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华民:生的创造性源于教师创新的设计* ——学习省级优秀课“弧度制”的体会与感悟

王华民 文卫星数学生态课堂 2022-07-17

原载《中国数学教育》2020.6


       开号宗旨:为数学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研究的平台,既关注高中数学解题研究,也关注教法和学法研究。

       文卫星,上海市特级教师。践行“生态课堂”,做到“两尊重”----即尊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两个度”----思想(哲学或数学)高度和文化厚度。

在《数学教育学报》《数学通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近50家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或文章约330多篇。

     专著(代表作):《超越逻辑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2009)、《文卫星数学课赏析》(2012)、《挑战高考压轴题高中数学精讲解读篇》(1-10版,2009-2019)、《上海高考好题赏析》(2019)。

近年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贵州、河南、河北、四川、云南、新疆、宁夏、安徽、山西、重庆等地师生讲学。

       欢迎朋友们来稿!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特别欢迎原创文章。只接受word版式的电子稿,文责自负。投稿邮箱:wwxwxh@163.com






王华民,男,1962.11,中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无锡市首批教育名家培养对象,无锡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高中新课改革先进个人,无锡滨湖区教研中心数学教研员。应邀到成都、长沙、郑州等地上公开课、做讲座;在一类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10多篇被人大资料中心全文转载;出版专著《数学课堂局部探究的实践与思考》1本,主编书籍4本,主持多个省级课题,担任无锡市和滨湖区“王华民数学名师工作室” 导师(共五届),因成果丰硕,受邀在江苏省高中数学特级教师论坛和初中教研员培训会介绍经验。






摘要:本文是对一堂省优质课“弧度制”的过程赏析,对“弧度角”定义难点的突破,源于紧扣知识的本质,从度量的角度,提出适切、创新的问题,巧妙地从平分“周角”过渡到平分“圆周”,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以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关键词:弧度制;单位角;探究;创新创造




创新、创造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不竭的动力,面对新时代人才培养高质量的新要求,如何把创新、创造引入数学课堂,值得思考.十月结束的2019年江苏省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观摩与评比活动,不少选手的课堂颇具创意,刘烨烨老师尤为突出,她执教的课题是“弧度制”,作为A组的代表在颁奖大会上说课.课堂探究氛围浓厚,尤其是几位学生的创造力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主要源于教师精彩、适度、富有创新的问题设计.以下与数学同行分享笔者的一些教学分析与感悟.


1过程分析


1. 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自然揭示出弧度制的必要性


因为借班上课,教师一开始展示了常州环球港美丽的摩天轮图片——一个真实情境,给人一种亲切感,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一下拉近了与当地学生的距离.摩天轮的旋转是生活中周期现象的模型,而三角函数的周期性是最重要的性质,可见创设情境较为合理.

接着,教师从长度单位的度量过渡到角度的度量,从现有不同的长度单位,不难猜想应该有不同的角度单位,这样的横向过渡,使得弧度制的产生比较自然.若再能出示问题:60°与sin60°能否进行相加?学生意识到六十进制的角度与十进制的实数是不能进行运算的,对学习新制的必要性更为凸显,学生将会产生自觉地行动.


2. 通过设置探究性活动,让学生体会定义的合理性


弧度制的教学难点是概念,为何这样定义1弧度角?大部分学生想不到.教师采用如下思路,实现了难点的有效突破.

本课设置了一个探究性活动,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基于学生已有知识,从熟悉的长度单位入手,了解当规定了单位长度,就可以利用它来度量,渗透了“单位”的思想.

步骤2.从熟悉的角度制入手,通过平分周角过渡到平分圆周.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引入射线开始,设置系列问题串,利用平分圆周的方法定义1°角,并从代数角度解释.

步骤3.类比探究用平分圆周的思想定义一个新的单位角,体会1弧度角定义的合理性.

教师提出问题:利用平分圆周的方法来定义一个新的单位角,经过思考、交流,学生定义了“1肖角(平分圆周12份)”、“1季角”(平分圆周4份),并尝试用1肖角,1季角来度量平角、周角.教师又逐步引导学生优化定义,取弧长为

、和半径r,得到1弧度角定义.

步骤4.在1弧度角定义的基础上建构一种新制——弧度制,教师简要介绍大数学家欧拉建立弧度制的数学史,之后提出问题:根据1弧度角的规定,在半径为的圆中,写出角的弧度数,给出四幅图,学生快速回答出其弧度数,得出弧度数与弧长、半径的关系式,从而完成了六十进制到十进制的转化,统一了进位制.


