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德国技术史:从18世纪至今》:国内首部德国科技史学家的德国近现代科学史译著!

中国科技出版社 蒙古史与元史学术兀鲁思 2023-09-19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所以部分关注本号的朋友无法在第一时间收到“蒙古史和元史学术兀鲁思”推送的消息。欢迎各位朋友按下面的方法简单设置,让本号继续为您在第一时间及时进行推送:

1. 关注并进入公众号后,2. 点击手机右上角“. . .”。3. 点击“设为星标”

这样您就可以及时收到本公众号推文

本号是一个以“蒙古史和元史”为主题的学术公众号,专注于蒙古史、元史、中亚史、内亚史和世界史的学术研究和资讯传播,主张在世界视角下跨学科、多领域建构新世纪的蒙古史与元史学术叙事研究!服务于高校科研工作者、本硕博群体和历史爱好者!


“ 约阿希姆·拉德考在德国社会学界是一位十分独特的学者,不仅惊人地多产,而且跨越技术史、环境史、核电站史、人物研究等众多领域。本书是德国技术史研究者约阿希姆·拉德考的力作,系统论述了德国从工业革命起到现在的技术发展的历史,讨论德国技术发展的特点、发展模式和它对工业的影响,以及政治环境和本地条件对技术发展的作用。化学合成工业、汽车工业和战争中的技术应用和发展是分析的重点。







01

本书概况


《德国技术史:从18世纪至今》


原作名:Technik in Deutchland vom 18. Jahrhundert bis Heute

作者:〔德〕约阿希姆·拉德考

译者:廖峻、饶以苹、陈莹超

审译:方在庆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品方:中科书院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页数:604页

开本:16开

装帧:精装

定价:138.00元

丛书:科学文化经典译丛

ISBN:978-7-5046-9298-6


作者简介



约阿希姆·拉德考Joachim Radkau,1943— ),德国历史学家,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德国西北部)现代史教授、科学史和哲学系的新史学教授。

1970年,拉德考获得博士学位。1971年,他在比勒费尔德教育学院任教。1972~1974年,他与乔治·W. 哈尔加藤(George W. F. Hallgarten,1901~1975)合著《从俾斯麦到现在的德国工业与政治》一书。1980年,拉德考向比勒费尔德学派的领袖人物之一——汉斯-乌尔里希·韦勒(Hans-Ulrich Wehler,1931~2014)提交了一份关于德国核工业的崛起和危机的研究报告,作为大学任教资格论文。1981年,他成为比勒费尔德大学的现代史教授。此后,拉德考主要转向了技术史和环境史。他研究了德国森林的历史,以及18世纪和19世纪的木材短缺、自然保护的历史(包括它在纳粹德国时期的作用),威廉帝国时期的紧张局势,以及与技术史之间的联系。此外,他还开始了马克斯·韦伯的传记研究。2000年,拉德考出版了《自然与权力:世界环境史》。2005年,他受到广大读者喜爱的《马克斯·韦伯:思想的激情》出版。2009年,他从比勒费尔德大学荣休,大学专门为他举办了研讨会。2012年,他获得了“环境媒体奖”(Umwelt Medienpreis)。2013年,他与德国物理学家、德国最重要的核能专家洛塔尔·哈恩(Lothar Hahn,1944~2021)合著的《德国核工业的兴衰》出版。2015年,他出版了著作《未来的历史:德国从1945年至今的预测、愿景和错误》。

拉德考的研究领域有技术史、环境史、精神史、历史教学法等。他认为技术的发展从来不遵从技术自身的发展逻辑,而是与国家的干预,政治、经济利益集团之间的角力(也包括合作),人力资本的作用以及被人为提升的人的欲望等大量的其他因素息息相关。在他看来,技术是与时间、空间密切关联在一起的,不存在一个超越国界、建立在自然规律之上的技术。

他的著作有《从俾斯麦到现在的德国工业与政治》(Deutsche Industrie und Politik von Bismarck bis in die Gegenwart,1974年,合著)、《德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和危机:1945—1975》、《战争与和平》(Krieg umd Frieden,1985年)、《德国技术史:从18世纪至今》(Technik in Deutchland vom 18. Jahrhundert bis Heute,1989年)、《紧张时代:俾斯麦和希特勒之间的德国》(Das Zeitalter der Nervositat Deutschland zwischen Bismarck und Hitler,1998年)、《自然与权力:世界环境史》(Natur und Macht. Eine Weltgeschichte der Umwelt,2000年)、《历史上的人与自然》(Menschund Natr in der Geschichte,2002年)、《马克斯·韦伯:思想的激情》(Max Weber. Die Leidenschaft des Denkens,2005年)、《木材:技术史中的天然物质》(Holz. We ein Natwstoff Geschichte schreibt,2007年)、《生态学时代:一部世界史》(Die Arader Ökologie. Eine Weltgeschichte,2011年)、《德国核工业的兴衰》(Aufstieg und Fall der deutschen Atomwirtschaft,2013年,合著)、《未来的历史:德国从1945年至今的预测、愿景和错误》(Geschichte der Zukumf. Prognosen, Visionen,  Irrungen in Deutschland von 1945 bis heute,2015年)和《特奥多尔·豪斯传》(Theodor Heuss)等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德国技术史研究者约阿希姆·拉德考的力作,系统论述了德国从工业革命起到现在的技术发展的历史,讨论德国技术发展的特点、发展模式和它对工业的影响,以及政治环境和本地条件对技术发展的作用。化学合成工业、汽车工业和战争中的技术应用和发展是分析的重点。在导论中,作者还讨论技术史的意义和分期,以及国别史的价值问题。本书首版于1989年,现在的版本由德国法兰克福学苑出版社出版于2016年,进行了扩充和加工。本书德文原开本为15×22厘米,共533页,原计划采用较大开本,中文300至400页之间。

编辑推荐

在德国社会学界,约阿希姆·拉德考是一位十分独特的学者,不仅惊人地多产,而且跨越众多领域,从技术史、环境史、核电站史到人物研究(马克斯·韦伯的传记、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统豪斯的传记),都在他的研究视野之内。他视野恢宏,观点独特,从不人云亦云,总是对既定“真理”提出质疑。每有新书出版,都会引起学界热议。这本《德国技术史》也做到了这一点。


目录

中文版序言

导读

导论

1.对技术的全新思考——现有技术史研究的缺陷

2.蒸汽机的缓慢进步:技术作为推动力,技术作为大事件

第一章  技术史与“德国道路”——理论基础、模式与原则

1.历史上的“适应性技术”——技术史中的地域研究

2.关于工业和技术领域中“德国道路”的话语历史

3.“美国体系”与“瑞士模式”:国家技术风格的对比

4.德国的科学技术理想与经验的再发现

5.合理化、体制和规模:技术中的“专制元素”

6.技术史分期中的人类学标准

第二章  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为标志的技术(18世纪到19世纪初)

1.人类历史上的“木材时代”

2.“木材时代”的创新行为

3.德国—一个欠发达国家?18世纪到19世纪初德国的地区技术概况

4.技术转移及对新技术的适应

5.国家、技术创新以及主导技术

6.节约木材带来的动力

第三章  德国生产体制的形成

1.从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规模经济”的解放与

2.铁路作为使国家走向统一的技术,汽车作为德国式迟缓的对照

3.“价廉质差”——世界博览会与技术的民族主义

4.抽象与权威——论科学的作用

5.发明者的产业化和专业化——技术的发展观

6.美国模式与“美国危险”

7.在机械化的临界点

8.进步观念与安全管理的技术化——现代环境观念的建立与大量的表面化解决方案

第四章  战前、战中和战后阶段:大规模生产的合理性,权力与困境

1.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到20世纪50年代:各种生活领域的技术化周期

2.战争的不接近技术化,技术人员的“背后捅刀”和闪电战概念

3.电气化与化学合成作为技术路径和集团化过程

4.合理化运动、心理技术和“为工作的乐趣而斗争”:泰勒制和福特制在适应德国国情时所面临的问题

5.唯能论要求、煤气经济和大型技术

6.机动化的德国道路

第五章  大规模量产的边界

1.联邦德国技术目前的断层:从消费的主导地位到对高科技的狂热

2.环境对汽车的适应性

3.一场新的工业革命?

4.技术愿景和能源经济之间的核能:德国、欧洲和美国的核技术发展之路

5.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技术的人性化,又或:人类友好和环境友好是技术变革的意外副产品?

