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修亮|别让孩子活在别家孩子的尺度中
(该文较长,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很少人能看完全文)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如果光让孩子等着吃一堑才能长一智,也许别人家的孩子早已像兔子一样一溜烟跑没影了。现实可不是童话里的龟兔赛跑。
一线不甘落后的家长朋友们生怕自己的孩子失败在起跑线上,别说像兔子那样中途睡觉了。即使睡着了,拖也得跟着大部队行军。
尽管,很多孩子从小就开始上各种辅导班,但是上了小学、初中,尤其是到了高中,总是有不少的孩子在学习这件事上跟不上大部队。所以每个班级的教室里总有五六个“雅座”专门供这些“学困生”“后进生”专用。有的上课时连本课本都没有;有的桌子上有课本,但是和眼前上课老师的科目不一致;有的干脆就是看闲书,任凭班主任风吹和雨打,我自巍然不动。
这种现象其实在小学就开始显现出来了,只是没有高中阶段这么明显。也许在上学校前就存在一些问题,只是没有发现,没有学校各项规矩的衡量,和与其他孩子的对比,很多家长朋友没有认识到孩子在这些问题的不足。一旦到了上学阶段,当问题显现出来的时候,往往为时已晚。年龄越大问题越难纠正。
我们不能嘲笑这些“学困生”“后进生”。以时下很热的观点来看:这些“学困生”“后进生”往往会在走向社会后很有出息。当然我们不能赞成大家的孩子都去做“学困生”。好像学习越不好将来越有出息一样。各位看官不要误会。有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当然是家长梦寐以求的,也是孩子成长需要的。这才是常理。因为学习优异的孩子,在时下国内外的衡量和竞争中更有优势。
但是,每年没届的“学困生”“后进生”能否少一点?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学习和进步的乐趣呢?这个问题没有完美的答案和措施。因为孩子内内外外、上上下下的成熟,不是以入学年龄为开始的,也不是以毕业时间为终结的,也不是以18岁为标准和终结的。
其实,每个孩子的成长和成熟都有自己的内在时间标尺和阅历积累,还有大家很关注的家庭教育情况。基于此,我们真得有牵着蜗牛走路的情怀和等待孩子成长的胸襟。如果认识不到这点,事情就会很麻烦。
有的家长经常会在和孩子沟通时说道:谁谁家的孩子钢琴达到几级,谁谁家的孩子又到电视台演出了,看看咱家的孩子几时才有出头之日。或者,在孩子达不到家长要求和标准的时候,就开始拳脚相加,棍棒伺候。这些焦急且极端的做法,往往会让孩子失望于家长的耐心。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会让孩子不愉快、不幸福。所以,建议各位家长不要让自己的孩子活在别人孩子的世界里。
同样的,很多过度负责人的老师,每当学生试卷整理不好的时候,就笑话对方是个女生,连几张试卷都整理不好。用一屋不扫何以草天下的标准去训练学生整理好试卷;面对几个班里的“学困生”,有些老师也会担心焦虑这孩子将来怎么存活下去,等等这些不遵从孩子成长过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我们不用放在心上。
说个细节:到了高中,有很多知识需要“死记硬背”,面对一些记忆力弱的孩子,很多老师要求他抄写10遍,50遍,一直到背过为止,必须到能背过谋篇课文才可以进教室享受落座学生的正常待遇。其实,此时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是这样了,即使这孩子抄写完10遍,50遍,即使这学生被“终身罚站”,即使这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当面背过了,但是到了考试前夕,他还是会忘记的。从这看来,学习成绩好坏不是勤奋的事。所以,各位同行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消耗在这里,因为这是徒劳的。不信?!你第二天再检查一遍昨天要求记住的内容,肯定是丢三落四,甚至全部忘光。这时,您也别埋怨孩子脑子笨,也别埋怨孩子弱智。人家不是弱智,人家也想背过,只是他的成长、成熟比较晚一些。将来也未必发展的很差。老话说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
