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结束,降息仍需要等待——美联储12月会议点评
►►►核心观点
结论:美联储12月会议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基本意味着加息周期结束。从会议声明和鲍威尔讲话来看,美联储态度偏“鸽”。美联储前瞻指引和市场预期的偏差较大,利率点阵图显示2024年可能降息3次(75bp),但市场预期进一步提前至3月降息。美联储表明,降息不会等到通胀降至2%之后。因此,2024年美联储降息的关键因素可能是劳动力市场变化。我们认为,基于美国消费依然旺盛,企业进入补库阶段,劳动力市场可能持续紧张,美联储或将于四季度才会开始降息。
数据: 北京时间12月14日凌晨,美联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5.25%-5.50%。
要点:第一,加息基本结束,缩表仍会继续。11月份,美联储缩表1116.85亿元,近6个月均值为982.85亿元,基本符合计划中的节奏。12月16日,美联储资产7.74万亿美元,离疫情之前2020年初的4.16万亿仍有差距。如果经济以当前态势继续运行,不出现重大变化,美联储仍将以每月950亿美元的节奏缩表。
第二,美联储态度偏“鸽”,市场预期和前瞻指引偏差较大,其背后反映了美国经济的两种可能路径。根据利率点阵图,美联储可能2024年四季度才会降息。但市场预期截然不同,在12月会议召开后,市场降息预期提前至2024年3月。市场可能预期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因此提前降息。美联储认为,经济存在软着陆的可能,没有提前降息的必要。
第三,我们认为,短期内消费旺盛和补库周期将会继续支撑劳动力市场,倾向于四季度再降息。2024年美联储降息可能不会锚定于通胀,而是锚定于劳动力市场的边际变化。短期内,美国消费在超额储蓄支撑下仍然旺盛,美国库存周期也处于从去库尾声向新一轮补库的转向阶段。美国经济仍能保持韧性,劳动力市场依然偏紧。因此,美联储短期内可能并不会降息。
第四,高利率需要保持一段时间,才能防止通胀反弹风险。2023年11月,美国平均时薪同比3.96%。2015年-2019年,美国平均时薪同比为2.74%,通胀才处在温和区间。现在,美国工资增速虽然回落,但是仍高于疫情前,对应的通胀中枢较高。美联储防止通胀二次反弹,就需要保持高利率一段时间,促使劳动力市场降温,工资增速回归正常。
综上,我们认为,美联储降息并不会如市场预期那样早,可能在2024年四季度降息。
1
美联储基本结束
北京时间12月14日凌晨,美联储会议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5.25%-5.50%区间。美联储已经连续3次会议维持利率不变,基本意味着结束加息,但缩表仍在继续。虽然鲍威尔讲话中保留了继续加息的选项,但通胀持续回落的情况下,概率已经不大。市场和美联储开始博弈降息预期,且偏差较大。我们认为,2024年降息时点关键在于劳动力市场变化。基于美国消费依然旺盛,企业进入补库阶段,劳动力市场可能持续紧张,美联储或将于四季度才会开始降息。
美联储会议声明确认了经济有所放缓,因而对紧缩性货币政策更加谨慎。对于经济,美联储表示“经济活动增长已经从第三季度的强劲步伐放缓”。这也是美联储6月至11月会议逐次升级对经济的乐观描述后,首次表明经济放缓。对于通胀,美联储表示“通胀在过去一年有所缓解,但仍处于高位”,相较之前表述,控通胀压力有所减轻。美联储表示“In determining the extent of any additional policy firming that may be appropriate to return inflation to 2 percent over time,……”,美联储增加了any一词,表现出对额外的紧缩政策更加谨慎。
在关键预测上,美联储上调2023年,下调2024年经济增长。美联储对2023年经济预测从2.1%上调至2.6%,对2024年经济预测从1.5%小幅下调至1.4%。一方面纳入了2023年三季度美国经济超预期的因素,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美联储对于经济软着陆的预期。对于通胀,美联储将2023年PCE同比从3.3%下调至2.8%,2024年PCE同比从2.5%下调至2.4%,反映了美国通胀可能稳定缓慢下行。但值得注意,美联储认为美国通胀可能在2026年才能回归2%的目标。
利率点阵图显示可能四季度降息,共降息75bp。对于2024年底利率,6位委员预期4.50%-4.75%,对应降息3次、75bp;4位委员预期4.75%-5.00%,对应降息2次、50bp;3位委员预期4.25%-4.50%,对应降息4次,75bp。按照利率点评图显示的路径,2024年降息75bp至4.50%-4.75%,2025年降息125bp至3.25%-3.50%,长期利率中枢在2.5%。
2
降息仍需要等待劳动力市场压力缓解
加息基本结束,缩表仍会继续。按照会议声明,美联储会继续按之前的计划缩表,即每月减持国债600亿美元、MBS证券350亿元,共计950亿美元。11月份,美联储缩表1116.85亿元,近6个月均值为982.85亿元,基本符合计划中的节奏。截止12月16日,美联储总资产7.74万亿美元,较2022年3月最高的8.96万亿美元已经减少了1.22万亿美元,但是离疫情之前2020年1月的4.16万亿仍有差距。因此,如果经济以当前态势继续运行,不出现重大变化,美联储仍将以每月950亿美元的节奏缩表。
第二,美联储态度偏“鸽”,市场预期和前瞻指引偏差较大,其背后反映了美国经济的两种可能路径。根据利率点阵图,美联储可能2024年四季度才会降息。但市场预期截然不同。根据CME Fed,在12月会议召开前,市场预期2024年5月降息,但会议后,市场降息预期提前至2024年3月,概率为69.9%,前一天仅39.7%。市场可能预期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因此提前降息。美联储认为,经济存在软着陆的可能,没有提前降息的必要。
