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财政支出积极“赶进度”——11月财政数据点评
►►►核心观点
结论
今年10月份财政支出猛然提速,11月财政支出仍在发力,地方支出尤为积极。地方预算内化债推进、财政收入持续回暖、增发一万亿国债并由中央转移支付,都对年末财政发力尤其是地方财政发力形成有利支撑。
数据
1-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7.9%,其中11月同比4.3%,10月同比2.6%;1-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4.9%,其中11月同比8.6%,10月同比11.9%;1-11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13.8%,其中11月同比1.2%,10月同比-18.4%。
要点
11月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增速持续回升。分中央和地方看,受地产相关的契税和土地增值税的拖累,地方财政收入修复偏慢。尽管11月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和7%,若考虑两年复合同比,央地财政收入分别增长25%和6.6%。
1-11月财政支出累计同比增长4.9%,比前10月上升0.3个百分点。11月单月看,财政支出仍然偏快,同比增长8.6%,仅比10月放缓3.2个百分点;占全年预算比重为8.1 %,是2018年以来最高水平,表明财政支出仍在加力。分央地来看,地方财政支出加速更为明显。11月央、地财政支出同比分别下降3.8%和增长10.8%,中央财政支出放缓,地方支出更加积极。我们预计今年全年财政支出同比有望达到5%以上,但达到目标的7.5%有一定难度。明年财政支出仍需维持较大强度,以扩大政府消费与投资形式,弥补私人需求的相对不足,我们预计一般公用预算支出同比或继续设置在7%以上。
地产销售市场延续低位调整,土地出让收入下降趋势也依然延续。政府性基金收支紧平衡的特点也较为突出。政府性基金收支缺口(收入-支出)已扩大至-3.2万亿元,使用进度达到78.6%,处于近六年较快水平。往后看,地产销售与土地市场调整或仍将延续,明年地方政府债务“减负”背景下,专项债新增限额或难以继续增加,我们预计2024年新增专项债额度约3.8万亿元,与2023年持平。
1
财政收入增速持续回升,
地方修复程度偏弱
今年1-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万亿元,同比增长7.9%,11月财政收入单月同比增长4.3%,高于10月的2.6%。从复合收入增速来看,财政收入两年复合增速达到14%,也高于10月的9%,显示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增速持续回升。从中央和地方看,地方财政收入修复偏慢。尽管11月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和7%,但考虑两年复合同比,央地财政收入分别增长25%和6.6%,中央收入增速明显偏高。实际上11月地方本级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53.9%,明显低于2020年、2021年的58.3%和61.7%。
税收分项来看,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三大项同比度数较10月好转,或指向居民企业收入维持增长。11月地产相关的契税和土地增值税同比分别为1.8%和-12.3%,不及全部税收增速,或指向房产成交整体依然偏弱。另外11月车辆购置税同比增长47.9%,主要是去年低基数(2022年11月同比下降42.6%)。
2
财政支出仍在发力,
累计增速继续提高
1-11月财政支出累计同比增长4.9%,比前10月上升0.3个百分点。11月单月看,财政支出仍然偏快,同比增长8.6%,仅比10月放缓3.2个百分点;占全年预算比重为8.1 %,是2018年以来最高水平,表明财政支出仍在加力。分央地来看,地方财政支出加速更为明显。1-11月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同比分别为5.8%和4.8%,其中11月央、地分别下降3.8%和增长10.8%,中央财政支出放缓,地方支出更加积极。
今年3月-9月,财政支出都偏谨慎,直到10月份财政支出才猛然提速,11月财政支出仍在发力,并且地方支出较为积极。我们认为这一则是地方预算内化债推进,给地方财政支出腾挪空间;二则财政收入持续回暖,也支撑财政支出;三则四季度增发一万亿国债,今年使用5000亿元,并由通过中央转移支付方式给予地方,也可能对年末财政发力尤其是地方财政发力形成有利支撑。
从支出投向上看,多数民生领域(教育、文体娱、社保)支出较为积极,11月分别同比增长11.9%、12.3%和13.1%;卫生健康支出连续三个月同比负增长。此外基建相关领域(城乡社区、农林水和交运)增速也较高。体现出政府发力的两个抓手——政府消费与政府投资。今年8月以来财政基建相关领域支出增速一直高于整体财政支出增速,也是基建投资韧性的一个重要支撑。另外,债务付息支出同比增速也较高,地方付息压力加大,会一定程度制约其余项目支出。11月同比跟着17.5%,是公布科目中增速最高的一项,而今年前11月债务付息占财政支出比重已达到4.6%,是2018年以来的最高值。
3
一般公共预算口径
赤字使用进度中性偏慢
总结来看,11月份财政收入继续修复,而财政支出也在加力,财政收支缺口(财政支出-收入)为10091亿元,处于近8年较高水平,仅低于2021年,表明11月财政收支偏紧。不过由于今年前三季度财政支出偏谨慎,四季度支出转为积极,前11月财政收支缺口为3.83万亿元,赤字(一般财政收支口径)使用进度上升至66.3%,处于近8年同期中性偏慢水平。其中今年前11月财政收入进度达到92.1%,为近八年较慢水平,仅好于2022年;支出进度为85.1%,为近8年偏慢水平(第6位)。
今年年末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计划值相应增加5000亿元,支出增幅由5.2%提高至7.4%;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目标预计由年初的5.6%上升至7.5%。我们预计今年全年财政支出同比有望达到5%以上,但达到目标的7.5%有一定难度。明年财政支出仍需维持较大强度,以扩大政府消费与投资形式,弥补私人需求的相对不足,我们预计一般公用预算支出同比或继续设置在7%以上。
4
