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浪漫机器:拿破仑之后的乌托邦科学与技术》:一部用机械浪漫主义赋予机器生命的跨学科科学史著作!

中国科技出版社 蒙古史与元史学术兀鲁思 2023-09-19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所以部分关注本号的朋友无法在第一时间收到“蒙古史和元史学术兀鲁思”推送的消息。欢迎各位朋友按下面的方法简单设置,让本号继续为您在第一时间及时进行推送:

1. 关注并进入公众号后,2. 点击手机右上角“. . .”。3. 点击“设为星标”

这样您就可以及时收到本公众号推文

本号是一个以“蒙古史和元史”为主题的学术公众号,专注于蒙古史、元史、中亚史、内亚史和世界史的学术研究和资讯传播,主张在世界视角下跨学科、多领域建构新世纪的蒙古史与元史学术叙事研究!服务于高校科研工作者、本硕博群体和历史爱好者!


“ 本书追溯了科学仪器与工业机械的先进技术在19世纪初的发展与法国新兴观念之间的联系。不同于机械科学例证中的经典机器,19世纪后的机器不再冰冷,被赋予了与有机物相同的生命品质。他们的组织结构复杂、对环境敏感、反应迅速,且能够使环境发生改变。当时的新技术不是冰冷、死气沉沉、与生命和人类对立的,而是地球不断发展的产物,拥有生物一样的动态力量。艺术家和改革者将新机械视为创造新型的美和更和谐的世界的途径。







01

本书概况


《浪漫机器:拿破仑之后的乌托邦科学与技术》


原作名:The Romantic Machine: Utop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fter Napoleon

作者:〔美〕约翰·特雷希

译者:刘慧宁、石稷馨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品方:中科书院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页数:344页

开本:16开

装帧:精装

定价:128.00元

ISBN:978-7-5046-9665-6


作者简介

约翰·特雷希(John Tresch),英国剑桥大学历史与科学哲学博士,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和科学社会学副教授。2018年至今任伦敦大学瓦尔堡研究所艺术史、科学史、民间实践系主任与教授。曾在纽约公共图书馆、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伦敦国王学院等担任研究员。他的研究聚焦于从近代早期到现代科学、艺术和媒体中不断变化的方法、仪器和机构,以及学科、实践和宇宙学之间的联系。

著有《浪漫机器:拿破仑之后的乌托邦科学与技术》(The Romantic Machine: Utop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fter Napoleon,2012)、《夜之黑暗的原因:埃德加·爱伦·坡与美国科学的锻造》(The Reason for the Darkness of the Night: Edgar Allan Poe and the Forging of American Science,2021)。参与编著《技术参考书目:数字时代的人文主义实践》(Bibliotechnica: Humanist Practice in Digital Times,2018)、《普遍知识的美学》(Aesthetics of Universal Knowledge,2017)。


内容简介

本书追溯了科学仪器与工业机械的先进技术在19世纪初的发展与法国新兴观念之间的联系。不同于机械科学例证中的经典机器,19世纪后的机器不再冰冷,被赋予了与有机物相同的生命品质。换句话说,他们的组织结构复杂、对环境敏感、反应迅速,并且能够使得环境发生改变。它们被认为是渐进式创新的产物,与前达尔文理论家所描述的进化过程非常相似。特雷希认为,这个时期的机器是独一无二的,能够作为技术手段和富有想象力的模型来解决社会问题,对个人和集体的需要作出反应。


编辑推荐

★19世纪后的机器不再冰冷、纽约博物馆年度最佳图书

★本书追溯了科学仪器与工业机械的先进技术在19世纪初的发展与法国新兴观念之间的联系

★这是一本关于过去的书,也是一本关于未来的书。它着眼于工业革命之初的一个时期,那时的新科学和新机械正在改变世界。在欧洲文化中,这也是一个新哲学和新艺术的时代,人们关注活的自然、感受和美学,这被称为浪漫主义。《浪漫机器》表明这两者是紧密相连的。许多思想家认为,当时的新技术不是冰冷、死气沉沉、与生命和人类对立的,而是地球不断发展的产物,拥有生物一样的动态力量。同样,艺术家和改革者将新机械视为创造新型的美和更和谐的世界的途径。


名家推荐

《浪漫机器》是一部大胆的跨学科的科学史作品,它为我们重新诠释了浪漫主义。经过对政治、道德、美学和认识论的多重考量,特雷希认为19世纪早期的机械浪漫主义者拒绝将人类对自然的掌控作为科学的目的,而是认为有限的规范和可持续的共存才是科学的目标。

——简·戈尔茨坦,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

特雷希将“浪漫与机械主义的并行”描述为“天体的相合”,亦是科学、自然与哲学的美妙结合。

——简·本内特,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人文科学教授

目录

第一章  引言:机械浪漫主义

第一部分  探索宇宙统一性的装置

第二章  安培的实验:一种宇宙实体的轮廓

第三章  洪堡的仪器:甚至工具也将自由

第四章  阿拉戈的达盖尔摄影:劳动知识论

第二部分  造物与变形的奇观

第五章  恶魔的歌剧:奇幻的生理唯灵论

第六章  畸形动物、机械人、魔术师:花园里的自动机

第三部分  人间天堂的工程师

第七章  圣西门式引擎:爱与转化

第八章  勒鲁琴键式排字机:人道的器官发生

第九章  孔德的历书:从无限宇宙到封闭世界

第十章  结论:浪漫主义机械身后的故事注释致谢


02

本书致言

致中国读者

这是一本关于过去的书,也是一本关于未来的书。它着眼于工业革命之初的一个时期,那时的新科学和新机械正在改变世界。在欧洲文化中,这也是一个新哲学和新艺术的时代,人们关注活的自然、感受和美学,这被称为浪漫主义。《浪漫机器》表明这两者是紧密相连的。许多思想家认为,当时的新技术不是冰冷、死气沉沉、与生命和人类对立的,而是地球不断发展的产物,拥有与生物一样的动态力量。同样,艺术家和改革者将新机械视为创造新型的美和更和谐的世界的途径。

如今的世界在技术和机械的影响下面临着更多挑战。回顾19世纪初,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思考和看待科学和技术,也许会有助于我们创想一个更宜居的未来。在今天的欧洲和美国——我相信中国也如此——人们高度重视科学和技术,认为这是未来社会最需要投资的领域。通常,人们对科学的印象是一种简化的世界观:它被视作我们从客观距离观察和操纵的无机物质和固定机制,一种与人类相对的外部事物。

我认为这种只强调观察、理性和效用的做法是危险的。首先,它在美学和精神层面非常局限。它忽略了自然的本质,忽略了人类的本质。气候变化进一步证明了狭隘的技术官僚和科技倾向的世界观具有危险。将自然视为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对待的外部对象导致了如此严重的后果,以至于自然的变化超出了我们的掌控,正在威胁着人类和非人类物种。其次,另一个证据是由科学研究支持的军事技术已达到惊人规模。暂且不说在用于毁灭的技术上投入如此多精力是否存在伦理和政治问题,当知识变成武器时,会在不同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形成危险的关系。

如果认为,我们应该回到一个科学技术不存在的时代,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那是无比荒谬的。这种回归黄金时代的怀旧想法,只是一种幻想,是天真的浪漫主义。与之相反,本书探讨了在工业现代化萌芽之初,人们是如何让科学技术与艺术、伦理和政治思想协同工作的。它们并非对立,而是以一种与人性和自然相关联的创造性的方式相伴相生。

我们如何才能使这两种处世之道——机械主义的与浪漫主义的——共同存在?我们能想象出怎样的未来,以使研究和发明能够在理解何为人类和自然的问题上达成整体性共识?19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的乌托邦思想与驱使我写这本书的乌托邦想法交相呼应。书的第一部分讲述了将浪漫主义应用于物理现实研究的科学家的故事;中间部分围绕着浪漫主义机械的公共景观和表演展开;最后一章展示了关于机械的全新思维方式:生长于大自然、与人类感官相连且自身具有创造性潜力的机械,如何引发了新的理解人类社会的方式、新的社会组织体系和集体行动,从而引发1848年的“工人革命”。

我们在这其中看到的一些乌托邦想法过于天真,甚至还有一些误导性;他们中的一些人坚信可不断改进,但事实证明这样的信念是草率的;他们的想法有时很怪诞,有时则很有趣。驱使他们付诸行动的整体愿景和雄心是将机械科学和技术与人类想象和感受视为同源,并设法将它们相结合,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这一想法在21世纪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感谢智慧柳团队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的耕耘,令这本书能与中国读者见面。我希望你们会喜欢19世纪初的巴黎之旅,那是一段与今天有诸多共同点的神奇的过去。

约翰·特雷希

2022年8月于伦敦





03

本书前言

绝对与居间

我们使用的机械种类,与我们对自然的认知及认知方法紧密相连。当机械和我们对机械的理解改变了,自然也会改变,同样,我们的知识观也会改变。现代科学的主流形象有赖于几种典型的“古典主义机械”(classical machines):天平、杠杆和时钟。这些机械暗含着的自然是稳定的、固定的,由离散的物质点组成,受制于数量有限的力而处于平衡状态的性质;它们同时也暗含着一种知识观,那是一种超然的、非个人化的、无情感的客观性。这一形象在17世纪得到巩固,直至今日依然保有强劲的影响力,影响着我们思考科学是什么、科学应该是什么的方式。