6.民主德国技术目前的德国道路与技术困境

后记  工匠人、游戏人、智慧人以及协同问题

注解

文献选编

插图来源

人名翻译对照表

地名翻译对照表

关键词索引




02

本书中文版序言


听说《德国技术史》现在要出中文版,我感到非常高兴。几十年来,这本书承载了太多激动人心的回忆,它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的好朋友托马斯·高斯博特(Thomas Gorsboth)曾就这本书的第一版(1989年)和当前这部2008年版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当我告诉他将出版中文版的消息时,他的头脑中又冒出来许多新点子。这值得我在序言标题中写上他的名字,以表我的敬意。作为位于巴德奥布(Bad Orb)的五金工会研究所的讲师,他多年来一直与企业劳资委员会保持联系,特别是与博世、戴姆勒和空客等大公司交流接触过,从而使他对中德之间迅速增长的经济和技术关系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如果本书的中文版能够通过更深入的文化交流为增强这些关系做出贡献,我将不胜荣幸。

我研究中国历史已经很多年了,特别是在完成我的《自然与权力》(副书名为《世界环境史》,1998年第一版)时,其中有很长一章就是关于中国的。因此,这本《德国技术史》中文版的出版对我来说真是一个惊喜。2005年,我曾受邀到中国作报告,直到今天我都对当时的很多交流和谈话记忆犹新。李约瑟(Joseph Needham)关于中国科技史的著作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自然与权力》中我引用了他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有这么多杰出工程师的传说。”这句话和我的《德国技术史》中文版引起了共鸣,有相同的观点。

这促使我再次深入阅读本书,并对其主旨进行反思,托马斯·高斯博特和我之间的对话和通信中的新主题也由此产生。在此,我想特别强调以下6个基本观点。

(1)在1989年12月17日《明镜》周刊以《赞美迟缓》为题评论了本书的第一版。人们一次又一次地抱怨说,与英国和美国相比,德国人在技术进步中昏昏欲睡。因此,我试图表明,某种深思熟虑并耐心收集技术方面的经验,确实可以带来好处。同样,如果中国在技术进步的速度上有时落后于日本,也不一定是惰性的表现。托马斯·高斯博特向我讲述了五金工会董事会成员于根·克尔纳(Jurgen Kerner)的中国之行。令他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中国人在追求最好的质量方面有着无比的耐心,因此,“中国制造”最有可能成为类似于传统的“德国制造”那样的质量标志。在中国存在一种“试错文化”:这是在技术上具有决定性的优势所在!在研究技术史的过程中,实践检验的重要性对我来说又一次变得清晰可见。

(2)迄今为止,我最全面的著作是关于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传记(2005年)。我与马克斯·韦伯相处的那一段时光在本书的2008年版中留下了诸多痕迹,沿着这些痕迹还可以进一步探索韦伯的世界。韦伯最有名的著作可能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后来他还研究了中国的伦理和精神,他明显为之着迷。在他看来,道教是一个“魔法花园”。同时,他提醒我们,直到近现代早期,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还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是,“保护这个魔法花园是儒家伦理中最隐密的倾向之一”。因此,对于经常得承受工业现代性压力的马克斯·韦伯来说,技术领先并没有引起中国的工业革命未必是中国落后的标志。今天我们看到,不仅是新教,而且儒家伦理也能为中国极其成功的工业化做出贡献——看来人们需要了解一个全新的马克斯·韦伯!

(3)今天,技术科学家往往更喜欢谈论“技术学”(Technologie),而不是“技术”(Technik)。这个术语表明,技术发展遵循其自身的固有的规律。与此相反,我的论述是基于这样的假设:技术发展虽有其规律性,但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和条件也会对技术发展产生影响,比如人类的需求和偏好,有时甚至是游戏的冲动,这在当今数字技术的发展中最能体现。我在《未来的历史》(2017年)一书中进一步探讨了这个想法。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普遍认为:在计算机技术中,存在着一种走向大型化的内在逻辑,在未来只有大公司甚至国家才有能力购买计算机。因此,民主德国领导人瓦尔特·乌布里希(Walter Ulbricht)认为,计算机技术的逻辑适用于中央计划经济。与此相反,当今时代里的电脑越来越小了,而今天——不管是在德国还是在中国——甚至许多儿童都有自己的智能手机,这在我看来是技术史上最大的惊喜!这种数字化的程度在2008年还只能部分性地预见,而最近两年却由于新冠疫情的蔓延得到了大力的推动。

(4)技术发展的国家特征:正如我在导论中所说,我从我的朋友、经济史学家维尔纳·阿贝尔斯豪泽(Werner Abelshauser)和他关于“德国生产制度”的论文中学到了很多,特别是使我有一种感觉:在经济和技术史中,我们有时过于强调全球化而忽视了其他主导趋势。在1957年及之后的几年,在“斯普特尼克”号人造地球卫星的轰动效应下,甚至在西方也出现了对苏联技术过分夸大的想法,似乎从现在起它就必须成为我们的发展榜样一样。我也很想知道,中国人是如何看待“斯普特尼克”号卫星的。

与当时的潮流相反,阿贝尔斯豪泽主要强调的是德国经济史道路上值得称道的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我在描述德国技术史时也模仿他的思路。通过世界范围的联系,我才明白了德国的一些优势。例如,通过(我的学生)韩国人朴慧井(Hye Jeong Park)的关于德国职业教育双轨制的博士论文了解双轨制——职业学校及公司内部培训——她的论文甚至打动了我们大学的校长。在此之前,我很少关注到双轨制。

我非常想深入地了解中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了自己的技术传统并将其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想了解中国是如何适应掌握他国技术的。博伊·吕特杰(Boy Lüthje)认识到,“中国实现了从‘世界工厂’到跨国生产网络中心的惊人转变”[1]。当然,如果陷入技术民族主义,不会欣赏那些已经从他国学到的技术和可以从他国学到的技术,那就不可取了。在经济和技术方面,德国道路绝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成功的,这一点我在《民主德国技术史上的德国道路与技术困境》一节中进行过特别详细的解释。有一次,在研究联邦德国的核工业时,我特别注意到德国在这方面曾经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后来又被不公正地压制了。另一方面,克劳斯·特劳贝(Klaus Traube)曾经是快速增殖堆建设的技术主管,他在1984年第4期的《明镜》周刊上评论了我的书,他向我明确表示,德国走的这条道路是一条死路。在我写核工业史前,我加上了库尔特·图霍尔斯基(Kurt Tucholsky)的话作为题记:“如果有专家告诉你,‘亲爱的朋友,我已经这样做了20年了!’你千万别信他。他也可以把一件事做错20年。”

(5)我步入技术史的道路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对联邦德国核能历史的研究。当时我对这种能源充满热情,当联邦研究部允许我查阅所有档案时,我感到非常幸运。然而,正是通过这件事,我越来越意识到这是一项异常危险的技术,专家的判断也是如此。而且当时在联邦德国出现的反对运动比其他地方更加声势浩大,这些运动掌握了可靠的内幕信息。1999年,在阿斯科纳附近的“真理山”上举行的反应堆安全技术专家国际研讨会上,我深刻地确认了这一点。在我的回忆中,我将其总结为:“真理之山名副其实。”

核能被认为是一种“科学的”技术,至少在这点上吸引了我这个年轻科学家。此外,我与德国核物理学的前领袖维尔纳·海森伯(Werner Heisenberg)的家人有私人关系,因此,我甚至还能深入了解到他与前总理阿登纳之间的信件往来。但通过研究档案,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这位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对反应堆了解不多,在核反应堆的发展中没有发挥任何作用;相反,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成为决定性因素!这不仅适用于核技术。因此,经验的重要性已成为这部技术史的主题词。这在德国尤其重要,因为技术科学家在传统上特别强调科学对德国技术的特殊重要性。

我在《未来的历史》中延续了这一主题,指出之前那种对手工业消亡的预测错得有多么离谱。因为那本书的缘故,我受邀在汉堡为从事可再生能源的工匠和技术人员做了一次讲座。当时的我提出一个问题:关于德国没有能源转型的“总体规划”的批评是否有道理?大厅里立即充满了听众们的回复声:“没道理,不需要总体规划!”能源转型的进展与其说是一个宏伟计划的结果,不如说是实际尝试的结果。

(6)我们由此来到我的最后一个主题,这可能对现在和未来都特别重要:19世纪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行为和目前向可再生能源回归的前景。在完成了我的核工业史之后,我就已经转向了对木材的研究:这种曾经无处不在的燃料和材料在我看来越来越成为世界历史的关键;我对木材的研究踪迹也贯穿了这本书。与马克斯·韦伯齐名的德国社会科学奠基人维尔纳·桑巴特(Werner Sombart)甚至将煤炭崛起之前的整个世界历史描述为“木材时代”,木材也塑造了当时的精神。桑巴特认为,这个时代由于灾难性的木材短缺而消亡,我对这一论点提出质疑,从而引发了长期的争论。正如我在本书中所展示的那样,直到工业化发展到高潮的时期,木材都依然非常重要。例如,本书的封面展示了1920年的一艘飞艇的木质螺旋桨,一位技术员自豪地把手放在上面。还有,许多风车和水车不是在工业化之前建造的,而是在19世纪才建造的。

一段时间以来,木材的复兴令人惊讶。这是能源转折大背景的一部分: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越来越多地转向太阳能。核能也曾经被认为是可再生能源,着眼于快速增殖反应堆和像太阳那样产生能量的聚变反应堆;这些项目在20世纪50年代取代了太阳能项目,在那个时候,许多人就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能源方向”。但到目前为止,增殖反应堆和聚变反应堆还没有在世界任何地方流行起来。相反,太阳能已经越来越多地从乌托邦设想变成了现实。研究这段迷人的历史已成为我新的激情所在。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当我以自我批评的眼光来回顾这段技术史的最后一章时,仍然对太阳能的未来表示怀疑,这就是我在2008年写这一章时的情况。2011年的日本福岛核事故给德国的太阳能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然而,这种推动力很快又减弱了——但这时中国的光伏发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表明太阳能可以比核能便宜很多。2013年,德国前环境部长克劳斯·特普费尔(Klaus Topfer)向我抱怨说,与核“社区”相反——这是个常用术语——德国支持太阳能的人士分裂成不同的团体,相互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我从支持太阳能发展的先驱者那里也听到了类似的抱怨,现在我与他们有着频繁的通信联系。在我看来,中国似乎可以成为我们德国的一个榜样。蒂莫·道姆(Timo Daum)称赞的“中国模式”将中央计划与“极其活跃的实验文化”结合了起来。

我非常希望,通过公开而充分地讨论分歧,为在这里建立一个太阳能“社区”做出贡献。在我写核工业史的时期,人们对核技术的争议经常充满仇恨,那时我追求的至少是写一本让这种技术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双方都欣赏的书,看来我成功了。我能够与德国反应堆安全委员会前主席洛塔·哈恩(Lothar Hahn)共同出版2013年版本。我对技术史的叙述既不是一种对任何形式的技术进步保持盲目热情,也不是对技术创新的全面怀疑。

