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修亮|外在的勤奋反映了内在的无能
(该文较长,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很少人能看完全文)
今天和大家交流这个话题,并不是把“外在勤奋”和“内在”完全对立起来.只是想从更深入的角度谈论如何把内在“战略”和外在“战术”更加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加有助于生活提质,工作升级.
让我们从现象谈起,逐步深入,一层一层的和大家交流今天的话题.
目前的(应试)教育走入了一个死胡同.(下面详细阐释)
学生学不好,所有的(绝大多数)原因都归咎为对知识的掌握和处理不到位,然后,就上气不接下气的死记硬背,上课就听写检、默写,简单重复字面意思。
考试分数上不去,所有的(绝大多数)原因都归咎为没有好的解题方法,没有刷题,然后求访名师寻求良方,做遍天下模拟试题。就是把这两个“末流”当成是追逐的“真理”,希望这个“真理”能够解决“学不好”和“考不好”这两个顽疾。
在追逐这两个伪真理的路上,会遇到很多挫折和障碍,然后继续把“学不好”“考不好”的原因再次,三次,十次,千万次的归结到“知识”和“方法(刷题)”这个”伪真理”上,以此循环。这就是“死胡同”。
走进这个死胡同去追求伪真理的后果是什么?后果从表面上看就是”忙碌”,绝大多数学生有“勤”,不能得“天酬”;很多老师轻伤不下火线,有的甚至搭上了性命.即使这样,后进生的进步为什么还是那样的艰难?
那问题出在哪呢?让我们把“名利”和“分数”放到一起来考虑. 人在世俗不能避免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如果一个老师的工作只有为了评职称或晋升而工作,那工作的天花板就低,自己成长的根基就很浅.
也许有人会说:想法都藏在心里呢?自己不说,外人怎么知道呢?其实,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告诉学生,你到底是为了什么走进教室,走上讲台.
任何人的言行都是自己内心想法的延伸,是自己格局的展现.并且,看不见的内在更具有决定作用,更加丰富深刻复杂.正是这些理性的存在构成了包括老师在内的所有职业行为的基本动机.
在这样领导的引领下,学生们就会团结一致朝分数看.以分数高低论英雄的考场就是孩子们的名利场.孩子们在校内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获得好的分数.
基于上述的简析,我们可以看出“名利”和“分数”具有一致性.这一致性的最核心内容就是:都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他人考虑,不是为集体的发展工作,不是为了让周围的环境更加美好而工作.如果是这样的动机,会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很多麻烦和波折.因为名利之争必有一伤,伤者怀恨在心.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大家都这样想,这样做,那单位的风气就坏了,班级的风气就坏了.并且建立在名利和分数基础上的勤奋就是低品质的勤奋,就是方向错位的勤奋.越加勤奋就会助长内心不良的需求,压制善良的需求,长此以往就都能反应在人的面相上,即使整容也只是暂时的效果.因为内心不向善的种子一旦发芽,谁都无法阻挡,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自己.
名利和分数都是看得见的,直接的动力支撑着就是理性的动机和需求.那么,我们在理性动机背后还有什么力量?那就是非理性构成.比如,情感.兴趣.情绪等。这些非理性是构成理性动机和需要的材料。如果这个材料缺乏了,或者种类单一,那么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性动机和理性需求就会相当的片面和不系统。逐渐的,我们所说的:工作唯名利论就会逐渐形成。所以大家看到,单位里的工作为名利论坚持者往往都是大家口中责骂的无情无义之人。如果这样的人担任领导了,就会带坏一个班子,带坏一个单位的风气。再加上员工也坚持如此想法,正好沆瀣一气。这个方向坚持下去,结果可想而知。
如何判断一个单位是否气数已尽?单位有风气,人有感觉直觉,走进一个单位,有的即使校舍破旧也能感觉到它的灵气盎然,有的即使是新建现代化很强的,也会发现不少角落有蜘蛛网。这就是单位风气的外化,就是单位内心的外化,说到底就是人心的外化。
说了这么多让大家心情沉重的现象。那么,我们该怎么努力呢?人都是不完美的,人的内在都有善恶两面,兔子逼急了还咬人呢。
