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修亮|独立思考的前提是读过上百本经典吗?
(该文较长,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很少人能看完全文)
当我想到这个主题的时候,我觉得有些憋闷。因为,现实中能够读过上百本经典的人毕竟不多。也许,这时您会反驳我:姜老师我老早就读过上百本经典了。我想仅仅用“读过”这个词来表达你对阅读质量的要求,恐怕就太低劣了。怎样才算是“读过”,是粗略的翻翻;是大概的浏览;是随意的看看书本目录和题目,还是其他简单的形式呢?那尤其是对于“经典”的阅读,用“读过”来衡量阅读的深度恐怕就太浅显和轻浮了。
对于阅读经典的方法各家都有论述,在这里我不想多去阐释。最基本的要求怎么也得有批注,有笔记,有心得的记录和启示吧。如果对于经典的阅读仅仅是耗费大量的时间,甚至熬到半夜,用时间的长度来代替阅读的深度和思考,那这样的阅读没有也罢。基于,这样的阅读根本就谈不上“独立思考”。
如果您仍然反驳我:姜老师,我认真阅读的,经典书目里的精华我都能实现倒背如流了,这算是高质量的阅读和独立思考吧?我想:这仅仅是实现了记忆。对于文本内容你是否全部相信都是真的,你是否怀疑过自己仅仅是被文中情节和哲理所吸引,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作者书写的假象和伪命题和你平日看到的假象和伪命题拥抱在一起了,正好起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
说到假象和伪命题,生活里确实不少。比如,我们有时被领导忽悠的猛干,到头来荣誉和财富未必是劳动者付出者。基于这样的事实,不少实在的劳动者就是头上拴着香蕉拼命拉磨的驴子,为了吃到头顶上拴着的香蕉,拼命的劳动,其实累死到最后也得不到那根香蕉。这就是假象和伪命题。都说生活中需要理想和追求,一旦这个理想和追求是伪命题,并且世人还迷信之,那可是掉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了。表面看起来很勤奋,实际上在做一件永远实现不了的事情。尽管最后不会实现,看在自己劳动的份上,还美之名曰: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就是这样的信条,让很多人一开始就造就了一个错误的出发点。从此进入了实现“伪命题”的人生。
独立思考和读书多少人没有关系。独立思考是一个世人都具备的能力,不可以说读经典少就不具备这个能力。解放前后,我国文盲很多,很多人尤其是妇女大字不识一个,那可否说他们就不能独立思考呢?在这里我想说两层意思:
1、独立思考不是贵族和专业学者的特权
2.独立思考有相对不科学和相对科学之分。
我们先聊第一层;
每个人天生就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我想在这里对于“独立思考”的定义不应该我们的思考不受任何外在的干扰和影响,达到一个纯粹的,没有污染的思考。这是不现实的。现实的是什么?现实的“独立思考”及应该是在勇敢的面对干扰和诱惑,并且能排除干扰和诱惑,从而展示出思考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独立思考”只有同干扰、诱惑的在一起的时候,才算是独立思考;而不是剥离干扰和诱惑的思考。这样的思考是不存在的。并且“独立思考”与“干扰和诱惑”是相伴而行的,不能拆开。如果拆开了,那双方都就不存在了。从这个角度看,独立思考不是贵族和学者特有的,而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只是这个方面的能力不同。独立思考的品质和能力的提升,应该属于每一个人的内涵。
我们再聊第二层:
独立思考的能力虽然是普世的。但是,这方面的能力各不同。其原因就在于思考的规则、方法、技巧是否已相对科学。是否符合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基本要求。如果符合之,则思考的质量和水平会相对高一些;如果是胡乱的思考,那就容易出现用情绪、猜测代逻辑和规则。那这样的独立思考容易给工作和生活造成障碍。
独立思考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是要励志把巨人打到踩在脚下。因为,即使我们读过上百本经典,才可以独立思考。这句话的前提就是说:独立思考的范围离不开先贤的庇佑和势力范围,思考来思考去还是引用先贤的观点和思考。
时代在变,我们的思想也应该变。如果动不动就迷信大家说的一切都是真实的,都是符合当今需要的,那么这种全盘吸收不加辨别的阅读,也不会导致作者独立思考。因为独立思考的前提是实事求是,不是照本宣科。
