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修亮|《杨振宁和莫言北大对话》教改启思
在北京大学建校115年之际,央视邀请了科学界诺奖获得者杨振宁和中国籍文学诺奖获得者莫言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一场科学与文学的智慧对话。该对话邀请了艺术家范曾主持。
无论是大学教授的儿子还是农民的儿子都可以走到业内最高领奖台上感受世人的关注和褒奖。这是没有歧视的奖励,不论出身怎样,不管背景如何,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
无论是大学教授的儿子还是农民的儿子,无疑两位大师都是天才。但是,天才之“才”非天生,而是后天发现、挖掘、培养出来的。
天才之“才”往往隐藏的很深。有的在生活中被激发,被自己和世人发现,并有机会得以发扬和展示,这是幸运的。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因为这样的生活才会有幸福感。
但是,事实上很多孩子的才能被无情的考试压制的无地自容。比如,很多孩子都是文化课确实没有希望的情况下才去学习某些艺术专业寻找出路。或者很多孩子喜欢美术等艺术专业因得不到家人的支持而放弃。这些情况都是无视孩子的真实潜质和才能。
这样的事实给家长和老师们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工作—就是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爱好所在,天性之所向。
很多教育俗语都警戒教育工作者:教师的手下有爱迪生,教师面对的可能就是将来的爱因斯坦。一旦出现教育事故就是毁灭了一个天才的萌芽。所以,实施教育行为需要如履刨冰,而不是凭义气、凭经验、凭一时之冲动想点子,出主意。
我们都希望孩子对学习这件事抱有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心急不得,可以认为:心急是另一种放不下。如果要想如此,其前提就是教师必须对教育工作得有极大地热情,得有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作为。基于此,才可以实现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
无论是科学家的猜想还是文学家的幻想。无疑都是想让研究对象更加真实和完美。多种要素的集结就是完美现实的过程,让孩子接触完美的模型和案例就是完善孩子的人格和秉性,并激发其内在潜质形成对接点。谁能料到哪句话,哪个信息点就能激发出孩子的内在之才能?
教师备课集结案例的过程就如同作战集结各兵种一样,这是个综合创新的过程,这是给孩子准备精神饕鬄。
文学家塑造一个人物形象。其原型和模特肯定是取材于现实的生活中。但是,现实中每个人的人格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的缺陷和不足,作家调动和集结其他人物的特质集中到一个角色上来,就是要展示该人物的完美形象和人格。这个过程就是文学创作的核心环节。我想这个环节类似于教师的备课,教改倡导的也是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我们可否把提供给孩子案例认为是老师教育理想的体现,体现老师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体现老师在如何实施教育行为?
如果通过不同科目间割裂的书本,通过某个学科不同模块间的割裂,通过一个模块不同单元间的割裂,是永远培养不出人格取向完善的学生的。
唯打有破学科间的壁垒和割裂,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人物(案例)模型,让其探索、了解、研究。从一个相对完整集结了不同特质的学习对象中才可以看到完美人格的存在。
无论是科学家的猜想还是文学家的幻想。“猜想”和“幻想”的开始便是探索未知,完善自我认知的开始。所以,“科学猜想”和“文学幻想”是完美认知,健全人格的开始。这些“科学猜想”和“文学幻想”就是观念上的存在,这位学生实现物质上,真实上的存在提供了前提。但是,一旦没有这个观念上的存在和持有,那是绝对不会有真实的健全和完善。
我们不能把完美认知和健全人格的事情寄希望于外在,寄希望于培训。外在和培训仅仅是个引子,就像学生听我们上课一样,关键还得看学习者的反思和纠正能力。
科学家侧重关注人和物的关系,文学家侧重关注人和人,人和社会的关系。尽管侧重不同,但是探究世界,追求真理的着力点都要体现奋斗者的主体性。追逐和迷信别人的观点和看法如同在别人的粪坑中找金子。漫天的的找科研主题,一味地寻觅文学主题,不如静下心来反观下自己的生活。有哪些是不错的闪光点,有哪些做的还不够好。
反观之所得,这让我联想到了孔子的言论:生儿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所有的“知之”都是为了让求知者能够逃离闭塞、狭隘、落后、嫉妒、甚至报复。即使不能马上解决物质上的需要,也得从精神层面有个开始。
【推荐阅读以下原创精品】
姜修亮|心灵劝导遇到不良情绪(对北师大吴国珍教授两个问题的思考)
姜修亮|你家孩子有这些学习细节的不足吗?
姜修亮|影响孩子人生的33种(句)优秀品质和箴言(家教分享)
姜修亮|关于日常课堂九大“失效片段”的调研和思考(7,8,9)|姜修亮
姜修亮|关于日常课堂九大“失效片段”的调研和思考(3,4)|姜修亮
姜修亮|关于日常课堂九大“失效片段”的调研和思考(1,2)|姜修亮
姜修亮|[养生之道]为了健康而奋斗
姜修亮|[时评]你在我眼中是最美
姜修亮|[时评]一个人毁掉一场国际比赛
姜修亮|时评:一个人毁掉一场比赛
姜修亮|时评:不忘初心 方得民心
姜修亮|彩虹是通往天堂的路
姜修亮|童言童趣(家庭故事五则)
姜修亮|剔除传统文化中的六大糟粕
姜修亮|你不知道的三个学习原理
姜修亮|做人做事做自己
姜修亮|工匠精神与职业艺术化
姜修亮|什么人不值得帮助和尊重
姜修亮|生命中,哪个人让你时常想起
姜修亮|我为儿子写童话
姜修亮|平庸和优秀的差距在哪里?
姜修亮|心中那颗小树
姜修亮|和孙主席的一次饭后闲聊
姜修亮|从阅读和理解谈起
姜修亮|诚信与生存
姜修亮|启蒙与唤醒
姜修亮|谁来买她的火柴?
姜修亮|二两牛肉
姜修亮|找回自我 活出天性
姜修亮|创业简史:这不是一颗流星
姜修亮|论质疑精神
姜修亮|答学生课堂提问的几段即兴讲话
姜修亮|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
姜修亮|人格魅力初体验——记我与当代教育家崔仁波先生的几次交集
姜修亮|不必远行,幸福和修炼就在你身边