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修亮|批判性阅读(认知)的“情”与“实”
(该文较长,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很少人能看完全文)
在一线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就刚阅读完的一段话概括一下短意。不少高中生只能用重复一遍刚才阅读的内容代替概括。显然,该学生的学习只能把握一些内涵,并且这些内涵还是没有名字的,就是说不能整体把握该段内容的主旨。
与之相类似的情况是,让学生背诵记忆一段话大约60个字,限定3分钟。但是,在接下来的检查提问的时候,学生站起来就回答答案。如果,你反问学生:你刚才背诵了一个什么问题?不少高中生则不知道自己刚才的三分钟忙活了什么。
第二种相反的情况就是,只能死记硬背一些基本概念、公式、术语等概念性结论性的“名字”,至于这些名字是什么内涵则不能回答出“深度解析”,通俗讲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这两种情况都是走了极端:第一种,只关注内涵,不明确概念,容易迷惑而无所得;第二种,只关注肤浅的概念,容易疲倦而无所得。
上述两种学习方式(阅读方式),都是奔着知识去的,缺少思考、推理、判断、取舍等批判性要素。自然地,获取知识成了学习者(读者)最大的慰藉。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思考的深度、广度和实证性挖掘。
在一次授课中我和学生开玩笑,我国历史悠久,导致了今天大家要背诵记忆的历史内容太过繁重;我国文学作品浩如烟海,良文佳作数不胜数,导致了今天大家要背诵记忆的文章太多。这虽说是玩笑话,但是,不得不说,我们的孩子(包括我们)被几千年浩如烟海的文化符号(文化产品)层层覆盖着,像大雪一样包裹的很厚实,被密封的喘不过气来。在这种文化围剿中,能有几多英雄好汉杀出重围,再见曙光?大部分人都沦为文化产品的宣传者和崇拜者,随波逐流,自己不能突围还不让学生或自己的后代突围。
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很多学者倾向于对传统话题内涵的深化或者简单重复,不大从传统话题的真伪上下功夫。如果传统话题是假的,千百年来被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去演义和传承,岂不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假,越来越空?像个气球一样,吹到极致自然会被破掉。面对一些,公认的话题和观点,我们可否把心思花在该观点的求证上,一来训练了自己批评思维能力,二来也让自己充当历史和现实的代言人,对一些默认的前提进行过滤和审查,一旦有新发现,这将是无限的光荣。
文化被人类创造出来,确实应该服务于人或者被人使用。但是,无论是校内外的文化人大多是被文化牵着鼻子走,迷信先贤哲人的警句,膜拜过往名人的名言。到底,其内涵和时空环境是怎样的,一点也不去探求。阅读完后就不打折扣的接受然后照搬照用。如果套用不上就说该理论好观点学习了也没用。
这种逍遥在知识云端的境界会越发让世人离着事物真实的样子越来越远,离着虚无缥缈越来越近,在这样的文化环境熏陶下的人们的心态怎么可能不浮躁?在求真务实上迷失了方向,基于生活的需要就只能朝着名利和金钱找归宿。这样的拜金信仰又把世人带向了另一个极端,寻求短平快,寻求一夜暴富,寻求一夜情。其实名利和金钱是最短暂的东东。生不来带死不带去,瞬间获得瞬间消失。只有存在脑袋中的知识并对其思考才是永恒和长久的。但是,浮躁心态搅拌下的追名逐利让生活中的一切都变得肤浅和快节奏。
我们何不提倡“读实”而不仅仅是“读情”。在了解作者个性化认知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俯下身子看看其阐释和论证的内容以及论证的结构。