在本书所考察的时期中,一种不同的科学形象(既是一种自然理论,也是一种认识理论)出现了,同时进入视野的还有一系列新型机械:蒸汽机、电池、高灵敏度的电气和大气仪器、改良版的印刷机和摄影机械,它们是“浪漫主义机械”(romantic machines)。与“古典主义机械”不同的是,人们认为它们是由灵活、主动的相互勾连而交织成的生命和非生命元素回路。这些新的装置伴随着一种对自然的新理解——自然是在生长的,其各部分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依存,且可以修改;同时伴随的还有一种对知识的新理解——知识是一种主动的、变革性的干预,人类的思想、感受和意图在其中,即人类的意识不可避免地在确立真理的过程中发挥着作用。

19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这种另类的科学传统在早期工业化的剧变中崛起。我关注的重点是其在巴黎的表现,许多人观望着巴黎来找寻新事物的迹象。1850年之后,古典主义的科学形象再次占了上风;即便到今日,我们仍在很大程度上理所应当地认为,只有主体和客体之间有着根本的分割,自然被化约为离散、可预测的机制时,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知识。不过,被我称为机器浪漫主义(mechanicalromanticism)的另一种观点,对物理学、演化论、社会科学、大众娱乐、现代交通和通信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催生了1848年革命。本书重建了这一被忽视的自然和知识理论,或许可启发试图重拟机械、知识和地球之间关系的人。

没有人比奥诺雷·德·巴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更好地捕捉到这种新思维方式的戏剧性和高风险,他将《人间喜剧》(The Human Comedy)——他那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小说称为“社会的自然史”。他在1834年的小说《绝对之探求》(The Quest of the Absolute)中塑造了一个人物巴尔塔扎尔·克拉斯(Balthazar Claës)。克拉斯在巴黎跟随化学家拉瓦锡(Lavoisier)受训;在回归杜埃的舒适家庭生活后,他接待了一位神秘的波兰访客——以现实中的数学家、发明家和神秘主义者霍恩-弗朗斯基伯爵(Count Hoëne-Wronski)为原型——伯爵向他揭示了“绝对”的存在。这是物质和生命的始基:“第一因,是自然界一切现象的关键……宇宙万物的最后一词。”

克拉斯入了迷。他即刻将精力和财富投入有关这一始基的分离和对照实验。他每日每夜都在阁楼实验室里度过,身边围绕着看起来有些吓人的金属和玻璃机械,使用从巴黎运来的稀有物质做奇怪的实验,用伏打电池组和太阳的光热来驱动。他的妻子向他追问巨额钱财为何不翼而飞,他向妻子保证,一旦获取了“绝对”,财富都将不再重要,因为对物质和生命的掌控权将属于他。

“绝对”与古代炼金术士的原初质料差不多,能使物质结合,为动物生命提供动力,催生了人类思想。克拉斯解释道,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可以运用这一力量的最完美装置:

每当自然界完善了一台装置——它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目的,在有机体本性的系统中加入了三种不同的层级,即情感、直观和智力——这三者就会熊熊燃烧,火力大小与结果成正比。人代表智力的最高水平,作为装置,他却展示出近乎为创造力的东西——思想能力!与此同时,在自然界的动物当中,人是燃烧程度最强的,燃烧的效果通过人体中的磷酸盐、硫酸盐和碳酸盐显露,这些物质是可测量和分析的。这些物质不就是电流的活动、创生始基在人身上留下的痕迹吗?相比其他任何动物,电难道不是在人身上以更为变化多端的化合来显露的吗?人因吸纳了更多的绝对始基而具有更大的能力,这难道不是可以预期的吗?人吸纳始基难道不正是为了用其力量和思想创造一台更完善的机械吗?我对此确信无疑。

克拉斯的实验旨在模仿和改进人这一装置的电化学、新陈代谢和智能过程。他把人的生命定义为一种机械,一种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复制和控制的物质过程,这让他虔诚的妻子感到震惊:“该死的科学!该死的恶魔!克拉斯,你忘了吗?这就是让撒旦堕落的骄傲之罪!你在冒犯上帝!”然而,对克拉斯来说,妻子的眼泪不过是一种化合物。

在别的故事里,巴尔扎克表述了一些类似的理论,都是将电、热、光、磁力与生命、思想联系起来;他声称,意志可以重新配置、放大、导引这些“不可度量的”流体。巴尔扎克的理论借由克拉斯等人物[包括天资早露的斯维登堡哲学家路易·兰贝特(Louis Lambert)和不幸的作曲家冈巴拉(Gambara)]化身为故事,它们与当时的科学思想紧密相连,这是有充分理由的。巴尔扎克创作《绝对之探求》时,住在巴黎天文台旁边,经常与以下这些人共进晚餐:天文台台长弗朗索瓦·阿拉戈(François Arago)、他的弟弟艾蒂安·阿拉戈(Etienne Arago,剧作家和政治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费利克斯·萨瓦里(Felix Savary,阅读并纠正巴尔扎克的手稿),以及给巴尔扎克打造了一副“神圣的观剧眼镜”的光学技师。‘克拉斯被视为混合了弗朗索瓦·阿拉戈的性格、相貌和电磁学先驱安德烈-马里·安培(André-Marie Ampère)的一些特点(如神迷意夺、心不在焉);安培的儿子是一位著名的文学批评家。

与这一时期的许多其他科学家一样,阿拉戈和安培对这些“仅能通过效果知晓的实体”(即电、磁、热和光)之间的关系非常感兴趣。它们的物理力量如何能被量化或投入使用呢?它们如何相互影响?它们是不同的流体,还是在某种底层介质或以太中的振动运动?如果是后者,那周围环境的本性是什么?它如何与更易掌握的物质互相作用?不只是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被这些问题所吸引。在19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医生和解剖学家再次研究了动物磁流,即催眠术。一些人将导磁体对病人的影响归因于流体的传导,另一些人归因于以太的振动,还有一些人归因于大脑血管和液体组织的变化。对解剖学家来说,研究清楚微妙的流体非常重要,因为一个有机体的生命取决于构成其环境的气体、光、热、电和磁的平衡。拉马克(Lamarck)的追随者把这些现象理解为有机体产生和变形的关键;个体数量的变化,或其他营养来源的减少,会逼迫有机体习得新习惯以便生存。使用某些器官,同时减少使用其他器官,将改变一个物种的整体特征,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催生新的器官;这些变化将被后代继承。

巴尔扎克称自己的作品为一部“社会的自然史”,由此读者会注意到他对构成人类环境的元素做了描述:场景、服装、激情、策略和塑造人类生活的各种作用力。例如,《绝对之探求》仔细分析了构成杜埃社会的社会关系和物质元素(郁金香、绘画、银器)之间的平衡,并表现出克拉斯的痴迷了打破这种平衡。巴尔扎克的巴黎小说是那个时代的珍贵文献,记录了当时的沙龙、会客室、办公室、音乐厅和工作坊,以及居住在这些地方的各类社会种群。他的环境概念超越了墙纸、织物、背景幕布和场面调度的范围,囊括了那些成为最被关注和迷恋的科学事物的化学和物理成分。在《高老头》(Le père Goriot)中,他写到产生“公寓气味”的气体的精确成分组合,通过嗅觉的方式证明了环境是如何影响公寓居民的生命历程的。《人间喜剧》的前言中,他赞许地引用了拉马克的支持者若弗鲁瓦·圣伊莱尔(Geoffroy Saint-Hilaire)的理论,来描述流体在有机体内引发变化和进步的作用。

从更宽泛的角度说,巴尔扎克的前言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有机体如何攀升生命的层级,日臻完美。他笔下主人公对于自己人生的规划——为谋求社会地位、财富、爱情、艺术成就或启迪——表现出了一种普世愿望。用自然史的话说,巴尔扎克的核心问题涉及适应和控制。人通过什么方式掌控环境?人如何改变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对巴尔扎克来说,一切都取决于集中和引导意志的能力。巴尔扎克本人的言行也依从这一信念,他旺盛的创造力依赖于禁欲和高浓度咖啡,他认为生命力量、精神力量受身体变化的支配。他这些以巴黎为背景的小说表现了人物为了在政治和社会的尔虞我诈中占上风,如何精心编排自己的想法、姿态、言语和服饰。类似的,他在《冈巴拉》(Gambara)中描述了作曲家要实现超凡的音乐效果,需要怎样精确的实验装配,这既包含物质,也包含精神——定制的乐器、精确定量的酒精。

在《绝对之探求》中,克拉斯的科学仪器让他得以接触和操纵自然界的隐秘源泉,且让他心怀希望有天能将其完全掌控。不过,就如巴尔扎克笔下的许多阴谋家一样,克拉斯经历了悲剧性的反转,他的研究充满了讽刺。当他陷入狂躁时,他持续看见同样的幻象,有人不断地对他说:做“机械地”运动(move mechanically)——这个副词在书中没有再用于其他人物。8克拉斯用于祛魅世界的科学机械,却将他自己俘获和机械化了。他的女儿在他的实验室中撞见他“几乎是跪拜在机械前”,当时机械正同时连通着阳光和伏打电池的电力——这一幕被视作一种疯狂和偶像崇拜的机械化的圣餐变体(mechanical transubstantiation)尝试。”在最后残酷的最终幕中,克拉斯灵感突降,他终于掌握了那个秘密,并为之献出生命。他感叹:“我发现了(Eureka,希腊语)!我找到它了!”他还未能分享他的发现便死去了。他的命运堪比冈巴拉,冈巴拉宏伟崇高的歌剧演出,对他的听众来说不过只是刺耳的噪声。克拉斯也好似画家弗伦霍夫(Frenhofer),他耗费一生的“无名杰作”,在旁人眼中不过是一团高深莫测、晦涩乃至无意义的笔触。