我想首先应该多换位思考为对方考虑,为别人服务。很多人担心,把自己的所有都给对方了,自己不就啥都没有了吗?这是缺乏勇气的表现,没有魄力的表现。这里的勇气和魄力就是非理性素材,这是构成理性动机和理性需要的主要材料。如果缺少付出的勇气和服务大家的魄力,那就不会产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行动。生活和工作中的表现就是畏首畏尾,唯唯诺诺,毫无作为。反之呢?大大方方,风风火火,开朗阳光。还有就是,有些人的眼光迷离,不敢跟别人直视,虚晃虚晃的,那就是心中有鬼,要不毛主席曾豪言: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些纸老虎就是内心缺乏勇气和魄力的,他们是历史进程中的旧事物。那也许有人会问:勇气和魄力从哪里来?有遗传因素,但关键还得看后天的家庭教育,从身边的小事练起。(此文不详细阐释,请见谅)
第二,光有为别人考虑的意念是不够的,这个意念必须得是发自内心的强烈而持久。这个时段是高三二轮复习的时间,临近高考很多学生无论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开始不同程度的出现焦虑和恐惧。为什么呢?担心自己考不好?担心不能上理想的大学。担心对不起父母和老师的付出。能想到最后一个层面就是不错的学生了。因为他开始考虑别人的需要。前两个情况都是学生在考虑自己,如果学习只是为了自己的需要,那就狭隘了“学习”这个伟大事物的外延。“学习”这个事物自然就不会舒服。我们得认识到这一点:人和事物都有内涵和外延,这个内涵和外延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得尊重它。就好比,人生活在空气中,就会在空气中形成的自己的轮廓,这个轮廓就是看得见的外延。但是,“学习”“心理”“意念”这些看不见的东东也是客观存在的,也有他们的内涵和外延。如果我们不能客观的视其为存在,不能看到自己和他们的关系,那么我们就会遭到他们的反击。因为万物联系在一起成一体,只有一通才能百通。这时,我不禁想起周恩来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真正发自内心的强烈而持久的这种意念,会让自己的内在在此支配和管理下逐渐的系统化,形成强有力的系统,至于外在的“行尸走肉”自然就会行动迅速,强劲有力。
具体到高三考生而言,多想想高考成功后该如何打算和规划?越具体而越好,比如,如何感谢老师和同学,如何感谢父母和亲友。为了他们的需要和对他们的馈赠,高考成绩就是一份很好的礼物。那就请你做好这份厚重的礼物吧。
第三、勤奋和思考要配套。如果只有行动的勤奋,缺乏思考上的勤奋,那就很容易用低品质的行为勤奋代替思考的勤奋,还美其名曰:天道酬勤。其实就是“瞎忙”。这种瞎忙是用战术上的勤奋代替战略上的优化。目的性和方向性级差。生活中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忙碌了一天不知道做了些什么。这就是缺少人生规划和战略布局的表现。具体到教育行业,知识和方法本身没有毛病。毛病在于使用者对其的态度和驾驭水平。如果使用者不能驾驭它,那就会把方法和知识视为终点。如果使用者能很好地驾驭它,那知识和方法只是个素材和起点。能否做到,在于一心。比如,用题海战术代替整合梳理的质量。
第四.教师应该给孩子们一个优质的顶层设计。学习方法也好,学习习惯也好。其实就是规律性的把握。只要学生按照这个规律做就一定能获得学习的成功。这个顶层设计至关重要,这是学生能够有效反思和修补残缺的参照框架。如果缺少了这个优质的顶层设计,学生的反思就又会回到无助和迷茫中。即使学生发现了错误点也很难深思熟虑,正确归因。说不定就又找到了知识没掌握,方法不熟练,或者做题少了等无效粗放的原因上了。这个归因是极其宏观而不具体,不具有操作性的,直接导致的复习结果就是不能深刻认识问题错在哪,看不到本质的缺失。
【往期作品回顾】敬请点击以下链接品阅转发分享原创作品
姜修亮|心灵劝导遇到不良情绪(对北师大吴国珍教授两个问题的思考)
姜修亮|你家孩子有这些学习细节的不足吗?
姜修亮|影响孩子人生的33种(句)优秀品质和箴言(家教分享)
姜修亮|关于日常课堂九大“失效片段”的调研和思考(7,8,9)|姜修亮
姜修亮|关于日常课堂九大“失效片段”的调研和思考(3,4)|姜修亮
姜修亮|关于日常课堂九大“失效片段”的调研和思考(1,2)|姜修亮
姜修亮|[养生之道]为了健康而奋斗
姜修亮|[时评]你在我眼中是最美
姜修亮|[时评]一个人毁掉一场国际比赛
姜修亮|时评:一个人毁掉一场比赛
姜修亮|时评:不忘初心 方得民心
姜修亮|彩虹是通往天堂的路
姜修亮|童言童趣(家庭故事五则)
姜修亮|剔除传统文化中的六大糟粕
姜修亮|你不知道的三个学习原理
姜修亮|做人做事做自己
姜修亮|工匠精神与职业艺术化
姜修亮|什么人不值得帮助和尊重
姜修亮|生命中,哪个人让你时常想起
姜修亮|我为儿子写童话
姜修亮|平庸和优秀的差距在哪里?
姜修亮|心中那颗小树
姜修亮|和孙主席的一次饭后闲聊
姜修亮|从阅读和理解谈起
姜修亮|诚信与生存
姜修亮|启蒙与唤醒
姜修亮|谁来买她的火柴?
姜修亮|二两牛肉
姜修亮|找回自我 活出天性
姜修亮|创业简史:这不是一颗流星
姜修亮|论质疑精神
姜修亮|答学生课堂提问的几段即兴讲话
姜修亮|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
姜修亮|人格魅力初体验——记我与当代教育家崔仁波先生的几次交集
姜修亮|不必远行,幸福和修炼就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