总结一下:在编写这本书的过程中,对我来说特别重要的是把技术史从其在历史科学中的孤立状态中牵引出来,使其成为一部关于人、人类需求和人类经验的历史,并大量借鉴其他历史进程。在我看来,这一目标是与上述克服偏激立场的努力相联系的,它将有助于改善人类之间的关系。

我还想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强调一点:重要的是人,不管技术如何进步,总有一种人性的存在,它会在某种程度上对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进行抵制,或许也会抵制以电脑前的沟通取代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的这一越来越普遍的情况。在数字通信方面非常有经验的托马斯给我写信说:“在我看来,新冠疫情似乎越来越展示出数字化的局限性。在我看来,对人与人相互见面的意义进行重新评估,这是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结语,无论是在德国还是在中国。

约阿希姆·拉德考

2021年10月




03

本书导读


在德国社会学界,约阿希姆·拉德考(Joachim Radkau,1943— )是一位十分独特的学者,不仅惊人地多产,而且跨越众多领域,从技术史、环境史、核电站史到人物研究(马克斯·韦伯的传记、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统豪斯的传记),都在他的研究视野之内。他视野恢宏,观点独特,从不人云亦云,总是对既定“真理”提出质疑。每有新书出版,都会引起学界热议。这本《德国技术史》也做到了这一点。

严格意义上讲,这本《德国技术史》并非首版,而是时隔19年后的一个“扩充修订版”。与1989年的第一版相比,作者在导论部分增加了“对技术的全新思考”一节,在第五章增加了“民主德国技术史中的德国道路与技术困境”一节,另加一个长长的“后记:工匠人、游戏人、智慧人以及协同的问题”。其他章节基本上得到了保留,个别地方依据学术研究的进展,做了相应的修订。尽管如此,作者的思路还是连续的,他的基本主张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拉德考开宗明义,要对技术做全新的思考。按照他的理论,迄今为止的技术史都是线性的、抽象的进步史观的产物。按照这种进步史观的逻辑,科学发现导致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带来经济增长。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基础研究的投入,必须抢占技术制高点。每个时期都有一种或数种所谓的核心技术,掌握了这些核心技术,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统领全局。历史一定是朝着更高的功率、更快的速度、更优的连接前进的。因此,技术史就是要宣传这些更高、更快、更优的成就,宣传在这种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英雄。按照这种逻辑,技术史学者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即“为技术进步的胜利摇旗呐喊,为无私奉献的天才发明家歌功颂德,以此激励一代代新人投身技术领域”。而拉德考恰恰要挑战的就是这种进步史观。他认为这种技术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如今这样的时代,“这种外表光鲜的文学读物只能苟且残存于火车站小书摊上了。”他倡导一种“另类”的技术史:更“关注细节——关注生产材料与材料检验,关注尺寸计算与产品设计,关注工作精度与工人资质,关注风险管控与顾客喜好”。在他看来,这种技术史是把机器和活生生的人联系在一起,“研究技术与权力,与人类需求和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容易给人提供批判性历史分析的契机。”

从历史上看,技术的发展从来不遵从技术自身的发展逻辑。它与国家的干预,政治、经济利益集团之间的角力(也包括合作),人力资本的作用以及被人为提升的人的欲望等大量的其他因素息息相关。也就是说,技术是与时间、空间密切关联在一起的,不存在一个超越国界、建立在自然规律之上的绝对技术。也正因为此,书写国别的技术史成为可能。德国技术史因此应运而生。

拉德考认为,技术史不等于技术创新史。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并不适用于技术进步。从历史上看,创新的成功并不一定伴随着经济上的成功。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失败的案例大大多过成功的案例,而“失败案例也是真实的技术史的组成部分”。现实中面对更多的是迂回曲折,迟缓的技术发展观,而不是那种一蹴而就式的速度至上论。行动迟缓有其自身的优点。“德国人直到19世纪都被看作是悠然自得、安逸闲适的民族,他们在许多技术领域都取得了成功,而成功的取得却是通过渐进式的‘发展’”。当德国人不急于赶时间时,往往却能取得进步。而在1900年前后,德国人开始“亢奋”了,盲目追求“速度”,结果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浩劫。

拉德考对各种文化悲观主义者,乃至世界末日论者的论调也持怀疑态度,原因在于这两种论者基于同样的逻辑:线性发展模式。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1895—1990)是一个典型代表。早年他是一个乐观主义者,预言人与环境友好的“新技术”即将来临,而他年老后却又悲观地预言人类将毁灭于致命的“超级机器”威力之下。实际上,技术的发展进程根本就不会遵循某一单一直线的“主流”,无论这种推测导致的是乐观主义,还是悲观主义。

拉德考认为,让日常生活琐碎的历史变得有价值,可能是技术史的一个有吸引力的方向。为此,技术史家必须走出自己狭隘的研究领域,摒弃一些一成不变的观念。一些表面上轰轰烈烈,却没有多少实用价值的事件,比如苏联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斯普特尼克”号人造地球卫星,曾引起了美国的极大担忧,但从实际效果上看,却差强人意。相对于那些年的现实生活和经济而言,比萨饼无疑是更重要的创新。有学者甚至认为,苏联超出自己的经济实力,片面地发展某项高技术,事实上拖垮了整个国家的经济,也是一种错误的技术进步观的最大受害者。

拉德考反对那种认为技术从本质上讲是超越国界的,而技术的国家特征只是表面的、暂时的说法。他对“适应性技术”和地域研究特别关注。越是发达的国家,越是注重技术的本土适应问题,而不会一味地引进技术。文化传统对经济和技术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民族特质不仅扎根于传统之中,也不会因国际交流而被消磨掉。”就德国技术史而论,必须弄清德国的意识形态、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对技术的塑造,以及技术对德国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的适应。从历史上看,德国的工业先是有一个模仿的时期,之后便是明显地追求独立自主的时期,不仅是在民族主义时代如此,在现代也是如此。现在被德国人引以为傲的“德国制造”(Made in Germany),在19世纪下半叶曾有过一段屈辱的历史。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行的世界商品博览会上,德国产品曾被本国的专家评价为“价廉质差”。尽管这种评价更多是一种不满情绪的反映,而非事实本身,但它带来了德国人的深刻反省。经历几十年的努力,这个形象彻底改变了。同样让人们想不到的是,目前让德国人骄傲的汽车行业和机床行业,也是先从亦步亦趋模仿美国开始。如今的德国的汽车行业和机床行业在面对美国同行时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这是典型的德国技术成功的故事!

拉德考发现,“技术转移”,这个在20世纪80年代的流行语,其实是一个充满误导性的术语。恰恰是具有高水平技术能力的发达工业化国家,知道如何使进口技术适应自身条件。而不发达国家却对外国尖端技术保持盲目的热情,忘却自己的技术传统,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

拉德考与同在比勒费尔德大学任教的经济学史家维尔纳·阿贝尔斯豪泽(Werner Abelshauser,1944— )年纪相仿、气质相投、相互欣赏。他们都不赞成那种过分或有意贬低本国传统的做法,尽管他们绝不是民族主义者。拉德考非常欣赏阿贝尔斯豪泽解释战后德国经济成功秘密时所使用的“德国生产体制”(deutsche Produktionsregime)这一概念。他们都认为,文化因素具有持久的影响,深深扎根于德国历史,并在20世纪众多的政治体制变革和断裂中创造了一条非常稳定的生产和创新行为的道路。拉德考认为,这条道路的特点是高度重视实用工程,谨慎保守的创新风格,以及回归自己历史上成长起来的优势。

德国人坚信,创造能力不仅来源于竞争,也来源于合作、“团体”、经验交流,来源于由社会保障、社会认可以及企业内部共同决策所促进的工作安全和“工作愉悦感”。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竞争虽然有助于刷新最高效率的纪录,但也造成了大量的精力、资源浪费和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而一定程度的闲适状态往往比追逐竞争更有利于技术研发的质量和稳定。

当然,对美国标准化大规模生产方法的改造也是“德国道路”的一部分。早在19世纪末,德国人就惊奇地发现,尽管德国与美国相距遥远,但从精神气质上讲,德国和美国是最相近的两个国家。但美国的人口和面积却远远大于德国,最应该让德国人感到担忧的,恰恰是美国。所以,不断地有学者、企业家到美国取经,连马克斯·韦伯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也是在访问美国时获得的灵感。本书中反复提到的弗朗茨·勒洛(Franz Reuleaux,1829—1905),以及与他就机械工程师培养模式打了一场“七年战争”的阿洛伊斯·里德勒(Alois Riedler,1850—1936),以不同的方式响应了美国的经验。

不同的德国人从美国带回来的是不同的信息。早在“一战”之前,德国人就有“欧洲的美国佬”的外号。但美国的经验传到德国,很少没有结合德国实际的。德国经济在“美国化”时,往往要进行一些修改。这并不是民族主义的狭隘所致,恰恰是能力的证明。

拉德考看到了技术史的危机。它被经济史、科学史和环境史所包围,受到很多牵制。如果把整个技术史溶入经济史中,就会使技术的发展过程过于理性。仅靠市场是根本不足以解释技术发展的。同样道理,也不能按以前的朴素认识,把现代技术解释为人类器官的延续、强化和替代,也不能简单地把技术解释为对人类需求的回应。从20世纪开始,广告的影响越来越大。新的工业并不是简单地以更便宜和更丰富的方式满足人们现有的需求,恰恰相反,首先要做的是创造出人们的需求!