巴尔扎克担心自己会有相似的命运:他出于宏伟构思的作品,可能因意志过剩、走火入魔、方法不当而不被理解,收获沉默。巴尔扎克在1837年至1843年写就的大作《幻灭》(Lost Illusions),阐明了新闻界和印刷品所具有的矛盾力量。在一个层面上,该书通过对造纸历史和编辑部的详细描写,以及对作者分秒更新的新想法的叙述,将印刷作为一种技术来介绍;在另一个层面上,印刷品现身为一种变革的力量,可以让女演员化身传奇,也让天真、优柔寡断的主人公吕西安·德·鲁本普雷(Lucien de Rubempré)飞黄腾达,又疾速坠落。巴尔扎克充满爱意地追踪这位从外省来的“伟人雏形”,他正试图利用所有可用的工具来征服首都—一出众的天赋、纯真的魅力、纨绔子弟的伪装、不稳定的伙伴的帮助,最重要的是他的言论,印刷媒体正广泛传播他的言论,但他却发现自己被卷入了新闻业的诡辩沼泽中。宣传、炒作和批评的力量击打在吕西安身上,他将这些变为自己的工具,由此重获新生;但当这些工具再一次针对他时,他又身败名裂。巴尔扎克一次又一次地揭示了他笔下的人物为掌控环境而融合进自身的仪器、工具或“器官”——毒药、艺术工具、社会谋略或用法奇特的乐器和科学工具——是如何反作用于他们的使用者的。

重要的是,《幻灭》也以令人敬佩的、浮光掠影的笔触描绘了一些小人物,他们与巴尔扎克的自毁主角们有着同样的科学、哲学和艺术追求,但是他们的事业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辉。他们是“小团体”(cenacle)的成员,这是一个非正式俱乐部,定期在索邦大学附近聚会。成员们最初欢迎吕西安加入他们的高尚团体,尽管他们预见到他会堕入新闻业的地狱。其中两名成员显然是以巴尔扎克在19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认识的人为原型。他们都曾是工业先驱圣西门(Saint-Simon)的追随者:一位像是巴尔扎克的朋友菲利普·比谢(Philippe Buchez),他是一位外科医生和共和主义者,创立了一门新的“历史科学”,这最终催生了天主教形式的社会主义;另一位似乎以皮埃尔·勒鲁(Pierre Leroux)为原型,他是一位印刷商和编辑,他将若弗鲁瓦·圣伊莱尔的自然史改编为一种新的“人类宗教”,将科学、技术和艺术汇编为一幅对民主的自组织社会的愿景。“

导致巴尔扎克的许多主人公走向悲剧结局的自私和狭隘,在这群理想主义者身上并没有出现。但他们也如那些主角及巴尔扎克本人一样,试图创造和控制能让他们在存在的层级上攀升的工具。对这些改革者来说,这种愿望意味着投入感受、动力和智力,致力于使人类的联系更紧密、竞争更少,以保证人类的可持续性和环境的繁荣。他们的工具包括物理学、生产工具和交往媒介。尽管“绝对”可能超越了直接经验的可能范围,但通过重组心灵与世界之间的空间一一环境,即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中介——人类有可能接近它。

巴尔扎克活跃的时间——从复辟的最后几年至七月王朝的倾覆——与本书的时间段相吻合。他认识其中的许多中心人物,在巴黎的沙龙、办公室、印刷品和街道上,与他们交织在一起。他的探索和他描述的探索,与本书叙述的事业非常相似且相互交叉。他书中的主人公,即使在探索新机械和理性科学以了解环境并进行回应时,也在深深痴迷于浪漫主义的激情、神秘的幻想、不确定性和执着态度。这些个体试图将各种工具精心编排以重塑环境,这改变了社会和他们自己。他们以各种方式瞄准着“绝对”——无论是作为始基、包含万物的整体,还是心灵与世界的统一——即使不少人已注意到知识和行动的内在局限,以及人类不可能触及其身处的环境之外的点。正如巴尔扎克的朋友、早期的女权主义作家乔治·桑(George Sand)所写:“屡次探求‘绝对’的巴尔扎克,在他自己的作品中几乎就要找到这一此前未知问题的解决方法了:一部彻底的虚构作品呈现一切真理。”巴尔扎克、桑和他们的同伴,致力于将现实总体编织为虚构,其中同时彰显着科学、艺术、技术和政治特征。为此,他们想象、建造并融入了浪漫主义机械。





04

本书引言

机械浪漫主义

无望的浪漫派和无心的机械派

浪漫主义和机械主义都对近现代世界做过定义。一方面,创造者、梦想家和自然爱好者面对顽固的实在论者和理性化派,或是正面对抗或是小心躲避;另一方面,技术爱好者、官僚和科学原教旨主义者,严令禁止情感、个性和幻想出现在自然研究这项严肃的工作中。在这场不断以新形式上演的战斗中,也许你已经支持了呼吁更多创造力和自发性、反对机械化和标准化的声音;又或者,你已经赞同了优化数据和技术方案、更新设备、苛求理性、反对迷信和感性的提议。

又或者,你可能将此视作一个虚假的对立。若是如此,你可能会对本书的主角们一见如故。那是1848年前的巴黎:彼时彼地,浪漫主义的愿景塑造了机械科学和工业,新的发现和装置强化了人们对有机体和艺术的想象。在纷繁又重叠的事业中,情感和审美经验具有与技术和理性同等的重要性。个人和整个浪潮都以此为己任——借助新机械改造社会和自然界。

我们对浪漫主义和机械主义之间的对立已相当熟悉,这部分归功于20世纪上半叶的观念史作品,如洛夫乔伊(Lovejoy)的《存在巨链》(The Great Chain of Being)和怀特海(Whitehead)的《科学与现代世界》(Science and the Modern World),尤其是后者的关键章节“浪漫主义的反作用浪潮”(The Romantic Reaction)。这些有影响力的作品称,浪漫主义带来了一种对自我的新构想和新经验,它强调情感、表达、审美和有目的的行动。浪漫主义认为,整个自然界由一种底层的生命力和多种原型形式统一起来。人类本身是大自然持续成长和发展的一部分,这体现在艺术和哲学天赋产生的创作。人类的想象力和觉知在塑造现象和创造“第二自然”里发挥了积极作用。艺术和哲学促使观众超越个人意识,参与到更广泛的整体中。政治本身成为一门艺术:国土、语言和血统融合为一体,为民族主义和充满活力的世界主义奠定了基础。

浪漫主义纷繁且有时相互矛盾的多种倾向,时常以一词概况:有机体论(organicism)。浪漫派运用与生命过程相关的概念——生长和整体论、循环因果,及两极间具有生产性的斗争与和谐——来形容诗、人、国家和宇宙的特点。直白点说,有机体论这个词被定义为机械主义(mechanism)的对立面。18世纪末,聚集在耶拿的德国思想家提出了这一对立,此后它影响深远,主导了后两个世纪的大部分智识生活。由于浪漫主义拒绝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反对冷漠、碎片化的科学和工业秩序,它被定义为“那一显然注定要失败、被我们这个时代抛弃的尝试,它试图识别主体与客体,调和人与自然、意识与无意识”。“无可救药的浪漫”(hopelessly romantic),我们用这样的话形容那些希望生活像小说(英语为novel,法语为roman)一样的人,那些幼稚地沉迷于强烈激情、无法妥协于严酷现实和常识的人。如果说浪漫主义关注生物的心、精神和生命脉搏,那它便也是理性、物质和机械的敌人。

人们认为机械和机械主义的推动者相较于浪漫派的区别在于,他们致力于超然和理性地分析大自然的客观特性。他们反对推崇个人自由,坚持囊括一切的决定论;反对怀旧地逃回自然中去,不断地进行人为改造;反对有机整体论,进行分析和化约。许多阐释者称,这一切都是有益的。举个例子,科学史上有一个反复出现的假设,即衡量一个领域的进步,可以依据其现象被“机械地”处理的程度(这意味着摒弃目的论和形而上学),以及其程序通过机械算法或可重复实验来执行的程度。这种对科学进步的叙述,与通过机械的使用状况来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观点相重合。

不过,虽然“没人性”使得机械成为进步的标准和国家治理的模型——理应整齐划一、效率至上、缺乏情感——但这也让机械成为众矢之的。一台机械没有感受,没有灵魂;它缺乏生命特有的生长、灵动和自由。机械科学在分解和分析、拆分和区分中进行;它杀死它的研究对象。由此,一系列对立生成,那些哀伤于世界幻灭、彩虹消散的人,正面遭遇了另一群人,他们坦然接受由事实、规则和客体构成的真实的成人世界,浪漫主义与机械主义的区别见下表。


浪漫主义

机械主义

情感,意志,激情

理性

精神

物质

感觉,趣味,感受

质量,运动,数量

道德的、个人化的自然

不分道德的、非个人化的自然

自由

决定论

整体(综合)

部分(分析)

回溯的,怀旧的

进步的,向前看的

有机体

机械

▲浪漫主义与机械主义的区别


在这一断层面发生了无数的文化和学科碰撞——从“感性的分离”(dissociation of sensibility)和“两种文化”,到“科学战争”。然而,即便这一对立作为对特定智识争论和姿态的描述已足够准确,但它模糊了现代性(modernity)的智识和政治景观的重要特点,让我们既误解了浪漫主义,也误解了机械主义,以及两者交织的多种情况。

