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宏观·张瑜团队】美国就业市场真得如此紧张吗?——海外论文双周志第13期
文/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
执业证号:S0360518090001
联系人:张瑜(微信 deany-zhang) 殷雯卿(yinwenqing15)
主要观点
第13期海外论文双周志聚焦于“美国货币紧缩过程中就业市场究竟能否‘软着陆’?”第一篇选自PIIE,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贝弗里奇曲线告诉我们不能软着陆,是对《贝弗里奇曲线告诉我们软着陆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第10期海外论文双周志》中第二篇论文的补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贝弗里奇曲线。第二篇选自圣路易斯联储,提出了一个新的贝弗里奇曲线推导模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当下贝弗里奇曲线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而且与第一篇论文结论相左,可作对比阅读。第三篇选自Brookings,引入了一个新的指标来刻画劳动力市场,并且阐释了为什么当下使用新指标比使用贝弗里奇曲线分析就业市场更合适,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一、The Fed is wrong:不增加失业率就不太可能降低通胀
该报告是针对Waller和Figura去年7月发表在FED Notes的文章《贝弗里奇曲线告诉我们软着陆的可能性有多大?》的反驳,详见第10期海外论文双周志:《贝弗里奇曲线告诉我们软着陆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两篇文章的关键分歧在于:该论文认为,Waller和Figura没有使用经验数据,而是采用理论模型得出结论——当下贝弗里奇曲线的斜率是v/u处于平均值情况下的3倍,这个论证过程难以令人信服。
通过对历史经验数据的分析,该论文认为:虽然理论上贝弗里奇曲线是凸曲线,但是凸度很小(比较平坦),职位空缺率处在不同初始位置时不会导致斜率发生特别大的变化。据此,该论文认为,不增加失业率就不太可能降低通胀。
此外,该论文指出了Waller和Figura对其上篇文章《Bad news…》的三个误解与一个错误,详见正文。
二、双贝弗里奇曲线
该论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将职位空缺数分解为两个类型——针对失业人群进行招聘的空缺职位以及针对在竞争企业工作的就业人群进行招聘的空缺职位,结果发现:疫情后贝弗里奇曲线形态的变化主要源于针对就业人群的空缺职位数在总职位空缺数中的占比大幅提升,因此,当货币政策收紧时,总体职位空缺数的下降有可能源自这部分空缺职位不成比例地下降,针对失业人群的空缺职位可能降幅不大。换言之,劳动力需求放缓对失业的影响可能已经有所减弱,当下的货币紧缩可能导致职位空缺率大幅下降而失业率仅温和上升,这与“软着陆”的概念相一致。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货币紧缩的政策影响还取决于针对就业人群的职位空缺占比增长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针对企业招聘模式转变的不同解释将导致不同的政策影响。详见正文。
三、重新审视美国火爆的劳动力市场
该论文引入一个新指标“职位空缺率/总雇佣率(v/h)”来考察当下劳动力市场的火爆程度。该论文认为“职位空缺率/总雇佣率”是比“职位空缺率/失业率”(v/u)能更好刻画当下劳动力市场情况的衡量指标,原因在于:2021年以来,对于就业市场的动态变化,v/h比v/u更有解释力。由于疫情初期失业率u急剧上升,v/u下降预示了工资增长在2021年大部分时间将相当疲软,到2022年中才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相比之下,随着企业快速扩大招聘,雇佣率h的快速恢复使得v/h预示了工资的强劲增长(v/h比v/u更快恢复并超出疫情前)。
按v/h看,当下劳动力市场不算特别紧张,货币紧缩导致v下降的同时不会导致h大幅下滑,就业市场不会受到太大扰动。从疫情前数据看,根据v与h的历史关系拟合计算,当下v比疫情前趋势高出3.6个标准差左右,这意味着要让v回到2019年均值,雇佣率h需要下降到4%左右,与2014-15年的雇佣率水平差不多。从近期数据看,短期内随着劳动力市场降温,职位空缺数V的下降速度将快于总雇佣数H。2022年3月(职位空缺数触顶)至8月,职位空缺数累计下降了180万,降幅16%,而同期总雇佣人数仅下降约40万,降幅约6%。
