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经济分析报告
►►►核心观点
2018年,海南明确了“三区一中心”的发展战略定位,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的战略定位下,海南自贸港正在加快建设,促进海南外贸发展。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战略定位下,海南免税购物政策有效扩大需求,促进海南需求增长。在风险因素方面,海南省处置较好,虽然显性债务负担较大,但隐形债务负担轻,总体宽口径债务率较低。而且海南省2019年就开始“去房地产化”,财政对地产的依赖度不高。海南省老龄化程度也相对较轻。综上而言,海南省经济发展前景较好。
我们认为,海南省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第一,由于人口基数较低,海南仍需要注重吸引人口,保持人口净流入。第二,利用好全国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这一优势,积极改革,探索对外出口的途径和方式,优化贸易条件和基础设施,扩大开放力度。第三,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海南省民营经济占比位居全国中游,海南省需要加大培育民营企业,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代表性民营品牌。
1
经济与人口
海南省,简称“琼”,是中国最南端的省级行政区。1988年,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撤销广东省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并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是全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1996年,海南省提出“一省两地”发展战略,即: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为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这一设想形成了海南省基本经济格局。2018年,海南明确了“三区一中心”的发展战略定位,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2022年,海南省名义GDP总量6818亿元,在全国31省市中排名第28位。2012年-2022年,海南实际GDP年均复合增速6.7%,低于全国同期的8.8%。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是海南省发展的重点方向。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2020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11个重点园区举行挂牌仪式。2021年,海南省发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将“全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写在第一章,可见其战略定位之重。2021年,海南自贸港货物进出口首次突破1000亿元,2022年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36.8%。自贸港或将成为海南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1.1生产: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海南省产业结构分化明显,第一、第三产业占比较高,第二产业占比较低。2022年,海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为20.8:19.2:60.0,全国三次产业结构为7.3:39.9:52.8。在31省市中,海南省第一产业占比排名第二,仅次于黑龙江,第二产业占比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北京,第三产业占比排名第四。2008年之后,海南省第三产业占比呈现上升趋势,从40.2%上升至2022年的60.0%,而第一、第二产业占比有所下降。海南省虽然产业结构明显分化,但谈不上失衡,优先发展服务业更多是海南省结合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主动选择的一种发展方向。
2017年之前,海南省第一产业增速长期高于全国。海南省建立初期,建设热带高效农业基地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1990年-2009年二十年时间内,海南省第一产业平均同比增速高达8.95%,而全国同期水平为4.06%。从结构来看,2022年海南省农林牧渔占第一产业比重分别为57.2%、5.5%、15.7%、21.6%,2010年为42.8%、15.5%、19.9%、21.8%。农业占比显著提升,林业占比显著下降,渔业占比基本稳定。
海南第一产业转换发展方向,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2006年至2021年,海南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从44.45万公顷下滑到27.14万公顷,减少了38.94%。2017年,因受到多轮台风、内涝等自然灾害影响,海南省粮食产量出现断崖式下滑。2022年,海南省粮食产量146.6万吨,排名全国第27位;单位面积产量5368.9公斤/公顷,排名全国第22位。2005年-2021年,海南省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大部分时间低于全国水平,仅在2014年-2016年三年内高于全国水平。
以热带水果为代表的海南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壮大。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支持创设海南特色农产品期货品种,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6年海南省园林水果种植面积16.02万公顷,此后逐年增加,2021年达到19.10万公顷;水果产量也从2016年395.39万吨增长至2021年525.67万吨。
