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鲁威美术史小组 | 2018新年特刊
往期内容推荐
新年快乐
♥本期是我们小组的新年特刊,借此特刊,我们向广大维特鲁威美术史小组之友拜年!祝大家新年快乐,心想事成,狗年旺旺!
同时我们希望,新的一年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阅读本小组所推送的文章,给予关注与支持。我们名为维特鲁威美术史小组,便是为了成为国内学习西方美术史的一个公共园地。关于我们的初心,去年的新年特刊和三个多月前的一周年特刊,已经有所展示。这两个特刊还集中回顾了两个时间段的工作,对我们自己而言,这样的回顾环节的意义正在于让读者了解和检验我们。
以下是本次特刊的回顾:
(回顾环节之后还有我们为大家准备的锦言集,以作为一份小小的新年礼物哦~)
本期特刊尽量避免重复前两次特刊的内容,所以主要谈谈最近整理出来的思路。很多观念最初只具有模糊的轮廓,是到了后来才逐渐清晰起来。原本在维特鲁威美术史小组的自我定位中,所朝的方向是增进国人对西方古典美术史和经典史学的认识。所以“经典赏读”栏目始终是我们的重中之重,“读者来稿”和“醍醐艺评”则是为那些经典文本提供阐释。后来我们增添了“新书推介”、“史学回眸”和“讲座信息”三个栏目。有趣的是,从内容来看,新旧所有栏目都意外地主要讨论以下几个时期的艺术家和美术史家,这几个时期是: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那段时期。说偶然其实也并非偶然,因为这些时期皆是大师云集的伟大时代,也的确值得我们关注。所以我们将继续对它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当然,我们没有忽略其他时期,譬如说,就在前段时间,维特鲁威美术史小组引入一批关于当代的内容,并设立了“当代史学”栏目,以扩展视野。然而,我们不会刻意追求时期上的平衡,我们依旧打算通过把握关键人物来以点带面,就像一位建筑师会优先考虑一些关键的建筑要素一样,又如安格尔在《荷马礼赞》中用至高无上的天才来代表人类的知识一样。
布面油彩,约386×515cm,罗浮宫
因此,我们时刻关注国内对西方美术史中的关键人物的研究,当发现一些重要的新书和讲座,会及时将它们推出。这里特别要介绍“美术史里程碑”丛书的三本新书,它们是帕拉第奥的《建筑四书》、马尔格雷夫的《现代建筑理论的历史 1673—1968》和精装版的维特鲁威《建筑十书》。关于这三本书,请看以下目录的相关文章。为了方便读者查找本小组的往期文章,趁着这期新年特刊,我们更新了上次周年特刊的目录索引,补录之后推送的文章。
1
经典赏读
扬 · 比亚洛斯托基:维也纳学派发展中的博物馆工作与历史学*
经典赏读 | 歌德建筑论文选译:《阿西西的密涅瓦神庙》《建筑》和《斯特拉斯堡大教堂》
2
学者来稿
张平:《施洛塞尔: 造型艺术的“风格史”和“语言史”*(上)》
张平:《施洛塞尔: 造型艺术的“风格史”和“语言史”(下)》
张茜:《艺术社会史的春天: T. J. 克拉克与其两部著作》
刘向娟: 建构艺术史与社会发展的宏观图卷——评豪泽尔《艺术社会史》(上)
刘向娟: 建构艺术史与社会发展的宏观图卷——评豪泽尔《艺术社会史》(中)
刘向娟: 建构艺术史与社会发展的宏观图卷——评豪泽尔《艺术社会史》(下)
陈 平:德沃夏克和《哥特式雕塑与绘画中的理想主义与自然主义》
于润生:俄罗斯历史画中的道路选择 ——以苏里科夫历史画创作为例(上)
于润生:俄罗斯历史画中的道路选择 ——以苏里科夫历史画创作为例(下)
邹建林:技术、记忆与图像的根基 ——关于弗鲁塞尔、斯蒂格勒、贝尔廷的对比考察(上)
邹建林:技术、记忆与图像的根基 ——关于弗鲁塞尔、斯蒂格勒、贝尔廷的对比考察(下)
王玉冬:回到“基层” ——巴克森德尔非叙事“低层”美术史描写简说
王玉冬:新“世界艺术史”与“触觉”的回归 ——萨默斯著《多元真实空间》实义诠
3
醍醐艺评
4
讲座信息
雅希 ∙ 埃尔斯纳|从欧洲中心主义到比较主义:全球转向下的艺术史
5
史学回眸
6
新书推介
新书悦读 | 何为理想城?半个世纪之前的福芒德与雅各布斯之争对当下的启示
7
当代史学
7
史学课堂
锦言集
新年将至,小编想将维特鲁威的智慧,作为新年的花束呈献给大家。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与古为新,稳步前行。
维组之友:又到一年之终,一年之始。心中忐忑,不知新的一年要怎样渡过呢?