风险提示:论文理解和翻译偏差
一、The Fed is wrong:不增加失业率就不太可能降低通胀[1]
1、对Waller和Figura[2]的反驳:
首先,该论文赞成Waller和Figura论证贝弗里奇曲线是凸曲线,即曲线越靠上的部分,职位空缺率下降带来的失业率增加幅度越小。但是关于曲线究竟有多凸,该论文有不同观点。
该论文认为由于当下职位空缺率异常高,因此搞清楚贝弗里奇曲线到底有多凸对于回答“到底能不能软着陆”这一问题十分重要。
该论文认为,Waller和Figura没有使用经验数据,而是采用理论模型得出结论——当下贝弗里奇曲线的斜率是v/u处于平均值情况下的3倍(将table 1和table 2数字作对比,职位空缺率从4.6%开始下降2.4pcts过程中失业率上升幅度大概是职位空缺率从7%开始下降2.4pcts的2-3倍),这个论证过程难以令人信服。
该论文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当初始职位空缺率很高时,其下降是否意味着失业率增幅更小?”,应该通过历史经验数据测算。并且该论文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没有证据表明初始职位空缺率越高(或者说初始失业率越低),失业率沿着贝弗里奇曲线调整的斜率就越陡峭。举例说明:
在最接近当下情景的1961年Q1(彼时职位空缺率>5%,失业率低于4%),调整的斜率是-0.8。1961Q1职位空缺率见顶5.2%,两年后降至3.2%;期间对应失业率由3.4%上升到5.9%。调整斜率=(3.2-5.2)/(5.9-3.4)≈-0.8。但是Waller和Figura中的估计显示(图表1中table 1),调整斜率约为-3.1~-4.1。
通过对历史经验数据的分析,该论文认为:虽然理论上贝弗里奇曲线是凸曲线,但是凸度很小(比较平坦),职位空缺率处在不同初始位置时不会导致斜率发生特别大的变化。当然该论文也承认,由于当前的职位空缺率(7%)已经超出历史经验水平,一切皆有可能。但该论文仍认为没有理由改变观点。
2、Waller和Figura对PIIE《Bad News for the Fed from the Beveridge Space》[3]文章中的贝弗里奇曲线分析框架理解有误:
第一个误解:Waller和Figura认为PIIE的模型中没有考虑离职(separation)情况。
PIIE的解释:并非没有考虑离职,而是在贝弗里奇曲线上的任意一点,总雇佣数等于离职数(新增就业=离职,这样失业率u才不会继续增加或减少,才能固定在贝弗里奇曲线上的某个点),因此《Bad News for the Fed from the Beveridge Space》中对于hires和separation使用相同的符号h。
第二个误解:Waller和Figura认为PIIE的模型中u(失业率)与v/u(职位空缺率/失业率)的关系与其文章中有所不同。
PIIE的解释:实际上两篇文章中的公式是等价的,区别在于对雇佣率的定义。为方便起见,PIIE的文章将雇佣率(或离职率)定义为雇佣数(或者离职数)/劳动力数量【就业人口+失业人口】,Waller和Figura则定义为雇佣数/就业人口,因此导致了分母有额外的一项s。
即PIIE方程(公式1)中分子h=H/(E+U),而且按照PIIE的分析框架,总雇佣数H=离职数S。而在Waller和Figura文章中,离职率s=S/E,求职率f=H/U。
那么可得:1/s+1/f=E/S+U/H=(E+U)/H=1/h=(s+f)/s*f;
h=s*f/(s+f);
根据公式2.2,将f代换成含有V和U的表达式,则有:
将这个式子代入PIIE方程(公式1),即可得到Waller和Figura文章中的方程(公式2.1)。
第三个误解:Waller和Figura使用的V的幂次系数σ范围在0.3-0.45,声称参考了PIIE文章中的估计方程。
PIIE的解释:实际上PIIE文章中估算的是U的幂次系数α约为0.45,也就是说V的幂次系数σ应该是1-α,至少为0.55。
一个错误:Waller和Figura的论文指出2007-09年金融危机期间,离职率增长了50%。
PIIE的观点:首先,贝弗里奇曲线上不同点的V/U不同,但是每个点上hires(下文简称h)=separations(下文简称s),即总雇佣数=离职数。其次,从曲线上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时会导致h和s暂时性不等。以某个点沿着贝弗里奇曲线下移为例(职位空缺率v下降,失业率u上升),在这个变化期间,会出现暂时性的超额separation(s>h),直到s和h再次相等。该论文认为大概是考虑到这一点,Waller和Figura的文章中探究了s分别较baseline升高10%、25%和50%的影响,并且声称2007-09年金融危机期间,s增长了50%。但是该论文指出,实际上在2007-09年金融危机期间,s下降了22%,这是因为,虽然裁员(layoff)在上升,但主动离职(quit)的人数在下降,而且后者的下降比前者上升的快。