自2016年开始,海南第二产业GDP增速低于全国水平。从占比来看,2022年海南第二产业占GDP比重19.2%,在三大产业中占比最低,因此第二产业并不是海南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2010年后,海南第二产业增速就逐渐走低。2022年,海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0.4%,全国为3.6%。不过,在疫情放开后,海南省第二产业恢复较快。2023年前9月,海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19.1%,远高于全国的4.0%。
海南省第二产业的支柱是油气产业。海南油气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我国80%左右的进口石油都要途经海南所辖海域的运输航道,又直接辐射环北部湾、东盟两大石化产品消费市场,交通运输便利。另一方面,海南省海域油气资源丰富。《海南省油气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力争“十四五”新增陆域石油产能30万吨,新增海上天然气产能30亿立方米,环海南岛海上天然气年供应量达90亿立方米至130亿立方米。《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将石油化工新材料列入海南省重点支持的三大新兴产业,争取到2025年,海南石油化工新材料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00亿元。
现代生物医药也是海南省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1年-2021年,海南省医药制造企业从40家增加至64家,资产从122亿增加至390亿元。2023年上半年,在全国医药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25.1%的不利情况下,海南出口额大幅增长65.6%,排名全国前列。2023年前9月,海南医药工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13.8%,全国为-5.2%。《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现代生物医药产值力争达到500亿元。
海南省第三产业发展迅速,2022年第三产业占比达60%,占据主导地位。2007年-2021年15年里,除了2018年,海南省第三产业GDP同比增速一直高于全国水平,且平均同比增速高达11.7%。2022年,海南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GDP分别是2010年的2.6、2.3和4.3倍。2018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对海南的战略定位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并提出“大力推进旅游消费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下大气力提升服务质量和国际化水平,打造业态丰富、品牌集聚、环境舒适、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消费胜地”。
从结构来看,海南以旅游业为中心的第三产业特点鲜明。2022年,在和旅游业相关的第三产业中,海南省批发零售业占比23.4%,高出全国5.5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占比5.7%,高出全国2.9个百分点。疫情后,旅游经济恢复也推动海南经济复苏。2023年前三季度,海南省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59%。此外,海南房地产业占比14.0%,也高出全国2.4个百分点。不过也需要看到,海南省金融业占比10.7%,低于全国4.5个百分点。
《海南省“十四五”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规划》提出“到2025年,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基本建成。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消费进一步提质扩容,消费型经济迈上新台阶,消费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显著增强”。根据这一规划,海南省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从2020年的7%增长至2025年的12%,旅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20年的6.7%增长至2025年的17.8%。2019年,海南省旅游收入占GDP比重为20%。2023年前三季度,海南省旅游收入1303亿元,占GDP比重的24.7%。虽然旅游收入不等同于旅游业增加值,但旅游收入占比的提升也可以反映出海南有望超额完成旅游业增加值占比提升的目标。
海南民营经济发展位居全国中游。根据海南省政府网,截至2022年底,全省经营主体248万余家,民营经营主体245万余家,占比98.7%,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4081.95亿元,占全省GDP59.8%。民营经济税收收入841.49亿元,占全省税收的64%。2023年,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500强中,海南仅有海南航空一家民营企业上榜,以438亿营业收入位居全国第278位。2023年4月,海南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26条措施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1.2需求:海南外贸正在迅速增长
