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发宏观吴棋滢】2021年最后一份财政数据解读与2022年漫谈

吴棋滢 郭磊宏观茶座 2022-04-28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 吴棋滢

wuqiying@gf.com.cn

广发宏观郭磊团队

报告摘要

第一,作为短期经济承压的映射,2021年12月财政收入当月同比为-15.8%,降幅继续扩大;两年年均复合增速为-0.6%。收入进度也反映了类似信息,12月财政收入占全年预算数的比重为5.7%,低于历史同期平均水平6.7%。分结构来看,12月财政收入增速的主要下拉力来自中央财政收入(单月同比-33.2%)及非税收入(单月同比-8.3%)。

第二,尽管四季度财政压力显著上行,但就2021年全年而言财政预算仍以“超收”画下句点。1-12月全国公共财政收入20.25万亿元,超预算安排2.5个百分点,中央和地方均有一定超收。全年超收是建立在企业营收利润增幅较高、价格指数涨幅较高等因素基础之上,尤其是上游企业带动了财政收入的增长。财政部明确表示去年的超收会给今年的预算安排提供更多的资源和空间,也为保持今年的支出强度、推动财力下沉提供资金支持。

第三,分税种来看,12月税收收入的上拉力主要来自国内消费税(两年复合增速102.7%,下同)、企业所得税(23.4%)、个人所得税(25.7%),三者共同拉高12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速7.3个百分点,而国内增值税两年复合增速也实现转负为正。其中消费税的显著高增与同期消费表现较弱相悖,或与年末翘尾及消费税征收范围有关。下拉力则主要来自地产与土地相关税(五项合并后-5.7%)、印花税(-14.1%,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83.2%)、车辆购置税(-8.3%)。外贸环节相关税则表现平淡。

第四,12月财政支出弱于季节性,当月支出同比增速-14.2%,两年复合增速0%,与11月的追赶进度表现相反,这与2022年稳增长需求上升,预留更多结转结余资金以供未来增支或有关。在12月支出的拖累下,2021年全年支出进度为预算数的98.5%;全年支出同比增长0.3%,也低于年初预算安排增幅1.6个百分点,是近年来除2020年外唯一“超收短支”的年份。

第五,支出结构方面,12月支出增速唯一正增的分项为科学技术,录得12.8%的相对高增;我们在前期报告中也提到,2021年的重点支出方向为科技,但去年前三季度科技支出增速均表现较低,故存在四季度增支的必要性。若以两年复合增速为标,则12月支出增速由高到低的分项依次有交通运输(27.2%)、债务付息(21.9%)、卫生健康(16.8%)、教育(6.6%)、科学技术(1.5%)、社会保障和就业(1.4%)、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3.6%)、农林水事务(-8.1%)、城乡社区事务(-12.9%)、节能环保(-24.7%),依然维持较为明显的公共服务特征。基建支出分项增速录得-16.4%,两年复合增速-4.8%,较前期明显下行。

第六,全年收支综合来看,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万亿元,超收2.5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63万亿元,歉支1.5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收支缺口由11月的2.27万亿元进一步扩张至4.38万亿元,这与上文提到的年末翘尾效应有关。这一缺口高于目标赤字规模3.57万亿元约0.81万亿元,预计将通过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补足;而这一数字也低于年初计划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的1.68万亿元。这是全年超收歉支带来的结果,客观上为2022年稳增长的增支预留了“子弹”。

第七,广义财政中,12月土地出让收入延续了11月边际好转的趋势,增速由负转正录得2.2%,上行了12.1个百分点;两年复合增速在11月回升的基础上进一步上行了5个百分点至14.4%。这一趋势能否延续仍待继续观察。12月支出端则与收入端相悖,同比增速较下行趋势明显,一则应与11月的显著上行有关,二则与专项债支出必要性在年末有所降低有关。

第八,2021年0.3%的财政支出增速基本上是1982年以来最低;由于专项债节奏的后置,四季度发行的专项债应大部分都未转化为新开工。对于疫后经济来说,消费存在天花板效应,若财政(基建)和地产不能引发足够的资本形成,则经济会存在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所以,对2022年财政节奏特征,我们预计整体节奏较去年明显前倾,发债节奏与其他财政资金的支出节奏都将大概率维持前倾特征。

第九,自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后,财政部、发改委、统计局等部委均有类似表示。中性情形下我们预计2022年上半年基建增速可能会修复至7-8%的水平,类似于2020年下半年;总量之外,全年基建结构大概率也将有所分化,一是“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实施,二是国新办吹风会中特别提出的“要加大对水利、城市管网建设等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三是新型基建(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广义基建(“一老一小”、教育医疗等)、保障房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等政策支持领域。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部分地区投资负面清单也有所增加。此外在央地方面,预计2022年中央财政也将承担更多作用,带动全国基建投资增长。