地产延续调整,
卖地收入持续收缩
地产销售市场延续低位调整,土地出让收入下降趋势也依然延续。今年前11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19万亿元,同比下降13.8%,降幅有所收窄。11月单月看,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5004亿元,同比增长1.2%,是今年第二度转正。但在地产成交持续调整的背景下,政府性基金收入能否持续回暖还有待观察。
政府性基金收支紧平衡的特点也较为突出。作为政府性基金的主要部分,土地出让收入减少的同时,也会相应减少拆迁补偿等成本性支出。今年前11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和支出分别完成预算的66%和71%,对比近五年来看,收入进度偏慢,仅好于2022年,而支出进度好于2021和2022年。政府性基金收支缺口(收入-支出)已扩大至-3.2万亿元,占预算收支缺口即,使用进度达到78.6%,处于近六年较快水平。
往后看,地产销售与土地市场调整或仍将延续,明年地方政府债务“减负”背景下,专项债新增限额或难以继续增加,我们预计2024年新增专项债额度约3.8万亿元,与2023年持平。
风险提示
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降息降准不及预期;财政政策超预期;信用事件集中爆发。
滑动查阅往期报告
数据、会议点评
【长城宏观】针对个人养老金问题该出手了——“个人养老金”点评
【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评【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
评【长城宏观】忘掉数据回落,警惕需求反扑——美国7月通胀数据点评【长城宏观】欧央行展现强硬“鹰派”态度,欧美或将持续加息——欧央行7月会议纪要点评疫情扩散,PMI进一步回落——11月PMI点评
M1增速继续下滑——11月金融数据点评
美联储加息结束,降息仍需要等待——美联储12月会议点评
稳中求进——2023年中央经济会议点评低通胀趋势不改——11月通胀数据点评仍在求平衡——12 月政治局会议点评财政再次发力,助力经济回升——8月财政数据点评
任务还未完成,经济仍需向好——8月经济数据点评央行降准为提高信贷——央行0914降准点评
欧央行意外加息为控通胀——欧央行8月加息点评
二次通胀趋势形成——美国8月通胀数据点评
政府积极作用助社融回稳——8月金融数据点评
低通胀特点明朗,宽货币还有空间——8月通胀数据点评
出口增速或在筑底——8月外贸数据点评
美国服务业PMI回升,经济可能新一轮复苏——美国8月服务业PMI点评
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和二套房贷利率下限快评当月财政支出增速再度负增,化债方案或将出台——7月财政数据点评美国通胀如期反弹——美国7月通胀点评资本回报率与资本市场的关系
全年如何实现GDP目标?——建议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债务收缩压力显现——7月金融数据点评经济压力凸显,降息未到终点——7月经济数据点评
美联储加息难言结束——美联储7月加息点评
政治局会议的五点变化
财政支出明显放缓,政策加码预期升温——6月财政数据点评
经济发展仍有压力,总量政策空间或将打开出口增速创今年低点——6月外贸数据点评信贷偏强但社融增速创新低——6月金融数据点评CPI同比已降至0%——6月通胀数据点评服务业旺盛维持经济强韧——美国6月服务业PMI点评美国制造业PMI再创疫情后新低——美欧6月制造业PMI点评
制造业仍在收缩,政策组合拳已在路上——6月PMI点评
地方财政压力陡增,地产政策放松迫在眉睫——5月财政数据点评
欧央行控通胀决心更强——欧央行6月加息点评
经济增长放缓,降息如期而至——5月经济数据点评
加息虽暂停,终点还未至——美联储6月FOMC点评
M1、M2、社融、政府债增速回落——5月金融数据点评
核心通胀中枢不变,高利率仍将持续——5月美国通胀点评
降息周期再延续——六月降息点评
未来一段时间物价怎么走?——5月通胀数据点评
美国制造业产需错配加重——5月美欧PMI点评
服务业复苏态势现隐忧——5月PMI点评企业利润负增拖累财税收入房地产修复受阻居民信贷再次收缩,降息或可期通缩只差一步,降息或将至
服务通胀压力缓解,核心通胀仍显韧性
新市场开拓成效持续显现——4月外贸数据点评
存款利率下调带动银行业利好,转债行情正当时
欧央行放缓加息,但不会停止紧缩
加息周期可能接近终点
美国非制造业大幅回落
内生动力不足,PMI再度收缩
政策基调有何变化?
财政收入回暖,收支差额由正转负——3月财政数据点评
GDP同比回升至趋势线上
出口增速为何超预期?
滞胀与衰退临界点,美联储仍需一次加息
信贷持续超预期,但产出效应递减
通缩压力加大,降息可期
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进一步分化
环比回落,回归正常
加息25bp,控通胀仍为主线 开年收入增速下降,支出强度仍在——1-2月财政数据点评如约而至——降准点评 欧央行顶住压力,再度加息50bp三驾马车复苏节奏快慢不一——1-2月经济数据点评
出口形势依然严峻——1-2月外贸数据点评务实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点评美国下半年通胀反弹风险加剧——美国1月通胀数据点评
信贷总量创新高,但社融结构仍待改善——1月金融数据点评
消费修复初步确认——1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周报、月报、季度报
【长城宏观】人民币汇率料将兑现我们预期——20220425【长城宏观】八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十一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十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中美分化,政策相背——四季度经济展望
九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九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八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八月可转债月报
七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长城证券宏观二季度研究报告合集
