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味道|俞寰澄:只想做个自耕农的金融家
播音:王然、汇哲
“我只想做一个略具知识的自耕农,我最酷爱田园生活。”这是1933年新年伊始《东方杂志》发起的“大家做一回好梦”话题征集时,金融家俞寰澄的生活梦想。
俞寰澄(1881—1967),名凤韶,字寰澄,号任庐,湖州德清新市人,因排行第七,乡邻都亲热地称他为“俞老七”。俞寰澄自幼聪颖,熟读四书,16岁中秀才。父亲俞石麟,清同治年间在新市北街创办吉祥丝行,该丝行是当地二十多家丝行中规模最大的。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俞寰澄到南浔读书,寻求新知识。其间,考中举人,结识梁希、张澹如、李次九等人并成为好友。毕业后,与人合伙经营珠宝首饰业,涉足商界。当时,正值甲午战争,看到国家有难,俞寰澄有了忧国忧民之心,他不仅把振兴实业看作救国之道,而且开始关注社会,涉足革命活动。
1905年,孙中山离开越南西贡赴欧洲,同行的俞寰澄有幸结识孙中山,聆听先生教诲,并于当年加入同盟会。从此,俞寰澄开始走上革命道路。他们开设在北京和上海的公司表面上虽以经营珠宝为业,但暗中却是革命人士秘密集会的场所。其间,俞寰澄与革命领导人陈英士、宋教仁、杨谱笙等都有密切来往。
1912年,俞寰澄当选为浙江省参议会议员。作为议员,俞寰澄与其他议员自然有密切联系,尤其是政学会的骨干人物,他与李根源、沈钧儒、褚覆成、黄郛、杨永泰等都有深厚的友谊。1916年,俞寰澄得知陈英士被刺的噩耗,悲痛万分,送挽联以示悼念:“挥泪哭英雄,忆光复前过从四年,中宵起舞,午夜谈兵,慷慨砺前驱,此情此景如昨日;伤心论事业,痛遭难后暌离两载,具锦馋多,鱼书意左,筹谋空借箸,斯人斯世有余悲。”后与孙中山等63人发起召开陈英士暨癸丑以后诸烈士追悼大会,追念先烈,励精图治。次年,段祺瑞政府召开新国会,废除《临时约法》。俞寰澄闻讯,愤然辞职,南下广州,参加孙中山发起的护法运动。不久,护法运动失败,俞寰澄离开广州回到上海。
1948年,俞寰澄出任由黄炎培主持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的《展望》杂志社社长。由于俞寰澄积极参与民主革命活动,行动受到监视,《展望》也在1949年3月被查封。《展望》被查封后没多久,中共中央决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组建民主联合政府,俞寰澄出现在邀请名单之中。继而,他转道天津赴北平,受到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欢迎和接待。5月初,俞寰澄接到参加第二批南下工作组的任务,在上海解放之日抵沪,参加了陈毅市长首次公开在外滩中国银行四楼召集的工商界人士茶会,俞寰澄是十三位发言代表之一。
由于俞寰澄有丝商家庭的背景和实践经验,早在20岁出头时便对国内外蚕丝贸易极为熟悉。当时,中国蚕丝业已初现衰退征兆,而业内多数人还漠然无知。俞寰澄有所觉察,便著文大声疾呼,提出“以聚合众商运销外洋为上策;灵通西市整饬联约为次策;究育蚕、改缫法为根本之图;仿织绸、扩销路为成功之的”四大对策来挽救丝业衰弱,以唤起国内同仁注意。同时,还与族人俞铝、丝商俞镛等研讨,参照东西洋缫丝机械制造新丝车,并砌造茧灶,用自育及族人所育的500多斤鲜茧,烘焙备缫,并派人下乡宣传,劝说乡民在收茧以后前来观摩学习新式缫法,在当时反响甚大。1918年,俞寰澄从广州回到上海后,出任华安商业储蓄银行董事长,与孙中山、虞洽卿等人一起申请开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不久,俞寰澄自己创办恒大金号,后来又创办证券所,专门经营金融业务,开创中国证券交易历史先河。抗战胜利后,俞寰澄曾当选上海市商会监事、上海证券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其间,他还出任江南造纸厂董事长、东南信托银行董事、招商局业务部负责人等职。
俞寰澄自小聪慧,文字功底深厚,会写一手好文章。1953年,国家林业部的梁希曾写诗《和寰澄次九》,怀念当年同学的文字功夫:“俞七风流李九狂,童年一手好文章。黉门最晚交梁五,梁五而今七十霜。”也许,正因为俞寰澄有这样的基础,他在创业的同时,有意积累经验,经常撰写有关经济方面的文章。直到现在,经济学界有的学者在研究20世纪前30年中国金融业发展情况时还会引用俞寰澄的资料。
1945年,俞寰澄的《管子之统制经济》一书由中华铸字制版印刷厂出版。他认为:“我国古代诸家论着,涉及经济者大都趋重自由经济。《史记·货殖传》所称‘最上因之,其次利导之’,足概其凡。惟管子独重统制经济,以为立国强兵之首要。晚近惩于资本制度(资本只是机器发明后,时势造成之制度,无主义可言)之流弊,竞尚统制经济。当备战及作战时,统制更严密,管子于二千年前,已发其端。”从全书内容看,他也是围绕轻重来阐述和评价《管子》经济思想,如说:梁启超写过《管子传》,但“时未大行统制经济。而任公亦非经济学行家,评论乃多隔膜。时代为之。非任公过。明乎轻重及他篇语涉经济者,为吾国独有之经济理论,则迎刃以解矣”。又说:“管子轻重之术,防制大贾蓄家之豪夺,以为国利。岂后世商鞅桑弘羊辈所梦见。王莽王安石,举措乖张,殃民而不利国。更卑不足道也。”不难看出,俞寰澄对《管子》经济思想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并力求为当时的经济体制寻找有力的历史依据。