本书中探讨的诸多相似案例集中于一个关键背景:处于一位拿破仑倒台后和另一位拿破仑上台前的动荡过渡期的巴黎。彼时,涉及技术影响的争论正处于文化和政治生活的中心。一些人对机械表现出谨慎态度甚至是敌意,而另一些人则欣然欢迎;其中不少人的态度和观念与浪漫主义相关。机械被用作外化自我和表达自我的辅助物,它引入了潜在的力量,实现了隐蔽力量之间的转换;它可以被用作创造新的整体及有机秩序,重塑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让自然本身焕发新面貌。浪漫主义主题指引着众多科学领域的研究,这从科学界对发展、转化和变形的持续兴趣可以看出;也可见于人们对现象作为心灵与外在对象之间的界面的反思,对知识的审美、情感和主观方面的新关注。与此同时,艺术作品和流行文化景观运用精巧的新技术,制造出强烈的情感和逼真的效果,它们常以科技的造物力量为中心主题。很多时候,机械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相遇,引发了对政府制度、劳动成果的分配以及人与地球的正确关系的彻底的重新想象。我称为机械浪漫派的个体,他们组成的松散联合体,并不将科技视为人类的敌人,而是视作创造“第二自然”不可或缺的成分——既是工具也是行动者。

这些不同项目的共同点是着迷于多变的、无重量的、不可见的流体,而这种“不可度量者”(imponderables)又与“环境”(milieu)的概念密切相关,即围绕有机体并构成其“生存条件”的物质的总和。在英语中,该术语主要指社会环境,但在本书论及的法语文本中,它也有着与生物学、空间位置和物理学相关的含义。18世纪后期,创造了“生物学”(biology)一词的让-巴蒂斯特·拉马克(Jean-Baptiste Lamarck)在谈及环境时,指的是维持和促进生物转化的物质元素,包括光、热、电和磁。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的世界环境(environment)地图,巴尔扎克的“社会自然史”,以及沙龙、报社和剧院包厢的“生理学”(physiology)中,环境都是中心概念。虽然环境一词是在生物学中发扬光大的——它是20世纪的“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和周围环境(umwelt)概念的前身——但乔治·康吉扬(Georges Canguilhem)将其起源追溯至经典力学,尤其是牛顿关于以太(ether)作为光的传播介质的概念。因此,环境具有双重的空间含义:它指个体周围的维持其生命的包裹圈(类似于它的近义词atmosphere),也指(牛顿意义上的)线性辐射,是连接两个实体的空间——“mi-lieu”,即“之间的地方”。因此,它既是连接也是分离的术语。此外,因为它既用于物理学的流体和以太,也用于有机体的营养环境,所以它是各科学领域之间的一个连接点;这些领域因专业化而离散了。再有,环境越来越成为改革和转型事业所关注的层面。这种方法下,人们不直接作用于有机体、个人或社会以图改变,而是改变其周围环境。

拉马克还有个著名的论点:环境的变化会导致有机体养成新的习惯以满足自身需求。器官的使用或废弃会改变它们的大小和构造,甚至引发新器官的产生——若弗鲁瓦·圣伊莱尔在19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阐述了这一观点,自然哲学家洛伦兹·奥肯(Lorenz Oken)的器官发生(organogenesis)概念也支持了这一观点。本书将表明,19世纪上半叶自然构想的决定性转变扩展了这种自然生产和适应是持续过程的观点,加入了人类技术:机械和工具被视为改变人类与其环境的关系的新器官。在最广泛的层面上,我们或许可以称为技术拉马克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类工业是地球自身发展的一种自然表达。

人们认为一种发展律在发挥作用,它不仅影响有机体,也影响地质构造、政府和思想;这种对自然和社会的历史性的——甚至是演化性的理解,其最广泛的框架由“星云假说”架起,该假说将太阳系的起源描述为一团星云气体的不断凝结。地球上,人类在多个层面参与这一发展:改造景观和改变自然的物质秩序;构建和排列现象和概念;以及感知、概念化和想象的活动。在这其中的每一个层面,自然的改造都得到了机械的支持,这削弱了自然与人工之间的二分法。新的工具和机械在理论中成为人类感官和意图的延伸,作为心灵和世界之间的流动中介,及社会的纽带;它们作为变革性的,甚至可以说是崇高的装置出现。这些装置并不是科学与艺术两极分化的基础;其实正相反,它们在艺术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之间激发了强烈的共性甚至认同感。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浪漫派天才在巴黎风生水起——他们身边围绕着机械。

因此,本书后面的章节将追溯一系列密切相连的变革。机械的形象发生了转变,从平衡的、非人的发条装置,转变为以蒸汽机等转化和变形技术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机械”。机械主义和有机体的概念以多种方式融合:机械过程被视作有机目的论的工具;人类技术创新体现了自然的发展;装置和机械与人类的行为、意图和知觉相融。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一种新的自然概念出现了,它承认自然不仅有历史,而且会被人类技术改变。一种新的知识论也出现了:观察者的感觉器官和内在能力在现象构成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它们就好像观察和实验装置一样。如近期对科学理想的讨论所指出的,认识论有伦理维度:此处涉及的许多思想家提出一种又一种伦理学,旨在通过联结——与其他人、与自然的其余部分、与机械的联结——实现自由。最后一点,这些形而上的、认识的、伦理的转变,激发并引导了新的政治方向:在其中,一种激进的共和主义及现代社会主义诞生了。

简而言之,这些多样的事业中,一种新宇宙论出现了,它对自然领域、社会秩序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一种新的构想。在追溯这些多样转变的过程中,我的叙述重点不在虚幻的时代精神或认识,而在行动者向自己和同时代人展示宇宙秩序的确凿、具体的方式。他们创造了许多宇宙意符(cosmograms)——文字、图像、数字、歌曲、故事或纪念物集结而成的、用以表达整体宇宙秩序的物质组合。这些不同规模和流派的工艺品,以不同材料表现;有些旨在忠实地再现世界的本来面目,另一些则作为命题、路标、锚点,甚至是讽刺笑话,指示着世界应该是怎样的。我将讨论的例子包括安培的科学分类法、洪堡的自然观、格朗维尔(Grandville)的《另一个世界》(Un autre monde)、圣西门的神庙、勒鲁的人(L'humanité)和孔德的历书。尽管这一时期的宇宙意符反映了其创造者的独特生活经历和意图,尽管它们因学科通用要求而各异,但这些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坚称自然是受人类改造的,且机械将在自然的发展中发挥核心的且积极的作用;每一个人都表现出一种依据具体历史情景下的、基于当前的观点:为了集中和组织人类活动、改造世界,宇宙的所有部分必须聚集在一起,在一个位置上得到表现。

巴黎,转化之中心

要研究浪漫主义和工业化的交织,法国似乎是最不可能的地点。毕竟,就是在这里,启蒙运动最极端的倾向占据了上风,对信仰和传统的夸张反抗导致了血腥的革命暴行;法国的邻国常将其视为唯物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中心。这种革命性的态度在拿破仑当政时更是得到强化;拿破仑是一名炮兵工程师,曾获选国家科学与艺术学院数学部院士。相比之下,德国通常被视为浪漫主义运动和重要科学技术发展的源头。英格兰也在工业革命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其浪漫主义诗人塑造了我们对这场运动的看法。要探索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技术、科学和社会改革的交叉点,在其他国家背景下也可以获益良多,例如,可关注约翰·里特(Johann Ritter)、洛伦兹·奥肯、诺瓦利斯(Novalis)、威廉·韦伯(Wilhelm Weber)和弗里德里希·谢林(Friedrich Schelling)、汉弗里·戴维(Humphry Davy)、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和玛丽·雪莱(Mary Shelley);又或者,约瑟夫·亨利(Joseph Henry)、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塞缪尔·莫尔斯(Samuel Morse)和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

然而,在巴黎出现的浪漫主义-机械主义融合既独树一帜,又具显著影响力。对于卡尔·马克思、瓦尔特·本雅明,及许多历史学家和历史中的行动者而言,巴黎的艺术、政治和智识生活都是现代性的模范和先锋。正是在这里,现代政治的关键范畴和概念建立起来——从个人主义和社会主义到“工人阶级”;也是在这里,先锋艺术的概念形成;还有文学、新闻和科学领域的新大众景观、商业消费形式和畅销出版物生根发芽;划时代的科学和技术诞生,这包括电磁学、摄影、定量实验的物理学和生物的演化论,以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证主义哲学。

在1820年的法国,与浪漫主义意识的觉醒正好同时进行的是,人们逐渐认识到工业化的政治重要性,及科学在工业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滑铁卢战役表明,法国在数学和工程上的卓越表现并不能保证它能胜过英国海军的补给线和生产力。早在18世纪末,英格兰就已在工业中广泛应用机械和蒸汽技术,但法国直到拿破仑倒台后才开始,而且在复辟和七月王朝之前,都没有真正全情投入。拿破仑的审查官们也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外国著作的引进。因此,1815年帝国崩溃之时,伊曼纽尔·康德之后的德国文学和哲学新著作才涌入法国。巴黎的知识界一哄而上,希冀在技术和智识上追赶上邻国,他们有意识地努力奋进,想在现代感性中留下属于他们的独特烙印。新的期刊出现,旨在提炼和评论全球时事,为国内外的消费群体重构时事。