3.通过新旧知识的融合与对比,让学生体会弧度制的优越性


弧度制建立后,把角度制与弧度制进行互换,体现新旧制的融合,通过弧长公式和扇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让学生对比,得出弧度制下角的运算更为方便,初步感受弧度制的优越性.另外,对于度、分、秒的混合运算,相比六十进制的角度制,用弧度制的十进制更加凸显其简洁与优越,也拓展了角在实数领域研究的范围,为三角函数后续学习做了铺垫.随着今后的进一步学习,还可以逐步体会到它在微分、积分领域计算中的简化作用.


2教学感悟


教学弧度制概念的关键是定义1弧度角,但学生很难想到“用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称为1弧度角”,想不到、不理解的问题又如何能变为学生自觉的学习行动呢?为了能使学生有意识地同化新概念,帮助他们理解,则必须开展一些认知活动.皮亚杰指出,概念教学的起步均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对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稍加变化,再引入新的概念,则有利于新概念的形成,并能明确和原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章建跃先生的理解数学、理解学生和理解教学,为我们的教学及评价指明了方向.


1.  梳理知识的脉络,从平分“周角”到平分“圆周”——另辟蹊径


理解数学,要关注知识的前后联系,遵循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梳理好知识的脉络.弧度制的建立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历史,短短的一节课如何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建立过程?本节课另辟蹊径,通过巧妙、自然地引入射线,从平分“周角”过渡到平分“圆周,其路线图:平分周角——引入射线——平分圆周360份——类比平分圆周12份,4份…这是借鉴古巴比伦人的做法,正是教师的这种独具匠心地引导,才让学生迸发出创造力.


2.紧扣知识的本质,从学会“操作”到学会“创造”——渗透“单位”

理解数学,要紧扣知识的本质.弧度制其实是一种“度量”,而“度量”的基础是“单位”,因此,本节课抓住了“度量”单位,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弧度制概念.理解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从学情分析,学生仅停留在能说说度量的单位有哪些,用尺或量角器度量长度与角的大小,这是对已有知识“操作”的过程,但不是“创造”的过程,他们不清楚“度量”的含义.教师适时展现了数学史(古巴比伦、欧拉),以弧度制的概念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度量的过程,得出“定义单位角”和“用单位角度量其它角”,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度量”的完整过程,学生学会的不仅是定义1肖角,1季角,1弧度角的方法,它的研究方式可以迁移到任何一个单位(质量、长度、体积…)的制定,这里既渗透了度量单位的思想,具有一般方法论的意义,还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这也是一种思路的创新.


3.遵循教学的规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创新问题

在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的基础上还要理解教学,它是指要遵循数学教学的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如何把上述创新想法付诸于实践,需要一个合适载体.若直接告知,被动接受,则既不利于有效教学,更无益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本节课教师通过精心设置探究活动,有步骤的展开,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这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理念.而探究活动往往要以问题驱动,课堂上最让听者眼前一亮的是学生发现、发明了“1肖角”、“1季角”,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情态.究其原因,主要是源于教师适切的问题设计,“能否通过平分圆周的方法定义1°角的大小?”“能否利用平分圆周的方法来定义一个新的单位角?”“这样定义对圆的大小是否有要求?”“还有其它的方式定义单位角吗?”…,这些问题串进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在积极思考、探究,亲身经历了“1弧度角定义”和弧度制的生成过程.本课的引导性探究过程,既有尝试、猜想,也有简单的代数推理,验证结论,注重了理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

当然,创新问题设计后,也需合理引导,教者是一名女教师,循循善诱,不论学生回答对错,都微笑的鼓励、诚恳的指出,以学定教,合理引导也是促成学生创造力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4.切合学生的实际,从提供“素材”到生成“创造”——落实培育