新中国成立初期,俞寰澄还是江南造纸厂的投资人,担任董事长一职。这是一家老厂,成立于1925年,1927年投产,主要生产仿手工连史纸、毛边纸,是最早使用(芦)苇浆造纸的企业。曾在镇江高资镇设立制浆分厂,用当地丰富芦苇资源制造苇浆,供上海厂使用。后来,他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于1953年将江南造纸厂申请公私合营,成为造纸业中第一家实行公私合营的企业。
莫干山是俞寰澄家乡的一座名山。他与山结缘,还得从一个人说起,那就是黄郛。
1905年,俞寰澄在法国、黄郛在日本分别加入同盟会,开始共同追随孙中山的革命道路。两人相识后,由于信仰相同、追求一致,又有以国家、社会发展为己任的新一代知识分子追求,所以很快成为好友,并将这份友谊延续一生。
1928年5月,黄郛辞职来到莫干山,购得509号别墅,过上了隐居生活,想在山林之中寻求心境的平和。在这时期,他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在莫干山麓的庾村筹款创办了私立莫干小学,并以小学为中心,兴建农场、蚕种场、奶牛场、藏书楼及大量的农田水利工程,推动当地农村改进工作。二是在上海成立新中国建设学会,这是一个为挽救民族于危难而成立的文化救亡团体,黄郛被推选为第一任理事长,俞寰澄、黄炎培、张耀曾、黄伯樵等被选为常务理事。此后,俞寰澄作为金融界精英代表,经常在会刊《复兴月刊》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为国家兴亡大声疾呼。
20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东方杂志》发起“大家做一回好梦”话题时,俞寰澄道出自己的生活梦想是:“我只想做一个略具知识的自耕农,我最酷爱田园生活。”君子无戏言,没有多久,俞寰澄跑到莫干山,购买了511号别墅,与黄郛的白云山馆只有一路之隔。同时,俞寰澄还在莫干山石角岭买了一大片林地,计划种树造林,造福后人。1934年冬,俞寰澄到黄郛家里拜访,谈及垦地种植之事。黄郛问:“学校的荒山我已经请专家看过了,你可知道应该种什么树啊?”俞寰澄回答:“我看了一些书,觉得在我的林地上,想试种油桐,以开创浙西种油桐的先河。”“对,我也正准备种油桐。”俞寰澄听之,这如同《三国演义》,两人掌中同写“火”字,一份小小的山林种植计划,竟与当世诸葛同一步调,让他异常高兴。此外,俞寰澄还对教育事业很热忱,除了捐助莫干小学外,还在上海爱国女校教过书,襄助黄炎培办中华职业教育社,很多友人认为他是一位“职教派”。他这种为国家、为社会而身先士卒的行为,让人肃然起敬。
黄郛去世后,夫人沈亦云接过了莫干农村改进事业。但经过抗战的艰苦岁月,莫干事业遭到重创,一切工作需从头开始。夫人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复兴夫君在莫干山留下的公益事业。于是,经几个月的精心准备,1946年5月,莫干农村公益事业复兴委员会成立,会员有沈亦云、俞寰澄、张群、沈怡等。他们本着为守前人一番心力,以为农村与教育,于“积极建国”与“消极弭乱”的双重意义,开展此番公益活动。俞寰澄不仅在资金、物资上给予支持,而且对整个复兴事业的规划、指导、实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到1950年,莫干农村公益事业复兴委员会前期制定的好多目标已经实现,农场、奶牛场、蚕种场等工作都走上了正常的发展道路。俞寰澄在成立大会上提出的建立“信用合作社”的建议,也在实际运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952年,在抗美援朝时期,俞寰澄参加了赴朝慰问团,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1955年冬,俞寰澄与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一起在德清县视察,提出疏浚苕溪、办临时托儿所、在万人以上城镇设立卫生院等建议。
晚年,俞寰澄常住北京。1967年4月因年老体弱逝世,享年86岁。
往期推荐
上下滑动
来源:湖州发布制图:沈竹青
编辑:马羚、梅菁晶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投稿方式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南太湖号APP的“看见”栏目,点击“我要分享”进行投稿(照片或短视频)。除了赢取积分,您的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湖州发布和爱湖州微信哦!
精选推荐
点个
湖州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