促使浪漫主义和机械主义在法国形成尤为广泛且具体的融合的还有两点。首先,法国的文化和政治生活都围绕着首都巴黎展开。这种特殊的集中化确保了各领域创新者之间可以进行频繁的面对面接触,催生了密集重叠的社交网络。在巴黎声色犬马的社交生活中,在杂志的纸页上,文学、政治、科学和工业圈子频繁接触和交流。在本书所涉及的时期,巴黎正在扩张,但以19世纪末的标准来看,仍然是个小城市,1820年的人口约为75万,1851年才刚好超过100万。这是在奥斯曼(Haussmann)之前的巴黎——这位第二帝国的规划者,设计了宽阔的林荫大道、闪亮的商店、餐馆和咖啡馆,这些如今成为这座城市标志性地貌的事物。传统的社会地理依然在这个城市有着强烈印记:圣日耳曼郊区主要是富人住宅;拉丁区聚集着学生、科学家和小商店主;而卢浮宫周围地区,逐渐蔓延至交易所的是政治和金融的权力场所。在右岸,圣德尼郊区和圣安托万郊区挤满了通常没有名字的狭窄街道,街上的住宅没有编号,这里及在19世纪以来被吞并的城市外围小社群,是工人和穷人的家。皮革、木工和冶金业的小作坊,及少数国家资助的奢侈品生产商[如戈贝兰的挂毯作坊(Gobelin's tapestry work)]占据了这些区域;在这个时期,许多这样的行业开始引进新的化学工艺和重型机械。不过,巴黎仍然小巧紧凑,不同社会阶层的成员可以在沙龙、阅览室、舞会和街道上碰见。此外,在不满声高涨之时,变革传统仍然坚挺:大众集会可以直接影响政策,人们可以设置街垒阻挡政府军队。当时的文学、批评、政治和认识论由戏剧隐喻主导,而在许多人看来,巴黎的生活就像一出大型戏剧,街道、沙龙和杂志的流动舞台上,全体市民都参与表演。

其次,法国的此段历史,让其历史轨迹有了超越国界的意义。遵循大革命时期法国演说家的普遍化倾向,朱尔·米舍莱(Jules Michelet)的《人民》(Le peuple)等作品将法国历史描述为世界历史。这一时期的不稳定,已由大革命时期的震撼事件预示:巴士底狱的攻破,路易十六的处决,从国民公会到督政府到执政府和帝国的蹒跚过渡,以及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的战败。拿破仑在这一年短暂复辟(百日王朝)后被流放,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八复辟,路易十八由英普联军扶持。


【相关书目】


感谢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科书院供稿授权!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即可查看本书的豆瓣主页本号推荐书目的版权归相关出版社或出品方所有,书讯由本号整理首次发布,其他学术公众号转发请注明原出处本公众号名称!欢迎学界友人转发,点个 “  ” 和 “ 在看 ” 以示鼓励!感谢支持!


往期精彩回顾一、原创系列文章2月末日小编有话说&本号往期推送合集!学术兀鲁思小红书开通,欢迎关注
蒙古史学家勒内·格鲁塞的生平及其国内著述蒙古史学家杰克·威泽福德的生平及其国内译著
蒙古史学家丹尼斯·塞诺的生平及其国内译著
“蒙古史与元史学人”豆瓣小组成立致辞!
走进海归瓷艺术馆,领略元代瓷器文化!友号“历史与考古研究”学术公众号开张,欢迎关注!
美国中古罗斯与金帐汗国史学者查尔斯·哈珀林小传
《俄罗斯与金帐汗国:古罗斯历史上的“蒙古冲击”》节译(一)
《俄罗斯与金帐汗国:古罗斯历史上的“蒙古冲击”》节译(二)
《俄罗斯与金帐汗国:古罗斯历史上的“蒙古冲击”》节译(三)《原始文献中14~16世纪的金帐汗国、哈萨克汗国、昔班尼王朝、奥斯曼帝国与蒙兀儿斯坦》:一部明代中国与内亚世界关系史新著!《库曼人和鞑靼人:前奥斯曼时代巴尔干半岛的东方军事力量(1186~1365)》书讯信息

中东文明史2023年新书预告最全汇总!

“走进神秘的中东”中东文明史联合书单!