第十,简单来说2021年的问题是投资率偏低,由此经济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和结构失衡特征。出口是一个外生变量,消费存在天花板,政策所要做的是把投资率重新推到均衡位。这个拆分下来包括基建、地产、制造业。基建取决于财政支出和专项债;地产取决于金融政策和行业政策;制造业的激励,则部分要靠减税降费。所以2022年财政工作还包括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落细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研究出台部分惠企政策到期后的接续政策,此前全国税务工作会议曾表示2021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超1万亿元,近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再次强调“实施新的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

正文

作为短期经济承压的映射,2021年12月财政收入当月同比为-15.8%,降幅继续扩大;两年年均复合增速为-0.6%。收入进度也反映了类似信息,12月财政收入占全年预算数的比重为5.7%,低于历史同期平均水平6.7%。分结构来看,12月财政收入增速的主要下拉力来自中央财政收入(单月同比-33.2%)及非税收入(单月同比-8.3%)。
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单月增速较前期进一步走低,录得-15.8%(前值-11.2%),累计同比10.7%(前值12.8%)。除经济放缓因素外,与去年同期经济修复带来的较高基数也有关,两年复合增速为-0.6%,虽仍为负增区间,但较前值的-7.1%已有所收窄。从收入进度来看,12月收入占预算的比重为5.7%,明显低于历史同期平均水平6.7%。但由于上半年财政收入实现较高增长,全年财政收入进度依然录得超收。
分结构来看,对12月财政收入增速形成较大下拉力的是中央财政收入及非税收入,可能来自非税收入中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的下行。具体来看,12月中央财政收入同比-33.2%(两年复合增速-1.9%,前值-17.3%),地方本级财政收入-6.7%(两年复合增速-0.1%,前值1.6%);税收收入同比11.9%(两年复合增速-0.3%,前值-1.2%),非税收入同比-8.3%(两年复合增速-1.2%,前值-24.7%)。
尽管四季度财政压力显著上行,但就2021年全年而言财政预算仍以“超收”画下句点。1-12月全国公共财政收入20.25万亿元,超预算安排2.5个百分点,中央和地方均有一定超收。财政部表示全年超收是建立在企业营收利润增幅较高、价格指数涨幅较高等因素基础之上,尤其是上游企业带动了财政收入的增长。财政部明确表示去年的超收会给今年的预算安排提供更多的资源和空间,也为保持今年的支出强度、推动财力下沉提供资金支持。
全年来看,2021年确定以财政超收收官。1-12月财政收入进度占全年预算数比重102.5%,即超收2.5个百分点。增幅也高于年初预算安排增幅2.6个百分点,年初预算安排增幅8.1%,全年收入增幅10.7%。
财政部表示[1]去年全年央地财政均有一定超收,主要来自经济恢复性增长和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涨幅较高等因素拉动,是建立在企业营收、利润增长的基础上的,主要来自上游企业的拉动,包括采矿业,石油、煤炭以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利润增长都在1倍以上。
并且去年的超收也将为今年的稳增长提供更多子弹,将按照规定全部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给今年的预算安排提供更多的资源和空间,而没有安排去年支出。