二、双贝弗里奇曲线[4]
(一)引言在美国的经济周期中,失业数和职位空缺数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被称为贝弗里奇曲线。贝弗里奇曲线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以来,一直被决策者用来评估劳动力市场的健康状况,同时用于衡量当下就业与充分就业的距离。最近的贝弗里奇曲线与以往经济衰退期的变化情况有明显差异(下图)。历史上每次衰退期间可以观察到(U,V)散点沿着斜率大致相同的曲线运动,每次衰退间不同的只有截距。然而,当下曲线的斜率和截距似乎都发生了多次变化,这种变化令人费解。
(三)方法
对主要指标的估算方法:Ø 由于大多数主动离职都是由于工作转换,该论文用JOLTS报告中的主动离职人数(quits)来估算来自就业人群的雇佣数(四)结论该论文对弹性参数的估计值分别为α=0.3,β=0.9。该论文还估计了分行业的弹性参数:1)制造业和建筑(α=0.6,β=0.9);2)商业服务和零售贸易(α=0.45,β=0.8);3)教育、健康和休闲服务(α=0.3,β=0.65)。利用估计的参数,将美国职位空缺总数V分为针对失业人群的职位空缺数
为了理解上述观察结果,需要观察调整后的贝弗里奇曲线。回想一下,只有为失业者设计的空缺职位与失业人群有关,会导致就业人数增加。因此,适当的贝弗里奇曲线关系应该只考虑针对失业人群的空缺职位,而忽视针对就业人群的空缺职位。下图显示了整个经济和3个部门的经典贝弗里奇曲线及调整后贝弗里奇曲线。
三、重新审视美国火爆的劳动力市场[5]
(一)引言数据来源:美国劳工统计局(BLS)公布的JOLTS月度报告数据。研究问题:美国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程度(或者说活动强度),即希望雇佣大量工人的公司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扩大(表明就业市场hot)或者无法扩大(表明就业市场tight)雇佣数。新增两个考察指标:该论文认为在考察劳动力市场紧张程度时,有两个指标值得考虑,即职位空缺数/总雇佣数(V/Hires,下文简称V/H)和职位空缺数/净雇佣数(V/Net Hires,下文简称V/NH)。主要发现:1)大多数行业都处于“高需求”(high need)状态:2020年4月,v/h创历史新高,几乎每个行业的v/h均维持在高位。2)与雇佣数相比,职位空缺数的变化幅度更大。3)职位空缺数/净雇佣数的变化反映了相较于疫情前,疫情后对于每个空缺职位,就业人数(payroll)增幅更大(表示雇佣数上升更多)。结论:当下非常的高的职位空缺率表明企业希望扩大payroll,而且总体上就业市场可以满足公司的招聘需求,虽然企业需要付出额外努力,但这种付出与它们招聘需求的扩张是成比例的。当下企业高企的招聘需求很大一部分是由失业人口以外的人群满足的,后续就业市场的调整可能导致这部分人的就业机会下降,而不是导致失业率大幅上升。上述分析表明,高企的v/u高估了企业招聘员工的难度,即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程度。总雇佣数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非劳动人口(指不属于失业人口和积极找工作的人)。不可否认的是,雇佣速率(the pace of hiring)很高、不可持续,而且正在推升工资和通胀。然而,考虑当下企业可以通过从比失业人口更大的“池子(pool)”(包括有工作的以及不属于劳动人口的人)中招聘员工以满足需求,那么或许当就业市场回归到一个更可持续的状况时(指招聘速度下降),就业人口的大部分调整会来自于失业人口以外的人群(指上述pool),从而导致有工作的以及不属于劳动人口的人的就业机会下降,而不是导致失业率大幅上升。1、当下常见的就业市场指标反映了什么?当下劳动力市场非常“火爆”(hot)。一方面,2021年1月以来,职位空缺率v(职位空缺数/就业人数)始终处于有数据记录以来的高位。另一方面,2021年1月以来,每月新增就业人数保持在25万人以上。虽然人口增长和疫情后劳动参与率的变化使得将当下每月新增就业人数与历史数据作对比有些复杂(因为人口增长本身就会使得新增就业升高,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劳动参与率的下降抑制了新增就业的增长,详见图表9),但是每月新增就业持续保持在如此高位仍可以说明就业市场十分“火爆”(hot)。参考资料:
[1] PIIE, Alex and Lawrence, Policy Brief 22-8, The Fed is wrong: Lower inflation is unlikely without raising unemployment. https://www.piie.com/blogs/realtime-economic-issues-watch/fed-wrong-lower-inflation-unlikely-without-raising[2] Figura, Andrew, and Chris Waller (2022). "What does the Beveridge curve tell us about the likelihood of a soft landing?," FEDS Notes. Washington: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July 29, 2022, https://doi.org/10.17016/2380-7172.3190.[3] PIIE, Alex and Lawrence, Policy Brief 22-7, Bad news for the Fed from the Beveridge space, https://www.piie.com/reader/publications/policybriefs/bad-news-fed-beveridge-space/introduction[4] St. Louis Fed, Working Paper 2022-021A by Anton Cheremukhin and Paulina Restrepo-Echavarria, The Dual Beveridge Curve, https://research.stlouisfed.org/wp/more/2022-021[5] Brookings, The Hamilton Project, Lauren Bauer, Wendy Edelberg, Sara Estep, 2022.10, A Closer Look at a Hot Labor Market, https://www.hamiltonproject.org/papers/a_closer_look_at_a_hot_labor_market?_ga=2.87755675.284399213.1667791152-1657067257.1666853908[6] 非原论文内容,为了方便理解,笔者加的附注[7] Quits: Employees who left voluntarily. Exception: retirements or transfers to other locations are reported with Other Separations.资料来源:https://www.bls.gov/jlt/jltdef.htm[8] Other Separations: retirements; transfers to other locations; deaths; or separations due to employee disability 资料来源:https://www.bls.gov/jlt/jltdef.htm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2月9日发布的报告《【华创宏观】美国就业市场真得如此紧张吗?——海外论文双周志第13期》。
华创宏观重点报告合集
20221212-从全球原油格局演变的视野再思俄乌冲突
20221207-一“少”,一“变”,一“多”——五句话极简解读12月政治局会议20221118-货币政策的多维度混合态——2022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20221114-“否”极,“泰”未至,躁动先行20221104-信用扩张从“自动挡”到“手动挡”20221027-“合理均衡”≠绝对的汇率升(贬)值20221025-置死而后生——从全球超级通胀案例看政策选择与资产走势
20221014-美国通胀何时才算看到“胜利曙光”?20220816-经济差货币宽,股债偏向“长久期”——7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20729-实事求是,平淡为真——揣着市场问题找答案&九个角度极简解读政治局会议
20220715-外乱内安:斜率、高度、结构、变盘点——6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20713-通胀“宽”度已达1980年——美国通胀的另一个视角
20220706-利率拐点了?——不谈定性只谈定量&五大模型看利率定价
20220520-当买房跑不过买理财,15bpLPR够吗?——破案“稳增长”系列十四
20220514-加息交易三段论开启第二段——美国4月CPI数据点评
20220426-央行出手,汇率政策或进入密集观察期——外汇准备金下调点评
20220424-如何理解近期汇率异动?