技术史与科学史的关系也常常被扭曲。科学化被认为是技术史的一个有希望的研究范式。人们通常认为,德国的崛起与技术的科学化有很大的关系。这其实是误解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线性发展观的体现。有条不紊地进行精确和系统的实验研究的精神,不只是在大学,同样也在工业实验室中发挥着作用。与“德国生产体系”相对应的,在时间上更早发生的是在德国形成了科学技术、工业与政治综合体。有学者称之为“国家创新体系”。

对于技术史中的“社会建构论”,拉德考在肯定它把技术史引向历史学的“主流”地位的同时,也指出了它的不足。技术史学家仍然需要对技术细节有敏锐的洞察力。不要试图用美丽的辞藻堆砌一套看似新颖,其实不过是老生常谈的陈词滥调。在技术史领域,工作经验远比物理理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技术史更容易让人理解!

与一般的技术史著作过于枯燥的叙事风格不同,这本厚达600多页的《德国技术史》具有极高的可读性,令人手不释卷。这与拉德考教授开阔的学术视野,丰富的历史知识是分不开的。在一些关键点,作者幽默的天性就不经意地流露出来。比如,在谈到他的著名的同事,比勒费尔德的“社会学教皇”尼可拉斯·卢曼(Niklas Luhmann,1927—1998)和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康拉德阿登纳(Konrad Adenauer,1876—1967)时。

书中关于民主德国技术史的有关论述值得我们的关注。在经互会国家中,民主德国无论从技术还是人才上曾经名列前茅,但在拉德考看来,民主德国高估了国家制度化的科学对技术的实际价值,错误地理解了技术创新与国家发展的关系,经常举全国之力发展某项技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在他看来,计划经济本身不会自动导致技术创新。关注数量而非质量的计划目标,不会让企业从事有风险的创新活动,追求精益求精。正因为创新不是份内应有之事,经济体系也没有内在的创新冲动,所以总是需要隔一段时间开展某项特别的运动,建立新的公司来推动创新。由于没有形成一种内在的驱动,总需要从外部施加压力,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简而言之,拉德考告诉我们,技术的历史不仅包括机器和技术发展的历史,还包括技术、人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因此,他总是谈到不同时代的人类劳动价值,资源减少、旧职业的消亡和新职业的出现,以及新技术引起的生活方式的变化所造成的问题。他考察了自18世纪以来技术在德国社会、文化和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对德国200多年的技术历史做出了独特的概述。作为后来居长的典型,德国在技术发展方面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不计代价的技术化在德国从来就未存在过。

拉德考在他的中文版序言中提到了他这本书中的六大特点。这其实是对他的整个学术生涯的回顾。《德国技术史》凝结了他一生的学术精华,就像他的“孩子”一样。近20年后再修订出版,可见他“钟爱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

拉德考特别喜欢用引喻和图片来说明问题。包括封面在内,本书共用了近50张图。每一张图都有自己的故事。比如图37就特别有趣。它本来是想说明,在20世纪50年代时,计算机在联邦德国的工业生产中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人们在谈论它的时候只是将其看作是一种游戏消遣品。但里面又透露出阿登纳与“德国经济奇迹之父”路德维希·艾哈德(Ludwig Erhard)之间的微妙关系。他赞同同事阿贝尔斯豪泽的说法,甚至艾哈德本人也并不是十分清楚什么叫“社会市场经济”!这其中非常值得玩味。只有熟悉了这段历史后,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从这种意义上讲,拉德考的书值得反复阅读。

这本书出版后,德国媒体好评如潮。“拉德考消除了许多偏见。他的书是一个宝库,其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和交叉联系”“拉德考赞扬了那些被遗忘了的德国公司的美德”“一本伟大的书”“知识渊博,有条不紊,不拘一格……”“这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在德国的技术史文献史上是无可比拟的”“非常激动人心的技术读物”,等等。

我最欣赏的是他所倡导的中庸之道。在本书结尾时他有点意犹未尽地说:“成功的创新需要谨慎和经验。只有那些小心翼翼地走中庸之道的人,才能保持领先,继续向前并存活下来。”

拉德考,1943年10月4日出生在德国东威斯特伐利亚明登地区上吕布(Oberlübbe)的一位新教牧师家中。在他15岁生日时,母亲送给他一本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5—1975)的《历史研究》的德语节选版。汤因比认为文化的崛起是为了应对自然界带来的挑战。这一点触动了拉德考。因此,他在内心深处一直有一种渴望,也想做这样的事情。他爱历史,爱自然,想沿着汤因比的思路把两者结合起来,并且要有全球视野。

1963年至1968年拉德考在明斯特、柏林和汉堡学习历史。他的博士论文是在汉堡大学历史研究所弗里茨·费舍尔(Fritz Fischer,1908—1999)的指导下完成的。论文研究了1933年至1945年讲德语的移民在美国总统罗斯福当政时所起的作用。费舍尔因其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分析而成为极具争议的人物。年轻的拉德考思想左倾,费舍尔的思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1970年,拉德考获得博士学位。1971年起,他在比勒费尔德教育学院任教。1972年到1974年,与乔治·W. 哈尔加藤(George W.F.Hallgarten,1901—1975)合著《从俾斯麦到现在的德国工业与政治》(Deutsche Industrie und Politik von Bismarck bis in die Gegenwart)一书。

1980年,拉德考向比勒费尔德学派的领袖人物之一汉斯-乌尔里希·韦勒(Hans-Ulrich Wehler,1931—2014)提交了一份关于德国核工业的崛起和危机的研究报告,作为大学任教资格论文。

1981年,他成为比勒费尔德大学的现代史教授。此后,拉德考主要转向了技术史和环境史。他研究了德国森林的历史,以及18世纪和19世纪的木材短缺(本书第二章中的内容多有涉猎),自然保护的历史(包括它在纳粹德国时期的作用),威廉帝国时期的紧张局势,以及与技术史之间的联系。此外,他还开始了马克斯·韦伯的传记研究。2000年,拉德考出版了《自然与权力》(Natur und Macht. Eine Weltgeschichte der Umwelt)(副书名为“世界环境史”),他被圈外更多的公众所认识。2005年,他受到广大读者喜爱的《马克斯·韦伯:思想的激情》(Max Weber. Die Leidenschaft des Denkens)出版。

2009年,他从比勒费尔德大学荣休,大学专门为他举办了研讨会。2012年,他获得了“环境媒体奖”(Umwelt Medienpreis)。2013年,他与德国物理学家、德国最重要的核能专家洛塔尔·哈恩(Lothar Hahn,1944-2021)合著的《德国核工业的兴衰》(Aufstieg und Fall der deutschen Atomwirtschaft)出版。尽管这本书是在他的教授资格论文基础上修订、部分改写而成的,但30多年后,还能得到德国最重要的核能专家的首肯,从另一方面肯定了这本书的价值。2015年,他出版了《未来的历史:德国从1945年至今的预测、愿景和错误》(Geschichte der Zukunft. Prognosen, Visionen, Irrungen in Deutschland von 1945 bis heute)一书。拉德考强调,事情的结果总是与我们想象的不同。未来学、技术评估、预测、愿景——所有这些都是无效的。该书是一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错误预言集。他提出的目标是“将未来的历史更深入地扎根于真实的历史中,无论是作为时代情绪的镜子,还是作为行动的动力或作为惊喜的来源”。

此外,他还著有《战争与和平》(Krieg und Frieden, Klett, Stuttgart 1985)《紧张时代:俾斯麦和希特勒之间的德国》(Das Zeitalter der Nervositat. Deutschland zwischen Bismarck und Hitler, Hanser, München/Wien 1998. Propyläen-Taschenbuch, München 2000)、《历史上的人与自然》(Menschund Natr in der Geschichte, Klett, Stuttgart/Leipzig 2002)、《木头:一种自然材料如何创造历史》(Holz. We ein Naturstoff Geschichte schreibt, Oekom-Verlag, Munich 2007; 2018)、《生态学的时代——一部世界史》(Die Arader Ökologie. Eine Weltgeschichte, Beck, Munich 2011)、《特奥多尔・豪斯传》(Theodor Heuss)等多部著作。与他人合著和编辑出版多部著作。

拉德考教授对中国文化非常好奇。教授夫妇曾与学生助手、朋友一行四人于2005年8月30日至9月10日访问了北京和西安。当时的学生助手弗兰克·于克特(Frank Uekotter,1970— )现在已是英格兰伯明翰大学的教授。他们骑自行车环游西安城墙,并在西安的大雁塔前点燃蜡烛和香火,为回家的航班祈求佛祖的祝福。作为一名自行车爱好者,看到当时的北京还有一半的街道为骑自行车的人保留着,他感到非常欣慰。

他的《自然与权力》已被译成中文(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他对德国光伏企业被中国的光伏企业打败一事,非常感兴趣,准备写一本这方面的书。他非常喜欢中国的阴阳概念,甚至将它们用在《特奥多尔·豪斯传》中,认为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阿登纳(Konrad Adenauer,1876—1967)太强,属阳,第一任总统豪斯(Theodor Heuss,1884—1963)灵活变通,属阴。两者一阴一阳,正好互补。当然,能否用“阴”和“阳”来准确刻画这两个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至少说明他的心态开放,不拘一格,用中国概念来描述西方人物,这在西方主流学界是较少见的。由此不难理解他在专门为本书中文版所写的序言中所说的,“不仅是新教,而且儒家伦理也能为极其成功的工业化做出贡献。”