2022年,海南省投资占GDP比重低于全国。从比重来看,2010年-2017年,海南省投资占GDP比重远高于全国,尤其是2017年,海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244.4亿元,而GDP只有4462.5亿元,投资占比高达95.1%,这显然并不科学。原因就是经济数据失真。2019年11月,国家统计局通报"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龙华区和三亚市吉阳区,存在统计违法、执行统计制度不严格等问题。检查三区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1个,有25个虚报”。在数据失真的情况下,2017年之前海南省投资数据无参考价值。2018年之后才逐渐回顾至合理区间。2023年前10月,海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4.3%,高于全国水平的2.9%。
从结构来看,海南省投资集中在第三产业。根据同比增速测算,2022年海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约为3737亿元,其中第三产业投资额2950亿元,占比78.9%,不过这一占比也在逐年下降(2018年为89.3%)。因为第三产业投资占比高,海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基本和其第三产业投资增速一致。2022年,海南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为12.9%、31%、-10.3%。
海南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连续五年低于全国水平。2017年,海南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达到2053亿元的峰值。2018年-2022年,海南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始终低于全国增速。2018年-2019年海南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仅为-16.5%和-22.1%。2020-2021年,差距与全国缩小。2022年,海南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16%,全国为-10%。2023年前9月,海南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4.2%,跑赢全国的-9.1%。
在消费端,海南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基本与全国一致。2013年-2022年,海南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57万元增长至3.10万元,增长97%;人均消费支出从1.12万元增长至2.15万元,增长92%;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71.1%下降至69.5%。2014年-2021年,海南社零同比均值为8.62%,与全国均值8.5%较为接近。2022年,海南省受疫情影响,社零增速降至1.64%,低于全国水平的5.0%。
疫情放开后,海南省消费迅速恢复。2023年前三季度,海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9.73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比全国高5.3个百分点,排名全国第五。2023年6月,海南省印发《2023年海南省促进消费若干措施》,从举办促消费活动、促进文旅消费、做大离岛免税、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市县开展促消费工作5个方面扩大消费。前三季度,海南省限额以上汽车类消费零售额同比增长10.9%,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36.3%。
在全国房地产市场调整的背景下,海南房地产市场逆势增长。海南省房地产市场销售逆势增长。2010年-2017年,海南省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基本同步增长,房价稳步上升。2018年-2022年,海南省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虽然同向变化,但房价却在逆势增长。2020年-2022年三年期疫情期间,海南省商品房销售额/销售面积从1.64万/平方米增长至1.71万/平方米,增长4.0%,而同期全国商品房销售额/销售面积下降0.46%。2023年前9月,海南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45.3%,全国为-7.8%。
得益于自贸港建设,海南出口快速增长。2022年,海南省出口金额722.6亿元,较2021年332.6亿元,同比增长117.26%。2022年,海南外贸企业充分发挥供应链相对稳定优势,积极扩大出口,为全省外贸增长注入强大动力。海口海关统计,汽车零配件、聚酯切片、纸张、水产品等海南重点出口商品分别增长88.1%、49.9%、87%、4.3%。从结构来看,海南对欧盟出口增加从2021年44.51亿元增加至2022年168.65亿元,对东盟出口从2021年87.52亿元增加至2022年194.06亿元,合计约230亿元,是推动海南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
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激发进口需求,导致海南贸易逆差扩大。2020年6月29日,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关于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宣布“离岛免税政策免税税种为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且“离岛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购物额度为10万元人民币,不限次数”。离岛免税购物政策自2020年7月1日起执行。2021年,海南进口金额1144.2亿元,较2020年656.6亿元同比增长74%。
2023年,海南省进出口贸易继续快速增长。2020年,海南进出口总额933亿元。2021年海南进出口总额1476.8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2022年在疫情影响下,海南进出口总额勉强突破2000亿元。2023年前10月,海南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1900.9亿元,同比增长17.45;其中进口1291.6亿元,同比增长22.4%,出口609.3亿元,同比增长8.0%。东盟、澳大利亚、欧盟位列海南前三大贸易伙伴。2023年前10月,海南对东盟进出口289.8亿元,下降6.8%;对澳大利亚进出口248.9亿元,增长59.8%;对欧盟进出口242.9亿元,下降12.3%。此外,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918.5亿元,增长22.5%;对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658.6亿元,增长13.5%。