小编:对于你的疑问,两千年前的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已经给出了建议哦~
维组之友:哦?愿闻其详。
小编:首先要说的,肯定是学习了。维特鲁威对学术极为推崇,他在《建筑十书》中提到:
由于有智慧的著作家为人类预备了如此丰厚的私家与公共赠礼,我由此得出结论,不仅应授予他们棕榈叶和花环,的确还应表彰他们的胜利。应做出决定,将他们供奉在宝座之上,位于诸神之列。(9.前言.3)
尽管荣誉既未授予著作家的行为,也未授予著作家的卓越发现,但他们的心灵仰望着高远的天空,持续建造着人类记忆的阶梯,直至永远。不仅他们的思想,还有他们的形象,必将代代相传,为后人所知。(9.前言.16)
在他看来,学术是崇高和伟大的事业。所以他提醒我们要重视学习,同时以之应对多变的生活:
泰奥弗拉斯托斯(Theophrastus)敦促人们要获得良好的教育而不要只盯着钱,他这样说道:一个有教养的人在异国他乡也不会是个陌路人,即便在失去了家产和亲人时,也不会失去朋友。他是所有城邦的公民,面对多舛的命运从容淡定,毫不惧怕。有些人认为增强自身力量靠的是好运保佑而不是靠学识(learning),他们将会发现自己游走在变化多端的小路上,被动荡不安的生活所困扰。(6.前言.2)
学识才是生活的保障,有学识有教养的人才能从容面对未知。
维组之友:对啊,维特鲁威也说过:
的确,伊壁鸠鲁(Epicurus)也说过许多这样的话:命运之神的恩惠很少光顾智者,不过她给予智者的礼物是最了不起的,即智慧的心灵和想象力所能驾驭的东西。(6.前言.3)
命运女神所赐予的一切礼物很容易会被她取走,而知识加上理智是从不会被取走的,一直会稳定地保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6.前言.3)
理智和知识最为珍贵,而且永远不会被夺走,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小编:说得没错。对于学识,他还认为理论要和实践相互结合,而且要成为一个知识广博的“通才”。他的观点至今也未过时。
那些努力获取实践性手工技能但缺乏教养的建筑师,往往事倍功半;而那些完全沉湎于理论和写作中的建筑师,则是在追逐虚无缥缈的幻影。只有那些完全掌握了这两种技能,或者说全副武装的建筑师,才能更快捷、更有力地达到他们的目标。(1.1.2)
因为完善的教育就像一个人的躯体一样,是由各个部分所组成的。所以,那些从小就接受各类教育的人便能够认识到,各类文献都具有共同的特点,一切知识分支都是相通的,因此他们掌握各学科的方法就容易得多了。(1.1.12)
维组之友:对啊,像《建筑十书》这样的经典需要不断研读,经典是人类的记忆、思想的宝库。另外我们也要注意到,学习经典不应是死记硬背,应该灵活运用,并且要复旧图新,启迪当下。
我们的祖先不仅有智慧,而且重实用,通过论文写作的形式将他们的思想传递给子孙后代。这样,这些思想不致泯灭,随着时代的推移积累起来,出版成书,一步一步达致最高的学术境界。我要向那些著作家表达无限的而非一般的感激之情。他们并没有心怀嫉妒地让自己的思想归于沉寂,而是小心谨慎地通过记忆流传下来,保存在著作中。(7.前言.1)
相反,我无限感激所有著作家,因为他们以卓越的智慧和才能,编纂了丰富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古代资料,我们从中汲取知识,就好像从泉眼喝到甘泉,并使之为自己的事业服务,这样我们写作起来就会更雄辩、更熟练。我们依赖这样的著作家,便敢于制定新的原则。(7.前言.10)