在数学课堂如何培育学生的创造力?透过本节课,结合过往的教学实践,笔者觉得一方面要给学生提供创造的素材.其一,创设适合的情境,譬如创设数学文化情境,引学生思考,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创设质疑情境,促学生反思,等等,从而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创造;其二,像本课这样,提供适切、创新的问题,诱发学生课堂上的灵感生成,进而有所创造.一般而言,如问题偏难,则需适当铺垫;如问题偏易,则需增加思维,譬如改证明为先探索、判断再证明;其三,有时可以变被动解题为自主编题,促使学生迁移应用知识,这是由于学生在编题时聚精会神思考,处在兴奋状态时比较容易产生灵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引发学生创造.但自主编题也需选择合适的内容.另一方面,要给学生提供发现、创造的机会,设置探究性活动,提供素材后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通过动手操作或小组合作,通过交流碰撞,迸发创造力.本课精彩的生成,也让学生感受到发现创造的快乐.
当然本课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完善之处,譬如,前面探究时间偏长,致小结匆忙,可以考虑减少一点“单位角的大小与半径无关”的推理;但瑕不掩瑜,本课孕育创新、创造的数学课堂,这正是我们数学教育所期盼的!同时也给我们数学教学带来不少有益的启示.




✎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李善良.课堂是学生活动的场所[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19(5):20—22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文卫星数学生态课堂”




往期推荐


宋磊:借力探究教学  渗透核心素养 ——以“三点两动一轨迹问题”的探究性教学为例(续)

宋磊:借力探究教学  渗透核心素养 ——以“三点两动一轨迹问题”的探究性教学为例

董荣森、章建锋:以“三动”引领教学  发展学生数学建模素养

做一题,归一类,得一法(一)——求向量的数量积时遇到外心用投影

孔德鹏:追求素养导向的主题教学过程

毛锡荣:创设问题情境  积累活动经验  提升核心素养———以“棱柱、棱锥、棱台”一课的教学为例(续)

毛锡荣:创设问题情境  积累活动经验  提升核心素养 ———以“棱柱、棱锥、棱台”一课的教学为例

何彦:用对数均值不等式解决一类导数问题

徐凡训:2020年全国高考数学Ⅰ卷20题速解

俞昕:基于美好教育数学生态化教学的内涵和理论探析

华南师大附中罗碎海:2020高考全国(I)20题赏析(含往年题)

祝敏芝:2020年浙江省高考数学第22题解答及评论

关于举办2020年全国高考数学压轴题讲题比赛的通知

文卫星:数学考前叮嘱

正高级教师辛民:例说一道质量检测题的命制过程

文卫星:我为高考设计题(20)----曾撞上一道高考题(附后)

特级教师王志和:我为高考设计题(19)

特级教师王志和:我为高考设计题(18)

杨元韡:为高考设计题(17)

特级教师王志和:我为高考设计题目

正高级教师白志峰:例谈处理极值点偏移问题的有效策略

宋卫国:2019年高考江苏卷第20题的源与流

朱磊:赏析2019年高考数学江苏卷第20题(第(2)两小问 分别给出6、7种解法)

汪留屿等:2019年导数题(第19题)(3)4种解法

胥丽微等:2019年天津理科20题(难度仅次于浙江)3条思路5种解法

陈宏等:解答2019年最难导数题(浙江22题)之4条思路5种解法(续昨天)

陈宏等:解答2019年最难导数题(浙江22题)之4条思路5种解法(待续)

杨元韡例谈高中数学试题的改编式命制的策略

陈玉坤、王志和:祖暅原理专题复习 (续)

王志和:祖暅原理专题复习 (上)

文卫星:让你高考出色发挥的策略(心理篇)2020版--续实战篇

正高级教师辛民:我为高考试题(15)

文卫星:使你高考出色发挥的策略(实战篇)2020版

文卫星:数学教学中十种育人艺术

正高级教师曹凤山: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高考数学备考策略

文卫星:讲评讲清怎么想讲后反三不能忘

林运来:妙用诗歌对联,打造诗意课堂

正高级教师辛民:我为高考设计题(14)

用思维导图解2018年天津理科20题

20天也能提高60分!----转发一个学生的文章

正高级教师辛民:我为高考设计题(13)

2020年杭州市初中数学核心组教师高级研修培训系列视频(七)

朱宸材:对“阅读理解题”的辩证思考

正高级教师辛民:我为高考设计题(12)

2020年杭州市初中数学核心组教师高级研修培训系列视频(六)

正高级教师杨志文: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教学活动设计为例

正高级教师辛民:我为高考设计题(11)

2020年杭州市初中数学核心组教师高级研修培训系列视频(五)

高建国:“曲线上一点处切线的斜率”教学探索

2020年杭州市初中数学核心组教师高级研修培训系列视频(四)