1.3人口:增速和结构均较为健康
海南人口增速健康,常住人口持续增长。2002年,海南省常住人口突破800万,2012年突破900万,2020年突破1000万,2022年常住人口1027万。海南常住人口增速始终高于全国人口增速。原因之一是海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1988年,海南省成立。1989年至今,海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高于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22年,海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2.44‰,在全国31省市中排名第6位。
原因之二,海南省人口处于净流入状态。以常住人口增速和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差值来衡量人口迁移速度,2011年-2022年,海南省常住人口增速一直高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人口处于净流入状态。根据测算,2010年-2020年间,海南省人口净流入68.4万人,在全国31省市中排名第12位。而同时期,距离海南省较近的广东省和广西省人口净流入分别为1410.4万和47.0万人。在临近省份人口净流入的情况下,海南省不仅没有被“虹吸”,反而实现了人口流入,这表明海南的人口吸引力较强。
海南省人口老龄化负担相对较轻。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海南省60岁以上人口占比14.65%,比全国水平低4.05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占比10.43%,比全国水平低3.07个百分点,均排在全国倒数第6位。按照国际通用划分标准,海南省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2022年抽样统计显示,海南省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至11.3%。虽然海南省也处于老龄化趋势中,但对比全国来看,海南省人口老龄化压力较轻。
海南城镇化率低于全国水平。2004年,海南城镇化率飙升至44.2%,2003年为25.3%。主要原因是2004年海南农垦职工整体性纳入城镇人口统计,导致城镇人口增加156.85万。2004年-2022年,海南城镇化率提升17.29个百分点至61.49%,同时期全国城镇化率提升了23.46个百分点至65.22%。海南省城镇化速度慢于全国,与全国城镇化率的差距逐渐拉大。2022年,海南城镇化率排名全国第21名。
1.4资金:居民端存款定期化明显
2020年开始,海南省净存款增加,存贷比(贷款/存款)下降。2010年-2015年,海南省净存款基本稳定,说明存款和贷款在同步增长。2016年1月-2017年6月,海南省净存款从1725亿元快速增长至2974亿元,其中存款增加2369亿元,贷款只增加了1121亿元。2018年-2019年,由于存款增速大幅下降,海南净存款也下降。2020年至今,海南省净存款逐渐增加。海南省存贷比也出现下降趋势。2023年10月,海南存贷比85.75%,略高于全国水平的83.55%,说明贷款占存款的比例较高。
从存款端来看,海南省居民存款增长较快,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企业存款定期化趋势相对缓慢。海南省居民存款增速较为稳定,而企业存款增速波动幅度较大。2017年2月,企业存款增速开始下降,2019年1月达到-22.88%,而后开始回升。从存款定期化趋势来看,以海南三亚市为代表,三亚市住户定期/活期存款从2017年12月的0.77上升至2023年5月的1.53,企业定期/活期存款从0.45上升至0.62,居民存款定期化趋势强于企业。
近几年,海南贷款增速低于全国水平。由于工业占比较低,企业贷款需求不足,2016年5月开始,海南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低于全国,2018年6月开始,海南短期贷款同比增速也低于全国水平。从结构上来看,海南住户短期贷款刚刚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住户中长期贷款增长边际放缓。企业短期贷款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下降了315亿元,企业短期贷款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企业中长期贷款在2023年上半年增长明显,下半年增长停滞,基本稳定在5700多亿元。
相对于海南的赤字率,其贷款增速相对较低。2022年海南省本外币贷款增速4.56%,在31省市中排名倒数第5位。而海南赤字率(一般公共预算赤字/GDP)为19%,排名第9位。这也反映出海南省2022年贷款需求不足,经济需要靠政府赤字拉动。
2
财政与债务
2.1实现预算收入的压力尚存
海南省地方财政收支同比变化基本与全国节奏一致,在部分年份有所差异。2010年,海南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70亿元,同比增长52%,增幅为历史最高。海南财政厅分析指出,原因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强劲推动,营业税突破百亿元大关,对税收增收贡献率首次过半。此后,海南和全国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呈现下降趋势。2022年,海南地方财政收入832亿元,仅完成预算的82.2%,同比负增9.63%,降幅远超全国水平。这也是海南财政收入自1994年后的首次负增长。主要原因是海南省产业结构以接触性、聚集性的第三产业为主,全国疫情的反复多发对经济带来较大影响,人流锐减、税源萎缩。根据《关于海南省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海南省2023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8亿元,同比增长15%左右。截止9月份,海南地方财政收入669亿元,完成预算数的七成。从进度来看,海南实现预算收入仍存有一定压力。
