | 艾路明 | 王耀 | 王小兰 | 王梓木 | 阎志 | 陈黎明 | 李东生 | 倪以理  | 朱明跃  | 王航 | 梁静 | 戴璞 | 陈伟利 | 何佳 | 李东生 | 刘永好 | 宣瑞国 | 赵燕 | 汪林朋 | 沈鹏 | 钱明飞 | 雪梨 | 脱不花 | 卢琦  | 张燕燕 | 陈东升 | 胡显河 | 蒋承宏 | 韩焱 | 李旭 | 范东睿 | 樊文花 | 李彦 华楠 李玲 Leslie 汪泓 尹烨 彭心 马振山 王羽潇 白波 | 李彦 | 贺光启 | 艾渝 | 唐旭辉 | 陆 | 张峰  | 黄文博 | 阎焱 | 王建宙 许单单 | 周以升 | 郝景芳 | 王倩 | 夏华 | 祝刚 | 李戈 | 李国庆


       

以智慧者为师  ▌ 与梦想家同行

-转载或合作联系-

shujingwang@sohu-inc.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搜狐智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