《成吉思汗传:历史上最大帝国的创建者》微评与纠误!
《中国-哈萨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简评与纠误
《中国-塔吉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微评与纠误二、蒙古史、元史、游牧民族史、中亚史、内亚史苏北海:元代金帐汗国的建立及其统治《成吉思汗及其显赫家族》:一部成吉思汗后裔笔下的的成吉思汗家族史学术著作!
《明代吐鲁番与“大礼议”研究》:一部研究东察合台汗国与明朝关系的重要著作!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研究》:一部由鄂尔浑文回鹘碑铭探讨回鹘汗国诸领域的学术著述!《蒙古语人群的分子人类学溯源》:一部国内鲜见的分子人类学领域集大成的蒙古学著作!
《内蒙古区域游牧文化的变迁》:一部多维度论述内蒙古游牧文化变迁历程的学术著述!
《细读匈奴七百年 : 草原帝国的崛起与衰亡》:一部世界视野下的匈奴通史新著!
《匈奴帝国》: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匈奴帝国微型通史!
《鲜卑列国》: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鲜卑列国兴衰史!
《五胡史纲》:赵丕承先生历时30载撰写的我国首部五胡十六国专史!“东胡系民族资料汇编”:东胡、鲜卑与乌桓诸族的古籍史料整理著作4种出版!
《柔然传奇》:揭秘第三个草原王朝与《木兰辞》中神秘的草原游牧民族民族史学家马长寿先生及其民族史三种
《内亚渊源:中古北族名号研究》:一部中古北方阿尔泰语诸族政治名号制度研究力著!
《统一的前夜:东晋十六国与南北朝》:一部再现中国魏晋南北朝分裂与融合的巨著!
《吐鲁番出土文书新探(第二编)》:唐长孺先生110周年诞辰纪念论文专辑出版!
《于阗史丛考(增订新版)》:国内西域中古史与于阗史研究的经典著作增订再版!
《欧亚之门:乌拉尔与西西伯利亚的青铜和铁器时代》:俄罗斯考古学者所著的一部内亚原始时代考古历史学开拓性著作!
《神话与仪式:破解古代于阗氍毹上的文明密码》:我国著名历史语言学家段晴教授的一部重要的于阗“冷门绝学”遗著!
《从张骞到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十八讲》:一部图文并茂的丝绸之路中古史权威著作!
《西风烈:大唐与吐蕃的百年战事》:一部唐朝与吐蕃200年战史的历史科普著作!
“西藏历史文化丛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张云教授的吐蕃史与藏学研究著作2种修订再版
《宋夏战争:难以降服的西北强藩》:一部著作带你走进北宋与西夏的时战时和!
《古代高昌王国物质文明史》:法国西域考古学者莫尼克·玛雅尔的中古吐鲁番社会史著作再版!
《重走天山路:东天山吐鲁番古道考察与研究》:巫新华老师的吐鲁番考古学经典著作修订再版!
《突厥汗国》: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突厥通史!
“丝绸之路历史语言研究丛刊”:三部突厥学的历史语言学和文献学首创性著作出版!
《大辽王朝》: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契丹民族兴亡史!《铁与血的征战:大辽王朝》:一部契丹大辽王朝的历史通俗演义读物!
《塔吉克人:上古时代、古代及中世纪历史》:一部塔吉克人的五千年历史《哈萨克斯坦简史》:带你走进中亚的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经济法律制度概论》:一部研究哈萨克斯坦法律的新著!
《热土荒丘五十年:中亚考古回忆录》:一位优秀考古学家的成长往事!《万国来朝:<职贡图>里的古代中国与世界》:一部清王朝与周边地区及国家往来的彩绘记录著作!
六部中亚史好书:带你揭开中亚的神秘面纱
“丝瓷之路博览”丛书:一套专业且通俗的历史科普读物
迈克尔·普劳丁《蒙古帝国兴起及其遗产》
《元史学》:我国著名蒙元史学家李思纯先生的蒙元史学术经典代表作简体本出版!
《丝绸之路人文与艺术(第一辑)》:一部丝路人文艺术研究领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陌生人马可:意大利与中国的古今丝路》:一部意大利学者笔下的亚平宁半岛丝路简史!
《丝绸、瓷器与人间天堂:马可·波罗亲历的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文明史》:一部马可·波罗在丝绸之路上的伟大冒险的亲历与再现之作!
《从希腊到中国》:法国著名东方学家勒内·格鲁塞的东方学著作再版!
《新疆石窟艺术》:一部“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先生所著的系统介绍新疆石窟的通识读物!
《蒙古、安多与死城哈拉浩特》:俄国西夏学家科兹洛夫的一部研究起点著作!
《蒙古与唐古特地区:1870-1873年中国高原纪行》:俄国科学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的一部中国边疆生物学著作!
《忽必烈的终极密码》:一部专业且可读的元世祖忽必烈传记!
《中国史研究历程·元代卷》:我国首部蒙元史学术研究概况综述著作!
《元上都扈从诗辑注》:国内首部元代扈从诗的系统辑注著作!
班布尔汗新作《元与世界》
《解元:他们的元朝》:历史迷雾中的元朝争议
《最后的抵抗》:一部蒙古帝国艰难灭亡南宋史!
《大哉乾元》:一部通俗易懂的元朝史
《周清澍文集》:我国著名蒙元史学家周清澍先生的首部研究文集经典著作(附:责编手记&周清澍先生访谈录)!
《三事忠告》:元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的“政事论”&元代政治思想史的必读书目!
《宋辽金元史论》:宋辽金元史专家李涵教授的史学代表作出版!
《辽夏金元史:多元族群的冲突与交融》:蒙古内亚史新著台版出版&大陆版即将出版!
“南宋的最后暮光”:从开禧北伐的回光返照到保卫樊襄、崖山海战的终结!
《元文类》:元代重要的古籍与诗文总集校点本出版!
《元代文学通论》:一部元代文学研究的通观性、实证性与总结性巨著!
《元代文学散论》:元代文学研究成果的结集&《元代文学通论》姊妹篇!
《全辽金元笔记(第一辑)》:现存全部辽金元三代大型笔记文献总汇丛书出版!
《元曲三百首》:一部任中敏、卢前二先生选编的元散曲经典读本!
《元人散曲:蒙元的新诗》:一部赏析解读元代文学的灵魂——元曲的经典通俗著作!
《元代建筑雕塑史》:国内首部元代建筑与雕塑小史!
《元代科技史》:国内首部元代科技小史!
《元代绘画艺术史》:一部图文并茂的元代绘画艺术小史!
《艺眼千年:名画里的中国·元代卷》:一部从名画里见证元代中国的通俗作品!
《蒙古征服之后:13-17世纪华北地方社会秩序的变迁》:一部蒙元帝国重塑华北社会及其遗产的社会史里程碑著作!
《逐陆记2·中古卷:十字军东征与蒙古人西征》:一部蒙古时代亚欧世界的东西方文明战争史专业通俗著作!
《跨文化美术史年鉴1:一个故事的两种讲法》文摘:《伊斯兰中国风:蒙古伊朗的艺术》内容概览!
《跨文化美术史年鉴2:“欧罗巴”的诞生》文摘:元朝时期中亚丝绸设计的本土元素及其对意大利哥特式丝绸的影响!
《跨文化美术史年鉴3:古史的图像》文摘:欧洲的伊斯兰艺术:围绕着一件织物的讨论!
《来者是谁:13-14世纪欧洲艺术中的东方人形象》:首部蒙古时代西欧艺术中的“蒙古-鞑靼”印象艺术史研究著作!
《神风与铜钱:海岛日本遭遇世界帝国1268—1368》:一部海洋视角下的元日关系史著作!
《岛夷志略简注》:元代汪大渊的一部重要的中外交通地理志再版!
《京藏古道:基于元代北京至西藏古驿道研究》:噶尔哇·阿旺桑波所著的元代京藏古道及其驿站考察史!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一部元代地方行政体制与政区变迁史著作!
李致忠《中国出版通史(宋辽西夏金元卷)》
《海上丝绸之路的陶瓷:外销瓷如何塑造全球化的世界》:一部中国外销瓷与中古世界的贸易、技术和文化史图典著作!
《青花瓷的故事:中国瓷的时代》:一部近世世界的青花瓷跨文化交流史著作!
陈伟明《元代饮食文化散论》
周少川《独具气象:元代史学思想与史学成就研究》
李娟娟《元朝民间慈善活动研究》
《元代文献研究》:陈高华先生元代文献研究成果的系统结集!
《阿尔泰语系语言比较研究》:一部20世纪至今阿尔泰语系研究成果的系统综述!
《极简金代史》:一部用十个问题串联起的金代史“问题史学”著作!
《南天佛国:南诏大理佛教历史与文化》:一部中华文明视角下的南诏大理国社会文化史新著!
《元朝首任帝师八思巴》:陈庆英先生的元朝帝师八思巴传记著作修订再版!
《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西夏藏传佛教研究》:一部基于文本的党项族源与藏传佛教研究著作!
《西藏通史(典藏版)》:首部完整全面的西藏历史通史巨著精装典藏版出版!
冉热·阿旺旦贝坚赞《西藏王统世系·水晶鉴》:班玛更珠翻译的藏文通史典籍出版!
《拉卜楞寺建筑历史及文化艺术研究》:一部西藏拉卜楞寺建筑历史与文化系统研究著作!
《共同书写的历史:藏文史籍的中原历史记叙研究》:一部藏文史籍中的中原地区历史记叙专题研究著作!
《清代藏文法律文献选译》:一部西藏地方法律和宗教制度的藏文原始史料译集!
《乾隆时期宫廷唐卡装裱镶做研究》:一部清代宫廷唐卡制作的重要研究成果著作!
《卡尔梅克史评注》:伯希和的卫拉特蒙古史遗著修订再版!
《伊犁河流域额鲁特人托忒文文献荟萃》:一部研究卫拉特蒙古各领域的重要托忒文文献汇编!
董晓荣《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名物词汇研究》文献学著作出版!
“突厥学研究丛书”:《西方突厥学研究文选》和《欧亚草原历史研究》
《草原帝国准噶尔》:一部草原帝国卫拉特-准噶尔汗国的兴衰史!
《族群边界制定:制度、权力与网络》:著名社会学学者安德烈亚斯·威默的族群边界社会学奠基著作!
《琼崖古驿道:在文献与地图上重走千年“南方高速”》:国内首部海南岛古代驿道系统的学术考证史诗级著作!
《蒙古包建筑史:13至20世纪中叶》:国内首部全面系统的蒙古包700年发展史著作!
《蒙古包住居原型现代转译》:一部基于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的蒙古包住居原型转译著作!
三、欧美史《中国风:13世纪—19世纪中国对欧洲艺术的影响》:一部中国和远东文化影响的欧洲潮流艺术史!《希腊史纲》:一部古希腊史学家狄奥多罗斯所作的古希腊文明通史原典巨著!
《希腊史:从梭伦时代到公元前403年》:英国史学家乔治•格罗特巨著《希腊史》之精华&古希腊文明必读经典著作!
《古希腊人 : 从青铜时代的航海者到西方文明的领航员》:一部个性十足、生机勃勃的希腊文明演化通俗史!
《跨文化传播:赫拉克勒斯神话品析》:国内首部古希腊“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神话研究著作!
《古希腊文明的光芒》:一部赵林教授所写的古希腊文明全景巨著!
《在希腊:通往现代世界》:一部爱尔兰古典主义学者诠释现代欧洲的古希腊文明遗产的新著!
《雅典3000年:一座城市里的欧洲文明史》:一部文博视角下的前9~21世纪的雅典城市史!
《十二恺撒:罗马帝国的黎明》:一部剖析罗马12帝王历史行为动机的心理史学新著!
《奥古斯都大帝与罗马帝国:罗马盛世的奠基者、元首政治的创始人》:一本了解古罗马历史与奥古斯都显赫生平的优秀入门读物!
《神人之间:黄金时代的罗马皇帝》:一部罗马帝国早期的皇帝群像重磅力作!
《尤利安与晚期罗马帝国》:一部罗马帝国“理想君王”尤利安的历史形象深剖著作!
《罗马—拜占庭帝国嬗变与丝绸之路:以考古发现钱币为中心》:一部丝绸之路上的罗马-拜占庭钱币考古学新著!
《另一半欧洲史:罗马帝国覆灭后的欧洲》:法国史学家基佐的经典著作全新油画图文版!
《地中海战争史》:东罗马帝国普罗柯比所著查士丁尼大帝时代战争的原典著作!
《拜占庭兵法》:国内首部美国拜占庭史专家所著的拜占庭帝国军事艺术史译著!
《维京时代与英格兰:北欧勇士征服英格兰的传奇和历史》:一部牛津大学博士解读另类“维京传奇”之著!
《北极帝国:维京人500年征服史》:法国维京人史学家的一部维京人、维京世界与维京全球化历史叙事著作!
《挪威的故事》:美籍挪威裔学者博伊森的一部集传说、史诗与史实一体的挪威通史著作!
《维京不列颠:劫掠、征服、探索与传奇》:英国维京史学者的一部维京人塑造、同化与融合不列颠的史诗著作!
《哈利·波特与历史》:英国与斯堪地纳维亚中古史诗、神话与传奇文学的遗产!
《贝叶挂毯里的诺曼征服》:一部基于文物视角的诺曼征服英格兰史!
《金雀花王朝1215》:一部丹·琼斯《金雀花王朝》《空王冠》英国史姊妹篇著作!《爱德华三世》:国内首部英国中世纪史学家所著的英王爱德华三世权威研究传记译著!
《从记忆到书面记录:1066-1307年的英格兰(第三版)》:一部英格兰读写能力变化研究与社会史经典著作中译本首次出版!
《梦游进入新世界:12世纪意大利城市公社的出现》:意大利城市公社的诞生和发展与近代社会的萌生和转型!
《十字军东征:计划与组织,理性与信仰》:一部中世纪理性与信仰下的十字军运动形成史新著!
《中世纪人》:从6个普通人的生活见证欧洲的中世纪社会!
《传奇之地》:一部意大利学者基于历史与考古学对传奇地域的追根溯源著作!
《灿烂的再生:意大利文艺复兴三百年,1303-1607》:一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社会文化史著作!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与欧洲”联合书单:你之前可能错过的4部意大利与文艺复兴新著!
《哥伦布与大航海时代》:“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笔下的哥伦布个人及其时代!
《海洋征服者与新航路:哥伦布的四次航行》:劳伦斯·贝尔格林“三部曲”最后一部&哥伦布与他的地理大发现时代!
《麦哲伦与大航海时代:寻找黄金、香料与殖民地的环球航行探索史》:劳伦斯·贝尔格林的经典著作全新修订再版!
《亨利八世》:英国都铎王朝史学者J. J. 斯卡里斯布里克笔下的亨利八世权威传记著作!
《伊丽莎白女王与埃塞克斯伯爵》:英国传记文学家利顿·斯特莱切笔下伊丽莎白女王的爱恨情仇!
《伊丽莎白二世及其时代:女王的传奇生涯和她治下的英国世相演变》: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女王和她的家族成员!
《西班牙帝国:走向全球霸权之路,1492—1763》:一部基于全球叙事下多维度剖析的西班牙帝国史集大成之作!
《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帝国:一部西班牙史》:法国西班牙史学者的一部西班牙通史新译著作!
《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一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馆藏欧洲艺术文物的图典著作!
《国王的城市:查理二世与改变历史的伦敦》:国内首部英王查理二世时代的城市社会史权威译著&“查理二世三部曲”之一!
《论李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政治家马基雅维利的李维罗马史经典评论著作!
《英国史10讲》:一部日本学者笔下的英国社会历史的全方位通史!
《英国工业史纲》:一部英国经济史学家所著的英格兰中世纪至近现代的产业变迁通史!
亚当·斯密与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角逐:两部学术著作带你纵览英国与德国工业近现代化历程的异同!
《德国史10讲》:一部日本德意志学者笔下的德意志通史!
《时间与权力》:从“三十年战争”到第三帝国的德意志之路与德意志君主的抉择!
《法国史10讲》:一部日本学者笔下“独特”的法国通史!
《法国史信札》:法国浪漫主义史学奠基人奥古斯丁·梯叶里的法国史研究经典著作!
《法国史》:一部法国史学家皮埃尔·米盖尔所著的法国史经典通史著作!
《法国文明史》:一部了解法国古今社会和法国民族意识的经典通史著作!
《法国大革命史》:一部法国大革命同时代温和革命派学者所著的法国大革命史权威著作!
《意大利史10讲》:一部叙事明快凝练的意大利通史!《机会的捕手:安德鲁·杰克逊传》:美国首位“平民总统”安德鲁·杰克逊的首部中译本传记!
《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梳理当今世界纷乱来源,剖解“全球化”积累效应!
《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一部重新定义近代经济全球化的经典权威著作!
《规律简史:规律的族谱与规律的发现》:一部揭秘科学与社科规律的科普类专业著作!
《货币文化史Ⅲ:文艺复兴时期假币盛行与信任危机》:货币价值的新争议与欧洲纸币萌芽出现!
《货币文化史Ⅳ:启蒙时代货币泡沫与价值反思》:重新审视货币与西方经济新秩序雏形诞生的时代!
《货币文化史V:帝国时代殖民主义与货币大变革》:19世纪帝国时代的货币与现代社会!
《货币文化史VI:现代数字革命与货币的未来》:现代货币多元化转型与当代社会!
《1400-1900年欧洲诸帝国的法律与地理》:一部近世欧洲诸帝国基于地理形成的帝国法律空间的政治理论著作!《更大的不列颠:帝国与世界秩序的未来(1860—1900)》:构建更大的“盎格鲁-撒克逊政治共同体”的方案与实践的政治理论著作!
《书籍与文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人文景观》:国内首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知识社会”文化进化史研究著作!
春日的美好莫过于读书的诗意与鲜花的芬芳,你想要的诗意与芬芳这两本书里面都有!
《游说的故事:游说者与美国关税政策的制定(1816-1861)》:一部美国早期内部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之争的经济史新译著作!
《和平戛然而止:通往1914年之路》:“一战”的欧洲与世界历史的转折!
《中产阶层噩梦:1870—1930年的美国城市郊区》:一部剖析美国郊区居民对他人、市场和变革的恐惧与梦魇的契约历史著作!
《双标帝国:从独立战争到反恐战争》:一部揭示美国“双标帝国”矛盾现象背后根源的革命性著作!
《美国技术简史》《美国技术与社会》:两部美国科技史著作揭秘美国技术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茶叶、商品消费与社会”:三部近代欧美社会下茶叶的商贸史与社会史新译著作!
《科学巴别塔:西方科学语言史》:一部现代世界科学语言观念史著作&“科学巴别塔”概念的建构!
《大转型之前:从亚当·斯密到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一部西方古典经济学家群像集&古典经济学300年发展史著作!
《法国发明简史:14世纪至今》:国内首部法国史学家的法国近现代科学史译著!
《德国技术史:从18世纪至今》:国内首部德国科技史学家的德国近现代科学史译著!
《当货币死亡:魏玛德国赤字开支、货币贬值和恶性通货膨胀的噩梦》:一部魏玛德国怪诞恐怖的恶性通货膨胀史经典著作!
《西班牙科学史:失落的帝国》:国内首部西班牙科学史学家的西班牙科学通史译著出版
“国别科技史学术研讨会”暨“科学文化经典译丛”发布会通知(附:“科学文化经典译丛”已出全部书目)
《意大利科学史:细微处的精巧》:国内首部意大利科学史学者的意大利科学通史译著!《英国国家美术馆名画集》:匈牙利学者的一部13~19世纪欧洲馆藏绘画史著作!
《猫咪秘史:从史前时期到太空时代》:一部猫咪所著的喵星人征服世界战纪!
《焦土故事:全球资本主义最后的旅程》:一部揭秘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下人类发展前程与桎梏的社会学著作!
《万国争先:第一次工业全球化》:一部集全球政治、经贸、科技、军事多维度的工业时代全球史力作!
四、中东史

