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州味道|陆志韦: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的湖州人

湖州发布 湖州发布 2023-12-10





播音:王然、汇哲


全文4804字,阅读约22分钟‍《湖州味道》特邀作者:俞怡朵投稿邮箱:963458800@qq.com
194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其中,湖州人陆志韦作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
陆志韦(1894-1970),原名陆保琦,生于湖州南浔,是我国杰出的语言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诗人。早年致力于新诗创作,著有诗集《渡河》。留学回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燕京大学教授、系主任、校长等职。后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一级研究员、汉语史研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中国心理学会会长等职。


作为心理学大师的陆志韦在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是我国心理学的开创者之一,代表作有《中国儿童的无限制联想》《遗忘的条件》《订正比纳西蒙测验》等。

陆志韦像


陆志韦的心理学成长之路起源于幼时的家庭变故,7岁丧母,13岁丧父,在失去双亲的苦痛中独立坚忍地成长,养成了内向、敏感的性格。
1910年,陆志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吴大学,毕业后,在母校附属中学担任助教。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威廉·詹姆斯、弗洛伊德等人的心理学著作,收获颇丰,从此对心理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16年他留学美国研习宗教心理学,次年又转向生理心理学研究,1920年取得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
20世纪20年代末,心理学刚脱离哲学的母体不久,人们不免对它的科学性产生怀疑。此时,陆志韦等人把西方的现代心理学引入中国,刷新了人们对心理学的认知。

陆志韦《社会心理学新论》
1924年,陆志韦出版《社会心理学新论》。作为系统评述心理学的一本著作,该书为此后中国心理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27年,33岁的陆志韦受邀担任燕京大学文学院心理学教授兼文学系主任,之后又升任文学院院长。在此期间,陆志韦通过不懈努力,将心理系打造成一个拥有先进设备的特色科系。为了满足同学们探寻心理学的迫切需求,他开设了心理学系列课程,一度备受推崇。次年,陆志韦接替吴雷川担任燕京大学代理校长。1935年,陆志韦提出成立中国心理学会的倡议,在他的坚持和倡导下,1937年该协会正式成立,陆志韦任主席。

中国心理学会成立大会合影

(第一排右五为陆志韦)



作为中国杰出的语言学家,陆志韦在语言学方面研究甚广,从古音韵研究跨越到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乃至文字改革等方面,都开展了精细的研究,留下了许多重要论著,如《古音说略》《汉语的浊声母》《诗韵谱》《说文解字读若音订》等。