尽管生活在德国这个汽车大国,但他却从来没有考驾照的想法。除了骑自行车外,他喜欢在森林中徒步。在散步的时候,口袋里总是有一张折叠的纸和一支笔,他在徒步旅行中得到许多灵感。他的《自然与权力》一书的思路是在喜马拉雅山脚徒步旅行时产生的。《生态学时代》的整个写作过程也是一次穿越康斯坦茨湖的旅程。比勒费尔德靠近条顿堡森林(Teutoburger Wald),是徒步旅行的好去处。比大学建立还早一年的比勒费尔德跨学科中心(ZiF-Zentrum für interdisziplinare Forschung)就建在森林边上。当他在比勒费尔德大学任教期间,常带着一群学生在森林中徒步,这成了一时的美谈。

尽管我从2000年第一次访问比勒费尔德后,后来陆续去过四次,但在大学里并没有见过拉德考教授。这次受出版社委托审译这本书,才与拉德考教授建立了联系。在这段时间里,我们邮件往来三十多封,而且每一封都很长。他在回答我的问题的时候,也跟我讲了一些有趣的往事。征得他的同意,在这里分享其中两个有趣的逸事。

第一个是与他和乔治·W.哈尔加藤合著《从俾斯麦到现在的德国工业与政治》一书有关。拉德考为撰写博士论文赴美查资料时认识了比他大42岁的哈尔加藤,俩人因志气相投,很快成为忘年交。哈尔加藤是犹太人,原名沃尔夫冈,是一位和平主义者,希特勒上台后,他移民到美国,改名乔治。他是后来成为党卫军领袖,对大屠杀负有最大责任的海因里希·希姆莱(Heinrich Himmler,1900—1945)童年时的朋友。哈尔加藤想与拉德考合写一本希姆莱传,但被拉德考善意地拒绝了。之后,他们才决定合写《从俾斯麦到现在的德国工业与政治》。哈尔加藤和拉德考各写一段,拉德考负责1933年及以后的时期。为此,哈尔加藤要求拉德考一定要去位于波茨坦的民主德国中央档案馆查资料。冷战开始后,作为一个联邦德国人,拉德考是不可能有机会进入民主德国的。为此,哈尔加藤亲自给民主德国当时的领导人埃里希·昂纳克(Erich Honecker,1912—1994)写了一封信!这一举措把拉德考吓坏了,但很奏效,拉德考很快就被允许进入民主德国的中央档案馆,并看到了迄今为止许多鲜为人知的、非常敏感的德国工业界的材料。不幸的是,哈尔加藤在这本书于1975年出版前不久去世了!更不幸的是,该书在出版前,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施加压力,让出版商把有可能涉及它们的地方删掉了。不过,据拉德考教授所言,其实所删部分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资料还保留在书中。

另一个故事与他写作《韦伯传》有关。

2002年夏天,为如何完成《韦伯传》已经困惑了好几个月的他,感到异常烦恼,不知如何安放自己的焦虑,甚至冲着妻子发火,已接近崩溃的边缘;此时他决定与妻子到德国东北部的梅克伦堡度假。他惊奇地发现,他的传主韦伯曾和他一样,精神非常紧张,也曾患上抑郁症。这一发现让他恍然大悟,又重新恢复了自信,各种想法一涌而出。这种通过自我体验而重构再现马克斯·韦伯思路历程的做法,使他陷入到工作的狂热之中,随后他又发现了韦伯的一些信件,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由于涉及个人隐私(酗酒、过度焦虑、睡眠障碍、神经衰弱、药物成瘾、受虐倾向、歇斯底里、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韦伯的这些信件一直没有公开。拉德考基于大量以前不为人知的资料,将韦伯嵌入当时的德国历史(尤其是威廉德国时代整个社会弥漫着的普遍焦虑)中,写出了长达一千多页,被誉为“有史以来第一部全面的韦伯传”。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揭示了韦伯的思想及其生活经历之间的密切联系。详细揭示了韦伯生活中的巨大谜团:他的痛苦和情感经历、他的恐惧和欲望、他的创造能力和工作方法,他的宗教经历,以及他与自然及死亡的关系。正是通过拉德考,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韦伯,一个直到现在,在许多方面都不为人知的韦伯。与此同时,我们对韦伯的著作也有了新的认识。无怪乎从德国移居英国的拉尔夫·达伦多夫(Ralf Dahrendorf,1929—2009)爵士这样评价《韦伯传》的英译本:“约阿希姆·拉德考是第一位把伟大的社会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带入生活的传记作者。他揭示了其他人试图掩盖的东西:理性的冠军所遭受的情绪波动。”

行文至此,有许多感慨。

拉德考教授所在的比勒费尔德是一个只有30多万人口的小城。在德国甚至有一种讽刺性的“阴谋论”,说比勒费尔德“不存在”(gibt's nicht),可见其不起眼。当跟德国朋友说,我要去比勒费尔德时,他们大都流露出诧异和惋惜的神情。当我告诉他们,德国大城市里的有的一切在比勒费尔德也存在时,他们大都不相信。去过比勒费尔德的德国朋友,也没有留下什么深刻印象,认为在那里生活太无聊了(langweilig)。

比勒费尔德大学建校才50多年,其主楼尽管是欧洲最大的建筑之一,但属于20世纪60年代的那种典型的功能性建筑,没有丝毫的历史沧桑感。最初的设计理念是把所有院系集中在一起,里面有图书馆、书店、食堂、餐厅、泳池、健身房、室内篮球场等,一应俱全。一个带有玻璃屋顶的中央大厅成为大学的主要通道,学生和老师在此交流,各种社团在此活动。大学图书馆占据了大学主楼一楼的大部分面积,全年每天都开放。正在是这个超级庞然大物中,产生了著名的“比勒费尔德学派”。一大批有影响的学者在这里任教,在全德学科评比中,比勒费尔德大学的教育学和社会学曾长期名列前茅。原因何在?思来想去,除了不受拘束的学习和研究氛围蓬勃向上的精神之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宁静的环境。它能让学者潜心治学,不用像在大城市那样迎来送往。另外,不人云亦云,坚持走自己的路,也很重要。举例来说,当拉德考开始研究核工业的历史时,他还是一个核能爱好者,认为核能是最清洁、最安全的能源,并计划按照当时的左翼模式写一本书——也就是攻击保守的波恩政府没有大力推动这种奇妙的未来能源。但后来有机会查阅到大量档案后,他的结论变了。他有关德国核能研究的著作,至今仍被认为是这方面最权威的。

从另外一个侧面,拉德考的书也可以看成是德国工业自立自强的成长史。希望它能给正走在自立自强路上的我国带来更多启示。

方在庆


【相关书目】


感谢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科书院供稿授权!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即可查看本书的豆瓣主页本号推荐书目的版权归相关出版社或出品方所有,书讯由本号整理首次发布,其他学术公众号转发请注明原出处本公众号名称!欢迎学界友人转发,点个 “  ” 和 “ 在看 ” 以示鼓励!感谢支持!


往期精彩回顾一、原创系列文章2月末日小编有话说&本号往期推送合集!蒙古史学家勒内·格鲁塞的生平及其国内著述蒙古史学家杰克·威泽福德的生平及其国内译著
蒙古史学家丹尼斯·塞诺的生平及其国内译著
“蒙古史与元史学人”豆瓣小组成立致辞!
走进海归瓷艺术馆,领略元代瓷器文化!友号“历史与考古研究”学术公众号开张,欢迎关注!
美国中古罗斯与金帐汗国史学者查尔斯·哈珀林小传
《俄罗斯与金帐汗国:古罗斯历史上的“蒙古冲击”》节译(一)
《俄罗斯与金帐汗国:古罗斯历史上的“蒙古冲击”》节译(二)
《俄罗斯与金帐汗国:古罗斯历史上的“蒙古冲击”》节译(三)《原始文献中14~16世纪的金帐汗国、哈萨克汗国、昔班尼王朝、奥斯曼帝国与蒙兀儿斯坦》:一部明代中国与内亚世界关系史新著!《库曼人和鞑靼人:前奥斯曼时代巴尔干半岛的东方军事力量(1186~1365)》书讯信息

中东文明史2023年新书预告最全汇总!

“走进神秘的中东”中东文明史联合书单!