第三,我们认为,短期内消费旺盛和补库周期将会继续支撑劳动力市场,倾向于四季度降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联储不会等到2%通胀率再降息,因为那将会太晚,会超过目标。”而且,从经济预测来看,美国通胀可能长期位于2%以上。因此,2024年美联储降息可能不会锚定于通胀,而是锚定于劳动力市场的边际变化。短期内,美国消费在超额储蓄支撑下仍然旺盛,美国库存周期也处于从去库尾声向新一轮补库的转向阶段。美国经济仍能保持韧性,劳动力市场依然偏紧。因此,美联储短期内可能并不会降息。
第四,高利率需要保持一段时间,才能防止通胀反弹风险。由于劳动力市场紧张,美国工资增速仍高于其长期水平,这就导致通胀中枢依然较高。2023年11月,美国平均时薪同比3.96%。2015年-2019年,美国平均时薪同比为2.74%,通胀才处在温和区间。现在,美国工资增速虽然回落,但是仍高于疫情前,对应的通胀中枢较高。美联储防止通胀二次反弹,就需要保持高利率一段时间,促使劳动力市场降温,工资增速回归正常。
综上,我们认为,美联储降息并不会如市场预期那样早,可能在2024年四季度降息。
风险提示
金融风险集中爆发;美联储货币政策超预期;国际局势恶化;美国通胀反弹
滑动查阅往期报告
数据、会议点评
【长城宏观】针对个人养老金问题该出手了——“个人养老金”点评
【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评【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
评【长城宏观】忘掉数据回落,警惕需求反扑——美国7月通胀数据点评【长城宏观】欧央行展现强硬“鹰派”态度,欧美或将持续加息——欧央行7月会议纪要点评疫情扩散,PMI进一步回落——11月PMI点评
任务还未完成,经济仍需向好——8月经济数据点评央行降准为提高信贷——央行0914降准点评
欧央行意外加息为控通胀——欧央行8月加息点评
二次通胀趋势形成——美国8月通胀数据点评
政府积极作用助社融回稳——8月金融数据点评
低通胀特点明朗,宽货币还有空间——8月通胀数据点评
出口增速或在筑底——8月外贸数据点评
美国服务业PMI回升,经济可能新一轮复苏——美国8月服务业PMI点评
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和二套房贷利率下限快评当月财政支出增速再度负增,化债方案或将出台——7月财政数据点评美国通胀如期反弹——美国7月通胀点评资本回报率与资本市场的关系
全年如何实现GDP目标?——建议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债务收缩压力显现——7月金融数据点评经济压力凸显,降息未到终点——7月经济数据点评
美联储加息难言结束——美联储7月加息点评
政治局会议的五点变化
财政支出明显放缓,政策加码预期升温——6月财政数据点评
经济发展仍有压力,总量政策空间或将打开出口增速创今年低点——6月外贸数据点评信贷偏强但社融增速创新低——6月金融数据点评CPI同比已降至0%——6月通胀数据点评服务业旺盛维持经济强韧——美国6月服务业PMI点评美国制造业PMI再创疫情后新低——美欧6月制造业PMI点评
制造业仍在收缩,政策组合拳已在路上——6月PMI点评
地方财政压力陡增,地产政策放松迫在眉睫——5月财政数据点评
欧央行控通胀决心更强——欧央行6月加息点评
经济增长放缓,降息如期而至——5月经济数据点评
加息虽暂停,终点还未至——美联储6月FOMC点评
M1、M2、社融、政府债增速回落——5月金融数据点评
核心通胀中枢不变,高利率仍将持续——5月美国通胀点评
降息周期再延续——六月降息点评
未来一段时间物价怎么走?——5月通胀数据点评
美国制造业产需错配加重——5月美欧PMI点评
服务业复苏态势现隐忧——5月PMI点评企业利润负增拖累财税收入房地产修复受阻居民信贷再次收缩,降息或可期通缩只差一步,降息或将至
服务通胀压力缓解,核心通胀仍显韧性
新市场开拓成效持续显现——4月外贸数据点评
存款利率下调带动银行业利好,转债行情正当时
欧央行放缓加息,但不会停止紧缩
加息周期可能接近终点
美国非制造业大幅回落
内生动力不足,PMI再度收缩
政策基调有何变化?
财政收入回暖,收支差额由正转负——3月财政数据点评
GDP同比回升至趋势线上
出口增速为何超预期?
滞胀与衰退临界点,美联储仍需一次加息
信贷持续超预期,但产出效应递减
通缩压力加大,降息可期
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进一步分化
环比回落,回归正常
加息25bp,控通胀仍为主线 开年收入增速下降,支出强度仍在——1-2月财政数据点评如约而至——降准点评 欧央行顶住压力,再度加息50bp三驾马车复苏节奏快慢不一——1-2月经济数据点评
出口形势依然严峻——1-2月外贸数据点评务实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点评美国下半年通胀反弹风险加剧——美国1月通胀数据点评
信贷总量创新高,但社融结构仍待改善——1月金融数据点评
消费修复初步确认——1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周报、月报、季度报
【长城宏观】人民币汇率料将兑现我们预期——20220425【长城宏观】八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十一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十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中美分化,政策相背——四季度经济展望
九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九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八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八月可转债月报
七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长城证券宏观二季度研究报告合集
化解地方债务问题任重道远
