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修亮|清华大学培训日记(4)
(该文较长,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很少人能看完全文)
文化的创造和形成应该为人们所使用。但是,基于我国文化形成的特点和运动惯性,一般人无法力缆狂澜,一跃跑到文化之上来驾驭和使用文化。
尽管我们身处现代社会,但是并不意味着早前先人形成的文化就已经离我们而去。文化中的糟粕,阴魂不散且还在束缚着我们的思维和行动,异化着很多人的心理需要。请注意我用的词语是束缚。之所以称为束缚是因为不少固有文化成了我们进步的拦路虎。
比如,传统文化中不主张表现和张扬个性,让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不能够跳出固有圈子的束缚而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再加上,很多老资格只允许年轻人尊老,同时自己不愿意爱幼。这样的恶性现象还是很大程度的存在的。这是社会发展的毒瘤。
目前有些人对金钱和名利的追求已经让追求智慧和才能的价值观偏离很远了。
昨天我看到微信上流行一段故事:最近出现了一批共享雨伞,共3万把,押金19元,半小时收费0.5元。投放了没几天就全部被人拿回家,雨后也懒得还,9.9元一把的伞卖19元,几天卖3万把,净赚30万,并且还是无人销售!同时拿到了3万个绑定移动支付的真实用户信息,市场价150万+!经典的营销案例。尤其后面加上了小编的评论:这就是互联网思维,这个社会正在严厉的惩罚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人!
上述赚钱的案例确实使用了互联网,但是这是在使用互联网做什么呢?消费者在付费之后的确可以选择自己留用。但是,“用户的真是信息市场价150万”这个说法,让小编在无意之中谢露了信息买卖的潜规则。一旦符合买卖三万个私人信息的事实,那么这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这种行为都可以拿出来广而告之,可见潜规则已经盛行到何种程度了。互联网思维不应该被不法之徒如此使用。
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独立思考是一致的。如果我们偏重社会价值,并且用社会价值束缚个人价值的实现,那谈独立思考就是空谈。所以,独立思考的前提就是要更多的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这样,独立思考才可能有空间。否则独立的就只能是肉体,思考的却是自己的存活问题。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历史、国情和现实,很多事情离不开一把手。在一个单位,一把手不在家,那这个单位就容易限于停滞和甚至瘫痪。这种“人治”的管理形式还是有存在的价值和土壤的。管理层和被管理层是一个矛盾体。孤立的看待管理者是片面的视角,只有把两者和在一起看待,才可以完整的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是否可以放羊式的管理,对于单位的财产,员工能否珍惜、爱惜,不占为自己所有?同样的,在亲子关系上,我强调孩子在选择时遵从自己的兴趣,减少功利性的考虑。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当然也有各自的土壤,不同年纪的人在此话题上大多会有争论和激变。但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改革仍然要硬着头皮向前走。
传统的家长对孩子选择约束是很有影响力。如果在孩子自己的选择面前强加干涉,那么除了让孩子能固守名利心之外,对于社会而言还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比如,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听话”,尤其是老年人(不是全部)。其实现代文明倡导的标准和取向是鼓励孩子发表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教育不是一言堂。如果不让孩子发言,展示思考的多样性,那么就束缚和压制了孩子的成长。这无助于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还有一些老规矩,比如,有的地方,家里来客人,小孩和妇女是不准参加宴会的。这些都无助于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点。
无论是讨论一个问题还是处理一个问题,如果大家都是站立在中立、公立的立场上,那任何人都喜欢讨论和交流,只有把问题作为某人自己的事情,放在损公肥私的立场上,才会拒绝别人的讨论和挑刺。因为,这样会影响个人的利益。再比如,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古训。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讲诚信是很重要。生活中的假药假酒,破坏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健康;一些出国学生的推荐信,本由教授亲自写,然而不少留学生的自荐信完全由自己执笔,最终由导师签字即可;还有不少实习生到了学校一节课都没上,离校的时候盖个章就ok了。
再和各位聊聊德育和智育。
我们都希望培养既有理想又能实干的公民。作为这样的一个公民在人生之路上到处充满着选择。我们的选择的依据是什么?我们往往依据的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那我们再追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内容是什么呢?是德育的方向还是科学(智慧)的方向?按照传统的习惯,比如大学生就业,社会就鼓励他们到西部、到农村去闯出一片天地。这样的选择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个人的价值需要。我们说来说去还是在满足社会或者人的需要。总是围绕着“需要”这个词转悠。我们都知道“人的需要”是无穷无尽的,有个成语叫欲壑难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我们的选择都是在满足“需要”。那么这个话题是说不完的。同时,这个“需要”一旦得不到满足,那无论对于施舍者还是对服务对象而言都是焦虑的。如果我们转向一下,把“满足需要”转变为依据“追求科学和智慧”。一旦自己的想法不够科学不够智慧,那么也不会找别人,只能要求自己如饥似渴的学习科学和拥有智慧。这样的努力方向可否试一试?德育的方向往往倾向于社会的需要,有公立的立场和角度,但是依据科学则更加公正和客观。
【推荐品读以下原创精品】
姜修亮|心灵劝导遇到不良情绪(对北师大吴国珍教授两个问题的思考)
姜修亮|你家孩子有这些学习细节的不足吗?
姜修亮|影响孩子人生的33种(句)优秀品质和箴言(家教分享)
姜修亮|关于日常课堂九大“失效片段”的调研和思考(7,8,9)|姜修亮
姜修亮|关于日常课堂九大“失效片段”的调研和思考(3,4)|姜修亮
姜修亮|关于日常课堂九大“失效片段”的调研和思考(1,2)|姜修亮
姜修亮|[养生之道]为了健康而奋斗
姜修亮|[时评]你在我眼中是最美
姜修亮|[时评]一个人毁掉一场国际比赛
姜修亮|时评:一个人毁掉一场比赛
姜修亮|时评:不忘初心 方得民心
姜修亮|彩虹是通往天堂的路
姜修亮|童言童趣(家庭故事五则)
姜修亮|剔除传统文化中的六大糟粕
姜修亮|你不知道的三个学习原理
姜修亮|做人做事做自己
姜修亮|工匠精神与职业艺术化
姜修亮|什么人不值得帮助和尊重
姜修亮|生命中,哪个人让你时常想起
姜修亮|我为儿子写童话
姜修亮|平庸和优秀的差距在哪里?
姜修亮|心中那颗小树
姜修亮|和孙主席的一次饭后闲聊
姜修亮|从阅读和理解谈起
姜修亮|诚信与生存
姜修亮|启蒙与唤醒
姜修亮|谁来买她的火柴?
姜修亮|二两牛肉
姜修亮|找回自我 活出天性
姜修亮|创业简史:这不是一颗流星
姜修亮|论质疑精神
姜修亮|答学生课堂提问的几段即兴讲话
姜修亮|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
姜修亮|人格魅力初体验——记我与当代教育家崔仁波先生的几次交集
姜修亮|不必远行,幸福和修炼就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