分税种来看,12月税收收入的上拉力主要来自国内消费税(两年复合增速102.7%,下同)、企业所得税(23.4%)、个人所得税(25.7%),三者共同拉高12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速7.3个百分点,而国内增值税两年复合增速也实现转负为正。其中消费税的显著高增与同期消费表现较弱相悖,或与年末翘尾及消费税征收范围有关。下拉力则主要来自地产与土地相关税(五项合并后-5.7%)、印花税(-14.1%,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83.2%)、车辆购置税(-8.3%)。外贸环节相关税则表现平淡。
上文提到12月税收收入当月同比11.9%(两年复合增速-0.3%,前值-1.2%),若以两年复合增速为标准,12月税收收入增速与2019年同期基本持平。
其中主要上拉力来自占比最高的四大主要税种之三,即国内消费税(当月同比128.5%,前值60.3%;两年复合增速102.7%,前值28.0%),拉高财政收入同比增速2.9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当月同比85.0%,前值3.7%;两年复合增速23.4%,前值2.2%),拉高财政收入同比增速2.2个百分点、个人所得税(当月同比26.8%,前值12.2%;两年复合增速25.7%,前值19.2%),拉高财政收入同比增速2.2个百分点,共计7.3个百分点。
而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速依然录得负增区间-4.7%,较前值的-8.3%有所收窄,两年复合增速也较前值-0.4%转正至1.3%。
外贸环节相关税方面12月表现平淡,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当月同比5.9%,前值-7.6%;两年复合增速-5.4%,前值-5.2%),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当月同比251.8%,前值136.9%;两年复合增速22.2%,前值21.9%),关税(当月同比-16.0%,前值-16.8%;两年复合增速-15.0%,前值-17.0%)。需要注意的是,尽管12月外贸企业出口退税两年复合增速波动不大,但因其表观增速的大幅增长,也拉低了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增速的15.5个百分点。12月出口表现依然良好,除出口自身因素外,或与外贸企业年末集中退税也有关。
地产与土地相关的五项税种合并来看依然呈小幅下行趋势。其中,房产税(当月同比-3.4%,前值-3.4%;两年复合增速-0.8%,前值-6.9%)、契税(当月同比-23.4%,前值-25.2%;两年复合增速-0.3%,前值0.9%)、土地增值税(当月同比-28.3%,前值-18.8%;两年复合增速-13.2%,前值-5.2%)、城镇土地使用税(当月同比-3.9%,前值-2.8%;两年复合增速-5.2%,前值-5.5%)、耕地占用税(当月同比-5.0%,前值-29.9%;两年复合增速-9.3%,前值-9.3%)。
五项合并来看,地产与土地相关税整体当月同比录得-18.6%,与前值-18.1%基本持平;两年复合增速-5.7%,较前值-3.9%降幅有所扩大。此外,五项合并两年复合累计同比增速由去年前七个月的7.7%下行至全年的3.9%。
此外,车辆购置税、印花税也对12月财政收入形成拖累。12月车辆购置税当月同比-26.9%,降幅扩大4.1个百分点,这与12月汽车数据相悖,故该项收入有望在1月边际回升。印花税-22.1%,降幅扩大34.6个百分点(两年复合增速-14.1%,降幅扩大22.4个百分点);证券交易印花税-95.7%,降幅扩大138.5个百分点(两年复合增速-83.2%,降幅扩大90.6个百分点)。
12月财政支出弱于季节性,当月支出同比增速-14.2%,两年复合增速0%,与11月的追赶进度表现相反,这与2022年稳增长需求上升,预留更多结转结余资金以供未来增支或有关。在12月支出的拖累下,2021年全年支出进度为预算数的98.5%;全年支出同比增长0.3%,也低于年初预算安排增幅1.6个百分点,是近年来除2020年外唯一“超收短支”的年份。
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速录得-14.2%,较前期的8.5%下行了22.6个百分点;两年复合增速0%,较前期的12.1%下行了12.2个百分点。支出进度偏弱,12月财政支出占预算数的比重为13.0%,低于历史同期平均水平13.4%。从绝对规模来看,12月财政支出的翘尾效应仍在,但其增幅明显弱于季节性。
全年来看,1-12月支出进度占预算数的比重仅为98.5%,这一进度低于2020年的99%,也是近年来除2020年外唯一超收短支的年份。去年全年财政支出同比增速0.3%,低于预算安排增速1.8%。

支出结构方面,12月支出增速唯一正增的分项为科学技术,录得12.8%的相对高增;我们在前期报告中也提到,2021年的重点支出方向为科技,但去年前三季度科技支出增速均表现较低,故存在四季度增支的必要性。若以两年复合增速为标,则12月支出增速由高到低的分项依次有交通运输(27.2%)、债务付息(21.9%)、卫生健康(16.8%)、教育(6.6%)、科学技术(1.5%)、社会保障和就业(1.4%)、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3.6%)、农林水事务(-8.1%)、城乡社区事务(-12.9%)、节能环保(-24.7%),依然维持较为明显的公共服务特征。基建支出分项增速录得-16.4%,两年复合增速-4.8%,较前期明显下行。
12月唯一正增的分项为科学技术支出,录得12.8%,其余分项均录得负增区间。
因此我们以两年复合增速为标准,则12月支出增速由高到低的分项依次有交通运输(27.2%,前值6.3%)、债务付息(21.9%,前值25.7%)、卫生健康(16.8%,前值30.8%)、教育(6.6%,前值14.8%)、科学技术(1.5%,前值0.6%)、社会保障和就业(1.4%,前值24.1%)、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3.6%,前值3.0%)、农林水事务(-8.1%,前值2.3%)、城乡社区事务(-12.9%,前值17.1%)、节能环保(-24.7%,前值-6.3%)。
12月支出结构来看,依然维持较为明显的以公共服务为主的支出特征。而12月的基建支出分项由前期的3.9%下行至-16.4%,两年复合增速由前期的8.0%下行至-4.8%。