其实,很多当年学习一般,甚至落后的学生,走向社会经历摔打,心智成熟后,依然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家庭幸福。只是,入学非得有个时间限制,毕业非得有个一致的时间标准,还有考试非得看个分数,正是这些很低劣没有弹性的标准,给孩子的成长贴上了“学困生”“后进生”的标签。
一次和一位毕业9年的学生一起吃饭,如果按照当时上学时的表现,他也是“学困生”,上课发言都说不利索,说话也吞吞吐吐。时隔三日,真是刮目相看,在一起吃饭的时段,说话办事,有章有法,说话流利且“社会化程度”很高。老师们过度担心人家前途的“后进生”如今也是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按照学生多元化发展的视角来看,孩子在校学习的成绩不佳,未必就是心智不佳,未必就是笨。孩子也可能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动手能力很强,只是苦于学校没有给他们成才的平台和机会。如果不是一切看分数,我想这些“学困生”走向社会会发展的更好。
说到这里,有了事业和前途的“学困生”也不要埋怨当年老师和同学的“鄙视”,老师也不要过度焦虑他们将来的发展和生存。毕竟这个时代已经不是“惟有读书高”的年代了,而是“行行出状元”的时代。
尽管,现实中确实存在中考最低录取线,高考提档线等各种捆绑和束缚,但是对于孩子的成长,在我们的心中不要有各种“线”的束缚,要给孩子一个宽松和无“线”制的环境,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和里程去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这才是孩子的进步的内涵。
孩子面对的世界是多层次、多角度、错综复杂的综合体。孩子能学习多少、学的如何都是基于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而不是外界的复杂性。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讲同样的一句话,下面的每个孩子听到的、学到的是不一样的。并不是大家想当然的认为:只要孩子都在听课,学习效果就都是一样的。如果是简单问题,还可以这样想当然。如果是复杂问题,那就一个人听的一个样,学的一个样。
话题聊到这,各位看官就得出一个优质的结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素养是最为核心的,鼓励和支持孩子走自己的路,这也是最幸福的路!
【推荐品读以下原创精品】
姜修亮|心灵劝导遇到不良情绪(对北师大吴国珍教授两个问题的思考)
姜修亮|你家孩子有这些学习细节的不足吗?
姜修亮|影响孩子人生的33种(句)优秀品质和箴言(家教分享)
姜修亮|关于日常课堂九大“失效片段”的调研和思考(7,8,9)|姜修亮
姜修亮|关于日常课堂九大“失效片段”的调研和思考(3,4)|姜修亮
姜修亮|关于日常课堂九大“失效片段”的调研和思考(1,2)|姜修亮
姜修亮|[养生之道]为了健康而奋斗
姜修亮|[时评]你在我眼中是最美
姜修亮|[时评]一个人毁掉一场国际比赛
姜修亮|时评:一个人毁掉一场比赛
姜修亮|时评:不忘初心 方得民心
姜修亮|彩虹是通往天堂的路
姜修亮|童言童趣(家庭故事五则)
姜修亮|剔除传统文化中的六大糟粕
姜修亮|你不知道的三个学习原理
姜修亮|做人做事做自己
姜修亮|工匠精神与职业艺术化
姜修亮|什么人不值得帮助和尊重
姜修亮|生命中,哪个人让你时常想起
姜修亮|我为儿子写童话
姜修亮|平庸和优秀的差距在哪里?
姜修亮|心中那颗小树
姜修亮|和孙主席的一次饭后闲聊
姜修亮|从阅读和理解谈起
姜修亮|诚信与生存
姜修亮|启蒙与唤醒
姜修亮|谁来买她的火柴?
姜修亮|二两牛肉
姜修亮|找回自我 活出天性
姜修亮|创业简史:这不是一颗流星
姜修亮|论质疑精神
姜修亮|答学生课堂提问的几段即兴讲话
姜修亮|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
姜修亮|人格魅力初体验——记我与当代教育家崔仁波先生的几次交集
姜修亮|不必远行,幸福和修炼就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