正高级教师辛民:我为高考设计题(10)

2020年杭州市初中数学核心组教师高级研修培训系列视频(三)

黄跃华:一堂独具特色的数学生态习题课----评陈杰老师课例“期末复习中的生态课堂”(本公众号22日推送)

王芝平:一道立体几何动态最值问题的新解法

正高级教师辛民:我为高考设计题(9)

陈杰:期末复习中的生态课堂  ——以向量数量积复习为例

高中名校联盟2020届高考备考论坛(含PPT)

江苏常州高中杨元韡:我为高考设计题目(8)

正高级教师李昌官:“三用”视域下的数学建模教学

2020年杭州市初中数学核心组教师高级研修培训系列视频(二)

佟成军:我为高考设计题(7)

2020年杭州市初中数学核心组教师高级研修培训——记5月15日线上直播培训活动

文卫星:构建生态课堂  落实核心素养

2020年杭州市初中数学核心组教师高级研修培训——记5月14日线上直播培训活动

吴攀:我为高考设计题(6)

2020年杭州市初中数学核心组教师高级研修培训——记5月16日线上直播培训活动

李炼:基于数学建模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2020年杭州市初中数学核心组教师高级研修培训——记5月14日线上直播培训活动

我为高考设计题(5)

【高考数学复习系列之七】《对函数放缩的一些认识》——2020年杭州市高三数学教学线上研讨活动视频分享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  ----以“学校无线信号发射器安装方案”为例

【高考数学复习系列之八】《横看成岭侧成峰,莫为浮云遮望眼——浅谈变式教学》——2020年杭州市高三数学教学线上研讨活动视频分享

我为高考设计题(4)

【高考数学复习系列之九】《双参数的范围问题》——2020年杭州市高三数学教学线上研讨活动视频分享

数学建模:购房贷款中的数学

我为高考设计题目(3)着眼核心素养,实施精准备考(含PPT)

李雪纯 2019年浙江省高中数学教学活动评审一等奖第一名:《停车距离问题》教学案例

我为高考设计题(2)

统计复习顺着这条线------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设计多层面的课程,发展数学建模素养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六)统计与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含PPT)

文卫星:我为高考设计题(1)

2020年高三一轮复习研讨会(含PPT)

王月偲:探索建立函数模型提升数学建模素养

华东师大博导、国家杰青周青教授:为什么要提倡数学建模,怎样教学生数学建模

李霞 数学史应用于课堂案例:HPM视角下对数概念的教学

华东师大博导汪晓勤:数学符号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价值

华东师大博导汪晓勤:数学史料的选取原则与案例分析

华东师大博导汪晓勤教授:关于数学文化教育价值与运用现状的网上调查

江苏名师孙四周:不添辅助线证明Steiner-Lehmer定理并将其推广

华东师大博导汪晓勤教授:基于数学史的数学探究活动设计课例分析

江苏名师孙四周:用矩阵求斐波那契数列通项公式及其它

华东师大博导汪晓勤教授:基于数学史的高中数学问题串初探

江苏名师孙四周:我的情感体验——从根号2的证明谈起

华东师大博导汪晓勤教授:用于教学的数学史材料的选择:原则与课例分析

江苏名师孙四周:还原祖冲之——我是如何在中学讲割圆术的

华东师大博导汪晓勤:基于数学史的数学学科德育课例分析

文卫星:诗意课堂引领学生审美+著名数学教育家张奠宙先生点评

河北名师殷玉波:我与数学欣赏

河北名师殷玉波:基于数学文化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素材的选择及运用

河北名师:简易逻辑欣赏片断

河北名师殷玉波:欣赏椭圆

文卫星:引导学生欣赏与发现数学美----以极限教学为例

“初见数列”教学设计和思考

让学生学会数学地表达——“数学写作指导1”教学设计及思考

高中数学小论文写作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写作之初见建模”教学设计及思考

“数学写作——实战篇”教学设计和思考

江苏名师渠东剑:启发思维重于诱导结果

江苏名师渠东剑:看重从数学内部提出问题

2016年全国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一等奖:“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