全年收支综合来看,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万亿元,超收2.5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63万亿元,歉支1.5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收支缺口由11月的2.27万亿元进一步扩张至4.38万亿元,这与上文提到的年末翘尾效应有关。这一缺口高于目标赤字规模3.57万亿元约0.81万亿元,预计将通过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补足;而这一数字也低于年初计划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的1.68万亿元。这是全年超收歉支带来的结果,客观上为2022年稳增长的增支预留了“子弹”。
综合以上,我们知道2021年全年公共财政收入20.25万亿元,支出24.63万亿元,财政缺口较11月进一步扩大至4.38万亿元,由11月的低于目标赤字规模(3.57万亿元)转为高于目标赤字规模,符合我们上个月点评报告的预期。这一变化来自上文提到的年末翘尾效应。
从实际财政收支缺口(4.38万亿元)和年初目标赤字规模(3.57万亿元)之差来看,2021年大概率将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资金的规模为0.81万亿元,低于计划调用的1.68万亿元。这是全年超收歉支带来的结果,也为2022年稳增长的增支预留“子弹”。
广义财政中,12月土地出让收入延续了11月边际好转的趋势,增速由负转正录得2.2%,上行了12.1个百分点;两年复合增速在11月回升的基础上进一步上行了5个百分点至14.4%。这一趋势能否延续仍待继续观察。12月支出端则与收入端相悖,同比增速较下行趋势明显,一则应与11月的显著上行有关,二则与专项债支出必要性在年末有所降低有关。
12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增速由-8.7%上行11.6个百分点至2.9%,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增速由-9.9%上行12.1个百分点至2.2%,两年复合增速也呈同样回升态势。因此12月广义财政收入延续了11月降幅边际收窄的好转趋势,这与12月地产及土地数据相悖,故这一趋势能否延续至2022年一季度仍有待观察。
支出方面则表现相反,12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增速由29.3%下行28.3个百分点至1.0%,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安排的支出由4.3%下行19个百分点至-14.7%,两年复合增速下行趋势也较为明显。一则与11月的显著上行有关,二则与12月专项债支出必要性在降低有关。尽管财政部于前期新闻发布会曾表示“第四季度专项债券安排的支出约占全年支出总额的五成,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但时间应集中于10-11月。当然,四季度前期的增支也对12月基建增速形成一定支撑作用,12月基建投资增速由前期的-7.3%回升至3.8%。