20220408-稳增长、息差、油价、疫情——当下投资关键问题思考
20220306-六句话极简概括,五个视角展开细说——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220227-宏观将进入“高能三月”,六大问题迎来答案
20220209-汇率“强而不贵”护航货币宽松独立性——基于一些定量的启发
20211211-七个预期差——17句话极简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11209-外汇准备金率调整表明政策开始纠偏汇率——再论汇率年度级别拐点正在形成
20211207-变调了,四稳联奏——十句话极简解读政治局会议与降准20211201-假如我是美联储,转向的“剧本杀”怎么玩?——美联储转向行为推演20211110-擒贼先擒王——从突出矛盾看全球通胀演变20210731-财政看明年,货币话不多,减碳被纠偏——八句话极简解读政治局会议
20210714-“大宽松”的梦需要醒一醒
20210708-不是你以为的“松”——7月7日国常会点评
20210707-外需变化是“表”,结构变化是“里”——从“里子”怎么看出口?
20210616-中美5月“松”的不同,未来也不同20210607-涨价的丈量20210606-关注一个全球资本市场脆弱性指标20210501-政策基调稳定,核心词在均衡——五句话极简解读政治局会议20210416-铜的宏观信号在哪?——兼论对PPI、股债影响20210414-新兴市场的生死劫——再论全球加息周期20210412-远眺比近观重要20210227-谁是股债双杀的凶手20210128-美元、美债、大宗三反弹组合或正在靠近20210119-经济能更好吗?股票还能更贵吗!20200825-周期股从涨到赢,号角正当时——从宏观利润分配角度看周期边界【破案“稳增长”系列】20220903-6000亿金融工具劈开资本金枷锁——破案“稳增长”系列十八20220716-缺多少钱?拆解房企流动性困局——破案“稳增长”系列十七20220711-该出何招:细数三十年财政百宝箱——破案“稳增长”系列十六20220618-如果MLF不调降,LPR还有调降空间吗?——破案“稳增长”系列十五20220520-当买房跑不过买理财,15bpLPR够吗?——破案“稳增长”系列十四20220506-货币政策工具的观察——破案“稳增长”系列十三20220430-警惕今年玉米价格上涨风险——破案稳增长系列十二20220417-一文详解油价上涨对国内通胀的影响——破案“稳增长”系列十一20220413-松地产,要看库存“基本面”吗——破案“稳增长”系列十20220327-中央预算的三个暗号——财政预算再探&破案“稳增长”系列九20220318-打开重大项目的基建黑箱——破案“稳增长”系列八20220314-谁在扩信用?谁在收缩?基于省际视角看社融结构——破案“稳增长”系列七20220310-一笔缴款 、两大疗效和三个问号——财政预算初窥&破案“稳增长”系列六20220309-解谜“央行上缴利润”——破案“稳增长”系列五20220216-基建跟踪的12个有效指标——破案“稳增长”系列四20220126-四个角度理解地方两会——破案“稳增长”系列三20220121-“专项规划”里的抓手有哪些?——破案“稳增长”系列二20211230-稳增长的十个可能抓手——政策跟踪、行业指向及体量估算【投资导航仪系列】20220808-经济研判的新工具——华创宏观中国WEI指数构建&投资导航仪系列(三)20220623-M1的观察技巧——宏观落地投资导航仪系列(二)20220116-社融的实“用”技巧——宏观落地投资导航仪系列(一)【见微知疫系列】20220524-疫情如何改变了美国人的收支——见微知疫系列七20220429-疫后出境“游”何不同?——各国边境放开政策梳理&见微知疫系列五20220427-海外得了新冠怎么办?——见微知疫系列四20220425-建方舱要花多少钱?——见微知疫系列三20220419-疫情冲击下的芸芸众生——见微知疫系列二20220416-快递视角看上海疫情影响——见微知疫系列一【“当宏观可以落地”2021培训系列】20210909-中国政经体系与大类资产配置的指标体系——2021培训系列一20210910-旧瓶如何出新酒?200页PPT详解中国宏观经济特色分析框架——2021培训系列二20210911-中美通胀分析框架的共性和差别——2021培训系列三20210912-流动性之思——2021培训系列四20210913-财政收支ABC——2021培训系列五20210914-海外研究的框架:全球数据盲海中的那些“灯”——2021培训系列六【“十四五”按图索骥系列】
20221203-“新型举国体制”:抓手在哪?——十四五按图索骥系列六
20221125-从旧到”新“,行至何处?——“新动能”一本通&十四五按图索骥系列五
20211217-专精特新七问七答——“十四五”按图索骥系列四
