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看待服务零售额?

蒋飞 蒋飞宏观研究 2024-01-05

►►►核心观点

今年以来,新公布的指标“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速较高,服务行业快速增长为三季度GDP超预期高增带来较大贡献。如何看待这一高速增长的服务零售额?

我们首先从定义出发,与传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对比,明确何为服务零售额。与侧重商品零售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比,服务零售额旨在拓展消费统计的范围,包括了交通、住宿、餐饮、教育、卫生、体育、娱乐等领域服务活动的零售额;与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相比,服务零售额还包含政府机关对服务的消费。

服务零售额指标并非全新创设的指标,我们从两种GDP核算框架下都可以对照拟合服务零售额增速。一是支出法GDP框架下的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政府服务性支出;二是生产法GDP框架下的服务零售领域GDP。我们大致估算今年前三季度服务零售领域GDP同比约13.1%。

服务零售额是从企业收入角度出发,我们最后尝试从服务细分行业对应的制造业营收以及利润增速角度,观察对照服务零售额。今年前三季度,占服务业GDP比重最大的交运行业GDP与营收、利润双双实现较高速增长;而住宿餐饮业GDP较快增长与食品制造业营收、利润增速偏低略有背离,另外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的营收、利润总额仍在负增。整体看,未来服务零售领域GDP能否继续高速增长,需持续观察。

1

何为服务零售额?

8月份,国家统计局首次向社会发布了前7个月服务零售额增速数据。截至今年10月,统计局已公布今年前7/8/9月的服务零售额累计同比,分别达到20.3%、19.4%和18.9%的高位,明显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左右的增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是反映消费市场发展情况的主要指标,服务零售额是为了“拓展消费统计的范围”。因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侧重于反映实物商品的消费,包括商品零售(约占9成)和餐饮收入(约占1成),但是餐饮服务以外的其他服务消费并未包括其中,难以全面反映消费市场的发展情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服务消费在加快,而且在消费中的比重在提升。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从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来看,服务消费占比已经超过了40%。

那么何为服务零售额?从国家统计局给出的定义来看,服务零售额主要是指企业(产业活动单位、个体户)以交易形式直接提供给个人和其他单位非生产、非经营用的服务价值的总和。旨在反映服务提供方以货币形式销售的属于消费的服务价值,包括交通、住宿、餐饮、教育、卫生、体育、娱乐等领域服务活动的零售额。

服务零售额指标并非全新创设的指标。在统计年鉴里,既有第三产业中含有交通、住宿、餐饮、教育、卫生、体育、娱乐等领域的GDP生产法核算指标,又有住户调查中的居民消费支出类别下的服务性消费指标。在第三产业现价GDP中,服务零售领域的占比在24%-25%之间,在过去十年里小幅平稳下滑。2012-2019年GDP服务零售领域增速在16%左右;在居民消费支出结构中,服务性消费支出是指住户用于各种生活服务的消费支出,包括餐饮服务、衣着鞋类加工服务、居住服务、家庭服务、交通通信服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医疗服务和其他服务等。居民服务性消费占比在2013-2019年里持续小幅上升,由39.7%上升至45.9%。后在疫情期间回落,今年又回到之前的高点。服务消费增速在2017年之前保持在11%左右,2018年之后明显抬升,但疫情发生后大幅波动,2020-2022年年均复合增速只有7.6%。


2

服务零售额增速如何?

实际上居民消费支出中除了服务消费之外,还有商品消费。居民中的商品消费支出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商品销售之间存在差异,这一差异我们认为是政府消费贡献的。根据测算,过去十年政府(含机关单位等非居民企业)部门商品消费占社零商品销售额的比重接近50%,而且从2015年开始政府商品消费的速度就在不断下降。

那么同样的,我们认为服务零售额中有居民消费的部分,也有政府消费的部分。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8.9%,而同期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4.2%,这一定程度表明政府服务性消费支出也有较大贡献。从全国公共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支出的总和来比较GDP最终消费支出可以看出,两者在过去十年的走势中非常的接近。虽然最终消费支出与前两者之和的比值在不断的上升,反映了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投资项以及财政“四本账”中的社保基金支出等造成的差异在扩大,但基本上能涵盖所有的消费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弱、病、残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收入和消费的主要资金来源。2010年全国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险支出与财政社保支出之和)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5.9%,2020年提高到28.7%。