2021年0.3%的财政支出增速基本上是1982年以来最低;由于专项债节奏的后置,四季度发行的专项债应大部分都未转化为新开工。对于疫后经济来说,消费存在天花板效应,若财政(基建)和地产不能引发足够的资本形成,则经济会存在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所以,对2022年财政节奏特征,我们预计整体节奏较去年明显前倾,发债节奏与其他财政资金的支出节奏都将大概率维持前倾特征。
考虑到2021年财政收支情况与2022年经济稳增长需求,我们预计全年支出节奏与发债节奏都将形成前倾特征,并恰与去年的后置形成衔接。前置之外,整体节奏预计也将更加均衡更加理性。
第一,2022年财政节奏将由去年的后置转为前置,形成平滑衔接与过渡。一是今年初经济稳增长的诉求较去年明显升温;二是专项债提前批额度较去年提前约一季度下达,且下达规模为历年次高水平,可较好地填补一季度空档期;三是去年财政后置导致四季度所发行的专项债(约1.2万亿元)所对应项目大概率将延续至今年一季度,并带动对应的配套财政支出增支;四是纵使不考虑上述原因,自2013年起正常年份中本身节奏便越发前倾化,且去年财政节奏后置导致今年财政基数将形成前低后高分布,进一步加剧支出高增月份分布的前倾化。
第二,发债节奏前倾化的同时,前三季度的发债规模大概率也将较往年更均衡,同时带动其他财政资金支出的月度波动放缓。一是2021年财政压力较近年偏低,年末结余资金相对充裕,可部分支持一季度工作;二是最新数据[2]显示2022年前倾程度大概率介于2019年与2020年之间,若维持这一前倾程度则全年节奏将较为理性,后续调控余地也更充裕;三是因2020年发债节奏波动较大,财政部于当年末发布财库〔2020〕36号提出“维护债券市场平稳运行”“适度均衡发债节奏”等,2021年发债节奏虽后置,但均衡性较前期显著提高。
自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后,财政部、财政部、统计局等部委均有类似表示。中性情形下我们预计2022年上半年基建增速可能会修复至7-8%的水平,类似于2020年下半年;总量之外,全年基建结构大概率也将有所分化,一是“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实施,二是国新办吹风会中特别提出的“要加大对水利、城市管网建设等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三是新型基建(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广义基建(“一老一小”、教育医疗等)、保障房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等政策支持领域。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部分地区投资负面清单也有所增加。此外在央地方面,预计2022年中央财政也将承担更多作用,带动全国基建投资增长。
对于基建投资增速分布情况,根据上文提到的财政节奏特征一与二共同决定了全年基建投资增速大概率也将形成前高后低分布,且各季度增速中枢差异不会太大,即一季度若录得基建增速全年高点,后三季度也不会出现大幅下行的情况,我们预计一季度乃至上半年基建增速大概率将落在7-8%左右。
行业方面,一是此前国新办吹风会提出特别提出的“要加大对水利、城市管网建设等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结合去年底发改委数据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管道运输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这三个基建子行业的申报项目数同比增速在四季度较前期有所上行(见前期报告《以项目申报视角观测基建投资》)。二是多项政策会议提及的新型基建(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广义基建(“一老一小”、教育医疗等)、保障房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等政策支持领域。
国新办吹风会还提出专项债要聚焦九大重点方向(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九大专项债聚焦的重点方向,较2022年没有明显变化。明显变化之处在于部分地区负面清单有所增加(见前期报告《关于2022年专项债:国新办吹风会有哪些信息》)。
区域与央地关系方面,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项目,以及纳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项目都将成为财政重点支持项目,而这些项目都脱离不开中央财政的支持。叠加中央财政空间相对较大,债务压力相对较轻等因素,2022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发挥其重要作用的概率也在上升,全国基建增速的抓手之一应为中央投资项目。近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3]也提出“适当增加中央基建投资”。
简单来说2021年的问题是投资率偏低,由此经济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和结构失衡特征。出口是一个外生变量,消费存在天花板,政策所要做的是把投资率重新推到均衡位。这个拆分下来包括基建、地产、制造业。基建取决于财政支出和专项债;地产取决于金融政策和行业政策;制造业的激励,则部分要靠减税降费。所以2022年财政工作还包括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落细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研究出台部分惠企政策到期后的接续政策,此前全国税务工作会议[4]曾表示2021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超1万亿元,近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5]再次强调“实施新的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
近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中,财政部还表示2022年要重点把握六个方面,列入首项的即为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同时,落实落细已经出台的各项减税、缓税和降费政策,在做好政策效果评估的基础上,研究出台部分惠企政策到期后的接续政策。“精准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精准聚焦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而2021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超1万亿元。
会议中也再次强调财政纪律。“持续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这项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决不能放松。对化债不实、新增隐性债务的要严肃问责,完善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要加强部门协同监管,强化预算约束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要按照既定部署,抓好低风险地区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此前上海、广东等地已陆续提出启动“全域无隐债”试点工作,其中广东省已于前期宣布如期实现全省全域隐性债务的清零工作[6]
核心假设风险。经济下行超预期,海内外疫情超预期。


[1]“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万亿元,与2012年的11.73万亿元相比,接近翻一番。具体看,2021年收入比上年增长10.7%,与2019年相比增长6.4%,完成收入预算。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9%。中央和地方均有一定超收,主要是经济恢复性增长,再加上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涨幅较高等因素拉动。”“财政超收是建立在企业营业收入、利润增长的基础上。受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国企业特别是上游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增幅较高,带动财政收入增长。据统计,去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8%,其中采矿业,石油、煤炭以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利润增长都在1倍以上。”“去年的超收,我们按照预算法规定全部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没有安排去年的支出。这会给今年的预算安排提供更多的资源和空间,也为保持今年的支出强度、推动财力下沉提供资金支持。”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2201/t20220125_3784908.htm
[2]截至最新数据,2022年1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约为4844亿元,占提前批额度的33%左右,这一前倾趋势强于2019年但弱于2020年:2019年1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约为1412亿元,占提前批额度的17%;2020年1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约为7148亿元,占提前批额度的71.5%。我们在财政政策的年度展望报告中提出,2021年财政节奏前倾化是大概率事件,但前倾程度分为三种情况,最积极为类似2020年,中性水平为介于2019年和2020年之间,最平淡为类似2019年。
[3]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2201/t20220121_3784025.htm
[4] http://www.gov.cn/xinwen/2021-12/31/content_5665710.htm
[5]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2201/t20220125_3784908.htm
[6]http://www.gd.gov.cn/gdywdt/zwzt/2022gdlh/ylbg/content/post_3774898.html