20210203-100个商品占三成——“十四五”按图索骥系列三
20210116-战略性新兴产业七问七答——“十四五”按图索骥系列二
20201229-“卡脖子”商品可能有哪些?——从5000多个贸易品讲起【“碳中和”系列】
20210420-中国的“碳”都在哪里
20210319-一“碳”究竟——碳中和入门核心词典
20210304-碳中和对制造业投资影响初探
20210301-迈开碳中和的脚步:各省最新政策梳理
【出口研判系列】
20210707-外需变化是“表”,结构变化是“里”
20210204-谁能打赢“出口份额”的“保卫战”?——出口研判系列八
20210108-全观189类重点商品份额变化情况——基于2000个贸易品的分析&出口研判系列七
20201208-吃草买要吃“尖”——中国出口再超预期下的思辨&出口研判系列六
20201103-疫情后出口的两张“皮”与三阶段——出口研判系列五
20201102-三季报简评:出口好转,谁在收益?——出口研判系列四
20201030-三个问题理解出口和出口交货值的差异——出口研判系列三
20201013-出口韧性:两股力量在“掰腕子”——出口研判系列二
20200915-出口份额的提升是“永久”的吗?——出口研判系列一
【疫世界资产观系列】
20200730-议息会议平淡无奇,美元指数即将进入大选波动期——7月FOMC会议点评&疫世界资产观系列十二
20200611-美联储鸽派立场下的资产价格如何演化?——6月FOMC点评&疫世界资产观系列十一
20200430-美联储会进行YCC吗?——疫世界资产观系列十
20200423-拨备覆盖率下调意味着什么?——疫世界资产观系列九
20200422-全球主要国家的银行业尾部风险有多大?——疫世界资产观系列八
20200407-黄金只待通胀发令枪——疫世界资产观系列七
20200326-美国货币基金抛售潮会带垮美票据市场吗?——疫世界资产观系列六
20200323-当前中资美元债投资ABC——疫世界资产观系列五
20200320-当下海外问题的交流看法——疫世界资产观系列四
20200317-看不见的恐惧——美联储3.15超级组合拳后的六点思考?——疫世界资产观系列三
20200310-“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沙、俄油价战?——疫世界资产观系列二
20200302-美股美债怎么看?——疫世界资产观系列一
【战“疫”系列】
20200319-“人”是最重要的——“稳就业”的四点看法&战疫系列十六
20200318-美国疫情的不同声音——战疫系列十五
20200303-地产如何带着镣铐跳舞?——战疫系列十四
20200229-掉进黑天鹅湖的CPI——战疫系列十三
20200224-经济政策从“暂停”进入“小跑追赶”——疫情防控和经济工作部署会议点评&战疫系列十二
20200227-战“疫”费钱,财政的出路在哪里?——战疫系列十一
20200219-复工的三个概念辨析——战疫系列十
20200216-战“疫”政策三阶段梳理及复工跟踪——战疫系列九
20200213-对抗疫情要花多少钱?——基于财政视角&战疫系列八
20200212-还有多少人需要赶路?——战疫系列七
20200211-经济影响再评估——战疫系列六
20200208-什么是复工的“马蹄钉”?——从口罩的估算讲起&战疫系列五
20200205-怎么看西贝之忧?——从四大行业的现金刚性支出看疫情的冲击&战疫系列四
20200204-外资机构如何评估疫情的影响?——战疫系列三
20200203-股市异常波动与降息的六大看法——战疫系列二
20200201-经济有近忧,金融无大险,冷春过后自然暖——基于疫情影响的三大评估与两大展望&战疫系列一
【数论经济系列】
20200804-缩or胀——美国通胀长短期双框架的找寻与展望&数论经济系列十一
20191029-越来越近的欧元反弹——再论欧美经济不一样的“差”&数论经济系列十
20191021-酒饮微醺,过犹不及--论地产不可承受之重&数论经济系列九
20190926-降息概率何时还会再背离?--详解FedWatch和WIRP计算方法&数论经济系列八
20190906-美国经济全景--“双时钟”视角兼论美国经济领先指数构建&数论经济系列七
20190815-于细微处见知著:五大视角全面回顾中美贸易摩擦--数论经济系列六
20190717-功夫在降息之外:美联储政策框架的十字路口--数论经济系列五
20190701-步随溪水觅溪源--制造业投资预测框架&数论经济系列四
20190528-汇率升贬之外的思考与指标应用--数论经济系列三
20190527-贸易战下的中美CPI:短长期和分项影响全拆解--数论经济系列二
20190408-M1拆分框架:一个连接经济与市场的核心指标--数论经济系列一
【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