海南省财政自给率在全国的排名中等偏后。以地方财政收入占支出的比重来衡量财政自给率,海南省财政自给率从2015年的50.6%下降至2022年的39.7%。2022年,海南省财政自给率排名全国第19名,这是因为疫情导致地方财政收入锐减。2022年,海南省税收收入609.32亿元,占财政收入的73.2%,排在全国第10位。2022年中央对海南转移支付1087.88亿元,排在全国倒数第2位,主要是因为海南人口较少,享受国家转移支付较低。
作为财政收支的补充,海南政府性基金收支较弱。2020年6月,财政部下达海南省153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因此,海南省2020年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长39.1%。2021年,在高基数影响下,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下降38.9%。2022年海南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468.9亿,在31省市排名倒数第8,同比增长18.97%,全国-20.53%;海南政府基金支出878亿,在全国排名第26,同比增长63%,全国-2.45%。
2.2财政土地依赖程度较低
海南省经济中房地产占比高于全国。海南作为休闲度假胜地,吸引了大量居民购置房产,故海南省整体向第三产业倾斜,房地产业对其税收有着高贡献率。2018年以前,海南省对房地产依赖程度较高。2019年3月,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公告“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海南省政府日前对不同情形的存量商品住宅用地提出四类处置措施:可以改变土地用途、可以进行土地置换,可以转让盘活,政府依法有偿收回”。这也标志着海南开始“去地产化”。之后,海南房地产市场降温,房地产占海南GDP比重下降。2022年海南省房地产业GDP为570.98亿元,占GDP总量的8.37%,同年全国房地产占GDP的比重6.10%,海南房地产业占比还是高于全国。
不过海南省财政对土地依赖度不高。2022年海南省土地依赖度在全国位于中下游,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第18。海南省受土地面积较小的限制,加之其从2018年“去房产化”的落实,其政府财政对土地依赖程度不高。我们以成交土地出让金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比例来近似衡量土地依赖程度。自2013年开始海南省的土地依赖度一直低于30省市的平均土地依赖度。2022年在全国成交土地出让金下降的情况下,海南省的成交土地出让金却有提升,导致海南省2022年的土地依赖度上升至40%,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3显性债务压力大
从债务角度看,海南省经济对债务的依赖较高,偿债压力相对较大。我们将地方债务按照显性和隐性分为政府债与城投债两部分;以地方政府的转移性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加和作为地方的综合财力;采用四种方式衡量地方债务负担:以政府债占GDP的比例代表负债率,以政府债+城投债占GDP的比例代表宽口径负债率,以政府债占综合财力的比例代表债务率,以政府债+城投债占综合财力的比例代表宽口径债务率。
海南显性债务负担较重,GDP对政府显性债务依赖程度较高,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速较低,海南政府通过积极举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近5年,海南省负债率均高于全国水平,而海南省宽口径负债率在近4年内低于全国水平,这说明海南的显性债务压力较大而隐形债务压力较小。
2022年,海南省的债务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综合财力)是121.32%,为近五年来海南省首次债务率低于全国水平(122%)。2022年,海南省负债率(地方政府债/GDP)为51.14%,高于全国整体的28.97%,在31省市中排名第6位。2022年,海南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486亿元,在31省市中排名第28位。海南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规模较低,但负债率却较高,说明主要原因还是经济较弱,债务负担较大。
海南城投债余额较小,隐形债务负相对显性债务来说,负担稍轻。2022年,海南城投有息负债680.81亿元,在全国31省市中排名倒数第3位,仅多于西藏和青海。因此2022年海南省宽口径债务率仅为146.72%,低于全国整体的274.8%,在全国31省市中排名第28位,海南隐形债务负担压力相对较轻。
3
地方城投债
3.1隐性债务压力较小
从总发行量的角度来看,2022年,受土地市场低迷等原因的影响,全国城投债总发行量相比2021年有所下滑,而海南省城投债总发行量下降态势更加明显,从2021年的51亿元下降到了2022年的24亿元。从净融资额的角度来看,2015年-2018年,海南城投债净融资额均为负值或为零,这表明海南省在这段时间内积极化解隐形债务负担。2018年-2021年,海南省城投债净融资额增加,但2022-2023年,净融资额重新下降。
从地区结构来看,海南省各地级市的发展相对不均衡,区域经济实力分化较为严重。海南在省内推行“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从经济总量来看,省会海口市作为海南省的经济核心,在省内稳居第一。据国家统计局统一核算,2022年海南省GDP总量为6818.22亿元,较上年增长0.2%。海南省海口市的GDP为2134.77亿元,增速1.3%高于全省增速,占全省GDP比重为31.31%。其次是儋州市GDP为878.91亿元,占比12.89%。三亚市GDP为847.10亿元,占比12.42%。
从负债率(政府债/GDP)、宽口径债务率(政府债+城投债/地方政府综合财力)以及债务率来看(政府债/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来看,三亚债务负担在省内相对较大,三项指标分别为60.65%、351.50%以及303.50%。从债务余额来看,海南债务规模与各市经济体量相匹配,海口市债务余额远超其他市。在考虑地方城投平台有息债务后,各市债务率与其对应宽口径债务率相差不大,说明各市的隐形债务偿还压力较为适中。