浙江名师祝敏芝:为构建逻辑连贯的学习过程而设计

名师渠东剑:关于“导学案”的冷思考

江苏名师孙四周:现象教学与HPM----全国第七届HPM大会报告

HPM视角下的平面解析几何引言课

文卫星:解析几何引言课教学实录

有为的青年教师何睦:高中数学章节起始课的理论探析与教学思考

有为的青年教师何睦:高中数学章节起始内容的价值及其实现

浙江名师李昌官:数学证伪教学与数学教学的优化

《降次——一元二次方程复习》——杭州市初中数学核心组寒假微课学习八年级第26课

江苏名师渠东剑:素养导向下的学业质量评价探讨

江苏名师渠东剑:课本例题的理解与教学

浙江名师任伟芳:问题链数学教学研究的缘起、实践与愿景——唐恒钧教授访谈录

江苏名师缪林:自我修正促进师生共进----“两直线交点”教学修正及体会

高三数学专题教学的设计与反思:极限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2019年上海数学试卷评析与复习启示

行到水穷处,做看云起时----2019年高考数学全国3卷评析

2019年高考数学全国1卷理科试题评价

能力立意驭繁致简  素养落实龙跃云津----2019年天津高考数学理科卷赏析

江苏名师渠东剑:素养视角下的2019年高考数学江苏卷分析
江苏名师渠东剑:素养视角下的2019年高考江苏卷分析江苏名师渠东剑:素养视角下的2019年高考数学江苏卷分析

文卫星:关注思维的临考前复习

江苏名师:过渡时期的高考数学备课探讨

浙江名师:一类二元二次不等式问题及其解法的本质探析

山东名师:坚持核心素养导向 聚焦开放命题趋势

浙江名师:利用导数研究函数单调性问题

运用思维导图解2018年江、津、沪数学高考压轴题

江苏名师缪林:基于提升数学素养的高三数学复习----“数列综合运用”教学案例及感悟

有为的青年教师何睦:高中数学章节起始课的教学现状及教学思考

有为的青年教师何睦:高中数学章节起始课教学价值的实现----基于教学实际的视角

有为的青年老师何睦:高中数学章节起始课的研究----以“不等关系”教学为例

有为的青年教师何睦:有效的高中数学章节序言课教学----基于樊亚东老师录像课“不等关系”的研究

全国第六届高中数学比赛一等奖:立体几何序言及点评课

引言课经典文献:立体几何引言课

李昌官博士:为发展学科一般观念而教

博士、正高李昌官:问题背景及其创设 

年轻的正高吕增锋:“微专题教学”与“学历案”的融合

全国优秀教师(正高级)石志群:数学理解,理解什么?--“理解的数学教学”刍议

林运来:新时期数学教研组建设与发展的实践研究

南师大博导喻平教授:数学关键能力测验试题编制:理论与方法

林运来:在阅读中求发展

石志群:基于“大背景”的章单元建构框架及实施建议

高考数学好题赏析----用数量积定义巧解高考题

高考数学好题赏析

覃义超:“求椭圆的离心率”解题教学课例

促进全面发展,落实评价体系,引领教学改革----2019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评析

 对数学课中渗透德育的思考与实践

不用法向量求二面角大小的简捷方法----原文刊载《数学通讯》2013.11-12

云南“万名校长培训项目”讲座连载:人数学课中多些文化气息--21年前发表《中学数学》,被人大《中学数学教与学》转载

学科育人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以数学教学为例

2019年全国高考数学Ⅱ卷第21题5种解法及本题的源与流

2019年全国Ⅲ卷第12题3种解答

2019年全国数学Ⅲ卷20题7种解法

20年前学生“章末小结”选

指导学生写章末小结的方法与体会

学科育人:向数学的真善美走去

数学育人就在不经意之间

2019年高考数学Ⅰ卷理科第21题解答即推广

2019年江苏高考第23题解答

2019年江苏高考第20题的源与流

2019年江苏卷第20题(2)第②文解答

2019年江苏卷第20题(2)第①问解答

2019年江苏高考数学卷与全国Ⅰ卷对比研究

2019年江苏卷19题(3)的4种解法及延伸

3用“思维导图”解2019年江苏第12题

用思维导图解2019年浙江卷第10题

2019年浙江压轴题探讨

2019年天津理科第20题赏析

用“思维导图”解2019年全国卷Ⅰ第20题

用“思维导图”解2019年全国Ⅱ卷第21题

一题一诗:高考数学题赏析--条件结论细分析

一题一诗:高考数学好题赏析3---形胜数一筹

一题一诗:高考数学好题赏析2--深入思考算两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