我们用居民消费支出扣除商品部分之外的服务消费与公共财政支出扣除商品部分之外的服务消费加总,来代指全国服务消费。该服务消费既包含上文所指的服务零售额,也包括未涵盖进服务零售额统计范围内的金融、房地产等其他服务消费。由此,我们在拟合服务零售额这一项目时,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1)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政府服务性支出;(2)服务零售领域的GDP。

我们参考GDP生产法下的涉及服务零售领域的细项。包括第三产业中的住宿和餐饮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共计六项。GDP同比自2010-2019年一直在10%以上的高位, 之后受疫情冲击,2019-2021复合年均增速降低至6.3%(2020年同比-1.4%,2021年同比14.7%)。与之类似的,居民服务型消费支出+政府服务性支出在2013-2019年也保持了8%以上的复合年均增速,尤其是2018年同比达到20%以上的高位;2019-2022年增速下滑至5.9%。

按照上述两种框架来看今年以来的数据。

首先是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政府服务性支出。今年前9月,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4.2%,而服务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长18.9%,略高于整体服务零售额。而服务零售额增速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餐饮收入(同比18.7%),增速相近。服务行业尤其是接触性服务业(住宿、餐饮、交通等)2020年以来表现出较大弹性,今年以来服务业恢复较快有一定低基数原因。


其次我们将服务零售领域的GDP进行拆分。今年前三季度,现价口径的交运和住宿餐饮业的已公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6.6%,受去年低基数因素影响,增速较高,与服务零售额增速较为匹配。交运和住宿餐饮行业分别占GDP的4.3%和1.8%,两者在服务零售领域GDP中占比41%(2019年数据)。剩余行业暂未公布今年数据,我们观察往年数据来大致推算今年增速。


实际上教育、卫生、居民服务三个行业增速过去几年表现都较为稳定,受疫情冲击较小,2015-2021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1.0%、11.7%和9.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受疫情冲击较大,2020/2021年分别同比-14.2%和+21.7%,今年也有可能达到20%左右的高速增长,但其占服务零售领域GDP比重仅5%。 我们按以上数据大致推算,今年前三季度服务零售领域GDP同比约13.1%,与统计局公布的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8.9%相比偏低。我们理解两个数据差异较大,一则是部分行业最新数据暂未公布,我们以往年平均增速作为代替后加权计算存在误差;二则是服务零售额细项范畴可能与服务零售领域的GDP之间有差异;三则是服务零售额各细项占比与生产法GDP各行业占比可能有差异,单纯以总产出计算权重或存在偏差。

3

另一个角度观察服务零售额

上文我们从GDP核算框架下(支出法、生产法)对服务零售额增速进行大致模拟和推算,服务零售额偏重从企业收入角度进行核算,下面我们从相关行业营业收入及利润角度做进一步的观察与对照。

对于交运行业,可以对照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的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增速。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速自1999年2月起每月公布,营业收入增速自2017年2月起每月公布,总体看,近几年与交运行业GDP增速整体较为接近,不过利润增速波动相对较大,营业收入增速相对稳定。今年前9月,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分别为7%和32.5%,尤其是利润增速明显高于交运行业GDP累计同比的12%,可以侧面验证交运行业服务零售具有较高增长。

对于教育与文化体育娱乐行业,可对照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的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增速。过往教育业以及文化体育娱乐业GDP同比与相关用品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增速整体走势较为一致。今年前8月,文、工、体、娱用品制造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累计同比下降3.8%和7.8%,增长均偏慢。从这个角度看,今年教育、文化体育娱乐行业GDP增长可能回归往年平均增速水平。

对于住宿餐饮行业,可对照食品制造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2017-2019年,食品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速与住宿餐饮业GDP同比基本一致,2021年以来出现一定背离。同样的,2014年以来,食品制造业利润增速与住宿餐饮行业GDP同比多数时间较为一致,不过2022年后出现一定背离。今年前8月,食品制造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分别增长1.7%和0.4%,明显低于前三季度住宿餐饮业GDP累计同比的13.7%,仍在背离。我们理解住宿餐饮业GDP高速增长有较大的低基数因素;而食品制造业处于产业上游,去年营业收入、利润增速较高,今年在PPI持续负增影响下,营收、利润增速相对较低,这可能是数据背离的一个原因。