《陆志韦语言学著作集》


随着西方语言学理论及其研究方法传入中国,我国传统的以“小学”为主的语言学研究急需改革。此时,陆志韦、赵元任、王力、罗常培等一批杰出的语言学家,通过采用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致力于中国传统语言学研究转型。在这一方面,陆志韦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他在1939年发表论文《证广韵五十一声类》《三四等及所谓喻化》,1940年发表《说文广韵中间声类转变的大势》。
其中《证广韵五十一声类》批评了《广韵》系连法存在的不足,文中指出:“广韵切上字之互相系联者,实分为五十一组。此则不可增,不可减,事实如是。”陆志韦运用统计学原理,把收集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参考国内方言,运用数理演绎法,对《广韵》的声律特点作了详细的论证与说明。文章的价值不在于结论的科学与否,而在于研究方法的新颖独特,以现代数理语言学研究为主要工具,应用于汉语的音韵研究中,可谓别出心裁,促进了音韵学的科学发展。《三四等及所谓喻化》一文则批判了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提出的“喻化说”。高本汉根据《广韵》将同一声母的反切上字分成两种现象,而陆志韦认为,高本汉的理论只能说明一二等字与三等字存在区别,而对于三等字与四等字的区别却并未涉足。《说文广韵中间声类转变的大势》追溯了《广韵》五十一声类在汉魏之前经历的发展过程,在研究过程中,陆志韦同样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来探究汉语音韵,富有创新性。
1947年,陆志韦发表《古音说略》,这是他在音韵学研究上的集大成之作。围绕古音学的目的,语音学与古音学的关系等问题,他拟构了《切韵》音系的音值,从声母表、韵母表的建构到《说文》音和《诗》音的论述,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至今为学术界所重视。
在汉语语法研究方面,陆志韦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北京话单音词进行了研究。他花费大量的时间收集口语资料,写成《北京话单音词词汇》一书,之后还为其辅以说明书,提出了他对汉语语法的全新见解。例如,书中关于如何观察“词”的语法性质,他提出“要讨论汉语的词类先得破除两种障碍。第一,对于汉语分别词类的标准最重要的应当是一个词在句子里最普通的地位,其次是它自身的意义……第二种障碍更为浅显。我们万不可以把西洋人为西洋语整理出来的语法系统套在汉语的头上”。基于这种见解,他在定义“词”这个基本的语法单位时,经过详细论证提出了“同形替代”的原则。可以说,这是结构主义在汉语研究中的最早实践,同时也成为后世汉语研究的普遍遵循。
1952年陆志韦转入语言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他先后主持了文字改革、汉语语法和汉语史的研究工作。为了解决拼音文字连写的问题,1953年起陆志韦便带领一群中青年研究员大范围收集北京口语资料,并进行分析,搜集词条,经过分类整理编成《汉语的构词法》。该书于1957年正式出版,在词的鉴定和分析上采用“扩展法”,以“同形替代”为基础,参考其他研究成果拟定成书,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汉语构词法的专门著作,对汉语语法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58年,陆志韦与吕叔湘一同领导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项目,创作了助动词研究、连动式研究等高水平的文章,在学界引起了较大反响,为此后汉语语法研究奠定了基础。


学者赵思运在《诗人陆志韦研究及其诗作考证》一书中指出:“作为心理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的陆志韦,已经被深深地嵌入历史,但是作为白话诗人的陆志韦却被历史屏蔽得太久了。”在此之前,朱自清最早对陆志韦诗人身份予以肯定,他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论及:“第一个有意实验种种体制,想创新格律的,是陆志韦氏。”这明确指出了陆志韦对中国新诗的格律具有开创性的功劳,影响深远。此后,沈从文又对陆志韦的新诗作品《渡河》进行评价:“……是用作品提出了一些新的方向,与当时为白话诗而同旧习惯趣味作战的玄庐、大白、沈尹默、刘复,是更勇敢的对于新诗作过实际改革试验的。”从上述学者对陆志韦评价中可推知,在文学史发展的视野中,人们已经开始注重陆志韦的诗歌及其诗学主张,但其诗人的身份仍不为大多数人熟知。