3.2城投债发行利率低于全国
2011年以来,除2022年以外海南城投债票面利率均低于全国水平。海南和全国票面利率整体变化趋势相似,自2014年以来呈现出下滑态势。2019年-2022年,海南与全国的城投债利差有逐渐抬升的趋势。2023年前11月(截至2023年11月19日)全国票面利率平均为4.14%比2022年增长了32BP,海南票面利率平均为4.02%,较2022年下降了5BP,再次回到低于全国票面利率的水平,利差为-0.12%。这一利差在全国31省市中排在倒数第8位,城投债发行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侧面反映出当前海南城投债风险较低。
2023年,海南城投债各月偿还节奏较为平稳,1、4月为偿还高峰。未来三年2024-2026年,海南城投债到期偿还量整体稳定,偿还压力小,海南城投债到期偿还量合计121.99亿元,2026年偿还压力未来三年内相对较大,到期偿还量53亿元。
4
小结
2018年,海南明确了“三区一中心”的发展战略定位,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的战略定位下,海南自贸港正在加快建设,促进海南外贸发展。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战略定位下,海南免税购物政策有效扩大需求,促进海南需求增长。在风险因素方面,海南省处置较好,虽然显性债务负担较大,但隐形债务负担轻,总体宽口径债务率较低。而且海南省2019年就开始“去房地产化”,财政对地产的依赖度不高。海南省老龄化程度也相对较轻,综上而言,海南省经济发展前景较好。
我们认为,海南省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第一,由于人口基数较低,海南仍需要注重吸引人口,保持人口净流入。第二,利用好全国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这一优势,积极改革,探索对外出口的途径和方式,优化贸易条件和基础设施,扩大开放力度。第三,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海南省民营经济占比位居全国中游,海南省需要加大培育民营企业,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代表性民营品牌。
5
风险提示
人口下行压力;房地产调整周期;海外经济衰退导致出口不及预期;由于口径问题部分地方城投债务统计数据可能与实际数据有偏差
滑动查阅往期报告
数据、会议点评
【长城宏观】针对个人养老金问题该出手了——“个人养老金”点评
【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评【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
评【长城宏观】忘掉数据回落,警惕需求反扑——美国7月通胀数据点评【长城宏观】欧央行展现强硬“鹰派”态度,欧美或将持续加息——欧央行7月会议纪要点评疫情扩散,PMI进一步回落——11月PMI点评
任务还未完成,经济仍需向好——8月经济数据点评央行降准为提高信贷——央行0914降准点评
欧央行意外加息为控通胀——欧央行8月加息点评
二次通胀趋势形成——美国8月通胀数据点评
政府积极作用助社融回稳——8月金融数据点评
低通胀特点明朗,宽货币还有空间——8月通胀数据点评
出口增速或在筑底——8月外贸数据点评
美国服务业PMI回升,经济可能新一轮复苏——美国8月服务业PMI点评
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和二套房贷利率下限快评当月财政支出增速再度负增,化债方案或将出台——7月财政数据点评美国通胀如期反弹——美国7月通胀点评资本回报率与资本市场的关系
全年如何实现GDP目标?——建议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债务收缩压力显现——7月金融数据点评经济压力凸显,降息未到终点——7月经济数据点评
美联储加息难言结束——美联储7月加息点评
政治局会议的五点变化
财政支出明显放缓,政策加码预期升温——6月财政数据点评
经济发展仍有压力,总量政策空间或将打开出口增速创今年低点——6月外贸数据点评信贷偏强但社融增速创新低——6月金融数据点评CPI同比已降至0%——6月通胀数据点评服务业旺盛维持经济强韧——美国6月服务业PMI点评美国制造业PMI再创疫情后新低——美欧6月制造业PMI点评
制造业仍在收缩,政策组合拳已在路上——6月PMI点评
地方财政压力陡增,地产政策放松迫在眉睫——5月财政数据点评
欧央行控通胀决心更强——欧央行6月加息点评
经济增长放缓,降息如期而至——5月经济数据点评
加息虽暂停,终点还未至——美联储6月FOMC点评
M1、M2、社融、政府债增速回落——5月金融数据点评
核心通胀中枢不变,高利率仍将持续——5月美国通胀点评
降息周期再延续——六月降息点评
未来一段时间物价怎么走?——5月通胀数据点评
美国制造业产需错配加重——5月美欧PMI点评
服务业复苏态势现隐忧——5月PMI点评企业利润负增拖累财税收入房地产修复受阻居民信贷再次收缩,降息或可期通缩只差一步,降息或将至
服务通胀压力缓解,核心通胀仍显韧性
新市场开拓成效持续显现——4月外贸数据点评
存款利率下调带动银行业利好,转债行情正当时
欧央行放缓加息,但不会停止紧缩
加息周期可能接近终点
美国非制造业大幅回落
内生动力不足,PMI再度收缩
政策基调有何变化?
财政收入回暖,收支差额由正转负——3月财政数据点评
GDP同比回升至趋势线上
出口增速为何超预期?
滞胀与衰退临界点,美联储仍需一次加息
信贷持续超预期,但产出效应递减
通缩压力加大,降息可期
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进一步分化
环比回落,回归正常
加息25bp,控通胀仍为主线 开年收入增速下降,支出强度仍在——1-2月财政数据点评如约而至——降准点评 欧央行顶住压力,再度加息50bp三驾马车复苏节奏快慢不一——1-2月经济数据点评
出口形势依然严峻——1-2月外贸数据点评务实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点评美国下半年通胀反弹风险加剧——美国1月通胀数据点评
信贷总量创新高,但社融结构仍待改善——1月金融数据点评
消费修复初步确认——1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周报、月报、季度报
【长城宏观】人民币汇率料将兑现我们预期——20220425【长城宏观】八月大类资产配置月