《成吉思汗传:历史上最大帝国的创建者》微评与纠误!
《中国-哈萨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简评与纠误
《中国-塔吉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微评与纠误二、蒙古史、元史、游牧民族史、中亚史、内亚史苏北海:元代金帐汗国的建立及其统治《成吉思汗及其显赫家族》:一部成吉思汗后裔笔下的的成吉思汗家族史学术著作!
《明代吐鲁番与“大礼议”研究》:一部研究东察合台汗国与明朝关系的重要著作!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研究》:一部由鄂尔浑文回鹘碑铭探讨回鹘汗国诸领域的学术著述!《蒙古语人群的分子人类学溯源》:一部国内鲜见的分子人类学领域集大成的蒙古学著作!
《内蒙古区域游牧文化的变迁》:一部多维度论述内蒙古游牧文化变迁历程的学术著述!
《细读匈奴七百年 : 草原帝国的崛起与衰亡》:一部世界视野下的匈奴通史新著!
《匈奴帝国》: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匈奴帝国微型通史!
《鲜卑列国》: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鲜卑列国兴衰史!
《五胡史纲》:赵丕承先生历时30载撰写的我国首部五胡十六国专史!“东胡系民族资料汇编”:东胡、鲜卑与乌桓诸族的古籍史料整理著作4种出版!
《柔然传奇》:揭秘第三个草原王朝与《木兰辞》中神秘的草原游牧民族民族史学家马长寿先生及其民族史三种
《内亚渊源:中古北族名号研究》:一部中古北方阿尔泰语诸族政治名号制度研究力著!
《统一的前夜:东晋十六国与南北朝》:一部再现中国魏晋南北朝分裂与融合的巨著!
《吐鲁番出土文书新探(第二编)》:唐长孺先生110周年诞辰纪念论文专辑出版!
《于阗史丛考(增订新版)》:国内西域中古史与于阗史研究的经典著作增订再版!
《欧亚之门:乌拉尔与西西伯利亚的青铜和铁器时代》:俄罗斯考古学者所著的一部内亚原始时代考古历史学开拓性著作!
《神话与仪式:破解古代于阗氍毹上的文明密码》:我国著名历史语言学家段晴教授的一部重要的于阗“冷门绝学”遗著!
《从张骞到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十八讲》:一部图文并茂的丝绸之路中古史权威著作!
《西风烈:大唐与吐蕃的百年战事》:一部唐朝与吐蕃200年战史的历史科普著作!
“西藏历史文化丛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张云教授的吐蕃史与藏学研究著作2种修订再版
《宋夏战争:难以降服的西北强藩》:一部著作带你走进北宋与西夏的时战时和!
《古代高昌王国物质文明史》:法国西域考古学者莫尼克·玛雅尔的中古吐鲁番社会史著作再版!
《重走天山路:东天山吐鲁番古道考察与研究》:巫新华老师的吐鲁番考古学经典著作修订再版!
《突厥汗国》: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突厥通史!
“丝绸之路历史语言研究丛刊”:三部突厥学的历史语言学和文献学首创性著作出版!
《大辽王朝》: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契丹民族兴亡史!《铁与血的征战:大辽王朝》:一部契丹大辽王朝的历史通俗演义读物!
《塔吉克人:上古时代、古代及中世纪历史》:一部塔吉克人的五千年历史《哈萨克斯坦简史》:带你走进中亚的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经济法律制度概论》:一部研究哈萨克斯坦法律的新著!
《热土荒丘五十年:中亚考古回忆录》:一位优秀考古学家的成长往事!《万国来朝:<职贡图>里的古代中国与世界》:一部清王朝与周边地区及国家往来的彩绘记录著作!
六部中亚史好书:带你揭开中亚的神秘面纱
“丝瓷之路博览”丛书:一套专业且通俗的历史科普读物
迈克尔·普劳丁《蒙古帝国兴起及其遗产》
《丝绸之路人文与艺术(第一辑)》:一部丝路人文艺术研究领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陌生人马可:意大利与中国的古今丝路》:一部意大利学者笔下的亚平宁半岛丝路简史!
《丝绸、瓷器与人间天堂:马可·波罗亲历的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文明史》:一部马可·波罗在丝绸之路上的伟大冒险的亲历与再现之作!
《从希腊到中国》:法国著名东方学家勒内·格鲁塞的东方学著作再版!
《新疆石窟艺术》:一部“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先生所著的系统介绍新疆石窟的通识读物!
《蒙古、安多与死城哈拉浩特》:俄国西夏学家科兹洛夫的一部研究起点著作!
《蒙古与唐古特地区:1870-1873年中国高原纪行》:俄国科学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的一部中国边疆生物学著作!
《忽必烈的终极密码》:一部专业且可读的元世祖忽必烈传记!
《中国史研究历程·元代卷》:我国首部蒙元史学术研究概况综述著作!
《元上都扈从诗辑注》:国内首部元代扈从诗的系统辑注著作!
班布尔汗新作《元与世界》
《解元:他们的元朝》:历史迷雾中的元朝争议
《最后的抵抗》:一部蒙古帝国艰难灭亡南宋史!
《大哉乾元》:一部通俗易懂的元朝史
《周清澍文集》:我国著名蒙元史学家周清澍先生的首部研究文集经典著作(附:责编手记&周清澍先生访谈录)!
《三事忠告》:元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的“政事论”&元代政治思想史的必读书目!
《宋辽金元史论》:宋辽金元史专家李涵教授的史学代表作出版!
《辽夏金元史:多元族群的冲突与交融》:蒙古内亚史新著台版出版&大陆版即将出版!
“南宋的最后暮光”:从开禧北伐的回光返照到保卫樊襄、崖山海战的终结!
《元文类》:元代重要的古籍与诗文总集校点本出版!
《元代文学通论》:一部元代文学研究的通观性、实证性与总结性巨著!
《元代文学散论》:元代文学研究成果的结集&《元代文学通论》姊妹篇!
《元曲三百首》:一部任中敏、卢前二先生选编的元散曲经典读本!
《元人散曲:蒙元的新诗》:一部赏析解读元代文学的灵魂——元曲的经典通俗著作!
《元代建筑雕塑史》:国内首部元代建筑与雕塑小史!
《元代科技史》:国内首部元代科技小史!
《元代绘画艺术史》:一部图文并茂的元代绘画艺术小史!
《艺眼千年:名画里的中国·元代卷》:一部从名画里见证元代中国的通俗作品!
《蒙古征服之后:13-17世纪华北地方社会秩序的变迁》:一部蒙元帝国重塑华北社会及其遗产的社会史里程碑著作!
《跨文化美术史年鉴1:一个故事的两种讲法》文摘:《伊斯兰中国风:蒙古伊朗的艺术》内容概览!
《跨文化美术史年鉴2:“欧罗巴”的诞生》文摘:元朝时期中亚丝绸设计的本土元素及其对意大利哥特式丝绸的影响!
《跨文化美术史年鉴3:古史的图像》文摘:欧洲的伊斯兰艺术:围绕着一件织物的讨论!
《来者是谁:13-14世纪欧洲艺术中的东方人形象》:首部蒙古时代西欧艺术中的“蒙古-鞑靼”印象艺术史研究著作!
《神风与铜钱:海岛日本遭遇世界帝国1268—1368》:一部海洋视角下的元日关系史著作!
《岛夷志略简注》:元代汪大渊的一部重要的中外交通地理志再版!
《京藏古道:基于元代北京至西藏古驿道研究》:噶尔哇·阿旺桑波所著的元代京藏古道及其驿站考察史!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一部元代地方行政体制与政区变迁史著作!
李致忠《中国出版通史(宋辽西夏金元卷)》
《海上丝绸之路的陶瓷:外销瓷如何塑造全球化的世界》:一部中国外销瓷与中古世界的贸易、技术和文化史图典著作!
《青花瓷的故事:中国瓷的时代》:一部近世世界的青花瓷跨文化交流史著作!
陈伟明《元代饮食文化散论》
周少川《独具气象:元代史学思想与史学成就研究》
李娟娟《元朝民间慈善活动研究》
《元代文献研究》:陈高华先生元代文献研究成果的系统结集!
《阿尔泰语系语言比较研究》:一部20世纪至今阿尔泰语系研究成果的系统综述!
《极简金代史》:一部用十个问题串联起的金代史“问题史学”著作!
《南天佛国:南诏大理佛教历史与文化》:一部中华文明视角下的南诏大理国社会文化史新著!
《元朝首任帝师八思巴》:陈庆英先生的元朝帝师八思巴传记著作修订再版!
《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西夏藏传佛教研究》:一部基于文本的党项族源与藏传佛教研究著作!
《西藏通史(典藏版)》:首部完整全面的西藏历史通史巨著精装典藏版出版!
冉热·阿旺旦贝坚赞《西藏王统世系·水晶鉴》:班玛更珠翻译的藏文通史典籍出版!
《共同书写的历史:藏文史籍的中原历史记叙研究》:一部藏文史籍中的中原地区历史记叙专题研究著作!
《清代藏文法律文献选译》:一部西藏地方法律和宗教制度的藏文原始史料译集!
《乾隆时期宫廷唐卡装裱镶做研究》:一部清代宫廷唐卡制作的重要研究成果著作!
《卡尔梅克史评注》:伯希和的卫拉特蒙古史遗著修订再版!
《伊犁河流域额鲁特人托忒文文献荟萃》:一部研究卫拉特蒙古各领域的重要托忒文文献汇编!
董晓荣《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名物词汇研究》文献学著作出版!
“突厥学研究丛书”:《西方突厥学研究文选》和《欧亚草原历史研究》
《草原帝国准噶尔》:一部草原帝国卫拉特-准噶尔汗国的兴衰史!
《族群边界制定:制度、权力与网络》:著名社会学学者安德烈亚斯·威默的族群边界社会学奠基著作!
《琼崖古驿道:在文献与地图上重走千年“南方高速”》:国内首部海南岛古代驿道系统的学术考证史诗级著作!
《蒙古包建筑史:13至20世纪中叶》:国内首部全面系统的蒙古包700年发展史著作!
《蒙古包住居原型现代转译》:一部基于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的蒙古包住居原型转译著作!
三、欧美史《中国风:13世纪—19世纪中国对欧洲艺术的影响》:一部中国和远东文化影响的欧洲潮流艺术史!《希腊史纲》:一部古希腊史学家狄奥多罗斯所作的古希腊文明通史原典巨著!
《希腊史:从梭伦时代到公元前403年》:英国史学家乔治•格罗特巨著《希腊史》之精华&古希腊文明必读经典著作!
《古希腊人 : 从青铜时代的航海者到西方文明的领航员》:一部个性十足、生机勃勃的希腊文明演化通俗史!
《跨文化传播:赫拉克勒斯神话品析》:国内首部古希腊“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神话研究著作!
《古希腊文明的光芒》:一部赵林教授所写的古希腊文明全景巨著!
《在希腊:通往现代世界》:一部爱尔兰古典主义学者诠释现代欧洲的古希腊文明遗产的新著!
《雅典3000年:一座城市里的欧洲文明史》:一部文博视角下的前9~21世纪的雅典城市史!
《十二恺撒:罗马帝国的黎明》:一部剖析罗马12帝王历史行为动机的心理史学新著!
《奥古斯都大帝与罗马帝国:罗马盛世的奠基者、元首政治的创始人》:一本了解古罗马历史与奥古斯都显赫生平的优秀入门读物!
《神人之间:黄金时代的罗马皇帝》:一部罗马帝国早期的皇帝群像重磅力作!
《尤利安与晚期罗马帝国》:一部罗马帝国“理想君王”尤利安的历史形象深剖著作!
《罗马—拜占庭帝国嬗变与丝绸之路:以考古发现钱币为中心》:一部丝绸之路上的罗马-拜占庭钱币考古学新著!
《另一半欧洲史:罗马帝国覆灭后的欧洲》:法国史学家基佐的经典著作全新油画图文版!
《地中海战争史》:东罗马帝国普罗柯比所著查士丁尼大帝时代战争的原典著作!
《拜占庭兵法》:国内首部美国拜占庭史专家所著的拜占庭帝国军事艺术史译著!
《维京时代与英格兰:北欧勇士征服英格兰的传奇和历史》:一部牛津大学博士解读另类“维京传奇”之著!
《北极帝国:维京人500年征服史》:法国维京人史学家的一部维京人、维京世界与维京全球化历史叙事著作!
《挪威的故事》:美籍挪威裔学者博伊森的一部集传说、史诗与史实一体的挪威通史著作!
《维京不列颠:劫掠、征服、探索与传奇》:英国维京史学者的一部维京人塑造、同化与融合不列颠的史诗著作!
《哈利·波特与历史》:英国与斯堪地纳维亚中古史诗、神话与传奇文学的遗产!
《贝叶挂毯里的诺曼征服》:一部基于文物视角的诺曼征服英格兰史!
《金雀花王朝1215》:一部丹·琼斯《金雀花王朝》《空王冠》英国史姊妹篇著作!《爱德华三世》:国内首部英国中世纪史学家所著的英王爱德华三世权威研究传记译著!
《从记忆到书面记录:1066-1307年的英格兰(第三版)》:一部英格兰读写能力变化研究与社会史经典著作中译本首次出版!
《梦游进入新世界:12世纪意大利城市公社的出现》:意大利城市公社的诞生和发展与近代社会的萌生和转型!
《中世纪人》:从6个普通人的生活见证欧洲的中世纪社会!
《传奇之地》:一部意大利学者基于历史与考古学对传奇地域的追根溯源著作!
《灿烂的再生:意大利文艺复兴三百年,1303-1607》:一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社会文化史著作!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与欧洲”联合书单:你之前可能错过的4部意大利与文艺复兴新著!
《哥伦布与大航海时代》:“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笔下的哥伦布个人及其时代!
《海洋征服者与新航路:哥伦布的四次航行》:劳伦斯·贝尔格林“三部曲”最后一部&哥伦布与他的地理大发现时代!
《麦哲伦与大航海时代:寻找黄金、香料与殖民地的环球航行探索史》:劳伦斯·贝尔格林的经典著作全新修订再版!
《亨利八世》:英国都铎王朝史学者J. J. 斯卡里斯布里克笔下的亨利八世权威传记著作!
《伊丽莎白女王与埃塞克斯伯爵》:英国传记文学家利顿·斯特莱切笔下伊丽莎白女王的爱恨情仇!
《伊丽莎白二世及其时代:女王的传奇生涯和她治下的英国世相演变》: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女王和她的家族成员!
《西班牙帝国:走向全球霸权之路,1492—1763》:一部基于全球叙事下多维度剖析的西班牙帝国史集大成之作!
《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帝国:一部西班牙史》:法国西班牙史学者的一部西班牙通史新译著作!
《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一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馆藏欧洲艺术文物的图典著作!
《国王的城市:查理二世与改变历史的伦敦》:国内首部英王查理二世时代的城市社会史权威译著&“查理二世三部曲”之一!
《论李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政治家马基雅维利的李维罗马史经典评论著作!
《英国史10讲》:一部日本学者笔下的英国社会历史的全方位通史!
《英国工业史纲》:一部英国经济史学家所著的英格兰中世纪至近现代的产业变迁通史!
亚当·斯密与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角逐:两部学术著作带你纵览英国与德国工业近现代化历程的异同!
《德国史10讲》:一部日本德意志学者笔下的德意志通史!
《时间与权力》:从“三十年战争”到第三帝国的德意志之路与德意志君主的抉择!
《法国史10讲》:一部日本学者笔下“独特”的法国通史!
《法国史》:一部法国史学家皮埃尔·米盖尔所著的法国史经典通史著作!
《法国文明史》:一部了解法国古今社会和法国民族意识的经典通史著作!
《法国大革命史》:一部法国大革命同时代温和革命派学者所著的法国大革命史权威著作!
《意大利史10讲》:一部叙事明快凝练的意大利通史!《机会的捕手:安德鲁·杰克逊传》:美国首位“平民总统”安德鲁·杰克逊的首部中译本传记!
《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梳理当今世界纷乱来源,剖解“全球化”积累效应!
《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一部重新定义近代经济全球化的经典权威著作!
《规律简史:规律的族谱与规律的发现》:一部揭秘科学与社科规律的科普类专业著作!
《货币文化史Ⅲ:文艺复兴时期假币盛行与信任危机》:货币价值的新争议与欧洲纸币萌芽出现!
《货币文化史Ⅳ:启蒙时代货币泡沫与价值反思》:重新审视货币与西方经济新秩序雏形诞生的时代!
《货币文化史V:帝国时代殖民主义与货币大变革》:19世纪帝国时代的货币与现代社会!
《货币文化史VI:现代数字革命与货币的未来》:现代货币多元化转型与当代社会!
《1400-1900年欧洲诸帝国的法律与地理》:一部近世欧洲诸帝国基于地理形成的帝国法律空间的政治理论著作!《更大的不列颠:帝国与世界秩序的未来(1860—1900)》:构建更大的“盎格鲁-撒克逊政治共同体”的方案与实践的政治理论著作!
《游说的故事:游说者与美国关税政策的制定(1816-1861)》:一部美国早期内部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之争的经济史新译著作!
《和平戛然而止:通往1914年之路》:“一战”的欧洲与世界历史的转折!
《中产阶层噩梦:1870—1930年的美国城市郊区》:一部剖析美国郊区居民对他人、市场和变革的恐惧与梦魇的契约历史著作!
《双标帝国:从独立战争到反恐战争》:一部揭示美国“双标帝国”矛盾现象背后根源的革命性著作!
《科学巴别塔:西方科学语言史》:一部现代世界科学语言观念史著作&“科学巴别塔”概念的建构!
《西班牙科学史:失落的帝国》:国内首部西班牙科学史学家的西班牙科学通史译著出版
《意大利科学史:细微处的精巧》:国内首部意大利科学史学者的意大利科学通史译著!《英国国家美术馆名画集》:匈牙利学者的一部13~19世纪欧洲馆藏绘画史著作!
《猫咪秘史:从史前时期到太空时代》:一部猫咪所著的喵星人征服世界战纪!
四、中东史