只要是文化作品,就包含着作者的情感、立场等感性因素,如果在阅读学习的时候不能尽可能的以“挑剔”的眼光和视角去审视文本,那我们随时可能沦为作者情感囚徒,随着作者的感情波澜起伏。在潸然泪下或者陡然一笑之余,再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情,这就是感情叠加感情,那种玄之又玄,妙之又妙的境界机会出现了。也许,在感情方面,读者获得了情感的愉悦和舒爽。但是,离理性的求证却越来越远。这样的阅读学习有炒概念的嫌疑,一个概念接着一个概念,至于很多概念根本就是偷梁换柱,甚至很多概念都没有内涵,就是作者自己生硬的编造出一些所谓的“热词”。
但是,很多读者在这时已经不能自已,已经被所谓的“名言警句”束缚捆绑起来了,成为了文本的奴隶。张嘴闭嘴都是“名家名言”,很有学问样子;动不动就拿出某国某大家的话语当成自己信手拈来的资本,显耀一番。如果,把这些都砍掉,让他说说自己的话:就暴露原形了。显然,这是靠卖弄知识过活的人。我们也得尊重他的劳动和付出。
我们对于中外古今先贤的继承绝不是像一台电脑一样,只要把诸子百家四书五经的内容输入就可以了。如果是这样的话,用电脑好了。何必浪费宝贵的思考力去做这些低级劳动。
聊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说一个话题就是:创新。对于文化的创新。我所说的创新一个切入点就是,通过时空对话和考证(比如考古、资料分析等方式)对固有的观点就行挑刺性的审视和思考论证。如果,我们从不同于以往的视角和立场出发,在审视和思考中获得了与以往不同的认识,那么这个收获是伟大而令人欢欣鼓舞的。因为,这一个固有认识的改变会让很多原先的权威论证获得新生。能做到这一点是值得鼓励和赞扬的,当然也是不容易的。因为,这个过程需要学习者具备与古今内外时空对话的能力和素养,并且自己得付出巨大的努力才可能有突破和获得。但是,时代的进步需要又人去引领和认识。如果大家都固守原先的观点和认识,那么,我们该如何进步?
其实这种批判性思考让阅读者在这个过程得到了极强的锻炼和进步,尽管过程是脱一层皮一样的艰辛,但是这种诚实和坚毅的品质,最终会让批判性学习者飞起来,去引领这个时代和潮流。
【推荐品读以下原创精品】
姜修亮|心灵劝导遇到不良情绪(对北师大吴国珍教授两个问题的思考)
姜修亮|你家孩子有这些学习细节的不足吗?
姜修亮|影响孩子人生的33种(句)优秀品质和箴言(家教分享)
姜修亮|关于日常课堂九大“失效片段”的调研和思考(7,8,9)|姜修亮
姜修亮|关于日常课堂九大“失效片段”的调研和思考(3,4)|姜修亮
姜修亮|关于日常课堂九大“失效片段”的调研和思考(1,2)|姜修亮
姜修亮|[养生之道]为了健康而奋斗
姜修亮|[时评]你在我眼中是最美
姜修亮|[时评]一个人毁掉一场国际比赛
姜修亮|时评:一个人毁掉一场比赛
姜修亮|时评:不忘初心 方得民心
姜修亮|彩虹是通往天堂的路
姜修亮|童言童趣(家庭故事五则)
姜修亮|剔除传统文化中的六大糟粕
姜修亮|你不知道的三个学习原理
姜修亮|做人做事做自己
姜修亮|工匠精神与职业艺术化
姜修亮|什么人不值得帮助和尊重
姜修亮|生命中,哪个人让你时常想起
姜修亮|我为儿子写童话
姜修亮|平庸和优秀的差距在哪里?
姜修亮|心中那颗小树
姜修亮|和孙主席的一次饭后闲聊
姜修亮|从阅读和理解谈起
姜修亮|诚信与生存
姜修亮|启蒙与唤醒
姜修亮|谁来买她的火柴?
姜修亮|二两牛肉
姜修亮|找回自我 活出天性
姜修亮|创业简史:这不是一颗流星
姜修亮|论质疑精神
姜修亮|答学生课堂提问的几段即兴讲话
姜修亮|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
姜修亮|人格魅力初体验——记我与当代教育家崔仁波先生的几次交集
姜修亮|不必远行,幸福和修炼就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