一提到照本宣科无论是那个界别都会厌烦,只所以厌烦是因为这样做就是朗读者把自己当成一个机器来看待的。对于上百本经典,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性继承和吸收。而不是以提到黑格尔、康德就膜拜的浑身哆嗦,这样的学习状态压根就不是真正的独立思考者,至于读的书再多也无济于事。最终还是通过读过多少多少书来炫耀自己的知识量,炫耀自己消耗了何其短和何其长的勤劳而已。
黑格尔说过,所谓常识,往往不过是时代的偏见。要超越这个时代的偏见,唯一的办法,就是阅读,阅读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典著作。
黑格尔说的有些道理,我认为他的切入点是教大家如何防止片面性。并不是说没读书的就不能独立思考,也不是说读书少的就不能独立思考。读书再少的文盲,有的也会精打细算过好日子。
思考能力不由读书直接获得。读书顶多算是个引子,除了这个方面还有读者方面的原因。只有读者引起共鸣产生深度思考才会具备独立思考。并不是读书多了自然而然就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读书多了反而容易滑向知识的泥潭深受其污染。
或者说,不读书不识字有他们自己的独立思考的内容和形式,读书多有读书多思考的内容和形式,两者在生活中都存在。不能说前者就不是独立思考。
没读过几百本经典,不足以谈独立思考。这样的观点还是宣扬死记硬背的特殊地位。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我不认为是一个正确的导向。它很容易让阅读者觉得阅读就是全部内容,从而忽视对文本的审视和思考。
如果阅读经典仅仅是领略大师的思想,那还是一种临渊羡鱼的心态,把自己置身于看光景的境地,不懂得如何超越和创新,只懂得感受丰盈和体味人生的圆满。这是典型精神寄生,把思想的高度和深邃寄托在先贤的身上,而自己就是一个旁观者。
先贤的经典之作可不是教大家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的,读的越多应该越和这个世界相处的越好。只有死板的套用先贤的名言才会导致实践起来水土不服,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如果是这样的阅读和思考的结果,那就更不是独立思考了而是典型本本主义、经验主义。
今天上课的时候,我嘱咐即将高二毕业的同学:一定要找准切入点,坚持做下去。
坚持很重要,不能因为感受不到今天死去活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用处,就忽视现在所做事情的未来价值。既然身在校园就好好珍惜眼前的求学机会。今天看似不管用不值钱的事情,都会在将来的生活的发展中排上用处。今天,在诸位身上,有着一种最了不起的东西,那就是青春。但是青春是瞬间的短暂的,就像成功一样,只是在一瞬间,所以我们不应该习惯成功。而成功后的启程,以及后来的曲折才是主流,所以我们应该习惯挫折和失败,因为这些才是常态。
我们确实应该审视自己的人生。审视过程应该让自己的言行更符合曾经的初心,让每日的工作和生活的旋律不至于跑调,不至于失去音准。否则,即使在努力也是在演奏一曲让人捉摸不透或者反感的曲调而已。
【推荐品读以下原创精品】
姜修亮|心灵劝导遇到不良情绪(对北师大吴国珍教授两个问题的思考)
姜修亮|你家孩子有这些学习细节的不足吗?
姜修亮|影响孩子人生的33种(句)优秀品质和箴言(家教分享)
姜修亮|关于日常课堂九大“失效片段”的调研和思考(7,8,9)|姜修亮
姜修亮|关于日常课堂九大“失效片段”的调研和思考(3,4)|姜修亮
姜修亮|关于日常课堂九大“失效片段”的调研和思考(1,2)|姜修亮
姜修亮|[养生之道]为了健康而奋斗
姜修亮|[时评]你在我眼中是最美
姜修亮|[时评]一个人毁掉一场国际比赛
姜修亮|时评:一个人毁掉一场比赛
姜修亮|时评:不忘初心 方得民心
姜修亮|彩虹是通往天堂的路
姜修亮|童言童趣(家庭故事五则)
姜修亮|剔除传统文化中的六大糟粕
姜修亮|你不知道的三个学习原理
姜修亮|做人做事做自己
姜修亮|工匠精神与职业艺术化
姜修亮|什么人不值得帮助和尊重
姜修亮|生命中,哪个人让你时常想起
姜修亮|我为儿子写童话
姜修亮|平庸和优秀的差距在哪里?
姜修亮|心中那颗小树
姜修亮|和孙主席的一次饭后闲聊
姜修亮|从阅读和理解谈起
姜修亮|诚信与生存
姜修亮|启蒙与唤醒
姜修亮|谁来买她的火柴?
姜修亮|二两牛肉
姜修亮|找回自我 活出天性
姜修亮|创业简史:这不是一颗流星
姜修亮|论质疑精神
姜修亮|答学生课堂提问的几段即兴讲话
姜修亮|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
姜修亮|人格魅力初体验——记我与当代教育家崔仁波先生的几次交集
姜修亮|不必远行,幸福和修炼就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