《在神圣和世俗之间:西亚城市带的交融与冲突(公元前7000一公元1922年)》:国内首部西亚城市演进史!

《生业与文明:中国南、北及西亚上古社会组织演进比较》:一部对比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演进的新作!

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国内新著好书三种!

《两河文明三千年》:一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通史著作!《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苏美尔人、阿卡德人、亚述人和巴比伦人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史!
《古代欧洲和地中海世界的艺术》:一部西方古欧洲与地中海世界的艺术史图典著作!
《青铜时代晚期的东地中海世界:以赫梯国家的引渡为中心》:国内首部赫梯帝国周边交流史的赫梯学研究著作!
《古代西亚2000年》:一部由史料、文物与博物馆藏构筑的古代西亚2000年文明史著作!
《通天塔与空中花园:古巴比伦人的生活》:一部带你体验古巴比伦人日常生活的通俗科普读物!
《通往来世的冒险之旅:古埃及人的生活》:一部带你体验古埃及人生活点点滴滴的通俗科普读物!
《古埃及极简史》:国内著名埃及学者李晓东教授的古埃及文明专业科普著作出版!
《法老统治下的埃及》:“埃及学之父”商博良揭秘法老统治下的古埃及面貌的经典著作!
《古代埃及:从原初时代到波斯征服》:美国埃及学鼻祖布雷斯特德的埃及史著作中译本首次出版!
《牛津图坦卡蒙考古珍档》:一部纪念图坦卡蒙墓发现100年&埃及学200年的埃及学典藏新著!
《开罗埃及博物馆》:一部开罗埃及博物馆馆藏古埃及文明文物的图典著作!
《都灵埃及博物馆》:一部都灵埃及博物馆馆藏古埃及文明文物的图典著作!
《美索不达米亚的遗产》:一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对外传播与影响史!《中东的王国和帝国》:一部从以色列王国到波斯帝国的早期中东文明千年史!
《古代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简史(公元前550—前330年)》:一部美国东方学者所著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多方位研究著作!
《安息王朝兴衰记:帕提亚帝国简史》:国内首部伊朗帕提亚帝国史著作出版!
《文学对民族记忆的重构:伊朗史诗«库什王纪»研究》:国内首部伊朗史诗《库什王纪》的学术研究著作!
《伊朗细密画中的中国元素》:蒙古时代下的伊朗绘画艺术!
《伊朗学在中国》第四辑、第五辑:国内伊朗学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书苑撷英:阿拉伯地理古籍中的中阿海上丝路交往》:一部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古籍中的阿拉伯与中国交流史研究新著!
《黄金草原》:古代阿拉伯著名历史学家马苏第的经典著作台版出版!
《乌鲁伯格:撒马尔罕的天文学家》:帖木儿帝国君主乌鲁伯格的学者生涯!
《伊比利亚八百年:摩尔人统治下的西班牙》:一部英国阿拉伯学者笔下的伊比利亚半岛伊斯兰时代史的重磅新作!
《伊朗五百年》:从萨法维王朝到现当代伊朗《阿拉伯文化中的中国形象(四卷本)》:我国首部阿拉伯文明史一手文献跨文化研究著作出版!
《古代阿拉伯族谱学家及其著作提要》:一部古代阿拉伯族谱学家的古典阿拉伯史学文献研究集大成之作!
《丝路星辉:阿拉伯文学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国内阿拉伯语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汇编
《天堂的颜色 : 火药帝国时代的祖母绿》:莫卧儿、奥斯曼、萨法维三大帝国的挚爱!《伊朗恺加王朝(1796-1926)政治经济学:社会、政治、经济及外交》:一部揭秘近代伊朗经济发展谜题的伊朗政治经济学著作!
《认识镜中的自我:伊斯兰与西方关系史入门》:一部土耳其历史学家笔下的伊斯兰历史观代表作
《帝国的伙伴:革命年代奥斯曼帝国的秩序危机》:“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的自救与抗争!
《土耳其、俄罗斯帝国与明代中国》:一部蒙古帝国衰落后 东方三大帝国的宏大比较史!《奥斯曼-土耳其研究:学术史的回顾与展望》:国内奥斯曼-土耳其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汇编!
《中东史》:一部美国中东史学者所著的经典中东地区通史著作最新版!
五、俄罗斯-东欧史