国家安全问题“复杂艰巨”,地缘政治风险抬升六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六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两大峰会同时举办,国际“阵营化”趋势加剧存款利率调降,债市或将继续走强五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五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地产销售降温,降息预期又起四月可转债投资策略报告
中国将为世界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20230403周报
二季度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四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二季度 GDP 增速或到 7%——二季度中国经济展望
国外紧急灭火,国内需求新高—20230327周报
美国经济开启衰退模式——美国二季度经济展望
原油指数暴跌,大类资产指数创年内新高——20230320周报硅谷银行破产,美国经济风险显现——20230313周报
三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三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GDP跟踪指数持续回升——20230213周报
二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二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2023年全国GDP增速目标或在5.5%以上——20230116周报元旦假期出行迎来修复——20230103周报
一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专题报告
气候变化之下经济目标和能耗目标短期难以平衡——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河南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3年可转债市场或迎来良机——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四川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M2/GDP的新形势:或将持续上升——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季度出口为何快速下滑?——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如何看待IMF下调中国中期GDP增速?——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美国失业率为何再创新低?——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还会持续走高吗?——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天津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2年度总结——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以上推送信息仅面向长城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上述类型的投资者,请取消阅读,请勿收藏、接收或使用以上推送中的任何信息。
因此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
免责声明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证券)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以上推送信息摘自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完整内容请以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研究报告由长城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客户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客户(以下统称客户)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研究报告的版权属于长城证券。未经长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亦不得作为诉讼、仲裁、传媒及任何单位或个人引用的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长城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研究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研究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在任何情况下,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研究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长城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研究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长城证券可能与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长城证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