陆志韦第一本诗集《渡河》出版
在新诗发展的草创期,伴随着自由主义思潮的蔓延,白话新诗出现了“散文化”“口语化”的倾向。而陆志韦选择坚守自我,在白话诗的形式探索上铆足干劲,指引白话诗的诗体建设进一步完善。作为新诗运动先驱式的人物,陆志韦将自己的诗学主张与诗歌创作紧密相连,诗集《不值钱的花果》《渡河》《我的诗的躯壳》都反映了陆志韦的诗学观念。
当论及诗歌的节奏观时,陆志韦批评传统诗歌在创作时一味地追求平仄,他提出“舍平仄而求抑扬”,从而达到诗歌用韵的和谐自然。他在《论节奏》中对此予以阐述:“语调的节奏的整理前途大有可观。每行诗不必定有几节,每节不必有绝对划一的长短,一节之中轻音的多少,重音的位置,也不必太拘。”在具体的诗歌创作时,他也将四音节一组、一轻一重的节奏作为汉语诗歌最自然的结构。如他在1927年创作的新诗《罂粟花》:“闲静的时候,我看你像一只纯赤的珊瑚杯,……一到黄昏,罂粟花变成一盏豆油灯。”
诗中每一行字数都不相同,富有变化,每一节都有轻重音的运用,让诗歌颇具节奏感,整饬而富于雅丽。有时为了增强整首诗的节奏感,陆志韦在诗中会化用一些传统的诗歌样式,吸纳民间歌谣、童谣体、四言古体等节奏形式,辅以重章、复沓等古典诗歌中的艺术手法,使得诗行间节奏和谐、富于韵律。
随着新诗研究的深入,陆志韦逐渐意识到只依靠改变声音轻重变化来追求诗歌节奏有许多不足之处。他一方面提出“韵的价值没有节奏的大”,另一方面也阐明了“用韵不是可怕的罪恶”。诗人如果能将用韵恰到好处地融入诗歌,则可达到“留意于节奏之整齐,语句之圆满”的效果。结合诗歌创作实践,陆志韦总结了关于诗歌押韵的见解:“一、破四声,二、无固定的地位,三、押活韵,不押死韵。”即使如此,陆志韦也没有将诗歌用韵抬到过高的位置,诗人只有真正学会灵活用韵,反对形式主义的诗风,才能将新诗的创作提升至新的高度。
因此,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陆志韦十分讲究诗歌韵律的灵活运用。他对诗歌韵律进行了多种尝试,有每行押韵,也有间行押韵,更有每行迭起用韵,如《永生永死》:“串钱的麻绳一段而为两,无数的小钱再瓦片里打滚。又似霹雳打散了一群羊,山边上不可收拾地狂奔。”
诗中首句“两”和第三句“羊”押韵,第二句“滚”和第四句“奔”押韵,采用了每行间迭用韵。
随着对诗歌韵律探索的不断深入,陆志韦开始注重诗歌语言形式的建构,主要表现为对诗歌语言的锻字捶意:“一个人的诗意乃存在于心里,必须找到恰当的语言形式呈现出来,才成为诗体。”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随处可见他对语言的锤炼,如在《航海归来》中,他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尽情展现了春日明媚的场景:“记得那一年春风来得早,催醒了一涧羞涩的桃花……老天忽然随着桃花醒了。”
诗中将春风和桃花拟化为人,春风催醒了桃花,桃花“羞涩”地醒来又唤醒了春光,生动地展现了春天来临时万物生机盎然的景象。除了运用拟人,陆志韦的诗中还常常可见通感、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
尽管陆志韦的诗歌中多用散文化的表现手法,但仍然不同于平直的散文化诗歌,对诗歌节奏的把控、对诗歌韵律的探求、对诗歌语言的锤炼以及多种艺术手法的移用,使他的诗歌没有流于直白散漫。
此后,以陆志韦的诗歌为代表,形成了一个有别于主流新诗谱系的“东南大学诗群”,开启了闻一多、徐志摩、梁启超等人的新诗格律运动。高恒文在《东南大学与“学衡派”》一文中作出了这样的评价:“陆志韦的新诗创作下启了1926年开始的由闻一多、徐志摩倡导的‘新格律诗’运动。因此,陆志韦白话诗的理论和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作为一名大学教授,他在燕京大学任教心理学,当介绍起专业特点时,他将心理系比作不同的房子:“有两个实验室,一个在阁楼上,一个在地下室,可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但心理系有自己的图书室,书虽不算多,但每本都是精选的。”这样生动有趣的介绍让同学们对这一专业印象深刻,开启了学生探索心理学奥秘的大门,甚至多年以后,更能成为学生心中一份最美好的回忆,永久珍藏。
陆志韦不只课讲得精彩,更讲究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对于研究心理学的学生,他注重培养实操能力,通过让学生观察和研究小白鼠的生活习性,将心理学从书中搬到了现实,实现知识的灵活变通。在语言学课堂,陆志韦往往以一个典型问题开启课堂内容,并给出长长的论著索引,让学生学会独立探索解决问题。如果此时学生提出问题,陆志韦也不会立刻作出正面回答,而是循循善诱,不断地向学生反问,在疑问中促使学生不断接近正确答案,最终解题。