郭磊篇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人民币汇率的走势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GDP目标的设定

【广发宏观郭磊】宏观面的两条逻辑线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2021年最后一份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中国出口份额继续上行背后

【广发宏观郭磊】从家用器具项看工业消费品的调价

【广发宏观郭磊】为何PMI和BCI均有改善

【广发宏观郭磊】经济数据好坏参半

【广发宏观郭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五个看点

【广发宏观郭磊】部分下游行业PPI涨幅有所启动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强势目前暂无变化

【广发宏观郭磊】政策结构固本培元

【广发宏观郭磊】固本,培元:2022年宏观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PMI、BCI与11月经济

【广发宏观郭磊】从经济数据到“仍需加力”

【广发宏观郭磊】复盘2021

【广发宏观郭磊】高斜率的PPI意味着什么

【广发宏观郭磊】最新出口数据怎么看

【广发宏观郭磊】PMI连续第二个月处于50以下

【广发宏观郭磊】10月BCI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9月经济数据和下阶段趋势

【广发宏观郭磊】通胀数据有没有传导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郭磊】目前宏观面处于什么阶段

【广发宏观郭磊】供给约束在影响上会呈现哪些结构性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8月经济数据背后的宏观线索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走低的CPI和走高的PPI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8月出口的强势及后续趋势

【广发宏观郭磊】宏观经济九问

【广发宏观郭磊】PMI和BCI指向一致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观测制造业周期与基建周期

【广发宏观郭磊】多因素叠加,经济数据明显回落

【广发宏观郭磊】通胀数据如何理解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变化不大

【广发宏观郭磊】从地铁客运量看本轮区域疫情影响

【广发宏观郭磊】PMI和BCI反映的7月经济

【广发宏观郭磊】财政货币跨周期特征较强,产业政策更为显要

【广发宏观郭磊】通胀的长周期特征及其宏观基础

【广发宏观郭磊】偏积极的6月数据后回看降准

【广发宏观郭磊】偏强出口数据的结构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通胀数据与宏观假设

【广发宏观郭磊】6月PMI和BCI数据印象

【广发宏观郭磊】从工业环比看5月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为“正常化”定价:2021年中期宏观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PPI同比顶部已初步形成

【广发宏观郭磊】关于出口的两个负面逻辑均被证伪

【广发宏观郭磊】汇率走势与资本市场

【广发宏观郭磊】汇率影响、新出口订单与建筑业

【广发宏观郭磊】人民币汇率:政策信号及定价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BCI指标进一步温和放缓

【广发宏观郭磊】为什么消费恢复相对偏慢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评价4月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七普人口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通胀指标的继续走高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强势继续印证全球贸易共振
【广发宏观郭磊】政治局会议的七个要点
【广发宏观郭磊】4月PMI数据的结构指向
【广发宏观郭磊】4月BCI数据的微观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3月经济数据将扩大预期分歧
【广发宏观郭磊】强势出口的背后
【广发宏观郭磊】消费修复的三个阶段
【广发宏观郭磊】三因素叠加导致PPI中枢显著上移
演讲:长缓坡、减速带与斑马线
【广发宏观郭磊】服务业和建筑业PMI改善幅度较大
【广发宏观郭磊】企业投资预期走高,融资环境指数走低
【广发宏观郭磊】易与低基数混淆的盈利景气
【广发宏观郭磊】宏观政策:兼具疫后回归、控杠杆、跨周期三种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经济数据与宏观假设
【广发宏观郭磊】可通过CPI之外的指标辅助观测通胀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数据初步验证贸易共振假设

【广发宏观郭磊】政府工作报告的几个数字要点

【广发宏观郭磊】中期视角下的七个政策方向

【广发宏观郭磊】PMI算好还是算坏
【广发宏观郭磊】年初出口情况怎么样
【广发宏观郭磊】人口趋势及疫情影响
【广发宏观郭磊】PPI环比处于高增长状态
【广发宏观郭磊】美债收益率与资产定价
【广发宏观郭磊】短期增长动能有变化吗
【广发宏观郭磊】疫情短期反复致非制造业弱于季节性
【广发宏观郭磊】2020年工业企业经营数据有哪些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BCI数据、经济特征与货币政策
【广发宏观郭磊】被低估的疫后经济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延续强势