小编:学习使我们快乐,哈哈~当然,在学习以外,维特鲁威也给出了别的建议,比如要注意学术上的规范:
那些在作品中不依靠自己思想,而是以嫉妒之心粗暴对待他人作品和荣耀的人,不仅要受到批评,而且由于不信神地生活着,甚至应该被当作罪犯起诉。(7.前言.3)
学术规范关乎个人的品德,在这一方面,维特鲁威还有不少锦言,如这一句:
一个诚实的人会因谋求不正当的东西而脸红,人们是向那些给予好处的人,而不是接受好处的人献殷勤。(6.前言.4)
诚信和慷慨是必要的美德,而缺乏诚信的人则是无法容忍的:
由于缺乏公共意识而使艺术成就黯然失色,这是不奇怪的;至于通过社会关系的影响,违背诚实评价原则而获得项目批准,像经常发生的那样,这就令人无法容忍了。(3.前言.2)
维组之友:当然了,我们醉心学术之时也要注意个人修养。学者应该沉稳,而非哗众取宠:
但是揭示出虚假的推理为何会战胜真理,并不算离题:古人花费劳动和精力进行竞争,要赢得人们对其技能的认可,但现在 [壁画家们] 是靠铺陈色彩和优雅外形来寻求人们的认可;曾几何时,工艺上的精益求精使那些作品声誉日隆,而现在极度的夸张却使工艺不再有人问津。(7.5.7)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社交,学术不是闭门造车,比如他就提到:
尽管艺术家本人宣称自己有良好的判断力,但如果他们不富有,或未能因长期开作坊而为人所知,也不具备罗马集市广场上的那种公众影响力和公共论辩的技能,那他们在自己所声称的技能方面便不可能成为令人信服的权威。(3.前言.1)
小编:非常同意。除了学术,我们也要学会面对生活,学会处世。
给予我阅读乐趣的既有文学书,也有技术读物,我将这些财富储存在心里,这就是最大的回报:不需要拥有更多的东西,真正的财富就是不索取任何东西。(6.前言.4)
这一句说的是知足常乐。
我要向双亲表达我心中无限的感激之情,他们本着雅典法律的精神让我接受训练,使我掌握了一门技艺。而这门技艺,若未接受过文学和综合学科的教育,是不可能掌握的。因此,双亲的关怀和博学老师的教导,使我的知识储备不断扩大。(6.前言.4)
而这一句,说的是我们应常怀感恩的心。
维组之友:维特鲁威的《十书》之中真是富含智慧。这些句子就如路上的似锦繁花,有了它们,路途也将更为不同吧~
这一年里,维特鲁威美术史小组关注国内学术前沿,并到现场参加了两场重量级学术活动,一是北京OCAT于2017年9月举办的雅希 · 埃尔斯纳年度系列讲座;二是商务印书馆与何香凝美术馆于2018年1月联合举办的“何香凝美术馆 · 艺术史名著译丛”出版座谈会。期间陈平教授接受两场活动主办方的邀请,作了发言。以下是现场照片:
雅希 · 埃尔斯纳教授发言
陈平教授于雅希 · 埃尔斯纳年度系列讲座中的发言
范景中教授向商务印书馆赠送墨宝: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
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陈平教授于“何香凝美术馆 · 艺术史名著译丛”
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联系我们请直接
识别二维码哦
投稿邮箱
3174398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