九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九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八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八月可转债月报
七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长城证券宏观二季度研究报告合集
化解地方债务问题任重道远
国家安全问题“复杂艰巨”,地缘政治风险抬升六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六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两大峰会同时举办,国际“阵营化”趋势加剧存款利率调降,债市或将继续走强五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五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地产销售降温,降息预期又起四月可转债投资策略报告
中国将为世界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20230403周报
二季度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四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二季度 GDP 增速或到 7%——二季度中国经济展望
国外紧急灭火,国内需求新高—20230327周报
美国经济开启衰退模式——美国二季度经济展望
原油指数暴跌,大类资产指数创年内新高——20230320周报硅谷银行破产,美国经济风险显现——20230313周报
三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三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GDP跟踪指数持续回升——20230213周报
二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二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2023年全国GDP增速目标或在5.5%以上——20230116周报元旦假期出行迎来修复——20230103周报
一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专题报告
气候变化之下经济目标和能耗目标短期难以平衡——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河南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3年可转债市场或迎来良机——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四川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M2/GDP的新形势:或将持续上升——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季度出口为何快速下滑?——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如何看待IMF下调中国中期GDP增速?——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美国失业率为何再创新低?——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还会持续走高吗?——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天津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2年度总结——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以上推送信息仅面向长城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上述类型的投资者,请取消阅读,请勿收藏、接收或使用以上推送中的任何信息。
因此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
免责声明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证券)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以上推送信息摘自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完整内容请以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研究报告由长城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客户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客户(以下统称客户)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研究报告的版权属于长城证券。未经长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亦不得作为诉讼、仲裁、传媒及任何单位或个人引用的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长城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研究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研究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在任何情况下,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研究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长城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研究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长城证券可能与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长城证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