【广发宏观郭磊】价格变化主要在哪些分项
【广发宏观郭磊】两个指标背离下的宏观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2021与2017:相似及差异点

【广发宏观郭磊】PMI数据与第三轮脉冲

【广发宏观郭磊】融资环境收敛驱动BCI小幅放缓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企业利润的特征和趋势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广发宏观郭磊】经济数据符合复苏中期的内生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什么是需求侧改革

【广发宏观郭磊】寻找确定性——2021年宏观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PMI和BCI继续上行印证经济环比趋势




吴棋滢篇


【广发宏观吴棋滢】以项目申报视角观测基建投资

【广发宏观吴棋滢】11月财政支出进一步加速

【广发宏观吴棋滢】关于2022年专项债:国新办吹风会有哪些信息

【广发宏观吴棋滢】奋楫,笃行:2022年财政政策展望
【广发宏观吴棋滢】土地出让金降幅继续扩大【广发宏观吴棋滢】土地出让金与短周期经济增长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支出小幅加快,基建分项亦有提速
【广发宏观吴棋滢】明年财政节奏较大概率是前置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收入表现平稳,但土地市场影响初显【广发宏观吴棋滢】专项债、实物工作量与财政进度
【广发宏观吴棋滢】专项债补充资本金的情况如何【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表现平稳,支出小幅加速【广发宏观吴棋滢】专项债进度和投向预示基建贡献触底

【广发宏观吴棋滢】后置的影响:2021年中期财政政策展望

【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理解土地出让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

【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理解2021年地方债务限额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支出端进度开始修复

【广发宏观吴棋滢】首批专项债投向基建比例偏高:3-4月专项债投向

【广发宏观吴棋滢】隐性债务的化解之道

【广发宏观吴棋滢】一季度支出进度偏慢对应财政后置特征:3月财政收支【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预算报告有哪些增量信息?【广发宏观吴棋滢】开年财政数据有哪些特点:1-2月财政收支【广发宏观吴棋滢】中国PCT专利:第一背后的结构特征与方向【广发宏观吴棋滢】全国农民工数据分析及推论【广发宏观吴棋滢】2020至2021年:专项债投向将发生哪些变化?【广发宏观吴棋滢】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有哪些关注点?【广发宏观吴棋滢】2020年财政数据有哪些特征?【广发宏观吴棋滢】债务率与财政环境【广发宏观吴棋滢】回归再均衡:2021年财政政策展望【广发宏观吴棋滢】税收收入增速持续加快映射微观复苏



贺骁束篇


【广发宏观贺骁束】1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关于猪周期的八条经验规律

【广发宏观贺骁束】全球疫情加剧,地产销售好转

【广发宏观贺骁束】12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冬至,阳生:2022年通胀展望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11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11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10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蔬菜价格为何超季节性
【广发宏观贺骁束】10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用电量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9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能耗双控、开工率与宏观面
【广发宏观贺骁束】9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8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8月经济初窥【广发宏观贺骁束】7月用电量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贺骁束】7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6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6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度过洪峰:2021年通胀中期展望

【广发宏观贺骁束】5月高频数据分析

【广发宏观贺骁束】5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4月高频数据的量与价

【广发宏观贺骁束】什么力量驱动本轮价格上行?

【广发宏观贺骁束】4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四种意义下的通胀

【广发宏观贺骁束】工业品价格分化,疫苗接种提速

【广发宏观贺骁束】3月外需情况怎么样

【广发宏观贺骁束】粗钢表观消费量由什么决定

【广发宏观贺骁束】从高频数据看2月经济表现

【广发宏观贺骁束】从义乌小商品指数和CPI背离看通胀结构趋势

【广发宏观贺骁束】从粗钢产量看2021年“需求扩张+供给收缩”特征

【广发宏观贺骁束】春节期间的七条关键信息

【广发宏观贺骁束】商品房成交活跃,工业品价格分化

【广发宏观贺骁束】就地过年影响下的经济图景

【广发宏观贺骁束】全球疫苗接种情况简要梳理

【广发宏观贺骁束】猪肉价格为何出现一轮上行

【广发宏观贺骁束】关注趋势性——2021年通胀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贺骁束】工业原材料表现强势,出口集装箱运价新高



钟林楠篇


【广发宏观钟林楠】LPR的信号意义与后续想象空间

【广发宏观钟林楠】央行开年首场新闻发布会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OMO与MLF利率双下调

【广发宏观钟林楠】利率波动与成长类资产表现

【广发宏观钟林楠】可将社融与M2分别视为资产负债两端

【广发宏观钟林楠】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四季度例会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LPR报价的非对称下调