《在神圣和世俗之间:西亚城市带的交融与冲突(公元前7000一公元1922年)》:国内首部西亚城市演进史!

《生业与文明:中国南、北及西亚上古社会组织演进比较》:一部对比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演进的新作!

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国内新著好书三种!

《两河文明三千年》:一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通史著作!《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苏美尔人、阿卡德人、亚述人和巴比伦人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史!
《古代欧洲和地中海世界的艺术》:一部西方古欧洲与地中海世界的艺术史图典著作!
《青铜时代晚期的东地中海世界:以赫梯国家的引渡为中心》:国内首部赫梯帝国周边交流史的赫梯学研究著作!
《奢侈与邪恶:文明古国巴比伦的前世今生》:大英博物馆中东馆学者的古巴比伦考古与历史叙事建构著作中译本出版!
《古代西亚2000年》:一部由史料、文物与博物馆藏构筑的古代西亚2000年文明史著作!
《通天塔与空中花园:古巴比伦人的生活》:一部带你体验古巴比伦人日常生活的通俗科普读物!
《通往来世的冒险之旅:古埃及人的生活》:一部带你体验古埃及人生活点点滴滴的通俗科普读物!
《古埃及极简史》:国内著名埃及学者李晓东教授的古埃及文明专业科普著作出版!
《法老统治下的埃及》:“埃及学之父”商博良揭秘法老统治下的古埃及面貌的经典著作!
《古代埃及:从原初时代到波斯征服》:美国埃及学鼻祖布雷斯特德的埃及史著作中译本首次出版!
《牛津图坦卡蒙考古珍档》:一部纪念图坦卡蒙墓发现100年&埃及学200年的埃及学典藏新著!
《开罗埃及博物馆》:一部开罗埃及博物馆馆藏古埃及文明文物的图典著作!
《都灵埃及博物馆》:一部都灵埃及博物馆馆藏古埃及文明文物的图典著作!
《托勒密王朝货币史》:国内首部埃及托勒密王朝货币经济与社会关系史研究译著!
《美索不达米亚的遗产》:一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对外传播与影响史!《中东的王国和帝国》:一部从以色列王国到波斯帝国的早期中东文明千年史!
《古代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简史(公元前550—前330年)》:一部美国东方学者所著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多方位研究著作!
《安息王朝兴衰记:帕提亚帝国简史》:国内首部伊朗帕提亚帝国史著作出版!
《文学对民族记忆的重构:伊朗史诗«库什王纪»研究》:国内首部伊朗史诗《库什王纪》的学术研究著作!
《波斯札记》:北外伊朗学者穆宏燕教授的波斯文化与中波交流历史学术文集修订全新再版!
《伊朗细密画中的中国元素》:蒙古时代下的伊朗绘画艺术!
《伊朗学在中国》第四辑、第五辑:国内伊朗学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书苑撷英:阿拉伯地理古籍中的中阿海上丝路交往》:一部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古籍中的阿拉伯与中国交流史研究新著!
《黄金草原》:古代阿拉伯著名历史学家马苏第的经典著作台版出版!
《乌鲁伯格:撒马尔罕的天文学家》:帖木儿帝国君主乌鲁伯格的学者生涯!
《伊比利亚八百年:摩尔人统治下的西班牙》:一部英国阿拉伯学者笔下的伊比利亚半岛伊斯兰时代史的重磅新作!
《伊朗五百年》:从萨法维王朝到现当代伊朗《阿拉伯文化中的中国形象(四卷本)》:我国首部阿拉伯文明史一手文献跨文化研究著作出版!
《古代阿拉伯族谱学家及其著作提要》:一部古代阿拉伯族谱学家的古典阿拉伯史学文献研究集大成之作!
《丝路星辉:阿拉伯文学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国内阿拉伯语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汇编
《天堂的颜色 : 火药帝国时代的祖母绿》:莫卧儿、奥斯曼、萨法维三大帝国的挚爱!《波斯之剑:纳迪尔沙与现代伊朗的崛起》:国内首部波斯阿夫沙尔王朝与纳迪尔沙的历史传记译著!
《伊朗恺加王朝(1796-1926)政治经济学:社会、政治、经济及外交》:一部揭秘近代伊朗经济发展谜题的伊朗政治经济学著作!
《认识镜中的自我:伊斯兰与西方关系史入门》:一部土耳其历史学家笔下的伊斯兰历史观代表作
《帝国的伙伴:革命年代奥斯曼帝国的秩序危机》:“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的自救与抗争!
《土耳其、俄罗斯帝国与明代中国》:一部蒙古帝国衰落后 东方三大帝国的宏大比较史!《奥斯曼-土耳其研究:学术史的回顾与展望》:国内奥斯曼-土耳其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汇编!
《中东史》:一部美国中东史学者所著的经典中东地区通史著作最新版!
五、俄罗斯-东欧史

《古罗斯的哲学家形象》:一部11~17世纪的古罗斯的哲学、文化与历史译著!

