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修亮|怎样能让所学的知识增值?
最基本的哲学常识告诉我们:获得知识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根源性的实践活动;另一种是通过学习获得。其实还有一种,文中后面会提到。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缘知此事要恭行。这个“行”强调自己需要切身去听、去看、去感悟、去体味。但是,一味的恭行也不现实。人类的文明成果和认识不可能让众人重复一遍。
由于众多的局限性,我们往往把学习作为赌注性的措施,以致于我们的教育很少通过教育实验来论证什么主题,而是通过继承性的承载来实施日常的教育工作。
通过学习固然可以轻松便捷的获得前人已经认识到的结果。但是,这种认识不足以让我们今天还在摇头晃脑的迷信。前人的认识尽管具有圣贤的色彩,故很多名著的开始往往以“圣人训”来作为自己的顶层设计。这些道理是不是经得起当今现实的检验,我们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阅读固然是好的,但是书本的作者不可能通过语言来诠释当时时空的的全部,所以我们的很多考古发现在不断更新着已有的历史认识。尽管,我们不能推翻手头所有的资料和文本,至少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应该持有质疑和思索的习惯。
如何让自己的知识增值?这是让每一个学习者都会感兴趣的话题。要想增值,首先得有知识。但是,事情不是到了脑海中存有海量的知识就结束了的。其实,从古代的摇头晃脑到今天的《诗词大会》都是在炫耀自己脑海里有多少存量。
如果是在一个以知识量为核心和评价标准的国度里,那么脑子里有存量也许会得到自然而然的增值。但是,这不是追求的真正的方向。因为时代在发展在进步,固守着原先的已知,永远都不会占领思考的、思想的、进取的、精神的制高点。缺乏这些精神上的存在的引领早晚就是龟兔赛跑中的兔子。
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沉迷在已有的科技成果和文化成果中洋洋自得,摇头晃脑的,吊儿郎当的向世界炫耀,早晚会让崇尚逻辑和思维的国度和民族所鄙视,不仅仅是鄙视而是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一块闪闪发光的大肥肉。这样的文明成果是给列强豺狼准备的,是给不断进取崇尚创新的民族的奉送的。
互联网+教育的确是个好事。但是,这个好事看得用在教育的哪个环节?得怎么用?前不久,一位朋友向我咨询一种新研发的vr技术在中小学的教育器材市场中是否有较大的销售空间。我的回答有两层意思:
1、如果这样的绚丽设备用来满足一些追求华丽、追求硬件、追求时髦的教育者而言是有很大市场的
2、但是就教育本身而言,就培养人才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请听我的分析:
比如一个生物vr实验模拟场景。这些人工设计的实验场景是基于设计者的生物视野而定,但是无论是哪位高明的vr设计者都不能还原原始的生物要素和周边要素。既然场景有局限性,那么学生又如何有突破性的认识呢?怎样会有新的发现呢?如果没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那学生的创新性学习从何谈起?不能说每节生物课都有先发现,至少这样的机会被硬件设备抹杀了。顶多被外人看看是用的最先进的设备和硬件。即使是这样,又能怎么样?其实,这就是不懂教育的教育者满足世人,混淆是非,混淆视听的一种措施罢了。更可悲的是很多人就像欣赏皇帝的新衣一样,高高的竖起了大拇指。可悲的教育就是在如此肤浅的氛围中给物质化、贬低化了。
再说说vr实验的结论。肯定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教材上的既定的结论。既然如此,学生顶多是在试验中获得了真实的仿真的固化了的体验,这种实验的侧重点到底是满足学生的刺激体验还是侧重于给予学生一个真实的实验载体。这样的教育和学习是不会培养出大师和诺奖获得者的。当然,这些不是教育的目的。
让我们回到主题上来,也许您已经等急了。
无论是实践性认知还是学习性认知,仅仅把这些装到脑子里还不够。要想让这些知识增值就必须形成自己的创建性认识。就需要通过科学规范的思维来认识自己的精神所获。
思考问题人人都会,但是规范、科学的思维方式未必都懂都会。建议大家阅读一些如何科学思维方面的书籍。在这样的前提下,多思考,多分析,多综合,多整理,才能获得创建性的新的精神财富。否则,仅仅背过一些繁文缛节那都是复制人家的。人家的东西是复制不过来的,即使复制过来的了,自己的顶多也是充当复印机的功能。新知识也没有开拓出来,这是自己占有了别人的认知结果,至于对与错,至于科学性如何,能有几何清醒?
其实,在教育领域也好,学习领域也好,同班同学同一个老师授课,为啥考试成绩不同?为何将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不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对待所学和已知的态度和加工程度不同。如果学习者能够科学思索自己的所学,灵活使用之,那么这里面创新的空间是无可限量的。
那如果学习者对于所学仅仅局限于死记硬背过了,应付老师的检查过关了,应对考试过关了,那么知识对于该学习者的价值微乎其微。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样的学习者不至于被淘汰,但是也不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当下的时代不是比知识量而是比创新性。
我从来不认为创新性和知识量有直接必然的正比例关系。只能说,有很多知识储备有利于实现创新。如果就目前的教育内容来看,小学的所学,如果能很好的创新性思考和使用,也能做到很多专利发明。反之,如果学问到了大学到了研究生等,但是,就是一味的玩味知识,为了学习而学习,那么该学习者就靠近一部录音机的功能了。
该文结束了,也许和您想象的“增值”不是一个内涵。很抱歉,如果让知识转化为您所想的“增值”,那就先让自己通过科学思考让固有的知识先增值吧。
【推荐阅读以下原创精品】
姜修亮|心灵劝导遇到不良情绪(对北师大吴国珍教授两个问题的思考)
姜修亮|你家孩子有这些学习细节的不足吗?
姜修亮|影响孩子人生的33种(句)优秀品质和箴言(家教分享)
姜修亮|关于日常课堂九大“失效片段”的调研和思考(7,8,9)|姜修亮
姜修亮|关于日常课堂九大“失效片段”的调研和思考(3,4)|姜修亮
姜修亮|关于日常课堂九大“失效片段”的调研和思考(1,2)|姜修亮
姜修亮|[养生之道]为了健康而奋斗
姜修亮|[时评]你在我眼中是最美
姜修亮|[时评]一个人毁掉一场国际比赛
姜修亮|时评:一个人毁掉一场比赛
姜修亮|时评:不忘初心 方得民心
姜修亮|彩虹是通往天堂的路
姜修亮|童言童趣(家庭故事五则)
姜修亮|剔除传统文化中的六大糟粕
姜修亮|你不知道的三个学习原理
姜修亮|做人做事做自己
姜修亮|工匠精神与职业艺术化
姜修亮|什么人不值得帮助和尊重
姜修亮|生命中,哪个人让你时常想起
姜修亮|我为儿子写童话
姜修亮|平庸和优秀的差距在哪里?
姜修亮|心中那颗小树
姜修亮|和孙主席的一次饭后闲聊
姜修亮|从阅读和理解谈起
姜修亮|诚信与生存
姜修亮|启蒙与唤醒
姜修亮|谁来买她的火柴?
姜修亮|二两牛肉
姜修亮|找回自我 活出天性
姜修亮|创业简史:这不是一颗流星
姜修亮|论质疑精神
姜修亮|答学生课堂提问的几段即兴讲话
姜修亮|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
姜修亮|人格魅力初体验——记我与当代教育家崔仁波先生的几次交集
姜修亮|不必远行,幸福和修炼就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