【广发宏观钟林楠】居民中长期贷款继续改善

【广发宏观钟林楠】柳暗,花明:2022年流动性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央行全面降准

【广发宏观钟林楠】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

【广发宏观钟林楠】居民中长期贷款边际改善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碳减排支持工对

【广发宏观钟林楠】宏观杠杆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社融和股市之间是什么关系

【广发宏观钟林楠】从央行调查问卷数据看微观经济和信用环境

【广发宏观钟林楠】央行三季度金融数据新闻发布会有哪些信息

【广发宏观钟林楠】社融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钟林楠】利率“黄金法则”下应该有怎样的利率水平

【广发宏观钟林楠】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理解8月社融数据

【广发宏观钟林楠】结构性资产荒的来龙去脉

【广发宏观钟林楠】央行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7月社融数据

【广发宏观钟林楠】央行2021年下半年工作会议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看点

【广发宏观钟林楠】降准后货币环境的变化

【广发宏观钟林楠】2021年上半年宏观杠杆率解析与下半年展望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理解高社融与全面降准一起出现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理解国常会的降准表述

【广发宏观钟林楠】异常后的回归:2021年中期流动性展望

【广发宏观钟林楠】现金类理财监管的三大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社融哪些部分还在继续收敛

【广发宏观钟林楠】广义信贷脉冲与利率周期

【广发宏观钟林楠】狭义流动性为何持续偏松

【广发宏观钟林楠】社融收敛增速偏快

【广发宏观钟林楠】一季度货政报告的九个关键点

【广发宏观钟林楠】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的变化:原因、特征与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社融收敛与剩余流动性效应

【广发宏观钟林楠】实际贷款利率下降应如何理解

【广发宏观钟林楠】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表述的微妙变化

【广发宏观钟林楠】政府杠杆率降低应如何理解

【广发宏观钟林楠】2月社融为何超预期

【广发宏观钟林楠】跨境资金对2021年流动性影响有多大

【广发宏观钟林楠】2020年宏观杠杆率数据解析与展望

【广发宏观钟林楠】映射需求,但不完全映射供给

【广发宏观钟林楠】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说了什么

【广发宏观钟林楠】DR007开盘价上调是否具有指示意义

【广发宏观钟林楠】流动性为何收敛?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待2021年春节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对“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理解

【广发宏观钟林楠】2020年最后一份社融数据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信用收缩的三个规律

【广发宏观钟林楠】本轮信用扩张周期或顶点已现

【广发宏观钟林楠】回归常态化——2021年货币流动性展望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待近期信用环境的变化

【广发宏观钟林楠】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释放的七个信号




王丹篇


【广发宏观王丹】景气处于扩张阶段的行业略有增加

【广发宏观王丹】工业企业利润减速,但上下游结构改观

【广发宏观王丹】识微,见远:2022年中观产业链展望

【广发宏观王丹】供给扰动弱化后的11月中观经济

【广发宏观王丹】10月企业利润为何在经济放缓趋势下反弹

【广发宏观王丹】新能源产业链拓展“新基建”内涵及边界

【广发宏观王丹】中观剖析10月经济

【广发宏观王丹】上游利润占比拐点初步形成

【广发宏观王丹】碳中和顶层设计:原则、目标和措施

【广发宏观王丹】供给约束下的中观特征

【广发宏观王丹】国庆假期宏微观信息一览

【广发宏观王丹】等待上游利润占比的拐点

【广发宏观王丹】部分地区能耗双控预警的原因是什么

【广发宏观王丹】新经济:宏观视角分析纲要

【广发宏观王丹】整体放缓背景下哪些行业景气边际改善

【广发宏观王丹】利润占比继续向上游倾斜

【广发宏观王丹】2022年经济增速的定量线索

【广发宏观王丹】宏观驱动、中观景气与上半年行业表现

【广发宏观王丹】7月行业景气度的新变化

【广发宏观王丹】PPI见顶后行业利润格局有哪些变化?

【广发宏观王丹】6月各行业景气度有哪些变化?

【广发宏观王丹】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增长加快

【广发宏观王丹】中观产业链2021年中期展望:景气是一连串事件

【广发宏观王丹】行业景气度分布及其背后主线索

【广发宏观王丹】利润改善,结构分化

【广发宏观王丹】上游涨价的结构性影响——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测算

【广发宏观王丹】4月PMI数据的行业特征

【广发宏观王丹】企业盈利数据背后的中观特征

【广发宏观王丹】疫后行业修复的评估与展望

【广发宏观王丹】出口份额的分析逻辑


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