《斯托雷平与俄国贵族》:一部20世纪初斯托雷平改革和俄国贵族转型历程的鲜见著作!

《欧亚角力场:黑海史》:查尔斯·金所著的一部东欧与黑海钦察草原历史著作!

《失败的融合:狄德罗、叶卡捷琳娜与启蒙的命运》:一段专制君主与启蒙思想家的奇闻逸事!

《到冬宫去:俄国君主制的登场与落幕(1754-1917)》:一部立足冬宫以小见大的近代俄国社会史新著!

《“东方问题”与巴尔干化的历史根源》:一部巴尔干半岛“东方问题”的历史、地缘与政治著作&奥斯曼、奥地利与俄国的角逐!

《加里波利:一场一战战役》:一部见证奥斯曼帝国博弈英法联军的一战史研究经典著作!

“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与民族精英的探索”:两部建构现代罗马尼亚民族的罗马尼亚史著作!

《俄罗斯油画300年》:一部1700年至今的俄罗斯艺术史新出版专门著作!

《苏联发明史:从1917年到1991年》:国内首部俄罗斯科普作家的苏联科学专题史译著!

《美苏科技交流史:美苏科研合作的重要历史》:国内首部美国科学家的美苏(俄)科技交流史译著!

六、南亚史《岛史》:斯里兰卡最古老的巴利文佛教编年史典籍中译本出版!
《大史》:斯里兰卡国宝级经典编年史文献典籍中译本出版!“古典语言丛书·语法系列”:拉丁语、梵语、巴利语的3种世界经典语法书英文影印版出版!《印度佛教中阿阇世王故事传统研究》:国内首部古印度阿阇世王的文献研究著作!
《犍陀罗:来自巴基斯坦的佛教文明》:巴基斯坦学者瓦利乌拉·汗的犍陀罗乌尔都文经典考古历史著作!(内有福利)
《印度拉贾斯坦邦博物馆》:一部印度文博艺术史学者所著的印度博物馆图典著作!
《选择与失落:巴克特里亚-印度河流域希腊化艺术中的文化意识与文化互动》:国内首部远东希腊化文明的艺术文化史著作!
《互动与交流:希腊化世界与丝绸之路关系研究》:国内首部亚欧世界视角下的希腊化文明研究著作!
《贵霜王朝货币简史》:国内首部中亚贵霜王朝货币史视角的通史著作!
“印度研究丛书”:我国南亚学术界的一部南亚文化史研究最新成果丛书!
《标准印地语》:一部我国印地语界大咖编写、印度专家审校的权威印地语教材!
《法国的印度学》:国内首部法国著名印度学家佛辽若夫妇的印度学研究著作中译本出版!
《丝路重驿:印度的再发现》:南亚文化史学者孟昭毅先生印度研究的一部代表性文化著作!
七、东南亚史

《泰国佛教史》:东南亚史权威段立生教授的一部泰国史领域新作!

《新加坡与海上丝绸之路:1300—1800》:国内首部基于历史考古学的新加坡中古史著作!

《高棉语外来词溯源研究》:一部高棉语外来词汇的历史语言学文献研究著作!

八、中国史《史前中国:从智人时代到涂山会盟》:一部基于多学科前沿成果、堪比《翦商》的远古中华史著作!《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商周革命下华夏文明的萌生与转型!《中国通史》:一部我国近现代史学泰斗吕思勉所著的中国史公认必读经典著作!《中国人的历史意识》:一部日本中国史学家川胜义雄先生的中国史遗稿集!《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起源》:一部法国著名汉学家马伯乐的经典上古中国史巨著!
《中国绘画史》:这才是中国人“美的底气”!
《中国画在西方:66幅海外馆藏珍品》:在北美五大博物馆见证中国画征服欧美的审美史!
《古代画家的日常》:美国著名中国绘画史学家高居翰教授的绘画史经典著作全新再版!
《中国美术史》:日本美术史家大村西崖的中国美术通史奠基扛鼎之作再版!
《<经学系传谱>校勘本》新书书讯《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兴衰》:海路绵延,千年辉映!
《南北鱼羊 : 美食历史的探寻》:一部唤起读者对美食的向往的餐盘文化史!
《探古鉴今 : 社会生活史考辨札记》:一部中国市井民俗、社会文化变迁之巨著!
《千面宋人:传世书信里的士大夫》:一部从书信全新角度切入的宋代社会史新著!
《螽斯振振:生育视域下的古代医学》:首部探秘中国古代女性生育史的性别社会史著作!
《科技史坐标:沈括》:一部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的历史专业科普传记著作!
“风云激荡的两宋之变”:3部历史科普著作为你揭秘电影《满江红》的历史背景!
《隐没的皇城:北京元明皇城的建筑与生活图景》:一部元明时期北京皇城建筑面貌与生活图景的重磅力作!《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从元大都(汗八里)到当世的北京城!
《西学东渐与东亚》:日本人文社科学者的近世西欧与东亚“文明的对话”集体著作出版!
《砖石之上:北京古城垣寻考》:一部基于史料、考古与建筑学考察古都北京的城墙、城门、城砖的研究著作!
《重拾1860-1948:私藏老照片中的北京记忆》:老北京百年社会生活旧影的生动重现!
《中华化学工业会研究 :(1922-1949)》:我国首部中华化学工业会的系统性研究著作!
《建构“英雄”传奇:成龙研究》:全球首部“龙叔”的英雄文化研究著作!
九、美洲史
《玛雅三千年:隐身的第五大古文明》:与四大文明并称的玛雅古文明,是怎样灭亡的?《波托西 : 改变世界的白银城市》:一座拉丁美洲传奇银矿城市的兴衰史!索飒《把我的心染棕》:在拉美大地上,寻找土豆和玉米的“祖先”!
《被驱逐的人:贸易、现代化和安第斯山下的尊严之战》:一部深刻揭露资本与现代化与雨林原住民矛盾的拉美社会环境史著作!
十、人类文明史
《分子人类学基本原理与应用》:一部国内鲜见的分子人类学领域总结性著作!《人类起源与进化:一种系统视角的认识》:一部融汇多学科、多角度探讨地球生命和人类起源进化的地质学科普著作!《人类文化进化:从狩猎采集到现代文明》:一部介绍人类进化与人类文化发展间辩证关系的大众通俗读物!《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观念》:一部彭树智老先生的基于人类史与自然史相互交织的大历史观综述性著作!
《图腾艺术史》:我国著名民俗学者岑家梧先生的史前图腾艺术史著作再版!
《原始艺术》:澳籍德裔犹太人类学家莱昂哈德·亚当的艺术人类学经典著作中译本首次出版!
《艺术人类学》:著名人类学家罗伯特·莱顿所著西方第一部名为“艺术人类学”的学术专著!
《审美人类学》:荷兰审美人类学家范丹姆的西方审美人类学代表著作!
《国外艺术人类学读本》:一部国外著名艺术人类学家的经典理论文章汇编!
《王赓武谈世界史:欧亚大陆与三大文明》:一部立足于“欧亚世界史”叙事的世界史政治理论著作!
《文明进程与全球秩序》:一部埃利亚斯式全球文明秩序建构的政治理论与社会学著作!
《疾病与文明》:美国当代著名医学史家西格里斯特的医学史代表著作!
《东洋史与西洋史之间》:20世纪日本著名人文地理学家的一部颠覆欧洲中心论的世界史著作!
《商业与文明》:当代日本著名世界经济史学家的一部商贸视角下的世界文明史著作!
《企鹅全球史》:企鹅出版社传奇巨著“一部为新世纪写的新全球史”第六版全面增订!
《二战后的世界史:1945—2014年的世界历史》:常春藤高校国际关系史经典教材第六版中译本首次出版!
艾伦·麦克法兰“文明三部曲”:英国著名历史学人类学家对世界文明的体验、观察和比较!
《帝国、国际法与普遍历史》:一部全球视野下的政法文明和历史的学术随笔著作!
《帝国的重负:公元1539年至今》:一部“帝国”的政治概念与帝国发展史的政治理论著作!
《世界的四个部分:一部全球化历史》:一部近代早期伊比利亚全球史的集大成之作!
《人类最伟大的冒险:太空探索史》:国内首部澳大利亚太空史学者的人类太空探索史译著!
《干草堆中的恐龙:进化论和进化模式对人类产生的深远影响》:美国著名古生物学家斯蒂芬·杰·古尔德的知名著作再版!
《人文草木:16种植物的起源、驯化与崇拜》:一部图文丰茂的植物与人类文明小史!
《渐行渐远的马蹄》:一部马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形象、角色与遗产著作!
《希望之书:珍·古道尔谈人类的生存、未来与行动》:你中学课本上的自然学家为你揭秘人与自然的希望!


本号目前建有 蒙古内亚史群、中东史群、东欧-俄罗斯史群、古希腊罗马-西欧史群、南亚史群、中国中古史群(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史群、辽夏金史群,请添加群主或管理员简要说明来意(格式:某一领中亚史、蒙古史、游牧民族史、中东史、东欧史等+研究者 / 专业爱好者。例如:蒙古史研究者、世界史爱好者),群主或管理员会邀请您入群。

交流&书讯合作操作同上,请直接添加号主,并说明来意“交流或合作事项”

号主微信:qiu28269383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