《古罗斯的哲学家形象》:一部11~17世纪的古罗斯的哲学、文化与历史译著!

《斯托雷平与俄国贵族》:一部20世纪初斯托雷平改革和俄国贵族转型历程的鲜见著作!

《欧亚角力场:黑海史》:查尔斯·金所著的一部东欧与黑海钦察草原历史著作!

《失败的融合:狄德罗、叶卡捷琳娜与启蒙的命运》:一段专制君主与启蒙思想家的奇闻逸事!

《到冬宫去:俄国君主制的登场与落幕(1754-1917)》:一部立足冬宫以小见大的近代俄国社会史新著!

《“东方问题”与巴尔干化的历史根源》:一部巴尔干半岛“东方问题”的历史、地缘与政治著作&奥斯曼、奥地利与俄国的角逐!

《加里波利:一场一战战役》:一部见证奥斯曼帝国博弈英法联军的一战史研究经典著作!

“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与民族精英的探索”:两部建构现代罗马尼亚民族的罗马尼亚史著作!

《俄罗斯油画300年》:一部1700年至今的俄罗斯艺术史新出版专门著作!

《苏联发明史:从1917年到1991年》:国内首部俄罗斯科普作家的苏联科学专题史译著!

六、南亚史《岛史》:斯里兰卡最古老的巴利文佛教编年史典籍中译本出版!
《大史》:斯里兰卡国宝级经典编年史文献典籍中译本出版!“古典语言丛书·语法系列”:拉丁语、梵语、巴利语的3种世界经典语法书英文影印版出版!《印度佛教中阿阇世王故事传统研究》:国内首部古印度阿阇世王的文献研究著作!
《犍陀罗:来自巴基斯坦的佛教文明》:巴基斯坦学者瓦利乌拉·汗的犍陀罗乌尔都文经典考古历史著作!(内有福利)
《印度拉贾斯坦邦博物馆》:一部印度文博艺术史学者所著的印度博物馆图典著作!
《选择与失落:巴克特里亚-印度河流域希腊化艺术中的文化意识与文化互动》:国内首部远东希腊化文明的艺术文化史著作!
《互动与交流:希腊化世界与丝绸之路关系研究》:国内首部亚欧世界视角下的希腊化文明研究著作!
“印度研究丛书”:我国南亚学术界的一部南亚文化史研究最新成果丛书!
《标准印地语》:一部我国印地语界大咖编写、印度专家审校的权威印地语教材!
《法国的印度学》:国内首部法国著名印度学家佛辽若夫妇的印度学研究著作中译本出版!
《丝路重驿:印度的再发现》:南亚文化史学者孟昭毅先生印度研究的一部代表性文化著作!
七、东南亚史

《泰国佛教史》:东南亚史权威段立生教授的一部泰国史领域新作!

《新加坡与海上丝绸之路:1300—1800》:国内首部基于历史考古学的新加坡中古史著作!

《高棉语外来词溯源研究》:一部高棉语外来词汇的历史语言学文献研究著作!

八、中国史《史前中国:从智人时代到涂山会盟》:一部基于多学科前沿成果、堪比《翦商》的远古中华史著作!《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商周革命下华夏文明的萌生与转型!《中国通史》:一部我国近现代史学泰斗吕思勉所著的中国史公认必读经典著作!《中国人的历史意识》:一部日本中国史学家川胜义雄先生的中国史遗稿集!《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起源》:一部法国著名汉学家马伯乐的经典上古中国史巨著!
《中国绘画史》:这才是中国人“美的底气”!
《中国画在西方:66幅海外馆藏珍品》:在北美五大博物馆见证中国画征服欧美的审美史!
《古代画家的日常》:美国著名中国绘画史学家高居翰教授的绘画史经典著作全新再版!
《中国美术史》:日本美术史家大村西崖的中国美术通史奠基扛鼎之作再版!
《<经学系传谱>校勘本》新书书讯《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兴衰》:海路绵延,千年辉映!
《南北鱼羊 : 美食历史的探寻》:一部唤起读者对美食的向往的餐盘文化史!
《探古鉴今 : 社会生活史考辨札记》:一部中国市井民俗、社会文化变迁之巨著!
《千面宋人:传世书信里的士大夫》:一部从书信全新角度切入的宋代社会史新著!
《科技史坐标:沈括》:一部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的历史专业科普传记著作!
“风云激荡的两宋之变”:3部历史科普著作为你揭秘电影《满江红》的历史背景!
《隐没的皇城:北京元明皇城的建筑与生活图景》:一部元明时期北京皇城建筑面貌与生活图景的重磅力作!《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从元大都(汗八里)到当世的北京城!
《砖石之上:北京古城垣寻考》:一部基于史料、考古与建筑学考察古都北京的城墙、城门、城砖的研究著作!
《重拾1860-1948:私藏老照片中的北京记忆》:老北京百年社会生活旧影的生动重现!
《建构“英雄”传奇:成龙研究》:全球首部“龙叔”的英雄文化研究著作!
九、美洲史
《玛雅三千年:隐身的第五大古文明》:与四大文明并称的玛雅古文明,是怎样灭亡的?《波托西 : 改变世界的白银城市》:一座拉丁美洲传奇银矿城市的兴衰史!索飒《把我的心染棕》:在拉美大地上,寻找土豆和玉米的“祖先”!
十、人类文明史
《分子人类学基本原理与应用》:一部国内鲜见的分子人类学领域总结性著作!《人类起源与进化:一种系统视角的认识》:一部融汇多学科、多角度探讨地球生命和人类起源进化的地质学科普著作!《人类文化进化:从狩猎采集到现代文明》:一部介绍人类进化与人类文化发展间辩证关系的大众通俗读物!《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观念》:一部彭树智老先生的基于人类史与自然史相互交织的大历史观综述性著作!
《图腾艺术史》:我国著名民俗学者岑家梧先生的史前图腾艺术史著作再版!
《原始艺术》:澳籍德裔犹太人类学家莱昂哈德·亚当的艺术人类学经典著作中译本首次出版!
《艺术人类学》:著名人类学家罗伯特·莱顿所著西方第一部名为“艺术人类学”的学术专著!
《审美人类学》:荷兰审美人类学家范丹姆的西方审美人类学代表著作!
《国外艺术人类学读本》:一部国外著名艺术人类学家的经典理论文章汇编!
《王赓武谈世界史:欧亚大陆与三大文明》:一部立足于“欧亚世界史”叙事的世界史政治理论著作!
《文明进程与全球秩序》:一部埃利亚斯式全球文明秩序建构的政治理论与社会学著作!
《疾病与文明》:美国当代著名医学史家西格里斯特的医学史代表著作!
《企鹅全球史》:企鹅出版社传奇巨著“一部为新世纪写的新全球史”第六版全面增订!
《二战后的世界史:1945—2014年的世界历史》:常春藤高校国际关系史经典教材第六版中译本首次出版!
艾伦·麦克法兰“文明三部曲”:英国著名历史学人类学家对世界文明的体验、观察和比较!
《帝国、国际法与普遍历史》:一部全球视野下的政法文明和历史的学术随笔著作!
《帝国的重负:公元1539年至今》:一部“帝国”的政治概念与帝国发展史的政治理论著作!
《世界的四个部分:一部全球化历史》:一部近代早期伊比利亚全球史的集大成之作!
《干草堆中的恐龙:进化论和进化模式对人类产生的深远影响》:美国著名古生物学家斯蒂芬·杰·古尔德的知名著作再版!
《人文草木:16种植物的起源、驯化与崇拜》:一部图文丰茂的植物与人类文明小史!
《渐行渐远的马蹄》:一部马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形象、角色与遗产著作!
《希望之书:珍·古道尔谈人类的生存、未来与行动》:你中学课本上的自然学家为你揭秘人与自然的希望!


本号目前建有 蒙古内亚史群、中东史群、东欧-俄罗斯史群、古希腊罗马-西欧史群、南亚史群、中国中古史群(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史群、辽夏金史群,请添加群主或管理员简要说明来意(格式:某一领中亚史、蒙古史、游牧民族史、中东史、东欧史等+研究者 / 专业爱好者。例如:蒙古史研究者、世界史爱好者),群主或管理员会邀请您入群。

交流&书讯合作操作同上,请直接添加号主,并说明来意“交流或合作事项”

号主微信:qiu28269383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