风险提示

服务零售额公布相关数据较少,拟合数据或有误差;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信用事件集中爆发。

证券研究报告:如何看待服务零售额?
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6日报告发布机构: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分析师: 蒋飞S1070521080001 jiangfei@cgws.com

滑动查阅往期报告


数据、会议点评

二季度或再降准一次——2022年4月央行降准点评

【长城宏观】针对个人养老金问题该出手了——“个人养老金”点评

【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评【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

【长城宏观】忘掉数据回落,警惕需求反扑——美国7月通胀数据点评【长城宏观】欧央行展现强硬“鹰派”态度,欧美或将持续加息——欧央行7月会议纪要点评疫情扩散,PMI进一步回落——11月PMI点评

物价降速加快,加息仍有空间——美国11月通胀数据点评



美联储主席支持继续加息
财政再次发力,助力经济回升——8月财政数据点评
任务还未完成,经济仍需向好——8月经济数据点评央行降准为提高信贷——央行0914降准点评
欧央行意外加息为控通胀——欧央行8月加息点评
二次通胀趋势形成——美国8月通胀数据点评
政府积极作用助社融回稳——8月金融数据点评
低通胀特点明朗,宽货币还有空间——8月通胀数据点评
出口增速或在筑底——8月外贸数据点评
美国服务业PMI回升,经济可能新一轮复苏——美国8月服务业PMI点评
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和二套房贷利率下限快评当月财政支出增速再度负增,化债方案或将出台——7月财政数据点评美国通胀如期反弹——美国7月通胀点评资本回报率与资本市场的关系
全年如何实现GDP目标?——建议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债务收缩压力显现——7月金融数据点评经济压力凸显,降息未到终点——7月经济数据点评
美联储加息难言结束——美联储7月加息点评
政治局会议的五点变化
财政支出明显放缓,政策加码预期升温——6月财政数据点评
经济发展仍有压力,总量政策空间或将打开出口增速创今年低点——6月外贸数据点评信贷偏强但社融增速创新低——6月金融数据点评CPI同比已降至0%——6月通胀数据点评服务业旺盛维持经济强韧——美国6月服务业PMI点评美国制造业PMI再创疫情后新低——美欧6月制造业PMI点评
制造业仍在收缩,政策组合拳已在路上——6月PMI点评
地方财政压力陡增,地产政策放松迫在眉睫——5月财政数据点评
欧央行控通胀决心更强——欧央行6月加息点评
经济增长放缓,降息如期而至——5月经济数据点评
加息虽暂停,终点还未至——美联储6月FOMC点评
M1、M2、社融、政府债增速回落——5月金融数据点评
核心通胀中枢不变,高利率仍将持续——5月美国通胀点评
降息周期再延续——六月降息点评
未来一段时间物价怎么走?——5月通胀数据点评
美国制造业产需错配加重——5月美欧PMI点评
服务业复苏态势现隐忧——5月PMI点评企业利润负增拖累财税收入房地产修复受阻居民信贷再次收缩,降息或可期通缩只差一步,降息或将至
服务通胀压力缓解,核心通胀仍显韧性
新市场开拓成效持续显现——4月外贸数据点评
存款利率下调带动银行业利好,转债行情正当时
欧央行放缓加息,但不会停止紧缩
加息周期可能接近终点
美国非制造业大幅回落
内生动力不足,PMI再度收缩
政策基调有何变化?
财政收入回暖,收支差额由正转负——3月财政数据点评
GDP同比回升至趋势线上
出口增速为何超预期?
滞胀与衰退临界点,美联储仍需一次加息
信贷持续超预期,但产出效应递减
通缩压力加大,降息可期
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进一步分化
环比回落,回归正常
加息25bp,控通胀仍为主线 开年收入增速下降,支出强度仍在——1-2月财政数据点评如约而至——降准点评 欧央行顶住压力,再度加息50bp三驾马车复苏节奏快慢不一——1-2月经济数据点评

环比仍较高,二次通胀趋势明显——美国2 月通胀数据点评

社融结构初步改善,居民信贷难言回暖——2月份金融数据点评

通缩未走,通胀未至——2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出口形势依然严峻——1-2月外贸数据点评务实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点评

出口订单意外反弹,带动生产提速——2月PMI点评

美国下半年通胀反弹风险加剧——美国1月通胀数据点评
信贷总量创新高,但社融结构仍待改善——1月金融数据点评
消费修复初步确认——1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欧央行强硬加息——欧央行1月加息点评