化解地方债务问题任重道远
国家安全问题“复杂艰巨”,地缘政治风险抬升六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六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两大峰会同时举办,国际“阵营化”趋势加剧存款利率调降,债市或将继续走强五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五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地产销售降温,降息预期又起四月可转债投资策略报告
中国将为世界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20230403周报
二季度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四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二季度 GDP 增速或到 7%——二季度中国经济展望
国外紧急灭火,国内需求新高—20230327周报
美国经济开启衰退模式——美国二季度经济展望
原油指数暴跌,大类资产指数创年内新高——20230320周报硅谷银行破产,美国经济风险显现——20230313周报
三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三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GDP跟踪指数持续回升——20230213周报
二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二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2023年全国GDP增速目标或在5.5%以上——20230116周报元旦假期出行迎来修复——20230103周报
一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M1增速继续下滑——11月金融数据点评
美联储加息结束,降息仍需要等待——美联储12月会议点评
专题报告
气候变化之下经济目标和能耗目标短期难以平衡——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河南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3年可转债市场或迎来良机——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四川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M2/GDP的新形势:或将持续上升——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季度出口为何快速下滑?——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如何看待IMF下调中国中期GDP增速?——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美国失业率为何再创新低?——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还会持续走高吗?——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天津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2年度总结——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以上推送信息仅面向长城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上述类型的投资者,请取消阅读,请勿收藏、接收或使用以上推送中的任何信息。
因此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
免责声明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证券)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以上推送信息摘自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完整内容请以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研究报告由长城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客户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客户(以下统称客户)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研究报告的版权属于长城证券。未经长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亦不得作为诉讼、仲裁、传媒及任何单位或个人引用的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长城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研究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研究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在任何情况下,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研究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长城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研究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长城证券可能与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长城证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