20190513-“金”非昔比--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之六
20190319-2019年油价:“油”问必答?--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之五
20190301-3万亿外资青睐何处--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之四20190301-3万亿外资青睐何处--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之四
20181225-2019年外资行一致预期是什么?--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之三
20181213-长缨缚苍龙--中资美元债年度报告和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二
20181211-从三因素框架看美债利率--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一
【周报小专题系列】
20220814-天气热,什么影响?
20220724-哪些城市车卖得好?——基于300城的销量分析
20220320-疫情现状及对经济影响幅度测算
20220313-高油价:企业盈利冲击或更值得担忧
20220214-收储会影响猪肉价格短期走势吗?
20220206-假期七大关注点及节后投资情景分析
20220124-地产放松的时间表,看什么指标?
20211212-今年的贷款都去哪了?
20211122-保障性租赁住房对地产投资的拉动有多大?
20211107-“五问”美国两党基建法案
20211010-四季度会缺钢吗?
20210905-电子出口或将受益东南亚疫情
20210822-浙江将是共同富裕的窥探窗口
20210620-存款利率定价机制调整:改革意义大于调息意义
20210127-城市分化、纠偏不够、出口仍强——春节的三个核心词
【海外论文双周志系列】
20230204-日本“失落的十年”与居民消费——海外论文双周志第12期
20221030-全球能源通胀的新时代——海外论文双周志第11期
20220901-贝弗里奇曲线告诉我们软着陆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海外论文双周志第10期
20220722-美元融资与全球资本流动——海外论文双周志第9期
20220620-美国通胀的严峻程度是否被低估了?——海外论文双周报第8期
20220601-俄乌冲突对欧盟经济政策的影响——海外论文双周志第7期
20220324-油价对欧美核心通胀的影响——海外论文双周志第5期
20220222-新兴市场应对发达市场货币政策调整的避险策略——海外论文双周志第4期
20220130-货币条件指数的“前世今生”——海外论文双周志第3期
20220119-供应瓶颈对价格的影响——海外论文双周志第2期
20220102-新冠:消费的“游戏规则改变者”——海外论文双周志2022年第1期
20210614-疫情后美国贷款展期政策的使用与偿还特征——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8期
20210517-疫情如何影响居民超额储蓄及疫后消费——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7期
20210426-IMF与WTO如何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与贸易增长?——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6期
20210329-实时预测美国通胀的模型——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5期
20210314-美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演化与溢出效应——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4期
【海外双周报系列】
20221123-中低收入国家债务中我国的角色——海外双周报第19期
20221010-全球流动性恶化有多严重——海外双周报第16期
20220718-75bp还是100bp?市场如何预期——海外双周报第11期
20220526-欧元区衰退风险有多大?——海外双周报第9期
20220427-美联储“大姿态”或渐近峰值——海外双周报第7期
20220411-欧美高通胀引擎的四大差异——海外双周报第6期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