陆志韦指导心理系学生做实验
平静学习的时光总是短暂的。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燕京大学坚守阵地,没有选择撤退,日寇因顾忌学校与美英尚有关系,没有占领校园,于是燕京大学成为了当时仅有的一处自由学习园地。这座被侵略者包围的“孤岛”亦成为进步青年的“抗日根据地”,许多青年学生主动请缨,奔向燕京大学,壮大抗日力量。
抗战胜利后,陆志韦领导燕京大学的复校工作,保护并参与营救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学生。1949年10月1日,陆志韦作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志韦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晚年专注学术研究的陆志韦
在时代滚滚的洪流中,陆志韦就像一位“独行侠”,始终保持自我古典文化人格,平静且自由,独立且坚毅,将一身才学奉献于教育和学术研究。



往期推荐

上下滑动

湖州味道①|湖州味道②|湖州味道③

湖州味道④|湖州味道⑤|湖州味道⑥

湖州味道⑦|湖州味道⑧|湖州味道⑨

湖州味道|湖州味道⑪|湖州味道⑫

湖州味道⑬|湖州味道⑭|湖州味道⑮

湖州味道⑯|湖州味道⑰|湖州味道⑱

湖州味道⑲|湖州味道⑳|湖州味道㉑

湖州味道㉒|湖州味道㉓|湖州味道㉔

湖州味道㉕|湖州味道|湖州味道㉗

湖州味道㉘|湖州味道㉙|湖州味道㉚

湖州味道㉛|湖州味道㉜|湖州味道㉝

湖州味道㉞|湖州味道㉟|湖州味道㊱

湖州味道㊲|湖州味道㊳|湖州味道㊴

湖州味道㊵|湖州味道㊶|湖州味道㊷

湖州味道㊸|湖州味道㊹|湖州味道㊺

湖州味道㊻|湖州味道㊼|湖州味道㊽

湖州味道㊾|湖州味道㊿|湖州味道51

湖州味道52|湖州味道53|湖州味道54

湖州味道55|湖州味道56|湖州味道57

湖州味道58|湖州味道59|湖州味道60

湖州味道61|湖州味道62|湖州味道63

湖州味道64|湖州味道65|湖州味道66

湖州味道67|湖州味道68|湖州味道69

湖州味道70|湖州味道71|湖州味道72

湖州味道73|湖州味道74|湖州味道75
湖州味道76|湖州味道77|湖州味道78

湖州味道79|湖州味道80|湖州味道81

湖州味道82|湖州味道83|湖州味道84

湖州味道85|湖州味道86|湖州味道87

湖州味道88|湖州味道89|湖州味道90

湖州味道91|湖州味道92|湖州味道93

湖州味道94|湖州味道95|湖州味道96

湖州味道97|湖州味道98|湖州味道99

湖州味道100|湖州味道101|湖州味道102

第103期|第104期|第105期|第106期

第107期|第108期|第109期|第110期

第111期|第112期|第113期|第114期

第115期|第116期|第117期|第118期

第119期|第120期|第121期|第122期

第123期|第124期|第125期|第126期

第127期|第128|第129期|第130期

第131期|第132期|第133期|第134期

第135期|第136期|第137期|第138期

第139期|第140期|第141期|第142期

第143期|144期|第145期|第146期

第147期|第148期|第149期|第150期

第151期|第152期|第153期|第154期

第155期|第156期




来源:湖州发布制图:沈高足

编辑:马羚、童冯雯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记者:李沙楠编辑制作:小茜投稿方式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南太湖号APP的“看见”栏目,点击“我要分享”进行投稿(照片或短视频)。除了赢取积分,您的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湖州发布和爱湖州微信哦!


精选推荐






点个,点亮

在阅读中回味历史!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