减缓加息或促使通胀反弹——美联储1月加息点评

美国PMI跌破临界线,失业率或将回升——美欧1月PMI点评

内需修复第一步——1月PMI点评

年度小结和2023年看点——12月财政数据点评

防疫政策优化,消费快速复苏——12月经济数据点评

美联储仍需坚持走完加息路程——美国12月通胀数据点评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12月外贸数据点评

通缩趋势仍在延续——12月通胀数据点评

抗通缩仍是主旋律——12月金融数据点评

差别化房贷政策继续加码,降息周期延续——1月房地产政策点评

美国制造业PMI指数继续下行——美欧12月PMI点评

美联储或将继续加息至5.5%——美联储12月会议纪要点评

美国PMI跌破临界线,失业率或将回升——美欧1月PMI点评

减缓加息或促使通胀反弹——美联储1月加息点评



周报、月报、季度报

【长城宏观】人民币汇率料将兑现我们预期——20220425【长城宏观】八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中美分化,政策相背——四季度经济展望
九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九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八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八月可转债月报
七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长城证券宏观二季度研究报告合集
化解地方债务问题任重道远
国家安全问题“复杂艰巨”,地缘政治风险抬升六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六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两大峰会同时举办,国际“阵营化”趋势加剧存款利率调降,债市或将继续走强五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五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地产销售降温,降息预期又起四月可转债投资策略报告
中国将为世界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20230403周报
二季度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四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二季度 GDP 增速或到 7%——二季度中国经济展望
国外紧急灭火,国内需求新高—20230327周报
美国经济开启衰退模式——美国二季度经济展望
原油指数暴跌,大类资产指数创年内新高——20230320周报硅谷银行破产,美国经济风险显现——20230313周报
三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三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GDP跟踪指数持续回升——20230213周报
二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二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2023年全国GDP增速目标或在5.5%以上——20230116周报元旦假期出行迎来修复——20230103周报
一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专题报告

【长城宏观】短期利率的再思考——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黑龙江经济分析报告

再议中国潜在经济增速

以日本房地产发展史为鉴

中国低消费之谜

美元仍处于升值大周期中

为何不加息,美股还下跌?

内蒙古经济分析报告

山西经济分析报告

中国居民消费函数

广西经济分析报告

全年如何实现GDP目标?——建议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美国银行业高利率下风险依存

资本回报率与资本市场的关系

本轮主动去库存见底了吗?——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中国资本回报率估算

云南经济分析报告

气候变化之下经济目标和能耗目标短期难以平衡——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德国财政政策启示:行稳致远——德国研究系列之二

可转债个债分析——睿创转债(118030.SH)

重庆经济分析报告

如何看待债务对经济的影响?

下半年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风高浪急,变中求进——下半年国内经济展望

可转债个债分析——法兰转债

2023年下半年财政政策展望

河北经济分析报告

可转债个债分析——寿22转债

中国人口趋势研判及建议

可转债个债分析——淳中转债

美国债务上限谈判失败的影响有多大?

双低转债还能继续投资吗?

陕西经济分析报告

可转债个债分析——起帆转债

中美两国经济呈现分化趋势

中国生育率研究

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

AI开启科技浪潮,中美竞争更显激烈

安徽经济分析报告

供给侧改革促进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

黄金正在开启新一轮牛市

湖南经济分析报告

欧美银行危机可能已经开启 

可转债市场结构分析

湖北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再议十年期国债利率——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河南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3年可转债市场或迎来良机——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川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M2/GDP的新形势:或将持续上升——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季度出口为何快速下滑?——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如何看待IMF下调中国中期GDP增速?——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美国失业率为何再创新低?——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还会持续走高吗?——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天津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2年度总结——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以上推送信息仅面向长城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上述类型的投资者,请取消阅读,请勿收藏、接收或使用以上推送中的任何信息。

因此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


免责声明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证券)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以上推送信息摘自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完整内容请以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研究报告由长城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客户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客户(以下统称客户)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研究报告的版权属于长城证券。未经长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亦不得作为诉讼、仲裁、传媒及任何单位或个人引用的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长城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研究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研究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在任何情况下,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研究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长城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研究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长城证券可能与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长城证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